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商业冲动,还是深谋远虑

地址:中国·郑州经五路15号 热线:138
/ 06 E-Mail: QQ:
在线客服:
版权所有 河南星零商贸有限公司中国临空经济:是商业冲动,还是深谋远虑?
  □本报记者 曾晓新
  截至2014年底,中国有62座城市依托54座机场,规划了63个临空经济区。在前不久举办的2015年世界机场城市(亚太)峰会上,民航局副局长周来振给出的这样一组数据,充分反映了临空经济在中国的火热。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将加快机场建设发展,建设临空经济区视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然而,在一拥而上的背后,周来振坦言:“一些地区临空经济发展充斥着浮躁、急功近利的商业冲动。”
  临空经济到底能不能成为城市经济转型的利器,在这次会议上,有关专家提出了颇具价值的建议。毕竟,要让中国的临空经济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临空经济建设运营相关人士仅有商业冲动是不行的,当然也不能鼠目寸光,必须有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思维与境界。
  模式有多种 成功的并不多
  今年1月,成都新机场立项获批准。四川省机场集团总经理潘刚军向外界透露了成都新机场和未来航空城的规划。他表示,成都新机场的建设,为临空经济和航空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目前,新机场周边及与成都市相连的走廊地带基本上属于未开发区域,便于统筹规划。我们将坚持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理念,通过内圈小型机场城的建设与外围大型航空城的发展,来实现机场与临空产业的良性互动”。
  像成都这样一边谋划机场新建或改扩建,一边积极规划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城市,在中国不是少数。一位业内人士曾对记者开玩笑称,如今,但凡有机场的地方政府领导在谈及机场发展时,如果没有提及“航空经济”或“临空经济”等字眼,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懂航空。玩笑之下透露出,许多地方政府领导对于利用机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有一定了解,但了解航空并不等于知晓临空经济的发展规律。
  截至去年底,中国已规划了63个临空经济区。但一些城市只是在机场附近的区域圈了一大片地,对于这片区域应该引进什么产业、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并不清楚。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允春曾在多个场合对地方政府领导强调,“临空经济区并不等同于经济开发区,给块地就能发展”。
  要建设一个成功的临空经济区,将一座城市的机场变成机场城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曾让全球航空经济研究第一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卡萨达列出机场城市的成功案例,他只提到了新加坡、荷兰、迪拜、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曹允春教授在提到国内成功的临空经济区时,也只提到了北京、上海、天津、郑州、西安等几个城市。
  “临空经济发展模式有多种,北京采用的是大型枢纽机场带动下的临空发展模式,天津采用的是航空制造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模式,郑州采用的是航空引致产业带动下的发展模式,还有上海虹桥模式,以及通航制造、研发等产业带动的临空经济模式等。”曹允春表示。
  发展临空经济应该遵循规律
  中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以成都、郑州、天津等城市为骨干,其他城市为补充的临空经济发展格局,逐步探索出了以航空制造、IT产业、旅游休闲、现代服务业、航空物流为主导的多种模式的航空经济形态。针对中国持续高涨的临空经济热潮,周来振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问题。他表示:“中国发展临空经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例如,产业矛盾很突出,规划不科学,开发模式、利益协调机制等还有待理顺,甚至一些地区充斥着浮躁、急功近利的商业冲动。”
