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并购给商业银行并购贷款带来的效应有哪些

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研究
作为依赖公众信心而生存的银行,规模大小对其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规模越大就越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更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天生就是规模经济效应很强的企业,比一般的工商企业更能形成规模经济,而并购是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最快途径。
基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存在,国内外对银行规模经济研究理论成果丰富。国外研究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即是: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具有相当平坦的U型,中等规模银行比大银行和小银行都具有轻微的规模效率。只有小银行有潜力获得5%或更少的规模收益。早期的研究认为大银行之间的购并不能获得显著的规模效...展开
作为依赖公众信心而生存的银行,规模大小对其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规模越大就越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更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天生就是规模经济效应很强的企业,比一般的工商企业更能形成规模经济,而并购是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最快途径。
基于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存在,国内外对银行规模经济研究理论成果丰富。国外研究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即是: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具有相当平坦的U型,中等规模银行比大银行和小银行都具有轻微的规模效率。只有小银行有潜力获得5%或更少的规模收益。早期的研究认为大银行之间的购并不能获得显著的规模效率,在有些情况下还可能遭受轻微的规模效率损失。近期的研究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不同的指标概念,得出商业银行的购并可获得显著的规模,尤其对资产规模为100-250亿美元的银行,规模经济效应更为明显。国内的研究认为,我国商业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但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规模经济状态和发展趋势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股份制银行存在的非理性规模扩张行为已经导致其规模经济递减。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银行具有规模存在性的研究、规模经济实证方法的研究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存在与否的研究。国外的理论研究认为规模小的银行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性质,小银行通过并购途径有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但是大银行无法达到此结果,对资产规模为100-250亿美元的银行来说,规模经济可达成本的20%。而关于我国的理论研究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整体规模不经济改变为如今的整体规模经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规模经济状态和发展趋势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股份制银行存在的非理性规模扩张行为已经导致其规模经济递减。
本文在界定银行并购、规模经济概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存在性,通过银行的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方式分析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形成。一方面是把商业银行的银行并购活动与规模经济分析相结合,分析银行扩张的途径与的规模经济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为我国股份制银行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并购提供理论借鉴。另一方面,将财务指标分析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结合使用,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解释了银行的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及其潜在变化的原因;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验证。
本文以兴业银行的规模扩张为例,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并购前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资产费用率、成本比率等财务指标来分析银行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成本节约能力、增长能力,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解释了银行的规模经济及其潜在变化的原因;并通过并购前后规模经济系数(SE)来反应银行规模扩张过程规模经济是否存在及规模经济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认为:在兴业银行并购前期,即资产小于1000亿元阶段,并购并没有表现出规模经济,成本及税负的增加速度快于规模的扩张速度,出现“并购悖论”;在资产规模在亿元之间时,并购表现为规模经济,规模的扩大伴随着盈利能力的增加和成本的节约。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提出了理性扩大新兴商业银行规模,促进中小银行并购重组,重视并购后资源整合的相关建议。
本文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规模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现了对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科学评估,并发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并购过程中不同规模阶段的规模报酬变化趋势,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并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收起
学位授予单位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习题集及参考答案1018-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习题集及参考答案1018
导读:商业银行在发放国际贷款时,由于借款人(或借款人的主要国外业务对象)所在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局势等发生变化而,国家风险是商业银行必须认真面对,商业银行不仅在发放国际贷款时会面临国家风险,国家风险的评估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必须对别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商业银行应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做好借款人所在国的未来发展预测,必然使商业银行蒙受巨大的损失,
