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穆迪评级和标普调整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
市场新京报讯 (记者金彧)继3月2日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之后,3月31日标普也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同时下调香港评级展望至负面。标普在3月31日发布的一份公开声明中确认中国评级为AA-,将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确认香港评级为AAA,将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同时,标普确认中国短期主权债信用评级为A-1+。标普称,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可能慢于之前的预期;预计中国政府和企业杠杆率将恶化,“投资比例可能远不如我们之前认为的那样稳定在GDP的30%-35%之间的可持续水平。”不过,标普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为6%或更高。同时,标普预计,香港2016年的人均GDP大约为4.45万,相信香港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长很可能快于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值。至此,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仅剩惠誉没有下调中国评级展望。在此前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降至负面时,多个官媒发声表示没有事实基础。而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直批,穆迪的做法缺乏远见。而针对此事,财政部部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表示,我们“不care”!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baggiogu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10000步换试驾好礼
预订享1万置换补贴
北汽SUV低至5万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评价标普将中国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没想到第一次回答问题竟然是关于信用评级的……先说结论:基本无所谓。再说理由:主权信用评级评价的是主权机构的偿付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国家在国际上赖账的可能性,直接影响的是国债利率,尤其是国际债务。评级越低,风险越高,利率越高。所以作为中国这种主要是借给别人钱的国家,直接影响并不大。相较而言,当初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时候,美国财政部是直接出来批评他计算错误的。当然,其他间接影响还是有的,国家偿付能力毕竟是建立在国家经济能力之上,潜在含义不言而喻。不过国际投资者也不光看这个,该分析到的人家都会分析,不差标普这一下,前景好不好大家都看在眼里,这里不再废话。所以简言之,大家看看就行了,评级这东西,仅供参考,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一票金融机构全是3A,咱们主权评级才一个A,比现在还低呢。
太好了!我们战忽局的筒子打入敌人内部了!
曾经它们被奉若神明,十年前的安然事件(请自行百度)将它们赶下神坛,到了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它们的威信彻底丧失,那么多的垃圾债毒资产它们熟视无睹,给予高评级。后来的欧债危机,孕育的时候它们缺乏警示,真正发酵起来以后又不断下调评级,火上浇油。国际评级公司是个典型的“锦上添花、雪上加霜”的短视者。为什么会这样呢?网上有很多阴谋论的段子,我认为这些看法缺乏严密的证据支撑。我们认为,评级公司之所以会这么做,真正原因在于与它们的保守倾向。什么意思呢?就是它们的评级更多地是在总结过去,而不是在预测未来。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全球经济不振,股市动荡,人民币汇率在一月份左右遭遇了贬值,标普下调主权评级,虽然不一定对,但是也说不上错。有的朋友问,万一将来经济转好了呢?它不是就被打脸了吗? 呵呵!如果将来经济转好了,它就会上调评级,一切都OK了。因此,这种保守倾向固然能够保证它们不犯错,但长此以往,它们也会沦为鸡肋。其实这也是成名大公司的通病,宁可不好,也不可犯错。它们都是在吃老本。但是,如果它们盲目预测总是失误的话,说不定死得更快。这真是一个两难命题。创建于 作者保留权利
只要有钱都是3a,08年时就知道了。所以不要觉的负面很低,因为还有3a垫给底呢。正确的判读方式是,这类玩意儿由两个主要指标合成:1.他们的牌坊指数,他们不可能过度砸牌坊,所以其说法还有参考价值。2.金主们的接盘侠需求紧迫度,所以3a往往表示急需接盘侠。
唉,本自干五也想不明白,明明几年前经济那么好的。可能是这届人民不行吧。不过凡事要看到好的一面,比如华尔街见闻的这篇文章:,里面就说了,中国债务与GDP比例堪比部分发达经济体。本爱国兔不太懂,这个应该是好事吧?说明我们的经济欣欣向荣,类似发达国家。我读着是这么个意思。不知道知乎经济学专家们怎么看。
不管你care不care,这就是外面的看法了。你今天继续吹泡沫,明天泡沫破灭就越厉害,且杀伤力极大,持续时间越久。
请看 《大空头》 看完你就懂了。楼上说的好 事实都知道 分析靠数据说话 光一个评级说明不了什么
评级公司在金融危机前给次级贷和相关产品评级3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姑且妄言链接:来源:知乎请不要以政治正确忽视客观事实,多谢。======================================================分割线先来看看穆迪和标普之所以下调中国评级的原因: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降至负面。同时,该机构还将中国38家国有企业及授予评级的子公司、25家金融机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穆迪当时下调中国评级展望的理由是:中国政府债务上升、外储下降和推进改革的不确定性。此外,穆迪确认中国主权债券信用评级为Aa3。标普称,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可能慢于之前的预期;预计中国政府和企业杠杆率将恶化,“投资比例可能远不如我们之前认为的那样稳定在GDP的30%-35%之间。”标普还指出,中国国务院和各部委之间存在协调问题,政府和市场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并且还没有从政府机关彼此之间的制衡当中受益。