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排名真的有那么火爆吗 知乎

现在电商这么火爆,线下超市有可能在五年内消失吗?
【楠爷的回答(833票)】:
我们的KA有4900家,我们的经销网点有17000家,但是中国的有500万家,光其中不到50万家随便买买东西就可以给一个B2B公司创造100亿以上的GMV。
然而这都不重要,我再给题主说个数据:以食品为例,天猫上500万的食品副食店,已经是平均水平,做到年销售5000万的食品旗舰店,已经是一流水平,做到像百草味和三只松鼠这样的,已经是逆天水平,然而他们深感线上盈利太难,现在全部考虑做线下KA和BC渠道。
我思考许久,这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是:线上无法设计消费场景,没有消费场景,就无法持续的放量,也无法实现盈利。
知乎上的人都太浮躁了,他们认为线上卖手机就可以支撑一个400亿的公司,认为线上等于一切,认为京东阿里横扫天下毫无压力,然而这世界并不是你们想的这样。
当我思考出来一个假设,以我们的业务结构(生鲜冻品+零食),可能未来10年,线下渠道销售还是至少70%,线上30%,主要价值还是为我们打年轻人的品牌和认可度。
我不否认超市行业需要变革,不管是KA还是BC,但要说KA就这么消亡,那也太抬举互联网了,还差得远,就凭消费场景+支付入口+线下流量变现想象空间,就不是目前线上这点破玩意能比得了的,我在跟你们说一个数据:
北京互联网创业者的圣地,创业,餐饮线上创业,电商创业的集中营——北京望京soho,T1和T2已经倒闭了几百家妄图颠覆线下的公司,望京soho的租金,已经从9元跌到了6元,你们随意可以看到望京soho楼下手持6元招租的中介小妹。
这说明什么?说明互联网创业者根本就没有对线下市场容量和后发之力的敬畏之心!你们都好好想想吧,想不通的,去望京soho聊聊天,就什么都懂了。
【法式烤冷面的回答(88票)】:
前狗东员工来谈谈零售业的事情吧。
先说结论:
大商超未来会守成,苟活,更注重购物体验和商品品类,包括大量低价的进口商品等,力争覆盖周边1~2公里范围内的小区和商业人口流量。
小型便利店和生鲜市场会充分扩张,以社区为单位遍地开花,注重打平价高频快消和生鲜蔬果。
至于中小型卖场和自己作死的大型超市,对不起,手动再见。
大型商超卖场死不了的原因有三:
1.大型超市的盈利点多样,很大一部分类型的大卖场,靠的是地产项目盈利。逻辑和麦当劳相似,以人流量为招商利益点出租门口店面。也就是说只要保证超市人流量,无论商品卖的怎么样,超市都死不了。
2.大型超市基本都归属于大型的零售集团,如美帝的沃尔玛,帝都的物美等,这些集团针对商品总经销商的压价能力保证了商品较低销售价的同时,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同时针对进口商品的采销和仓库的物流成本都可以保持在健康状态。
3.针对中小品牌的较高上架费用,和定期促销活动拉动人流量和商品销量,是一个良性的闭环,这一部分已经基本摊平了超市的日常运营成本。
中小超市衰落及生鲜便利店扩张的原因,这个涉及到我国零售业的毒瘤,就是太多级的经销商体系利益集团。
之前中小型超市存在,社区便利店较少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这个经销体系太过复杂:大卖场走品牌直销或总经销,中小型超市的进货渠道多在省市一级经销,至于便利店,由于销量有限,只能从更下一级拿货。经过层层利润空间包裹,价格自然就没有优势。
但是o2o的歪风和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这颗毒瘤终究是要被爆的。年后狗东偷偷摸摸开始,开始搞新通路。
什么是新通路呢?就是以后所有零售商品的经销商只有一到两级,京东从总经销那里谈好价钱,借助自己的仓储和物流体系,供给全国所有的大中小超市。当然大卖场不需要二手东倒这么一手,但是对便利店和中小超市来说,所有的进货源可能就都一样了。这对便利店是绝对利好,但中小超市,尤其是个体中型超市,夹在中间就没那么开心了。