(一)国家风险的界定及来源
商业银行在发放国际贷款时,由于借款人(或借款人的主要国外业务对象)所在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局势等发生变化而对借款人还款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国家风险是商业银行必须认真面对,而又经常被忽略的一种风险。国家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政治因素形成的国家风险;二是由于经济因素形成的国家风险。商业银行不仅在发放国际贷款时会面临国家风险,而且在向国内出口商发放贷款时也同样会面临国家风险。国家风险的评估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必须对别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
(二)管理国家风险的方法
首先,商业银行应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做好借款人所在国的未来发展预测。虽然做到准确地预测非常困难,但如果不进行预测就向外国借款人发放贷款,必然使商业银行蒙受巨大的损失。为此,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科学的国家发展预测机制。这一机制包括:建立借款人所在国的国家档案;聘请专家分析借款人所在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式;购买专门机构对借款人所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报告;经常与本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沟通,了解其对各国国家风险的分类状况,接受其的建议和指导。
其次,根据预测的结果对各个国家进行分类,从中挑选可以发放贷款的国家。对政治动荡或政治前景不明朗,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的国家,以及经济发展存在较大隐患的国家,商业银行应坚决拒绝按照商业贷款的条件发放贷款。对这类国家,商业银行只能发放少量的风险贷款。
再次,对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良好的国家,商业银行应考虑将贷款比较均匀地分散在不同的国家。即使有些国家现在看来各方面情况都很好,并且将来的走势预测也不错,但不能保证这些国家能够按照预测的走势发展下去。
因此,商业银行应将国际贷款分散在不同的国家,以防止出现国际贷款上的信贷集中风险。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将贷款的国家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一、填空题
1、并购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
这两种形式。
2、政府既要保持市场的 公平竞争,同时也要鼓励市场的
适度集中, ,增强
大银行实力 以参与国际竞争。
3、银行并购在历史上主要表现为大银行对中小型银行进行并购,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并购呈现出
大型化,综合化,国际化
的发展趋势。
4、个人金融服务业务的增加主要应归功于商业银行
业务处理的电子化
5、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特殊性表现为
管理工具的非标准化,管理方式的内部化
6、进入21世纪,商业银行总体趋势最主要的特点就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范围内的以( B
A、固定汇率制度
B、汇率制度制度
C、爬行盯住制度
D、货币局制度
2、以下哪些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正面效应?( AC
A、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贫富差距。
C、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发展。
D、会给一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和金融体系带来不稳定因素。
3、由于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发展,银行出现了“中介化”(
)趋势,经济社会对银行传统的信用中介业务的需求下降。
4、就风险管理功能而言,商业银行具有显著的(
A、不确定性和微观性特征
B、风险性和宏观性特征
C、风险性和微观性特征
D、不确定和宏观性特征
5、随着商业银行功能的转变,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规模相对缩减,利差收入所占比重将逐渐(
),同时服务费收入所占比重将逐渐( D
A、提高,降低。
B、提高,提高。
C、降低,降低。
D、降低,提高。
三、名词解释
2、经济全球化
3、全能银行
4、银行电子化
5、资产证券化
6、零售银行业务
1、并购: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
2、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3、全能银行:一种银行类型,它不仅经营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证券、保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他新兴金融业务,有的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
4、银行的电子化:包括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即以电脑代替手工和减少分行数目,办理银行业务;综合管理信息化,即银行在拥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预测和决策,从而减少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了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客户服务全面化,银行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5、资产证券化:广义来说是指银行系统的非中介化;狭义则是指商业银行业务中的资产证券化,它是指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改变过去那种固定债权、债务形式,而代之以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形式。
6、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对居民个人服务所办理的各项业务
四、简答题
1、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1、答:近些年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革:
(1)全球经济波动幅度明显增大。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制度成为主要制度,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出现剧烈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石油问题和贸易问题引起的争端不断,世界范围内物价和利率水平大幅度震荡。全球经济波动的日益加剧,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经营风险加大。
(2)资本市场发展迅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大大的缓解,因此,在最近二三十年中,全球资本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3)新科技革命推动金融创新。1960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掀起了高潮。它不仅改变了金融观念和金融运作,而且直接推动了金融创新,掀起了一场金融领域的科技革命,使金融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与阶段。
(4)经济全球化趋势在逐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2、银行并购动机具体有哪些?
