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度有什么保险构成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由那及部分组成?分别针对的人群是哪些?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构成 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是由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统筹基金)、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补充保险三部分组成.另外还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按照财政、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承受能力来确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具有广泛性、共济性、强制性的特点.基本医疗保险 是医疗保险体系的基础,实行个人帐户与统筹基金相结合,能够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主要用于支付一般的门诊、急诊、住院费用. 大额医疗费补文保险 属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形式,是借鉴项商业保险机制为职工建立的大额医疗费命现保险形式.实践经验表明,它是参保人员必须参加的补充保险形式.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的医疗费用. 大额医疗费补文保险金 由用人单位缴纳或由用人单位与其职工(包括退休)人员)共同缴纳.由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将费用集中向商业保险公司再投保,并监督赔付全过程.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是指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企业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可以为职工和退休人员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支付项目类似公务员医疗补助,但单位有更多的自主权. 商业医疗保险 是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补充形式,是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的.国家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它是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它主要是对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做了制度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商业医疗保险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在医疗保险市场上,卖方是指赢利或非赢利的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或民间医疗保险公司;买方既可以是企业、社会团体,也可以是政府或个人.商业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参保者个人及其雇主所缴纳的保险费,一般而言,政府财政不出资或不补贴.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呵呵疗保险是国家为了健康公平,为了那些没有权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工作的城市居民和农民而成立的.尽量做到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保障公民看病的权利,健康公平始终是一个长远目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向着健康公平又迈进了一大步.关于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江西省高安市立医院& 330800
摘要: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医疗保险体系。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在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医疗保险;资金投入;公立医院管理
1、医疗保险的特殊性
&&&&&&& 医疗保险相对于其他保险确实有其特殊性,医疗过程有商业性质,医疗服务具有商品性质,在市场上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然而其一些特征又违反了正常商品市场规则,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即为医疗服务发生过程具有严重不对称性,绝大多数患者对较为专业医疗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的;第二,医疗服务关系到个人的收入能力,较为高额的医疗服务很有可能导致因病返贫或者因病致贫,最终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
2、医疗保险中的突出问题
2.1医疗保险制度碎片化
&&&&&&& 从宏观层面,我国医疗政策一直未从国家层面做出统一规定,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际上,全国 90% 以上地区都定位在县(市)级和城市的市(区)统筹。
地域性统筹使得患者在治疗报销过程中会有很多不便,这使得患者在当地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地域就医资源的差异也使得社会公平机制难以实现。除此之外,一些省份,即使是同一省报销政策也完全不同。
&&&&&&& 2.1.1异地就医缺少制度框架。在我国医疗保险政策通常是统筹地域内相关部门自行制定、自行管理,这就造成由于政策不同导致的区域性矛盾。
&&&&&&& 2.1.2异地就医结算、报销困难。
由于各统筹地区药品目录、诊疗目求和服务设施目录不尽相同,往往不符合当地规定的就不予以报销,从而增大了结算、报销的难度。
&&&&&&& 2.1.3异地就医缺乏有效监管。异地就医人员很难及时掌握当地医疗服务政策,在这一情况下,医疗服务提供者诱导就医群体过渡消费的现象突出,甚至出现医疗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2.2医疗资源分配不公
2.2.1医疗人员设备分配不公
&&&&&&& 现阶段而言,我国比较先进的医疗资源无论医疗人员还是医疗器械,几乎都分布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
&&&&&&& 与此同时,相比五十年代的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合作医疗很明显失去了很多优势,很多乡一级的卫生院甚至只有一两名主治医生,年纪普遍偏大,不分内科,外科,儿科,检查设备也很短缺,有些连X光片也不能照,因此,农民看病,几乎只要是检查项,都要去县级以上医院,所以,现状是一方面国家在乡镇投入大量资金,一方面是农民的看病难得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2.2.2医保资金投入比例相差较大
&&&&&&& 医疗保险基金来源于个人缴纳,与此同时,政府财政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补贴,从实际运行中看,这两项制度的保险主要有各级政府负担个人缴费一般在20%-35%之间,然而在农村城镇中投入的比例相差却比较大,当然,农村的缴费比例相对较低。
2.3以药养医
&&&&&&& 以药养医是起源于五十年代的中国医疗体制,由于政府财力不足,放权给医院将药品加价后卖给消费者。可见,这一制度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国情,然而现在,完全没有必要,甚至需要对这种状况做出改变。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医疗保障卷 [M].201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M].2012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刘显伟,王伟构.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新闻周刊):53
