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行情难做,怎么才能不让什么是资金回撤撤?

股票投资其实就是一个控制资金回撤的游戏请大声读一万遍,并永远的记住这句——1257_股票大学
股票投资其实就是一个控制资金回撤的游戏请大声读一万遍,并永远的记住这句——1257_股票大学
股票投资其实就是一个控制资金回撤的游戏请大声读一万遍,并永远的记住这句——1257_股票大学
股权霸的:
积分:--分
访问:--次
排名:--名
股票投资其实就是一个控制资金回撤的游戏请大声读一万遍,并永远的记住这句
10.9号预测大盘顶的依据 不能让成熟的果实又烂在地里,要颗粒归仓,耐心等待下一次播种的机会
股票投资其实就是一个控制资金回撤的游戏,能够精准的预测到大盘的顶部和底部,那么做股票就相当与到银行去取钱一样简单,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你在股市的投资之路上你就成功了只有严格的控制住回撤你才能所向无敌。。。 股票投资其实就是一个控制资金回撤的游戏。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你在股市的投资之路上你就成功了。希望你们能够早点领悟股市的圣杯。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在股市里行情好赚钱很容易,但是做股票难就难在,你能不能把自己在股市里面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不在赔出去,只有始终保持自己的账户资金曲线不会撤,始终以90度角飞速前行,你才能在未来的岁月里实现财务自由。请记住我这句话,控制自己资金回撤就像控制自己生命一样。只有账户资金不会撤才能实现财务自由。请大家永远记住这句话!!!!!!!!这些话只有一些10年到20年以上的投资人才能听得懂,只有你听懂这些话的意思的投资人在股市的投资之路上你就成功了.不贪心我现在所要做的任务,就是老老实实的等待大盘回头,然后从容不迫的买入,享受拉升的快感。做股票节奏很重要,控制资金回撤更重。空仓不失为一种控制回撤的最好方法,两市融资融券资金作天已经达到6363亿大家都知道融资融券的资金杀跌盘都是不计成本的,因为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资金都是从证券公司借来的融资融券资金越大大盘风险越大,一旦大盘下杀这么巨大的这些融资融券的资金也能把大盘几秒钟瞬间瀑布。大家好自为之!!!!!对大盘的观点是。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炒股票的节奏很重要如果你不能踩准大盘和板块的节奏即使来再大的牛市,你还是菲菜一毛钱也赚不到这就体现到节奏的重要性,因此短期大盘我半个月之前已经亮明了我的观点并告诉了大家并精确到那一天大盘会调整,我想就光这一条淘股吧也没人能够做得到,大盘中期我依然看好。随后等到大盘盘跌到量能缩到1000亿左右指数图形很难看大盘出现恐慌盘。到那个时候我会再次从容不迫的进场捡钱。。我的观点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并且什么样的条件出现我会再次进场也说的很清楚了。第一;截止到昨天两市融资融券资金作天已经达到6363亿接近7000亿的规模。这么大的融资资金量很多人都在融资炒股,咱们淘股吧有很多人也包括我在内,就以我个人为例来说一下,我的融资杠杆是3倍杠杆,举例说明假设指数下跌百分之10.个股我想暴跌百分之30或者50应该也很多。就算这些融资融券的投资者运气特别好,他们买的股票只跌了百分之10几,那么对于他们融资融券的投资者来说就是灭门之灾。他们的融资融券账户直接被证券公司爆仓。这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严重的事情,这些事情充分说明了回避大盘短期顶部的重要性。充分说明了做股票节奏的重要性。我觉的回避短期大盘见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即使你不去融资融券炒股票只拿个人资金炒股票,我想意义也是很重要的,举例说明;假设指数下跌百分之10.个股我想暴跌百分之30或者50应该也很多,还是就算你运气特别好你的股票止跌了百分之10几。那么对于一个资金量1个亿的投资者来说他就亏了1000多万,对于一个投资500多万的投资者他就亏了50万,对于一个投资100万的投资者他就亏了10多万。当然对于一些投资1万块钱的人来说赔个百分之十只亏1千元就相当与少在外面吃了一端饭的投资者来说是意义不大。我想上面说意义不大的朋友可能就是投资的资金量比较小所以才说这些意义不大的话的。你不要告诉我你不差钱,难道银行是你们家开的。这些事情充分说明了回避大盘短期顶部的重要性。充分说明了做股票节奏的重要性。我觉的回避短期大盘见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做股票回避大盘短期顶部是十分有必要和必须的这一点不必在争论了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做股票的几个关键要点,大盘,牛股,仓位,节奏,控回撤,希望大家用心去体会,这才是做股票的真正王道。这里面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要做的很完美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希望大家用心体会我这句话,虽然字不多但是每一个字都是20多年的浓缩精华! 最近大盘的走势是典型的养,套,杀,手法。!!!!!!!!!!!!!!!!!!!
