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现在养羊赚钱吗才能赚钱

(责任编辑:徐海)
相关阅读:
最新供求/求购
热门养殖技术> 有关于""的文章列表
致富经养羊致富经大学生养羊投入20万一年回本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为您报道:农民工回乡养羊投入20万一年回本
亳州市谯城区张店乡刘营村的青年农民屈小飞在上海务工10年后,回到家乡,自筹资金20余万元,建起了养羊场,2011年全国养羊效益普遍较好,屈小飞赚到了第一桶金,走上了养羊致富路。 在上海打工10年 屈小飞今年28岁,但他已在上海打工10年了。 “17岁那年,由于家里贫穷,就和村里的伙伴们一起到上海打工,那时候就想赚钱给父母亲,再苦再累也情愿。”屈小飞告诉记者,他在上海干了很多种工作,从饭店到工厂,再到服装厂,就这样干了10年,积累了一些资金,也学到了一些创业的经验。“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我想上海再好也终究不是自己的家乡,现在农村的政策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就想回家创业,这样既可以照顾父母,又可以抓住农村发展的机遇。”
当记者问他为何会选择养羊业时候,屈小飞说,亳州那里一直就有养羊的传统,自己很小的时候还放过羊,对养羊一直情有独钟,再加上这几年亳州养羊的数量一直在锐减,羊肉价格在猛涨,近期当地羊肉零售价格突破每斤30元,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赚一笔。于是,去年春节一过,屈小飞就开始投入养羊业。 投入20万建起养羊场 去年三四月份,屈小飞开始投入资金,建羊圈和购买种羊。 “那时候只有在上海打工赚的一些钱,还不够建设羊场,于是就去银行贷款,在当地畜牧局的支持下,终于把资金问题解决了。 ”屈小飞从外地以每只1000元的价格,购买了50只波尔山羊种羊,又租了四亩地,建起了自己的养羊场。 养羊场建好后,屈小飞就开始摸索养羊了。 “由于家里人很支持,大家一起都在养羊场里忙活,刚开始最担心的就是防疫。 ”
屈小飞说,听村里养羊户说,养羊刚开始最要注意的就是防疫,如果防疫搞不好,羊死得很快,甚至倾家荡产。可是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怎么办呢?正在此时,屈小飞遇到谯城区畜牧局推广站的科技人员下乡,于是他就主动询问具体措施,在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每只羊都注射了疫苗,所以一年下来,他的养羊场没有发生疾病,也没有羊病死。 “还有最辛苦的时候就是羊产羔的时候,要天天守候在羊圈里伺候母羊,给小羊保暖,防止小羊被踩死或冻死。 ”屈小飞说,自己非常感谢父母亲和家里人,他们在母羊产羔期间,轮流值班,照顾母羊和羊羔,所以自己的羊羔成活率很高,也使自己的养羊场迅速发展到存栏500头的规模。 羊吃玉米秸秆好处多 “我的羊都是吃玉米秸秆,不喂含添加剂饲料,羊肉口感好。 ”屈小飞说,自己的家乡以种植玉米为主,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秸秆产生,自己小时候玉米秸秆都是用来喂牛喂羊,但是自从农村出去打工的多了,喂牛喂羊的人少了,这些秸秆就成了废物,大部分农民便一烧了之。
而这些玉米秸秆恰恰是羊的好饲料,屈小飞的养羊场坚持用玉米秸秆喂羊,为秸秆处理找到一条捷径。 因为玉米秸秆在当地非常多,价格低廉,养殖成本大幅度下降。 “每头羊每天可以消耗5斤秸秆,我的500头羊一天就要吃掉2000多斤玉米秸秆,一年下来非常可观。 ”屈小飞说,现在小羊从出栏到上市,只需要四个月左右,出栏时候每头羊的体重是30多斤,2011年底,每斤活羊的收购价格是17元,除去成本,每头羊获利400多元不成问题,当年,屈小飞总共售出500多头活羊,基本收回了投入成本,还清了银行贷款后还有富余。 期盼政府支持创业 谈到2012年的打算,屈小飞说,今年要继续扩大规模,争取年出栏肉羊能达到1000头。
