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以纯有没有网店被网店伤了的成份?

热门推荐:
  点击上方“贸易金融O2O”关注我们,加入大家庭体验更多精彩
  本文为向松祚10月21日在南京“新经济 新金融 新挑战”高端论坛上发表的名为《中国经济五大焦点问题及其对策》的主题演讲
  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讨论中国经济金融问题。的确,过去的这些年,中国经济进入了全新状态:有很多问题、很多挑战、很多困难,也有很多的说法讨论。今天想重点跟大家谈中国经济的五大焦点问题,这五大问题都是在座各位必须要正视的大问题。
  这五个问题分别是:1、如何化解高杠杆或债务困境?2、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3、如何确保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4、如何激发民营或私营经济活力?5、如何防止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
  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能否得到根本性的缓解,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从过去的增长模式、发展方式,转变成新的模式?在短期内这五个问题会长期的、非常麻烦地困扰我们。
  1.从最新的3季度经济数据,可以看出……
  看一下刚刚公布的3季度经济数据,当然官方的解读都是一片大好。作为独立的研究者,我想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行业、企业的层面,更微观、全面、系统地来看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的诸多困难。
  我这里有几组简单的数据。从这些数据里能看出什么?
  1到9月份,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即民营企业的投资,增长速度只有2.5%,而国有资本的投资达到了23%,现在有很多议论,“国进民退”正在加速进行吗?如果民间投资长期维持低位速度,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会持续加大。原因很简单,因为今天民营企业投资已经占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二,接近70%,趋势如果持续下去,6%能否保持得住,这会是个巨大疑问。
  居民的实际消费首次跌破了10%,今年房产的火爆,去年股市的火爆,今天这里起个泡沫,明天那里起个泡沫,老百姓的真实收入与消费怎么样?如果消费持续下降,过去是两位数,今天是一位数,我们靠什么来拉动中国经济?
  工业增加值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指标,其他国家不大用这个指标来衡量经济水平。这指标既能反映工业生产本身的效率,同时也能反映市场需求。工业增加值今年只有6%,今年全年下来能否完成工信部确立的6%的目标,我还挺担心。大家知道,2012年以前,我们的工业增加值基本都在18%,甚至20%以上,现在下降到6%,说明今日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的市场需求,都非常疲弱。中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因为工业的盈利能力确实堪忧。
  房地产连续11个月价格飙涨,每次价格飙涨,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人员,我绝对高兴不起来。这样一枝独秀地搞下去,我很担忧。怎么能够实现房地产的稳健发展?资产价格的狂飙,无论是飙涨还是飙跌,都不是令人放心的事。
  最后出口数据,9月份的出口数据公布出来,美国CNN、彭博资讯也关注报道,甚至全球股市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关于这些数据,我有两个基本的判断,提出来让大家批评。我们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段子也编出来了,三个季度都是6.7%,如此的精准,今天不讨论这个问题。有一个数据,1到9月份,前三个季度GDP的增量里面,80%靠民企,这里面主要是靠房地产间接或直接的拉动,靠基础设施的拉动,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面临经济政策三角困境。什么叫“经济政策的三角困境”呢?劳动生产率的速度持续放缓,整个经济的杠杆
  率不断攀升,经济政策的效果持续下降。
  第三是人民币汇率,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债务、资产价格、房产价格、经济下行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2005年开始,一直到2013年,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单边升值,为什么今天突然变成单边贬值?2005年,我为此写了一本书,讨论汇率理论问题,题目叫《不要玩弄汇率》,我警告很多年了,那时候很多人预测人民币汇率马上要升值到兑美元一比一,甚至有个国有大银行的董事长,现在退休了,当面质问我,说,向教授,人民币升值到对美元一比一有什么不好呢,你为什么要反对?今天怎么又突然担心贬值了呢,这究竟什么问题?
  最后的两大问题更麻烦,今天不可能展开讲,民营经济的活力问题和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大家都想炒作,都想搞个泡沫,政府想搞泡沫,企业想搞泡沫,银行想搞泡沫,个人也想搞泡沫,都想自己资产价格飙涨,最后涨来涨去什么也没有。
  2.如何化解高杠杆或债务困境?
