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销量多少是今后饲料厂的水平生命线cntrades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 查看主题
【营销2】饲料企业回归客户价值才是正道
查看数: 3368|
评论数: 0|
企业回归客户价值才是正道
《广东饲料》杂志专访
【提要:市场环境-饲料高速增长难再继续;禽流感-禽料企业的市场地位或被弱化;榜样-温氏;出路-关注客户价值。】
中国饲料业正在告别高速增长,进入一个“新常态”。面对骤然而来的生存压力,饲料企业该何去何从?《广东饲料》杂志近期专访了金钱(湛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重点探讨畜禽饲料企业的困境与出路。刘总从事饲料行业已有26年,既是资深师也是职业经理人,对畜禽料市场格局与企业经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独到见解。
01商业饲料高速增长难再续
“奶农倒奶,禽业减产,低迷,说明出现了明显过剩。”
《广东饲料》:中国饲料产量已经连续两年陷入低谷,根据你在饲料业26年的经验,你认为饲料增速放缓,会成为一种常态吗?
刘舜才:我认为中国饲料产量持续增长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这(增速放缓)是一个必然结果。以前肉蛋奶消费需求旺盛,带动养殖业迅猛发展,饲料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但这一扩张式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奶农倒奶,禽业减产,猪价低迷,说明畜牧业出现了明显过剩。这时候,饲料业对消费者的理解,对养殖业的理解,都要做出调整。现在的增长机会不再来源于扩产能增加规模,而是来源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广东饲料》:禾丰集团董事长曾经预测,中国饲料产量的“天花板”应该在2.5亿吨左右。你怎么认为?
刘舜才:单纯讲数字,自配料与全价料之间相互转换对这个数字的影响很大,加上数据来源差异,这个天花板的数字很难去估计。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拿来说,散户大量淘汰,规模化提高之后,养殖效率也会随之提高,猪的料肉比从3︰1降到2.7︰1并不难做到,这样生产同样多的猪肉饲料消耗量就减少10%。另外,去年我国出栏7.1亿头,肯定过剩了,能繁4000多万头,一头平均提供15头左右的上市肉猪,母猪数量也是虚高。如果我们有更好的饲养管理技术,更科学的饲料配方技术,我们用更少的饲料,完全可以养出更多的猪鸡鸭鱼。
《广东饲料》:去年全国饲料厂的数量少了3000家左右,怎么评价这种“洗牌”的速度?
刘舜才:我觉得还会少,但不会维持这个速度,短期再少3000家就不现实了。行业的环境在变,很多以前的成功经验不奏效了,这其实是在倒逼饲料企业改变生存方式,以前可能通过投放资源,扩大规模就可以实现增长,现在必须回归到客户价值。你的客户赚到钱,你才能赚到钱,你的客户成长,你才能成长,这是企业老板需要重新思考的。
《广东饲料》:你认为月销量多少是今后饲料厂的生命线?
刘舜才:如果我自己拥有一间厂,肯定不能低于一万吨,因为你销多和销少,管理费用这块是差不多的。如果未来养殖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这个假设成立,那我们也必须更加专业化。
《广东饲料》:应该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去适应这种变化?
刘舜才:适应环境变化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很难的。以往的成功经验会让人产生路径依赖,变得盲目,在行业环境快速变化的时候这些经验反而容易成为包袱。我们经常见到的例子,养猪的,从零开始养,赚的钱后疯狂扩张,结果遭遇猪价持续低迷,只好宣告破产。卖饲料的,以前赚几百万,然后膨胀,盲目扩张,没有控制风险,最后把一辈子赚到的钱都亏进去,有的甚至还因此负债累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饲料厂的老板首先要有危机意识,要不断问自己,自己的增长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实施了必要的规模与风险控制;自己的产品是否做到极致——是否为行业效率做出了贡献;自己的经营模式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是否为产业的上下游创造价值。
02禽料企业的市场地位或弱化[1]
“今年1月15日实施的《广东省活禽经营管理办法》,对业的影响比H7N9流感要大得多。”
《广东饲料》:相对而言,这两年禽料企业的日子可能更加不好过一些。
刘舜才:禽料的量在H7N9流感冲击之后,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到2012年的水平。但我认为,今年1月15日实施的《广东省活禽经营管理办法》,对家禽业的影响比H7N9流感要大得多。过去养几千只鸡或鸭的养殖户,能够生存是因为抓鸡佬会过来收,然后在附近市场一卖就搞定了。现在政府大力推行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和生鲜上市,像广州这样,意味着散养户只能卖给定点屠宰企业,如果你养殖的数量少,或者地处偏僻,人家还不一定愿意跟你签约,因为算上物流成本,做这单生意的成本高了。加上食品安全方面的压力,定点屠宰企业会更倾向自己饲养或者合同饲养。
《广东饲料》:销售渠道一旦被阻断,等于是要了很多家禽养殖户的命。
刘舜才:以前你在这个镇,在这个镇就可以卖掉,这是散户得以生存的根本。那现在政府说不可以这样做,这种优势也就不存在了。限制活禽交易后,农户或中小家禽养殖企业被收编或被淘汰是能够预见的。这个转型对家禽养殖散户而言,会非常痛苦。以后,家禽养殖业可能还会出现几个像温氏、江丰这样的龙头企业。
《广东饲料》:对于禽料企业来说,同样痛苦。
刘舜才:专业的禽料企业的确会比较被动。活禽市场关闭越快,禽料企业的生存压力就越大。未来恐怕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向产业链的方向走;二是被收购;三是加盟专业养殖合作社或者联合大型养禽企业,做代加工。
《广东饲料》:是否也可以说,禽料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会被弱化?