您的发言信息按有关规定都会存档,您须为所发表言论的后果负责,请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为了更好地给网友提供一个合法、有序的交流平台,禁止在东方财富网博客、股吧中招收会员。举报电话:021-
当前字数: 0/1000字
&& 请阅读我们的《服务条款》
发言用户同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发言内容负责。任何用户在此发表的内容,均表明该用户主动将该发言信息的著作财产权无偿独家转让给东方财富网所有,并授权东方财富网自行维护权利。
查看对话×
不知道啊啊发生地方撒旦阿飞岁的
不知道啊啊发生地方撒旦阿飞岁的
,欢迎留言&退出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面版权所有:
晋ICP备号-1虽然无论投资者如何谨慎和保守,投资过程中的净值回撤总是难免的,但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避免大幅回撤。
《聪明的投资者》书末附录里收录了巴菲特的一篇讲话,其中提及了包括芒格、沃尔特施洛斯等多位格雷厄姆的追随者的长期投资业绩。虽然长期年化收益都差不多,但仔细阅读发现,期间的最大回撤却大相径庭,主要集中在两年间。直接上图:
如下图:芒格在连续两年累计回撤高达60%+,以至于从净值看,一夜回到七年前。我十分好奇其当时的心态,我想几乎没有投资者能忍受如此大的回撤……
红杉树期间也有40%的回撤
太平洋更猛,收益率波动非常大,连续两年累计回撤高达70+%,但动辄100+%的收益率也超猛……
沃尔特施洛斯的牛逼之处在于,在包括在内的时间段在内,其净值回撤都是个位数,从未超过10%
那么,问题来了---集思录的网友们,大家是如何看待回撤的?又是如何避免发生大幅回撤的呢?
- 顺势而为
投机严格控制回撤,投资无视回撤
- 胜可知,不可为。
回楼上,我想即便是投资,也是难以无视大幅回撤的,想象下假如自己的净值一下回到了7年前,也就是7年白忙了……
- 到底是能力更重要?还是运气更重要?觉得自己是靠能力赚的钱,实际只是运气好,我认为的事恰好发生了而已,不发生也是很有可能的
盈亏同源,有爆亏的痛苦,才有暴涨的欢乐
年回撤30%都算正常,因为持股过分集中,重仓股暴跌就是这样
避免回撤,就要放弃年年大利润,熊市年化百分之十就够了,等待牛市风起,赢大利润。
- 炒客--常存
说明这些人也是有赌的成份在
- Banking is a business that is a very dangerous place for an investor. Without deep insight, stay away. —Charlie Munger Feb. 2016
你以为人家是混大A股的吗?对散户这么好。人家是一天早上醒来,某只个股跌了90%。。。
施洛斯是捡垃圾的,同时持有100只。。。
- 机会存在于偏见中
这几个大牛回撤都是73、74年,说明那是一种系统性回撤,不可避免。区别是有的人beta高,有的人低,但alfa差不多,说明水平差不多。你要回撤低就保守一点咯。
- 唯迤是畏
想回撤少,就要损失盈利。
在当时的背景下,对冲手段比较少,这些体量相当庞大的基金,出现集体性大幅回撤,也属正常。
投机:只要没赚到钱,无条件止损
投资:回撤20%,无条件止损
永远的矛盾
- 常被收割,易名明志。
想了想,要净值回撤小,大概有以下几个手段:
1、对冲,比如做阿尔法量化对冲的;
2、最大化分散配置相关度低或者反向相关的产品;
3、控制仓位,只在超级确定的产品或机会来临时下重注;
4、买入的永远是同类产品中估值最低的,在同类产品不同估值时轮动;
暂时想到这么多,可惜没有几条我能做得好的,所以净值还是会出现大幅回撤,大家也想想还有什么招数,既能高收益又能低回撤?