当然,狗东都在行动了,菜鸟估计也在筹备。互联网的其他大佬,也很难不想一起分这块已经不能说大,简直是巨大的蛋糕。即使这样。经销体系这样的利益集团在我国还是根深蒂固,互联网行业想要有所改观至少5-10年,至于彻底颠覆,除了好的机遇和政策支持以外,时间上也要给出20-30年的时间跨度。在这期间,也足够零售行业的阿猫阿狗们全身而退。
总的来说,未来线下零售行业的盈利思路很明确,要么大而全,利用自身的商业体量各种碾压,打广度,打全球策略,提供全面优质的购物体验。要么小而美,利用地理优势,做精准营销。根据社区用户属性,送货上门或者24小时营业。
线下的商业模式没有问题,未来也不会被完全革命掉。只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舒服的太久,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在香山上边爬边写,爪机排版无力,有空再调。
【张亮-Leo♂的回答(148票)】:
看来,资本没有去关注线下的转型啊……
以前的Shopping Mall,是一个流量分发器,人因为有Shopping Mall的存在而去,品牌因为Shopping Mall有人流而进驻。
但是,现在这种玩法已经在发生改变了。
你有没有试过因为某个品牌只在某个Shopping Mall里有而不去其他没有的Shopping Mall。今日之线下商业已经变了,对于能够吸引客流进入Shopping Mall的品牌给予租金的极大优惠,那么,当租金不是Mall占比较大的收入部分,收入结构会做怎样的变化呢?
有兴趣的可以思考一下。
另外,近几年,娱乐休闲在Mall中的占比大大提升,人们即便可以在线上完美的体验购物流程,也依然需要线下的一个物理场所来打发时间,而一旦进入物理场所,必然会带来消费,哪怕仅仅是去肯德基买个甜筒,也是消费,因此,未来餐饮在Mall中的比例会极大提升,消费升级类的娱乐休闲品类也会大大增加,这并不意味着Mall或零售死了,反而是一种非常牛逼的转型——所有需要体验的品类,线上都不会比线下做得好,而这些品类往往都是高毛利的。
说回Super Market:
1、除非生鲜冷链得到极大解决,否则生鲜依然是商超最大的优势,我不知道5年时间能否解决生鲜的全程冷链并且把配送成本降到极低。
2、电商大多数并未盈利,一号店曾经是线上最牛逼的商超,其覆盖面也只够江浙沪吧?(郑重解释一下,这里的表达确实不严谨,我想说的是:品牌影响力的覆盖面在江浙沪相比其他地区是最好的,而江浙沪的重点是沪,我并不是想说,除了上海,1号店在其他地方没人用,从搜索热度上说,广东省就仅次于上海,广州市又在广东省里排第一。只是陈述一下我所了解的。)天猫超市赚到钱没有我也不知道,或许赚到了吧?
3、交易是信任为核心的业务模型,除非,消费者对于线上的信任超越对于线下大品牌商超的信任,否则,商超不会死。商超与Mall最大的不同是,商超几乎是生活日用品和食品的集中地,这些商品类型的消费,需要极大的信任度作为支撑,线下有个地儿,货有问题直接能杀上门去,这信任感觉太爽了,线上目前暂缺这种能力。
4、如果解决了信任问题,也不会是中小企业的天下,依然会向巨头靠拢,因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远远超越小企业,当然,部分垂直品类,可能会有小而美的存在。
综上,我不认为5年内,电商可以杀死零售,不管是Mall还是Super Market
【杨彬扬的回答(77票)】:
这几天老婆身体不适,开启了养娃模式,没有时间来写。。。
大家有什么超市方面想了解的问题请写在评论里,或者私信我,因为涉及面太广,我只能尽力的回答。
我会分五个阶段来写
1、超市的发展。2、互联网的冲击。3、超市的转型。4、超市行业的困境。5、零售行业的未来。
以上都是我多年工作来的所见,所感,如有觉得不对之处,欢迎在评论区指出。谢谢!
