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人才网找个可靠的买储蓄卡的老大?

广州如何当好珠三角“龙头老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7年前,一篇《广州人经受了三次冲击波》的雄文出世,让人们在惊叹广东已发生时代巨变之余,还记住了王志纲这个名字。无论是当记者,还是做战略咨询专家,从当年的“华东归来看广东”开始,王志纲一直在用自己的坐
当好珠三角的&龙头老大&
广州这些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解决,即怎么辐射、服务、覆盖珠三角的问题。由于走GDP挂帅的老路,老是和珠三角其它城市竞争制造业,最终形成同质化竞争,导致珠三角各城市搞自我循环。
南方日报:您曾经倡导广佛同城化,但广州限外一事,官方民间再掀广佛之争,证明了区域合作的复杂。
王志纲:这里暗含了一个前提,就是广州在和周边城市同质化竞争,搞诸侯经济。
广州这些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解决,即怎么辐射、服务、覆盖珠三角的问题。由于走GDP挂帅的老路,老是和珠三角其它城市竞争制造业,最终形成同质化竞争,导致珠三角各城市搞自我循环。
如果广州变成一个孵化平台,辐射、服务能力成长起来,周边的城市也就成长得越好,而自己的发展也就越好,价值也就得到体现。广州的辐射、覆盖、服务越好,周边的城市也就离不开他。
在这方面,上海也曾经犯过错误。10年前,江苏和浙江,都在和上海争GDP。当时昆山承接了大批台商企业的转移,GDP几百亿、几百亿地往上升。几年下来, 上海面临很大压力,因此出台了&173计划&,沿着江苏、浙江边界,划出173平方公里,枪对枪、矛对矛,开出优惠条件抢夺台资,展开制造业竞争。
我当时就跟上海人提出来,上海要真正的&退二进三&,把&二&让出来,让给周边的江苏、浙江去发展,你的&三&才有价值,然后错位经营、差异竞争,形成共同体,而在现代服务业上,江苏和浙江是没法和你比的,因为你是世界大都市。
上海人很聪明,后来就将虹桥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都市CBD。什么叫都市CBD呢?就是通过海陆空交通枢纽,再划出100多平方公里,使其能够接驳华东的所有城市,聚集人流、物流,实现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覆盖和服务。结果,上海的经济地位也立即上了一个台阶。今天虹桥的外资企业,把工厂留到苏南,把总部留在了上海;把生产留到苏南,把消费留在了上海。包括家庭的安置、孩子的入学,都留在了上海。上海和江苏的错位发展,最后实现了共赢,上海也没丢掉什么。
广州今天的问题,相当于当年上海所面临、经历的问题。而上海人痛定思痛以后,通过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现在仍活得好好的。
大家很担心广州会被踢出&北上广&这个行列,这我倒是不担心。广州作为中国&三足鼎立&的&一足&,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广州只要能够覆盖珠三角,深圳闹什么&独立&啊?深圳也得跟广州结盟。
广州要做好跟深圳的竞争,唯一的办法就是,成为珠三角的龙头老大,让珠三角的其他城市离不开你,追随你,拥戴你。
现在广州最致命的问题是啥?就是拼命地搞工厂。广州本来已经到了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自己不去走,却和别人同质性竞争。这样子,别的城市觉得广州没有带头大哥的风范,我也不求你,我也自我循环。
南方日报:未来10到20年,广州和香港会不会有互动?
王志纲:从大的历史趋势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人为的因素,真正自然发展过程,应该会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深港一体化。这应该有一个时间表。 一旦深港一体化,整个大广东就会形成两个眼,分别是深港和大广州。第二个阶段,就是这两个双子星座城市,形成一体化。就像欧洲大陆的巴黎和鹿特丹,以及北美的芝加哥和多伦多,共同支撑起该区域的世界级中心城市。目前的机遇是什么?珠三角作为中国先发地区,第一次产业结束,第二次产业完成,最后应该递进到第三产业,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腾笼换鸟,其表现方式就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一步是必须走的。如果不实现这种升级换代,广东的人均GDP是不可能达到2万甚至3 万美元的。
正是升级换代进程,使香港产业90%以上为服务业,才使香港成为东方明珠,成为国际性中心城市,让香港居民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3万美元。这就是规律,广州、深圳也将上演,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到&三二一&。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合并同类项的不是政治,也不是行政,而是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因此,下一步中央和地方应该寻找最大公约数,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市场用它的方式去合并同类项,减少人为的阻碍,以及其它政府不该管的很多事情。从这点来讲,广州、深圳、香港之间,还有大量文章可以作,等待他们去破题。这些题破以后,反过来也可以支撑整个国家的探索和改革。
南方日报:广州为什么诞生不了华为这样的民营巨头?