刘舜才:禽料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弱化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对于养殖、饲料到食品的产业链形成也有好处,可以集中精力去想怎么做到终端,做差异化,做品牌化。以前只要把鸡养出来就好,养殖户只会关注你的饲料好不好,价钱贵不贵,你的饲料做得再好,消费者是看不见的。如果做全产业链就必须关注消费者对畜产品的安全、美味、营养等需求。如果你不做产业链,那养殖企业也会要求你生产指定配方的饲料,你就只能赚取代加工的费用。
03温氏模式值得猪料企业学习
“温氏真正厉害在哪里,整个产业链的资源是我来控制,最难的部分我来解决,你和我签合同,什么时候打疫苗,投喂多少饲料,怎么防病治病,都有人指导你,你只要按我的指导去做,就会有可以预见的结果。”
《广东饲料》:说说养猪业吧。这两年猪价持续低迷,对整个养猪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刘舜才:能繁母猪、存栏生猪的持续减少对于猪料的销售影响有滞后性,在今年一季度才真正体现出来。根据我的了解,大多数以散户为目标客户的饲料企业,近期的销售量只有去年的六七成左右。我们去村里一看,好多农户都不养了,资金难以为继,干脆清栏退出,出去打工了。我估计今年又会是比较艰难的一年。
《广东饲料》:养殖户这一撤,饲料经销商压力就更大了。
刘舜才:好多饲料经销商都有几百万的欠款在外面,这两年差,赊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赊得越多,垮得就越快。在养殖终端溃败时,什么销量奖,加价销售抵御风险等都成了浮云。经销商怎么样转变经营方式,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了。
《广东饲料》:去年我到佛山、茂名、肇庆调研,饲料经销商一个月一两百吨,普遍有一百多万的欠款,最多的一个接近500万。看来这个情况还在恶化。
刘舜才:一些饲料厂谈金融担保,我认为要慎重。金融担保什么时候才有用呢?下游产业是赚钱的,我融资100万给你,你赚10万,我也能赚两万,大家都有钱赚——多赢。如果我把钱拿给你,你再放出去,既不能让你赚钱,也没有让养殖户赚钱,我自己的钱同样也处于风险之中,这就是作孽了!现在一些猪场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过去就不怎么赚钱,更不要说现在,他们继续养猪基本上没有赚钱的可能。金融的作用是加大杠杆,只会让他们更快速滑向深渊。
《广东饲料》:双胞胎董事长鲍洪星也说过,当下中国中小,跟欧美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刘舜才:从整个大环境来说,从过剩到减产的过程,肯定要亏掉很多钱。中国的养殖效率,跟欧美相比,至少差30%,这个30%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啊。国家对养猪的产业政策看起来是帮助产业,但落实不到位,反而会制约这个产业的进步。政府扶持的钱到了能拿到项目的人(关系户)手里,而不是懂养猪的人手里。政府的补贴让那些没有效率的养殖户活下来,其实危害的是整个行业,并最终由消费者买单。所以我希望国家逐渐减少对养猪业的补贴,市场自然会产生真正优秀的养猪企业。
《广东饲料》:什么样的养猪企业才算是真正优秀?
