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生产鞋服,哪个国家出国旅游最合适的国家

您现在的位置:&&&&&&
到底是什么掀起了东南亚的建厂热潮??
类别:鞋业新闻&&&来源:&&&
摘要: 7月,阿迪达斯中国总部正式回应,将于10月份关闭苏州生产基地——其在华唯一直属工厂。这一消息来得并不突然,今年以来,阿迪达斯苏州生产基地已基本停止招工。而阿迪达斯总裁海纳在08年就已经表示,阿迪达斯有超过50%的运动鞋在中国生产,但因为目前中国员工的工资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公司打算今后将减少在华生产比例。由此可知,直属工厂的关闭是时间的问题。但阿迪强调,代工性工厂并不在关闭之列。
& & & & 7月,阿迪达斯中国总部正式回应,将于10月份关闭苏州生产基地&&其在华唯一直属工厂。这一消息来得并不突然,今年以来,阿迪达斯苏州生产基地已基本停止招工。而阿迪达斯总裁海纳在08年就已经表示,阿迪达斯有超过50%的运动鞋在中国生产,但因为目前中国员工的工资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公司打算今后将减少在华生产比例。由此可知,直属工厂的关闭是时间的问题。但阿迪强调,代工性工厂并不在关闭之列。   对于该工厂关闭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并不复杂,像阿迪达斯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跨国公司,劳动力成本占比很大,而中国近年来的劳动力工资连续上涨,相比东南亚,中间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足以让阿迪达斯将中国的工厂迁往东南亚,比如泰国、越南等地。而这也是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生存的法则,就是寻找最低的劳动力成本,扩展最广阔的市场。   所以在中国人口红利日益萎缩的情况下,还会有更多的跨国企业牵出中国,开始&孔雀东南飞&。   据资料,中国东部沿海劳动力的平均工资水平大概在2500元至3000元,而越南制造业平均工资约为每月1000元,印度大概是600元,可见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大大地高于周边的国家。   同样在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工厂也是如此,据法国纺织品协会公布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东南亚的两倍。比如中国纺织品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为188欧元-300欧元,比全球纺织业工资最低的国家――80欧元左右的孟加拉国高出很多。这都能偶解释阿迪达斯和耐克等大型的跨国性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什么选择&孔雀东南飞&。   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阿迪达斯工厂工人的印证,去年底开始,我们一个普通操作工、一个仓库物料员每月的平均综合收入就都超过3000元,底薪是1500元,每月另外还有全勤奖金、轮班津贴、缴纳五险一金、厂车接送、免费工作餐和提供住宿,就是这样的待遇还是很难留住人。&这点也可以从近来来日益严重的&民工荒&看得出来,一线的工人很是缺乏。这也显示新生代劳动力在工资期望和生活期期望越来越高,不愿意到劳动密集型工厂或者是到代工性企业。从富士康广覆盖,不间断的招工潮可见一斑。   而阿迪达斯迁徙落脚地很可能是东南亚的柬埔寨或者泰国,从日前爆出的阿迪达斯柬埔寨&血汗工厂&丑闻可以初见端倪。据悉,阿迪达斯仅向为其生产伦敦奥运会特许商品的柬埔寨服装厂工人支付每周15美元工资。工人最多每天工作10个小时,1周上6天班。这些工人表示,他们的工作环境恶劣,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1周工作6天,月薪是61美元,另有5美元的医保费。但是阿迪达斯日前作出回应称,其缅甸工厂工人月薪130美元(约828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公司在苏州工厂人均月工资则不低于3000元,是缅甸工人月工资的3.6倍。   实际上不仅仅是阿迪达斯意识到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的上涨,正在压缩其盈利的空间,早在2009年3月,全球排名第一的运动品牌耐克也关闭了公司唯一拥有的鞋类生产设施的太仓工厂,将由丰泰集团管理的鞋类生产业务转移至丰泰位于亚洲其他地区的工厂。但是这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并不是毫无保留的全面撤退,而都是留着一手。比如阿迪达斯强调关闭只是直属工厂,并不是代工性工厂,海纳表示虽然减少在华生产比例,但在中国生产的代工数量是绝对不会下降,也不会关闭中国任何的市场。   实际上这也是将劳动力的成本上涨的压力转嫁到本地代工性企业,因为,阿迪达斯只要给代工工厂下订单就行了,不用考虑人工成本问题。为订单考虑,利润被压缩的也只能是代工工厂。而这也是其他跨国公司通常的做法。   重点:阿迪达斯和耐克等大型的跨国公司逐渐的牵出大陆厂区,说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的增加,所谓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的消减。除了阿迪和耐克,Clarks、K-Swiss、Bakers等国际鞋业巨头已纷纷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东南亚。   而国内的同类企业也意识到了这点,纷纷跟风,比如今年6月份,包括著名的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13个中国的纺织公司向印度尼西亚派遣代表,寻找合适的建厂地点。据此来看,东南亚掀起了一股纺纱建厂热潮。我们可以预见,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跨国公司的纷纷南迁,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低成本竞争,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鞋服产业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或将迎来行业的洗牌。
皮革/箱包企业风采
鞋业焦点新闻
ShoesHR人才总动员
加入SheosHR,成为鞋业互联网一员
新闻投稿/商务合作
服务热线:020-
找工作/招人才/寻合作/找资源
&&&&&客服:
&专注鞋业10年,是目前中国最大最专业的鞋业人才网,免费求职,在线招聘!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本网所有企业、人才信息,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
&&&&&&九富企业(EBC)旗下网站:&&&&中国纺织:东南亚国家成本优势或将不再
中研普华报道:
相关研究报告