  今天的债务问题究竟到达什么水平?整体的债务(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个人)加在一起达到GDP的280%,大约总额是118万亿。与全球的债务比起来也已经达到第一行列。我们是从过去非常低的水平,08年开始突然飙升到如此高的水平,去年我们的财政部长楼继伟先生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表达了很尖锐的观点,第一次看到在任的部长讲得那么尖锐,他当时说,过去三十年,中国所谓的快速增长,积累了一堆过剩产能和一堆债务。这是他的原话。
  非金融公司的债务是其中最麻烦的部分,根据最新估算,这部分已经达到125万亿人民币,差不多是GDP的百分之两百了,几乎是全世界第一了。日本、美国、欧洲,很多其他国家债务比也很高,它们的杠杆率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的债务率并不高。
  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企业如此高的杠杆率和债务率,中国是否会出现所谓的资产负债表的危机?当年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的时候,1990年、1991年的时候,日本有很多企业的杠杆率非常高,后来日本陷入了所谓的衰退,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今天我们制造业企业,多数的负债率已经超过65%,房地产的负债率已经到达73%,部分企业已经超过80%。过去,我们拉动一块钱的GDP可能需要一块钱的债务,今天我们拉动一块钱的GDP至少需要四块钱的债务,拉不动了。
  去年的数据我们就不说了,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也已经出来,今年GDP的增量不过3300万亿,银行新增贷款达到10.16万亿,社会融资总额新增达到13.46万亿,我想请问这样靠债务拉动还能拉得下去吗?
  今天中国的银行体系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银行资产突破20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全球GDP的40%。发展方式的转型,这话不是一句空话,经济是有规律的,即使我们讲中国特色,中国特色背后也是有普遍规律的,不要老以为你是特色。
  不良贷款的问题,最近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世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球金融稳定的课题组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已经达到了16%。国内很多人士反驳,比如招商证券的前董事长秦晓写长文章详细分析,但根据他的分析,虽然数字不同,看法并没有本质不同。
  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高负债的另一面就是银行的不良贷款,这问题确实要引起我们极高的重视。今天,如果我们的不良贷款持续的上升,即使按照巴塞尔协议,以及银监会的相应的标准,我相信很多商业银行相应地要收缩资本与信贷。
  我们看到去过一年半两年的时间内,房地产的飙涨,按照国内几家研究机构的估算,现在居民的杠杆率已经达到日本当年房地产泡沫顶峰时候的水平。今天我们的两大杠杆率都很高,对应的就是银行的问题。这数据背后隐含的就是今年的经济肌体出了很大的麻烦。2013年以来,许多企业积累高额的债务,大约40%的新增信贷完全用于偿还利息,没有用于新增投资和经营活动。这个麻烦的背后,我们不能怪某一个个人,某一个部门,这是个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国务院刚刚出台债转股,用于解决企业高债券高信贷问题,说得不好听,又是为国有企业减轻负担。这样的解困,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搞,还能永远搞下去吗?百分之五十的信贷融资被国有企业占有,而国有企业只不过贡献了GDP的百分之四十,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就业的百分之二十。
  房地产怎么样呢?每次遇到房地产大佬,他们对我们这些经济学者都怒目而视和鄙夷,因为他们永远认为房地产是中国最重要的,没有房地产中国经济就完蛋了。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看,你占用的社会资源与既定的路线也不相称,企业产权结构畸形、增长战略畸形,暴露了投资结构畸形,信贷结构畸形。
  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总额越来越大,信贷的平均投资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为什么呢?09年以来,每年银行新增贷款基本都超过10万个亿,去年是12.76万亿,今年前三个季度都已经发了10.16万亿,通常四季度是量比较大的,我看今年14万亿挡不住。社会融资总额,去年13万亿,今年已经14万亿了。
  信贷资源的低效配置到底与社会整体的投资回报和财富积累回报实际下降,而公众又陷入不切实际的高收益幻想,所以才导致一波又一波的资产操作和资产泡沫。社会的融资骗局,旁氏骗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为什么?
  马克思在100多年以前就讲过,虚拟经济、金融从本质上不创造价值。虽然我不完全同意他的说法。今年我们的投资炒作,金融产品、理财产品那么多,谁来为这么庞大的金融资产创造回报,这个问题很严峻。为什么市场从来没有对商业银行从来没给过恰如其分的估值?投资者眼睛还是雪亮的。
  今天讨论债务问题,我们回到一个根本问题,说得不大文雅的说法叫“吃春药”“吃兴奋剂”,这样吃下去是会出大问题的,现在问题已经出来了。
  现在的方法,我是明确反对政府来投资债转股的,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国务院要出这么个指导意见。如果债转股是个市场行为,让银行和企业自己去谈判好了。有人说你太幼稚了,我也知道要为国有企业减困。但这样的减困,后果是什么?