但是自己仍然有种种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扩建资金。 “现在创业青年农民扶持资金没有,想回乡创业的青年农民苦于没有钱打退堂鼓的很多,希望社会能关注我们回乡创业青年农民,扶持我们一把。 ”屈小飞告诉记者,他想建个羊肉加工厂,还想创建合作社,打出自己的品牌,把优质羊肉销售到全国各地。他盼政府给回乡创业青年农民搭建一个可以展示自己魅力的舞台。 张明明养羊:喂饲料的羊价格高 日,记者和张明明一起去内蒙古林西县大板牧区收羊,中途车子陷进了沙里。 记者:以前也陷过吗? 张明明:哎呀,经常,经常陷进去。这还不算严重的,这不是误车严重,上回误的时候是装着羊,夜间,羊受罪。 记者:那更沉了。 张明明:对,还是冬天。那板子马上就结层冰,羊就是会冻到。 去收羊的途中要经过一片沙化地,车子很容易陷进去。这个地方人烟稀少,隔几里地才能看见一户人家,张明明只好打电话跟别人求助。 林西县大板镇村民那顺达莱:再挖,挡住这里就完事了。
好不容易,车才从沙堆里冲出来。现在张明明一年要在外面收7000多只羊。从北京回到内蒙古养羊才2年时间,张明明已经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养殖户,不但带动了整个林西县羊舍养羊的发展,还被授予了内蒙古自治区创业明星的称号。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杜国彬:他了解市场行情了解得好,对市场行情也得好。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高海青:那与外界联系个事,对这个当前市场,他说出个道道来了,都一样念大学的,有的回来还不行。 在村民们眼中,这个从北京回来养羊的大学生就是有能耐,会赚钱。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最应该为张明明骄傲的父亲张国良却总是用“败家子”这个词来形容儿子。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败家子。你爱怎么着我不管你,我不能养活你到老。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败家子,在北京好好待着,挣工资不挣回来了,糟蹋来了。 张明明这个众人眼中的创业明星,为什么父亲却口口声声说他是败家子呢?记者无意间在张明明的卧室里发现一张他写的纸条,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责和对父母的愧疚。 记者:自责,自责,自责,自责,4个自责。 张明明:对,自责。
记者:于号,有泪而诉。 这张纸条在张明明的卧室里已经放了半年之久。那么半年之前,张明明和父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谈到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张明明充满了愧疚。 张明明:如果说我是孝子的话,我有可能在北京住下,也有可能把我母亲和父亲接到那去。 张明明当初要从北京回来养羊,父母根本就不看好,可是他还坚持要做。为了养羊,他甚至把父亲象征着财富和荣誉的东西卖掉了,以致于父亲现在还余怒未消。那么在父亲的责骂声中,张明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创业明星的呢? 北京,曾经是张明明学习和工作过的城市。2004年,张明明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之后,进了北京一家有名的广告公司工作,2年时间就做到了项目经理的职位。2006年,公司给了张明明一个肉类品牌的策划工作,没想到就是那长达3个月对于全国肉类产品的调研,改变了他的人生。 张明明:在内蒙地区羊肉是天然的,无污染的,这种品质和这种品牌的效应是可以打得出去的,发现这种市场的潜力是非常非常大的。 张明明的老家就在内蒙古,这让他萌生了回家养羊的想法,但是因为缺乏资金和经验,张明明一直没有行动,只是密切关注着与羊有关的行业信息。2009年春节,张明明回内蒙古老家过年,他趁机去了一趟县农牧业局打听养羊的情况。