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汇金谷中可以进行多种爱康投资理财产品品的投资吗?

查看: 15599|回复: 8
银行理财产品应在哪个科目列报
和爱学习的人一起激发动力
每月至少2次直播分享,有回放
填写您的高会学习计划
获赠高会评审课程
国际名校港中大&会计领军上国会
联手打造一流CFO硕士
请大家来讨论一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倒底应放哪个科目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是其他流动资产?该利息收入是计入财务费用还是投资收益?
会计视野论坛帖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发帖人声明原创的帖子,中国会计视野有使用权和转载权。其他网站在写明来源、作者、会计视野论坛首发网址的情况下可以转载,原创作者保留禁止转载和向其他转载网站索取稿酬的权力。
可参考《计学撮要2013》中的两个问题解答:
问题4-1-17(银行理财产品的列报)
如下文“背景”资料所述,A公司所购买的理财产品如何核算?
甲方:A公司
乙方:银行
理财协议主要条款:
(1)甲方在起息日前向指定专户存入足额资金,甲方并授权乙方于起息日当日将甲方账户内相应的理财资金划转至乙方指定账户
(2)理财产品类型:人民币保本浮动收益型
(3)期限:3个月
(4)参考年化收益率:**%
(5)理财产品业务管理费:实际理财收益超过参考收益时,超过部分由乙方作为理财业务管理费收取,实际理财收益低于参考收益时,乙方不收取理财业务管理费
(6)提前赎回约定:甲方不得提前赎回
甲方购买该理财产品的意图:获得一定收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未来现金流量固定或者可确定;(2)具备持有至到期的明确意图和财务能力;(3)该金融资产具有活跃市场。所以,该理财产品由于收益不固定且无活跃市场,不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
由于该理财产品约定保本,企业可以根据该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的风险和报酬特征(例如,是否用于向特定单位发放贷款等收益可预期的用途)考虑是否在存续期内计提利息收益。如果虽然没有承诺固定收益,但预计可获得稳定的固定收益的(例如,理财产品说明书约定资金用途仅限于向特定企业发放固定利率的委托贷款),则该理财产品可归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按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如果是否计提尚未到期利息收入对损益和净资产的影响不重大的,也可在实际收到时计提利息收入);如果收益不固定的,则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别(但因为公允价值不能可靠确定且与成本预计差异不大,也可按成本计量),在实际收到时确认利息收益。
无论在金融资产分类中归属于何种类别,由于其期限在一年以内,资产负债表上均可列报为“其他流动资产”。
问题4-1-19(理财产品的核算与披露)
公司购买的短期理财产品如何确认、计量及列报?
A公司于日向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购买了2518.10万元的理财产品,产品名称为“中银日积月累—日计划”。
说明书上显示,该产品无固定存续期限、无固定收益率、可随时申购及赎回的开放式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主要投资对象为国债、金融债、公司债等固定收益工具。
A公司签订风险揭示书上注明:本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投资者本金亏损和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概率较低的产品。
但在说明书的申购和赎回条款中注明:申购和赎回价格:每份理财份额面值1元,申购和赎回价格均为1元。且每个交易日均可申购和赎回。收益按天计算,按月支付。
1、关于该理财产品的确认、计量及披露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九条规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一)取得该金融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二)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三)属于衍生工具。但是,被指定且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
该准则第十条规定:除本准则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外,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才可以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一)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二)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该金融负债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根据上述规定,对照该理财产品的持有情况,如果管理层具有明确的将在近期内出售或回购的意图,可能可以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但鉴于该产品的申购和赎回价格均为1元,无法通过申购和赎回赚取差价收益,因此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而持有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性是企业为了获取低风险的稳定收益而持有,同时兼作流动性管理工具使用(可在需要资金时赎回),因此不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和特征。同时,我们也理解,公司持有该理财产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条“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可能性也不大。