有效前沿?
- 指数增强 轮动党一切均可轮起来 本人实盘http://www.folkfund.net/u/550781/fd/298828或/question/55912
只要策略继续有效,计划之内的回撤无需控制,该多少就多少,市场说了算。
盈利和亏损就是一对矛盾体
脚抹油 坚持高频交易
- 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本金
如何避免大幅回撤不难
保持收益率大幅上升的前提下,如何避免大幅回撤极难
- 低风险的不是品种而是人心!
安道全:回撤在投资中其实是难免的,即使纯债这种固收产品也是如此,价值投资回撤更大;没有回撤是不现实的,投资者应该记住到期保本的确定性,而忽视中间回撤的假动作;敢于面对回撤,是投资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没有回撤默认就是能预测顶和底。
- 想学无风险套利
我一直觉得芒格不算很厉害,当然比我们普通的算厉害很多。但最多到优秀吧?算不上卓越。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首先要纠正芒格73-74年回撤高达60+%,68.1%*68.5%=46.6%,回撤为53.4%,不到60%。同理太平洋回撤62%,不到70%。
芒格和太平洋回撤大主要还是因为过度集中化,承担的波动要高,即便用40美分买入内在价值1元的股票,但刚好集中投资的几个内在价值1元的股票继续跌到20美分甚至10美分就造成短期回撤巨大,而施洛斯较分散,在个股安全边际相同情况下风险相对更小,回撤也要小得多。
如何看待回撤:回撤是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不可过大,永远记住回撤50%要赚100%才能回本,而回撤100%哪怕赚再多仍是归零。
如何避免发生大幅回撤:1、资产配置层面尽量分散在多个相关性低或变化的资产类别中,尤其要注意很多低相关性资产在危机中相关性往往突然上升同时暴跌,例如股票和商品,大盘股和小盘股,国内股票和国际股票等,所以高质量的固定收益资产对整体投资组合的稳定性是不可或缺的;2、个别证券层面也广泛分散化尽量降低非系统性风险;3、无论在资产类别还是个别证券层面都保持足够的安全边际,避免持有估值过高的资产和证券,做到这点需要持续性对投资组合成分进行监控;4、尽量避免使用杠杆,杠杆会显著放大短期回撤甚至造成无法逆转的永久性损失;5、通过对冲或配对交易过滤掉贝塔风险,只赚确定性的相对收益,对这种听起来过于完美做法不可寄予过高希望,有时可以较完美的对冲,但更多时候两面打脸也屡见不鲜。6、可能最重要的还是需放弃对高收益的追求,对收益追求往往会不自觉的放大承担风险从而造成大幅回撤,承认我们都只是凡人为好,低风险投资者获得低收益就算不错了,若中收益当然更好,高收益?可遇不可求也。
- 交易所不死老滑头
对冲就可以了。
再加上点点技巧。
我觉得很简单,单纯炒股的话,我的底仓进去,只在头寸有利润的情况下才会加仓。我是玩超短的,判断失误,第二天就清仓或者减半仓,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回撤。
安道全:回撤在投资中其实是难免的,即使纯债这种固收产品也是如此,价值投资回撤更大;没有回撤是不现实的,投资者应该记住到期保本的确定性,而忽视中间回撤的假动作;敢于面对回撤,是投资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没有回撤默认就是能预测顶和底。
同时加上融券,期货做空就可
另外,盘中利润回撤到几乎没有的时候也无条件清仓,这是纪律,钱是赚不完的。
你举的例子都是美国的。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是寻找尽量低于企业价值之下的价格,这种方法假定金融市场的风险为系统风险,他们没办法对冲。1973年,美国经历了产能过剩叠加石油暴涨的经济危机,在此期间持有美国资产并不安全。在此期间,欧佩克过得很爽,韩国在1973年从劳动密集型向重化工业转型,所以说世界有的是机会,看你是不是把握了。
反观目前的中国,也很类似,成本上涨,但是经济停滞。官方公布的所谓6%以上的经济增长率相信的 人不多。中国经济增长其内涵以拆建为主,对社会生产力进步不但没有推动,而是破坏性的,无人安心做实业,都想一夜暴富。中国政府为了满足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口,又不可能出台真正的改革措施,往往危机严重的时候喊喊口号,危机稍微缓和,马上一切如旧。这种情况下,还是出国投资合适,和愚蠢者在一起会降低智商,和贪婪者在一起会降低人品。能去其他国家投资的不去,非要在国内和各种惦记你那笔资本的财政供养人口撕扯,说明你已经落后了。
- 90后小韭菜
这是个人风格问题吧,看自己是选择高回撤高收益还是低回撤低收益而已。芒格62-75年收益率1156%,沃尔特施洛斯只有好像500%。
回撤我觉得可以通过减仓和期货做空两种来减少。
在美国很难,在中国很容易,只要坚持打新股就行了,收益不差,绝对不会回撤,哈哈哈哈
分散投资,高频交易。
分散投资,分散仓位参与正和游戏,防止黑天鹅
- 驽马估值温度计,量化市场风险偏好
如何避免大幅回撤?
