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保险公司在中国的高收益的怎么来的

优客工场今日对外宣布,其已完成总额约为4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重组并购事件
短短12年,从5亿做到20000亿,神秘的安邦集团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 时间:|来源:亿欧网
关键字:安邦集团 海外并购 保险业务 投资策略
据《华尔街日报》8月24日报道,安邦保险集团近日已经开始与投行进行初步商谈,主要涉及安邦人寿的IPO事宜。如果一切顺利,IPO可能在2017年年中实现,安邦理想的上市地是香港,筹资规模或达20亿美元。 &这家成立于2004年,依靠销售保险起家的财险公司,短短12年,从一家初始注册资金5亿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到资产将近2万亿元保险集团。手握财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银行、金融租赁、资管牌照。金控帝国呼之欲出。
如此超大型企业,在国内并不多,更不用说民营企业了。 &&安邦和传统老牌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业内人士反映。在此之前,国内寿险市场一直按照&负债驱动资产&的战略,被动根据负债端调整,因此投资策略上偏于保守。 &安邦保险依靠&资产驱动负债&新路,通过做大投资,带动总资产进一步做大,在承保端吸引客户资金流,因此在投资上,往往积极主动甚至可谓激进。 &不管是在中国的A股市场还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大肆跨国并购,安邦每一次出手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响。于是乎,外界冠以各种标签:黑马、土豪、野蛮人、蛇吞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安邦保险在海外的跨国并购案例,但是在进入正文前,还请耐心回顾一下历史: &写在前面:历史是否会重演? &读这篇文章之前,不得不让人联想到20世纪80-90年代日本在美国大肆购置不动产。 在那段疯狂的时期,日本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成功购买了美国的象征之一&&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日本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 在洛杉矶,日本人购买了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 在夏威夷,96%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并且主要集中在饭店、高级住宅等不动产方面。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人共购买了美国10%的不动产。 后果可想而知,日本政府意识到&泡沫经济&的严重性,对投机手段进行打压,引发国内股价暴跌,地价急剧回落。&泡沫经济&迅速崩溃,日本经济随之进入长达10年的衰退期,这段历史被日本人称之为&失去的10年&。据统计,在这段时期,日本在美国地产市场的损失达到4000亿美元。而美国企业运用这些资金投资各种,不久就从经济泥淖中走出。
如果了解这段历史,中国企业对海外的投资也许会更谨慎一些。当然,也许不会。 &切入正题,一起欣赏安邦海外收购案 &回顾安邦保险过去在海外的一系列收购案,不觉心生寒栗&& &安邦操刀人吴小晖被外界赞誉为有着堪比拿破仑的气质,在2015年哈佛大学招聘会上,其宣告&我们不但首战必胜,而且每战必胜&。
2014年:风起时&&十月围城之战
事件1:最划算的&&19.5亿美元收购华尔道夫酒店
日,安邦保险豪掷19.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旗下位于纽约曼哈顿公园大道的,始建于1893年的地标性建筑全球著名的五星级豪华酒店&&华尔道夫酒店。得益于这笔交易,安邦保险在全球一夜爆红,几乎没有花费一分钱的广告费就让全世界记住了安邦,安邦的国际化路线由此拉开序幕。
事件2:全资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
日,安邦保险宣布以2.2亿欧元(约合20亿元)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这是中国保险企业首次100%股权收购欧洲保险公司。
事件3:拿下保险公司FIDEA合作伙伴&&全资收购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
日,安邦保险集团出资2.19亿欧元(合人民币约16.96亿)宣布100%股权收购成立50年之久的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Delta Lloyd Bank Belgium)。该银行是FIDEA保险公司的重要银行合作伙伴。彼时管理的资产约为77亿欧元,主要服务于中高端客户,其在全球有55个分支,客户规模约17万。2015年10月启用旧名Nagelmackers银行。 &2015年:气吞山河、横扫六国
事件4:拿下欧洲第三城&&进军荷兰保险市场