在这里,他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林西县农牧业局家畜改良工作站站长杨春华:林西这块要打造一个啥呢,到2015年,达到出栏肉羊100万只以上,这样咱们就需要这样的人才,需要这个大户,羊舍建设咱们国家一平米给他补助148.5元。 市场有潜力,政府又扶持,而且家里又有足够大的地方可以建羊舍,张明明觉得回家养羊的时机已经到了。 这是张明明父亲家的茶几,茶几上有一个坑。2009年张明明第一次回家和父亲说要养羊时,父亲用杯子砸出了这个坑。从那以后,在2年的时间里,父子之间爆发了无数次战争。 林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内蒙古下达了封山禁牧的命令之后,林西县就一直鼓励农牧民建羊舍养羊,可是响应的人却寥寥无几。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邹彦辰:这玩意就是在山上跑的玩意,你在家圈着它不行。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刘凤东:给一个羊建那么好的房舍,养一个羊,它毕竟是牲畜,没必要花这个钱,浪费这个钱。 当地人都不愿意干的事,张明明却要从北京回来干,父亲当然极力反对,可是已经筹划了3年的张明明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张明明:没有说给我特别大的触动,因为我自己知道我自己,我自己知道我自己在北京的一种环境。我也知道自己回来咱们农村的目标是什么。
将来要怎么做我也知道,所以说这种闲言是触动不了我的。 张明明的父亲没有想到,从决定搞羊舍养羊的那天起,张明明就打起了家里一样东西的主意,而这个东西父亲看得比命还重。这就是家里的450亩杨树。 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就是张明明父亲的杨树林。现在绿树成荫,枝叶茂盛,可是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1987年,张明明的父母在这里种下了杨树苗,经过了3年时间才把它们种活。因为这片树,张明明的母亲还被评为林西县的“三八红旗手”。虽然杨树早就成才,也取得了砍伐许可证,可是张明明的父母一直不愿意砍,他们把这片树看做张家财富与荣誉的象征。 张明明的母亲王桂兰:年轻的时候就寻思,栽一棵树一百元钱,现在不那么想了,这时候就心里高兴,成功了,高兴的事比金钱还要好。 2009年4月底,张明明辞掉工作,正式从北京回到了林西。他首先找到了新城子镇的镇长,张春杰。父亲是村支书,张明明请张镇长说服父亲让他砍树建羊舍。没想到父亲竟然气得当场拍起了桌子。经过不断给他做工作,父亲只好勉强答应砍十几亩树给张明明腾出建羊舍的地方。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他说我是守财奴,我就觉得这每一棵树放倒了一棵就瞎了,长着看着中。他说你看着也不变钱。我说那我也不愿意砍,我就愿意看着。 2009年5月砍树那天,张明明没想到父亲也去了。看着那些父母亲自种下,维护了20多年的树一棵一棵倒下去,张明明从头到尾都没敢看父亲的脸。
张明明:我尽量去避免他的眼光,避免看到他的脸部表情。我怕他心里太难受,太难受,还有太委屈了。 眼前这个羊舍有1600平米,就是张明明在砍掉父亲十几亩杨树之后建起来的。2009年9月,父亲没想到张明明又做出了一件让他在村里抬不起头的事。 张明明竟然打着父亲的旗号在村里到处借钱。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王树成:他说如果我要还不上的话,我家有一片树地,然后我以树做抵押,你去我家,然后拉一车树。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赵国华:万一还不起,我就看上他们家那些树了,有树呢。 原来张明明建羊舍花掉了带回来的十几万积蓄和县里扶持的每平米148.5元的羊舍补助款,已经身无分文。眼看10月份就要去进羊了,张明明决定去村里借钱。张明明的父亲在村里当了20几年支书,很有威信,从来没有干过什么丢面子的事。