除非有对冲的手段,否则好像只能控制仓位。
尽量保守一些,宁可踏空错过,不可做错套牢。
1、系统性风险的杀伤力很大。
2、盈亏同源导致回避回撤同时也要放弃盈利。
3、随着管理资金规模上升,策略回避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下降。
通过减少仓位来控制回撤,似乎没有逃出判断短期涨跌的误区。我现在想到的办法,就是通过期权来减缓回撤,当收益增长到一定幅度,逐步加大看跌期权的持仓,一旦开始回撤,期权收益抵消部分回撤损失,达到减少总体回撤幅度的目的。不过买入过多看跌期权,本身成本也很高,如何通过量化,逐步增加持仓,需要尝试。
- 胜可知,不可为。
感谢大家积极发表看法,于我有一定启发,结合各位评论,小结下:
控制仓位是最有效的避免大幅回撤的方法,但“代价”也很高,理论上只持有现金就不会有任何回撤,但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主要谈下在不明显降低整体仓位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大幅回撤:
a.个股的分散。这点大家都有所提及,施洛斯回撤明显小于芒格多拜此所赐,这点不多谈。
b.市场的分散。主贴中提到的各位大牛的回撤幅度多与道琼斯指数高度相关,如果在年分散投资于估值更低更合理的别国市场,回撤应会更平滑。
2)低估的轮动
定期调整资产配置,使得资产始终在最低估值的标的范围内轮动,大概率会降低回撤的幅度。
3)类固定收益
此类收益算是集思录网站的中心主题吧。
除了博取风险收益外,定存、货币基金、打新、套利交易,相对确定的收益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回撤的幅度。
暂时想到就这么多,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 集思录er的软肋 /question/55285
摒弃“价值”或“估值”概念。价格是客观的,而价值(估值)完全是主观的东西。用价格本身来交易价格,是安全的,而用价值来交易价格,是天生危险的。
摒弃掉任何有“左侧”背景的策略。比如越跌越买的价值投资策略,比如其它策略衍生品包括网格,轮动等(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左侧策略,再加上一点震荡策略的收益,如果碰到单边极端行情,巨大回撤还是没得跑)。当然,我不反对在天生具有保底特性的品种(转债,分级A)上施行左侧或其他衍生策略。
一定要从资金曲线的角度的衡量你的策略。评估一个策略,绝不能看其在某几个特定路径下的执行结果,而是要评估其在所有可能路径下的结果。而你的仓位,必须根据所有可能路径下的最坏结果造成的亏损来反推。千万不要用胜率来反推仓位,而要用最大极限亏损来反推。
多品种,多市场,多策略,尽一切可能的分散。追求宏观确定性带来的利润,控制微观不确定性带来的亏损。分散交易不同市场的多个品种,根据品种特性制订简单、一致、稳定、量化、具有长期正回报的交易策略,控制单笔交易和总体仓位的风险,控制情绪以保证策略的长期机械执行。
放弃预测,研究对策。我们不是分析师,预测不是我们的职业。而分析师的大技能,就是死咬住价格形成的某一个因素去夸大,既忽视其他因素对价格形成的影响,也忽视了未来各个因素可能发生的此消彼长。毕竟价格形成的因素可能有几百个,而价格运行的方向只有两个(要么涨,要么跌)。尽管分析师之前分析因素根本就不是价格形成的主导因素,但是只要他赌中了方向,他就会名利双收。但是对于交易员,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头寸去获利。企图在一个混沌的系统里面,穷尽各种因素可能发生的推动,去预测价格的运行方向,根本就是徒劳的。 真正成熟的做法,是研究对策,通过制定策略(也就是交易计划)来交易品种。