求赞!原来这么多人关注等我更新,谢谢! 另不接受任何方式转载,谢谢!
超市工作者,对这个深刻了,现在更新吧。都在谈互联网的好,我就谈谈超市吧,做超市,谈超市。
作为超市行业的工作者的观点来说,超市未来不可能消失。因为超市也在谋求转型之路。
零售大卖场营业收入主要划分有四大块。
生鲜,杂货,百货,商店街店铺租金。
现在衰退比较厉害的属于百货。但其他方面未受较大影响。
前十年的超市高速发展是我个人认为是建立在以下几个要素下的:
1、通过与全国品牌KA的谈判,拿到最低的进价,最优惠的销售政策,通过低价,高毛利盈利。
2、低廉的人事成本,通过代理商、厂商的导购,获得大量额外劳动力,且员工工资成本较低,获得较高的生产力。
3、促销活动效应强,通过民生必须品的低毛利甚至负毛利商品带来大量的人气(大米、油、面条等)
4、通过大量的人气转化业外收入,商店街租金、场外活动租赁费用。
现在受到冲击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1、各个大型品牌不断的提高行业内话语权,不再甘愿受超市谈判中的盘剥,如15年的蓝月亮全国超市下架事件,今年的九阳家电全国大润发下架事件。如果按原有的方式来操作,盘剥,可能未来下架的品牌更多,现在他们的正在不断的割肉,谋求变革。
PS:个人经历,现在已不是前几年各个代理商供应商拿着钱到卖场买堆头、堆码的时代了,以前的超市陈列位,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一个店客流量最高的区域,可能要花到成千上万的费用才有一个堆码位,现在基本已经不复当年的火爆程度了。基本行业内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有感觉到。
2、人事成本的提高,老龄化严重。现在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倒逼超市不断提高工资标准,养老、社保的基数提高,员工能拿到手的工资可能没有多少,想我现在所在城市新进员工扣完五险一金,到手可能只有1200元,难以想象。员工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现在很少有二十多岁的愿意进入这一行业了,现在招聘到的多半都是三十,甚至四十岁以上的员工。
3、网购价格的冲击,比价软件的冲击,超市百货类商品应该是毛利较高的商品,一般来说税前有18%的毛利很正常,但是现在收到淘宝价格越来越低,越来越透明,最明显的纺织用品,超市的床上用品基本已经不剩几个品牌在苦苦支撑了。家居家具类商品,网上的越来越新颖,受场地、成本限制,越来越难做,这一分类商品可能以后超市就见不到了。
4、家电实体店的衰退,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实体家电是受到互联网冲击最大的,最先开始是手机,以前的手机代理商有华易、乐语、中域等等,现在每个超市可能就只剩下一到两家手机柜台了。然后是3c类数码,MP4,平板电脑,电脑主机、笔记本电脑等,超市基本已经没有了,现在白电,黑电的价格战愈烈,成本压缩越来越严重。
PS:以前的乡镇家电有时候会跑到超市来拿货,因为超市部分白电,黑电的价格比他们在供应商拿到的价格更低,现在基本已经没有这一现象了,行业内这两年基本经过了一次大洗牌。
先跟到这里,有人看,我再更新现在超市如何压缩成本,如何转型之路吧,晚一点来上一点干货。
超市的转型之路:
1、现今的超市转型首先针对电商所做的转型第一个应该是沃尔玛,沃尔玛所做的打破最后的一公里,就是超市购物后,负责周边五公里送货。(应该是五公里这个大致范围)大幅度的提升了便捷度。得到了超市的体验式购物,并且免除的带回家的烦恼。其他超市应该也在陆续开发这个工作。
2、再就是永辉所做的扩大超市的优点,蔬果自营化。
原来的超市蔬果运作模式都是
农户——批发市场——生鲜代理商——超市
农户——批发市场——超市 或者 自建蔬菜基地——超市
这样做的好处是,生鲜蔬果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价格成本降低。并且提升很明显,现在的无论如何也无法击破这种运作模式。因为这种运作模式是针对各个城市农贸市场而去的。现阶段超市、生鲜电商的最大敌人应该是农贸市场,因为各个城市的生鲜最大流量应该是来自于农贸市场,我们所占的份额可能连20%都达不到。
3、超市也开始发展电商,沃尔玛开始联合一号店,大润发发展飞牛网,步步高发展云猴网,等等还有很多,虽然在互联网人眼中的眼中闹了很多滑稽的笑话,但是他们确实在艰难发展,因为未来有无限可能。(个人简直对高层发展电商的方式生恶痛觉,简直觉得就没有一点做到点子上的事情,简直是渣中渣啊!!!!!这里引用一句别人写的话,简直写的太对了
