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 保险 举牌 并购医疗保险公司和医院都开始疯狂并购

中国疯狂收购美国企业,美国议员们“甚为忧虑”-金投外汇网-金投网
7x24小时客服热线
400-664-4881
外汇开户预约
请选择交易商
FXBTG.大旗金融
AETOS艾拓思
ICMCapital英国艾森
Junomarkets君诺金融
ThinkForex
Windsor Brokers温莎经纪
BMFN(博美)
Formax福亿
请选择开户交易商
您的当前位置:
中国疯狂收购美国企业,美国议员们“甚为忧虑”
网友评论:0
摘要:金投网3月25日讯—— 今年2月,45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说明他们对中国投资者群体购买芝加哥证券交易所的关注。
金投网3月25日讯——今年2月,45名国会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财政部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说明他们对中国投资者群体购买芝加哥证券交易所的关注。&但这并不是人们唯一的想法。参议员谢罗德&布朗(俄亥俄州)议员周四致信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强调国家安全担忧围绕整个一系列已宣布的并购交易。这些除了先正达破纪录的480亿美元出售给中国的芝加哥证券交易,还有英迈国际的63亿美元出售给海航集团,通用电气出售价值54亿美元的设备单元海尔,特雷克斯公司49亿美元出售给中联重科,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70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宣布,总计1050亿美元的价值,根据软件公司Dealogic的数据。这几乎是我们在2015年看到的总交易金额。议员们担心,这些交易将提供给中国公司许多国家的敏感技术和信息。星期三,参议员Chuck&Grassley(衣阿华州共和党人)表达了对国有股份收购瑞士先正达种子制造商的关注是因为它是基于是美国生物技术部门的项目。据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他告诉一个爱荷华州电台:“因为粮食和农业部门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此次合并提出了关于国家安全的潜在影响问题。”另一个特别有争议的交易是中联重科工业公司特雷克斯公司的交易。双方的立法者,包括参议员迈克?奎格利(伊利诺斯州)代表,众议员邓肯&亨特(r-california)和瑞安津凯(r-montana)代表已经致信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敦促协议的严格审查。特雷克斯是美国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以及美国空军、陆军和海岸警卫队和美国宇航局的承包商。&布朗表示:“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应该超越各离散交易模式直接影响考虑收购的趋势,”。&“外国投资委员会应该彻查收购者实益拥有权的问题,确保国有企业不是躲在壳公司里的私人投资者。外国投资委员会应考虑到国家安全的许多不同的方面,而不仅仅是获取敏感技术,这可能更广泛的影响以及危及我们的国家。”
外汇:1.6$
黄金:4.5$
外汇:1.8$
黄金:5.0$
白银:0.07$
外汇:1.8$
黄金:4.8$
原油:0.5$
外汇:1.6$
原油:0.5$
黄金:2.5$
原油:0.5$
外汇:1.8$
黄金:3.5$
白银:3.5$
外汇:1.7$
外汇:1.4$
白银:2.5$
外汇:0.9$
黄金:2.8$
外汇:1.6$
黄金:3.3$
白银:4.5$
原油:0.6$
外汇:0.4$
黄金:1.8$
外汇:1.7$
黄金:4.3$
原油:0.6$
外汇:1.9$
白银:0.05$
外汇:1.8$
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投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国家,流通着不同的货币。例如,在日本是日元,在美国是美元,在英国是英镑,在德国和法国则是欧元,等等。...
100%STP,订单直达国际市场,原始点差,滑点罚十倍
888X交易杠杆,99.85%无滑点。
澳洲知名交易商,进入中国五年,市场规模行业前茅,客户...
平台稳定性好,点差低,有ecn通道
在亚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化思维的经纪商
严格的资金安全监管,极低的交易成本,丰富的交易工具。
炒外汇专题
外汇买卖专题
外汇交易专题
美联储加息最新消息:今天凌晨...
最近,投资市场不太平,今晚非...
央行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刷爆朋...
