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酒店行业人才 教育铺就人才快车道

中国石化新闻网-新闻频道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管 中国石化报社主办
  3℃~-4℃
     |
江汉油田“导师带徒”活动铺就人才成长快车道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龚武彦 唐宏& 徐翔
  师傅带徒弟,徒弟学师傅;师傅传石油精神、技能技艺,徒弟学品德涵养、技术方法;师徒互利互惠,实现双赢。江汉油田以“导师带徒”活动为载体,建设人才快速成长通道,营造出了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去年以来,江汉油田紧紧围绕“实施六大战略,实现两个翻番,建设和谐油田”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着力提高油田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以“导师带徒”活动为载体,以增产创效为目标,引导青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练就过硬本领,走岗位成才之路。该油田广大青工积极参与“导师带徒”活动,立足本职,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创效建功,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该油田共签订师徒合同10000多份,200多对师徒受到表彰,5000多名青工成长为技术骨干,涌现出了以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杜峰、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李锐、中石化技术能手陈瑞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高技能青年人才。  为了确保“导师带徒”活动持续健康开展,江汉油田各单位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稳步推进,注重实效。该油田江汉采油厂将“导师带徒”活动作为实施人才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详细制订活动方案,明确培养方向与目标、师徒权利与责任、考核内容与标准。他们先后开办“青年导师综合提高班”、“五标”素质工程达标课堂,并专门出台了“七个优先”的激励政策,即在发展党员、提拔干部、上学深造、评先选模、立功受奖、评选技师、外出疗休养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真正体现出技能人才的优越性,充分调动了青年拜师学技的积极性。同时,该厂还定期开展师徒对抗、技术练兵等练赛活动,检验考核学习效果;每周安排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组织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活动,给师徒压担子;通过现场模拟操作和抽检等形式检验师徒双方的学习效果,将对比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使师徒双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形成良性互动。近年来,该厂先后涌现出局级以上青年岗位能手39名,3项技术成果获得国家专利,为夺油上产注入了强劲动力。  该油田井下作业公司针对用工成份增加后,员工技术能力欠缺的实际,制订下发了《井下作业公司师徒结对活动管理实施细则》,通过优秀师傅自我介绍学艺成长历程、组织部分师徒进行现场拜师、设立育才奖等方式,大力宏扬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徒弟学习“三老四严”、“铁人精神”等优良石油传统,努力培养出一支吃苦耐劳、骁勇善战的石油铁军。该公司还打破员工身份界限,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近年来,先后发展16名优秀徒弟入党,38名徒弟成长为技术尖子,走上了基层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3名子女劳务工担任基层队技术员职务。作业大队青工周巍拜技师李荣升为师,2003年他代表公司参加油田技术比武,一举夺得作业工技术状元,2005年底走上作业12队技术员岗位。  江汉油田研究院作为油田油气勘探开发决策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在“导师带徒”活动运行控制过程中,按照“重过程管理、重规范操作”的指导思想,着重抓好师徒选配和考核表彰。在选师上,注重选配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思想素质好的人担任导师。在选取的86名导师中,19人曾获局、院“科技明星”称号,64名导师曾获院双文明模范、先进个人、模范共产党员等荣誉。在考核表彰上,该院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和评价体系,将业务素质与思想道德考核、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阶段性考核与合同期满考核、活动过程考核和动静态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每年评选出“十佳师徒”,给予奖励。对考核中不称职的导师及时予以调整。在活动形式上,该院要求导师传技术,教方法,使徒弟尽快熟悉工作标准、岗位流程和工作要求,为今后独立工作打基础。为了使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尽快成才,该院根据科研生产需要单独设立课题,把局级以上课题分解成子课题,交给他们承担,并指定专人负责帮带,以缩短青年人才成长周期。同时,还采取专业互补,互为师徒的灵活方式,鼓励建立跨科室跨专业间的师徒关系,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近年来,经过该院精心培养锻炼,95%新分大学毕业生已完全胜任岗位工作,两成的毕业生已成为各科室骨干力量,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如需转载本网站发布的新闻信息,请注明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今日要闻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173→ 正文内容
浅谈当前酒店行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来源:重庆商投集团会仙楼渝都支部&&&&作者:车国凤