刘舜才:我会首选温氏。减少猪场成本提升经营效益需从品种、饲料、生产管理三方面去把控,温氏都做得非常专业,这就是它为什么很快做到了生猪出栏超过1200万头。温氏现在还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个非常好。我认为目前农户应该还是适度规模地养肥猪,而不是母猪、肥猪一起养,他们没有必要的技术,硬件也跟不上,饲养管理难以达到要求,这样的人去养母猪,是要出问题的。能繁母猪产能最低下的,往往就是这些自繁自养的小规模猪场。温氏真正厉害在哪里,整个产业链的资源是我来控制,最难的部分我来解决,你和我签合同,什么时候打疫苗,投喂多少饲料,怎么防病治病,都有人指导你,你只要按我的指导去做,就会有可以预见的结果。而养殖户也帮温氏解决了育肥猪场的占地、投资、环保、劳动力等问题。温氏跟农户实现了要素互补,从产业经济学来讲,这是非常合理的。
《广东饲料》:对于很多猪料企业而言,不具备延伸产业链的条件。理论上来讲,这些猪料企业可以跟猪场建立紧密合作,特别是给一些自配料的猪场提供定制化饲料,各司其职,各取所需。但现实中,这种合作没有真正形成气候,问题出在哪里?
刘舜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个关键问题。一方面一些猪场老板总想占大便宜,拼命赊账和压价,要饲料厂白给他打工,但作为饲料厂不可能长期亏损给他做,最后别人做出来的饲料跟他想象中的肯定是两样东西。一般是刚开始合作双方可能都满意,然后猪场老板慢慢觉得饲料品质越用越差,最后双方相互投诉、相互拆台。猪场老板就觉得,以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做饲料,自己看得见用的,等原材料质量,就算配方技术差点,成本高点,起码别人骗不了。去年一家大型养殖场找我做代加工,我把各项成本明细列清楚,报了一点利润,他就问我,怎么别人都不要利润而我要?我说,没有利润的东西,谁愿意去做?你相信那些不加利润的公司真的会长期亏本给你做饲料吗?任何合作必须是双赢的才能够持久。这样的猪场老板需要摒弃占便宜的思维,当他懂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想法才会改变,才可能有深度合作的可能。
《广东饲料》:对于猪料企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你更看好哪一种经营模式?
刘舜才:今天来看,温氏模式是绝对具有竞争力的。温氏整个模式当中的核心,就是要生产效率最大化、养殖效益最大化,是可持续的。温氏解决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直接链接,猪、鸡如果再做出差异化,还能够获得品牌溢价。现在猪料企业的问题出在哪里?上游没有议价能力,下游行情低迷时是部抽水机,钱丢进去就没了。猪料企业跑去养猪,方向是对的,但比起做饲料,养猪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复杂的事情,没有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的话,最好还是暂缓进入,特别目前养猪已经过剩。你看丁磊养猪,往里边砸了那么多钱,搞了这么多年,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广东饲料》:无论怎样,猪料企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
刘舜才:今天禽料的道路,就是明天猪料要走的,这是我一直的观点,2014年下半年到现在养禽的效益很好,也是源于产能的缩减。养猪业要想赚钱,去产能是必须的。现在能挺的在挺,不能挺的慢慢消失,这个过程很痛苦,必须要想明白自己的存在价值是什么。
04回归客户价值才是正道
“饲料企业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饲料电商的狭隘层面,但它真正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营销上,而是消灭了以前的信息鸿沟,厂家跟客户的距离更近了,这就倒逼你必须关注客户的大数据收集与分析,精准把握客户的需求。”
《广东饲料》:你去年出了一本《营销教不会》的书,受到很多饲料营销人员的喜爱。在饲料营销上,你认为饲料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刘舜才:我们现在的饲料营销,主要是人海战术,这也养活了我们很多业务员。假设我们谈的行业趋势成立的话,饲料业务员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未来的从业人数会大幅度减少,不管是卖的,还是卖,还是卖全价料的都这样。饲料企业讲的很多东西都是关于客情维护的,对市场认知是不够的。目前饲料企业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为什么呢?饲料企业都是先做产品,再做市场。产品做出来之后,为了打开市场,那就价格低一点,或者做促销,或者加大赊销力度,最后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就越来越低。如果我们做差异化,就要研究客户在哪里和客户需求是什么,紧扣客户需求来设计产品与营销,这样客户才容易接受你的产品理念,使用后也才会满意你的产品效果,营销也就会变得简单。为什么双胞胎那么快就做到800万吨?他把散户这个群体的需求都研究透了,技术、产品、营销、服务,一整套策略都围绕散户需求开展,结果是立竿见影的。
《广东饲料》:很多饲料企业都在提差异化,你认为哪些地方是尤其需要做出差异化的?