2、答:追求银行股东利益最大化只是银行并购的原始推动力,在大量的银行并购案例中,引起银行并购兴趣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规模效应
(2)进入新的市场
(3)发展新的业务
(4)提高市场占有率
(5)目标银行具有改进管理的潜力
(6)税收上的好处
(7)获得破产银行的优质资产
3、简述银行并购的外部效应。
3、答:银行并购不仅对交易当事人有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方面。
(1)银行并购的正效应:提高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全方位服务社会;拯救低效银行,保持金融体系和社会稳定。
(2)银行并购的负效应:银行并购可能导致过度垄断,从而降低效率;银行并购增加了风险;银行并购增加了失业。
4、为什么说风险管理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功能?
4、答:风险管理之所以会成为银行的核心功能,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具有显著的风险性和宏观性特征。商业银行几乎所有的经营政策,都是围绕着在坚持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现代社会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全社会各种经济主体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客观上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才来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各种服务。
(3)商业银行在化解经济运行中宏观金融风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健全的商业银行体系,是现代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风险缓冲机制,它在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
(4)商业银行具有的得天独厚条件决定了其在全社会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独特性。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特殊性表现为管理工具的非标准化和管理方式的内部化。
五、论述题
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现代商业银行从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经营方式、业务结构、收入来源、甚至机构设置等等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论述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答:商业银行的发展将呈现出如下趋势:
(1)风险管理功能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
商业银行自从其产生之时起,信用中介功能就是其首要的或核心的功能。但由于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发展,银行出现了“非中介化”趋势,银行信用中介功能在弱化。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突现,而其中的风险管理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功能。原因主要有:商业银行具有显著的风险性和宏观性特征;现代社会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商业银行在化解经济运行中宏观金融风险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商业银行具有的得天独厚条件决定了其在全社会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独特性。
(2)商业银行向综合性、多功能的“全能银行”方向发展
目前主要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混业经营,突破了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分工的界限,走上了业务经营“全能化”的道路。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经营信托咨询、证券买卖、外汇买卖、代理保险、保管箱、信用卡等业务。上述变化趋势将使现代商业银行变成了真正的全能型银行。
(3)金融服务性收入将成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随着银行业务结构的变化,金融服务性业务在整个银行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服务费收入也将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以中间业务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已普遍超过了存贷利差收入,一些银行甚至达到了70%。
(4)金融创新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19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环境的重大变化,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导致了金融创新的浪潮,给国际银行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能否创造出能够规避风险、满足市场需要的新的金融产品,正成为银行家们所要关心的首要问题,而未来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风险能力的强与弱。
(5)银行业务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构将呈现“虚拟”化趋势
在网络银行或网上银行业务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物理”形态的银行分支机构越来越显出其弊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越来越成熟,以及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将会有更多的银行和更多的银行业务走向网络化。
(6)资产证券化趋势不断加强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降低发行贷款证券的银行的风险。随着“证券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将日益成为证券的主要发行者与购买者,并使商业银行逐步走向混业经营的道路。
(7)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代表的零售业务将成为银行竞争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企业逐步转向证券市场融资而居民的服务需求增加,对个人业务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业务品种上