近日,人民币开启了更大幅度的...
英国脱欧这场跌宕起伏的年度大...
万众瞩目中,美国大选辩论第三...
最近英镑又暴跌了,惊现30秒闪...
人民币即将于十月一日正式加入...
一到美国大选,中国必然躺枪,...
7x24小时咨询热线
400-664-4881
金投网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了解金投网最新动态,掌握第一手金融理财资讯。
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
400-664-4881   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在公立医院花50美元挂号费后,就可以一切免费
  在国内,如果得了比较严重的疾病,人们一般会想方设法地选择知名医院的专家门诊。在美国,人们会怎么做?美国有没有“医闹”?美国医生会不会开大处方吃回扣?美国穷人看得起病吗?近日,美国休斯敦医学院健康中心教授、著名心脏科和内科医生丰建伟来到北京,为航天中心医院举办的心血管医师规范化培训班授课。课间,丰建伟介绍了美国的医疗体系和医疗制度,其中或有可供我们借鉴之处。
  美国人看病找不找“专家门诊”?
  在不少病人看来,大医院里那些戴着老花眼镜、有着数十年诊病经验的专家教授,无疑是自己康复的最大希望。病人们对“专家门诊”需求强烈,让专家应接不暇,还因此诞生了“号贩子”这一以此为生的职业。在北京一些三级甲等医院的重点科室,二十元的一个专家号,在他们手里竟能炒到上百甚至数百元。
  “在美国,病人不看医生的名气,只看医生的资格。”丰建伟介绍说,美国人通常认为,有同样行医资格的医生水平都是相当的。他们找医生的时候,只要符合资质的都可以。比如,丰建伟于2002年获得了心脏科医生、内科医生资格,开始独立行医,来看病的病人并未因为他“资格”不够老而刻意地选择比他经验更丰富的医生。
  那么,取得了相应行医资格的医生,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不然,他们每年都必须完成一定的研究和工作量,才能避免辛辛苦苦取得的资格被取消。丰建伟告诉记者,他每年必须分别完成200例以上的心脏超声、食道超声和心脏导管术,才能保住自己的行医资格。
  同时,病人如果对一家医院的治疗水平不满意,可以另投他院,入院时,并不需要再向医生费一番口舌──病人在不同诊所和医院就诊的记录都是可以互相查询的。医生轻点鼠标,就可以查看病人10年内在全美任何一家医院的诊疗记录。
  美国有没有“医闹”?
  由于医生的疏忽或不可抗力,医疗事故是每所医院都难以完全避免的。中国的医院是如此,美国的医院亦然。那么,在美国会不会出现“医闹”呢?
  “完全不会。”丰建伟介绍说,美国的医疗制度不同于中国的最重要一点是保险公司的重要性。在美国,医疗过程中的每个步骤,从挂号、问诊、开药到治疗,都会有保险公司的参与,理赔也不例外。
  每年,丰建伟都要花数万美元购买医疗理赔保险。购买了这个保险以后,如果出现了医疗纠纷,他的病人就会直接和保险公司交涉或将其诉上法庭。如果医生胜诉,那便无话可说;如果病人胜诉,保险公司会负责赔付所有款项,既不会让医生遭受巨额索赔风险,也不会让病人胜了官司拿不到钱。在整个诉讼过程中,病人和医生除了在法庭上之外,完全不必见面。
  美国医生会不会开大处方吃回扣?
  不少看病的人都有一个经验:从医院开了处方之后,在医院拿药比在医院门口的平价药房拿药要贵不少。一些医药代表也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要让医生用他们的药,就不得不给医生为数不少的“回扣”。同时,一些医生为了多拿回扣,还昧着良心让患者过度治疗,甚至出现“一个小感冒花掉药费数百元”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美国是否会出现?
  “有保险公司盯着,绝对不会。”丰建伟说,美国大部分病人都购买了保险,他们的医疗支出都是由保险公司支付的,因此保险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会严格地查账。一是查手术数量,二是查药物的使用情况,因此医生常常要面对保险公司的质询:为什么这个病人要用这种贵的药,不是用一种便宜的药就能治好了吗?
