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好中吗

今年经济体制改革明确三大方向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赵超)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包括政府职能转变、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社会事业等十大领域50项重点改革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次会议强调,要突出问题和目标导向,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
“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有需求问题和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一方面,要强化供给创新,通过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增加和激活有效需求,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找准结构性改革方向,加快破除制约供给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清除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为更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说。
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三大方向:
——紧扣促发展,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重点行业等改革,健全有利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体制机制,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增添持续发展动能;
——聚焦惠民生,在教育、医药卫生、养老、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改革上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就业、社保、扶贫等制度创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收入分配等机制,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围绕防风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及时发现并努力消除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坚决守住风险防范底线。各地区各部门要拿出打硬仗的勇气,真抓实干,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差别化探索,使改革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群众所盼。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把握住机遇,应对好挑战,我国可以用一些宏观政策调整赢得时间,但更根本的是要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用我们的制度创新来唤醒民族技术创新活力,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车轮的承载下,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我国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
责任编辑: 方圆震
国务院部门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卫生计生委
原子能机构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防科工局
测绘地信局
煤矿安监局
南水北调办
地方政府网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驻港澳机构网站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
驻外使领馆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中央电视台
中国广播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企业网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中丝集团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华侨城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有 关 单 位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央政府采购
国家域名注册管理网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中苏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研究--《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中苏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摘要】:进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科技革命推动全球化进程,求和平谋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国和苏联都面临着紧迫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体制沉疴,百废待兴;苏联经过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停滞、不思改革,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已是困难重重,积重难返。总之,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是两者改革的内容却是天壤之别,改革的结果也是南辕北辙。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中国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为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智力支持;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步骤上,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采取渐进的改革步骤,逐渐改变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恢复了经济生产;戈尔巴乔夫以重工业为突破口,采取激进的改革步骤,加剧了苏联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导致经济改革成效不佳。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上,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逐渐变革了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并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战略、根本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构想,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是戈尔巴乔夫中途将改革的方向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导致经济改革半途而废,最终造成苏联亡党亡国。经济改革的结果之所以大相径庭,是因为在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苏联由于戈尔巴乔夫错误路线的推行,加剧了苏共领导核心的涣散,严重脱离实际的激进改革方案以及政治体制改革引发的夺权斗争、民族矛盾和罢工运动,更加破坏了苏联的改革环境,使经济问题愈加严重,无力挽回,从而造成了苏联的悲惨结局。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的经验教训可以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警示。对中苏改革的比较引发了笔者的几点思考,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坚强的共产党的领导是关键,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前提,灵活的政策调整是基础,让多数人受益是根本。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F121;F151.2【目录】:
摘要4-5ABSTRACT5-9第一章 绪论9-17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2
1.1.1 研究背景9-10
1.1.2 研究意义10-12 1.2 研究现状12-15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1.2.3 研究评析15 1.3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15-17第二章 中苏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比较17-25 2.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7-19
2.1.1 十年浩劫,百废待兴17-18
2.1.2 体制沉疴,人心思变18-19 2.2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19-22
2.2.1 体制僵化,积重难返19-21
2.2.2 经济停滞,效率低下21-22 2.3 中苏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背景22-25
2.3.1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2-23
2.3.2 科技革命推动全球化进程23-25第三章 中苏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比较25-40 3.1 中苏改革的指导思想比较25-28
3.1.1 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25-26
3.1.2 苏联遵循“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26-28 3.2 中苏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步骤比较28-33
3.2.1 渐进改革与激进改革29-31
3.2.2 农业突破与工业率先31-33 3.3 中苏经济体制改革比较33-40
3.3.1 中国改变“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33-34
3.3.2 中国改变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34-36
3.3.3 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36-37
3.3.4 苏联经济改革的初步构想37-38
3.3.5 苏联经济改革半途而废38-40第四章 中苏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比较40-53 4.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原因分析40-46
4.1.1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0-41
4.1.2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41-43
4.1.3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43-45
4.1.4 遵循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5-46 4.2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原因分析46-53
4.2.1 苏共领导核心的涣散47-48
4.2.2 戈尔巴乔夫错误路线的推行48-50
4.2.3 激进改革方案严重脱离实际50-51
4.2.4 政治体制改革导致政局失控51-53第五章 对中苏经济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53-58 5.1 坚强的共产党的领导是改革成功的关键53-54 5.2 社会的稳定是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54-55 5.3 灵活科学的政策调整是改革持续的基础55-56 5.4 让多数人获益是争取改革支持者的根本56-58结语58-59参考文献59-6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2-63后记6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传清;[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5期
朱佳木;;[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1期