  为此,周来振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发展临空经济,要优先谋划机场、航空枢纽发展,打牢临空经济的发展根基;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统筹协调、规划引领的作用;要加强政策支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多方共同推进的合力;要综合考虑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协同进步。”
  “要使临空经济这样好的经济形态健康持续发展,靠堵是不行的。”曹允春说,“毕竟临空经济已经是市场行为,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对此是支持的。但临空经济开发的主体必须清楚临空经济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不能盲目地发展。”6月底,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发布了《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相信政策的出台,会对中国临空经济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您所在的位置: >>
>> 第一篇:深谋远虑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自古英雄多磨难。古往今来,多少事业成功者胸怀大志,抱负远大,执著奋斗,功绩斐然而名垂史册。然而,向来一帆风顺、畅行无阻者却寥若晨星;而大多数人要历尽?回百折、重重坎坷险阻方可胜利抵达彼岸。
  李彦宏往往给人以一种含蓄、腼腆、内敛、冷静的感觉――与之对应的是深藏不露、秘而不宣的市场竞争策略;养精蓄锐、厚积薄发的战略推进政策;游刃有余、高屋建瓴的对外形象塑造……同时,李彦宏又是一个高瞻远瞩、胸怀大志的企业家。所谓高瞻远瞩,就是站得高望得远,即已经洞察和领悟到未来的境况和趋势。明智的人应当正视现实,隐忍恬退,明哲保身,冷静沉着,而不是争强好胜,锋芒毕露,动辄行以“妇人之仁”和“匹夫之勇”,所以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一世之忧”。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中所提到的“细谨”和“小让”这些“小节”,不应该成为大丈夫处世的磕磕绊绊,也不应该为这些“小节”而发作。这样的谨慎其实就是为了“大行”,而看到“大行”就是有远见。
  同时,由于有了远大目光和洞见而谨慎,也不是消极引退而放弃,而是积极主动、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磨砺意志、坚韧历练,等待真正崛起。如果没有一双慧眼和睿智的大脑,对时局和前景没有科学、客观、冷静的分析和判断,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事和关系懵懵懂懂,一团乱麻,糊里糊涂,这样的一种无知的愚顽者,怎么可能做到隐忍而后动呢?所谓“无知?无畏”,因为无知无畏,隐忍变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无知,即使隐忍,也只是没有方向、毫无目标的消极隐忍。
  胸怀大志却又能审时度势,这一切表明了,李彦宏是一个深谋远略的企业家。征途中的曲折和颠簸,有时不免陷入险象环生的困境。世事本来就变幻莫测,总会伴随着一些若有若无、虚实难辨甚至敌我不清的迷雾,有时也处于左右碰壁甚至泰山压顶的态势之下。面对种种不利和弱势,他们镇定冷静、大脑清醒、明哲保身、恬退隐忍。等待时机成熟,才奋起和爆发,以免螳臂挡车,以卵击石,终遭身败名裂、粉身碎骨的结局。成大事者必须?有远大抱负和宏伟愿景,否则他们就会在失败面前畏惧退缩,徘徊不前。同时,也只有这些抱负和愿景,在提醒和抑制他们学会妥协,学会与环境和谐共存,因为抱负还在前方,还很遥远,只有隐忍才可以保全实力,以备将来。如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为了将来的愿景和抱负的实现,必须苦其心志,如果没有隐忍和韧性,人是无法承受心志之苦的,那怎么能承载得起天之大任?