日,安邦保险集团宣布以1.5亿欧元(约10.7亿元)正式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并向其注资不超过10亿欧元,安邦保险集团还将偿还价值5.52亿欧元的贷款。 &据悉,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荷兰保险市场。VIVAT是荷兰领先的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拥有100多年的经营历史,是SNS REAAL N.V.&&荷兰100%国有银行及保险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事件5:回马枪&&杀回亚洲,进军韩国保险市场
日,安邦保险集团以1.1万亿韩元(约63亿元)宣布正式收购韩国东洋人寿,开创中国公司进入韩国保险市场先例。交易完成后,安邦保险持有东洋人寿57.5%股份,成为该公司的绝对控制人。东洋人寿为韩国前十大保险公司之一,于2009年在韩国上市。
事件6:买下纽约曼哈顿办公楼层
2015年2月,安邦资约4.1亿美元从黑石集团收购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一处建筑的办公楼部分楼层。
事件7:竞购德国房地产银行PBB
日,据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报导称,中国安邦保险正在洽购德国房地产银行PBB(Pfandbriefbank AG),这是德国银行Hypo real estate AG的房地产贷款业务部门。潜在收购金额达到10亿欧元。不过,当年7月16日,PBB银行的IPO打乱了安邦进军德国的步伐。
事件8:竞购英国金融城地标建筑&&苍鹭大厦
日,据外媒报道,安邦保险集团正在以7.5亿英镑附加合作协议的形式竞购伦敦金融城最高建筑苍鹭大厦(Heron Tower)。
事件9:进军日本
日,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安邦保险集团正在竞购日本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Simplex Investment Advisors。这项收购案可能超过10亿美元。
事件10:进军加拿大多伦多
2015年9月,安邦保险以1.1亿加元(约7500万美元)买下位于多伦多市中心70 York Street的办公大楼,作为进军加拿大市场收购地标物业的开端。该栋大楼主体占地2.09万平米,名为HSBC Building,20世纪90年代落成,属于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旗下物业公司Brookfield Canada Office Properties。
事件11:进军美国保险业
日,安邦保险集团宣布以15.9亿美元(约100亿元)收购成立于1959年的美国上市保险公司信保人寿保险公司(Fidelity & Guaranty Life),这将成为首家收购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中国险企。 &日,美国纽约监管当局表示,中国安邦保险集团未能提供当局审核交易所要求的资料后,已撤回申请收购美国信保人寿的计划。不过,安邦保险集团表示将提供&重新整理的收购申请&。 &2016年:兵败喜达屋,首次遇挫
事件12:竞购温哥华地标建筑
日,外媒报道称,中国安邦保险集团出价超过10亿加元(约47.3亿元)买下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标3A级办公大楼Bentall Centre的三分之二股权。这将创造温哥华市最高房地产交易金额。
事件13:65亿美元购买美国房地产信托公司
日,安邦保险同意以65亿美元的价格从美国私募基金巨头黑石(Blackstone)手中收购地产信托公司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 &资料显示,Strategic Hotels & Resorts是一家专门持有豪华酒店的房地产信托公司,在美国主要城市拥有16处地标性酒店,合共7532个酒店房间。
事件14:兵败喜达屋
2016年3月,由安邦保险集团、美国J.C.Flowers&Co和香港春华资本三家公司组成的财团提出以总价约为130亿美元全现金竞购喜达屋;3月18日安邦将这一竞购价格被提升到132亿美元;3月22日为了击退交易对手万豪,安邦再次提价至140亿美元。 &但是到了4月1日,安邦突然通知喜达屋,由于市场考虑的结果,该财团撤回此前提出的每股82.75美元现金的非约束性收购要约,并且不打算再提出别的收购要约。
事件15:收购韩国安联保险
日,安邦保险集团宣布将以300万美元(约合1938万元)收购韩国安联保险公司。 &这一收购价相比之前报道的2500亿韩元(约14亿元)相差很大。据韩国金融当局有关人士表示,韩国安联处于资本减损状态,且营业网和组织文化也处于崩溃状态,因此收购价大幅缩水。 &韩国安联保险1954年成立,于1999年被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收购后更名。
事件16:收购韩国友利银行
日,外媒援引知情消息人表示,中国安邦保险集团已表态有意收购韩国友利银行(Woori Bank)约10%的股权(约2.97亿美元)。实际上早在2014年,安邦保险就已经对收购其超过30%的股份表示了极大兴趣。
历数以上海外收购,归纳如下:
1、按行业分: ①地产公司:华尔道夫酒店、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一处建筑的办公楼部分楼层、伦敦金融城苍鹭大厦、多伦多市中心的70 York Street、加拿大温哥华地标Bentall Centre、喜达屋; ②银行: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德国房地产银行PBB、韩国友利银行; ③保险: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荷兰VIVAT保险公司、韩国东洋人寿、美国信保人寿保险公司、韩国安联保险公司; ④信托:美国Strategic Hotels & R ⑤资管:日本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