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财、物的竞争。而酒店业是服务性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所提供的是对人的服务,所以在酒店业的竞争中,人力资源的竞争是酒店能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酒店的人才是指服务于酒店,具备丰富的经验并掌握了一定的服务技能和理念的核心员工,他们可以是酒店的技术工人、高级服务员,也可以是领班或主管以上的管理人员,这些人才是酒店创业和赖以发展的顶梁柱。但是,据有关调查显示,企业中高达9成的人才想辞职或跳槽,其中70%的人有过辞职或跳槽经历。据不完全统计,有60%以上的酒店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目前未从事酒店业。酒店的人才流失包括两方面的现象:一方面是酒店的从业人员流失到别的企业或公司,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人才在各酒店之间流动,人才的合理流动是正常的,但如果这种流动是大范围的和经常性的,就变成了人才流失,问题就严重了。目前,一些酒店面临着人才流失的烦恼,酒店业务在不断发展但却缺乏掌握相应技能的员工;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著名品牌的酒店集团纷纷登陆国内的酒店市场,引发国内酒店的人才频频跳槽,这已影响到了一些酒店的服务质量,客人投诉不断,在职员工纷纷抱怨,工作效率低下,这些一直都困扰着管理者。那么,如何才能减少人才流失现象给酒店带来的损失呢?做好酒店人才的造就和储备工作,完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发展规划是关键。
一、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因素分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旅游业起步很晚。长期以来,我国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旅游这个行业不被重视,认为是吃喝玩乐的行业,没有把旅游当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旅游企业不被人们看好。尤其是酒店业,人们普遍认为在酒店工作就是侍候人,没有地位,没有尊严,无法体现人的价值,并且酒店工作非常辛苦,经常会受委屈,因此,导致许多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不愿意留在酒店工作。
2.员工对工作缺乏稳定感。
由于酒店业是一个特殊性的服务行业,酒店所提供的是面对面的服务,酒店工作常常被理解为一种青春职业,认为年轻人才能做,过了一定的年龄就会被淘汰;加之有些酒店在旅游淡季采用裁员的方式来维持酒店的经营,员工感觉在酒店工作极不稳定。从中国人的心理分析来看,大多数人都想寻求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不愿意有大的波折,酒店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保证让每一个员工都满意,因此,人们感觉在酒店工作缺乏稳定性,许多员工不愿意在酒店呆的时间太长,有一些经验就离开酒店另谋他职。
3.酒店待遇偏低。
我国旅游酒店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是发展入境旅游,酒店接待的是入境旅游者,当时酒店的数量不多,市场供不应求,酒店的经营效益很好,员工的工资待遇比较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酒店建设开始驶入快车道,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吃惊,酒店的增长速度快于客源的增长速度,呈现了总体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为了吸引客源,酒店之间采用竞相削价的恶性竞争的方式,导致旅游酒店的经营利润下降,目前,酒店员工的工资水平、待遇水平低于其他许多行业,导致酒店的员工纷纷跳槽到其他行业。
4.酒店管理专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进入酒店后,流失率高。
这涉及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些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定位方面存在着问题,与酒店职业人的价值观念、服务理念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眼高手低”者、“好高骛远”者不少,缺乏吃苦耐劳、积累实践经验的思想准备,从而使自己失去继续工作的信心,导致人才流失到其他公司、酒店。另一方面,在专业、学历与实践经验之间,酒店似乎更注重后者,对新来的学生缺乏应有的重视,使之较难在酒店立足,更谈不上有所发展。由于缺乏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无疑加速了人才的流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酒店对人才的培训和开发不足,存在着“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如果有,大多也是酒店为了让员工拿职业资格证书之类的短期培训班,使得具有称职的酒店员工日益减少;加上酒店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要求上进的员工继续学习和深造,这些都使酒店难以造就一大批的专业人才;当发生一批核心员工同时流失时,酒店会措手不及,甚至发生恶性循环。所以,酒店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员工的培养与开发,在对客人尽心尽职的同时,应提高对核心员工的重视,预先做好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储备的规划工作。
二、酒店人才流失的应对办法
1.建立酒店人才数据库。
根据酒店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发展部应建立酒店的人才需求系统,定期调查本行业的人才供求状况,以确定酒店未来需求的人才数量;通过职位分析,对现有的员工进行“盘点”,建立酒店员工数据库,其具体内容包括:经历、学历、家庭背景、培训情况、技能证书、职业兴趣、特长、曾取得的荣誉与惩罚情况、主管的评价,等等。它是对员工竞争力的反映,可以判断哪些员工有潜质,可以成为人才的培养对象,或调到其他合适的职位上。这样,可以保证酒店空缺的岗位有相应数量的员工来填补,重要的是合适的人才来填补。同时,依据酒店职业人的标准可以确立什么样的员工是酒店的人才,他们应该是具备“特殊”素质的员工,有“特殊”的思维方式、工作态度和心理素质,对酒店文化认同,一切为客人着想,有潜能,经过磨练后能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可塑之才。
2.加强与员工沟通,用感情留住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与人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买卖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人本管理中的情感因素将会使企业的员工空前团结,成为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团队,这不仅可以使员工的喜怒哀乐等感情得到宣泄,而且能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将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因此,企业一定要注重员工情感的需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可以说沟通是一切工作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和家庭的压力都很大,人们特别需要加强交流沟通,以获取更多信息,缓解压力。