尽早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统。稳定的盈利,必须依赖于一致性交易。
控制情绪,保证策略的长期执行。而情绪产生的根源,就是来自于策略执行造成的资金曲线。因此,控制情绪的根本,就是控制好你策略的资金曲线。 当资金曲线产生较大回撤的时候,逐步降低头寸,当资金曲线不断攀升的时候,逐步扩大头寸。这就是“赢冲输缩”的头寸控制,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你资金曲线,从而降低你执行策略的情绪压力。而我为什么一直诟病左侧和价投,是因为这些策略在极端行情里面会形成非常糟糕的资金曲线,从而造成交易员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其实你在制定策略的时候是体会不到的,所以你制定策略会太乐观。但是在执行的时候,你会结结实实地碰到,这时候你又会过于悲观,从而使得策略被中途放弃执行)。而避免这种情况的根本,就是不要使用在极端行情里面有巨大回撤的策略。
你的交易依据是什么?你的买和卖的有个能说服你理由吧。
- Banking is a business that is a very dangerous place for an investor. Without deep insight, stay away. —Charlie Munger Feb. 2016
价值投资者老祖宗面前,你说估值是完全主观的东西。这。。。。
- 有所不为
个人风格。
有的比较激进,牛市大赚,熊市大亏。
有的比较温和,牛市小赚,熊市小亏。
主要看N多年后累计的年复合收益率是否符合预期。
深入研究巴菲特的投资历程,并非完全是买入白马一路持有。除了准确把握人性能够低买高卖做大波段操作之外,他一直在做套利的交易。他能保持持续增长复利的秘诀也在于熊市之中做套利交易。“在巴菲特合伙公司的早期,每一年大约有近40%的公司合伙资金投资于套利或转机获利。在1962年这样黑暗的日子里,整个市场都在下跌,就是靠套利方式度过了这个黑暗时期,当道指惨跌7.6%时,套利使巴菲特合伙公司获利增长13.9%(然而,实际上,巴菲特合伙公司1962年在正常操作上的投资也是亏损。就是靠套利取得的利润而扭转乾坤并成为传奇)”。
后来,巴菲特经常运用旗下保险公司的浮存金进行短期的股票套利交易,他曾在致股东信中解释说,这些短期套利交易收益颇丰,另一个作套利的理由是,在套利交易期间,经常需要短期锁定资本金,这样就可以抑制住手握大量现金时经常会出现的投资冲动。由此可见,套利的核心思想是不让自己的情绪失控,特别是逆向投资策略越跌越买,大幅波动对普通人来说很容易在煎熬中出局,做私募如果超出客户心里承受能力便会被迫清盘,所以要采取一定比例资金做套利或债券等等策略来应对熊市。巴菲特认为,套利最重要的作用是,套利交易使他免于松动他自行设定的严厉长期债券投资标准。也就是说,在长期价值投资无法找到机会的时候,进行短期套利,可以打发寂寞等待的时光,顺便赚点小钱,避免犯错误。事实上,套利获得的利润比老巴自己的预期往往要好得多
控制情绪是根本,只要认为合理就好,回撤反而是加仓的机会
- 安全第一!
1>顶部区域逐步将配置调整到:分级A:75%+;股票:25%-;调整配置整期间买入看空期权(调整信号,分级A破0.9元,股票大幅盈利)
2>底部区域逐步将配置调整到:可转债:25%-;偏债股:25%;成长+周期股:50%+(调整信号,可转债破100元)
很难做到完美。不过中国市场的分级A和可转债对于净值回撤控制感觉意义很大。
- 胜可知,不可为。
补充下本帖的背景知识:
年发生了什么,以使得诸位大牛有这么大的回撤?
