谈谈ipo加速什么意思是好还是坏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新股IPO加速究竟解药还是毒药? --百度百家
新股IPO加速究竟解药还是毒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现在的新股IPO提速后无论从资金流出量,还是单只新股的资金募集数对股市的影响并不太大,甚至对缩短“壳资源”大有帮助,所以对投资者而言,新股IPO大扩容恐怕更多的是对其心理预期的影响。
自2017年元旦以后,沪深大盘走势偏弱,尤其是创业板指数更是呈现连续下跌的趋势,有很多投资者都将原因归咎于新股发行的提速。本周一,在A股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挫之后,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呼吁证监会放缓IPO的节奏、甚至暂时中止IPO发行。
而到了周二、周三之时,市场暂别了股市连跌的势头,三大股指均出现反弹,不过两市成交锐减,因此也很难说市场信心得到了恢复,A股将趋于稳定。现在很多人在质问,新年伊始,监管层以每天数只新股IPO的速度上市欠妥,应该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
那么A股走势与近期IPO提速有何关系呢?通常在很多人看来,新股IPO是将股市的流动性抽离,而一旦股市的血液被抽干后,A股市场便没有了向上攻击的动能,股市将由盛转衰。所以每次在股市下跌时,就有人站出来希望监管层放缓对IPO,以更好的呵护这个市场。
那监管当局为何此时要提高IPO速度呢?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IPO融资有助企业业绩改善、支撑经济增长,目前融资结构中信贷占大头,企业债务率高,加大直接融资是必然趋势,更是资金脱虚入实的解药。
另一方面,目前已经通过审核,排队等候IPO的拟上市公司多达数百家,而监管层希望加快IPO的步伐,尽快使这个“堰塞湖”的水位降下来,以便后续更好的推进注册制改革。IPO注册制改革授权自日起施行,期限为两年,而目前注册制进展处于停滞。
当然,也有专家指出,尽管创业板指数不断下跌,但当前A股中小板、创业板市盈率依然在60-70倍,连没有业绩支撑的ST个股,其市场的估值也在50亿元以上,如此高估值在全世界主要股市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以上板块的股票指数下跌,是有其内在规律发生作用。如果现在要求监管部门暂停IPO,会在客观上继续维持这种不合理的估值体系存在。
而笔者觉得,现在的新股IPO提速后无论从资金流出量,还是单只新股的资金募集数对股市的影响并不太大,甚至对缩短“壳资源”大有帮助,所以对投资者而言,新股IPO大扩容恐怕更多的是对其心理预期的影响。
第一,IPO融资规模太小,广大投资者勿过多恐慌。从A股资金供求看,资金流入主要来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证转账、保险加仓、沪股通、融资余额,资金流出主要来自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
而在2016年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分别为、亿元,分别占全年资金流出额的6.4%、72.6%、4.9%、16.2%,相对而言IPO对资金面的冲击较小。我们真正看到耗用股市资金的幕后元凶是再融资。
第二,今年虽然IPO提速,但新股募集资金规模大不如前。悲观者恐慌,密集的IPO发行会拉动大盘持续向下,抵触和反感IPO的情绪升温。其实,尽管年新股发行提速,发行家数分别为223只、227只。但实际上单只新股募集资金平稳,保持在6亿元至7亿元。
而2017年以来,单只新股的募集资金平均为5.5亿元,规模更是稳中略降。这与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单个定向增发、再融资等抽血相比,并不算多,对股市资金的实际吸蚀作用并不大。
第三,进入2017年后,由于市场化的新股发行节奏加快,使得市场估值体系被重塑,而融资额少、家数多的新股发行模式,使得IPO堰塞湖水位迅速下降,屡遭市场诟病的“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资金”现象几乎消失,拟IPO企业排队时间的大幅缩短,让一些“壳”资源的价值大打折扣。
在此之前,正常的IPO排队速度奇慢,通常要3-4年时间,而像圆通速递等公司借壳上市重组方案在上报几个月即获得审批通过。这就造成了部分绩差企业在IPO无望的情况下,选择借壳上市。而笔者认为,如果监管部门明确,所有构成借壳上市的审批全部进入IPO通道,与IPO一起排队,那么上市公司的壳价值也将迅速归于零。
新年伊始,股市表现不尽人意,很多人将下跌归咎于新股IPO的速度加快。但未来指望监管者放缓IPO的可能性很渺茫,因为新股IPO并不是导致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股市重挫的根源在于其本身估值虚高不下,需要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而新股IPO的提速恰好说明了监管者要让股市更好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以及降低新股排队时间,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大方向。