  除了保险公司以外,医疗监管部门也在盯着。一旦发现医生有违规开处方的行为,立即给予警告乃至吊销行医执照的处罚。美国医生不怕被患者起诉,官司即使输了,可以照样营业,最怕的是被吊销执照,那意味着自己失去行医资格,“对一个医生来说,等于失去了一切。”正是如此高昂的违规成本,让医生对这些违规行为望而却步。
  美国穷人看得起病吗?
  “小病熬着,大病等着”,这种情况在美国会不会出现?美国穷人能不能看得起病?如果没有钱,在美国能不能得到治疗?
  丰建伟介绍,大部分美国人都有医疗保险。中产阶级和富人阶层通常选择收费不低的PPO,投保了这种保险的病人在选择医院和医生时有较大的自由度。而相对比较拮据的中下层收入者往往会选择HMO这种廉价医疗保险,价格便宜,对医院和医生的限制也相对较大,甚至有可能因此耽误治疗。但无论如何,所有的医疗费用都会由保险公司支付,不可能出现看不起病的情况。
  如果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呢?这类人群通常是在美的外国人和失业者。如果因为贫困买不起每月数百美元的保险,可以去免费的公立医院。在丰建伟居住的休斯顿市,就有不少这样的公立医院,相对私立医院而言,设施差,人多,服务差,等候时间也长,但是只要花50美元的挂号费,此后一切就都免费了。
  丰建伟曾接诊过一个病人,那是一位去美国替儿子照顾孙子的中国老大爷,没有上任何的医疗保险,却突发血栓,需要做心脏手术。在经过紧急处理后,丰建伟向他推荐了一家公立医院,在那家医院里,从入院到术后出院,老大爷只花了50美元的挂号费。“如果在我所在的医院手术,因为没有购买保险,仅手术费老大爷就至少要花8万美元。”丰建伟说。(记者张玉亮)
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美国穷人看得起病吗?美国医疗保险制度介绍”怎么看? ---说两句吧!保险资金投资偏爱房地产公司 海外并购也疯狂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宋璇
  中小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具有内生动力。首先,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占用较低,对于改进中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有正面影响。其次,在“资产荒”背景下,提高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举牌业绩优质上市公司,不排除后续提高上市公司分红比例的可能性。最后是保险公司举牌的公司大都市值较小,盈利能力较差,有可能借助保险公司的优质资源,存在一定资本运作的可能。
  12月1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9点半,A股小幅高开之后一路走高。房地产股成为领涨板块。万科尾盘涨停,金融街开盘盘整了一小时,一路冲高之后涨停。不得不佩服保险资金的实力,就在不久前,在海外扫完货的安邦(保险)回国内狂扫地产股,直奔房地产企业龙头万科、金地集团和金融街。
  与此同时,一帮险资兄弟揭竿而起,纷纷举牌地产、银行等大盘蓝筹股。一时间,低调的保险资金将A股搅得翻天覆地。险资此时高调出售,是捡便宜货,还有另有布局?
