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家集团 银行家和企业家 哪个实力会更强一些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没有“金融家”的金融时代
王& 巍& 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晓光& 首创集团总裁&
张子欣& 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汪潮涌& 信中利投资公司董事长&
赵炳贤& 中证万融投资服务公司董事长&
单祥双& 中科招商创业投资公司总裁&
刘梦熊& 京华山一国际(香港)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赵& 涛& 步长集团总裁&
这是一个没有金融家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催生金融家的时代&
文/本刊记者& 胡& 媛&
“不敢”抑或是“不愿”端坐在“200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金融家的时代”讲坛上的企业家们,谁也没有“魄力”承认自己是“金融家”,不论其来自“民间”,抑或是具有“官方背景”。即便是场上明星,被主持人王巍尊为“北方金融市场大腕”的首创集团总裁刘晓光,在辩识自己的“金融家”和“企业家”身份时,也只是调侃地说“我们什么都是,但又什么都不是”。&
刘晓光的回答代表了所有“体制内”金融机构负责人的尴尬―其处境一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这些人能算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金融家吗?王巍宁愿把他们当成是“政策的执行者”。而对那些体制外成长起来的“民间金融家”来说,高度垄断的金融行业只能让他们游离于金融核心业务之外,长期蛰伏在“水面之下”。用中科招商投资创业总裁单祥双的话说,“中国还不具备产生金融家的外部环境”。当然,他指的是“民间金融家”。&
“经理人”还是“金融家”&
“向市场化转轨的官方金融家”,王巍这样给刘晓光定位。从北京市计委副主任到首创集团总裁,刘晓光承认,强大的政府背景确实让首创集团从创业之初就占尽了资源优势,“血管里的血特别红”。从证券、保险、基金、担保到期货等,十几年下来,刘晓光手中几乎积攒了所有的“金融牌”。&
刚接手首创集团时,全集团6000多员工没钱发工资,刘晓光喜欢用“惨到什么程度”来渲染这段经历。即便如此,刘晓光还是从一家银行借到了1000万。临了,那家银行的负责人送刘晓光一句话:“好自为之”。这句告诫至今让刘晓光念念不忘。可这1000万,对于靠白手起家的中证万融董事长赵炳贤来说,难免产生“酸溜溜”的感觉,“如果你不是国有,银行能借钱给你吗?”&
对于“金融家”的概念,赵炳贤有自己的理解。赵把金融家分为两种人:“金融投资家”和“金融企业家”。他认为刘晓光属于“金融投资家”,角色类似巴菲特,熟悉资本市场和资本运营,擅长金融投资,拥有判断投资项目价值的能力。但刘与巴菲特的本质差别在于,刘晓光只是这些资源的使用者,而非拥有者。对刘晓光来说,阻碍他成为一位杰出“金融家”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于,作为首创的管理者,也许某一天,“一纸调令”就可以让他“由商入官”。&
在中国金融行业目前仍然是国有资本主导的情况下,“金融家”的诞生似乎还缺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产权基础。金融行业的特点是“风险管理”,但在“体制内”,高风险并没有为经营者带来相应的高回报。只要金融业的产权结构不改变,那么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就只会有“经理人”而不是“金融家”。&
“民间金融家”还是“闲杂人等”&
将刘晓光定位为“金融投资家”的赵炳贤,对于自己始终没做任何评价。在赵炳贤看来,“金融投资家”需要天分与激情,而“金融企业家”,则更需要管理才能。“金融企业家更多地是通过体制、团队以及团队下面的人来决定资金的走向”,赵炳贤说。那么,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体制外”金融企业的负责人究竟算什么呢?王巍自嘲:“相对于主流的金融圈,我们只能算是‘闲杂人等’”。而要最终加入到“闲杂人等”的行列,按照赵炳贤和单祥双的经验,还要在社会上经历一个从“坏人”到“好人”的被检验过程。&
单祥双当年曾有赤手空拳用三个月的时间募集3亿风险投资基金的经历。“人家首先要证明你不是一个骗子,是一个好人,然后再认可你的能力,才会把钱交给你”。对于金融这个以“诚信度”为立足之本的行业来说,从骗子,到好人,再到能人,几乎是所有“体制外”金融家必须经历的蜕变。&
“从创业至今我没有向银行贷过一分钱。”赵炳贤在陈述这个事实时显得既自豪又无奈。手中没有任何金融牌,还要面对多变的政策环境,在“体制外”打拼的赵炳贤们,其创业之难自非“体制内”的刘晓光可比。而单祥双近期刚刚募集到3.5亿风险投资基金与刘晓光动辄就是200亿的地产基金相比,用王巍的话讲:“一个是蹬三轮的,一个是开飞机的。”当然,像中证万融和中科招商这样的民间金融机构,也有令刘晓光羡慕的地方:建立在私人产权基础上的灵活机制。而这似乎正是中国金融行业变革的大方向。&
催生“民间金融家”的时代&
如果说在一年之前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大家还在为“应不应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这个政策层面的问题辩论的话,那么今天这个政策障碍已如“冰山消逝”。&
当所有台上嘉宾辩驳“金融家”概念的时候,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浩就坐在台下。大家也许不该忽略他的存在:以志高空调为第一大股东的广东南华银行的筹建方案已经提交中国银监会审批。“新的民营银行的出现已成定局”,李兴浩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的时候显得很兴奋。就在不久前,“允许民间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造”的字眼首次出现在了中央文件之中,这自然会令像李兴浩这些觊觎金融行业的民营企业家们欢欣鼓舞。&