马龙闪;[J];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德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张传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李继武,李武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吕明,方罗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李颖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张润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杜素亭,张允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刘绵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周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郑明珍;耿金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鹏侠;;[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黄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程恩富;;[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10期
张银龙;[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杨圣明;[J];财贸经济;2002年01期
王琴;谭春兰;;[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刘萍华;[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2期
赵志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3期
邓泉国;[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4期
杨荣;[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秀山;[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05期
;[J];中国经贸导刊;2000年09期
苏增添;[J];福建改革;2000年01期
马占仓;[J];河北审计;2000年12期
李剑阁;[J];政策与管理;2000年01期
,姜丽华;[J];改革与理论;2001年01期
李云杉;[J];发展;2001年07期
李朴民;[J];工商行政管理;2001年03期
肖南龙;[J];湖湘论坛;2001年05期
朱耀斌,李高海;[J];娄底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涛;;[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C];1988年
张维达;;[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王国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宋晓梧;;[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周新城;;[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吴勘学;樊而竣;;[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刘冰;;[A];甘肃省成人教育协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A];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王福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A];陕西改革探索[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文斌;[N];辽源日报;2007年
记者 李庆国
李娜;[N];农民日报;2006年
;[N];财会信报;2008年
周而捷;[N];中国贸易报;2012年
李锦;[N];中国企业报;2012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宇;[N];光明日报;2012年
齐东向;[N];经济日报;2012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共事业系
刘业进;[N];经济日报;2012年
李长安;[N];深圳特区报;2012年
省委党校教授
魏奋子;[N];甘肃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新华;[D];厦门大学;2002年
郑文;[D];中共中央党校;1995年
丁宁宁;[D];中共中央党校;198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承新;[D];新疆大学;2009年
冯骊;[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周勉;[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黄彤;[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林云强;[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李延阳;[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王琳;[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张敏;[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卞玉娟;[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付雨;[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 
国务院批转《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来源:中国政府网
  (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的优化布局及分类整合,健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及其管理制度,改革和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建立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统一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动态调整机制。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完善国家科技决策咨询制度。深化国家科技奖励改革。
  (八)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实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启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深入开展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试点。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去行政化改革,出台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办法。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建立统一的外国人才管理体制。
  (九)营造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构建对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活动的普惠性政策支撑体系,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统筹研究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建立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机制。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创新监管方式,为新兴领域创新创业营造宽松环境。创新通用航空新兴业态运行监管模式,出台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相关政策。
  (十)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启动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及时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进入养老健康领域,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增加有效供给。
  (十一)健全保护企业家精神的体制机制。研究制定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指导意见,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在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完善“三去一降一补”的体制机制
  (十二)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改进和规范审批行为,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推广网上并联审批等新模式。制定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基本流程、标准指引及规范办法。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开展国务院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试点。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国家职业资格,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研究制定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精简投资审批,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和投融资机制。修改和废止有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十三)健全有利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体制机制。制定并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方案,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完善企业退出机制。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给范围,住房保障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有条件的地区逐步转向以租赁补贴为主,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研究鼓励住房租赁经营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促进房地产去库存。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风险预警和监督考核制度,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内适当增加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较低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改制。支持开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
  (十四)强化降成本、补短板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和追溯体系,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推进食品、工业消费品等品质提升和供给创新。创新补短板投入机制,保持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政银企社合作对接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制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办法,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推进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运营,形成多元化、市场化、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
  (十五)深入推进价格改革。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完善环保电价、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完善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择机理顺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完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铁路运价形成机制改革,扩大铁路运输企业自主定价范围。扩大民航国内航线客运经营者自主定价范围。建立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和市场价格行为规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