2、按地区分: ①美国:5笔;②英国:1笔;③德国:1笔;④比利时:2笔;⑤日本:1笔;⑥韩国:3笔;⑦加拿大:2笔;⑧荷兰:1笔 从以上分析看出,安邦在投资上更加偏向地产、保险、银行等项目。
以上海外扩张如果全部成功,安邦动用资金将会达到1900亿元之巨,即使除去已经放弃收购的喜达屋,也有将近1000亿元的海外投资。
炫耀性资产?
华尔道夫:成立于1893年,123年历史,清末北洋大臣李鸿章、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胡佛、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等均先后在此下榻; 德尔塔&劳埃德银行:成立于1747年,269年历史,专注于个人银行和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 FIDEA保险公司:100余年历史,比利时保险市场的知名品牌; && 而安邦,只有12年的历史。 这被看作是&蛇吞象&。
质疑:安邦的资金从哪儿来?
一、政策红利: 2012年10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其中规定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可选择部分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直接投资的不动产限于包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在内的发达市场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稳定收益的成熟商业和办公不动产。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保险资金更多的海外布局。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险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 2014年保监会出台新规: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境外投资的账面余额,分别不高于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30%、25%、15%。对风险较高的资产设定大类资产监管比例和集中度监管比例,包括投资单一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
二、为了配合海外的收购计划,安邦保险在2014年之后进行大规模增资: 2014年3月,安邦财险增资人民币100亿元,变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90亿元。同年12月,公司再次增资人民币180亿元,变更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70亿元。 截止到2015年末,公司总资产3500.23亿元,总负债2763.88亿元,投资收益160.18亿元,净利润91.52亿元。
2014年4月,安邦人寿注册资本由37.9亿元变更为117.9亿元;2015年3月,注册资本由117.9亿元变更为307.9亿元;短短5年,注册资金从5亿元暴涨至307.9亿元,增幅6058% 截至日,安邦人寿有5家控股公司,即安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邦集团控股&)、Tong Yang Life Insurance Co., Ltd.(&东洋人寿&)、安邦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邦养老&)、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安邦资产管理&)和北京安德力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安德力房地产&)。
安邦人寿持有这5家公司的股份分别为99%、63%、86%,52.5%、99%,这5家公司被纳入其合并财务报表。除此之外,在海外收购的比利时Nagelmackers银行(100%)、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100%)、荷兰VIVAT保险公司(100%)也被纳入到其合并报表中。
三、&资产驱动负债&,安邦深谙其道 安邦借由收购华尔道夫积累的品牌效应,之后迅速出手,开始了&金融-不动产-金融&的海外投资之路,短时间迅速积累资金和渠道。 据某位业内人士透露,安邦的海外并购从金融到不动产的路径正是靠&滚雪球&的逻辑同时解决了资产总量和的问题。&首先通过自有资金收购第一家保险公司,接下来自有资金联合已经收购的保险公司资金,形成连锁反应,收购的保险公司越多,可以调动的资金就越多,规模就越大。& &只要现金流(即保费收入)有保障,同时有注资,投资再多,也不成问题。&某保险研究人士表示。
事实也是如此,根据2015年财报,安邦人寿总资产已达9216.19亿元,而在2013年末,只有169.72亿元,短短两年,总资产暴增53.30倍。
1、期限错配
安邦将短期的理财产品的保费收入进行期限错配,或者说&短钱长投&,待前一批投保人到期之后把钱退出来,后一批人把钱补上去。如此维持其源源不断的资金流,支持其投资于长期且高回报的不动产标的。 &传统保险公司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之类的保守资产,并利用精算技能尽量减少支付,以此赚取利润。安邦则更像一家私募股权基金,这类基金的资金成本高昂,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 安邦主打收益率较高而期限较短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利用万能险快速获取保费。