与徐滇庆的一次偶然相遇也许注定会改变李兴浩的后半生。南华银行随后成为徐滇庆以及长城金融研究所着力推举的5家民营银行之一。在南华银行2亿元总股本中,志高空调占有至少25%股份,除此之外,金誉集团拥有20%的股份,海印实业集团占有10%的股份,南海美思内衣公司以及顺德新协力汽贸集团分别占有9%的股份,佛山盈达担保投资公司、广东俊发则分别占有8%的股份。所有的股东都是广东当地的民营企业。&
除了与长城金融研究所合作之外,李兴浩还邀请了中山大学的金融研究机构作为顾问。为了能够使南华银行通过银监会的门槛,南华银行股东的数量也由原来的3家增加到9家,而志高空调占有的股份比例也从最初的50%,下降到25%。但即使是25%,除去政府股东外,在现有的商业银行中,依然是一个足以惹眼的比例。&
在国家没有任何关于单个股东持股比例上限的情况下,对于李兴浩以及南华银行来说,25%的股份比例既是一个尝试,也可能是他面临的最大挑战。&
李兴浩是不是“民间金融家”?在“民营银行”还没落地的情况下,给他冠以这个称号似乎还为时过早。而在李兴浩看来,金融家应该具备的两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责任感”和“美誉度”。办银行不是为了“圈钱”,李兴浩说,南华银行的9位股东已经达成协议,银行如果获准成立,所有的股东三年内不准从自己的银行借钱。将金融机构的信誉与企业家个人的信誉以及责任捆在一起,李兴浩似乎具有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金融家”的潜质。&
“中国金融家阶层的诞生需要各种资本的介入,尤其是民间资本的介入”。现在只是一个开始。&
企业家要有金融家的头脑&
在2003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被视为“新领袖”代表人物的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遭到了投资银行家的善意批评,批评由“牛根生只持蒙牛5%股份”而起:&
刘梦熊:现在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局的主席也是从里面任命的,当你只有区区5%股份的时候,怎么能够保证稳稳掌握企业的主导权?&
商场如战场,竞争对手如果知道你只有5%的股份,上市之后暗中收购你的股份,只要拿到10%就可以要求召开股东大会,你可能被马上赶下台,企业就为别人做了嫁衣。所以只占5%的股份,为大众,为社会,可能是值得表扬,但是绝对不宜提倡。所以,金融家的头脑是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
王巍:在目前阶段,中国管理者的控股程度和影响控制企业的程度是不成比例的。尽管可能只有5%的控制权,但是他相当于90%以上的控股权。 &
汪潮涌:5%或者是5%以下并不足以丧失一个公司,在技术上可以做一些防范。像美国的微软一样,比尔?盖茨股份也很低,但是他并不担心丧失控制权,除了有创业者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之外,可以在公司制度上做一些安排,比如说投票权和股权之间可以设定一种不对称的制度,比如拥有超级投票权的股票。&
王巍:中国企业家普遍对股权很重视,这实际上不是很正确的观念。在今天的市场上,当你的上游下游被控制,左邻右舍被控制的时候,即使持有100%的股权也是没用的。所以重要的不是控股,而是企业在整个产业中的地位。&
(本刊记者胡媛根据论坛发言整理,均未经本人审阅)&
“民间金融家的胃口别太大”&
对于想成为金融家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即使政策的闸门已经打开,似乎也该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究竟他们适合介入哪些金融领域?汪潮涌很有自知之明――&
在中国金融行业中,像银行、保险、证券这样的核心业务属于国有主导,国际资金进不来或者只能部分进来,民营资本在金融核心业务里面完全是配角,就连民生银行也是“民有国营”。&
金融行业的链条里面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所谓的“金融增值服务”,这个环节是最有希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完全可以是民营资本唱主角。以银行为例,各种各样的信用评估机构以及金融中介机构都可以算是金融增值服务的范畴。美国的信用评估机构每年的营业额加起来超过100亿美元,还有各种各样的银行评估机构、代替银行收回贷款的服务机构,信用卡也是这样,这些行业加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在中国,大家不要盯着金融核心业务做文章,核心业务是像首创这样的大机构做的,那是在特许经营权保护下的一种业务。这种业务是在批发国家的信用,民营资本应该考虑在专业化服务与市场贴近的方面做文章,这就是金融增值服务的概念。&
如果金融增值服务发展空间被民营金融家、企业家主导的话,它对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将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冲击包括外资进来以后和民营资本在增值服务方面联手,使其核心业务空心化,说得不好听一点,可能会引起国有控股或者是主导的一些金融机构的金融能力的削弱。因为他们现在的不良资产比例已经超过了一般的金融机构能够承受的程度,如果没有国家的保护,如果将来外资长驱直入,如果民营金融机构不断拆它墙角的话,它的生存空间会非常小。&
金融业是高度管制的行业,但是这个高度管制的行业背后并没有伴随着高利润和高利润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有限的资源、有限的精力根本不值得为金融特许权去奋斗,去花费精力。花2亿、3亿去投资银行只占百分之几的股份根本没有话语权。所以放弃这种所谓的核心业务,让那些政府或者是国有的金融机构自己去自生自灭,民营资本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本刊记者胡媛根据汪潮涌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图片推荐123