刘舜才:差异化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以前大家做的产品既要散户满意, 又要规模猪场满意,很难取舍,但双胞胎只瞄准散户,这是差异化。像南宝那样,把鸭料做到极致,成本优势很明显,像温氏的“公司+农户”,像海大的服务营销,也都是差异化。如果没有调查市场需求和细分客户,这时候我们谈差异化是没法谈的。现在一些新技术的使用,比如非常规原料替代技术、抗生素替代技术,如果能够成熟应用,也可以形成产品的差异化。还有,你用我的产品,我给你提供系统解决服务方案,帮助你提高养殖效益,那么服务也能形成差异化。
《广东饲料》:你怎么评价饲料电商,能颠覆传统的饲料营销吗?如果真可行,也是一种差异化吧?
刘舜才:我觉得目前饲料电商时机还不成熟。一是饲料利润很低;二是物流成本太高,供应半径也小;三是饲料保质期太短,退货换货成本太高;四是养殖户没有钱;五是饲料是非标产品,建立信任需要反复面对面沟通。猪料一吨就赚一百块,好一点的二百块,利润才5%,空间太小。你去门店买还可以赊账,在网上买,这两百块还不够物流费。而且饲料的保质期很短,物流没有配套,搞不好你拿到货也许就快过期了。现在天天有人求你用这个料用那个料,你要真想用,人家马上给你送过来,根本就不用等。养殖业有多少人用现金在网上买饲料的?现在还是在一个炒概念的阶段。
《广东饲料》:最近陈春花老师接连发了两篇文章,都在强调“互联网2.0的时代,传统企业的春天来了。”你的观点呢?
刘舜才:首先,互联网会改变所有行业,当然也包括饲料业;其次,一些饲料企业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饲料电商的狭隘层面,但它真正的价值不是体现在网络营销上,而是消灭了以前的信息鸿沟,厂家跟客户的距离更近了,这就倒逼你必须关注客户的大数据收集与分析,精准把握客户的需求;另一个是提高饲料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资源的有效使用。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最终还是要回归实体经济,你是一个饲料企业,就一定要依赖技术创新,做出有竞争力的饲料产品,给养殖户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养殖户升级。没有好的产品,去谈什么互联网思维,那就是无稽之谈。
原载《广东饲料》2015年第3期& && &&&文︱庄捷生
文中预测的“家禽业巨变”并未如期到来。主要原因还是国家对禽流感的报道减少了,禽流感对人的健康影响也没有世界卫生组织原来预估的那么大,所以,原来预测的一些政策措施并没有实施。但我觉得,随着未来禽流感(或其他疾病)的风险可能加大,只要出现严格控制屠宰和流通的政策,对饲料企业的冲击将是致命的!
————————本文选自《营销教不会》②内容您有高见?欢迎跟帖讨论!刘舜才-微信号: 微信公众账号: feedmarketing
以下是书籍目录介绍和购买链接,没有兴趣的请读到此为止!谢谢。——————————长按微店二维码可购买《营销教不会》①和②
微店公号私号.png (129.06 KB, 下载次数: 2)
6&天前 上传
————————————————
2封面.png (59.14 KB, 下载次数: 0)
6&天前 上传
《营销教不会》②目录
第1部分市场趋势与思路调整中的饲料行业,中小企业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112015,饲料行业的新常态/27饲料企业回归客户价值才是正道/33为什么中小企业的成型与转型那么难?/47自媒体时代如何打造自己的口碑?/55营销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3关于如何才能养好猪的关键问题分析/69猪场托管到底靠不靠谱?/77老板的格局和境界是企业的天花板/83饲料添加剂企业如何才能够做大做强?/88
第2部分 实战问题与技能
如何重新找回因质量问题丢失的客户?/101遇到不守规则的代理商怎么办?/108关于“营销员要不要懂技术”的讨论小结/112利用新工具,8小时搞定一个产品采购/118职场:升职后面临的四大挑战及对策/123案例对我们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129
第3部分 新人心态与成长
职场:浮躁的新人如何改变自己?/139为什么被提拔的总不是聪明而能干的你?/145讨论:选择和规划重要还是努力重要?/149讨论:干“杂活”对年轻人成长的利与弊/154完美主义是我们成功的大敌/160选择要深思熟虑,实施要勇往直前/164加薪问题憋残了很多人的一生,你躺枪没有?/168案例:一个年薪80万销售员的烦恼/172
第4部分 行业大咖传经
吴阳开 一个营销老兵的自我成长之路/183梁&&松 营销新人如何度过淘汰高危期/197马义治 营销初期工作的收获与感悟/204李洪波 销售新人五大能力构建/209
第5部分 《褚橙你也学不会》读后
做农业要比你想象的难100倍/223解码褚时健成功的DNA /227讨论:中国为什么缺少优质农产品?/234