  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是否会出现债务危机或金融危机,我的结论跟各位比较相似,不会。中国不会出现西方式的债务危机,这还是真中国特色。因为首先中国政府拥有几乎全部的银行、金融机构和最早的债务,肉反正烂在锅里。中国还没有美国那些稀奇古怪的金融衍生品,所以次贷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中国依然对资产账户进行严格管理,外国投资者持有中国资产账户的比例依然很低,全国商业银行看起来资本充足率还比较高,同时我们还有政治优势,90年代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成立协调小组,叫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协调领导小组,下面设办公室,我当时在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当过办公室主任,同事们简称“破协办”,我担任“破协办”主任四年。今天这样的“破协办”在各地都已经又成立起来了,名字改了,本质是一样。有些银行破产,有些企业资不抵债,最终是看代价谁来付,我们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成本,最终是看这成本谁来付。
  中国的特色在于,有些企业自己搞破产了,因为他没有实实在在的产权拥有人,银行也不能破产,所以最后的代价谁来付?国家向所有纳税人征收一笔隐形税收,最终的金融风险由广大人民一起承担,而富人们则可以轻松逃离债务负担,贫富将进一步加剧。国际经验表明,每一次的信贷造成的金融泡沫,都造成贫富悬殊进一步恶化。
  客观来讲,高杠杆高负债本身意味着投资难以为继,GDP的增速必然持续下滑。面对日益恶化的金融风险,如果稳定金融市场的信心是所有投资者、决策者、监管者面前的难题,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人们对所有资产相关的强烈担忧。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高度应对。
  由于中国特殊的体制,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财政驱动,看起来好像金融和财政是可以分开,但本质上很难分开,看起来是信贷驱动、债务驱动、货币驱动,但是背后本质上还是财政驱动。财政的钱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必须要反思这个模式。债务的问题是所有问题的聚焦点。
  3.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融贸通联合国内众多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央企,实力民企整合全国贸易金融产业链,提供信用证融资,一般贸易回购,贸易流量服务,不动产抵押融资,上 市 公司信用贷!我们提供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平台欢迎大家申请加入会员,联系人HENRY 微信号kmart2011
  房地产到底有没有问题?买了房的,买了很多房的人很高兴,没买房的人怨天尤人、沮丧,但我们研究经济的人,不能靠情绪驱动。中国房地产面临两大看似截然相反,本质却是一样的风险,一个是大型城市房价飙涨,投资氛围浓厚,二是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压力巨大,部分城市有价无市和市场持续低迷,即正泡沫与负泡沫。
  中国房地产面临三大依赖症,一是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二是家庭过度依赖房产财富;三银行过度依赖按揭和开发贷款。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这话有道理。中国的省会城市里面,有一多半省会城市本地的财政开始依赖卖地的收入,有的地方超过百分之八十。土地财政收入是比糊涂账,没有人们代表监督,每年公布个大账,所以地方的首脑用起来很开心。家庭为什么过度依赖呢?我们今天中国全部的财富里面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是房地产,从宏观资产的比例来看,这是有问题的。银行,我刚说过了,超过百分四十的贷款是跟房地产相关的,更不用说房产抵押,虽然按揭贷款大家看起来比例不高,但是最近增长得很快,已经超过20%。三大透支:政府透支财政,家庭透支消费能力,银行透支信用。
  有没有泡沫呢?如何判断房地产泡沫,我认为看三点:房价收入比、房价增速与收入增速比、租金收益率,三大数据均显示部分城市泡沫严重。深圳,房价收入比已经是世界第一,平均达到22倍。全球几百年的经验,一套标准住宅和一个三口之家的年收入比例,正常的比例是四到六倍。今天中国有多少城市是在十倍以下?
  我对房地产的担心,一是房地产这些年的狂飙是加剧中国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最主要的原因。中国的收入分化到什么程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了0.47,这什么概念?美国是西方资本主义收入差距最严重的国家,它的基尼系数是0.42。《纽约时报》在前几年写了一篇文章,说2002时,中国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2012年,10%的人拥有90%的财富,西方媒体的文章未必能全信,起码也是敲了个警钟。离开了北上广深这些城市,到广大农村看看,到底有什么。贫富差距的拉大与房地产的狂飙有极大的关系。
  第二个,我最大的担忧,担心深圳这样的城市患上“香港病”。什么叫“香港病”?香港有产业吗?连香港政府首要的高管们都已经承认,麻烦大了。香港不可能吸引全世界真正想搞科技创新的人,房价太贵,只能吸引搞金融、地产的在这里玩,玩来玩去怎么样呢?最近网上流传的段子,连华为自己的员工都在BBS上讨论,任正非先生天天提倡奋斗,奋斗十年不如买一套房。有时候我想,假如我是今天博士毕业,我不可能能在北京待下去。今天博士在北京找一个比较好的工作,一年20、30万,在北京怎么活下去?如果中国所有的特大城市,集中了最好资源的这些城市,年轻人不能在这里很好的待下去,在这里潜心做科学研究,做数学、物理、化学、工程、艺术,这个国家有希望吗?