  安邦全牌照路线图
  12月12日,金融街发布公告称,截至日,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产品”账户购买公司普通股股票累计达到4.7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88%。截至同一时期,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型投资组合”账户购买公司普通股股票累计达到2.7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12%。和谐健康和安邦人寿二者合计持有金融街7.47亿股,约占其总股本的25%。本次增持共计耗资16.13亿元。
  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均为安邦保险。而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金融街控股股东金融街投资的持股比例为27.52%,与安邦保险的持股差距已不到3%。
  安邦保险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证券市场整体状况并结合金融街的发展及其股票价格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继续增持股份。
  和谐健康保险在今年7月、11月和12月先后三次增持金融街,安邦人寿则在今年12月增持金融街一次。
  金融街只是最新的案例,在此之前,安邦保险还举牌了万科、金地集团和香港上市的远洋地产。
  根据万科A披露,截至12月7日,安邦人寿购买万科A股份2.58%;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万科A股份1.38%;和谐保险购买万科A股份0.80%;安邦养老购买万科A股份0.24%。4家保险公司合计持有万科A约的5%股份。
  此外,在沉寂一年之后,安邦还在近期增持了金地集团1035万股,增持比例为0.23%,市值达1.35亿元,
  除此之外,安邦保险还花更大手笔增持了远洋地产的股份。据港交所披露文件显示,安邦保险在12月9日增持了6.51亿股,每股平均价5港元,耗资超过32.5亿港元,总持股约22.52亿股,占比29.98%。
  而这个持股比例距离远洋地产的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只微弱差距180.5万股。
  12月4日,安邦保险以每股5.05港元的价格共计受让远洋地产第二大股东南丰集团所持约15.4亿股份,花费77.84亿港元。交易完成后,安邦保险持股20.5%。
  安邦保险前后两次增持共花费约110亿港元。
  看上去,安邦保险独爱地产,其实不然,这家公司还亲睐银行和零售行业。
  资料显示,安邦保险在三季度增持了民生银行3.84亿股,市值达31.42亿元,去年以来,安邦保险大举增持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从三季报来看,安邦系合计持有民生银行股份比例为15.54%。在H股披露的半年报中,安邦资产管理公司还持有占比为0.98%的H股。
  安邦保险持有招商银行的股份比例为10.72%,与招商局持股比例相差不到2%。
  此外,安邦保险还相继举牌了欧亚集团、大商集团、同仁堂和金风科技。
  粗略统计,安邦保险在一周内合计举牌了7家上市公司,耗资227亿元。
  国外扫货大手笔
  200多亿人民币买股票,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很土豪。但对于在海外用大笔美元和欧元并购的安邦保险来说,这些只是小菜。
  来看看什么是土豪中的“战斗机”。
  11月9日深夜,安邦在官方微信高调宣布,以每股26.8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信保人寿保险公司。根据相关公告,安邦保险以溢价28.9%、每股26.8美元的价格获得信保人寿100%流通股股权。此次收购总额约在15.9亿美元(约合101亿元人民币)。
  这是今年以来,安邦保险第三笔海外并购。在此之前,安邦于今年2月接连两次出手海外保险业,16日与韩国东洋人寿签下并购合同,投资约63亿元,17日以约121.5亿元的价格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市值达8845.4亿元。
  实际上,安邦保险试水海外并购的时间并不早。第一笔交易是去年10月6日,安邦保险宣布以19.5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当时,这一事件迅速成为全球各大媒体头条,但与此同时,有关美国政府正进一步审查的消息也让人担心这次世界瞩目的交易是否会生变数。2月1日凌晨,安邦保险集团宣布,其对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收购已经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批准。至此,安邦收购华尔道夫正式走完了相关审批程序,尘埃落定。
  这笔交易也拉开了安邦保险海外收购的序幕。
  很快,10月13日宣布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成为国内保险公司100%股权收购欧洲保险公司的首个案例。
  就在国内还在热议安邦保险近期连续追买银行股之时,12月16日,安邦保险宣布收购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银行。根据德尔塔?劳埃德集团披露的消息显示,此次收购价格为2.19亿欧元(折合约17亿元人民币)。
  除了没有披露收购金额的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之外,安邦保险的5笔海外并购耗资已经超过400亿元。
  目前来看,安邦保险在国内外的布局基本相同,地产,保险和银行牌照。一个金融集团的雏形已经慢慢显现。