都在迅速增长,并日益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人文社科、文档下载、IT计算机、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出国留学、教学研究以及《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习题集及参考答案1018等内容。本文共8页
相关内容搜索您的位置: &
银行跨国并购效应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优质期刊推荐银行并购、商业银行成长与我国银行业发展_保险|金融|银行新闻_保险知识&新闻频道_好险啊
银行并购、商业银行成长与我国银行业发展
一、银行成长的方式与的作用
  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升和信息技术加快发展,银行并购已超然于企业并购而成为全球企业并购的主导。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已经进入“要么并购,要么被并购”的时代。
  银行并购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魅力?综合起来看,银行并购的魅力除了能够救助问题银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发展以外,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银行并购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增加银行价值。具体包括:一是实现经营协同效应。通过并购可以降低成本,精简雇员,节省研究开发费用,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二是实现财务协同效应。
  通过并购提高银行的负债能力,使银行收益流动产生多元化效应,降低破产的可能性;三是实现效率差异效应。较高效率的银行兼并具有较低效率的银行,可以提高被兼并方的效率,消除无效率的管理而获得收益;四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获得市场控制力。银行并购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增强对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长期获利机会。
  第二,银行并购可以实现综合化经营,扩展业务范围,分散银行经营风险。当兼并与被兼并金融机构处于不同业务、不同市场,且金融产品没有密切的替代关系,兼并双方也没有显著的投入产出关系时,银行并购可以有效降低和规避经营风险,可以使资产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第三,通过并购,银行可以按低于重置成本的价格购置资产,实现低成本资产扩张。在现实当中,由于银行经营管理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经营管理与财务信息不对称、通货膨胀导致的资产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出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银行的市场价值被低估。在这种情况下,强势银行购并弱势银行相当于按照低于重置成本的价格购置资产。并购以后,银行价值就会迅速增加。
  第四,银行并购可以使银行有效避税。包括未被充分利用的税收减免;动用大量现金来收购银行,会使普通收入转换成资本利得,从而享受较低的税率;被收购银行机构所有者以其普通股交换收购银行的股票,放弃被收购银行的控制权,由于收益没有通过市场来实现,其增值部分可以享受不纳税的好处。
  从银行并购的历史看,在不同时期,银行并购的动因是不同的。早期并购的目的主要是解救问题银行,避免银行挤兑并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中期银行并购的动因转向协同作战、拓展市场、综合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近期的以“强强联合”为主导的银行并购与以上动因存在很大不同,似乎是“失去理智,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如果深入分析近期的银行并购,不难发现:(1)并购目的是多样化的。巨型银行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增强某项或某几项业务的市场竞争力,或者实现地域的多样化;而小银行的并购主要是为了应对大银行并购所带来的生存危机,避免出局或被并购;(2)充分利用多余的资本,提高资本收益率,解决资本过剩问题;(3)扩大分支机构的渗透力,大力发展零售务。因此,扩展业务边界,提升竞争能力,提高经营效益仍然是近期银行并购的核心动力。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近期银行并购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利益获取,而是谋求长远的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战略。现实表明,在经济全球化、金融综合化、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商业银行要么以数量、规模取胜,要么以某方面的特色来取胜,虽然并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商业银行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实现优势互补,整体竞争力将有所提高,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二、银行并购是现代的引擎
  从银行业的情况看,一些银行之所以能够持续成长,并成长为银行业中的翘楚,除了持续、灵活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外,都是通过不断地并购来增强免疫力和发展能力的,银行并购是这些银行成长与发展的引擎。这里仅以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为例,来分析银行并购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成长的重要作用。
  (一)银行并购与花旗银行成长
  花旗银行从一家地方性的小银行成长为全球金融霸主,银行并购发挥了关键性、持续性作用。
  从1812年成立到20世纪初,花旗银行基本上是本土发展,自我成长,期间虽然长达近百年时间,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世纪90年代初,花旗银行还是一家只有一位总裁、一位出纳和若干员工的区域性银行。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中期,花旗银行进入了纵向并购,快速成长阶段。大约用了60多年时间,花旗银行从一家区域性的小银行成长为当时仅次于美洲银行和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美国第三大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银行。支持其快速成长的主要力量就是银行并购。期间发生的并购活动主要包括:1915年兼并了拥有32家海外分行的万国宝通银行,从而构筑起庞大的海外分行(80多家)网,并成为美国国际银行业的先驱;1918年收购国际银行公司(IBC),使其成为花旗的全资子公司。