王志纲:这就要回答一个劣势和优势的问题了。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是一张白纸,是未开发的处女地,有着相对公平的平台。改革开放早期,这里吸纳了全国的人才。所有中国人到了深圳,就像回到了故乡,没有被歧视感和排他感,但是到广州却感觉到了隔膜,受到歧视和排斥,融不进去。而这两个地方,相隔这么近,因此,一般人对深圳有亲切感。从这点来讲,这是在深圳创业比广州有利的地方。
广州是一盅老汤。比老汤,就是刚刚讲的文化,深圳永远比不过广州。广州为什么不去发挥自己老汤的优势呢?
而深圳是一盅例汤,这盅例汤刚好赶上信息革命,从通讯到讯息,从华为到腾讯再到中兴,在这方面就开创了新时代、抢占了制高点,当了排头兵。
但不能因为有了华为、中兴、腾讯,广州就要倒过来也搞这些。广州本来就是老火靓汤,为什么一定要学深圳去搞例汤呢?因此,广州要好好挖掘传统优势。
因此,在城市对比中,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寻找必然、寻找本质,再去给城市找&魂&,寻找定位,抢占制高点,移植新的观点和观念。
凭着经验、拍脑袋,肯定是走不远的。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黎晓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楼主有点帅
09:32:00  大家国庆快乐,我来继续更新。   抵达香港上岸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坐下来休息,而是继续跑,因为香港还有哨兵会搜捕这些偷渡客,一旦被抓住,还是要被遣送回大陆,这时候A君和一个哥哥,没有衣服穿,身上只剩一个系着的木瓜,二人边跑边狼吞虎咽,在树林中又遭遇了香港警察的抓捕,但二人还是幸运的逃掉了,经历了种种坎坷之后,两个人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吃了几顿饱饭,得到两身衣服裹身,然后躲在一家工厂里,后来由于兄  —————————————————  那时的港人很有家国情怀的,看到偷渡过去的都会帮忙给吃的,当时还发起了游行抗议,反对逮人遣返大陆!  
  我姑父也是ISO审核员,跟他参加过一些饭局,也听过一些类似的故事,感觉成功人士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心酸。有时候我们在背后总是说老板这个没做好、那个没做好,其实我们到了老板的位置,做得只会比老板更差。另发现越是有钱的老板越是低调、彬彬有礼,那些吆五喝六的基本上都是些暴发户,需要通过在别人面前装B来掩饰他们的心虚和自卑。
  在番禺也有听闻偷渡这个事情,就是没有那么详细的故事,有意思!
  楼主国庆快乐
  香港商人也好,外资企业也是,都不适应大陆人做生意的手法
  好帖,喜欢,这才是天涯,有真料
  成功人士背后也有心酸
  人还是同样一个人,留在中国只能穷和饿,偷渡到外国就能发财致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优越一目了然,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谁管理得好一目了然。东北还是同样东北,日本人来管理,东北经济是中国的鸡头。中国人来管理,东北经济变成中国的鸡尾。政府和政府,管理的水平怎么这么大呢?
  留名,跟进
  楼主辛苦了  
  @楼主有点帅
15:20:13  眼看着就要被追赶的警察赶上,幸运女神再次降临了,这时山林中又出现了几个被追赶的偷渡者,大家很默契地分散跑开,这样后面追赶B君二人的警察转而去追赶其他人,最终二人成功脱逃,找了一个大石头旁坐下休息...  -----------------------  命运使然!都是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的人
  继续啊楼主!!!广东人表示太好看了!!!  
  此等好帖!良心好帖!  有内涵!堪比纪录片
  继续,楼主
  记个号,慢慢看。
  楼主继续更新呀,等看  
  这是一部传奇啊!