————————————————————————
1,封面.jpg (152.74 KB, 下载次数: 0)
6&天前 上传
《营销教不会》①目录:
第二次修订前言 目录
第一部分&&致管理者&&
第 1 章&&致管理者:论营销员对企业的重要性 9&&
第二部分&&营销新人培训
第 2 章&&对公司与工作的介绍与讨论& &31 第 3 章&&影响人生成败的要素、职业规划与自我改变&&50 第 4 章&&基本情况、必要信息与基本训练&&73 第 5 章&&新营销员365 天培养计划&&81 附 1: 应届毕业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89 附 2: 饲料营销,低学历者更容易成功 98
第三部分&&营销基础知识& &
第 6 章&&营销中的沟通技巧&&103 第 7 章&&营销中的信任与信任的建立&&149 第 8 章&&需求及需求的开发&&184
第四部分&&营销案例与杂谈& &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谬误&&207 2、聂海涛先生的成长案例分享&&209 3、梁松分享:营销新人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213 4、营销新人如何从实战案例和提问题中汲取养分&&216 5、如何选择与培训饲料经销商&&223 6、饲料营销的一个拜访实例&&228 7、好产品与坏营销& &232 8、营销员拜访客户应有的收获是什么&&235 9、营销报告应该怎么写&&236 10、中小猪场选择饲料的 10 大误区 238 11、我拜访猪场的两个案例分享&&246 12、龙老板推销抗氧化剂的案例&&250 13、饲料添加剂销售如何走出关系营销的泥潭&&252 14、饲料添加剂营销的现状、问题与思考&&257 15、闫明:陌生市场拜访中遇到的困惑&&264
微信公众号:
爱畜牧(搜索" ixumu-com "长按复制)
有附件您需要
没有帐号?
、京公网安备32号、北京爱牧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  当前位置:&→&【刘舜才专访】一位26
今天是:日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专业信息平台!
【刘舜才专访】一位26年饲料从业者的观察与思考
17:01: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广东饲料》        浏览量: 4765 次
刘舜才:饲料企业回归客户价值才是正道――访金钱(湛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舜才中国饲料业正在告别高速增长,进入一个“新常态”。面对骤然而来的生存压力,饲料企业该何去何从?《广东饲料》杂志近期专访了湛江金钱总经理刘舜才,重点探讨畜禽饲料企业的困境与出路。刘舜才从事饲料行业已有26年,既是资深饲料配方师也是职业经理人,对畜禽料市场格局与企业经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独到见解。饲料高速增长难再续“奶农倒奶,禽业减产,猪价低迷,说明畜牧业出现了明显过剩。”《广东饲料》:中国饲料产量已经连续两年陷入低谷,根据你在饲料业26年的经验,你认为饲料增速放缓,会成为一种常态吗?刘舜才:我认为中国饲料产量持续增长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这(增速放缓)是一个必然结果。以前肉蛋奶消费需求旺盛,带动养殖业迅猛发展,饲料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但这一扩张式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奶农倒奶,禽业减产,猪价低迷,说明畜牧业出现了明显过剩。这时候,饲料业对消费者的理解,对养殖业的理解,都要做出调整。现在的增长机会不再来源于扩产能增加规模,而是来源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广东饲料》:禾丰集团金卫东董事长曾经预测,中国饲料产量的“天花板”应该在2.5亿吨左右。你怎么认为?刘舜才:单纯讲数字,自配料与全价料之间相互转换对这个数字的影响很大,加上数据来源差异,这个天花板的数字很难去估计。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拿养猪来说,散户大量淘汰,猪场规模化提高之后,养殖效率也会随之提高,猪的料肉比从3U1降到2.7U1并不难做到,这样生产同样多的猪肉饲料消耗量就减少10%。另外,去年我国生猪出栏7.1亿头,肯定过剩了,能繁母猪4000多万头,一头平均提供15头左右的上市肉猪,母猪数量也是虚高。如果我们有更好的饲养管理技术,更科学的饲料配方技术,我们用更少的饲料,完全可以养出更多的猪鸡鸭鱼。《广东饲料》:去年全国饲料厂的数量少了3000家左右,怎么评价这种“洗牌”的速度?刘舜才:我觉得还会少,但不会维持这个速度,短期再少3000家就不现实了。