可是张明明在村子里跟他的熟人、朋友到处借钱,这让他觉得老脸都没地方搁了。可是看到羊舍建起来了,张明明没钱进羊的窘况,做父亲的于心不忍了,只好把450亩杨树的林权证拿出来给他抵押贷款,凑足进羊的钱。 张明明的父亲:打死也不回北京了,那没办法,你不支持他,他就是个穷光蛋了。 去信用社办理抵押贷款那天,父亲把平时像宝贝一样收着的林权证揣在手上看了又看才交出去。 林西信用联社下场信用社主任赵玉文:按手印那会有点发抖。 记者:手有点发抖? 林西信用联社下场信用社主任赵玉文:对,手有点发抖。 张国良:有点那个白毛女和杨白劳那种感觉。树虽然不是儿女,就像卖儿女似的,那种感觉。 张明明:抵押的时候,那种颤抖,也是给我带来了一个压力,也是给我带来了一个决心。在我自信心的基础上又给我一份决心。
记者:决心要干什么? 张明明: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羊舍做好。 父亲用林权证给张明明抵押贷款了100万元,张明明觉得这下养羊的事情可以顺利进行了。他没想到,他和父亲之间的矛盾会更加激化,父亲甚至会动手打他。 在内蒙古牧区,每年春节前后、6月和10月都是收架子羊的时候。那些骨骼发育已经成熟,但肌肉还不丰满的羊都可以做架子羊,把这些架子羊养得膘肥体壮的过程就叫育肥,一般育肥的时间在2到3个月。2009年10月,张明明在蒙古族经纪人的带领下,从距离林西县20多公里的大阪牧区收到了2000多头架子羊,开始育肥。 封山禁牧之后,村民从来没有羊舍养羊的,好一点的人家也就是围个木栅栏,喂点粒,养个3、50只。可是张明明不但给羊盖起了那么好的羊舍,还一次买回了那么多羊。村里的人都在等着看,这个张明明到底要把羊养成什么样。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刘凤东:他这个玩意,能不能养成,经济来源或者羊的各方面,怎么样收怎么样养,或者技术方面都怀疑能不能成功。因为以前没人做过这个事。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邹彦辰:你还想养羊,你还不养骆驼,还想养羊,你能养起来吗?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侯井莲:那就是败家,说白了,那就是败家子,那就是拿钱往外扔。 张明明的父亲听到村民们的议论,决定去羊舍看看,他发现张明明把粉、牧草和各种维生素混合在一起喂羊,不像当地人直接喂玉米。
照这个喂法,成本不知道要增加多少。这样下去,迟早要赔钱,林权证就别想从信用社收回来,那450亩杨树也就完了。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现在树在,心情还好一点,真要是做到失败,那可能那死的心都有,也不想活了,也没啥意义了,因为我积累半生的财产。 为了保住450亩林地,张明明的父亲决定亲自来羊舍养羊。往往是张明明带着工人刚刚给羊喂过他配置的饲料,做过防疫,父亲就把工人叫过去问东问西,然后让工人用整粒玉米去喂羊。在羊舍干活的工人们都觉得很为难,不知道应该听父子俩谁的。 羊舍工人那顺乌力吉:有时候和老爷子聊天,咱们俩说我听他的,就是他说啥我都听,不跟他反,反了他就会跟我闹。 羊舍工人侯井莲:为难,你说你不听张明明的也不行,不采纳人家老东家的也不行。 没过多久,张明明背着父亲偷偷买回了饲料颗粒机。
因为怕父亲看了生气,张明明白天不敢用颗粒机。每天等到太阳下山,父亲回家之后,他才把草料库的卷闸门关上,自己一个人在里面偷偷摸摸地加工饲料。 父亲把林权证拿去给张明明抵押贷款,整天提心吊胆会赔钱。现在张明明还不听劝,偷偷买回了饲料颗粒机,搞什么精饲料喂羊,非要把钱败光了才甘心。父亲的怒气终于爆发了。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我说的争吵最大的一个,我甚至都动手了。 张明明的母亲王桂兰:拿扫把,撵着打。 记者:满院跑? 张明明的母亲王桂兰:满院跑着打,我不让,疼儿子。儿子怎么错,母亲都舍不得,他一打就心疼。我跟老头俩打起来了。 父亲满院子追着张明明打。母亲上前去阻拦,却根本劝不住怒火中烧的父亲,母亲和父亲最后扭打在了一起。 张明明的母亲王桂兰:我为了疼儿子,心疼他,我说你回北京去吧,我劝儿子,我说你父亲也不行,也不支持你。儿子不干,儿子也哭了,最后儿子说啥呢,我弄点事业怎么这么难?真是哭。 记者:当着你的面哭?