这一并购活动,使花旗银行成为美国一流的国际银行,并在1919年成为美国第一家资产达到10亿美元的银行;1929年收购了美国农民贷款信托公司成为花旗农民信托公司;1931年,收购了美国国民协会银行;1955年兼并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并更名为第一花旗银行。1960年代中期以后,花旗银行突破以往的纵向并购,开始实施混合并购,多元化成长的战略。1965年,花旗银行开始进入信用卡业务领域,并于1968年成立了拥有13个子公司的单一银行控股公司,提供涵盖商业银行、证券业务、投资管理、信托服务、保险业务、融资租赁、商贸结算等业务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1978年收购Carte Blanche信用卡公司,1981年收购了聚餐俱乐部(Diners Club)信用卡公司,1982年兼并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忠诚储蓄银行,1984年兼并了芝加哥第一银行和迈阿密的比斯肯联邦银行,1986年收购了华盛顿特区的国民永久储蓄银行,从而使其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1992年通过完成重置资本、准备金、盈利等五大计划,花旗银行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其分行及办事处已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它的国际银行业务在许多金融市场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由于受制于美国的有关法律,90年代中期以前,花旗银行尽管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的并购活动,但并购的规模和频率都很有限。真正促成其金融霸业的是1998年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合并后花旗集团的总资产达到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500亿美元,营业收入为750亿美元,股东权益为440多亿美元,股票市值超过1400亿美元,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雇员达161700名。这次并购使得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能金融集团公司之一。此后,花旗银行并没有满足于全球第一而放慢并购的步伐。2000年它收购了全球排名174位的schrodem及美国最大的上市财务公司--第一联合资产公司,2002年收购了全球排名178位的墨西哥第二大银行Banamex,2003年又收购了西尔斯集团的信用卡和金融业务,2004年再收购了韩国第二大商业银行韩美银行。2004年又开始了入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努力。
  花旗银行成长的发展历程表明,并购成长是现代商业银行成长的主要方式,它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力的快速提升,获得巨大的规模优势,而且还可以实现经营领域和业务范围的快速扩展,获得巨大的规模效益与协同效应,增加利润增长点,通过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同时,并购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有效途径。通过并购和相应的业务与组织机构整合,目前花旗集团确立起三大业务板块的集团组织结构:即全球散户业务、全球资产管理业务与全球公司业务。三大业务板块形成,充分体现了花旗集团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目标与雄心。
  (二)银行并购与汇丰银行成长
  汇丰银行成立于1864年,20世纪初,初步建立起一个以中国及远东地区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分支行网络。在二战前汇丰银行基本上以自然成长为主,发展比较缓慢。从50年代起,汇丰银行开始通过一系列并购活动,不断谋求在产品上和地理范围中的多元化经营。1959年收购了英国中东不列颠银行和印度商贸银行;1965年收购了恒生银行61.5%的股权。70年代确立起以收购当地银行并保留其品牌及经营特色的外部并购扩张模式作为其发展战略,并在80年代开始了全球化扩展的进程。1980年收购了美国第十七大银行--海丰银行51%的股权;1983年收购美国财政债券的主要交易商卡洛尔.麦肯蒂与麦金西公司51%的股份;1986年收购伦敦证券交易商--詹金宝公司,接管了不列颠哥伦比亚银行的大部分资产和负债。1987年收购了英国四大清算银行之一--米德兰银行14.9%的股份,1992年收购该行50%以上股份,这场收购在汇丰银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汇丰银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尽管如此,汇丰银行继续实施并购扩张的战略,1996年又收购了美国摩根公司的机构美元清算业务和墨西哥塞尔芬银行20%的股份;1999年收购了萨法拉控股公司和马耳他最大的商业银行--地中海中部银行;2003年汇丰银行又以1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的Household In ternational(一家著名的消费者金融公司),从而使汇丰银行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同年,还收购了Lloyds TSB巴西分行,法国的一些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目前,已经达成的收购协议包括百慕大银行、中国的交通银行、平安银行等。通过并购,汇丰银行成为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机构。目前,汇丰银行在世界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5个为新兴市场)开设了5000多家分支机构,机构网络横跨欧洲、亚洲和北美。在税前利润中,欧洲业务占据了35%,亚洲业务占据了38%(其中中国香港业务占到27%),北美业务占据了27%。
  考察汇丰银行成长的历史,可以发现,并购是其全球化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并购战略一直服从于它的长期发展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并购扩大了银行的业务,使银行的业务领域从单纯的银行业务进一步扩展到国际资金管理、私人银行、信托、支付和现金管理等领域;并购也降低了银行的运作成本,如合并米德兰银行后,米德兰银行的成本一收益比降到了67%。仅计算机系统整合一项,就使其成本减少了数亿美元;并购也增强了银行的赢利能力。如汇丰银行收购的美国消费者金融公司Household International为汇丰贡献了18亿美元,汇丰墨西哥(HSBCMexieo)对墨西哥BF比塔尔银行的收购获得了4.41亿美元的利润。值得注意的是,汇丰银行的并购活动非常稳健,在跨国并购中能够充分利用母国和东道国政策上的优势,非常注重兼并后的调整和整合,在完成每次大的并购后,如果内部调整没有完成,不再进行新的收购;在并购过程中注重与员工的沟通。正是基于这些特点,汇丰银行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通过银行并购迅速筑造了一家强大的国际银行集团。