[4]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唐昭.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5]唐琴,柯晓娇.医保报销症结何时解. [N]. 南方周末.(32):A8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当前位置: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制度应理性看待
时间: 22:44来源:http://www.shebao.tv 作者:社保查询网 点击:
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既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严峻挑战,也是需要认真探索的崭新课题。  当前,我国已
  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既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严峻挑战,也是需要认真探索的崭新课题。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从形式上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四大部分。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这种让广大老百姓看得起病的基本医疗保障已覆盖逾12亿人。  从医疗保障体系的类型上划分,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由三个层次构建的:一个是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建的覆盖各种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层次;另一个是民政系统建立的,只对于城乡困难群众的,包括动态情况的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的疾病救助体系的保障模式;另外还有一种,针对特殊人群和特殊病种的免费或减免医疗费用的单病种的治疗保障。  十余年来,经过艰辛的探索,不断的完善,我国现行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保障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过去被群众和社会关注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得到极大的缓解。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还处于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与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要科学地引导群众理解党和国家在建立医疗保障制度中所作的积极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冷静地分析当前社会和群众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批评,科学引导城乡群众认知和理解保障制度的真正意义。要保证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顺利推行和可持续发展,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现阶段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质是基本保障  2009年国务院颁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年)》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鲜明的特点是突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本卫生服务。核心就是&公益、公平、公共&和&基础、基本、基层。&其中&基础&是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保证基本需求,建立全民医保。&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建议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这些政策从卫生工作的最基础层面做起,符合百姓的需要。政府的目的是一方面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能够极大地促进医疗卫生公平性的实现;同时,通过&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医疗费用在所有人身上分摊,以降低个人医疗费用,从而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从国外医疗保障的经验来看,世界所有国家的社会成员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矛盾是:面对无限的需求,社会所能提供的医疗卫生资源却是有限的。目前城镇许多已经参保的居民对城镇居民医保的真正内涵和一些具体细节缺乏了解,部分群众对报销补偿费用期望过高,对设立的起付线不了解,对医疗费分段计算补助不熟悉,尤其是对报销程序还不是完全清楚。不少群众将医疗保障的&应保尽保&这个对保障群体的目标,错误理解为是对治疗、用药、就医层次的许诺。加上一些媒体对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的过度渲染,使得群众对目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期望值过高。随着一些刚性指标的运行,比如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首诊和转诊制度、就医层次与报销比例的执行,等等,部分群众对这一保障制度产生疑问甚至不满意,出现极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引发不稳定因素和社会矛盾。目前高发的医疗纠纷,在一定程度与群众对基本医疗保障政策把握不到位有关。这就有待于各试点地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工作做实、做细,使广大群众在真正了解、熟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踊跃地支持和参与医保工作。  二、正确看待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的意义  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是全民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经过多年的摸索后提出的新的思路和方案,是在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起点上的改革,其内容、意义、任务与目标均与过去有很大的区别。公立医院改革被称为这项改革中&最为艰巨&的任务,艰巨之处就在于公立医院的改革是一个庞大的利益调整工程。它涉及医、药、保、患、政、企等方面,牵扯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体制机制痼疾,成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众多矛盾的交汇点,需要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理解。  改革一方面涉及政府如何对医院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涉及公立医院自身如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群众的期望。从严格意义上讲,公立医院改革是政府对公立医院作用和性质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希望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同时,也是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要求对它提出的挑战和倒逼。如何看待公立医院的性质和社会责任,目前显得尤为重要。