张明明的母亲王桂兰:哭,我也真哭了。为了这羊舍,我哭过多少鼻子,不知道了。一说我就哭。 母亲把父亲赶出了羊舍,不让他再插手养羊的事。张明明也从家里搬了出来,住进了羊舍,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养羊。 2010年新年,张明明的第一批育肥羊终于出栏了。林西县以前根本没有这么大规模羊舍养羊的,现在他一次就能就出栏2000多只羊,还没等出去宣传,经销商就主动找上门来了,收购价格还比别人的高。 肉羊经销商于国成:他那羊喂得特好,比正常老百姓那羊每市斤多卖2元钱左右,他那羊关键是羊肥又胖,山羊喂得绒质又好。他舍饲喂养,投入得高,投入得高,收入就好。你不投入不舍得饲喂养,羊不吃好东西就不长。 张明明用玉米粉、牧草和营养素喂羊,和父亲的传统喂羊比起来,每天每头羊成本要高出2角钱,但是每天至少要多长一两肉。这样算下来,张明明养羊的成本其实并没有高出多少,但是育肥羊的质量却大大提高了。 看到张明明的羊卖了高价,村民们都服了。2010年5月,张明明的养羊合作社一成立,马上吸引了村里的17户村民来参加。 张明明的父亲也知道了第一批育肥羊卖上了好价钱的消息。看到羊舍养羊确实能赚钱,父亲渐渐开始理解张明明的做法。为了用实际行动支持他,父亲不再担任村支书,而是专心在羊舍里帮起忙来。
&林西县新城子镇镇长张春杰:他说合作社最大的官是啥?我说理事长,他说,那看来我就是理事长,当时他很自豪,我说这个理事长还是由张明明来担任,他当时就很气愤,那不行,没有我扶持他有今天吗?我说但是恰恰就是因为明明的思路,你才把这个项目建到今天了。他说那我干什么?我说你充其量可以当一个饲养员。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如果他不回来,肯定我做不了这么大。我就保守了。 虽然羊已经出栏开始赚钱,父子俩的关系有所改善,但是时常还是会因为一些观念问题争执不下。为了尽量避免和父亲冲突,张明明写下了那张“4个自责”的纸条提醒自己。 现在,张明明的羊舍每年能出栏三批育肥羊共计七千多只。虽然事业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是他知道前面的路还长着。 张明明:有一句话,全能概括,痛并快乐着。那种痛就是有很多很多,包括身体上的累,还有就是跟父亲的沟通上,但是心里是真正快乐的,尤其看到这帮小羊羔的时候。
  编导:段知
  摄像:赵晓宇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栏目提供
  CCTV-7《》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 &日,记者和张明明一起去内蒙古林西县大板牧区收羊,中途车子陷进了沙里。 记者:以前也陷过吗? 张明明:哎呀,经常,经常陷进去。这还不算严重的,这不是误车严重,上回误的时候是装着羊,夜间,羊受罪。 记者:那更沉了。 张明明:对,还是冬天。那板子马上就结层冰,羊就是会冻到。 去收羊的途中要经过一片沙化地,车子很容易陷进去。这个地方人烟稀少,隔几里地才能看见一户人家,张明明只好打电话跟别人求助。 林西县大板镇村民那顺达莱:再挖,挡住这里就完事了。 好不容易,车才从沙堆里冲出来。
现在张明明一年要在外面收7000多只羊。从北京回到内蒙古养羊才2年时间,张明明已经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养殖户,不但带动了整个林西县羊舍养羊的发展,还被授予了内蒙古自治区创业明星的称号。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杜国彬:他了解市场行情了解得好,对市场行情预测也预测得好。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高海青:那与外界联系个事,对这个当前市场,他说出个道道来了,都一样念大学的,有的回来还不行。 在村民们眼中,这个从北京回来养羊的大学生就是有能耐,会赚钱。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最应该为张明明骄傲的父亲张国良却总是用“败家子”这个词来形容儿子。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败家子。你爱怎么着我不管你,我不能养活你到老。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败家子,在北京好好待着,挣工资不挣回来了,糟蹋来了。 张明明这个众人眼中的创业明星,为什么父亲却口口声声说他是败家子呢?记者无意间在张明明的卧室里发现一张他写的纸条,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责和对父母的愧疚。