参照市场上对此类理财产品会计处理的惯例,按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模式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在持有期间计入资本公积,赎回时转入投资收益;报表上列报为“其他流动资产”。
2、关于能否作为现金等价物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第二条规定,“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第三十二章第一节对现金等价物的特征作了如下阐述: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其中,“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内到期。例如可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等。
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的差别不大,可视为现金。例如,企业为保证支付能力,手持必要的现金,为了不使现金闲置,可以购买短期债券,在需要现金时,随时可以变现。
现金等价物的定义本身,包含了判断一项投资是否属于现金等价物的四个条件,即,①期限短;②流动性强;③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④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其中,期限短、流动性强,强调了变现能力,而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则强调了支付能力的大小。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3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券投资。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不属于现金等价物。
根据上述表述,由于该理财产品的存续期限为不定期,并不是在购入后3个月内到期,并且其收益浮动,因此可转换为现金的金额并不固定,因此不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等价物。其购入、赎回的相关现金流量均列报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证监会《2012年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中有提到“ 随着理财产品业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将暂时闲置的资金用于购买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由于这些理财产品大多不保本、也没有确定的收益率,更没有公开活跃市场报价,因此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较为合适。然而,实务中的会计分类却各不相同,除了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外,也有不少上市公司将理财产品放到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另外,还有一些公司将理财产品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甚至还有公司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这样的分类值得商榷。”
可参考《计学撮要2013》中的两个问题解答:
问题4-1-17(银行理财产品的列报)
陈老师您好,企业购买短期理财产品,交行“蕴通财富·日增利”S 款,保本浮动收益,随时赎回,本产品以客户的每笔认/申购为单位累计其存续天数,客户赎回时,按照赎回份额的实际存续天数和对应的实际年化收益率计算客户理财收益。
& && && && && &存续天数& && && && && && && && && && & 预期年化收益率
& && && && && &小于 7天& && && && && && && && && && && && &1.8%
& && && &&&7 天(含)-14天& && && && && && && && && && &&&2.5%
& && && & 14 天(含)-30天& && && && && && && && && && & 2.90%
& && && & 30 天(含)-90天& && && && && && && && && && & 3.00%
& && && && &90 天(含)以上& && && && && && && && && && &&&3.10%
该理财产品风险极低,随时变现,收益率按存续天数基本确定,基本符合现金等价物的四个条件,即,①期限短;②流动性强;③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④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列示在其他货币资金是否可以?
不可以。理财产品不是存款。&
陈老师您好,企业购买短期理财产品,交行“蕴通财富·日增利”S 款,保本浮动收益,随时赎回,本产品以客 ...
陈老师这么耐心及时地回复我们的问题,太感谢了
可参考《计学撮要2013》中的两个问题解答:
问题4-1-17(银行理财产品的列报)
陈版,理财收到的利息计入投资收益和冲减财务费用有何区别吗?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计入投资收益、财务费用或其他业务收入?谢谢!
理财产品的收益一般应确认为投资收益,不应简单地冲减财务费用。与存款相比,购买理财产品更多地体现为企业主动实施的投资行为,所以相关收益计入投资收益更恰当。&
陈版,理财收到的利息计入投资收益和冲减财务费用有何区别吗?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计入投资收益、财务费用或 ...