酒店一线员工每天都要与各种各样的顾客打交道,有的顾客素质高,而有的顾客素质却很低,言行举止让人难以接受,酒店员工在接待这些客人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委屈,因此,酒店的管理者应该充分理解员工,重视与员工沟通,做到与员工之间毫无保留地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营造一种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在与员工沟通时,具体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法:一是管理者要热情对待每一位员工,了解员工,常同员工聊一聊工作以外的事情,了解员工的爱好、家庭和受教育的情况,掌握员工的情绪和思想动态;二是广开言路,充分尊重员工,鼓励员工对企业的运营发表意见和看法,当员工谈出自己的想法时,不要一律否定,不要过于挑剔;三是充分信任员工,决策时适当征求员工的意见等。以上方法,可以拉近管理者与员工的距离。如果酒店管理者能充分信任员工,依靠广大员工,积极鼓励员工参与管理,赋予员工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员工从心理上和感情上得到了满足,就会对酒店产生依恋感,就不会轻易离开酒店。
3.实行“管理练习生”制度,构建酒店内部人才晋升梯队。
根据人才流动状况,酒店应针对流动性大的岗位、关键岗位,比如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等,提前作好人才的补充计划工作,创立通畅的人才晋升梯队。在酒店内建立“管理练习生”制度,凡是酒店的员工,只要具备中专(含高中、中技、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等)及以上学历和一定的技术水平(如操作技能比赛前15名)、工作表现优良(曾获“优秀员工”称号,多次受到客人表扬)的员工,允许参加酒店组织的管理练习生考试(每年一次,口试与笔试),合格者均可成为酒店的管理练习生,并享受一定的特殊津贴,可以优先获得参加酒店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外出学习、考察等的机会。一旦酒店有管理人员离职,他们即可根据职位逐级提拔任用。对暂时不具备实行管理练习生制度的酒店而言,可以针对一些重要的、管理层的岗位建立“后续人才晋升制度”,比如,对客房部表现出色、有发展潜质的楼层员工,在酒店淡季时,适当地挑选出来在本部门顶岗培训一段时间,基层员工学做领班,领班学做主管等,学完后,继续回原岗位。虽然他们不能享受管理人员的待遇,但可以让他们换与管理人员相类似的制服,例如,将员工制服的领结换成管理人员制服的领带,并让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辅助管理人员做一些工作,当有管理人员离职时,这些员工就能立马上任。如此,在每一个部门都建立起这样的人才晋升梯队,将会极大地激发广大员工积极进取的热情,酒店也会培养出一大批中坚力量,这些人才对于稳定员工队伍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制定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用待遇留住人。
酒店的经营目标之一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酒店员工的目标之一是通过辛勤的劳动而获得合理的、满意的报酬,以体现自身的价值。目前酒店业是微利行业,酒店员工的工资水平、待遇水平低于其他许多行业,造成了酒店员工心理不平衡,许多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不愿意留在酒店。因此,酒店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应该制定有吸引力的薪酬策略。虽然,现在酒店的经营利润不高,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都提供高薪,然而对那些任务重、责任大的员工,酒店在报酬方面应该有所倾斜,尤其对酒店作出较大贡献的员工,酒店应该给予重奖,让优秀员工的价值得到体现,应该说,令人满意的、有效的薪酬对员工是极有吸引力的。众所周知酒店员工最关心的三个问题中,有一个就是报酬问题,从某种角度上讲,高薪就是对人才价值的承认。只要酒店提供良好的报酬,使人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优秀员工就会对酒店非常忠诚。目前,国际品牌酒店的竞争力强,其根源在于丰富的人力资源、多年来的全球化经营和极富竞争力的薪酬制度造就和留住了一批见多识广、忠诚度高的各类人才。因此我国的酒店要想留住优秀的员工,不妨学一学别人的经验。
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将员工利益与酒店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员工在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工作时,酒店的利益才能最大化。这样,才能收获员工对酒店的热爱和忠诚,有效减少人才的不合理流失对酒店造成的损失。
| 责任编辑:李海燕 |
声明:七一网转载内容,如原作者无意将其作品刊登于本网站,请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
《当代党员》杂志官方微信
《党员文摘》杂志官方微信
《党课参考》杂志官方微信
七一网官方微信
《重庆人才》官方微信招才引智铺就发展“快车道”
来源:绵阳日报
申倍川 迈尚网编辑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js%3Fc77bb6bcb2eae0e5fd378ba'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科技铺就产业发展快车道
发布时间: 14:46
  来源:鄂州新闻网
  10日,从国家科技部传来喜讯:鄂城区一举荣获2005年―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  殊荣来之不易。围绕“工业强区、开放活区、科技兴区和城乡一体化”战略,鄂城区依靠科技进步,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007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5%,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  科技,在鄂城区铺就了一条高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嫁接高新技术发展高新产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如何任用科技杠杆推进企业发展?鄂城区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引导工程,引领高新产业的发展进程。  来自区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的有29家,采用高新技术68项,占规模企业的63%,由于采用了高新技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31%。  科技的铺就,有力地支撑了一批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湖北世纪新峰水泥有限公司在2004年是仅有一条日产1000吨生产线的小型旋窑企业。2005年,采用新型干法旋窑技术后,企业生产规模和效益飞速提升。2006年共生产水泥170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缴纳税收2500万元,跃为我市十大纳税户之一。