  所以朋友们,我们想过没有这些问题。我们只是关心房价的什么时候涨了可以套现走人,能赚钱,我们想过没有对中国经济长期的伤害有多大?
  前两天李彦宏,百度的创始人在中国科技大学校园招聘会上讲,年轻人还是应该在上海、北京、深圳寻找发展机会,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说,我去中国最好的公司之一百度上班,在北京也很难生存下去。有人说没关系,靠父母,靠岳父岳母。这是一个不健康的状态。
  房地产要实现平稳的发展,真有这么困难吗?过去十年来,我们房地产调控的周期是十五个月,有些地方甚至不到一年,所谓半夜鸡叫。刚发文件了,又说不行了。刚说不变了,又来文件了。五月九号,《人民日报》权威人士批评,老是搞一惊一乍,为什么就不能稳定决策?
  我理解这三项政策如果能稳定下来,决策就能稳定下来。第一,保证土地的充分供应,根据城市人口的趋势;第二,坚决禁止银行信贷炒作房子,首套房、二套房改善型,银行可以给予贷款,其他的房子坚决不能放贷,这是世界很多国家的经验。竟然有人能拿着银行信贷炒作几十套几百套的房子,我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这难道不是金融监管体制的失职吗?第三,房产税。买几套房、几十套房空在那里,我先不说你对不对,起码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上个月去美国,旧金山的有些朋友就问,说你们中国人在这里买了很大的房子空置怎么回事?温哥华也是,空房引起当地人反感。中国也是一样,到处都是空置房,为什么不能收税?
  不是难,是不作为,不想作为,是既得利益阶层长期的阻挠,是长期依赖土地财政,是总想依赖房地产来拉动经济。我在这儿要做一个大胆的预测,国庆节前后出台的那些政策,没准过个半年,9个月,啪,这些政策又变了。半夜鸡又开始叫了。我们可以打赌,当然,我希望我输。
  4.如何确保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汇率问题很简单,今天大家担心汇率会不会贬值可以理解。因为经济遇到很多困难,更重要的是资产价格跟全世界相比,都高得太多。
  在北上广深,包括各位所在的南京,随便卖个破公寓,在美国肯定买个HOUSE。随便一套房子,按照今天的汇率折成美金,100万美金。100万美元在美国肯定是豪宅了,乔布斯曾住过的房子我去参观过,斯坦福旁边,按现在的市价也不过四百万美元。
  汇率的贬值面临客观的压力,特别是十月一号以后,人民币被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客观上面临“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定律,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和资本账户的不断开放,三者只能取其二。
  但中国还是有能力实现人民币汇率相对的稳定,或是平稳的波动。我有一个建议,希望货币当局能够更加明确地告知,汇率政策的目标,不要让大家去猜。我的结论是,基于我们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人民币账户不会出现剧烈的贬值,当然,在管理上,面临的压力非常巨大。
  5.如何激发民营或私营经济活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说几句话。为什么今天民营企业的活力至少不足?很多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对未来看不清。老问题又回来了,过去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最基本的成功经验到底在哪里?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叫政府主导+市场竞争+后发优势,最基本的经验,我认为是市场的活力不断地深化。
  如果对这问题没有极其明确、肯定的回答,民营经济的活力怎么能激发起来,这是我们面临的特别大的问题,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应该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议上,让市场在里面起决定性作用,但今天我的感觉不是太好,现在的很多做法似乎在偏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方针。
  中国经济实现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体制和制度必须是市场主导+科技引领+创新驱动。
  6.如何防止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
  最后,关于脱实向虚,监管部门政府部门应该采取一些办法解决这问题。多年以前我就提出批评,为什么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什么都能让它干,今天很多大型企业,你不知道它主业是干什么的,银行有、信托有、证券有、房地产有。上市公司融到资之后,应该是做大主业,它不,它去控股银行,控股证券公司,收购金融机构,买理财产品,这是我们监管的极大失策。
  人人都想搞金融,人人都想搞投机,人人都想参与虚拟经济,最后谁来搞实体经济?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有企业如此疯狂的参与金融和房地产,这是极大的失策,极大的失误,极大的失职,最终导致极大的失败。