但看估值, 当时美股估值(中位数PE)真不能算高:
这次的回撤跟石油危机有关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输出量,造成油价飞涨,立即打乱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1974年美国的汽油定量配给票。
除开石油危机的因素,美元的贬值和和此次危机的产生也不无关系。1971年,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不断上升,同时西方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为防止美国黄金储备的严重枯竭,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当年12月,美元正式贬值7.8%;197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2月2日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3月,西欧各国对美国实行浮动汇率。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波及整个西方的经济危机也呼之欲出。
这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发生一年之后的1974年12月,美国汽车工业下降幅度高达32%,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近一半,1975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2%。而在此期间,整个西方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英国的股市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了72%;危机最严重的1975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每月平均失业总人数达1448万人;世界贸易的总额在1975年减少了6%。
最为可怕的是,此次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一方面,危机之后,经济回升极其缓慢;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共存。危机过后,各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国的通胀率甚至还不断上升,1979年消费物价上涨年率达到13.2%。
直到80年代里根成为总统后,运用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等“里根经济学”,才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滞胀”出现巨大的回升。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抛弃估值和内在价值概念,同时掘弃左侧仅参与右侧进行所谓趋势投机,这样做固然一旦跌到止损位就止损出局不会面临很大的回撤,并且还得是在流动性充足前提下,并不能完全排除出现流动性枯竭造成无法止损从而也出现很大回撤的情况,偶尔可以在投机中浑水摸鱼狠狠赚一大票,但更多时候是不断被两面打脸两头亏损,既错过上涨又在上涨后冲入后下跌后反而面临亏损,虽然像28轮动之类的趋势投机策略在A股过去表现不错,但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不适用,并且A股随着国家队常驻及注册制实行将来也很有可能失效。价格是客观的,但并不代表是合理的,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依据非理性的指标去交易就像按照疯子的话去做事一样荒谬。
- 喜欢封基
关键还是控制仓位。《聪明的投资者》中也介绍了做法。sosme的新浪博客中有专门探讨文章。
- 喜欢封基
sosme的动态再平衡策略:
- 投资小学生
仓位控制+分散投资能好点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73、74年代表国际股市的MSCI EAFE指数 -14.17%、 -22.15%,跌幅和标普500接近,绝大多数国家股市都是下跌的,美国小盘股指数为-31.06%、-20.08%跌幅比标普500代表的大盘股更大,相关性在危机中上升的魔咒依然逃不过,用小盘股及国际分散化并不能避免大幅回撤。
更深度分析:由于这些超级投资者都是价值投资者,所以用标普500进行业绩对比实际并不太恰当,更好的对比是和价值股指数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大盘价值股指数表现要远好于标普500:
从73、74年股市大跌,而75、76年股市大涨,从这四年表现来看(芒格因为无76年业绩用三年业绩进行对比),除了Tweedy-Browne和红杉树基金外,其它传奇投资者在扣除业绩提成后的有限合伙人的业绩仍然不如大盘价值股指数,而查理·芒格、里克·格林的太平洋及斯坦·珀尔米特的表现甚至在扣除业绩提成前仍大幅跑输大盘价值股指数。由此可见,所谓的阿尔法其实更可能是贝塔,只不过并非整体股市的贝塔,而是价值股的贝塔,并且如果确实有阿尔法,获得阿尔法的更可能是管理者而非投资者,也就是说即便投资者确实找到了伟大的传奇投资者,但在付出昂贵的业绩提成后阿尔法依然存在的可能性很小。若仅从回撤的角度看,大盘价值股指数表现也仅次于WJS和TBK,风险控制要优于大多数传奇投资者。