从2007年开始,该公司计划用5年时间,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追加投入3.4亿元,兴建雷山二期、三期水泥生产线,完善配套生产能力,实现年产水泥900吨,跻身全国水泥行业20强。  在鄂城区,科技在一些企业嫁接后,也预示了美好的前景。华中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07年2月采用德国TSPH高新技术,投资1.5亿元,兴建我国第一条年产10万吨TSPH型钢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5亿元,税收可达6000万元。  购买国家专利发展高新产业  在寻求科技与经济的战略支点上,鄂城区选择了购买专利。  购买专利就是购买技术就是购买效益,在这点上,鄂城区的决策者们达成了共识。  该区科技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共购买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推行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市银龙管业有限公司购买了MRP、PSP管专利技术后,投资6000万元,兴建了生产MRP管和PSP管标准化车间,生产的埋地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填补了中南地区钢塑复合管材生产线空白,并被列入湖北省2007年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花湖开发区的恒升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引入先进的机床数控技术,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面积49000O,一期主体工程2000O厂房已建成,于去年12月份正式投产,可实现销售产值1.5亿元,利税800万元。  不仅仅是“输血”,还要积极“造血”。为增强企业自身的科技素质,该区引进应用专利新技术,共申报了国家专利20项。湖北合强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火车制动装置“液压卧式盘形制动轮对分解机”项目,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主要出口伊朗等中东国家。被誉为“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燕矶镇,自主研发了国内最新工艺配方、加工技术,其中6项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组建的“湖北金刚石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产业园按规划建成开工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  引进科技人才发展高新产业  发展经济靠科技,科技创新靠人才。  鄂城在发展高新产业的快车道上求贤若渴。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先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96名,其中,工、农、建等经济一线专业技术人才75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湖北金鄂刀具有限公司高薪聘请武汉大学教授、中南工业大学教授2名,研究开发“低温等离子钴镍烙结合金与碳钢CO2激光焊接技术”和“预合金超细粉末胎体金刚石工具技术”,使该公司从一个手工作坊小企业一跃成为全区出口创汇大户,使企业实现年出口创汇240万美元,实现税收110万元。杜山工业园引进杜山籍企业家段传发与武汉畅响(集团)生物科技公司按股份合作,采用武汉畅响(集团)生物科技公司技术,投资2.2亿元兴建鄂州市文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定向联系28位专家,建立“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开发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抗禽流感微生物专用制剂”、“抗乙肝病毒专用制剂”,一期投资6000万元,利用畅响公司“生物活菌”专利技术,兴建2条生产线,生产固体颗粒饵料和农作物液体肥料。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创销售收入1.8亿元,出口创汇可达1000万美元,实现利税6900万元。 记者&& 周长庆&& 特约记者& 方钢
编辑:朱习芳
多媒体报纸:
更多关于的新闻
请进入“”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电影风向标
今日报纸摘要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荆楚网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股票/基金&
务川产业致富铺就小康快车道
  一是规划先行。瞄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短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户均1亩烟、4亩茶药果、人均2个羊单位”的产业目标,规划12万亩烤烟、“100万个羊单位”草地生态畜牧业、30万亩茶园、20万亩核桃(干果)、10万亩金银花(中药材)、10万亩魔芋(商品蔬菜)的产业规模,确保到2018年建立起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的产业支撑。  二是组织保障。分别明确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主抓一个产业,各产业办具体负责对应的产业发展、管护和招商引资工作,按照“项目化推进、责任制落实、示范性带动、薄弱点突破”的发展要求,分别出台了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三是资金整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好示范基地和配套基础设施。近3年来,该县整合了烟草、农业、扶贫、发改、林业等项目资金近5亿元,基本建立起了人均6000元的产业支撑。  四是链条延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协会)+农户”等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做好基地建设、产业配套、加工营销、品牌创建等工作,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目前,该县形成了以烟草公司、正东农牧集团、江一生态畜牧科技示范园、高原春茶叶公司、丰泽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天伟农业公司等为龙头的农业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创建”完整的产业链条。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理财精品推荐
特色栏目: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酒店人才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