  这问题必须解决,必须从机制上来引导企业,企业家把注意力转向科研和实体经济。如果这问题不解决,仍希望靠资产泡沫和投机,做大市值,做收入,做利润,中国经济将会非常非常的危险。(价值线记者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向松祚本人审阅)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
  来源:价值线(ID:value-line)宁宁、子墨】
请大家加入我们微信交流群或是加入会员俱乐部,请加微信 kmart2011 联系人HENRY ,并备注业务方向,我们会安排到相关业务群组。我们也请交易金融各位专家为我们投稿或是参与我们直播间微沙龙。请长按下图本公众号二维码,关注我们吸收更多.....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  ===本文导读===  【大盘分析】 |   【机构点评】 |  【中报掘金】  周四两市小幅高开,开盘后股指直线下挫下探半年线,随即震荡反抽,多空激战4000点。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1.24%报4003.54点;深成指跌1.30%报13473.94点。创业板指逆市涨0.47%。  盘面上,券商板块涨近3%领涨,银行等少数板块飘红;船舶、铁路、造纸、军工等板块重挫,跌幅居前。两市近百股跌停。  分析人士认为,在市场连续大跌之后,上方套牢盘已明显增多,要想突破上方多根均线的重重压力仍需时日。  周三大盘再次大阴杀跌让大盘重回政策底4000点,而在空头反杀下,证监会在晚间再次祭出三大救市大招。但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周四早盘市场再次不领情的向下跳水杀跌,A股嫣然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7月1日深夜,证监会微信公众号连发数条信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的发布。办法中规定,券商自主决定强制平仓线,证券资产低于50万的可继续融资融券、允许两融合约展期。  而沪深交易所和公募基金也连夜发声,沪深交易所昨日晚间同时发布公告下调A股交易经手费和交易过户费。而华夏基金等公募基金也于昨夜发声,其指出,当前的深幅调整无疑为理性而有远见的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近期多方连续发出大招,无疑为市场注入信心,国金证券李立峰表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4000点是政策力保的底,“而且相信能保得住”。  而导致市场无视重磅救市政策利好,变成扶不起“阿斗”的原因则主要由四座大山压制所致。首先,趋势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政策上的引导并不能立即改变市场原有的跌势;其次,虽然当前救市政策不断,但新股发行并没有明显表态减速,7月首批新股申购临近,行情不好下市场资金进一步流出进行打新;再次,上周新增投资者49.92万,环比下降达50%,在降杠杆下,没有更多场外资金补充,导致大盘量能减少让止跌变得更加艰难;最后,两市融资余额7连降,杠杆资金连续出逃让市场承压。因此,尽管当前救市政策不断,但在这四座大山反压下,市场情绪难于一时修复,对破位、筹码松动、弱于大势与机构出逃的个股,逢反弹出局就是正确的。  确实趋势的力量不会因政策分力而立即改变。不过,市场最大的利空是涨太多,而最大的利好就是跌过头,当前大盘的杀跌明显有非理性杀跌成分,因此对部分个股应区别开来对待,如以下三大主线类个股,便不应在盲目杀跌。  1,央企赴法签署多项核电“大单”。据报道,全球核电产业正逐步复苏,全球已有14个国家正在建设核电机组,40多个国家正在积极谋划发展核电,核能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2,国务院力推政府和社会信息共享。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对政府的监督、政府运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给相关信息科技企业,大数据企业带来了市场空间。  3,6月份两大特高压工程密集开工,电力设备将迎万亿元规模市场。国内经济仍然没有走出低迷,稳增长仍将持续,另外,在电改大背景,特高压、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投入空间仍然很大。  综合来看,在上面四座大山未搬移下,市场短期情绪将难于一时修复,特别是反弹没量能的话,投资者切忌盲目抄底。在防范好个股跌停分化风险提前下,对上面三主线类品种个股,可进行适当战略性逢低买入,这样便能在股指巨震中避免盲目杀跌。  长城基金宏观策略研究总监向威达表示,在沪深两大交易所同时发布公告宣布下调A股交易经手费和交易过户费不到2个小时后,中国证监会就发布了原本将在十天后才出炉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再加上允许扩大证券公司发债范围,将引发市场增量资金入场,这些都体现了管理层维护市场的决心。这些措施对市场来说发出了重要、积极的信号,对目前持续下跌的市场构成利好。[PAGE@默认页1]  【两融新规解读】    融资盘新的政策变化,或给A股带来新变数。  7月1日晚,继监管层连续公布降低交易费用、短期公司债发债主体扩容至所有券商以及两融债权资产证券化放行后,再度公布了经过征求意见并修订完成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  根据办法规定,监管层将取消有关两融的强制平仓安排,而允许券商同客户自行商定补充担保物的期限、比例等。  