站长推荐 /1
一起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视野思享会》举办了近60期,事实证明是符合大家需求的。本项目开始招募年费会员,一起策划活动主题,一起全程互动解惑,更可观看更多往届视频。详情见内文。
Powered by你的银行理财产品赚钱了吗?(图)
3月14日,交通银行太原桃北支行员工在向消费者讲解金融理财知识。 本报记者 王昕 摄
  编者按
  随着消费者理财意识的逐渐增强,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选择。然而,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令消费者眼花缭乱。随之,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不断上升。
  对此,银行是否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效、诚信的金融服务,提高消费者对银行的满意度?当然,这还需要包括消费者、监管机构、主管部门、消协、新闻媒体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消费者自身,也需要进一步了解金融消费的各个环节,提高风险意识,捍卫自己的财富安全。
  “携手共治 畅享消费”是2015年消费维权年确定的主题,目的是动员和推动社会各界,依法履行《消法》所规定的各项责任、义务,搭建维权共治新格局,积极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为发挥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出新贡献。
  为此,本报在“3·15”来临之际,组织策划了《你的银行理财产品赚钱了吗?》采访活动。通过多路记者的调查走访,了解不同社会层次、年龄阶段的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的区别,分析各类理财产品的优劣,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共同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校学生(20岁—25岁):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很多大学生而言,尽管还未步入社会,但在理财方面却也说得上是“身经百战”了。
  张睿是四川传媒大学大三学生,在投资领域,他的理财经验比较丰富。从大一直到现在,每个学期他都会将自己交学费剩下的钱进行理财投资,使自己的“小金库”利益最大化。在他投资的这几年中,他只选择三个月到半年期的短期理财产品。对此,张睿有自己的看法,大学生对于何时用钱没有一个特定时间,为了以防万一,他选择最长半年的理财产品。
  山西传媒学院大三学生陈可瑄,她买的是招商银行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朝朝盈”。对长期理财产品情有独钟的她认为,自己平时不怎么用钱,选择期限长的产品,利率相对高一些;而且“朝朝盈”这款理财产品的年利率是5.503%,每次购买5000元,到期后的利息是275.15元,连本带利可得5275.15元。如果把这笔钱放在卡里置之不理,只能按照活期利息2.75%计算,仅得137.5元,如果进行理财,能多赚137.5元。“我买的越多,挣得也就越多。”
  小郝是山西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在理财的同学中,他每次购买的都是一年期5万元起的理财产品,按照银行一度最高6%的利息计算,他一年可得到3000元的利息,而这笔“巨款”是他两个月的生活费。小郝说,之所以这样“大手笔”集中投资,完全是因为存的多,回报也多。
  太原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冯天宇的理财资金并没有“放在一个篮子”里。2014年4月,他拿出6000元用来购买中短期理财产品,剩下的一万元存到了余额宝中。按照余额宝高达4.48%的利率计算,一万元三个月到期可收益100元—117.5元,半年到期可收益200元—235元,一年则可得到400元—470元。他说,余额宝虽然挣得少,但可以随时取出来,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样的理财方式比较灵活。
  尽管不少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但利率低、风险高、到期不能及时到账、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手续太复杂,花费时间长等问题,也颇让他们闹心。面对这些问题,许多大学生希望,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再低一点,利率再高一点;也有一些大学生投资者显现出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淡定,他们认为,机遇与风险相伴,利率低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应该用平常心来对待。  本报记者 郝薇实习生 郭乃宽
