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负债业务有哪些

商业银行负债的种类_科普知识_中国百科网
商业银行负债的种类
    商业银行负债 -商业银行负债的种类 按业务品种分类,负债业务大体可分为:单位存款(实际工作中一般称对公存款)、储蓄存款、同业存放、同业拆入、向人民银行借款、债券融资、应付款项以及或有负债等。商业银行对各类负债业务的管理应坚持成本控制、量力而行和结构合理原则。 存款的种类和构成一、存款的种类(一)交易账户:是私人和企业为了交易目的而开立的支票账户,客户可以通过支票、汇票、电话转账、自动出纳机等提款或对第三者支付款项。1、活期存款;2、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3、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4、自动转账制度(ATS)(二)非交易账户(储蓄账户)1、储蓄存款;2、定期存款。二、存款的构成1、存款的稳定性。2、存款的利率。 存款的定价一、存款定价与银行经营目标存款定价与银行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存款定价要保护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不能单纯地追求扩大市场分额,靠不合理的存款定价吸引存款而导致银行利润下降是不可取的。二、成本加利润存款定价法每单位存款 = 每单位存款服务 + 分配到银行存款 + 售出每单位存款服务的价格 的经营支出 的总支出 的计划利润三、存款的边际成本定价法边际成本MC = 总成本的变动= 新利率 * 以新利率筹 C 旧利率*以旧利率筹集的总资金 集的总资金边际成本率 = 总成本变动额 / 筹集的新增资金额四、存款的其他定价方法1、为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价格;2、根据客户与银行的关系定价。 非存款的资金来源一、同业拆借(一)同业拆借是银行获得短期资金的简便方法,要在会员行之间通过银行间资金拆借系统完成。1、 资金拆借双方都在中央银行开有准备金账户,当资金拆借发生时,双方账户的变化2、 当拆借资金到期时,拆借双方银行账户的变化(二)拆借方式1、 隔夜拆借2、 定期拆借(三)拆借利率:一般由拆出行和拆入行共同协商确定注: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实现了市场化,基本体现了市场对资金的供求关系;拆入资金只能用于解决调度头寸过程中的临时资金困难,而不能将其用于弥补信贷缺口和固定资产的投资。二、从中央银行的贴现借款贴现率由中央银行规定,贴现方式有票据贴现和信用贷款两种。三、证券回购商业银行可以用签定回购协议的方式,暂时将一部分证券资产出售,同时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日以协商的价格购回这些资产。可以是隔夜回购或较长时期。商业银行出售和购回债券,银行和债券购买者的账户变化四、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获取资金,最典型的是欧洲货币存款市场。1)当A成本低于国内市场时,可在国际金融市场借入资金贷放到利率较高的国内2)当A成本高于国内市场时,可在国内金融市场借入资金贷放到利率较高的国外,以此获利。五、发行中长期债券发行中长期债券是指商业银行以发行人身份,通过承当债券利息的方式,直接向货币所有者举借债务的融资方式。六、非存款性资金来源规模的确定由于银行的资金来源可分为存款性资金来源和非存款性资金来源,非存款性资金来源的确定实际上取决于存款性资金来源能否满足银行的贷款和投资需求差额部分即为非存款性资金来源。可用资金缺口来衡量:银行的资金缺口 = 当前和预计未来的 ― 当前和预计贷款与投资需求的存款量
收录时间:日 21:40:33 来源:百科网 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喜欢此文章的还喜欢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是什么?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筹措资金、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它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基础. 一、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的业务就是存款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运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储蓄存款、企业存款和其他存款等. 二、资本金是银行经营业务的基础,是商业银行成立时依法必须筹集的资本. 三、同业拆借,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资金拆入拆出. 四、向中央银行借款,包括再贴现、直接贷款.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股票/基金&
从银行业转型升级看资产负债业务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
  文/于东智 郭娜 关继成
  未来商业将需要构建覆盖表内外的大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资产负债业务将从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重,转变为以资金募集和资产配置能力为重。
  从2003年至2013年10年间,业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银行业的资产总量从28万亿元增长至151万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8.35%;负债总量从2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97%;不良贷款率由19.4%降至1%左右。这其中既有监管变革和商业银行自身改革的制度红利因素,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健成长。在这段时期内,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看,国内外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监管要求不断升级,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特别是的异军突起,令商业银行感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经营和竞争压力,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调整着自身的经营策略,这使得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业务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那么,如何把握银行业资产负债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前瞻性的经营和管理策略,在“促改革、调结构、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发挥好商业银行的作用和,对于中国经济和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表内业务表外化趋势
  近些年来,“表内业务的表外化”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趋势性变化的主要特征。表内外业务间的关联度愈趋紧密和复杂是监管趋严、金融脱媒与金融创新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同时也促使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表现为银行业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的多元化程度明显提升。
  资产业务的表外化。从社会融资规模看,表内贷款占资产业务的比重下降明显。2013年的社会融资规模为17.3万亿元,较2002年增长8.6倍,这期间的复合增长率为21.6%;同期的人民币贷款业务从1.8万亿元增长至8.9万亿元,增长了4.8倍,复合增长率为15.35%;本外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95.5%下降至2013年的54.8%。近半数的资金已经脱离了银行贷款渠道,转换为、发债等形式,金融脱媒形势明显。与此同时,影子银行融资体系得以大规模发展,实现了信贷资产的表外化。表外业务规模目前已悄然逼近表内信贷总量。以信托业务的社会融资规模为例,其从2006年的825亿元增长至2013年末的18448亿元,期间的复合增长率为55.9%。