&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6451
热门文章HOT NEWS
对于新一代人来说,劳动几乎无法创造出财富,人生的最巨额财富几乎...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页&&1&&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楼&&
回复:30 &查看:3521 &
我觉得很有道理--这是对创业板下跌和IPO加速最精准的解读
财产: 25438 爱卡币
来自: 天津市|天津市
共获得爱卡币
我觉得很有道理--这是对创业板下跌和IPO加速最精准的解读
让肉烂在锅里来源:微信公众号烟村放牛郎
  1月13日晚,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10家企业的首发申请,有人预期指数破位会暂缓,落空了。一边是每周IPO发行加速,一边是创业板指向下破位,前几天央视和新华社都有舆论把指数下跌归因到IPO加速上,这种归因是非常肤浅的,它误导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将怨气转向IPO,而无视A股内生存在的最主要矛盾:减持套现。
  一,股指下跌与IPO加速的关系不大
  先看IPO数据:2016年IPO融资约1600亿元,略慢于2015年股灾前1200亿元的节奏,IPO给市场带来的直接资金需求是温和的;央视称美股百年来仅五千家上市公司,对比A股IPO过多,但是却隐藏了美股极高的退市率,过去百年间美股退市家数超过3万家(口径不同统计数据略有差异).
  现金部分的定增数据被忽视了:相比IPO融资的1600亿元,2016年A股定增融资接近1.5万亿元,之前的2015年定增融资接近1.3万亿元,然而2010年-2013年的四年间比较平均定增融资总计才1.4万亿元,以放松监管为导向的并购重组新规颁发后,汹涌的自由化开始了,2014年即出现跳涨,A股定增融资速度提高了4倍,达到IPO年度融资额的10倍!
  减持和解禁数据更值得关注:2015年股灾前大股东减持套现5000亿元(牛市效应减持都在高位,股灾后暂停),2016年减持套现3600亿元,这两个数据都远远高于同年IPO融资额度。若对数据进行拆分真相更残酷:2016年12月A股解禁约3700亿元,其中来源于IPO首发的解禁不到千亿是下降的,而定增解禁高达2800亿元环比暴增90%,相应的减持总额也创新高,仅仅创业板上个月就减持200亿,其中大股东清仓式减持、卖壳式转让络绎不绝。相应地,央视统计说,2016年每位股民平均亏损2.4万元。
  这几组数据结合,极强地说明了:
  1,A股人为维持的估值泡沫,并没有给场外企业太多IPO分享的机会,IPO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了,场外很多企业嗷嗷待哺融资无门,场内价格畸高;
  2,定增往往和重组收购联系在一起的,定增额度的急剧增长背后,是低价定增的大股东和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充分享受了A股的泡沫盛宴;
  3,由于解禁和减持滞后于定增,过去两年极高的定增融资额度,将是未来两年A股极大的抛售压力,从筹码角度,并非IPO,定增解禁才是股指的最大压力。
  这就是A股这么多年来,大股东及其周边机构,在审批制保护下成为真正的蛀虫硕鼠,大股东和资本玩家不事经营,通过玩弄概念卖壳重组,能赚取做实业一辈子也赚不来的天量财富。这扭曲了社会分配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的价值观、A股投资的价值观,老实做人勤勉工作很难赚大钱,投机倒把方能暴富;资本脱实向虚,做实业太累太辛苦,资本运作迅速赚几十亿;于是才有了那么多的XX系、XX资本、XX大鳄。
  二,下跌的根源是预期逆转后泡沫崩溃
  其实股指下跌的根源,尤其是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之所以下跌,资金和筹码的博弈以及IPO导致的比价效都只是粗浅的因素,根本的原因是预期逆转后泡沫崩溃。
  有一线交易经验的人会清楚,在市场情绪热烈看多氛围浓厚的环境下,IPO和减持,甚至基本面更实质的利空都根本无法阻碍市场的上涨,它们只是影响市场的大浪潮里一两股细流而已。只有在市场情绪脆弱草木皆兵的时候,IPO和减持才成为信号,令市场预期自我实现,造成IPO和减持恐惧。
  以创业板为核心的小股票,在互联网+和传媒娱乐为代表的高景气行业支撑下,每家公司都可以讲一个高成长的股市,百亿只是起点,千亿才入门槛,万亿巨头指日可待,这种乐观氛围下创业板持续了3年左右的大牛市,股指涨了6倍。不是相关的公司老板多牛逼,而是行业的风太大,鸡犬升天,你想不上,形势都会推你上去。
  A股审批制保护下特有的制度套利空间,每家公司都有重组借壳预期,人为维持了场内所有小盘股的估值泡沫,A股估值50倍80倍,用10倍15倍的估值收购场外资产装进来(垃圾资产也无所谓只要包装得体反正到哪儿都是骗),利润和市值一起腾飞,整条产业链上的人,从机构、中介、停牌前大小股东都获得暴利。这种行为本身,可以理解为在合法制度默许下的文明型诈骗经济。
  历史证明,任何产业风口都有风停的时候,上个世纪的美洲铁路、钢铁大王、IT新贵,到今天的互联网、游戏、电影、网络金融,绝大部分都会一地鸡毛;历史也证明,超过80%的并购重组,最后都会因遭遇逆向选择(买的没有卖的精)和整合难题而以惨败告终,建立在未来三年业绩预期基础上的脆弱的估值报表,都是垃圾。
  最清楚这些内情的莫过于上市公司股东,所以要减持,强调一遍,清仓式减持!