  三、银行并购对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价值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也发生了若干起银行并购活动。主要有:1994年中国建设银行收购香港工商银行40%的股权,并更名为建新银行;1995年将许多城市的城市信用社合并组成城市合作银行;1996年广东发展银行收购中银信托投资公司;1997年海南发展银行并购重组了28家城市信用社;1998年中国建设银行托管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投资银行并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收购了英国西敏寺银行所属的西敏寺证券亚洲公司;1999年中国光大银行整体收购原中国投资银行;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友联银行;2001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收购浙江瑞丰城市信用社,福建兴业银行收购浙江义乌市商城城市信用社,2003年工行收购华比富通银行,中银集团重组,招商银行收购盘锦市商业银行;2004年兴业收购佛山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收购泉州市商业银行。我国已有的银行并购总体上具有行政性并购多,市场性并购少;横向并购方式多,纵向和混合并购方式少;关注并购前期工作多,重视并购后续工作少;国内并购多,国外并购少等显著特点。
  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银行并购相比,我国银行并购的市场性明显不足。从并购动机看,我国的银行并购大多数不是基于规模经济、协同效应的实现,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目的,主要是为了救援问题银行或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抑制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从并购方式看,许多参与兼并的银行不是通过价值发现和按市场原则实施增强实力或优势互补的整合,而是以政府的行政搭配代替对核心资本、市场份额和经营优势等并购标准的判断;从并购效果看,社会利益超越个体利益的并购虽然暂时延缓了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却给收购方银行酿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海南发展银行因收购濒临倒闭的28家信用社,不堪重负而倒闭的经历即是例证。因此,银行并购在我国并没有发挥出国外银行并购那样的经济效应和制度绩效,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去研究、实施并购活动,以实现快速扩张和成长,政府和监管机构也没有充分重视银行并购在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推进金融制度变迁的作用。我认为,经过25年的改革,中国经济金融已经进入一个特殊阶段,就面临的诸多改革难题来说,原有的改革措施已基本不再奏效,必须选择新的改革手段、新的改革途径,而银行并购是其中的重要选择之一。也就是说,目前已经到了将银行并购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
  (一)推进我国金融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客观上要求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并购重组。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务院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机构的调查显示,81%的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能部分或不能满足需要,多数企业没有中长期贷款,贷款期限越长,能获得的比例越低,60.5%的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
  即使能获得,仅有16%的企业认为能满足需要,52.7%企业认为部分满足需要,31.3%企业认为不能满足需要。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银行组织体系是一种国有银行寡头垄断的金融体系,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实力弱、网点不足,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显然,通过银行并购,对现有银行组织体系进行重组,推动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是打破我国现有金融制度非均衡,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支持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选择。
  (二)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治理机制建设,需要发挥银行并购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三个:一是治理结构不健全;二是资本金不足;三是资产质量不高。其中,治理结构问题又是其中的核心。国际经验表明,银行并购在健全治理机制,完善内部治理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通过并购,打破单一的产权格局,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商业银行建设成为规范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次,银行并购可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建设的进程,通过市场自发的并购行为,可以使商业银行的利益主体发生改变,真正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自身经营的出发点,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第三,银行并购可以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机制。只有发生了对一家银行的收购、兼并行为,才有可能对银行的存亡构成实质性威胁,因为银行控制权发生了实质性的转移。因此,被收购或被兼并的威胁是对银行现有股东和经理层的一种压力,可以促进银行经理层改善经营,提高银行的治理效率。
  (三)国内银行业资产质量的提升和呆坏帐的处理,需要通过并购来逐步解决。截至2004年6月末,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仍然接近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仍高达13%。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5231亿元,不良贷款率15.59%,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为1400亿元和5.16%,城市商业银行分别为1192亿元和14.08%。这部分不良资产,主要靠商业银行自己来解决,需要商业银行通过提升经营水平和管理质量,增进盈利能力,用新增利润来消化。然而,立足于我国现有的体制背景和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除了一部分经营管理素质高的银行外,大多数银行的盈利能力都比较低,所以,依靠商业银行自身消化存量不良资产,可能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而这又有悖于我国银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所以,一个可行的选择是对商业银行进行体系重组,具体方式包括好银行对差银行的购买、合并和接管;规模较大但不太稳定的银行间的合并;向外资银行出售,等等。