  暑假火车上碰到一个福州人80年代去的香港,原来是事务长,认识公安局长给了他一个特别任务名额去的香港,干事务长时候收了不少礼  
  继续啊!我以前在龙华上班的时候租了一个老太婆的房子住,她也说她女儿也是偷渡去香港的,寄钱给她买地,修了几懂楼房出租的!
  @楼主有点帅 没有TS16949?
  我当年前男友的大哥就那么游泳,小船逃港的,不过没有成老板
  好贴  
  顶楼主
  不错  
  楼主请继续
  继续继续呀
  嗯 楼主快写 我熬夜看帖  
  良心帖,熬夜了,默默点赞  
  楼主写的好,支持一下,不过我觉得那些香港商人都太特么黑心了,赚了钱就特么拿到国外
  此等好帖!良心好帖!  有内涵!堪比纪录片
  逃港返陆在家乡创业致富的人辛苦值得佩服,但终究商人牟利,与当地也是互惠互利。回家乡创业自然有人脉的优势,起步阶段比较省力。有了资本后自然去对资本有优势的地区谋求更大利益。
  香港最近和大陆的矛盾很好理解,无非是富人和穷亲戚绑在一块过日子,富人心里各种不舒服
  也谈不上谁欠谁了,大陆当年被制裁,港台商人带来急需的外汇和资金,但他们也赚了大笔的钱,还有和美女风流
  楼主,我大学毕业以后也从事过认证行业,也不太干净,经常有回扣给审查老师的。另外,我之后在一家500强企业工作,上司是台湾人,要求严格但待我们还不错。后来我移民美国,工作的过程中但凡遇到香港人就是被欺负,跟诅咒似的,想哭了!年轻的香港人一起玩感觉很不错,老香港人就是没法处啊  
  昨天开了将近四个小时的高速,累的腿都僵硬了。这两天忽然有点晚失眠,只睡三四个小时  
  @楼主有点帅
10:58:18  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进展,香港人和大陆人可以有条件的自由来往两地之间,一时间,从大陆来香港的人数量剧增,加上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香港经济也稳步发展,期间几年,A君一边做着自己倒卖房屋的营生,一边又和朋友一起做起了贸易生意,主要是从日本欧美等国进口的小电器,然后销往大陆,虽然非常辛苦,但经过几年时间,A君又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A君的思乡之情也是越来越浓,经常想着要回广东老家去做些事情,97......  -----------------------------  这不是万恶的资本主义是什么?当时看不明,比较下现在就知道了。当时如果不偷渡,也不会损失一个亲人,后面赶上改开的大潮,混的可能也不错了
  @楼主有点帅
16:30:00  第一个 就写到这吧,好像也没什么人看呀?晚上或者明天有时间再继续写,再次祝大家国庆节快乐,堵在高速上的不要急,看看天涯打发下时间。  —————————————————  开始追,楼主不要停  
  写的很平和实际。看了内心有种感慨。  
  稍微说点别人的好话,你们这群渣渣就要跳出来骂一阵,渣渣的心难道就是这样脆弱的吗,华为腾讯大彊,天天挂在嘴上就是这些,十几亿人玩了这么多年才这么几个拿得出手的企业,也好意思说
  稍微说点别人的好话,你们这群氵查氵查就要跳出来骂一阵,氵查氵查的心难道就是这样脆弱的吗,华为腾讯大彊,天天挂在嘴上就是这些,十几亿人玩了这么多年才这么几个拿得出手的企业,也好意思说
  这帖很强大  
  偷渡的事情建议楼主就不要多说了吧,没啥意思的。活着的总说自己苦,宝安龙岗的大片枯骨又有谁去关心呢?  香港人还是很有拼劲的,记得有个报道说,养老院里96岁的老头把93岁的大爷乱刀劈死,这个很有正能量啊。
  说的两个出发偷渡的地方都好熟悉,深圳红树林,东莞虎门
  风形火体: 21:58:35
评论  逃港的出了大陆的,好像还有不少越南的。周润发和钟楚红有部电影就是这个背景。  --------------------  越南船民是西贡被攻下后在70年代后期开始才有大规模的船民跑到香港。  大陆人跑到香港的历史时间比较长,约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从70年代后期香港开始  执行即捕即解后,正式结束了逃港的历史。
  楼主:楼主有点帅 时间: 15:07:10  但这时候出现了情况,刚刚踏上香港陆地的兄弟二人,被香港海警和英国警察发现  --------------------------  就是97年后的今天,香港没有香港海警和英国警察之区分过。  香港的警察统一叫香港警察,执法地域可以分水警及陆警。
  楼主:楼主有点帅 时间: 15:20:13  最终二人成功脱逃,找了一个大石头旁坐下休息,吃了身上最后的一点食物,等待天黑之后,按着之前别人口中说的路线,逃往香港的市区。  ---------------  进入到界限街以南(九龙城区)就行啦。
  支持下,楼主的上个帖子已经认真看完。持续关注  
  @楼主有点帅
14:45:54  2008年全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的政策,敏锐的A君在与朋友仔细解读了政策之后,合伙投资创建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伴随着这一波行情,又赚了不少,工厂还在有条不紊地运转,欧美日的订单减少很多,但国内市场的订单还充足,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从这年开始,欧美日的订单开始少得可怜,国内的客户也纷纷减少下单量,很多老客户终止了合作,工厂马上进入订单不足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工厂只能逐步......  -----------------------------  这个老板真的是业界良心!