  一人抢跑,万人踩踏,这就是现在小股票的悲剧根源,从乐观预期变为谨慎甚至悲观预期,从估值溢价到估值正常最后估值折价。对于投资者而言,不要妄图轻易的抄底,不要沉浸在成长股曾经黄金时代持有就是大赚的幻想中,一块耕过十遍的地底下,是不会埋藏黄金的,预期逆转后的成长股,除极少龙凤大部分只有反弹价值。
  市场资金总是追随稀缺,创业板曾经稀缺,曾经年轻所以有梦,如今见光死人老珠黄,做投资切莫投入感情,相反要做一个浪荡公子,年轻时好好的欢爱透顶然后见异思迁喜新厌旧。
  这就是创小板下跌的根源,而IPO与此关联不大。真正的IPO,恰如向A股小镇运输年轻漂亮妹纸的小火车,你没看到每列小火车下都围满了猎艳的小伙子IPO供不应求吗?新姑娘的到来,只是让老姑娘的价值打了折扣,加速折旧。只要A股小镇里,每个IPO妹纸有多个小伙子围着,IPO就可以继续加速。
  每个小伙子都有权利挑选自己满意的年轻妹纸,这是A股小镇的基本人权,而不是人为控制妹纸供给造成妹纸短缺,让小伙子们饥不择食。除非那些毫无姿色的老姑娘们,才希望新妹纸断供。
  三,应继续加速IPO促进新陈代谢
  能不能不让小股票跌,继续维持估值泡沫?
  当然能,过去十年我们大A股就是这么玩坏的,一个跛脚的畸形的扭曲的资本市场,少数人暴富操纵猎杀的丰美草原。暂停IPO、暂停退市、暂停严刑峻法,就能妥妥办到,一声令下指数暴涨。可是,作为股民你愿意看到你在股市起早贪黑赚个三瓜两籽赔个底裤朝天,资本玩家影视明星倒倒手讲讲故事画画图就几亿几十亿装进了口袋吗?就算你愿意,恐怕,目前的国家意志也不会愿意。
  上市通畅、退市常态、严刑峻法的市场,是历史上一切牛叉国家的必经之路,是全志的合力,不会因一时一事一人而逆转,顶多暂缓。市场的潮起潮落泡沫的鼓吹破灭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是垃圾资产就要归零,玩弄概念的资本家迟早要让位于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这是社会的内在价值回归。目前就是这个拐点。
  IPO不仅不能趋缓、暂停(尤其目前市值绑定打新的情况下,暂停可能反而意味着大盘股砸盘),甚至应该逆势继续加速,打破市场的IPO恐惧。IPO不是市场的敌人,下跌的预期才是敌人。目前中新股就类似抽奖,一天三张彩票不够抽,为何不试试突然一天(某个长假后)毫无预期来800张彩票,抽奖大联欢人人都中奖,调低发行价15倍估值愿意卖就批量上,指数突然挖坑然后彻底消化IPO堰塞湖。这既是玩笑话,也不完全是玩笑,若是拖到破发就不灵了。
  市场未来会追捧两类:盈利稳定的硬资产和泛消费蓝筹永远是稀缺的,在激烈竞争中突围和偶然蓝海中崛起的新巨头也是稀缺的,归根结底都是好公司。而不是虚头巴脑莫辩根本没有实现可能的概念股。
  当然,这个转换周期会比较漫长。必然伴随着IPO的不断增加、退市的不断出现、天价罚单和投监入狱成为新常态。曾对股市写过多篇改革建议,截至目前本届监管层有两件事做得漂亮:只做不说的注册制、扩大范围的借壳严控。但监管力度依然需要继续加强,对普通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发布高送转等利好掩护减持等行为监管不够,尤其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就像年轻妈妈管教小孩一样温柔可爱,为什么不用手段把财务造假、操纵股价的大股东罚到破产送进监狱?