  创业阶段(25岁—35岁):小有积蓄,浅尝辄止
  记者近日询问了身边五六位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发现,25岁左右的年轻人,大多刚刚步入社会,既是创业初期,又面临着结婚,处处需要花钱,因此很少涉足理财产品。30岁至35岁之间的人,基本都成家立业,有点小积蓄,虽然面临着生孩子或者孩子上学等问题,闲钱不是很充裕,但对理财产品多少都有所关注。
  记者的朋友刘女士今年25岁,在文化厅的某下属企业上班,由于家不在太原,她便在单位附近的某单元楼租了一间房子,每月房租1500元,半年付。虽然租房的钱都是父母给解决,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根本不够刘女士在太原消费。当记者问起刘女士是否理财,她表示,没有多余的钱去理财。“每天三顿饭50元左右,一个月最少1500元的饭钱,这还不包括偶尔和朋友聚餐请客,看一场电影打折后每张票得30元至40元左右,平常买个包、买双鞋、买件衣服保守点算都得300元,冬天的一件外套就上千元。还有化妆品之类的,都需要买。租的房子不能洗澡,每个月洗澡也要花不少钱。”刘女士说,得靠父母时常“接济”,才能度日。
  另一位朋友赵女士今年26岁,在太原古城营高速收费站上班,月收入也是2000元左右,由于高速有食堂、有宿舍,因此吃住方面赵女士的开销很少。前段时间,父母为了方便她出行,给她买了一辆小汽车。赵女士说,因为双休日要回老家汾阳,总是太原、汾阳两地跑,所以油钱成了她目前最大的消费。
  “省钱也是一种理财。”说起如火如荼的互联网理财以及银行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赵女士说,尽管自己也关注移动支付还有理财产品的新闻,但是到现在还真的没有涉足过。一来是每个月的收入刚够自己消费,二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跟自己理财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任女士在太原某报社上班,今年30岁,刚刚结婚不久的她手头里有点积蓄,近期也不考虑生孩子,因此生活压力不是很大。任女士平日里也是典型的“月光族”,她觉得每个月没花钱买什么东西,到月底3000元的工资就花光了,但自从使用了余额宝之后,她开始有意识地存钱了。
  3月13日,任女士支付宝的余额宝显示,当前总金额5040元,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每天都不一样,3月13日当天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4.4890%,近一周收益是4.25元,近一个月的收益是14.47元。
  “比存在银行要方便多了,农业银行的一款‘金钥匙·安心得利·90天’人民币理财产品,虽然七日年化收益率是4.8%,但起购金额为50000元,门槛也高。”任女士说,余额宝随时都可以存钱、取钱,她每周、每月都做存钱计划,有时候剩下三四十元也存进去,她感觉余额宝除了本身的功能外,还让自己有了省钱、存钱的好习惯。  本报实习记者 吕游
  人到中年(35岁—45岁):主动进取,稳中求进
  刘兵是一个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快40岁了,每个月的工资4000元出头,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也略有积蓄。说起理财,他告诉记者,首先是开源,利用业余推销净水器,靠优质的售后积累了不少资源,不少老客户还会主动给他介绍业务,这样一个月下来挣钱也不少。另外,他还有买基金的习惯,基金收益好时每个月往里加钱,收益低迷时就没在往里面持续加钱了。选择基金时,根据自己的投资风格,股票和指数型风险最大,混合和平衡型风险次之,债券型风险最小,去年3月存,11月取,8000元本金收回300多元利息。
  办公室文员要姐,平时上班时间比较固定,工作也清闲,她理财方式就是炒股和买基金。“股票,我不太会玩,但是选择了自己信任的证券公司,理财经理办了一个QQ群,平时好多票友都会在群里交流炒股经验和买卖的股票,我一般是跟着其中大师的节奏走,一年下来,也能挣不少。而基金是长期持有,最好能持有一年以上,如果期限短,赎回手续费也高。”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不能把钱都放在银行,只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法,才能带来更大的收益。”43岁的李建虎家住经济区,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人员,年收入超过10万,妻子的年收入也在5万左右,30万的大额存款购买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在某股份制银行购买的年化收益率为7%的理财产品,一年后能拿到本息32万左右。每个月省出来的钱再购买定投理财产品,由于目前不用买房买车,所以每年还能攒十几万。