  负债业务的表外化。由于收益率方面的明显优势,商业银行存款理财化的趋势明显,这些绝大多数为非保本型,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反映。最近几年是银行理财业务大行其道的时期。理财业务部分程度上执行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功能,对利率较为敏感的部分存款实现了市场化定价,这既加大了商业银行组织存款的成本,也加大了存款的波动性,进而增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依据可获取的公开数据,近6年国内理财业务的平均增速高达66.7%,远高于同期存款增速48.8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国内理财业务规模超过11万亿元,与银行存款的比率约为1∶10,保守估算表外核算的理财业务规模已达8万亿元。
  多因素叠加挑战资产负债业务
  负债端的成本刚性攀升,结构更趋主动和多元。利率市场化加速、金融产品丰富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推动资金价格中枢不断抬高,负债成本上升的趋势明显,未来负债业务的结构也将更趋主动性和多元化。表面上看,存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市场竞争推高了银行资金成本。但从更深层次来讲,债务性工具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及其低信用违约记录使得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中枢被极大推高,从而导致资金成本显著上升。年间,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等债务性工具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6.57%、5.39%、5.49%。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将债务性工具视为重要的投资标的,收益率远高于普通存款(2013年下半年,绝大多数货币市场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保持在4.5%左右,明显高于3%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3.75%的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加之互联网金融等渠道的推动,银行资金分流加快。随着更多存款流出银行系统,银行被动提高存款利率以满足贷存比要求,推动同业资产和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上升,进而导致更多的资金外流。虽然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等资金最终没有流出银行体系,但却从活期存款变成了协议存款、同业存款、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资金成本被动提升。
  资产端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风险偏好开始增大。在负债成本上升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部分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和优质企业融资脱媒为银行信贷投放和资产端收益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已经变身商业化主体的银行面临着新一轮的资产配置选择,风险偏好开始增大。一方面,小微业务成为各家银行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选择。依据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8万亿元,同比多增4337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余额较2011年增长了18.67%。另一方面,投资、同业业务等成为银行资产布局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类信贷业务”快速兴起,理财、同业资金投向非标资产快速增长。以同业业务为例,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中资银行同业资产余额17.3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101.7%,而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仅54.1%;同业资产占比由10.2%提升至11.0%。同业业务已由过去较为单纯的金融机构间资金融通工具,逐渐转变成为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管理资产负债、创新产品和拓展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渠道。尽管商业银行同业、理财等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也为银行流动性管理、政府宏观调控和系统性风险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信用风险加剧,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历史时期,宏观经济增长减速已成定局。依据(Fisher,1933)的“债务―紧缩理论”和明斯基(HymanMinsky,1992)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以及(Krugman)和奥博斯菲尔德(Obstfeld)等创建的危机模型,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明确的负相关关系。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了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0%,比年初上升了0.05个百分点,较2010年的低点(0.9%)高出1个百分点。最大的十家2013年末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494.09亿元,较2012年末增加19.47%;不良贷款率也上升了0.06%至0.99%。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显示信贷资产质量下行趋势明显。新增不良贷款主要来自于市场经济较为活跃、中小企业较密集、外向型程度较高的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同时逐渐向山东省、福建省、广东省等沿海地区蔓延。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钢贸、光伏、船舶等产能过剩行业成为不良贷款增长的高发行业。这些情况都显示实体经济增速下降已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了影响,考虑到传导效应的滞后性,不良率存在持续攀升的压力。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会给银行不良防控带来持续压力。
  资产负债管理的数据基础薄弱,对现代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技术应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国内银行在信息基础、数据整合和系统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由于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国内各银行既缺少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成熟的管理经验,更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对利率市场化加剧和金融创新下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精细化运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例,大多数银行主要采用敏感性较差的简单缺口分析法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进行计量,资产负债期限分类也较为粗放,利率风险量化面临着数据基础薄弱的问题。此外,我国衍生工具市场的不健全和高风险性也制约了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手段。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压力与日俱增。