  至于对违规行为是否立刻大面积强力退市,这个问题也许值得再商榷,恶劣个股应该杀鸡儆猴,但大面积直接退市对持股散户是极大的恐慌,倘若股价经历漫长下跌市值极低后,退市的代价、阻力都将减小,甚至很多公司主动退市,场外公司对IPO望而却步,股票供需自动平衡。但这个过程不能便宜了大股东,成为掩护大股东减持敛财的工具。
  四、应限制减持给市场下跌提供缓冲
  如果很多小盘股都逃不掉价值回归,那监管者作壁上观见船沉海吗?
  个人的看法是,监管层应该见船沉,但要先救人。股价的下跌,是监管层无发逆转的,但股价下跌的速度却是监管层可以选择的。急跌暴跌毫无反弹的一路南下,对持股散户的伤害极大,慢跌缓跌间有反弹的从而让筹码不断交换和分散的下跌,却是把损失分摊到更多的投资者身上,对每个个体的伤害将变小。
  从另一角度来看,维持目前的估值泡沫,得利者是大股东以及参与定增的大机构,为什么行政系统耗费如此强大的上市管制资源,最终造福的是少数资本玩家呢?曾经的暂停IPO、曾经的救市,都让很多濒于破产的大股东大机构起死回生,但散户天然的频繁换手,依然逃不掉最终亏损的结局。目前每天络绎不绝的大股东减持清仓卖壳,他们拿走了远超他们曾经劳动贡献的所得,现实是难以为继的实业,A股上却是只需卖出股权(最终实际上是从散户和国家手中)拿回数亿数十亿的天量财富,一两个案例是市场现象,数十数百的案例,就是政治分配的问题。
  是否对大股东减持进行限制,不简单是是否市场化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财富分配、阶层利益输送的政治问题。
  2015年股灾前后,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姝威多次发表言论抨击大股东减持的不合理,她对问题的大局把握是值得钦佩的,略有遗憾的是她对准了乐视这个也许不那么恰当的个案。股灾紧急暂停大股东减持持续半年,但半年后颁布的减持新规,表面上保留了限制,例如大股东减持提前一个月披露、应选择大宗交易等减持方式,在实际上形同虚设,无法阻挡源源不断的大股东暴利筹码抛向市场。
  限制大股东减持,溯源的话是股权分置改革前的旧形态,是管制和非市场化手段。但多次写文建议严控减持并表达过一个看法:股权分置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倾向于让大股东把精力聚焦在做大利润和分红上,而非醉心于炒股票玩概念,所以暂时性局域性回归股权分置并无不妥;再者,在注册制实现之前可以阶段性的动用行政化手段甚至大力度的用好行政手段,去实现最终的市场化目的,待注册制践行后,大股东放开减持也就无所谓了。因为提倡市场化,而在特殊关键领域投鼠忌器不敢用行政手段,这是自缚手脚,甚至是监管失职。
  因此在此呼吁,面对IPO不断加速小盘股泡沫不断挤压的阵痛过程,监管层应该给市场释放利好,尽可能多的动用行政手段,限制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的减持抛售,应该结合分红、利润、市盈率等指标,严控大股东拿走并非他们所创造的财富。比如,大股东减持后的筹码不准在二级市场抛售、减持总额不超过历史分红、减持所得不超过20倍pe多余所得暂划入投资者保护基金、甚至一刀切暂停减持3年等等。此外,对以并购重组为目的的定增,也可以适时暂停。
  应该坚持肉烂在锅里,让中小投资者先跑的原则,而非反过来,让中小投资者为资本玩家的暴富输血添砖。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分配,原本制度红利带给大股东的财富,分下来补偿给曾经血泪滚滚的中小投资者。而严控减持堵掉资本运作牟利空间,A股的很多乱象包括各种资本掮客各种明星导演各种PPT,将自动作鸟兽散。
(来源:微信公众号烟村放牛郎
森林、湖泊、雪山、木屋、爱车
[每日热点]:
财产: 19727 爱卡币
来自: 海外|非洲
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狙公尽瘁”的下场
[每日热点]:
洗车就像洗澡
财产: 60603 爱卡币
来自: 河北省|石家庄市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EM_Futures2010PictureProductor/Picture/conc0KLD.pn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cn/live_charts/t24_crude_cn180x120.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财产: 25438 爱卡币
来自: 天津市|天津市
目前每天络绎不绝的大股东减持清仓卖壳,他们拿走了远超他们曾经劳动贡献的所得,现实是难以为继的实业,A股上却是只需卖出股权(最终实际上是从散户和国家手中)拿回数亿数十亿的天量财富,一两个案例是市场现象,数十数百的案例,就是政治分配的问题。
森林、湖泊、雪山、木屋、爱车
[每日热点]:
财产: 25438 爱卡币
来自: 天津市|天津市
应该结合分红、利润、市盈率等指标,严控大股东拿走并非他们所创造的财富
森林、湖泊、雪山、木屋、爱车
[每日热点]:
财产: 34432 爱卡币