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基层公立医院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城市等级公立医院,一方面要成为群众医治大病、重病和难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平台,同时还是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  改革开放30年来,公立医院在政府只给10%的公用经费的情况下,在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设备、医疗服务条件和诊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保持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为解除人民群众的疾患痛苦、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实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后,公立医院就诊人数大幅度增加,其中住院人数增加近50%,门诊人数增加约40%。而随着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三级医院住院率早已超过100%。部分大医院专家半天的门诊量已在50人次以上,甚至达到70&80人次,医院对此苦不堪言。今后,随着&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筹资和报销比例的增加,患者到医院就诊和住院的人数还将上升。  医务人员是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执行者,同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参与者,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同时要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医生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强度的职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着较高收入的群体。但是,目前中国医务人员的收入远没有体现其技术含量和所承担的风险。公立医院改革是体制性改革,需要综合配套推进,单项措施推进往往会&按下葫芦起来瓢&,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如何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补偿机制,使公立医院既回归公益性、又保护好医院发展的积极性,这之间的度必须把握好。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公立医院的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快解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不统一、碎片化问题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统一、碎片化的状况明显,最为突出的就是现行体系的&分头管理&模式。现行医保管理体系中,&四保&分为&三块&管理,即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归口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新农合由卫生部门归口管理,城乡医疗救助由民政局管理。这种三个部门分别管理的现状应该改变,合三为一,实行卫生部管理下的医疗保障资金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资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多头管理体制目前已渐露弊端:资源浪费与配置失衡。多套管理班子虽服务对象不同,但在职能与操作规程方面基本相同。分开运作无疑会在人力、物力与财力上造成浪费,不利于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多部门管理影响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与质量。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通常都是&四保&全带,但是他们要应付多套管理班子,实行多种报销标准,使得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难度加大,不可避免地影响服务效率与质量。多头管理造成城乡差别,不利于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有的&四保&在报销比例、药品目录上都存在明显差别,这与新医改方案中的&实现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相违背,造成事实上的&城乡差别&。各块之间存在制约和限制。城镇参保居民在乡镇卫生院看病不能纳入报销范围;新农合参保对象异地看病时,必须办理转诊手续。这些因体制原因形成的限制造成了部分参保对象看病不便,尤其是异地就诊的不便。按照&统一经办机构、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政策体系、统一网络平台&的思路,实施&四保合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合理与公平,首先要在规范参保的范围和人群的基础上,实现医疗保障的实名制,一人只允许享受一种基本医疗保障的权利,杜绝多头参保。各种医疗保障的报销比率、缴费额度之间的差距应尽量缩小。  四、尽快建立相关制度确保基本医疗保障的科学化运行  制定医疗保险就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居民到基层医院就医,科学合理地使用医疗资源。&看病难&难在哪里?不是难在我们缺少足够的医疗资源,而是难在科学的行医模式和合理的就医程序未能建立,人们的就医观念难以转变。基层和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不及大医院,因此,患者大多选择到大医院就医,从而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工作量却无法饱和。新医改方案提出&重点面向基层&,但这种调整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为此,必须发挥医保的就医引导功能,积极引导居民到基层就医。一般按照地域就近原则及医疗机构的能力来确定病人的首诊医院,确定首诊医院的资格。居民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和对医院的了解程度自由选择首诊医院。同时,结合医疗保障报销比例引导社区居民和农村群众合理就医,加快实现病人的分级管理。要大幅提高在基层医院就医的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额度的上限,吸引患者到基层医院就医。  建立合理的层级就诊和分级治疗制度。一方面,医院接诊患者应当有所分工。疑难病症去大医院,一般的疾病在社区服务点、村卫生室就可以解决,充分盘活医疗资源。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医院、基层社区服务点、农村村卫生室共同形成一个医疗的分级就医网络。社区医疗是医疗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分散各种疾病治疗的一个中转站。采取&大带小、老带少&的方法,每一个社区都有高层次的医院来帮扶,专家直接下基层门诊。新医改方案中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为充实基层力量提供了可能。这样,既可以解决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问题,还可以建立起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水平。  另一方面,要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过程。尽快全面落实与推广《中国国家处方集》,建立一种统一的、规范的、分级的疾病诊疗标准与服务方式。建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师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考核机制,将合理用药列入日常考核的内容中,规范医师的行为。遵循循症医学的理论,逐步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临床诊疗路径,严格规范临床治疗行为,杜绝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范围和用药范围,保证治疗安全和用药安全。
(责任编辑:查社保)
全国社保查询
公积金查询
养老保险查询
这些是最新的 ??????