日前,在工人大罢工的压力下,柬埔寨劳动部宣布将产业每月最低工资提高25%至100美元,但行业工人们仍不满意,要求最低工资能涨至每月160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因为人力成本上升的时间差已逐渐缩短,现在中国品牌再往东南亚转移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东南亚国家的
   成本优势或将不再
   日前,色织布龙头企业鲁泰A宣布拟投资800万美元在柬埔寨新建年产300万件衬衣加工厂。像鲁泰A这样,在东南亚设厂的企业已经不是一两家了。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制造业逐渐外移的过程中,为了享受较低人工成本和价格,已经陆续有近200家服装企业将生产基地“搬”到了东南亚。
   资深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多数企业向东南亚转移是看重其劳动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低廉,但是东南亚国家的劳动技术水平不高,而且难度较大,生产效率偏低,此外,还不得不承受这些国家的“罢工事件”之苦。目前,东南亚国家对提高工资的呼声日益激烈,对企业投资建厂的吸引力将大幅降低,中国品牌再往东南亚转移的数量势必有所减少。
   《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为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运动品牌代工的全球最大制鞋商宝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陆续将部分生产线向印尼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这次柬埔寨发生的罢工事件,对宝成在当地的工厂多少带来一些影响。2013年以来,尽管宝成营收基本维持稳定,但是由于人工成本的持续调涨,对其营运表现造成了一定影响。
   据悉,经过协商,柬埔寨多家鞋服制造厂即将把工人的月薪从80美元调整到100美元。当被问及是否受到了东南亚此番“罢工潮”的影响,省一家服装企业的相关人员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暂时还没听到那边有这方面的消息。”
   “随着人工成本上涨要求的日益加剧,东南亚的成本优势或将不再。但是已在东南亚建厂的企业短时间内或不会掉头回国,这些企业在东南亚已基本稳定,虽然劳动力成本有所提高,但是相比国内而言仍较低。”熊晓坤说。
   纺企不飞“东南”
   转战欧美?
   就在制造业企业纠结是否“飞”往东南亚时,棉龙头企业科尔集团有限公司却宣称欲斥资2.18亿美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兰开斯特郡开设其第一家海外工厂,而这也是中国纺织企业首次赴美建厂。
   科尔集团办公室主任黄国刚称,项目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应对国内棉纱产业劳动力、等成本的高企问题,避开对我国纺织产业设置的贸易壁垒,推动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据悉,科尔集团的此次动作是在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与美国之间做了一番对比之后做的决定。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不及东南亚国家有优势,但是可以在棉花原材料、棉纺织耗电等方面找补回来。
  熊晓坤指出,科尔集团到美国设厂,可以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比较而言,到欧美国家建厂的潜力更大。一方面,我国纺织服装业对出口的依赖度高,而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到欧美建厂,对于有外贸出口业务的服装企业而言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在欧美建厂有利于打开市场,而在东南亚建厂销售到国内或欧美国家运输成本较大;另一方面,欧美国家除了劳动力成本高于东南亚国家,在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东南亚国家。这种“走进欧美”的战略,对推动纺织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发展完善自身资源、技术、市场以及品牌竞争力等方面都会有积极影响。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美国南卡比邻大西洋,靠近中美洲和欧洲,是一个传统制造业比较密集的地方,到此建厂有很明显的地域优势。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北美自贸协定的优势,其规定在区域内的贸易伙伴是免费的,这就能够为外来企业起到很好的降低成本的作用。这种经验可以学习,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到欧美去办厂,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现在正是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时候,万一什么时候开始贬值,就会出现汇率风险。而且,相关部门出于对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或许会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限制。因此,是到东南亚国家办厂还是到发达国家去办厂,并不能用孰优孰劣来衡量,企业要视自身情况以及战略而定,看哪个市场更适合自己再做选择。”李锦说。
本文分享地址:
试水体验式营销
最近,晋江原创女鞋品牌青婉田负责人张强非常忙碌:他 …
“今年到了"十二五"中期,江苏纺织行业运行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如上海自 …
河北省近日出台《河北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计划》,提出大力实施技术改 …
2013年,一家曾经从大连金州新区迁至缅甸的外资服装企业又重回大连 …
21日,哈尔滨海关对外正式发布消息,月黑龙江省边贸进出 …
12月9日,众人在河南省夏邑县中原国际纺织服装商贸港模型前参观、7 …
移动互联的浪潮正在汹涌而来,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 …
运营公司: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层
邮编:518031 E-mail:
服务热线:(+86)6 06 96 56 29596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简称"") TM 旗下网站 传真:8
咨询QQ:918461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钢企海外建厂为何热衷东南亚?