  去年坊间曾盛传安邦保险并购世纪证券,收购已进入审核程序,处于等待监管层审批的阶段。
  按照金融全牌照的规划,接下来是否就会是信托和期货的并购。
  今年上半年,曾有消息称,安邦保险已经悄然入驻天津信托。查询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发现,天津信托的股东中包括安邦人寿以及安邦保险集团,分别出资6635万元、2312万元,合计占比为5.26%。
  野蛮人不孤单
  实际上,安邦保险在二级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并购,只是去年以来险资高调资本运作的一个缩影。
  近日,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宣告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而前海人寿属潮汕籍姚氏兄弟“宝能系”旗下,其诸多举牌动作还包括增持明星电力、南宁百货等个股。
  同花顺数据显示,6月11日至12月11日,共有26家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被险资举牌,耗资一度超600亿元。参与举牌的险资则包括安邦保险、前海人寿、阳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国华人寿、上海人寿、君康人寿、百年人寿等。其中,部分保险公司连续举牌多家上市公司。
  有媒体统计,7月至今,保险公司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的金额超过千亿元,其中,增持资金量最大的富德生命人寿,该公司共投入613亿元。
  另一份统计显示,截至12月11日,有355只四季度以来险资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增长超1000万元,占险资持仓股数量的70.58%,其中,险资重仓股市值增长居前的10只个股分别为浦发银行、金地集团、中信证券、农产品、民生银行、天齐锂业、平安银行、万科A、金融街和工商银行,值得关注的是,上述10只个股四季度以来市值增长均超过12亿元,累计市值增长204.65亿元,上述个股中大多数是银行股。
  险资高调举牌的动作还引发了监管机构的注意。
  12月10日,深交所公司管理部向“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收购主体)发出《关注函》,一连抛出了九大关注事项,要求钜盛华及财务顾问在12月14日前答复并给出证明文件。
  近几日,保监会连连发文,包括《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及应用指引,要求保险机构重视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进行资产配置压力测试,评估对资产收益率、现金流和偿付能力的影响。
  这能否为目前险资火热的举牌潮降温,还需观察。
  为何近期险资投资如此激进?
  国泰君安保险行业分析师刘欣琦在其报告中分析,在经济下滑和利率下降周期中,决定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因素从负债端逐步过渡到投资端,各家保险公司在投资端如何应对利率下行将成为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举牌上市公司的主要是中小保险公司。在刘欣琦来看,中小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具有内生动力。首先,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占用较低,对于改进中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有正面影响。其次,在“资产荒”背景下,提高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保险公司举牌业绩优质上市公司,不排除后续提高上市公司分红比例的可能性。最后是保险公司举牌的公司大都市值较小,盈利能力较差,有可能借助保险公司的优质资源,存在一定资本运作的可能。
  对于保险为何偏爱房地产公司。刘欣琦认为,通过参与房地产经营或者加强与房地产公司合作,寻找好的不动产项目,扩大投资性房地产的占比。房地产投资回报率比较稳定,且与二级市场关联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和稳定保险公司的总投资回报率,并且在“偿二代”下投资性房地产的资本占有率也比较低。
  “此外,在我国保险资金运作渠道不断放开的监管背景下,抵押房贷的放开是个前瞻性的方向,并且随着中国资产证券化进程的推进,保险公司在投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上有望取得突破式发展。”刘欣琦说。
  除了购买国内房地产企业,险资海外置业也是趋势。阳光保险收购纽约巴卡拉酒店;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联手铁狮门,斥资5亿美元收购“Pier4”波士顿4号码头地产项目;中国人寿还与卡塔尔控股公司联合出资收购了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的10 Upper Bank Street大楼等。
  房产投资咨询和服务机构仲量联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中国的海外房地产投资同比激增50%,达到156亿美元,预计今年年底将超过200亿美元。投资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保险公司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
  海外保险并购也疯狂