猜你也喜欢看这些 ??????
& Copyright & 2013.社保TV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我国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我国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 
16:32: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医改:看病更省心更省钱 13.4亿人看病能报销
&&& 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2015年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使90%的病能够在县域内解决  基本医保全覆盖、重大疾病有保障、基本药物零差率、基层看病方便了、县级医院更强了……这些静悄悄的变化,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医改,一道世界性难题,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攻坚克难,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基本医保全覆盖  13.4亿人看病能报销  不久前,在青海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大病报销经办点,李连玉为婆婆报销了14457元医药费,新农合当场结算了9011元,大病保险又报销了4156元,自付仅1000多元。李连玉全家4口人,年收入三四万元,还有一位患骨关节病和肺气肿的婆婆,经常需要住院。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的推行,使她家避免了因病致贫。  我国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到2012年底,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4亿,织起全球最大的一张基本医疗保障网。  2013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约为75%,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为70%,切实减轻了城乡居民看病负担,改变着贫困居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  新农合建立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制度。到今年,已有20类病种纳入新农合大病保障范围,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实际补偿比例达到70%左右。同时,采取用城镇居民保险和新农合基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方式,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对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医疗负担仍较大的城乡居民,合规部分的医疗费用给予不低于50%的补偿。截至8月底,这项制度已在20个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有7个省份在全省推开,覆盖2.3亿城乡居民,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  截至今年3月底,90%的县(市、区)实现新农合经办机构与省内异地医疗机构即时结报,61%的县(市、区)实现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一卡通”。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实现与北京等9个省级平台的试点联通,进一步方便了参合农民跨省就医费用核查和结报。  国务院医改办政策组负责人傅卫指出,我国将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医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 基本药物制度到乡村  八成群众反映看病便宜了  11月6日,记者来到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中心卫生院,见到71岁患者吕夕兰,她因肺心病住院17天。她的老伴说:“住院这么长时间,只花了200多元。这里看病便宜,新农合也报得多。”在药费单上,几乎没有超过2元的药品。由于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天长市今年1―10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均药费同比下降53.6%。  最近,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基层医改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群众反映看病方便了,超过80%的群众反映看病便宜了,患者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础上,山西、江苏、安徽、陕西等省已实现了基本药物在村卫生室全覆盖,北京、天津、海南、四川、青海在半数以上的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各地普遍推行集中采购、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制度,有效保障了药品质量,显著提高了配送率,有效减少了空标率,缩短了回款时间。安徽、陕西等省建立了黑名单制并制定了惩罚措施。宁夏等地通过邮政系统提升了配送速度。  全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即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用人制度,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为了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各地合理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有的地区奖励性绩效工资已达70%。  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  700多个县取消药品加成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一环。我国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初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  目前,国家确定的311个试点县基本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陕西、安徽、浙江、青海在全省推开。全国范围内有700多个县取消了药品加成。各地对医院减少的收入采取三种补偿模式:一是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补偿,如陕西、青海采取了这种模式。二是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补偿。如浙江调整诊疗费用,限定调价总量不超过药品差价的90%,医院自行消化减少收入的10%,政府财政承担兜底责任。三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财政投入“双管齐下”补偿,多数省份均采取了这种模式。在安徽,政府财政补偿25%,其余75%通过调整服务价格,采用医保报销形式补足。  311个试点县都不同程度开展了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措施是推行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付费。如河南宜阳县以“病种付费+临床路径+质量监控+医生激励”等措施开展支付方式改革,每一病种按照疾病复杂程度的不同制定了A、B、C路径并规定各路径的比例,确定不同的支付标准。江苏省东台市实行“门诊诊查费按人头支付,住院按病种支付和按床日支付”。  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梁万年指出,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将向纵深推进。力争年底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有关部门将总结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试点的经验,形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本路子,使90%的病能够在县域内解决。( 白剑峰 李红梅)
  《 人民日报 》( 日 02 版) 日期: 16:32:0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