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的竞争力为什么孕酮突然降低的原因就降低了

查看: 2316|回复: 0
我国的农业竞争力为什么突然降低了
举人, 积分 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2 积分
举人, 积分 1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2 积分
据九农农业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11月27日在由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主办的“城市中国计划2015年年会”上讲到。“今年我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查,结果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打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陈章良曾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人民政府副主席时亦分管农业工作。在该论坛上,陈章良忍不住对中国农业的“怪现状”一吐为快。
1、进口冲击严重
陈章良表示,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实现了“十连增”“十一连增”,“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居然提出来说,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正式提出一个概念:‘休耕’”。但奇怪的是,一方面说粮食多了,一方面中国对国外粮食的进口量却不断增加。他指出,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而且几乎所有的主粮都有进口。”其中,大米一口气进了230多万吨,小麦进了370万吨,玉米进口了520万吨。棉花也进了500多万吨,白糖进口360多万吨。
“这一年我突然发现‘见鬼了’,我自己管农业的,怎么都成这样了?糖的主产区在广西,是我管的,中国消耗的白糖是1100万吨到1300万吨,一口气进这么多的白糖,我很紧张。”他又说,到2013年,“事情变得更加奇怪”,猪、牛、羊肉都进口了,牛奶似乎也不够了。2014年,中国自己打了6亿吨粮食,进口突破1亿吨,“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来的”。
不过,通过走访、调查后获得的结果,却使陈章良十分惊讶:中国大规模进口国外粮食的原因,并非国内供给不足;与之相反,“仓库满满的都是自己的粮食”。陈章良说,现在“东北的市长最苦,想着怎么把满市的玉米收过来。仓库已经爆满,都在加紧建仓库。”当前,国家为补助农民收入,仍对部分农作物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但在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还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陈章良说,“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崩盘了。再一毛一毛(把收储价格)加上去不行了。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已经在中国港口了。中国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
据机构监测,11月24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70.2美元/吨,合人民币1087元/吨;配额内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60元/吨,比去年同期跌173元/吨。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即便加上配额外65%的高关税,从国外进口的三大主粮,也比国产粮便宜。粮食之外,白糖等大宗农产品也是如此。陈章良表示,“澳大利亚的白糖漂亮极了,不管中国怎么税它,到码头一吨4000(元),而广西的农民若(卖价)达不到5100元保本的话就死了”。
2、为什么突然丧失竞争力?
“短短10年时间,10年前我们还比别人便宜,突然间全部比国际上贵。中国农业出了什么事了?一方面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只能进口。但如果都进口的话还不行,世界上的粮食不够,我们还得解决这个事。”陈章良表示。他认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在于“成本太高”。此外,这10年来,“中国劳动力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在讨论城镇化的时候,农村出问题了”。陈章良说,随着城镇化推进以及中国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居然等同了。大学生一个月能挣4000元还蛮开心的,一个保姆4000一个月找不到了。”这固然好,但这带来的后果是,“没有人愿意留在农村工作”。他举例,现在一亩地种水稻一年挣700元,玉米也就是1000元,大豆500、600元,小麦800元。
“辛辛苦苦从种东西到长东西,再卖掉一亩地挣几百元。进城一个月的工资就是几亩地的收入”。陈章良表示,过去,把老人、女人留在地里干,效率本来就低。现在连女性都不愿意干了。陈章良还称,今年有制茶企业来到科协找他,“说求求你,给我们发明个揪茶叶的机器。因为今年茶叶都没人揪了。一天工资给300(元),我觉得对我都有吸引力,但是农村女性都不愿意去了,因为要早起。”随着中国农业领域的诸多矛盾爆发,“中国农业怎么办”成了政策届、学界、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陈章良在论坛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他表示,一是必须大规模地实行土地流转,把一小块变成大块地,否则“没有办法进入现代农业”。目前中国土地流转的速度仍然太慢。此外,大规模的流转怎么运行?流转出的农民,怎么保障他们的权益?失地农民怎么办?相关政策都应该跟上。现在农地流转后“非粮化倾向”比较明显,农民租了种葡萄、蓝莓、猕猴桃等,一亩地都能挣1万元以上,但种玉米只能挣1000元。长此以往,粮食将慢慢没有人种,这是大的问题,在推行农地流转时,相关政策应配套考量。
第二,必须大规模的实行机械化。陈章良表示,美国的农业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机械化程度高,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他举例,在广西收一亩地甘蔗,必须有四个女性干一天。但美国的甘蔗收割机,一台机器一个小时收的甘蔗就在20亩到27亩之间,这需要中国80多个人干一天,“劳动成本在这了,所以必须机械化”。而机械化的前提必须是有大块地。
第三,新的科技应用必须跟上。他举例称,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在形成了一个怪圈,“政府不允许东北种转基因大豆,但同时,中国进口了大量的转基因大豆”。陈章良表示,中国农业的这些问题也许有解,也许无解,但仍希望各界集思广益,提供更多的建议。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举报电话:(010)(C) 环球网中国粮食进出口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_王溶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粮食进出口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_王溶花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你还可用第三方账号来登录请输入你注册的电子邮件地址绑定密保手机*您可用使用此密保手机找回密码及登录*请勿随意泄露手机号,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骗取帐号信息手机号码发送验证码确定电子邮件请输入您的意见和建议请您输入正确的邮箱地址,以便我们和您联系,帮您解决问题。扫描下载手机客户端热门搜词刘丽伟:提升“中国粮”竞争力需降成本补短板_网易新闻