13:41:00&&&&
  12月15日,原载于《中国经济周刊》的“中国钢铁巨无霸戴国芳出狱,投资10亿美元印尼建厂”(原文题目为《原铁本老板戴国芳东山再起近10亿美元印尼建厂》)一文迅速刷爆微信朋友圈,人们的评论不少是对其投巨资在印尼建厂的疑惑。
  然而,在东南亚建厂的并非仅有戴国芳一人,浦项、新日铁住金、JFE、中国德龙钢铁及昆钢等来自世界各地的钢铁企业纷纷将东南亚作为产能扩张的选择。
  在这些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背后,是东南亚经济发展提速所带来的机会。近年来,东盟国家大力通过改革经济政策和扩大引进外资,加快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东盟各国国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钢铁需求量激增。
  就在上个月,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东盟十国领导人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联合宣言,宣布将从今年12月31日起正式成立以经济、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为三大支柱的东盟共同体。东盟就此将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世界各国钢铁企业正是看到了东南亚地区的发展红利,纷纷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地区。
  新的钢铁需求“增长极”
  据悉,戴国芳的德龙镍业投资的印尼项目除了兴建冶炼厂外,还将建设港口、发电站、水泥厂及不锈钢深加工项目,总投资高达50亿美元。德龙镍业在镍资源丰富的印尼建厂,不仅合理解决了镍矿资源获取问题,同时,也有效解决了自身产能扩张的瓶颈。
  2014年,东盟地区GDP总量达到2.6万亿美元。而到2020年,东盟经济总量有望增加至4.7万亿美元。届时,东盟也将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东南亚各国越来越意识到基建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各国政府想方设法保证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使得东南亚将成为全球基建的最前线阵地。而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拉动钢铁巨大的需求。
  根据东南亚钢铁协会(SEAISI)的统计,从2009年到2014年,东盟的钢铁需求量以平均每年9.6%的增幅度急剧增加。东南亚地区的钢铁表观需求量已经达到6590万吨。东南亚钢铁协会称,东盟国家经济基础表现强劲,到2018年钢材表观消费量将突破8000万吨。
  2015年上半年,东盟钢铁需求量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8.9%。东南亚钢铁协会称,这主要由于越南、新加坡等国家钢铁需求的大幅提高。2014年上半年,越南钢铁需求量为635万吨,而到了2015年上半年,这一数值已经增加到838万吨,同比大幅增加32%。与此同时,新加坡的钢铁需求量也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7.8%至220万吨。菲律宾钢铁需求量同比增加8.9%至380万吨。马来西亚和印尼是同比增速均为2.6%,分别达到510万吨和730万吨。泰国是唯一需求量没有增加的国家,但其钢铁需求量维持高位达到830万吨。
  综上来看,东南亚国家的钢铁需求量基本均呈现增长态势,这与全球粗钢产量下降,钢材需求量下滑形成明显的对比。根据国际钢协12月21日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1个月,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4.71亿吨,同比下降2.6%。亚洲国家中,东南亚是粗钢产量唯一增长的地区。
  10月12日,国际钢铁协会发布2015年和2016年钢铁短期需求预测报告,该报告预测,全球钢铁需求量继2014年增长0.7%之后,将在2015年下降1.7%,降至15.13亿吨。预计2016年,全球钢铁需求量将增长0.7%,达到15.23亿吨。该报告同时对于东南亚等新兴地区的钢铁需求寄予厚望。
  该报告称,尽管存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内需强劲和改革取得成效,包括东盟在内、印度等不少新兴经济体钢铁需求量预计将保持增长势头。
  本土扩张与引进外资并举
  东南亚国家一方面大力在当地建立钢铁企业,一方面积极引进外资在当地投资建厂,同时引进高端产品和产能。近几年越南钢铁产业的发展在东南亚各国中是最典型例子。