探讨内在价值的目的,假设没有人接盘的状况下,长期持有能否获得满意的收益。
即使不是 价值投资者,也要清楚底限大概在什么价位。
我申明一点我不是价值投资者,也不是趋势投资者。我会研究各类投资行为的体系结构,当然前提是可以量化的行为。
- 上班空隙投机一下
- 职业操盘手
回撤多大,看你有多大的雄心,很多时候大行情就是靠敢于压注。
例如,今年4月的螺纹上短期被卡的葛老大。10年刚布局棉花时的林广袤。
在追求整体资产某个期望收益率的前提条件下,要想避免大幅回撤,只有分散投资一个办法。
对冲、买保险、轻仓都否定了前提条件。
就我个人的经验看,操心这个问题反而有反作用,就是收益率不高。
有钱的个人投资者,应该学习德隆老师,拿出一部分资金买A(不动)或者货币基金,作为生活保障。
钱不多的个人投资者,老实找份工作,边工作边投资。
巴菲特不在意回撤。
强化指数投资模式并非盈亏同源,涨比指数多,跌比指数少。
-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善败者不亡。接受亏损才是盈利的开始。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刻意控制回撤通常是以损失潜在回报为代价的。例如1)止损:在风险收益更好的情况下平仓;2)分散投资:将头寸分散到风险收益更一般的标的上去;3)对冲指数风险:把指数长期上升的收益也对冲掉了。
1)这也是为什么加杠杆通常意义比较有限的原因:加杠杆为了提高收益,但由于加杠杆不提高风险收益比,反而会导致有时必须要止损控制回撤,反而牺牲了长期回报。杠杆只对趋势投机和套利有意义。
我一般不怎么加杠杆,甚至是在商品投资上。
很好的讨论
- 胜可知,不可为。
多数网友评论认同“盈亏同源”的理念。
但我想投资“无视回撤”应该是在精神态度层面的,我也是认同的。
但在“术”的层面,还是要努力通过适当的操作来减小回撤。
- 投资玩的就是概率
动态平衡,
用仓位管理控制回撤。
不过本人也做得不好, 知易行难。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回撤是投资风险的具体体现,无视回撤等于说是无视风险,而任何理性投资都应是将风险管理作为核心,因此无视回撤绝对是非理性的做法。“盈亏同源”的说法等同于将波动性简单完全视同为风险,因此承担某种风险盈亏可能相同,但实际承担风险盈亏可能性并不同,承担过高估值、过低质量、过度集中的投资风险亏损可能性将远高于盈利可能性且最差结果将极度严重。理性投资应通过安全边际保护和广泛分散化尽量降低亏损可能,提升盈利可能,并降低极端损失。也就是说投资者只有高度重视风险,在“道”的层面将永久性资本损失而非简单波动性作为真正的风险,从而做好事先的预防措施(具体见上面回复帖子中的六点),才能避免出现大幅回撤,将回撤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 80后理财
价值投资,无视回测。 只重安全边际
-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你说得对。波动不是风险,本金永远损失的可能才是风险。
- 80后IT男。。。
就我这一年的持股来看。波动是很大。回撤也很厉害。但是只要拿稳了。后市都能涨回去,中间的套利空间还是蛮大的。
不能简单说回撤,更为重要看的得失比或盈亏比,有些激进 投资人,投资十次,7次赢利的总利润远远高于3亏损额,比如做到3:1,回撤30%也没有什么关系,有些保守的投资人,回撤很小,但在把控盈利机会的能力是不足的。重要在于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有很多手段,可以做到赢亏同源,但赢亏比例是不同的。不确定未必一定是风险,风险不能等同于亏损。有些风险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进行剥离。
- 用投资做善事
- 脑残型价值投资者
其实, 回撤大的基金都在炒美国神创...
觉得估值高就降仓规避回撤,投资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 80后农民工
- 一枝花大秃子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多看,多学,多渠道,真正了解并小额试错
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偶尔真机会,重仓珍惜
多类别、多策略、定配额
分散和仓位控制,固定收益产品必须占重要位置,这样才能控制回撤
分散投资,多策略,控制风险
- 看花开花落
回撤幅度是由策略控制的。
逐步进入策略以及逐步退出策略,可以平滑盈利曲线。
快速进入策略以及快速退出策略,可以增大盈利波幅。
不同的进入和退出策略,得到不同的结果。
- 看花开花落
另外,在杠杆产品上使用盈利部分加仓策略,可以控制回撤幅度在极小范围内,当然,同时会失去一些使得盈利大幅增长的机会。
价值投资无法控制回撤,只要没上杠杆,也不惧回撤。多资产配置策略能一定程度控制回撤,100%股票和,70%股票30%债券类资产在股灾里的回撤是不同的。
- 看花开花落
真正的价值投资是在一级市场介入,或者等同一级市场价格介入,并且需要能深度介入所投资的公司。
否则不要谈什么价值投资,不能深入介入是无法很好的衡量公司价值的,是披着价值投资外皮的投机而已。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资金回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