来自: 江西省|南昌市
[每日热点]:
财产: 2477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每日热点]:
财产: 987 爱卡币
来自: 福建省|厦门市
[每日热点]:
财产: 25438 爱卡币
来自: 天津市|天津市
连央视和新华社都出来说IPO了,如果监管层还大力推新股那就意味着和文中观点类似,未来次新股中小创会接连破位直至新股破发边缘
森林、湖泊、雪山、木屋、爱车
[每日热点]:
财产: 2477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最大的不公是可以定向增发股份。
[每日热点]:
回复成功,收到1个大米!
1…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_down').value)页楼您好,欢迎来到BPO网
当前位置: &>&&>&
浅谈IPO外包利弊
发表日期:
06:40:27  共46次阅读
所谓IPO外包指的是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将IPO环节上的申报材料制作外包出去。但IPO外包究竟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还是“让不具名的人做不必负责的事”结果将完全不同
  &隐形&外包是另外一种,券商将本该由自己业务人员制作的招股说明书外包给中介机构。除了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也可能将自己的工作外包给其他相应机构。这些受托机构是&隐形&的,在招股说明书上是不具名的。
  业内人士估计,30%的招股说明书是在这种&隐形&外包模式下制作出来的。
  这种模式下,受托企业资质以及专业性良莠不齐,尽职调查出现错误、信息疏漏券商很难及时发现,最容易造成失控。严重时拟IPO企业甚至对谁在做自己的招股说明书也毫不知情,而保荐人轻者沦为流程编辑,重者仅仅是在招股说明书上签个名字而已,连企业的基本情况都不熟悉,更无从谈起证监会要求的勤勉尽责。
  外包隐藏三大风险
  &不经过企业首肯,中介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外包出去显然是不适当的,而且将带来多重风险。&赖江林对记者说。
  首先是受托中介机构对企业不了解。IPO申报是对整个企业历史沿革、甚至开业以来的经营状况、业务发展、未来的经营目标的一个概览性的描述。&这个描述必须建立在对企业非常了解,对背景资料原始资料非常清楚的基础上,才能够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制作出相关申报文件,否则制作出来的申报文件出现问题的风险必然更大。&
  &其次,因为不公开具名,因此其勤勉尽职程度多少会打折扣。客观上也会导致其质量出现问题。&赖江林指出。
  对于拟IPO的企业来说,还有一种风险,其危险程度可能超出想象。&如果受托机构不规范操作,保密不严,导致企业重要信息外泄,可能造成上市之后股价大幅变化,甚至上市流程难以完成。&戚庆余律师指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虽然没有媒体披露过这方面的新闻,但是业内早有案例。
  对此,戚庆余律师建议企业了解券商等机构是否采用了IPO外包模式,如果外包给其他中介机构必须与之签署委托制作的协议,其中包括保密条款。一旦出现问题,泄密的机构就要承担责任。
  IPO慎选外包模式
  近年来,证监会核查日趋严格,一旦造假被揭露出来,企业和中介机构都难逃责罚。
  上市公司造假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自己提供虚假资料骗得中介机构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审计报告、券商的推荐意见;一种情况是中介机构发现问题没有披露出来,比如著名的东方电子(000682,股吧)造假案,这种情况中介机构就要承担连带责任;还有一种是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串通造假。证监会对后两种情况中中介机构的惩罚日趋加强。
&&&&&2&&&&&
BPO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BPO网”或“原创”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BPO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BPO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BPO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产生的任何结果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o加速是利好还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