刘丽伟:提升“中国粮”竞争力需降成本补短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刘丽伟:提升“中国粮”竞争力需降成本补短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编制发布的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2016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0万吨(2785.2亿斤),比2015年减产162.1万吨(32.4亿斤),减少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
前三季度,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为53.1亿美元,同比下降34.4%,降幅继续扩大。玉米、高粱等谷物进口量的下降,以及国际粮价下跌是造成我国谷物及其制品进口额降幅继续扩大的主因。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玉米、高粱进口量同比分别下降34.3%和29.8%,而上半年分别为同比增长9.6%和下降24.4%;进口额同比分别下降44.4%和46.4%,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扩大32.6和5.8个百分点。进口额降幅高于进口量降幅一定程度上表明国际粮价走低。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粮食领域的高成本、低效率、创新能力不足、供需不匹配、生产服务滞后及体制机制束缚等发展瓶颈日益凸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中国粮”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之一。
我国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导致竞争力不强。要提高竞争力,必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首先是稳步推进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这一底线基础上,按照三权分置的创新模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生产合作等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促进粮食种植从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转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粮食生产成本。
其次,利用“互联网+”,降低物流成本。农村电子商务如今已进入多元主体联合驱动的成长期,平台型农产品电商已超过3000家,有力促进了农村物流发展。引导农资及粮食流通企业发展专业化的农资销售、粮食仓储和物流业务,在县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与省、市级物流接轨,可以切实提高农村物流效率。
再次,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提高生产质量。全国28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高标准农田占比为5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经营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十三五”期间,应强化园区辐射功能,引领周边地区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开展精准化、智能化生产,向供应链两端延伸。同时强化源头管理和风险管理,加快质量安全溯源、风险评估与粮情预警体系建设,大力提升生产质量。
除了降成本,提升“中国粮”竞争力,还需在补短板上下功夫。
一是补技术短板。鼓励粮企自主研究和推广应用行业共性科技成果,支持粮企与科研单位协同攻关,尤其是重点加强粮食收储加工安全保障支持技术、副产物加工新工艺和稳定化技术、粮食产品营养品质及米面主食品产业标准体系研究。鼓励农机企业发展“智慧型”农机,2016年上半年,“国三”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200马力动力换挡拖拉机批量投放市场以及4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研发成功标志着国产农机进入绿色环保“自动挡”时代。中国一拖、雷沃重工、中联重机等大型农机企业先后“走出去”,通过收购整合欧美研发资源,突破了高端智能拖拉机研制技术的瓶颈。未来,应鼓励农机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推进动力换挡和无级变速拖拉机整体制造体系的升级以解决高端农机市场供给不足问题。
二是补粮企和粮农短板。面对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新需求,粮企要丰富和提高粮食产品的绿色和营养水平,推动粮食生产向品牌化、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倡导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培育集粮食生产、仓储、物流、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充分挖掘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粮食产业链再造与分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3类负责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分别为7.29%、13.29%、38.29%。新老粮农的共同需求是尽快提升知识及技能水平,应加强对粮农的职业素质培训及网络、移动终端、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提高粮农“智慧型”生产的能力及水平。
三是补服务短板。2015年农业电商融资和重组蓬勃发展,各类融资超70亿元。借此势头,各地应尽快健全农业电商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落实电商发展的用地、用水、用网政策,扶持垂直型农业电商发展,促进粮企、粮食批发市场与电商融合,打造“粮食网络经济”。此外,要通过打造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四是补体制机制短板。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粮农利益并重,改革完善粮食收储制度;创新粮食收购方式,引导企业与各类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对接,开展订单收购、代收代储、代加工等个性化服务,构建新型粮食收购网络体系;健全市场调节机制,探索建立口粮价格与保险、成本、补贴及国际市场价格联动的国内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丽伟 辽宁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