热点文章热评文章
原创战略联盟: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湖北200余银行家、企业家共同倡议“度寒冬”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湖北200余家企业老总27日在参加由中国金融网、湖北金融网、长江商报、武汉电视台等机构举办的“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国际俱乐部武汉酒会暨湖北金融家与企业家俱乐部酒会”上共同倡议: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勇于担起社会责任,共同度过危机寒冬。
继成功实施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湖北毫无疑问是这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中心。2008年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城市群实施两型社会国家级试验区,这标志着中部崛起战略驶入快车道。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海啸,动荡不安充斥全球,国内实体经济遭受冲击,企业面临寒冬。严峻的发展环境,对蓬勃发展的湖北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最为致命的打击。
“我想今年的经济形势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一点不为过。”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在会上表示,国际经济突变带来中国经济形势的突变,如果中国能抓住突变的机会,突出重围,就能迎来经济的“凤凰涅槃”。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国际俱乐部执行主席何世红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对湖北的影响还没有充分显现,但应该有充分准备。危机是一种优胜劣汰机制,优秀的有责任感的企业将会度过寒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金融危机下的现代企业,应该把金融作为战略规划的核心要素。要用全面、长远的眼光规划自己的出路,就目前而言,提振信心、改变发展方式是最重要的。
“目前的现实是银行为了放款找效益好的企业,企业因为揭不开锅了找银行,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思想互动。”何世红对目前银行业对企业的态度表示担忧,“中国不缺乏优秀企业家,但缺乏职业金融家。”在他看来,职业金融家应当是具有抵御国际风险、区域风险、机构风险的人,能够通过融资服务,让合作机构、企业和个人都能快速成长起来。
长江出版集团副总裁、长江商报社社长赵亚平以一句伟人的语录应证了何世红的看法。他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曾经讲了这样一句话:“希望领导干部大力学习金融知识,出问题很可能出在金融上。”所以今天当我们面临这场席卷全球金融风波时,不能不感觉到这位老人的高瞻远瞩。
那么湖北的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湖北省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陈慈洲介绍,针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湖北企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湖北省研究提出了十五条应对措施。重点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生产要素的调度,抓住当前国家实施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采取强化金融支持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整合现有外贸发展资金,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同时,一些风险投资也瞄准了湖北企业。湖北金融网总裁、汉银资本总经理杜汉武透露,目前汉银在与5家汉企密切洽谈,涉及互联网、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如果合作成功,总投资金额接近2亿元。尽管目前正处于金融危机之下,但杜汉武对经济形势充满信心。
由此看来,在百年一遇的危机背后,也蕴含着巨大机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的建议是,企业现在要做好准备,很多领域可大有作为。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行情总会好起来,此时,企业可以适当出手,收购便宜的设备、技术、人才,为一轮行情到来做好准备。
值得庆幸的是,鄂企“过冬”各有高招。马应龙药业董事长陈平认为,企业在应对不确定的环境下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来渡过危机:构建与时俱进、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理念和文化体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危机管理系统;居安思危,同时也要危中寻机;而福星科技董事长谭功炎的看法是,要以优化产品结构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主题,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湖北新八建集团董事长刘先成则认为,企业责任是考量企业精神的标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有责任感的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稳定。