转载:总的来说,初始的战略是好的,后期的战略和执行是混乱的。电商的负责人还是之前管线下门店的,开始只是做XXX社区O2O的定位比较合理,但是后来成为对标京东的电商平台,费用投入无穷无尽,知名度低,网站名俗,各方面均落后,也没有任何创新点。俗话说“人之老也,戒之在得”。该放权就放权,该退位就退位,老一辈的管理者守着位置不下去,没有互联网思维去做互联网,很是奇怪。来自于:)
所有的电商都有一个最后的一公里难题,超市的电商如果发展起来是可以率先突破最后一公里难题的。
现在的运营模式:顾客下单——统仓物流基地(厂商)——顾客手中
超市的电商运营模式:顾客下单——超市(厂商)——顾客手中
超市在这个方面是有先天优势的,因为各个大城市都有足够的卖场,关键是如何建设好电商的网站,建立强大的物流,超市——顾客手中。(再次吐槽,现在超市电商的物流真是烂!!!)并且售后服务每个城市能做到同步解决。现在关键看互联网电商和超市谁的步伐最快,建设好最后一公里。超市如果能改变自身的互联网形象,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未必不可以扭转现在的局势。
并且现在超市整合了便利店,对做好社区O2O更加便捷。
4、从商圈中心建设超市,改变观念,通过建设超市来发展商圈中心购物广场。据我了解的有步步高,华润,大润发,永辉都在建设自己的购物广场,购物中心。通过超市的人气,流量转化房地产商圈,通过客流扩大租金模式。
5、从一线城市不断的开始扩展到三四线城市,各个县城,通过城市的综合购买力,不断调整卖场的面积,现今的关店潮主要来自于一二线城市,各个超市现在主力的发力点在自于三四线城市。这些地方的人均购买力不断的提高,但是大型的卖场这些地方都还没有发展到,未来超市需要建设的地方还有很多,怎么可能超市这个业态只有五年后就死了。
先写到这里吧,剩下的明天再写。明天争取写完。
【皎度的回答(65票)】:
一二线城市便利店地位逐渐替代大部分超市;三四线城市消费力增强,大超市下探三四线城市。
家里在秦岭深处的一座小城市,上学在西安,现在在北京实习。这一两年经常三个地方来回跑。谈下我的看法吧。
首先一二线城市,娱乐设施健全,像北京这种生活节奏快、城市人口流动大、城市体积大且基础设施基本定性的城市,购物的目的性更强一些,去超市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便利店和像京东这样的电商基本已经满足日常的购物需求。西安目前也在从超市向便利店过度,不过感觉小超市和便利店等多一些。
像我们家那种小城市,娱乐设施少,生活节奏相对比较慢,时间也非常富足,电商最快也是第二天到。因为城小去超市也就十几分钟,平时也不忙,逛一两个小时也没什么。还有一个现象是本地的大超市逐渐在没落,而华润万家等连锁大超市在供应链上比较占优势,不断地侵占着当地市场。
对于如今线下超市,我觉得华润万家做的就比较聪明。三四线城市大型超市不断地扩张,一二线更多的是以小型便利店出现。其实对于如今零售行业来讲,大超市和便利店在起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作用,核心不在金钱上,而是时间。大超市有一部分作用是充当消费时间的工具,更多在于“逛”上,对于货物的侧重点在于选择。便利店则是为了节省时间,侧重点在于快。
再回到问题的主干上来,线上与线下。电商对于我们来讲优势在哪?种类的全与价格的便宜。但是少了一些娱乐的意味,大型超市在三四线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娱乐设施,消耗时间的地方。虽然电商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扮演着消耗时间的角色,但是相对于线下。就如同网络游戏和线下游戏一样,线上是在填补线下所做不到的,而线下则是将细节体验做到最佳。
其实在未来可能人们不会在多提什么线上线下了。因为随着互联网更加深入生活,线上就是线下,线下就是线上。像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在线教育,这一年来我们的工程师和教研团队一直在跟进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对于基础内容互联网的传播方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和自助的学习效率,相比于人工,计算机能更清晰地采集到每个人的学习数据,让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互联网技术本就是对于过去生活方式的一个补充,它出发于这个世界,最终也是要和这个世界更加紧密地结合。电商也是这样的。
【荆棘谷流氓的回答(4票)】:
不能吧,不然去哪儿捏方便面!