事实上,这一规定的下发或需及时拯救了部分已出现深跌的融资标的个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7月1日收盘,已有不少于101只两融标的股半个月累计跌幅已超过或达到40%。  事实上,沪深两市的场内融资余额已连续第7个交易日缩水,期间融资盘缩水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  新规或“解救”101只融标股  7月1日,沪指再次迎来单日深跌,全天跌幅达-5.23%。  而与此前调整有所不同,改日下跌更为明显的主板市场则包含了较多的两融标的股,而这亦引发了业内对券商两融风险的更多担忧。  据福建一家券商营业部负责人透露,根据当前两融市场的常规杠杆,个股累计跌幅超过40%时,通常对应客户的维持担保比例也将低于150%,并进入濒临平仓线的危险境地。  “据我们的测算,一般个股跌40%左右就会下破警戒线范围,我们将通知客户及时补充保证金。”前述营业部负责人表示,“在40%这个位置,如果再度下跌很可能导致平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6月15日至7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101只融资融券标的股累计跌幅已超过或达到40%的危险状态。  其中除鸿博股份 (002229)跌幅已突破50%外,亦有神州泰岳 、天音控股等10只个股累计跌幅不少于45%。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截至7月1日的沪指点位略高于6月29日的近期低点,但前述累计“超跌股”的数量已多于彼时;统计显示,截至6月29日收盘,自当月15日以来累计跌幅不少于40%的个股仅有58只,而超过45%的股票仅有5只。  这也意味着,经过两天的市场震荡,股指虽并未跌破前期低点,但处于比较危险状态中的两融标的个股的数量却放大了近一倍。  “主要是昨天上涨的主力是创业板 ,主板启动不明显,而一些弱势股的回升也不给力。”北京一家大型券商高级策略分析师表示,“今天尾盘主板再次跳水,导致前期跌幅较大的个股再次受累。”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前述101只两融标的股在6月15日至30日期间,累计融资净偿还额约258.32亿元;而截至30日收盘,该部分股票合计融资盘余额约1577.78亿元。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前述101只个股的融资总额较大,但真正于高位融资买入并持有至今的筹码占比“未必很高”。  “首先这些融资盘并不都是6月15日之前的高点杀进去的,其次许多之前持有部分跌幅较大个股的融资客户,中途割肉可能性也较大,所以可能存在平仓、爆仓风险的融资规模并不大。”前述营业部负责人称。  两融规模7连降  在更多两融标的股进一步向下深跌的同时,A股场内融资盘的规模也正处于“逐日缩水”状态。  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在6月18日达到历史峰值,为2.267万亿;6月19日至6月30日的七个交易日,两融余额呈环比逐日下降趋势,截至6月30日收盘,该余额已降至2.045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仅在前述的七个交易日中,沪深两市的场内融资盘就已缩水达2219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沪深两市融资盘缩水的原因之一,与股指下跌导致市场情绪较为低落有关。  “调整前,A股的每日融资买入额都能达到2000亿规模,有个别天超过2500亿,但后来每日融资买入额就开始下降了。”前述高级策略分析师称,“调整引发市场观望情绪的加剧,许多人不敢融资买入了。”  数据显示,6月2日至15日期间,A股每日融资买入额均超过2000亿元,而6月16日至今,该值均未超过1800亿元,6月23日起更是低至1200亿元一线。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在A股此轮调整的前期,融资偿还额也出现下降。数据显示,6月18日和24日两个交易日,单日融资偿还额均未超过1500亿元,但在6月26日之后的三个交易日,该值又迅速回到2000亿元之上。  “刚调整时融资偿还额减少,说明部分融资客户存在不愿割肉平仓的心态。”前述营业部负责人认为,“但后来偿还额的放大,则和一些股票价格撑不住风控线有关,一些客户会选择在被系统强平前主动平仓,这导致近期偿还额的增加。”  与此同时,融资余额的缩减也和部分两融客户主动降低杠杆的操作不无关联。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出于规避市场震荡所可能带来的短期风险,部分两融客户选择暂时主动降低、或放弃使用融资杠杆。  “之前有从券商、朋友、公司低息贷款融钱炒股 ,近期我把这些借来的部分都斩仓、偿还了。”深圳一位余姓个人投资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我只拿之前的利润炒了,等形势明朗后再考虑加杠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市场传闻A股下跌背后存在部分机构融券做空的可能,但从交易数据来看,融券余额在前述调整区间并未大幅增长,反而较融资规模呈现更大幅的缩减。  