  百度一路驶来,李彦宏要翻越多少深沟险壑和激流险滩,在那种环境之下,保持高瞻远瞩和睿智洞明的大脑,稳重而隐忍,对李彦宏来说多么重要。当中最明显的是他对搜索引擎在互联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的精准判读;其次是他对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的社区化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见;再次是他对商业模式的选择和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分析;最后是他对中国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的消费习惯和心理的判断和分析。正因为有了这些判断、分析和预见,他才选择竞价排名和凤巢系统作为百度主要的商业模式;构建“以网页搜索为主、社区化和电子商务”三大支柱和核心业务的战略框架;确立体现了“简单可依赖”思想的以“框计算”为主导的百度理念;在市场策略上形成了以娱乐为主要内容和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在竞争力取向方面形成了“以技术为支撑的追求完美的用户体验”的认知等。从以上这些,可以窥见李彦宏清晰睿智的大脑、深邃的战略眼光。
  像李彦宏一样,在人类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中,为着自己远大抱负和宏伟愿景而隐忍克制的英雄豪杰多如牛毛,被毛泽东誉为“风流人物”的汉高祖刘邦便是其中的一个。刘邦早年就已经有至尊天子的远大抱负和愿景,为此,他在奋斗的过程中必须恬退隐忍,深藏不露,克制于心而无为于外。匿藏砀山、投靠东阳甯君、投靠项梁、羞辱鸿门宴、拜受汉王之封爵、烧绝出关之栈道、忍受广武之辱、违心封韩信为齐王等诸多事实,说明了刘邦是一个隐忍的战略家。他的隐忍是以实现自己的皇帝抱负和终极愿景为目的,是一个善于谋略的隐忍。由此也可见,欲成就一番事业,不仅需要高远的战略眼光,而且还要善于保全和隐藏自己;而由刘邦反观李彦宏,其抱负、其隐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定价:¥35.00 当当价:¥10.20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李彦宏的专注智慧》吧!作者:唐山雨
书籍简介:每个著名企业家都有其独步天下的“秘技”,也是其最闪光的一点。李彦宏自创办百度以来,经受住无数转型诱惑,一直专注于搜索以及围绕搜索的用户需求。并通过本地化的创新在中国领先于搜索巨头Google。
李彦宏何以能抵挡住无数“赚快钱”的诱惑,从而打造出明星互联网企业?本书即描述了其专注搜索、低调积累、伺机而动的专注智慧,用精准的分析加上丰富而详实的实践案例,在总结案例的基础上给读者以学习启示。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14006?ref=read-7-share深谋远虑 全面创新
 来源: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深谋远虑 全面创新
——读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思想
  作者:周新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从严治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和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宝贵经验和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崇高的使命追求、非凡的理论勇气、无畏的担当精神、卓越的创新实践,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由“从严治党”向“全面从严治党”的崭新跨越,不仅创造性地解决了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而且为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撑、奠定了理论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昭示了广阔前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基本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筑牢使命工程、根基工程、中枢工程、永续工程为战略基点,大力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落地,谱写了党的建设新的宏伟篇章。
  筑牢使命工程,巩固长治久安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已经证明,共产党领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最具先进性、最富生命力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必须把稳固现行政治制度作为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必须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所谓“根本性问题”,实质上就是江山颜色问题、旗帜方向问题、前途命运问题,说到底就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执政地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实施了以稳固政治制度为根本目标,以高举党的旗帜、保持政治定力、强化使命意识为根本指向的使命工程,确保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毫无疑问,将执政党肩负的崇高使命作为根本立足点,牢牢抓住了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根本、要害和实质。
  筑牢根基工程,践行全面从严治党为人民。党的建设必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当今世界,信息丰富、传播迅捷,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日益增长,对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监督意识普遍增强,对党的建设更加关注、对党的诉求更加多元、对党的期待更加殷切。如果执政党漠视人民关切、回避人民期待,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信赖和拥戴,最终动摇执政根基,犯下历史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的意愿为指引,提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把依靠人民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力量之源,把回应人民关切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导向,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检验标准。
  筑牢中枢工程,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党的建设千严万严、千抓万抓、千治万治,最终都要归结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中枢工程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必须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为此,围绕深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通过大力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能力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通过深化细化党的执政能力要求,大力培养执政骨干队伍战略思维能力、领导谋划和推动落实改革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应对风险能力、维护稳定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整体提升。把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作为从严治党的归宿,不仅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赋予了鲜明的导向和正确的指向,而且切实把住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中枢”。