2、弊端显现
据某业内人士称,&万能型理财产品占据了安邦不小的保费收入,许多万能险的储蓄或&现金价值&成分远大于风险保障成分。&&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帮助安邦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但也会迫使安邦追求更高的回报,自然会伴随着与之对应的风险。& 另外,美国金融服务公司Enhance International合伙人Sam Radwan表示&日本和台湾的经验证明,激进的销售模式可能播下未来发生灾难的种子。对于承诺提供高收益的保险公司来说,一旦利率下滑抑制了资产回报率,这种灾难就会发生。&
您可能还感兴趣:(请点击下图查看)
一个人,一个网站,5.75亿美元卖掉&,他是个人创业楷模
感谢您对投资中国网的支持,您还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资讯
请扫描二维码或按住二维码,加关注或发送给朋友
您也许对这些投资项目感兴趣
您可能还喜欢:
已经是会员请点击这里:如果您不是会员,请。
发言请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并注意语言文明,您在投资中国网发表的作品,投资中国网有权转载或引用。
网友评论:[共有0位网友进行了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您发表观点!新闻源 财富源
美国保德信:寿险公司在中国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田燕
  中国网财经10月29日讯 “2015第四届论坛”于-29日在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新常态、新金融、新功能”为主题,将聚焦新常态下金融业改革开放。美国保德信集团副总裁斯科特•斯莱特尔在会上指出,整个寿险以及保险资金,资本市场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并且保护经济、保护改革,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与此同时,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在中国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以下为斯科特·斯莱特尔演讲全文:
  斯科特·斯莱特尔: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参加金融街论坛,在本轮的主题中,我们所谈到的是金融服务如何来支持中国重大战略的部署。事实上在这一块我们所谈到的就是这些金融机构,以及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这才是这个主题想透露的讯息,以及金融机构是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也许大家刚才听到了关于人寿保险,现在也已经回到了实体经济的行业,它也许可以帮助政府和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并且推动资本市场进一步搞活,帮助甚至个人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
  我的报告中大家可以看到保监会已经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整个寿险以及保险资金,资本市场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并且保护经济,保护改革,同时维持社会的稳定。当然,很显然的一点就是大家一提到寿险公司就都会有一些基本的知识,我们是142年前成立的人寿公司。
  我们这个公司成立的时候美国还只是一个新兴经济体,当时我们唯一的产品其实就是人寿产品,而且人寿产品其实是葬礼产品,也就是说有些美国人非常穷的时候,在非常年轻的年龄就过世了以后,他们没有钱把后世安排,我们就有处理身后事的人寿产品,每月3分钱作为险资。多少现在人寿能够提供的机制已经更加完善了,中国也把人寿险作为储蓄杠杆了,你可以不把钱放在银行,而买人寿险,实现现金的保值,很多国家,很多公司都是这样做的。有时候通过买房保值,有时候通过在银行存钱保值,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去买股票。但是对于像这样一个经济体越来越复杂,我想人寿产品和共同基金来讲,它可能会更加有效一些。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人的投资来说,你需要的不是任何的动荡,你在资本市场上希望能够维持一个稳定的情况,因此你肯定会分散一部分的投资在人寿保险方面。当然,人寿保险也可以成为一个家庭的理财方式,或者是一个人个人理财方式,甚至它能够把一代传承到下一代的财富。当然我今天主要是想给大家讲一点人寿险公司它极大程度的帮助资本市场,尤其是正在经历改革过程的国家,它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因为有些地方固定收入很高,它的流动性是不够的。比如说在美国,人寿险提供的所有这些债务占到20%,所以在美国资本市场20%的债是由人寿险承担的。
  当然对于人寿险来说跟其他金融机构和银行不一样,我们销售的产生非常不具有流动性,是个长期的险种。因此我们在监管方面会比较好办,而且我们也不会像银行那样,因为我们毕竟不是银行,所以我们不会出现挤兑的现象,所以我们就可以把钱借给一些公司和企业,让他们进行中长期的项目。比方说在资本市场当中,有些时候你不能从其他地方获得长期贷款,但是从人寿险公司是可以的。