【enostyle的回答(123票)】:
2011年,淘宝正在做一个叫做特色中国的项目,希望把每个地域的美食特产都用一个个的馆的概念展示出来,而特色中国湖北馆做为当时上线的第一个馆,视觉方面也是由我在负责的。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对食品,生鲜等,都有一些更深入的了解。这是前言的话。
最近也在看相关的文章,我的结论是——如果仅仅局限于5年内,那么超市的商业业态很难彻底消失,但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超市消失。
---------------------------------------------------------------------------------------------------------------
先说后者——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超市消失?
原因其实很简单:成本越来越抵不上收入了。
看到这句话很多人可能不会理解,其实传统零售业的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与我们想象中有相当大的差别。
成本方面,除了最基本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之外,还有被很多人忽略了的开放货架下的损耗成本。要知道,国内的超市,食品区域占据营业面积的比例可以达到70%以上,其中更有相当一大块是容易变质的生鲜食品。
因此,如果说实体店之死源于淘宝,那么超市的衰落和生鲜电商是脱不开关联的。
比起实体超市,生鲜电商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电商而言,统一的仓储和冷链物流可以将物流成本乃至损耗降到最低。据我了解到的,目前,某发家于北京,增速很快的生鲜电商能把损耗率做到最低到差不多在1%,而整体生鲜电商行业的损耗率差不多在10%。相比之下,线下超市里控制的最好的沃尔玛大概在1.5%-2%之间,而很多非连锁超市甚至为4%至多。损耗率对于利润率极其微薄的零售业而言,自然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年轻人无暇去大超市采购商品。拽着一购物车的商品,拎上楼,然后塞满冰箱,对于很多用户而言已经变成了一种很差的体验。
其三,随着租金、人力不断上涨,传统商超的成本正在不断上升;反过来,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逐渐消除了传统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也正在化解传统商超的渠道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电商的激烈竞争,很多超市只能宣布关门大吉。家乐福在去年曾经创下了中国区一月连关6店的记录,沃尔玛今年年初更是宣布全球关店200多家。
占据全球供应链优势的500强企业尚且如此,很多城市型的超市,日子就更难过了,整店倒闭甚至引发供应商围堵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而在这种情况下,电商的发展其实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
即便如此,如果让我在超市消失与否的问题上二选一,我还是认为:超市在短时间内很难消失。
原因大概有两个:
1.人群局限性,中老年人尚未形成消费习惯
作为传统商超的主力军,中老年人的移动覆盖率是最低的。也就是说,这个连移动互联网迁移都没有完成迁移的人群,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在超市消费的习惯。
同时,由于消费人群特征的差异性,线上、线下电商对消费者的定位也有所不同。对比一下某生鲜电商微信公众号和某超市DM主推的商品,我们就能够意识到差异所在。
且不论后者丑哭了的设计,单纯比较商品本身的档次——虽然生鲜电商在相同品质下的价格相比线下超市更低,但是整体而言,就主推商品论,生鲜电商更注重逼格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也更适应对品质要求高的大城市年轻人,而非超市里的买菜大妈。
---------------------------------------------------------------------------------------------------------------