  (四)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也需要实施银行并购。在国内银行业市场上,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大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将之置于国际银行业,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根据《银行家》提供的数据,中国工商银行按核心资本和总资产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分别为第25名和第20名,核心资本和总资产是世界第一大银行花旗银行的33.7%和50%,是第十大银行法国巴黎国民巴黎巴银行的63.5%和64.5%。这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的成长空间还是很大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完全有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规模经济的余地。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扩张面临着资本不足的现实约束。为此,实现规模扩张与符合监管要求平衡的选择之一就是银行并购。而且,这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快速成长的最佳选择。近些年,世界前10家超级大银行的形成及其位次变换较快都导源于并购,并购可以较少受到资本金不足的约束。通过并购,壮大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类金融机构的规模,增强资金实力,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整体健康平稳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五)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需要通过银行并购来实现。其一,可以避开并逐步扭转国际金融市场上对中资银行不信任的局面;其二,可以突破机构设立和业务范围的限制,通过跨国并购,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受东道国法律约束的子银行,则可避开有关的开业审查,并可开展母行所不允许的投资银行或信托保险等领域的业务;其三,跨国并购设立子银行是弱势银行进入和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收购股权建立独资子银行,可以节省新设投资的开办费用,缩短从开办到盈利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利用目标银行的原有市场影响力、信誉、客户基础、营销网络以及长期以来构建的完整的运作制度和人才体系,迅速打开地区市场,拓展业务网络,减少新建投资可能带来的经营失败风险,克服弱势银行难以赢得市场信任和客户资源的困难;其四,可以近距离地了解和体会国际发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经验和缺陷,为我国银行改革和发展、增强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提供思路借鉴。
  (六)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要求加快商业银行的并购进程。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资银行进一步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而以参股的方式并购中资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是其市场进入战略的重要内容,试图通过并购来加速其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的扩张。坦率地讲,外资银行的并购活动在近期还不会对我国银行体系构成较大的威胁,但从长期看,这种威胁不容低估。我认为,如果国内银行不能在并购市场上有所作为,那么这个市场将由外资银行所主导。与其让外资银行并购,助其快速成长,还不如放开让国内银行进行并购重组,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近几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不断兴起的并购浪潮对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产生了强烈震撼,东南亚、中东欧和拉美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认真思考和筹划自己的银行业发展战略。通过发挥政府主导,推进银行体系的并购重组,借以提升本国银行系统的竞争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此,我们应予以重视和借鉴。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银行并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成长和银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的银行并购,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制度基础、体制背景和法律框架,也必须立足于我国金融业和银行业的发展现实。要推进银行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界定政府在银行并购中的职能和行为边界,不断提升市场对银行并购的作用过去20年我国选择并沿袭了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金融领域推行“政府主导型金融发展战略”,通过对银行体系的人为构造和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来提升金融的经济贡献度,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但“拉郎配”式的行政干预却使得处于收购方的优势银行因救助被收购方而效益下滑,难以对被收购银行从经营机制上进行重构,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原有的金融风险。同时,也往往会使要素的流动违背市场规律,影响金融资源和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并购缺乏效率。因此,为了提高银行并购的效率和质量,政府职能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市场要成为银行并购的主导力量。政府的定位应集中于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为银行并购创造规范、平等、公正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规范并购秩序,制定并购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而不是直接介入并购活动,更不能搞“拉郎配”。
