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学博士国外的研究生国内博士活是什么样的

您所在的位置:&&>&&>&&>&正文
海归三年:一个海外经济学博士的归国感受
海归三年(二):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学研究与教育
就这样,我回来了。至于说有人选择做海鸥,两边跑,其实这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不适合我,因为这样的人一般都是40岁左右,有家小,有资历。我还年轻,愿意在国内挥霍我青春的尾巴。
虽然期间每年都回国,但是彻底回来的感觉还是不同。走在国内的校园里,看着周围清一色的中国脸孔,听着喇叭里国内的流行音乐,心里的兴奋紧张就象当年刚出国一样。不过诸如回国观感之类的文章太多了,我就不废话了。
这里我说说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学研究与教育,包括金融,会计,管理等相关学科。在我看来,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正在走自然科学研究二十年前的道路。今天,在各个高校,你能在Nature,Science上发文章,你就是公认的牛人。然而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们还是能听到这样似是而非的论调:“国外理论不能适用于中国”,“论文多不证明你有水平”,“某某牛,他没论文,但是他有思想”,等等。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虽然很多人对国际社会科学刊物抱着酸溜溜的态度,但是所有像样点的高校的经济系和商学院,都把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作为头等的大事。十多年前,由南京大学发起,全国高校掀起了SCI运动。虽然这种对SCI,以及impact factor的片面追求,带来了许多副作用。但是,这种做法逼迫国内的理工科研究人员把自己的论文规范化,使得大家努力出paper,在我看来功远远大于过。类似的,现在国内的高校开始重视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我预测,就象自然科学领域一样,国内的经济管理等研究人员,会在十年内在国际二三流期刊中一展身手。大家不要笑话,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几十年来,国内的社会科学研究完全和国际脱节,几乎是零!在国际上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我国的自然科学。
那么,作为接受过完整经济学博士教育的人,回国后真的有用吗?很多人都说:国外理论都是数学模型,不符合中国国情,blah blah。我烦透了这种不学无术的腔调。我常常和学生举这么一个比方:美国的工程师根据力学原理在密西西比河上造一座桥,一个呆子把所有的参数copy来在黄河上造桥,结果桥塌了,他高呼:牛顿力学不适合中国!
我觉得我回国能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改造这样的呆子。
和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一样,国内的经济学研究把中国的比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追赶国际水平,规范化的过程中,几乎绝大多数国际刊物中的 empirical研究都会在5年之内被国内的研究人员用中国的数据复制,但是做法和过程还是比较粗糙。大家看:这是不是很象中国的制造业?这是中国追赶国际水平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和中国的人力资源特征一致,低水平的复制已经迅速展开,激烈的竞争使研究人员开始追求创新与突破。这个过程的迅速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当我刚回国时,国际期刊还乐于发表一些Chinese evidence的文章,现在已经不行了,必须要求你的文章对经济学作出普遍意义上的贡献。和中国的制造业一样,中国的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以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发挥中国人善于模仿,肯钻研的特点,先以数量上的优势开始,然后逐步提高质量。国内的经济学教育已经成了气候,原来马列经济学已经被压缩到一角,完全被边缘化了(近几年中国有向左转的趋势,局部有反弹,在以后会详细讲)。和自然科学不同,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的教学不需要仪器设备,懂点数学,拿本国外的教科书,很快就能知道点大概。因此虽然教学质量不高,但是推进的速度非常快。另外,国际主流的教材几乎都可以在国内买到,有翻译的,也有影印的。因此,如果国外的中国经济学者要想象以前一样,靠着经济学ABC来国内高校忽悠,已经很难了。
加拿大移民部正在秘密开发一个“智能预测分析系统”(predictive analytics)。  我是一名在美国读经济博士的学生。我的学校在经济系排名前五名(US&News).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和生活上的故事。
【美国留学网() - 美国留学日记&经验】美国经济学博士留学生活的全记录
&  我是一名在读经济博士的学生。我的学校在经济系排名前五名(US News).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和生活上的。
  1.大学生和博士生看待成绩的区别
  我本科的时候很在意成绩,因为成绩是我向外界我很优秀的主要(甚至为一)途径。在美国,大学毕业找工作要看本科成绩,报各种研究生,博士生也要看本科成绩。对一个没有任何社会背景的后代来说,在没有家庭关系可以利用的情况下,想要找到好工作,想要出人头地,就要拿成绩去拼。我本科是把上学当成工作来对待,上比较难的专业(数学和经济),而且每门课都努力成为班里的第一,这样才可以拿A.我的本科学校竞争比较激烈,学生平均都是美国同界高中生同考中名列前百分之一的人,一半左右更是在前百分之0.5.而成绩分布又非常严格,经济和数学这些专业每堂课只有前百分之十的人可以拿A.如果一堂课20人左右,那可以拿到A的就只有2个。这还是在没有人远超他人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远超其他人,那就只有他一个人得到A.第二名只能拿A-.在这种情况下,我希望可以毕业后进入华尔街的大投行,或者进入好学校读博,就要拿好成绩。