2.地域局限性
前边提到过,控制损耗的能力对于超市而言相当关键。同时,由于生鲜电商大多以品质取胜,因此也需要优秀的物流来保证速度,降低损耗率,而这就决定了生鲜电商需要将仓储和物流做得很重,不能在三四线城市迅速铺开。
在这方面,京东和顺丰优选是最典型的自建仓储+物流,依靠自身的物流优势实现快速送达。
但在生鲜方面,像京东这样的以传统快递物流优势并不能取胜,因此在生鲜和O2O领域进行了很多投资和并购动作。
而创业公司,能够自建仓储和物流的,就很烧钱,前阵子倒闭的美味七七,就是因此导致资金链断裂的。
我看过一个知友的回答,关于生鲜电商的冷链的:
据我观察,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不过也是个人推测。
也在做自建冷库和仓储物流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之前是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但是现在只支持10个城市的服务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要做2小时达业务,是根据一个城市的订单密度来算的,他们采取两级DC的模式来实现,商品先从大仓前置到微仓,再从微仓送到用户手中。
微仓都是分布在离用户3公里半径的范围内,所以通过去冷媒化和时间冷链,可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的目的。
但是,如果一个地区的订单密度不高,那微仓就没有被充分利用,而且微仓的成本没办法被少量的订单规模摊销,那就真的是在烧钱了。
所以我猜,每日优鲜目前做10个城市,就是因为这个。
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精简策略不失是聪明的打法,起码不会像美味七七不顾实际情况扩建仓储和物流,最终覆水难收。
如果每日优鲜真的能服务好这10所城市生鲜2小时达,那也算是生鲜界可歌可泣的事情了。而且,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其他家的生鲜电商,覆盖的城市都是有限的,也是因为冷链物流的掣肘。
---------------------------------------------------------------------------------------------------------------
整体而言,虽然很看好生鲜电商未来的发展,但是如果想在5年之内,彻底干掉实体超市,依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当然,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在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大城市,实体超市的生存空间正不断遭遇挤压,是不争的事实。
【孔庆勋的回答(42票)】:
谢邀,X年之后XXX会不会XX,这简直已经快成为知乎上一个新的问题套路了。之前电商方兴未艾的时候,很多人在思考“百货商场会不会消失”;而最近食品、生鲜电商群雄争锋,果然又有人在问“超市会不会消失”了。
先说个人的看法:不会。至于具体原因,大概可以分成这几方面吧:
1.从传统超市角度看:存量巨大,短期内被彻底干掉不太容易
前两天刚刚发布的《中国零售100强》,前15名里仅仅连锁超市就占了六席,这六家包括华润万家、大润发、沃尔玛中国等,销售额总计4000多亿元。虽然这个数字还比不上电商老二京东一家一年的GMV,但是依旧是相当可观的。分散到全国各地,这相当于从直辖市到地级市乃至县区的几千家门店,囊括了上亿人的衣食住行。
虽然,最近几年很多连锁超市尤其是跨国公司宣布在华关店。但是与其说这是被电商挤压的结果,不如是中国区的水土不服所致,比如市场战略和危机公关做的差。但是,大型的超市卖场的优势在于,他们已经有了成型的渠道和消费者群体,同时通过长期的经营积累了相当的资金沉淀,想让他们关张大吉并不容易;而小超市虽然实力有限,但是大多深入社区,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未来有可能朝便利店的方向发展,但是也很难被彻底淘汰。
2.从电商角度看:仓储物流是瓶颈,不易铺向三四线城市
之前在一本书里看到过,国内的超市里食品区域占据营业面积的比例非常高,而其中很大一块都是生鲜。因此,如楼上知友所言,如果说“百货消失论”对应的是淘宝,“超市消失论”对应的更多是生鲜电商领域的一些准独角兽企业。