  筑牢永续工程,培养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只有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生力军作为党的建设永续工程,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效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并将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战略基点。按照有信仰、有本事、有担当、有境界的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素质能力要求,大力加强党员管理和干部培养,与时俱进树起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三严三实”、“四讲四有”等新标杆和新要求,从源头上保证党的事业代代相传、后继有人。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人才高标准的确立,为永续工程实施赋予了生机活力和不竭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创新点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充分彰显了非凡的战略视野、思想深度、领袖胸襟和治理思路,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必将更显格局、更加系统、更具力度、更富成效。
  理论创新:科学构建管党治党思想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创新的突破口定格在思想理论创新上,系统阐发了全面从严治党新思想。主要包括“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等核心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指明前进方向。着力推动与党的使命、宗旨、任务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相匹配,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融合,与世界发展大潮和人类发展进步相接轨,具有中国思想、中国自信、中国底蕴、中国优势的管党治党理论体系建设,廓清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原则、战略目标、核心任务和根本导向。明确并发展了全面从严治党“全”和“严”的深刻内涵。“全”在内容全包括、主体全覆盖、实施全过程、责任全受控、违纪全查究。“严”在方向,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在标准,突出底线意识和负面清单管理;“严”在态度,突出认真、较真和一视同仁;“严”在监督,突出手段创新和责任落实;“严”在机制,突出制度约束和长管长治。系统化管党治党思想理论体系突破了单点化、零散化、口号化等弊端,增强了从严治党的系统性、整体性、有效性。
  方略创新:聚焦防范党建工程风险危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聚焦党建工程的各种风险,走出了一条建设党、发展党、强健党的全面从严治党新路。在确保政治安全上,敢于动真碰硬,横下一条心,坚决清除党内山头、宗派、毒瘤,周永康等党内的野心家、阴谋家得以铲除。在确保党员队伍灵魂健康上,破除“理想虚无论”“抓思想无用论”“反腐影响经济论”等错误认识,狠抓党员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党性心性、道德品行,严防党员信仰缺失、思想滑坡、政治动摇、心态失衡,强补精神之“钙”。在确保组织功能发挥上,致力克服党的建设“淡化”“弱化”“边缘化”倾向,把抓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
  路径创新:有序推动从严治党深入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观和方法论,展现了先抓党的高层、再抓“关键少数”、再抓全体党员;先抓紧迫问题、核心问题,再抓倾向问题、普遍问题;先集中整治,再常态化管理,先上后下、先点后面,各个击破、步步深入的管党治党路径。整体谋划全面从严治党新布局,形成了前后贯通、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逻辑链条。不断拓宽全面从严治党新渠道,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纪法分开、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确立了瞄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依靠制度建设长效长治的解决问题根本路径,全方位扎紧了制度笼子;坚持力破“潜规则”、建立“明规则”,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灵活运用“四种形态”,管住绝大多数,盯紧关键少数,提高了从严管党治党精准度。积极营造全面从严治党新生态,“苍蝇老虎一起打”,展现党中央从严治党的钢铁意志;大力推进反腐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纪检体制改革,推进巡视和派驻监督全覆盖,加强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高举榜样旗帜,有力发挥党中央高层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从严把握执纪标准,加大执纪力度,强化监督问责,有力推动风清气正大环境的形成。
  机制创新:突出放大从严治党牵引功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仅高度重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保障作用,而且前所未有地把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牵引功能摆到突出位置。明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目标,不仅要体现在从严治党本身效果上,而且要体现在对改革发展稳定牵引作用的发挥上,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实际成果上。注重方向牵引,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所在,全面确立了由党站在全局高度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力量、协调各方利益、理顺重大关系,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重大政治原则。构建格局牵引,推动从严治党与治国理政深度融合,构建了以加强执政党治理为牵引、以深化国家治理为中枢、以参与全球治理为载体的融合治理格局。创新机制牵引,充分发挥政治体制独特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亲任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多个小组组长,开辟了由党中央牵头抓总,解决重大问题的新机制。全面从严治党的牵引功能发挥,带动了治国理政层次提升、改革发展效率提高、政风民风社会风气好转。
  综上所述,构建管党治党思想体系作为一种理论创新,确立了全面从严治党方向;防范党建工程风险危害作为一种方略创新,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要害;推动从严治党深入发展作为一种路径创新,保证了全面从严治党成色;突出从严治党牵引功能作为一种机制创新,放大了全面从严治党效应,从而保证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科学性、深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光明日报》( 日 13版)[责任编辑:陈畅]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核心价值观专区
··|··|·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