  @楼主有点帅
23:20  进入海峡之后,游泳的过程才是最危险的,A君是比较幸运的,在两个有经验哥哥的带领下,顺利进入海里,而且当天风是向着对面吹的,风不大,没有太大的浪,也算助了大家一臂之力。虽然是广东的夏天,气温很高,......  -----------------------------  深圳本身小渔村人口本来就少
  写的不错,继续。
  喜欢这种接地气的帖子
  @fhjvhjj
12:22:18  @fhjvhjj
09:59:00  中国政府都说要转型升级了,香港企业还是搞简单的外贸加工肯定不行啊!说中国制造不行了那是屁话,所有发展中国家总和都没有中国多。全球十大手机制造商6家中国的,而且苹果三星的手机也多是在中国制造,全球五大通讯设备厂中国有华为中兴,全球十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中国有6家三一中联重科徐工柳工等等全部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竟争,全球十大液晶电视厂商中国...  ————————......  -----------------------------  我家的长虹用了17年就是不坏,想换都找不到理由
  马克一下,楼主加油
  对生存的追求和执着  
  继续写啊,  抵达香港市区后,相对安全一些了,但B君和弟弟又面临一个问题:吃饭和生存。经过两天的逃跑,又没有多少食物果腹,二人已经是饥肠辘辘了,但是又身无分文,这时B君想起了临走之时,母亲把家中的两枚金戒指给了他,以在需要之时换些钱财救命,于是B君拿了其中一枚,在一个不起眼的饰品店把戒指卖掉了,紧接着就带上弟弟去买吃的,当时是在询问了很多家饭馆之后,二人以当时他们难以相信的价格吃了一顿很简单的饱饭,B君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天吃的是两份最便宜的青菜和白米饭,那时候在大陆能吃饱一顿白米饭还是相当奢侈的事情呢。
  好帖!  顺便问下到了香港是怎么解决身份问题的?
  我都看不懂这个帖子,是我还太年轻了吗
  吃饱了饭后,B君和弟弟终于可以好好看看香港这座城市,首先是这里人们的穿着,好多人穿着西装来来往往,这种衣服是在大陆很少见得到的,还有汽车,香港的大街上跑着好多小汽车,而那时候在大陆,只有官位够高的人才能坐上小汽车的,当然还有高楼大厦,那时候的香港已经有很多高层楼宇了,而B君的家乡在那时候是只有数量不多的二层楼房的,到了晚上,香港的街道上可以见到好多霓虹灯,这是B君在大陆生活二十年都从没见过的景象,一时间,B君感觉像来到了天堂一样,心想着:这就是文革中批判的资本主义吗?