这些特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标普还表示,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为6%或更高。标普预计,香港2016年的人均GDP大约为4.45万美元,相信香港未来三年的经济增长很可能快于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值。两大评级机构给出的理由都有其充分性,并非空穴来风。======================================================分割线有人说此次评级是政治性大于客观事实性,那么这种阴谋论可以歇了,看看三大机构以前对于中国的评级:===================================================分割线===================================================分割线有人说,三大评级机构没有公信力可言,某某某次它们就预测错了,请问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学到哪里去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明白?质疑它们的公正性的,请问又有哪一家能有它们如此的公信力?大公国际?呵呵……穆迪公司:创始人是约翰·穆迪,他在1909年首创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1913年开始对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目前在全球有800名分析专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标准普尔:1860年创立,为投资者提供信用评级、独立分析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如今拥有员工总数超过5000人,分布在19个国家。FitchRatings 惠誉国际:1913年由约翰·惠誉(John K.Fitch)创办。1997年惠誉国际并购了另一家评级机构IBCA,2000年并购了DUFF & PHELPS,随后又买下了Thomson Bank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权由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分割线讲事实,网易这次分析的非常不错,列出如下:
環球日報:標普不要試圖唱衰中國,中國經濟增長依然是全球主力。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缺乏说服力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研究员李瑞敏)
3月2日,穆迪基于政府债务导致财政状况趋弱、外汇储备减少带来负面影响、推动改革存在不确定性三点理由,降低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但依然维持Aa3的信用评级不变。而笔者认为,穆迪的三点理由是基于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的前提下,这种论调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持续存在,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较好的增速,而自去年以来,中央明确了“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思路,部署“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短期经济不存在硬着陆风险,增速换档完全在预期之内,中长期着眼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总体上,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缺乏说服力。
中国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短期不存在硬着陆风险。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逐步由出口与投资驱动,过渡到主要依靠投资,而2011年后,多数年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超过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约15个百分点。而目前我国仍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消费增长动能,如据商务部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2%,全国电影总票房同比增长67%。另外,2015年中国游客出境游高达1.2亿人次,海外购物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双11”1天的交易额轻松超过美国感恩节购物季5天的总和,这些强大消费动力的例证显然不是经济走向负面反映。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拥有13.7亿人口、9亿劳动力,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都是巨大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即使中国保持6.5%的经济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仍远高于同等经济体的增速。虽然近两年中国经济遭遇到不少内外冲击与挑战,需要应对的下行因素增多,唱衰中国的论调屡见不鲜,但总体来看,正如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中国经济短期看不到硬着陆风险。
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债务杠杆并不高,且在可控范围内。目前中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约为40%,从国际比较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接近12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美国的89%,即使按照穆迪的预测,2017年中国政府债务与GDP之比上升至43%,这个水平也不高,风险完全在可控范围内。而且自2014年以来,中国逐渐加强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了举借、使用、管理、偿还程序,实施债务置换,地方政府债务逐渐走向阳光化、规范化,未来存量风险会得到有效缓解,财政收支压力并不会明显加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提升了财政赤字率,但上限为3%,且一直以来中央政府杠杆率都很低,所以债务压力并无显著增加。未来,随着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合作模式(PPP)的实质性推进,不仅有助于推动后期基础设施投资的提升,还有助于在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