记者:自责,自责,自责,自责,4个自责。 张明明:对,自责。 记者:于号,有泪而诉。 这张纸条在张明明的卧室里已经放了半年之久。那么半年之前,张明明和父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谈到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张明明充满了愧疚。 张明明:如果说我是孝子的话,我有可能在北京住下,也有可能把我母亲和父亲接到那去。 张明明当初要从北京回来养羊,父母根本就不看好,可是他还坚持要做。为了养羊,他甚至把父亲象征着财富和荣誉的东西卖掉了,以致于父亲现在还余怒未消。那么在父亲的责骂声中,张明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创业明星的呢? 北京,曾经是张明明学习和工作过的城市。2004年,张明明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之后,进了北京一家有名的广告公司工作,2年时间就做到了项目经理的职位。2006年,公司给了张明明一个肉类品牌的策划工作,没想到就是那长达3个月对于全国肉类产品的调研,改变了他的人生。 张明明:在内蒙地区羊肉是天然的,无污染的,这种品质和这种品牌的效应是可以打得出去的,发现这种市场的潜力是非常非常大的。 张明明的老家就在内蒙古,这让他萌生了回家养羊的想法,但是因为缺乏资金和经验,张明明一直没有行动,只是密切关注着与羊有关的行业信息。
2009年春节,张明明回内蒙古老家过年,他趁机去了一趟县农牧业局打听养羊的情况。在这里,他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林西县农牧业局家畜改良工作站站长杨春华:林西这块要打造一个啥呢,到2015年,达到出栏肉羊100万只以上,这样咱们就需要这样的人才,需要这个大户,羊舍建设咱们国家一平米给他补助148.5元。 市场有潜力,政府又扶持,而且家里又有足够大的地方可以建羊舍,张明明觉得回家养羊的时机已经到了。 这是张明明父亲家的茶几,茶几上有一个坑。2009年张明明第一次回家和父亲说要养羊时,父亲用杯子砸出了这个坑。从那以后,在2年的时间里,父子之间爆发了无数次战争。 林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内蒙古下达了封山禁牧的命令之后,林西县就一直鼓励农牧民建羊舍养羊,可是响应的人却寥寥无几。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邹彦辰:这玩意就是在山上跑的玩意,你在家圈着它不行。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刘凤东:给一个羊建那么好的房舍,养一个羊,它毕竟是牲畜,没必要花这个钱,浪费这个钱。
当地人都不愿意干的事,张明明却要从北京回来干,父亲当然极力反对,可是已经筹划了3年的张明明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张明明:没有说给我特别大的触动,因为我自己知道我自己,我自己知道我自己在北京的一种环境。我也知道自己回来咱们农村的目标是什么。将来要怎么做我也知道,所以说这种闲言是触动不了我的。 张明明的父亲没有想到,从决定搞羊舍养羊的那天起,张明明就打起了家里一样东西的主意,而这个东西父亲看得比命还重。这就是家里的450亩杨树。 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就是张明明父亲的杨树林。现在绿树成荫,枝叶茂盛,可是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1987年,张明明的父母在这里种下了杨树苗,经过了3年时间才把它们种活。因为这片树,张明明的母亲还被评为林西县的“三八红旗手”。虽然杨树早就成才,也取得了砍伐许可证,可是张明明的父母一直不愿意砍,他们把这片树看做张家财富与荣誉的象征。