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会长邱思胜认为,危机是一次考验,在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的时候,企业责任的体现显得格外重要。
在昨天的主题为“打造湖北竞争力”的酒会上,企业老总们共同表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更需要体现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应对危机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面对危机,企业将力保正常生产经营,不将因严峻经济形势产生的衍生问题推向社会。并积极争取职工和社会的理解,有组织地开展节能减排降耗、革新改造,挖潜增收“度过冬”。
尽管严冬的武汉仍下着小雨,然而从马哥孛罗大酒店传出的湖北企业“抱团过冬”的责任感和信心,无疑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讯息。(来源:中国金融网)银行家的企业家素质--《中国金融家》2003年05期
银行家的企业家素质
【摘要】:正 人们通常认为,银行家应该经过非常严格的专业训练并拥有金融经济等相关专业的博士或者硕士学位;他们应该在银行工作过多年,对银行的业务流程非常熟悉,有着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基于这种观点,在提及如何培养银行家时,我们总是强调银行家的理论水平及业务能力,甚至有人提出要建立一个权威性中间机构,由该机构负责组织银行家理论考试、进行资格评定,通
【关键词】:
【分类号】:F272.91【正文快照】:
人 们通常认为,银行家应该经过非 常严格的专业训练并拥有金融经济等相关专业的博士或者硕士学位;他们应该在银行工作过多年,对银行的业务流程非常熟悉,有着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基于这种观点,在提及如何培养银行家时,我们总是强调银行家的理论水平及业务能力,甚至有人提出要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相军;;[J];时代金融;2011年17期
张大军;;[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孙靖媛;;[J];金融经济;2005年18期
娄峰;何盛明;;[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周楠;桑倩玟;;[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陈晓;;[J];经济导刊;2011年06期
马福山;;[J];现代商业;2011年24期
黄俊琳;王溥;;[J];财会通讯;2011年17期
张莉;;[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8期
张珂;;[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晨;胡丹;;[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田丽洁;李景慧;;[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王森;;[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孙小丽;;[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陈少峰;;[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二年度)[C];2003年
邓建平;;[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李自伟;张星;;[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苗燕 编辑
梁伟;[N];上海证券报;2009年
李丹丹;[N];上海证券报;2011年
林辰 实习记者
张云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苗燕 李丹丹;[N];上海证券报;2010年
耿彩琴;[N];北京日报;2009年
卓尚进;[N];金融时报;2009年
本报记者 陈恒才;[N];中山日报;2010年
倪小林;[N];上海证券报;2007年
曲哲涵;[N];人民日报;2007年
周建设;[N];安徽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延增;[D];天津大学;2008年
胡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昭;[D];复旦大学;2010年
任志国;[D];山西大学;2010年
孙鹏;[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梁宏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李刚;[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张振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严红;[D];南昌大学;2008年
谭晓斗;[D];山东大学;2008年
周姝君;[D];吉林大学;2009年
黄萍华;[D];湖南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家俱乐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