  写得很好 楼主继续 国庆就等着看你了  
  MART  
  SONY的电视都是SONY马来西亚工厂生产的,质量控制仍然比较高,产品贵是因为研发制造成本比较高,日本企业差不多都是终身制,工资和年限正相关,所以整体人力成本非常高,这才导致他们普遍使用外包和离岸外包,但员工工资高的好处是针对日本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没有频繁的跳槽也就不必浪费人力重复研发,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可以让他们制造出更高端的产品,相比较中国企业,重复和浪费太多,一批倒下又一批站起来,可产品并没有提高很多,华为也是靠从98年开始的积累和坚持才有今天的成就,而很多别的公司都为了眼前利益做些简单又赚钱的事了,又或者靠营销和渠道红极一时,而国企虽然资金充足,市场庞大,但当前体制和员工个人发展情况,基本决定它们不可能成为顶尖企业,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仍然是技术,人才和创新的竞争。中国靠人口红利和巨大市场赢得了30年发展,在这个制度下基本到了极限了,如何长远发展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B君和弟弟白天游走于香港的街道之上,一边躲避着警察一边欣赏着香港的景色,晚上二人就躲在公园的角落里睡觉,但一枚戒指换的钱,不够二人支撑几天的,眼看着钱要用完了,B君知道必须要找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和弟弟,幸运的是一个饭馆的老板得知二人的身世之后,帮忙介绍到了一家工厂里做工
  @抽丝剥皮
22:07:43  人还是同样一个人,留在中国只能穷和饿,偷渡到外国就能发财致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优越一目了然,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谁管理得好一目了然。东北还是同样东北,日本人来管理,东北经济是中国的鸡头。中 @抽丝剥皮
22:07:43  人还是同样一个人,留在中国只能穷和饿,偷渡到外国就能发财致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优越一目了然,中国政府和外国政府谁管理得好一目了然。东北还是同样东北,日本人来管理,东北经济是中国的鸡头。中国人来管理,东北经济变成中国的鸡尾。政府和政府,管理的水平怎么这么大呢?  -----------------------------  也认为当前管理水平欠缺,但层主举例不当:东北、香港在当时畸形的发展主要受益于中国其它地区的混乱,也可以说是对当时其它的地区的压榨所获得的。  东北没落,管理是一个原因,还是自身吸引力不够(当然跟政策也有关),竞争不过其它地区,水往低处流,人跟利益走,一旦放开人口迁移,日积月累,就衰败了。  八十年代初,东北应是很好的,人有跟日本交流较多,据说那时就有很多家庭有微波炉和电磁炉了,基础好估计就不怎么愿意改变,得过且过,坐吃山空。
  谢谢,分享
  老板是香港本地人,为人亲善,了解了二人的来历之后,便答应了留二人在厂里工作,吃住都在厂里,B君的工资当时折算人民币是差不多700块钱一个月的样子,由于弟弟年纪小,只能做些杂工,所以工资是300元一个月,当时听到这个工资,B君惊呆了,因为之前他在大陆的农场里面,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块钱呀!这时,B君再一次质疑当时批斗的资本主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我现在就恨中国的房地产,房贷害的我衣服只敢淘宝100块以内的,从不敢在外面吃饭,偶尔加班吃不上饭,也只敢到巷子里买三块钱的炒米粉,五块钱的我都不买,家里吃的除了女儿做点好的,我和老婆都是吃便宜菜
  @楼主有点帅   从楼主说A君的故事中,我想到了我人生的恩师,曾经服务过的一个集团公司的老板,其经历也差不多,现今也还健在,72岁的老者购买了一座山头隐居在陆河。我们该反思的是:香港在发展成长为“亚洲四小龙”的过程中,聚集的财富能惠及到绝大部分的香港人,即使一些一穷二白的偷渡者,也能凭借自己的勤劳而收获颇丰。为什么我大中国改革开放都36年,飞速发展已经30多年,却只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财富只聚集在一小部分人手中,无法惠及绝大部分的中国人?
  感谢大家的热情回复,看了一下大家的讨论,有些朋友质疑故事的真实性,我来解释一下吧。  这些故事,楼主也是听说来的,不过楼主个人愿意相信他们所讲的,前面也说过,故事会经过些许加工,以避免泄漏一些个人信息,但主体内容不会变动多少,讲故事嘛,大家看看,讨论一下就好了,别太较真,否则太敏感了会被封号的,如果太多人觉得不真实,那楼主就不写下去了。免得惹是非
  MARK!  