数据显示,6月1日13日期间,日均融券余额为85.74亿元;在A股此轮向下调整期间(6月15日至30日),融券余额的日均值仅60.37亿元,环比下降接近3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1日晚间消息,今晚A股突发三大利好再加上江苏银行这一大型IPO押后,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都反映了证监会应对股灾的正确态度。他判断,目前处于股灾尾声,一旦出现恐慌抛售和恶意做空的恶性循环,则政策维稳就会加大力度的。  其中三大利好包括:调降交易结算费用;两融管理新规出台,券商自主确定强平线;扩大证券公司融资渠道。“这相当于给了‘抗洪救灾’的队伍发放了救生衣。”张忆东表示,“但是,要实现此次股市抗洪救灾的胜利,就像1998年堵住长江大坝决堤,还需要沙包,大量的沙包,真金白银的沙包。明天在股市和期货市场拭目以待。”  他表示,不能让股灾转为小型金融危机,这是底线,现在监管层已经按照危机模式预防、处理了;只是此前可能还是希望股市的市场机制自身发挥作用,所以当大盘暴力反弹之后则支持力度低于预期,以至于今天下午再次陷于恐慌。  张忆东判断,目前处于股灾尾声,虽然市场已是惊弓之鸟,但是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政策的手已经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格局,一旦出现恐慌抛售和恶意做空的恶性循环,则政策维稳就会加大力度的。  此前他在6月29日的报告中提到,虽然他对于下半年市场并不是太乐观,但现在是股灾,已经不是正常的调整,等股灾之后再论牛熊。如果股灾得到及时解决,牛市第二阶段振荡市依然存在。  “短期行情进入股灾模式,已经是市场失灵,短期行情很不稳定,波动性会很大,不必用博弈的心态赌反弹。基于政府会积极干预、纠偏市场失灵,建议投资短期跟随‘国家队’入场,立足中期布局。”张忆东说道,一方面立足中期配置价值股和消费、医药等行业蓝筹股,另一方面,积极自救长期看好的自家重仓的成长股真龙头。  另外,他还对市场空头直言:“大家都在这个市场谋生活,都需要有份责任感,生财有道,在当前股灾阶段,国难财不宜发,这个时候就算不去扛沙包救灾,也不能挖大坝,何况,空头虽然貌似强大,但是以政府作为对手盘的风险巨大,不要忘记当年‘3.27国债’,不要忘记98年香港保卫战。”(来源:东方财富网)[PAGE@默认页2]  【交易降费解读】    周三晚间,A股又迎来一大利好——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结算拟大幅降低A股交易经手费和交易过户费。其中,沪、深证券交易所收取的交易经手费将下降30%;而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收取的A股交易过户费将下降大约33%。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减低交易费用是重要的消息,这是一场及时雨!这是一项救市措施,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态度明确!值得肯定!可以继续加大救市力度,要使用组合拳才能更加要力。    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经研究,拟调降A股交易结算相关收费标准。沪、深证券交易所收取的A股交易经手费由按成交金额的千分之0.0696双边收取调整为按成交金额千分之0.0487双边收取,降幅为30%。  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调降交易结算收费标准的市场影响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表态,或者以实际行动维护市场稳定的部门陆续增加,钱虽少,精神佳。这不是第一个,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多杀多正在蔓延,恐惧是最大的恐惧,信心比黄金还宝贵!  3。政策低渐清晰,反复震荡筑底,“类平准基金”机构、机构投资者应当勇于维护市场稳定,防范风险蔓延。  4。政策底清晰到市场底夯实,可能还需要经历反复和震荡,这一过程的缩短也需要更多的部门采取更积极的举措。  5。相关部门、“类平准基金”、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我们熬过了1664,经历了3478,给市场一点信心,市场还你慢牛矫健!    西藏德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广策  降印花税需要总理签字,需要多部委会签,需要走繁琐而正规的流程,降费自己就可以决定,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个降费的动作显示证监会比我们还着急,大盘在明天的表现很关键,跌下去就是连锁反应万丈深渊,A股就是政治市,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不要只看降费就那么一点点,重要的是态度!    交易费、过户费双降,顶起市场信心。新政表明监管层呵护股市、鼓励交易的坚定态度。市场根结在于对于杠杆资金担忧与大幅下跌形成的恶循环,也即市场最缺的是信心。政策上对症下药,降低交易费和过户费是一剂良药,重点在于信心回归,让市场回归理性。  年均超600亿让利,真金白银看的见。股市按日均交易额8000亿计算,交易费和过户费每年将向投资者让利超600亿元,其中交易所经手费释放约80亿,中证登过户费让利约560亿。  信心回来,大金融走起。