&张明明的母亲王桂兰:年轻的时候就寻思,栽一棵树一百元钱,现在不那么想了,这时候就心里高兴,成功了,高兴的事比金钱还要好。 2009年4月底,张明明辞掉工作,正式从北京回到了林西。他首先找到了新城子镇的镇长,张春杰。父亲是村支书,张明明请张镇长说服父亲让他砍树建羊舍。没想到父亲竟然气得当场拍起了桌子。经过不断给他做工作,父亲只好勉强答应砍十几亩树给张明明腾出建羊舍的地方。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他说我是守财奴,我就觉得这每一棵树放倒了一棵就瞎了,长着看着中。他说你看着也不变钱。我说那我也不愿意砍,我就愿意看着。 2009年5月砍树那天,张明明没想到父亲也去了。看着那些父母亲自种下,维护了20多年的树一棵一棵倒下去,张明明从头到尾都没敢看父亲的脸。 张明明:我尽量去避免他的眼光,避免看到他的脸部表情。我怕他心里太难受,太难受,还有太委屈了。 眼前这个羊舍有1600平米,就是张明明在砍掉父亲十几亩杨树之后建起来的。2009年9月,父亲没想到张明明又做出了一件让他在村里抬不起头的事。 张明明竟然打着父亲的旗号在村里到处借钱。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王树成:他说如果我要还不上的话,我家有一片树地,然后我以树做抵押,你去我家,然后拉一车树。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赵国华:万一还不起,我就看上他们家那些树了,有树呢。 原来张明明建羊舍花掉了带回来的十几万积蓄和县里扶持的每平米148.5元的羊舍补助款,已经身无分文。眼看10月份就要去进羊了,张明明决定去村里借钱。张明明的父亲在村里当了20几年支书,很有威信,从来没有干过什么丢面子的事。可是张明明在村子里跟他的熟人、朋友到处借钱,这让他觉得老脸都没地方搁了。可是看到羊舍建起来了,张明明没钱进羊的窘况,做父亲的于心不忍了,只好把450亩杨树的林权证拿出来给他抵押贷款,凑足进羊的钱。 张明明的父亲:打死也不回北京了,那没办法,你不支持他,他就是个穷光蛋了。 去信用社办理抵押贷款那天,父亲把平时像宝贝一样收着的林权证揣在手上看了又看才交出去。 林西信用联社下场信用社主任赵玉文:按手印那会有点发抖。 记者:手有点发抖? 林西信用联社下场信用社主任赵玉文:对,手有点发抖。 张国良:有点那个白毛女和杨白劳那种感觉。树虽然不是儿女,就像卖儿女似的,那种感觉。 张明明:抵押的时候,那种颤抖,也是给我带来了一个压力,也是给我带来了一个决心。在我自信心的基础上又给我一份决心。 记者:决心要干什么? 张明明: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羊舍做好。
父亲用林权证给张明明抵押贷款了100万元,张明明觉得这下养羊的事情可以顺利进行了。他没想到,他和父亲之间的矛盾会更加激化,父亲甚至会动手打他。 在内蒙古牧区,每年春节前后、6月和10月都是收架子羊的时候。那些骨骼发育已经成熟,但肌肉还不丰满的羊都可以做架子羊,把这些架子羊养得膘肥体壮的过程就叫育肥,一般育肥的时间在2到3个月。2009年10月,张明明在蒙古族经纪人的带领下,从距离林西县20多公里的大阪牧区收到了2000多头架子羊,开始育肥。 封山禁牧之后,村民从来没有羊舍养羊的,好一点的人家也就是围个木栅栏,喂点玉米粒,养个3、50只。可是张明明不但给羊盖起了那么好的羊舍,还一次买回了那么多羊。村里的人都在等着看,这个张明明到底要把羊养成什么样。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刘凤东:他这个玩意,能不能养成,经济来源或者羊的各方面,怎么样收怎么样养,或者技术方面都怀疑能不能成功。因为以前没人做过这个事。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邹彦辰:你还想养羊,你还不养骆驼,还想养羊,你能养起来吗? 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村民侯井莲:那就是败家,说白了,那就是败家子,那就是拿钱往外扔。 张明明的父亲听到村民们的议论,决定去羊舍看看,他发现张明明把玉米粉、牧草和各种维生素混合在一起喂羊,不像当地人直接喂玉米。照这个喂法,成本不知道要增加多少。这样下去,迟早要赔钱,林权证就别想从信用社收回来,那450亩杨树也就完了。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现在树在,心情还好一点,真要是做到失败,那可能那死的心都有,也不想活了,也没啥意义了,因为我积累半生的财产。 为了保住450亩林地,张明明的父亲决定亲自来羊舍养羊。往往是张明明带着工人刚刚给羊喂过他配置的,做过防疫,父亲就把工人叫过去问东问西,然后让工人用整粒玉米去喂羊。在羊舍干活的工人们都觉得很为难,不知道应该听父子俩谁的。 羊舍工人那顺乌力吉:有时候和老爷子聊天,咱们俩说我听他的,就是他说啥我都听,不跟他反,反了他就会跟我闹。 羊舍工人侯井莲:为难,你说你不听张明明的也不行,不采纳人家老东家的也不行。