经济增速有底,资本回报率水平仍然较高,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7%,符合经济增速换档的预期,十三五时期年均要保持6.5%以上的增速,这些目标都是在预期范围内的。另外,我国的资本回报率水平仍然高于主要经济体。所以,在经济仍然保持较好增速的情况下,资本外流长期是不可持续的,近期看,外汇储备下降已明显减弱,相信未来外汇储备减少的趋势不会长期持续,同时以目前的存量规模,加上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外汇资产充裕,人民币逐步成为国际货币,即使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意外波动,中国也完全有能力予以应对。
稳增长为推动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穆迪的说法,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来源于多目标的压力,即稳增长、推动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6.5%的经济增长会减缓改革步伐,包括国企改革。事实上,中国的改革一直是在稳增长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信没有稳定的环境,改革推进会更加困难,所以稳增长和促改革更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稳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改革是为中长期更加可持续的增长。本届政府上任以来,无论是简政放权、财税体制改革和利率汇率改革等,都是在稳增长的背景下逐步推进的,即使回溯1998年的国企改革,也是在稳增长的背景下实施的。
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金融市场的反应平淡,用实际行动投出“不信任”票。金融市场历来都是一个灵敏的市场,穆迪、标普、惠誉等行业巨头,在全球信用评级行业中地位显著,其对信用评级的调整往往会带来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特别是对世界主要的经济体,这种影响还会蔓延全球市场。但事实上,中国市场对穆迪此次调整几无反应,股市收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平稳,亚太股市全线飘红,不得不说这次评级展望的下调,市场用实际行动投出了“不信任”票。同时,穆迪的做法并未得到行业的追随,同为三大评级机构的标普和惠誉一直维持中国的评级。标普依然维持中国长期信用评级为AA-,前景展望为稳定。惠誉主权评级联席董事邓铠俊1月表示,仍维持中国主权评级展望为稳定,相信两年内不会作出调整。
[责任编辑:穆迪标普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新华社:用改革激发潜力
来源:大公财经|
图: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回升至荣枯线以上;图为山西采煤机制造厂& 资料图片
  大公财经4月5日讯& 新华社昨发表题为&中国淡定面对展望下调&的财经短评表示,继穆迪之后,标普日前也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然而,评级界的&专家意见&并未得到市场认可。无论是境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还是境外主权债券收益率、离岸人民币汇率,均未受到展望下调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
  诚然,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但也正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创新方式破解这些难题。在此过程中,及时评估风险有助于防范问题发生,但刻意夸大问题则是在人为制造紧张,不仅于中国无益,也于世界无益。
  从赤字水平上看,2016年中国财政赤字安排2.18万亿元人民币,赤字率为3%,尽管高于2015年的2.3%,但这是因为适当增加了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同时推进了减税降费的改革举措。这些举措将在中长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从投资上看,中国经济中的投资占比尽管高于某些发达国家,但也未必如标普所说,投资占比只有稳定在30%至35%经济才可持续。中国财政部经评估后认为,中国投资占比在40%以上,是由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决定的,中国仍需保持一定规模的投资。而且从长期来看,中国投资占比呈下降趋势,投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经济再平衡正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入春以来,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的优势正在显现。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荣枯线以上;加上近期上市公司年报反映出不少行业和企业利润增加、趋势向好,说明中国经济在去产能、去库存的同时,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填补空位。
  用改革动力激发增长潜力
  古语有云:&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一直在稳步上升,标普从&BBB&提高到&AA-&,穆迪从&Baa1&提高到&Aa3&,目前均为其评级体系的第四高等级。即使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历最困难的时期,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也在上升。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和稳定力量。即使在全球经济整体复苏疲弱乏力的背景下,2015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超过25%。面对西方评级机构下调展望,中国当以平常心视之,有底气、有定力做好自己的事,用改革的动力激发增长的潜力和活力,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内外部挑战,用中国经济的&双中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准)为世界贡献更多正能量。
责任编辑:李小龙 DF005
相关阅读:
2012 - 2014 Takungpao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穆迪信用评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