  港资在大陆的高速增长期是80末90初,到03才进大陆市场,基本上就是末班车了,塑胶包装行业并非重资产投入,千万级已经是行业大牌了,至于做塑胶包装几十亿身家,呵,几十亿韩元么?03年才进大陆,做体系审核怎么也得04/05年了吧,你确定04/05年的体系外审还会有人很在乎?
  @好景良辰
12:49:00  @楼主有点帅   从楼主说A君的故事中,我想到了我人生的恩师,曾经服务过的一个集团公司的老板,其经历也差不多,现今也还健在,72岁的老者购买了一座山头隐居在陆河。我们该反思的是:香港在发展成长为“亚洲四小龙”的过程中,聚集的财富能惠及到绝大部分的香港人,即使一些一穷二白的偷渡者,也能凭借自己的勤劳而收获颇丰。为什么我大中国改革开放都36年,飞速发展已经30多年,却只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财富只聚...  —————————————————  日不落工业化一两百年扶植一个岛跟百废待兴的大陆建设960万平比难度,14亿人,谈平均,谈大部分,呵!别的不说,抱怨的某些人,你有人家那些偷渡客的魄力?有人家的吃苦和坚韧?有人家敏锐的眼光和说干就干并坚持下去的德行?只盯着人家的财富,抱怨不平均,这个世界在你看来不公平,恰恰相反却是最公平,没有谁是上帝指定的有钱人,人有三六九等,有的聪明有的傻,有的勤奋有的懒,有的刻苦有的享乐,这要是平均了,天理难容。财富聚集在一小部分人手中,就是经济的本质导致的结果。要想平均,人类回炉重造,进化了再谈。等你愿意跟乞丐平均了,再谈跟富人平均。  
  Mark  
  马克,有时间慢慢学
  由于这份工作来之不易,B君和弟弟都很珍惜,自然非常认真地去做,而工厂的老板人也心善,一直在想办法帮二人解决身份的问题,由于B君弟弟未成年,很快便得到香港政府的特许,获得合法身份,而B君只能得到一个临时身份,不过在经过后来的不断努力下,最终也变成了香港合法居民。
  当年港英政府对偷渡客相当宽容的时代背景之一是,此时HK正处于工业化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当年的偷渡,是一代广东人永远的痛。  多少今时今日HK的富豪,其实就是当年的偷渡客。
  在香港安下身之后,B君最着急的,就是想办法跟家里的母亲联系,但当时大陆和香港之间几乎没有往来,通讯不发达,而且自己家中被打成走资派,所有书信基本都被扣押了,所以兄弟二人一直未能获得母亲的任何消息,期间B君托来往大陆之间的货船船员向家里寄了几封信,但一直没能得到回信,直到一年后的一天,B君终于收到了来自母亲的回信,信中说母亲也打算带着两个妹妹一起偷渡来香港,投奔B君和弟弟,一时间,B君又喜又忧,喜的是直到母亲和妹妹们都平安,忧的是她们该如何避开重重封锁,偷渡来香港。
  @楼主有点帅
15:15:05  由于这份工作来之不易,B君和弟弟都很珍惜,自然非常认真地去做,而工厂的老板人也心善,一直在想办法帮二人解决身份的问题,由于B君弟弟未成年,很快便得到香港政府的特许,获得合法身份,而B君只能得到一个临时身份,不过在经过后来的不断努力下,最终也变成了香港合法居民。  -----------------------------  楼主确实在瞎扯老香港不穿布鞋而是真皮休闲的鞋子。
  看了楼主另一篇文章,不错。楼主请继续
  顶  
  @谁言凭栏意
13:40:04  @好景良辰
12:49:00  @楼主有点帅  从楼主说A君的故事中,我想到了我人生的恩师,曾经服务过的一个集团公司的老板,其经历也差不多,现今也还健在,72岁的老者购买了一座山头隐居在陆河。我们该反思的是:香港在发展成长为“亚洲四小龙”的过程中,聚集的财富能惠及到绝大部分的香港人,即使一些一穷二白的偷渡者,也能凭借自己的勤劳而收获颇丰。为什么我大中国改革开放都36年,飞速发展已经3......  -----------------------------  邓选:  1、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富裕问题;  2、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3、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4、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  5、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6、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7、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支持楼主,继续,看到现在红树林竖起的铁丝网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惧。  
  抢个翻页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达电商 死珠三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