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行业演绎将显著不同以往,“故事”依然会讲,但真正具备估值安全边际,同时具备强进攻性的大金融板块最为受益,强烈推荐大金融板块:银行、保险、券商。    深沪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负责人7月1日晚间称,为进一步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将于今年8月1日起调降A股交易经手费与交易过户费。李迅雷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现在是先降低交易成本中的相关费用,预计接下来会进一步调低印花税的比例。  深沪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负责人7月1日晚间称,为进一步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将于今年8月1日起调降A股交易经手费与交易过户费。对此,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李迅雷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现在是先降低交易成本中的相关费用,预计接下来会进一步调低印花税的比例,这个必要性和概率都很大。  李迅雷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现在是先降低交易成本中的相关费用,预计接下来会进一步调低印花税的比例。据相关规定,目前的印花税为卖出时单边收取千分之一,相比多数证券公司对客户收取的佣金来说,仍是一笔较大的交易成本。  “上世纪90年代初时,券商佣金和印花税的比例都是千分之三,是属于一个标准水平的。那么现在随着市场规模以及交易规模的大幅扩大,交易费用降了,印花税还没降,因此它相比佣金而言无疑还是偏高的。”李迅雷对记者说,目前绝大多数券商给客户的佣金都是万分之三,而千分之一的印花税可以说具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2012年,深沪证券交易所和中国结算公司曾经大幅降低A股交易经手费和交易过户费。此次,为进一步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拟调低A股交易结算相关收费标准。  此次具体的调降方式为,沪、深证券交易所收取的A股交易经手费由按成交金额0.0696‰双边收取调整为按成交金额0.0487‰双边收取,降幅为30%。在0.0487‰中,0.00974‰转交投资者保护基金,0.03896‰为交易所收费。此外,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收取的A股交易过户费由目前沪市按照成交面值0.3‰双向收取、深市按照成交金额0.0255‰双向收取,一律调整为按照成交金额0.02‰双向收取。按照近两年市场数据测算,降幅约为33%。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将抓紧完成相关准备工作,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PAGE@默认页3]  【券商融资渠道扩大解读】    周三晚间,证监会发布措施进一步扩大券商融资渠道。两条措施分别是:一、短期公司债试点扩大至全体券商,允许其通过沪深交易所、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等交易场所发行与转让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券;二、允许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收益权资产证券化业务,进步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确保证券公司业务稳步开展。  民生证券策略分析是李少君对此点评称,允许扩大证券公司发债范围,有利于券商提高杠杆,提高资金供应能力,进而提升合规杠杆规模天花板,引入市场增量资金。而两融收益权业务开展,在提升场内融资能力,提高场内融资天花板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导场外高风险违规资金有序流入场内,在肯定了合理杠杆的同时,疏导了高风险杠杆。  民生证券认为,新政出台后,券商资将产进一步盘活,业务收入增速提升,券商板块在几乎消停了半年后,再度迎来政策红利。  以下为研报全文:  【民生策略李少君】火了券商,稳了市场,救了天台:为一石三鸟叫好  1、允许扩大证券公司发债范围,有利于券商提高杠杆,提高资金供应能力,进而提升合规杠杆规模天花板,引入市场增量资金。  2、两融收益权业务开展,在提升场内融资能力,提高场内融资天花板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导场外高风险违规资金有序流入场内,在肯定了合理杠杆的同时,疏导了高风险杠杆。  3、券商资产进一步盘活,业务收入增速提升,券商板块在几乎消停了半年后,再度迎来政策红利,同时券商板块市值大,能有效稳定市场。  4、重申6.29电话会议和报告观点,《政策底清晰,反复震荡筑底》,重申,大金融,值得关注![PAGE@默认页4](来源:东方财富网)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创优品有没有网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