没过多久,张明明背着父亲偷偷买回了颗粒机。因为怕父亲看了生气,张明明白天不敢用颗粒机。每天等到太阳下山,父亲回家之后,他才把草料库的卷闸门关上,自己一个人在里面偷偷摸摸地加工饲料。 父亲把林权证拿去给张明明抵押贷款,整天提心吊胆会赔钱。现在张明明还不听劝,偷偷买回了饲料颗粒机,搞什么精饲料喂羊,非要把钱败光了才甘心。父亲的怒气终于爆发了。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我说的争吵最大的一个,我甚至都动手了。 张明明的母亲王桂兰:拿扫把,撵着打。 记者:满院跑? 张明明的母亲王桂兰:满院跑着打,我不让,疼儿子。儿子怎么错,母亲都舍不得,他一打就心疼。我跟老头俩打起来了。 父亲满院子追着张明明打。母亲上前去阻拦,却根本劝不住怒火中烧的父亲,母亲和父亲最后扭打在了一起。 张明明的母亲王桂兰:我为了疼儿子,心疼他,我说你回北京去吧,我劝儿子,我说你父亲也不行,也不支持你。儿子不干,儿子也哭了,最后儿子说啥呢,我弄点事业怎么这么难?真是哭。 记者:当着你的面哭? 张明明的母亲王桂兰:哭,我也真哭了。为了这羊舍,我哭过多少鼻子,不知道了。一说我就哭。 母亲把父亲赶出了羊舍,不让他再插手养羊的事。张明明也从家里搬了出来,住进了羊舍,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养羊。
2010年新年,张明明的第一批育肥羊终于出栏了。林西县以前根本没有这么大规模羊舍养羊的,现在他一次就能就出栏2000多只羊,还没等出去宣传,经销商就主动找上门来了,收购价格还比别人的高。 肉羊经销商于国成:他那羊喂得特好,比正常老百姓那羊每市斤多卖2元钱左右,他那羊关键是羊肥又胖,山羊喂得绒质又好。他舍饲喂养,投入得高,投入得高,收入就好。你不投入不舍得饲喂养,羊不吃好东西就不长。 张明明用玉米粉、牧草和营养素喂羊,和父亲的传统喂羊比起来,每天每头羊要高出2角钱,但是每天至少要多长一两肉。这样算下来,张明明养羊的其实并没有高出多少,但是育肥羊的质量却大大提高了。 看到张明明的羊卖了高价,村民们都服了。2010年5月,张明明的养羊合作社一成立,马上吸引了村里的17户村民来参加。 张明明的父亲也知道了第一批育肥羊卖上了好价钱的消息。看到羊舍养羊确实能赚钱,父亲渐渐开始理解张明明的做法。为了用实际行动支持他,父亲不再担任村支书,而是专心在羊舍里帮起忙来。 林西县新城子镇镇长张春杰:他说合作社最大的官是啥?我说理事长,他说,那看来我就是理事长,当时他很自豪,我说这个理事长还是由张明明来担任,他当时就很气愤,那不行,没有我扶持他有今天吗?
我说但是恰恰就是因为明明的思路,你才把这个项目建到今天了。他说那我干什么?我说你充其量可以当一个员。 张明明的父亲张国良:如果他不回来,肯定我做不了这么大。我就保守了。 虽然羊已经出栏开始赚钱,父子俩的关系有所改善,但是时常还是会因为一些观念问题争执不下。为了尽量避免和父亲冲突,张明明写下了那张“4个自责”的纸条提醒自己。 现在,张明明的羊舍每年能出栏三批育肥羊共计七千多只。虽然事业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是他知道前面的路还长着。 张明明:有一句话,全能概括,痛并快乐着。那种痛就是有很多很多,包括身体上的累,还有就是跟父亲的沟通上,但是心里是真正快乐的,尤其看到这帮小羊羔的时候。 编导:段知 摄像:赵晓宇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经》栏目提供 CCTV-7《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周一至周五13:42-14:1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海归青年包荒地种水稻,农民们大赞佩服!
海归青年包荒地种水稻,一斤卖到9块钱!
奇人养牛有高招 林下遛牛喂酒糟
[致富经]打工多年无积蓄 借来四万发羊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圈养羊赚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