  (二)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框架,着力提高银行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银行并购包括纵向并购、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无论是那种并购,只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和频率,都会对银行监管提出挑战,都会对已有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格局带来冲击。因此,现代银行并购是以高效、严格、规范的银行制度为基础的。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制度体系和银行监管水平还不能适应大规模银行并购的要求,现有的“四架马车”监管体系,在强化专业化监管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监管当局之间的监管协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问题还比较突出,监管效率、监管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专业化监管的素质、水平还不能令人满意,对大型的综合化金融集团的监管缺乏应有的经验。在这种监管制度和监管能力下,一旦大规模进行银行并购,或者进行规模较大的混合并购,那么,很可能因监管不到位而诱发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
  (三)加强银行并购的法律建设,确保银行并购活动的规范化银行并购是一种微观经济行为,但由于银行业的行业属性和其特殊的经济地位,各国政府无不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公共政策对银行并购进行监管和控制,以保证银行并购的效率、银行(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纵观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银行并购活跃的国家,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有关银行并购的法律和法规非常健全规范,政府对银行并购的审查、监管纳入了法制化和透明化的轨道。针对银行并购的立场、政策、审查标准、审查门槛、审查程序、审查期限、投诉方式等都在法律和公共政策中体现得清楚规范,为银行并购活动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为银行并购活动效率的提高,为并购银行进行并购的事前调查和最终决策奠定了基础。统计分析表明,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国内并购还是跨国并购,银行并购活跃程度与一国并购法律的完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相对而言,我国有关银行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健全,有关银行并购的一些基本立法和法律,几乎还没有制定。例如,并购的根本大法--反垄断法还没有制定,涉及银行并购的资产处置、负债安排、税收程序、人员安排等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有关银行并购的指导准则、并购审查制度、审查程序、审查门槛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涉及银行并购的社会保险法等也没有出台,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有关法律也迟迟没有颁布。这说明我国银行并购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和规范。缺乏完善而系统的法律体系,我国的银行并购就难以走上法制化、透明化的轨道,更难以与国际上的银行并购活动接轨,银行并购活动就必然会受到抑制而发展滞后。
  (四)政府、金融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要重视和加强银行并购的研究
  经济决定金融,银行并购既是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也是金融制度变迁的必然要求,如果银行并购脱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金融制度的规定而自我发展,那么就会对本国的银行业产生误导,造成金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从商业银行角度看,如果银行并购规模超越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也会造成浪费,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因此,建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监管当局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并购的背景、做法、经验和教训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国银行并购的整体规划和相应的政策与法律安排,对银行并购提供政策和法律指南。商业银行要对国外银行并购的典型个案进行仔细研究,汲取经验和教训。
  特别是要对有关银行并购的程序、人员安排、文化融合、IT系统整合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降低银行并购的财务成本、摩擦成本和时间成本。
  参考文献:
  1.冯嗣全:“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跨国并购抑或新设投资”, 《当代财经》,2003年第12期。
  2.张蓉: “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并购分析”,《辽宁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3.白涛、任建军:“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国际经验及我国银行业的并购重组”, 《金融论坛》,2003年第7期。
  4.潘正彦:“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金融论坛》,2004年第6期。
  5.斯蒂芬.I.戴维斯:《银行并购:经验与教训》,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1版。
  6.李富有:《中外金融业并购重组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第1版。
  7.刘逖:《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第1版。
  8.程惠霞: 《中小银行生存与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1版。
上一篇:下一篇:
100家网站,48984最新意外险产品
轻松输入,一键查看结果
保费(亿元)
查看收益 >>
好险啊有超过100家合作机构
合作航空公司
其它合作机构
Copyright (C)
Haoxiana,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