  根据越南此前发布的钢铁工业战略发展规划,越南钢铁工业的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生产生铁1000万~1200万吨、钢坯1200万~1500万吨、成品钢材1900万~2200万吨(其中20万吨为特种钢)。除满足自给外,越南政府甚至在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后将出口量扩大到120万~150万吨。
  根据此前发布的钢铁投资计划,越南重点投资六大钢铁项目:河静钢铁厂(产能450万吨/年)、蓉桔钢铁厂(产能500万吨/年)、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在越南巴地-头顿省投资兴建的120万吨冷轧卷厂和300万吨热轧厂、印度ESSA公司投资的200万吨/年高线生产厂、150万吨/年老街钢铁厂和太原钢铁厂扩建项目。
  据越南媒体《青年报》的最新消息,越南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华森集团(HoaSenGroup)其旗下的一个子公司目前获批在越南中部平定省建一个耗资2万亿越南盾(约合8748万美元)的钢厂。该钢厂由华森集团仁会平定有限公司承建,预计2017年6月份建成,设计年产能为20万吨。
  11月份,华森集团连同越南另一个钢铁生产巨头和发集团(HoaPhatGroup)计划接管其越南中部广义省耗资数十亿美元的钢铁生产项目。
  越南钢铁协会副主席阮文树(NguyenVanSua)表示,越南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已经对钢材消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除越南外,印尼和泰国等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用钢需求。印尼总统佐科(JokoWidodo)称,将在未来五年里对基建项目投资4290亿美元,政府承担其中大部分投资,仅有约70亿美元要市场投资者来解决。
  钢铁产能过剩已经延伸至东南亚
  伴随着东南亚市场的火热发展,其他地区钢铁生产商主要以两种形式进入到东南亚市场。一种方式是以与当地企业合资的方式在东南亚本地建厂。韩国浦项和日本新日铁住金、JFE等钢铁巨头纷纷在越南、泰国等地与当地企业合资成立综合性钢铁生产企业或钢材深加工中心。由于可以为当地带来丰厚的税收和促进当地就业,这种方式颇受当地政府欢迎。
  另一种方式是各国的钢铁企业生产出钢材,直接出口到东南亚市场以满足当地钢材需要。由于这些进口钢材的成本较低,受到当地的下游需求用户青睐,但由于进口钢材在近年伴随着该地区钢铁产能增加,反而越来越遭受本土生产商的排挤,直接导致了东南亚国家针对进口钢材的反倾销案件的增加。
  据统计,东南亚地区万吨的钢铁消费需求中,有60%的供应量是由进口钢材满足。东南亚钢铁协会表示,2014年东盟国家之间的钢材贸易量只占全部钢材贸易量的3.7%,该占比自2011年的12.5%以来一直降低到2014年水平。
  对此,东南亚钢铁协会抱怨称,尽管该地区的钢材需求量持续增加,当地的钢铁生产商却并未从中受益。2015年上半年,东南亚热轧钢板产量降为1493万吨,下降了6.3%,仅能满足当地需求的40%,而该地区的热轧钢板的进口量却大幅上涨18.7%,增至2575万吨。
  值得关注的是,钢铁企业在东南亚建厂,从长远来看必将对东南亚地区大量进口的钢材形成替代作用。但新建产能和大量出口的共同作用,也将使东南亚市场深陷产能过剩的漩涡。
  据了解,目前,东南亚各国的钢铁产能利用率约为50%左右,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6.9%,部分品种产能利用率甚至低于30%。这些新建设的钢铁厂投产后,能否实现满负荷运转,目前仍然是未知数。
  尽管东南亚各国的钢铁产业情况不一,但大多数本土钢铁生产商只能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而用于汽车、家电等产业的扁平材等高档钢材仍需大量依靠进口。低附加值产品的过度生产再加上进口钢材的冲击,使得不少国家部分低端品种钢材面临过剩的问题。
  越南钢协最近在向越南政府的请求中指出,预计2015年越南国内的钢材产量将达到2200万吨,由于许多钢材的供给已经超过了国内需求的一倍,越南钢铁协会已经敦促相关部门推迟了27个钢厂建设项目。
编辑:王德义&&&&
来源:生意社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0) 传真:(010) 电子邮箱: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 Email:guisheng.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到东南亚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