行业的环境在变,很多以前的成功经验不奏效了,这其实是在倒逼饲料企业改变生存方式,以前可能通过投放资源,扩大规模就可以实现增长,现在必须回归到客户价值。你的客户赚到钱,你才能赚到钱,你的客户成长,你才能成长,这是企业老板需要重新思考的。《广东饲料》:你认为月销量多少是今后饲料厂的生命线?刘舜才:如果我自己拥有一间厂,肯定不能低于一万吨,因为你销多和销少,管理费用这块是差不多的。如果未来养殖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这个假设成立,那我们也必须更加专业化。《广东饲料》:应该说,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怎么去适应它?刘舜才:这个就很难,因为以往的成功会让人产生路径依赖,变得盲目,在行业环境快速变化的时候反而会成为包袱。我们经常见到的例子,养猪的,从零开始养,养到很有钱,然后疯狂扩张,结果遭遇猪价持续低迷,只好宣告破产。卖饲料的,以前赚几百万,没有控制好规模与风险,一辈子赚到的钱都亏进去,有的甚至还因此负债累累。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饲料厂的老板首先要有危机意识,要不断问自己,自己的增长方式是否科学――是否实施收益与风险控制;自己的产品是否做到极致――是否为行业效率做出了贡献;自己的经营模式是否需要完善――是否为产业上下游相互提供价值。禽料企业的市场地位或弱化“今年1月15日实施的《广东省活禽经营管理办法》,对家禽业的影响比H7N9流感要大得多。”《广东饲料》:相对而言,这两年禽料企业的日子可能更加不好过一些。刘舜才:禽料的量在H7N9流感冲击之后,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到2012年的水平。但我认为,今年1月15日实施的《广东省活禽经营管理办法》,对家禽业的影响比H7N9流感要大得多。过去养几千只鸡或鸭的养殖户,能够生存是因为抓鸡佬会过来收,然后在附近市场一卖就搞定了。现在政府大力推行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和生鲜上市,像广州这样,意味着散养户只能卖给定点屠宰企业,如果你养殖的数量少,或者地处偏僻,人家还不一定愿意跟你签约,因为算上物流成本,做这单生意的成本高了。加上食品安全方面的压力,定点屠宰企业会更倾向自己饲养或者合同饲养。《广东饲料》:销售渠道一旦被阻断,等于是要了很多家禽养殖户的命。刘舜才:以前你在这个镇养鸡,在这个镇就可以卖掉,这是散户得以生存的根本。那现在政府说不可以这样做,这种优势也就不存在了。限制活禽交易后,农户或中小家禽养殖企业被收编或被淘汰是能够预见的。这个转型对家禽养殖散户而言,会非常痛苦。以后,家禽养殖业可能还会出现几个像温氏、江丰这样的龙头企业。《广东饲料》:对于禽料企业来说,同样痛苦。刘舜才:专业的禽料企业的确会比较被动。活禽市场关闭越快,禽料企业的生存压力就越大。未来恐怕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往产业链的方向走;二是被收购;三是加盟专业养殖合作社或者联合大型养禽企业,做代加工。《广东饲料》:是否也可以说,禽料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会被弱化?刘舜才:禽料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弱化是在所难免的,不过对于养殖、饲料到食品的产业链形成也有好处,可以集中精力去想怎么做到终端,做差异化,做品牌化。以前只要把鸡养出来就好,养殖户只会关注你的饲料好不好,价钱贵不贵,你的饲料做得再好,消费者是看不见的。现在做全产业链就必须关注消费者对畜产品的安全、美味、营养等需求。如果你不做产业链,那养殖企业也会要求你生产指定配方的饲料,你就只能赚取代加工的费用。温氏模式值得猪料企业学习“温氏真正厉害在哪里,整个产业链的资源是我来控制,最难的部分我来解决,你和我签合同,什么时候打疫苗,投喂多少饲料,怎么防病治病,都有人指导你,你只要按我的指导去做,就会有可以预见的结果。”《广东饲料》:说说养猪业吧。这两年猪价持续低迷,对整个养猪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刘舜才:能繁母猪、存栏生猪的持续减少对于猪料的销售影响有滞后性,在今年一季度才真正体现出来。根据我的了解,大多数以散户为目标客户的饲料企业,近期的销售量只有去年的六七成左右。我们去村里一看,好多农户都不养了,资金难以为继,干脆清栏退出,出去打工了。我估计今年又会是比较艰难的一年。《广东饲料》:养殖户这一撤,饲料经销商压力就更大了。刘舜才:好多饲料经销商都有几百万的欠款在外面,这两年养猪行情差,赊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赊得越多,垮得就越快。在养殖终端溃败时,什么销量奖,加价销售抵御风险等都成了浮云。经销商怎么样转变经营方式,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了。