  其实,海外并购疯狂的不止国内保险公司。
  根据此前瑞再研究数据,保险业的并购活动自2009年急剧下降,在此后的几年中始终较为低迷,而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并购活动逐渐回升,下半年宣布的并购交易总数从上半年的295宗增加至359宗,这种势头也延续到了2015年。
  9月份,穆迪发布报告称,2015年,保险业并购成为全球现象,迄今交易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创多年来保险业并购水平新高,其中,中国、日本险企对美国、欧洲市场的投资呈现井喷之势。
  据日本媒体统计,今年日本企业向海外企业出资,或在海外进行的收购兼并项目大幅增加,创历史纪录。截止到8月20日,收购金额已经达到了7.2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7%,超过历史最高年份2012年全年总额,超过2012年创造的7.1375万亿日元的历史纪录,在全球范围内,日本企业主导的海外并购所占比重上升至5.9%,比上年提升了近1.5%。其中,在超过7万亿日元的日企海外并购中,日本险资东京海上、明治安田、住友生命、日本兴亚4家公司的并购额就超过2万亿日元,成为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绝对主力。
  分析认为,日本保险市场的增长有限,是导致日本企业今年大举进攻海外保险市场主要原因。穆迪的报告显示,日企海外并购潮的两大特点。如日本最大的财险公司东京海上控股公司出资9400亿日元收购美国专业保险公司HCC保险控股公司,创造了日本金融机构海外收购兼并的最高资金纪录,此外还有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出资6246亿日元收购美国第八大人寿保险公司斯坦金融集团,三井住友保险公司收购英国Amlin、日本住友生命公司收购美国Symetra等。
  对于险资并购潮涌的原因,此前,穆迪全球保险与投资管理部董事总经理SimonHarris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成本较低、汇率因素、监管变化及部分公司资本过剩等。
  不过,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全球流动性是否会发生变化、利率波动可能会加大,这些因素可能对险资的并购产生影响。
  中金公司就分析称,保险公司通过权益法核算的方式集中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是市场利率下行、流动性充裕环境下的一种可行选择,盈利稳定、低市盈率、高分红比率的公司最有可能成为潜在目标。但如果资金来源期限较短、成本较高,也会酝酿流动性风险,因此,该机构对资产负债激进型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健性持谨慎态度,而且认为这类公司不会对聚焦保障型产品的保险公司产生较大威胁。
关键词阅读: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为什么美国医疗保险公司和医院都开始疯狂并购?
来源:奇点网
IMS Health波士顿分公司咨询顾问,为跨国药企提供咨询
受奥巴马医改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是美国医疗保险业。在美国,医疗保险业原本已经是一个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的行业。根据美国国家保险管理委员会(NAIC: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2013年的统计数据,美国最大的25家医疗保险公司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奥巴马医改的推进,美国医疗保险业的整合开始加速。下图记录了近些年来比较大的医疗保险公司间的收购与合并。可以看出,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同在2015年的七月,全美排名第3的Anthem与第7的Cigna,第4的Aetna和第5的Humana,分别宣布了合并计划。Anthem对Cigna的收购价为540亿美元, 合并后将拥有超过5000万保险会员。Aetna则计划以370亿美元收购Humana,合并后将拥有约6000万保险会员。Centene和 Health Net均为相对较小的医疗保险公司,但收购交易金额也高达63亿美元,合并后将拥有超过1000万保险会员。
医疗保险公司的整合潮之外,医疗机构也在找机会“做大做强”,以增加自己在谈判中的筹码。近年来,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间的合并层出不穷。大型医院集团收购小型医院;个人执业的医生将诊所出售给医院集团等等。2010年,奥巴马医改法案通过的这一年,发生了超过70起医疗机构间的并购。2013年至2015年6月期间,医疗机构间的并购案超过220起。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医疗保险机构的收购兼并也是为了制衡医疗机构的抱团做大。
那究竟是什么在推动这股并购浪潮呢? 笔者认为,政府强制封顶的医疗保险利润率,以及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是最大的原因。
奥巴马医疗法案(ACA: the 2010 Patient and Affordable Act)中有一条关于赔付率(MLR: Medical Loss Ratio)的强制条款: 大型医疗保险组织必须将不少于85%的保费收入用于偿付会员的医疗费用,最多只允许保留15%的保费收入用于管理运营以及利润留存;对于小型医疗保险组织,这个比例放宽到80%。简言之,美国的医疗保险组织,无论运营的好不好,政府只允许20%及以下的利润率。政府已经限定了“饼”怎么分,医疗保险组织想增加利润,只能是通过把“饼”做大。并购无疑是把“饼”做大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医疗保险组织合并后能够通过整合一些职能部门来降低整体运营管理费用,从而提高利润。