一方面,大量僵化的存量资产和业务创新增加了流动性风险管控的难度。一直以来,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是银行资金投放的重要领域,其中平台贷续借的比例高,房地产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款期限远高于一般贷款,这些都是导致银行资产僵化的重要原因。僵化的存量资产加之存款持续搬家必然会加剧银行流动性风险管控的压力。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监会于日正式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重申了对银行业建立完备流动性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要求银行逐步加大优质流动性资产的占比。此外,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会给国内货币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也加大了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构建大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这是一个变化迅猛的世界,在监管变革和科技创新的双重冲击下,中国金融市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商业银行多年来积累的优势在短期内仍是不可动摇的,但资金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压缩的压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未来商业银行将需要构建覆盖表内外的大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资产负债业务将从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重,转变为以资金募集和资产配置能力为重。
  转变负债经营思维,发展“表内表外双主线”融资模式,实现银行负债端从存款向资金募集的转变。一是提升客户细分能力,差异化发展存款业务。在国内储蓄率较高和成本较低的背景下,存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吸纳存款能力的建设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细分客户,充分挖掘渠道、产品和服务潜力,提高客户转置存款的机会成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银行特点差异化发展存款业务。二是以财富管理为方向,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加快理财产品创新,增加客户资金“入口”粘性,使理财真正贡献于银行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提升客户竞争力和交叉销售能力。
  转变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并以资产管理的思路去发现各类金融资产投资机会。一是提高银行非信贷资产占比,从持有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型。利率市场化将加速金融脱媒的进程,大型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都纷纷转向直接融资。因此,应顺应这一变化,提高银行非信贷资产占比,实现从资产持有型银行向交易型银行转变,从做存量向做流量转变,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未来商业银行应通过债券投资、外汇交易、黄金买卖、(基金)资管计划等交易,提高投资交易账户收入水平。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看,投资交易类资产占比普遍较高,美国银行四巨头富国、摩根、美国、花旗中,有三家的投资交易类资产占比在30%以上(日均),而在我国,投资占比最高的工行也仅在20%左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可投资品种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投资类业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积极参与资管计划,盘活存量资产。目前,银行正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通过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等创设更多的标准化资产,进入市场流通。现阶段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期的基础资产以优质信用/保证类贷款为主,且规模较小,而债权直接融资模式目前仍在探索中,监管机构核准的额度不大,对盘活存量效果均十分有限。但是未来随着风险管控压力的增加,可能会倒逼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等快速推进。
  三是实施客户下沉战略,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当前能够接受较高贷款利率的群体主要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客户。目前来看,银行对这部分客户服务的困难在于如何在成本以及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价格覆盖风险以提高贷款收益率。当前,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主要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风险分析、跟踪与判断,在货币紧缩周期极高的资金价格可以覆盖消化高人力成本,但是富国银行的经验显示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因此,谁能够开发出符合国情的,依靠IT技术的技术密集型小微贷款模式,谁就能在国内的小微贷款领域占据先机。
  加强表内外资产负债组合管理,兼顾利率、汇率和流动性风险,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更多的是根据资产负债比例指标,进行事后控制,缺乏用于战略决策和多目标考量的决策模型。现代金融的复杂性和金融产品的多样性使得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很难仅凭经验判断来制定资产负债配置决策,现代资产负债管理更加依赖一些先进的计量模型和工具。因此,在推进资产负债管理体制转型过程中,应该积极研究借鉴成熟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来逐步建立适合中国的金融市场特点和银行内部管理要求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统筹协调好“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对资产和负债的数量、结构、收益、成本进行规划和控制,使资产和负债在规模、期限、利率、币种等要素上相互匹配,在短期盈利目标和长期价值目标之间建立平衡,以充分发挥资产负债管理的决策支持作用。
  此外,中国银行业要高度警惕结构调整中的潜在风险。一是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快速发展期间隐含的风险可能会大量暴露,要重点关注房地产行业、涉农贷款、地方政府债务等业务隐含的风险。二是今后10年,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可能会使传统支柱行业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将进一步加剧信贷结构调整。一方面,随着国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扩张,行业和企业结构将会发生更为剧烈的变化,其贷款存在风险提前爆发的可能;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战略性的发展尚有不确定性,也可能会带来局部或个别风险。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4年第5期,作者于东智、郭娜 及关继成系中国资产负债管理部员工。
(责任编辑:HN027)
06/20 23:4706/18 09:2906/18 06:5306/18 01:2406/16 00:4906/14 03:0106/11 02:3806/09 10:13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银行柜台业务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