《广东饲料》:去年我到佛山、茂名、肇庆调研,饲料经销商一个月一两百吨,普遍有一百多万的欠款,最多的一个接近500百万。看来这个情况还在恶化。刘舜才:一些饲料厂谈金融担保,我认为要慎重。金融担保什么时候才有用呢?下游产业是赚钱的,我融资100万给你,你赚10万,我也能赚两万,大家都有钱赚――多赢。如果我把钱拿给你,你再放出去,既不能让你赚钱,也没有让养殖户赚钱,我自己的钱同样也处于风险之中,这就是作孽了!现在一些猪场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过去就不怎么赚钱,更不要说现在,他们继续养猪基本上没有赚钱的可能。金融的作用是加大杠杆,只会让他们更快速滑向深渊。《广东饲料》:双胞胎董事长鲍洪星也说过,当下中国中小规模猪场,跟欧美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刘舜才:从整个大环境来说,从过剩到减产的过程,肯定要亏掉很多钱。中国的养殖效率,跟欧美相比,至少差30%,这个30%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啊。国家对养猪的产业政策看起来是帮助产业,但落实不到位,反而会制约这个产业的进步。政府扶持的钱到了能拿到项目的人(关系户)手里,而不是懂养猪的人手里。政府的补贴让那些没有效率的养殖户活下来,其实危害的是整个行业,并最终由消费者买单。所以我希望国家逐渐减少对养猪业的补贴,市场自然会产生真正优秀的养猪企业。《广东饲料》:什么样的养猪企业才算是真正优秀?刘舜才:我会首选温氏。减少猪场成本提升经营效益需从品种、饲料、生产管理三方面去把控,温氏都做得非常专业,这就是它为什么很快做到了生猪出栏超过1200万头。温氏现在还把种猪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个非常好。我认为目前农户应该还是适度规模地养肥猪,而不是母猪、肥猪一起养,他们没有必要的技术,硬件也跟不上,饲养管理难以达到要求,这样的人去养母猪,是要出问题的。能繁母猪产能最低下的,往往就是这些自繁自养的小规模猪场。温氏真正厉害在哪里,整个产业链的资源是我来控制,最难的部分我来解决,你和我签合同,什么时候打疫苗,投喂多少饲料,怎么防病治病,都有人指导你,你只要按我的指导去做,就会有可以预见的结果。而养殖户也帮温氏解决了育肥猪场的占地、投资、环保、劳动力等问题。温氏跟农户实现了要素互补,从产业经济学来讲,这是非常合理的。《广东饲料》:对于很多猪料企业而言,不具备延伸产业链的条件。理论上来讲,这些猪料企业可以跟猪场建立紧密合作,特别是给一些自配料的猪场提供定制化饲料,各司其职,各取所需。但现实中,这种合作没有真正形成气候,问题出在哪里?刘舜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个关键问题。一方面一些猪场老板总想占大便宜,拼命赊账和压价,要饲料厂白给他打工,但作为饲料厂不可能长期亏损给他做,最后别人做出来的饲料跟他想象中的肯定是两样东西。一般是刚开始合作双方可能都满意,然后猪场老板慢慢觉得饲料品质越用越差,最后双方相互投诉、相互拆台。猪场老板就觉得,以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做饲料,自己看得见用的玉米,豆粕等原材料质量,就算配方技术差点,成本高点,起码别人骗不了。去年一家大型养殖场找我做代加工,我把各项成本明细列清楚,报了一点利润,他就问我,怎么别人都不要利润而我要?我说,没有利润的东西,谁愿意去做?你相信那些不加利润的公司真的会长期亏本给你做饲料吗?任何合作必须是双赢的才能够持久。这样的猪场老板需要摒弃占便宜的思维,当他懂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想法才会改变,才可能有深度合作的可能。《广东饲料》:对于猪料企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你更看好哪一种经营模式?刘舜才:今天来看,温氏模式是绝对具有竞争力的。温氏整个模式当中的核心,就是要生产效率最大化、养殖效益最大化,是可持续的。温氏解决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直接链接,猪、鸡如果再做出差异化,还能够获得品牌溢价。现在猪料企业的问题出在哪里?上游没有议价能力,下游行情低迷时是部抽水机,钱丢进去就没了。猪料企业跑去养猪,方向是对的,但比起做饲料,养猪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复杂的事情,没有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的话,最好还是暂缓进入,特别目前养猪已经过剩。你看丁磊养猪,往里边砸了那么多钱,搞了这么多年,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广东饲料》:无论怎样,猪料企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议。