  给大家讲一讲在中国的机遇,因为我们知道就是人寿险的险资在中国已经是非常庞大的产业了,在全球排名已经排到前四了。而且我们也看到人寿险种发展的非常快,跟其他别的地方都比不了。当然我想给大家指明一点,就是我们一看人均值的话,在中国就完全不一样了。事实上我们如果要看人均险资水平的话,就是中国人均险购买率只是全球平均人寿险购买率的25%,所以说在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讯息,就是中国的人寿险公司发展的非常好了。但是我们知道人寿险公司中国还是有非常大的扩张空间的,因为他们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帮助,并且能为中国个人提供更多的人寿险产品,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发展潜力是无穷的。
  还有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表格当中透露的一个讯息,就是最成熟的人寿险的市场也同样具有最成熟的债券市场,它们是共生的。所以在债券和人寿险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人寿险怎么样能够为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对这个市场提供组足够的融资和资金支持,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市场债券非常发达。对于一个人寿险公司来说,大家知道人寿险的主要产品就是通过大家过来买我的人寿险,把他的钱存到我这儿。他们一买就是二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我们的客户年度时间非常长。
  还有就是养老金,比如说我们为一些客户提供养老金,他们五十岁就退休了,但是他们可能八十五岁才过世,这样一来这些养老金就派上用场了。这些养老金需要在这儿存很长时间,这样一来可能是我们六七十年之后才开始兑付。对我们来讲,我们的资产负债率是可以承担这种长期借贷的,而且我们也愿意把钱贷出去,尤其是长期贷、中期贷,这主要是基于我们人寿险独特的竞争优势所决定的。
  还有人寿险公司它的投资组合不是关注某一个特别的投资回报率,或者是基于某一个基准指标,事实上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就是想寻求一个平衡。在我们的债务和资产当中寻求一个平衡,我们卖十年的人寿险产品的话,我们希望这十年的资金可以买十年的资产,这样一来的话,我们的负债率就不会很高。但是如果我们手头有这么多资金,但是没有配置那么多能够实现那么多年资产的增值或者是增长,那我们的负债率就会不平衡,就会比较高。但是这是我们的工作,后面会有一个幻灯片跟大家显示一下,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是要对冲我们的责任的。我们在这里做投资的时候,并不是说仅仅关注未来几年,或者未来一两年的回报,所以这是一个例子。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公司的保险组合,大家可以看到前300亿美元在其中,95%投资于债券,还有4是高收益债券,我们有一些赢余美元的时候,我们会投资一些替代产品和股权,但是大多数95%—96%我们所投资的资金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守的,是长期的固定收益的资产。我们向政府提供资金,我们投资于公众级的债券,我们会对于商业地产投资,我们也会投资于结构性债券,而且在美国的寿险市场中,我们现在也已经开发了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市场机制,我们能够与公众债的市场进行竞争。60%的资产是投资基础设施,而且后面会跟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后希望能增加这个比例,1%的债券我们投资的是短期债券。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是怎么投资的,而且我们是青睐于长期投资的。
  我们可以通过LDI形的投资,我们基本上可以投资的时候是保护我们的历史,而非是一个具体的或者是投资回报率去投资的。2006年的时候,在今天我们听起来当时还是一个比较高利率的环境,我们看到美国的十年是4.8%,我们投资收益是6.33。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在今天我们知道有的利率已经降了一半了。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十年应该是2.08%,资产回报也下降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天低利率的环境中,我们的利差的收入比十年前高利率环境还要高的。我们看一下表格的稳定性,可以看到在LDI的投资模式中,我们会得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业务体系,无论利率是增加还是降低。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的话题就是寿险如何能帮助资本市场,跟大家介绍一下基础投资的问题。