(原标题:刘丽伟:提升“中国粮”竞争力需降成本补短板)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陈章良:中国农业竞争力为什么突然降低了
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黑龙江省林口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正在收储农民交售的玉米。 邵国良/视觉中国
  【财新网】(记者 汪苏)“今年我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查,结果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因为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打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1月27日在由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主办的“城市中国计划2015年年会”上如此表示。
  陈章良曾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人民政府副主席时亦分管农业工作。在该论坛上,陈章良忍不住对中国农业的“怪现状”一吐为快。
  进口冲击严重
  陈章良表示,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实现了“十连增”“十一连增”,“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居然提出来说,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正式提出一个概念:‘休耕’”。但奇怪的是,一方面说粮食多了,一方面中国对国外粮食的进口量却不断增加。
  他指出,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而且几乎所有的主粮都有进口。”其中,大米一口气进了230多万吨,小麦进了370万吨,玉米进口了520万吨。棉花也进了500多万吨,白糖进口360多万吨。
  “这一年我突然发现‘见鬼了’,我自己管农业的,怎么都成这样了?糖的主产区在广西,是我管的,中国消耗的白糖是1100万吨到1300万吨,一口气进这么多的白糖,我很紧张。”
  他又说,到2013年,“事情变得更加奇怪”,猪、牛、羊肉都进口了,牛奶似乎也不够了。2014年,中国自己打了6亿吨粮食,进口突破1亿吨,“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来的”。
  不过,通过走访、调查后获得的结果,却使陈章良十分惊讶:中国大规模进口国外粮食的原因,并非国内供给不足;与之相反,“仓库满满的都是自己的粮食”。陈章良说,现在“东北的市长最苦,想着怎么把满市的玉米收过来。仓库已经爆满,都在加紧建仓库。”
  当前,国家为补助农民收入,仍对部分农作物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但在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还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陈章良说,“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崩盘了。再一毛一毛(把收储价格)加上去不行了。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已经在中国港口了。中国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
  据机构监测,11月24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70.2美元/吨,合人民币1087元/吨;配额内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60元/吨,比去年同期跌173元/吨。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即便加上配额外65%的高关税,从国外进口的三大主粮,也比国产粮便宜。
  粮食之外,白糖等大宗农产品也是如此。陈章良表示,“澳大利亚的白糖漂亮极了,不管中国怎么税它,到码头一吨4000(元),而广西的农民若(卖价)达不到5100元保本的话就死了”。
  为什么突然丧失竞争力?
  “短短10年时间,10年前我们还比别人便宜,突然间全部比国际上贵。中国农业出了什么事了?一方面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只能进口。但如果都进口的话还不行,世界上的粮食不够,我们还得解决这个事。”陈章良表示。
  他认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在于“成本太高”。此外,这10年来,“中国劳动力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在讨论城镇化的时候,农村出问题了”。
  陈章良说,随着城镇化推进以及中国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居然等同了。大学生一个月能挣4000元还蛮开心的,一个保姆4000一个月找不到了。”这固然好,但这带来的后果是,“没有人愿意留在农村工作”。
  他举例,现在一亩地种水稻一年挣700元,玉米也就是1000元,大豆500、600元,小麦800元。“辛辛苦苦从种东西到长东西,再卖掉一亩地挣几百元。进城一个月的工资就是几亩地的收入”。陈章良表示,过去,把老人、女人留在地里干,效率本来就低。现在连女性都不愿意干了。
  陈章良还称,今年有制茶企业来到科协找他,“说求求你,给我们发明个揪茶叶的机器。因为今年茶叶都没人揪了。一天工资给300(元),我觉得对我都有吸引力,但是农村女性都不愿意去了,因为要早起。”
  随着中国农业领域的诸多矛盾爆发,“中国农业怎么办”成了政策届、学界、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陈章良在论坛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他表示,一是必须大规模地实行土地流转,把一小块变成大块地,否则“没有办法进入现代农业”。目前中国土地流转的速度仍然太慢。此外,大规模的流转怎么运行?流转出的农民,怎么保障他们的权益?失地农民怎么办?相关政策都应该跟上。
  他表示,现在农地流转后“非粮化倾向”比较明显,农民租了种葡萄、蓝莓、猕猴桃等,一亩地都能挣1万元以上,但种玉米只能挣1000元。长此以往,粮食将慢慢没有人种,这是大的问题,在推行农地流转时,相关政策应配套考量。
  第二,必须大规模的实行机械化。陈章良表示,美国的农业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机械化程度高,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他举例,在广西收一亩地甘蔗,必须有四个女性干一天。但美国的甘蔗收割机,一台机器一个小时收的甘蔗就在20亩到27亩之间,这需要中国80多个人干一天,“劳动成本在这了,所以必须机械化”。而机械化的前提必须是有大块地。
  第三,新的科技应用必须跟上。他举例称,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在形成了一个怪圈,“政府不允许东北种转基因大豆,但同时,中国进口了大量的转基因大豆”。
  陈章良表示,中国农业的这些问题也许有解,也许无解,但仍希望各界集思广益,提供更多的建议。
责任编辑:徐和谦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今日午盘#有色金属、采掘、钢铁等板块走弱,多数行业飘红。沪指休报3111.20点,跌幅0.06%;深成指报9808.65点,涨幅0.04%;创业板指报1848.49点,涨幅0.15%;中小板指报6210.65点,涨幅0.07%。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孕酮突然降低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