刘舜才:今天禽料的道路,就是明天猪料要走的,这是我一直的观点,2014年下半年到现在养禽的效益很好,也是源于产能的缩减。养猪业要想赚钱,去产能是必须的。现在能挺的在挺,不能挺的慢慢消失,这个过程很痛苦,必须要想明白自己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回归客户价值才是正道“饲料企业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饲料电商的狭隘层面,但它真正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营销上,而是消灭了以前的信息鸿沟,厂家跟客户的距离更近了,这就倒逼你必须关注客户的大数据收集与分析,精准把握客户的需求。”《广东饲料》:你去年出了一本《营销教不会》的书,受到很多饲料营销人员的喜爱。在饲料营销上,你认为饲料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刘舜才:我们现在的饲料营销,主要是人海战术,这也养活了我们很多业务员。假设我们谈的行业趋势成立的话,饲料业务员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未来的从业人数会大幅度减少,不管是卖添加剂的,还是卖预混料,还是卖全价料的都这样。饲料企业讲的很多东西都是关于客情维护的,对市场认知是不够的。目前饲料企业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为什么呢?饲料企业都是先做产品,再做市场。产品做出来之后,为了打开市场,那就价格低一点,或者做促销,或者加大赊销力度,最后整个行业的利润率就越来越低。如果我们做差异化,就要研究客户在哪里和客户需求是什么,紧扣客户需求来设计产品与营销,这样客户才容易接受你的产品理念,使用后也才会满意你的产品效果,营销也就会变得简单。为什么双胞胎那么快就做到800万吨?他把散户这个群体的需求都研究透了,技术、产品、营销、服务,一整套策略都围绕散户需求开展,结果是立竿见影的。《广东饲料》:很多饲料企业都在提差异化,你认为哪些地方是尤其需要做出差异化的?刘舜才:差异化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以前大家做的产品既要散户满意,&nbsp又要规模猪场满意,很难取舍,但双胞胎只瞄准散户,这是差异化。像南宝那样,把鸭料做到极致,成本优势很明显,像温氏的“公司+农户”,像海大的服务营销,也都是差异化。如果没有调查市场需求和细分客户,这时候我们谈差异化是没法谈的。现在一些新技术的使用,比如非常规原料替代技术、抗生素替代技术,如果能够成熟应用,也可以形成产品的差异化。还有,你用我的产品,我给你提供系统解决服务方案,帮助你提高养殖效益,那么服务也能形成差异化。《广东饲料》:你怎么评价饲料电商,能颠覆传统的饲料营销吗?如果真可行,也是一种差异化吧?刘舜才:我觉得目前饲料电商时机还不成熟。一是饲料利润很低;二是物流成本太高,供应半径也小;三是饲料保质期太短,退货换货成本太高;四是养殖户没有钱;五是饲料是非标产品,建立信任需要反复面对面沟通。猪料一吨就赚一百块,好一点的二百块,利润才5%,空间太小。你去门店买还可以赊账,在网上买,这两百块还不够物流费。而且饲料的保质期很短,物流没有配套,搞不好你拿到货也许就快过期了。现在天天有人求你用这个料用那个料,你要真想用,人家马上给你送过来,根本就不用等。养殖业有多少人用现金在网上买饲料的?现在还是在一个炒概念的阶段。《广东饲料》:最近陈春花老师接连发了两篇文章,都在强调“互联网2.0的时代,传统企业的春天来了。”你的观点呢?刘舜才:首先,互联网会改变所有行业,当然也包括饲料业;其次,饲料企业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饲料电商的狭隘层面,但它真正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营销上,而是消灭了以前的信息鸿沟,厂家跟客户的距离更近了,这就倒逼你必须关注客户的大数据收集与分析,精准把握客户的需求;另一个是提高饲料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资源的有效使用。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最终还是要回归实体经济,你是一个饲料企业,就一定要依赖技术创新,做出有竞争力的饲料产品,给养殖户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养殖户升级。没有好的产品,去谈什么互联网思维,那就是无稽之谈。  原载《广东饲料》2015年第3期文庄捷生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上篇新闻:
下篇新闻:
& 相关资讯:
& 相关文库:
扫一扫下载水产村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命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