  到了博士阶段,成绩已经不再是我证明能力的主要途径。我已经证明了我很会读书。而且读博士也不再是为了毕业后找到很挣钱的工作。看过我其他帖子的网友都知道,我读博前在投行工作两年。离开投行是2006年,正是金融界&钱途&光明的时候。当时离开来读博,是喜欢经济研究和生活节奏,根本不是为了挣钱。由于这些原因,我对成绩看得很淡。这些年来,我也在假期找过实习,从来没有任何人再问到我的硕士和博士成绩。
  2.上课和考试
  在我看来,只要按时上课,完成作业,考试前准备一下应该可以过。有些同学有时候会为了准备一门考试而跳其他科目的课。我不会这样做,因为我觉得在这种名校,上课听老师讲要远比自己在家k书好得多。这不是对我自学能力的怀疑,而是要是想自学,我大老远来学校干嘛?不就是图一个方便,有高人教么?有些同学说跳课是由于听不懂,还不如在家看书。到了博士阶段,我上课听不懂的时候越来越多,但我还是去。在我看来,如果人家给我讲我都不懂,自己看书可能更不懂。还不如听着呢。说不定教授有啥窍门呢。
  我从本科到博士从来没有跳过课,也从来没有为了学习熬夜。考试只不过是我对课程理解的一个测验,我的原则一向是,如果我在考试前一天还不懂的东西,我考试的时候肯定还是不懂,所以考试前一天的午饭之后我就很少复习了。去打打球,和同学一起吃个饭,放松放松。
  3.综合考试
  我们校在第一年结束时需要所有的一年级学生通过三门综合考试。分别是一年级需要攻读的科目:微观,宏观,计量。每个六小时。分三天考。要求全过。每人两次机会。如不过有被劝退的可能。每个学生对待这些考试的态度都不一样。
  有些同学非常在意,而且非常希望可以考出最好的成绩,不但要过,还要考出高分。所以非常用心去准备。而还有些学生,比如说我,对考试成绩已经不太在意了,认为这种考试只有两个成绩,过和不过。如果50分是过的话,51分就浪费了一分。到了博士阶段,主要还是希望通过上课得到一些科研方向的信息,好更好的确认自己以后想选择哪个方向作科研。所以我的三门考试,两门都是擦边球。只有宏观由于一向是我的强项,准备得最少但还是&浪费&了些分数。
  4. 生活质量
  读博的生活质量那是没得说,尤其是和在投行工作相比。我每天都可以保证至少9小时的睡眠和两个小时的篮球。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我每天坚持1个半到两个小时打全场篮球。我很喜欢在场上来回跑动时的感觉。我从小学开始打球。初中开始打校队。虽然现在我明显的可以感觉到我的体力和精力已经不比从前,而且也不再打正规比赛。但是每当走上球场,我还是能感到一阵轻松,好像什么烦恼都可以暂时忘记,唯有篮球。我在纽约工作的时候,我的精力,体力,技术,还有心态还允许我在周末不用去办公室的下午在纽约街头和街球高手们过过招,那些黑人青年也会在领教过我的球技后用异样和略带惊奇的眼光打量我。现在就算看到也不会了,觉得不安全,同时也可能是默认自己的球技已经下降。这可能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再拥有锐气吧?不过不要紧,我校的设施很好。普遍篮球水平也很高。商学院每届都会出现曾经在联赛上出现过的队员。每天去玩玩儿,经常能碰到随意灌蓝或者空中接力的高手。就当有人陪我免费练球了。我也非议其他博士生多多注意锻炼身体,这样也可以保持好的心态。
  5. 咱也混个脸熟
  虽然在美读经济博士不需要有发表的,但是如果有也没坏处。当然,像一流刊物从投稿到最后发表怎么得也要个一年多,能在毕业前发表的确有点勉强。(在我看来一流刊物就两三个,其他都算二流)但一流的不成,也可以投。而且也可以投2流的,说不定还能发表呢。我的第一篇被接受的论文就是和一位导师还有师兄写的。是在博三完成,博三暑假被接受,但是好像要再过一段才正式出来。但中文版已经在《比较》上出来了。我只是第三作者。由于我的导师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和我聊过,我提供过一些建议,而且他也用了一些我一篇博士论文中的结果,就把我放到作者之一了。有一段对话如下。
  6. 自己也可以来几篇--这个可以有!
  其实有时候也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不是天才就要有庸才的觉悟。但作为庸才也不妨碍我自己做科研,研究下我感兴趣的题目。一流刊物上发表困难,那我也可以先在非一流上发表。反正来日方长,我不太在意我现在的文章是否在AER上出现,向那个目标努力呗。我现在单独作者的文章中只有两篇被接受。一篇就是上面提到的博士论文中的一篇。会在2010年3月出来,绝对不是1流刊物了,但是话还说回来,就当学习一下过程,先混个脸熟。还有一篇博三暑假是在IMF实习的时候写的。IMF会在他们的working
paper series中先发出来。可能在2010年某日会出现吧。
  话说imf的那个,本来实习生单独写是不太可能。一般都是跟着上司后面当跟班,做得不错就把名字加上。我去报到的第一天,上司说本来希望我帮忙的那个题目没了。大概意思是钱照样发,但是就让我待着就行了。我一想,反正都来了,啥也不敢咱也于心不忍是吧?不是题目没了么?我自己找个相关题目,报上去,还真批了。那好,你不是同意我的题目么?那我就自己写。生活美好呀。每天到了办公室,跟上司打个招呼就自己酌磨去了。几个小时写这个,几个小时写写我其他的文章,实在没啥进展就看看报纸,上上网。两个月下来,虽然自己感觉写得不太好,但是到了在部门演讲的时候我也把我的报上去了。上去把我的成果也说了,反应很好。
原文来源:
相关资讯:
免费留学评估表
*姓  名:
*意向国家:
*Q&&Q号码:
*移动电话:
*在读年级:
国内专业:
语言成绩:
*所在城市:
*出国日期:
越快越好  
半年内  
一年内  
未定先了解下 
您计划出国的时间
补充说明:
请准确填写以上信息,留学专家将在24小时内回答您的问题
更多美国留学日记&经验信息请访问:
&各国日记&经验栏目
&出国留学网声明
(一)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邮件:
· · · · · ·
美国留学相关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国栏目导航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博士研究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