另外,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医疗市场化程度很高。即使是同一家医疗机构的同一项治疗,不同的医疗保险为此支付的价格可以悬殊巨大。这就使得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都有极大的动力,获取价格博弈中的制衡权。医疗机构通常有一个“指导价”,但是医疗保险机构通过谈判能获得一定的折扣。这个折扣到底能有多大?由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来决定。谈判桌的一边:医疗保险机构拥有的会员人数越多,能获得的折扣就越大。比如说,全美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手握4500万保险会员。如果一家医疗机构不能和联合健康集团签约,进入其报销名录,很可能患者流量会剧减。谈判桌的另一边:医疗机构越大,越有名,越不轻易给折扣。比如说,著名的梅奥诊所(Mayo Clinic),常居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首位,巨大的品牌影响力是梅奥最好的谈判筹码。患者在选择医疗保险公司时,报销名录中有没有好医生好医院,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医疗保险公司为了吸引会员,不仅需要保证其报销名录中有足够多的医生和医院,还要保证有足够多的好医生和好医院。
医疗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博弈由来已久,但是这股医疗保险业并购浪潮却是在奥巴马医改后愈演愈烈的。
奥巴马医改法案设定强制封顶的医疗保险利润率,本意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意在让医疗保险公司“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想却促使医疗保险业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乃至垄断。Anthem与Cigna, Aetna和Humana的合并计划如果顺利完成,仅仅这两家合并后的巨头,就可以掌握约美国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的医疗保险。缺乏竞争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医疗保险公司没有动力降低保费。消费者在购买医疗保险时,选择更加有限,保费负担上升的可能性有增无减。
医疗保险机构抱团做大的另一个后果是,医疗保险机构对医疗机构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可能导致某种程度上医生自主诊治权的丧失。比如要求医生遵循医疗保险机构制定的诊疗指南,严格限制医生对原研药、新研药品等较为昂贵药物的使用等。延伸开来,医疗保险公司对制药公司的控制力和议价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可能钳制制药公司的新药研发,尤其是高端的昂贵药物。
这些恐怕是奥巴马医改制定赔付率强制条款的未预见后果。笔者以为,未预见后果是“自上而下”改革的最大风险之一。改革从来面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挑战。政策制定不能不考虑到新政落地时可能产生的错位。我国医改的突破点之一就是医保制度改革,奥巴马医改的一些经验教训或可为我国医改新政制定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罗敏月,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 at Dartmouth)MBA。现于医疗健康领域服务商IMS Health波士顿分公司担任咨询顾问。
本文为奇点原创文章(公众号:geekheal_com)
大学生娶同学妈妈年龄相差34岁难道有恋母情结,34岁的距离估计都…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一些学校为了防止学生考试作弊想出…
相信不少人都喜欢玩射击游戏,经常在街头也会看到有小贩摆摊,射中…
虽然说父母与儿女之间往往会存在代沟,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代沟往…
随着国家对直播平台监管力度的将强,不少直播平台对打擦边球都进…
近年来关于父母开车一不小心把孩子落在路边就开车走人的新闻报道…
出现在镜头前面的新闻主播,一般都是端庄气质的形象,但日前一名意…
说起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一言不合就跳舞…
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硬件发展,用手机来拍照已经成为一件很日常的…
12月21日晚,新浪微博“西部模特”发出一张在大雁塔旁的女子裸体写真…
2017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2016年福清故事历历在目
  从建设富庶、文明、开放、和谐的“大福清”战略构建,   到启动生态环保、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三大行动…
关注微信 获取最新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医疗保险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