而实际上,相比万能的淘宝,目前融资已经在B轮之后的生鲜电商屈指可数,他们共同点是都从北上开始,随后进入广深,而后是一些二线城市,而对于中小城市不闻不问。这样布局的原因很简单:生鲜电商对于仓储和物流的要求相当高。当然,也有一些针对地域市场的生鲜电商,只做某个城市,或者周边,比如上海的两鲜,深圳的美厨。个人不太看好区域生鲜电商的模式,供应链很难深度整合,实际上来看也已经倒闭了不少。
以楼上答案里提到的每日优鲜为例。恰好前几天以公(zi)司(ji)福(zui)利(chan)的借口给办公室的小伙伴们下了单,除开便宜不说,时效也相当满意。但是,2小时送达的服务在广州还没完全覆盖,北京也只有五环以内和五环外的核心区域可以做到。当然,在两小时内完成出库,分装,配送,而且是冷链物流,这个速度已经相当惊人了。
事实上,如果有一线城市的高客单价作为支撑,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成本还是比较容易cover掉的。小道消息是,每日优鲜在北京,已经实现了盈利。但是,如果换做购买力有限的三四线小城,一来订单数较少,二来客单价不高,无论自建物流还是委托第三方,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3.从消费者角度看:消费习惯需要培养过程,中老年群体“触网”困难
这个楼上很多答案都有提到,就不详述了。简单说,目前的食品电商,尤其生鲜电商,依旧是依靠资本驱动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的时期。
前几天刚写了这个答案,其中也提到了两家生鲜电商的名字。
实际上,这个答案的关注人群也许就是生鲜电商们的目标用户。他们有意愿提升消费品质,然而又不希望付出过高的价格;他们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是正在还房贷的白领,是准备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妻。这群人会在未来成为中国消费的中坚,但是现阶段,如果生鲜电商希望通过这个群体创造超额的利润,可能还是会很难。实际上,这个答案的关注人群也许就是生鲜电商们的目标用户。他们有意愿提升消费品质,然而又不希望付出过高的价格;他们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是正在还房贷的白领,是准备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妻。这群人会在未来成为中国消费的中坚,但是现阶段,如果生鲜电商希望通过这个群体创造超额的利润,可能还是会很难。
而至于中老年人这一群体,就更加毋庸多言。其一,触网率低;其二,在超市、市场挑选自己“心仪”的食品,本身就是他们的一大乐趣啊!
4.从零售行业角度看:互联网渗透率低,还需要几年发展时间
大概是去年年底,听了京东副总裁邓天卓的一次演讲。有一页PPT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在各大行业里,互联网渗透率最低的是汽车和生鲜,都只有2%。当时的惊讶在于,生鲜这种高频、轻决策的行业,怎么可能与低频、重决策的汽车相比?后来又联想到从上游渠道,到下游仓储渠道方面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时隔半年,这个比例的变化应该不会很大。而在行业内部,洗牌已经提前开始,既有美味七七倒闭、爱鲜蜂裁员、Dmall高管离职之类的事情,也有每日优鲜2.3亿融资、本来生活1.17亿刀融资等高调的新闻。
整体而言,生鲜电商的盘子一定会越来越大。除了赢家通吃的铁律之外,与传统超市渠道争抢消费者也注定是必然。但是,如果说5年之内对传统超市造成致命的打击,我反正不会信。
最后,作为消费者,还是希望生鲜电商的价格战能多持续一段时间——帮助几千万年轻人完成消费升级,也算大功一件啊。
就说这些,以上。
【呵呵的回答(22票)】:
不会,至少夏天我口渴了,还是会在路边买一瓶可乐,而不是上网先买一箱放在家里。
实体店和网店是互补的关系,不是取代的关系,即使是取代,也只是部分取代,不可能完全取代,因为市场定位不一样,市场功能也不一样。
【LukasLeong的回答(0票)】:
个人拙见,未来五年电子商务将更好的为线下零售业提供服务。
社区超市和快递产业将更好的融合,消费者(线上用户)的生活将更加便捷,书店、服装、大型购物商场等消费体验将更加舒适。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