我觉得几乎今天所有的发言人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就债券市场来说,我认为寿险毫无疑问是需要固定收益的,但是我觉得固定收益和债券市场也是需要向寿险提供长期资本的,所以进入到这些市场我们能够向客户,或者是我们的借款方,我们的贷款人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而且我们也提供稳定性,对我们LDI投资人来说,在右手边大家可以看到市场资本的提供方,总的来说我们与公众债券市场进行竞争,我们也是银行的竞争对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话,你会很高兴,有三家可以给你提供长期资本,而非只能依赖任何一个体系,这样他可能会受到冲击,或者是监管巨大的变化,这会对你产生影响。所以我觉得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另外一种机构质量的债券产品,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还有就是我们也有最低的成本,通过竞争对于借款人来说有最低成本,在这张幻灯片上是我们新的监管机构所提供的一种架构,我们来看看银行,银行在经济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永远都无法去叙述银行所发挥的作用,银行所提供的是短期产品和负债,商业债券、CPI还有核心的借款。人们从银行借款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借短期的,一般来说银行平均到期时间也就是五年左右。但是我们来看一看保险公司的话,我们会销售年金零售产品,一般到80岁左右,退休的时候这个产品才会到期,年金产品会有15—20年期限,人寿会更长,15—30年,我们也会帮助他们管理养老金,到期就是10—20年,甚至更长时间。
  因此我们认为基础设施是天然的资产,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去做投资。所以如果中国的寿险市场再进一步去发展的话,我们相信基础设施市场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吸收寿险公司资金的市场。如果我们向一家典型企业去贷款的话,比如说计算机或者是手机,或者是采矿公司,或者是一个零售产品公司的话,这些企业可能会在未来30年中有着非常剧烈的变化。比如说在美国,我们知道典型来说一个公司的CEO基本上就任职五年,如果你在美国做这样的投资的话,可能你要应对平均来说六个管理团队。很明显这些公司的变化会很快,企业可能会受到颠覆式的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监管架构也会变化,竞争也会变化。如果你投资于典型的基础设施的话,比如说像水平或者是电力,或者是铁路,他是由监管机构所控制的,所以它的竞争比较有限的话,这时候你就会有更好的稳定的回报率,如果是30—40年的话。而且如果出现任何风险的话,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们知道像道路或者是水,或者是医院等等,对于这样的资产而言,相对来说就能够更有保证,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报,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基础设施是一个非常好的资产,应该能够放在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去。
  所以最后我用这张幻灯片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最近的一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监管机构如何来对待资产类型,无论你是不是愿意把它放在你的投资组合中。在左手边红色这条线上,红色显示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大多数的风险都会出现在三四年中,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道路被建设的时候,或者是水表被安装的时候,或者是桥梁被建造的时候,这个时候会有建造的风险,或者是会有量的风险。人们在开始使用基础设施的时候会有相应的风险,但是一旦竣工了,它跟企业债不一样。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它的风险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如果你将钱贷给一家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那些企业的风险会增加,我们也看到了穆迪的研究也表明了这个现象。右手边是欧洲资本增加,这是一条直线,是向上走的,不断延伸。这个比例也在不断的增加,我们可以有一个两年投资的话,我们的收费有可能是5%,如果是十年投资的话,就会升至20%。
  左手边看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是在下降的,如果监管机构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话,他们可以通过资本监管成本来鼓励或者是限制基础设施领域中的投资。在几个星期之前,欧盟通过了一个建议,来降低基础设施交易的费用,这样他们可以有更多的像左手边的趋势。
  以上就是我的发现内容了,我认为对于寿险公司来说,在中国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机会,我们也能够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之中发挥我们的作用,谢谢。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保险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