  35岁至45岁之间,收入波动大,虽然孩子年纪还比较小,教育方面支出的负担还不重,但经济主要压力来自于买房、买车等大项开支,能存下的钱相当有限,所以很多人理财更加注重投资收益,以温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  本报记者 李若男
  事业有成(45岁—55岁):目光长远,货比三家
  侯女士今年45岁,事业有成的她想在50岁之前就退休。但是退休往往意味着收入相比以前大幅减少,要是退休之后的生活水准不降低,需要一个好的理财计划。
  侯女士和丈夫每月收入超过8000元,且收入稳定;公积金每月1700元,年终还有将近2万元的年终奖,目前有20万元存款。原先炒股亏损不少,现在20万元都买了银行理财产品。有两套房产,均是全额付款,没有月供。另外,小孩就要读大学了,以后还要送出国继续深造,因此,侯女士希望能为孩子准备好一笔教育金。
  “我们家每月节余较多,年节余近6万元。目前来说,小孩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专门为孩子选择了基金定投。”侯女士告诉记者,购买基金定投的产品是家里最重要的一个理财投资。
  李先生今年45岁,是一家外企公司的人事经理,年薪20万元;李先生的太太40岁,某国企会计人员,年薪8万元。唯一的孩子在读初中,双方老人需要赡养。
  对于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格局,李先生每月会拿出两千元来进行基金定投,作为小孩的教育储备金;为两位老人购买有意外险,夫妻二人购买有保额10万元的终身寿险、保额10万元的附加重大疾病险以及20万元保额的意外险,附加住院险及意外医疗等,年交保费约1.5万元。
  对于李先生而言,更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只是想生活能够稳妥一点。因此,除了这些固定开销外,李先生把家庭节余部分选择购买了银行稳健类理财产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一年预期收益在5.5%左右,年收益比同期的定期存款高1%~2%。该类理财产品一般不能提前支取,在投资前需要做好资金使用上的安排。李先生说,现在每年节余近6万元,10年后,资金累计近60万元,稳定安逸的生活基本可以实现了。
  周女士是一家国企行政人员,54岁的她生活相对安逸,因为空闲时间多,所以周女士买理财产品喜欢“货比三家”,比较以后看哪家收益高一点,就买哪家银行的产品。
  “我平时投资买理财产品比较多,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主要还是看收益率,当然,也会了解这个产品的资金投向之类的。风险肯定是有的,现在很多理财产品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的,但是基本上都不太会产生什么问题,产品到期后都能达到预期年化收益率。”周女士以自己的经验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类似侯女士、李先生和周女士这样的投资者很多:喜欢购买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喜欢在空余时间对比各家银行的产品收益率,这甚至已经成为她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桑莉媛
  退休职工(55岁以上):不求高利,安全第一
  邹女士是太原机场退休职工,55岁的她现在是最轻松的时候:儿子工作了还没找好对象,每月工资五六千元;爱人是公务员,还在上班。打球、运动、和朋友逛街聊天是邹女士每天的生活。对于理财,邹女士笑着说:我不买理财产品,看着麻烦。好几年前,她路过楼下的银行,一个认识的小姑娘请她进去坐坐,就推荐了一个理财产品。邹女士顺便就买了。她回忆:“当时要填单子,挺复杂。小姑娘替我写的。后来到期了,我再也没有买过。”她的理财方式就是存定期。攒够一笔了,存一个定期存单,自动转存。儿子是个乖孩子,工资卡让他自己拿,孩子给她了,零花钱向妈妈要。邹女士说,“定期存单比较省事,利息也是固定的。理财产品种类太多,眼花缭乱。另外电视、网上和手机里常有买理财产品弄纠纷的。我只存定期,简单。”
  韵老师是省农科院的退休职工,今年60多岁了。韵老师买的理财产品是晋商银行的一款92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5%的产品。韵老师表示,她买理财产品不图高收益,只图有保障。理财产品收益比银行存款高,但是更高收益的风险也大。因此,她选择的都是3个月左右5万元起价的理财产品,期限短,不妨碍用钱,还能有比银行存款略高的收益,比较安全可靠。
  太原长途客运站退休职工张大姐,自己不理财。但是老伴儿理财。老伴儿的理财之道比较有代表性:有股票,有银行理财产品。同时还在校外培训机构上课。身为退休教师的老伴说,“国家都提倡增加个人资产收入,我们反正退休了,除了看看外孙女,业余时间在网上炒炒股,理理财,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不过,理财的目标不是为了挣大钱,我们都有退休工资,炒股理财怡情而已,保本微利就很高兴。”
  居住在双塔西街山西日报社片区的郭先生已经70多岁了,他可是比较“新潮”的投资者。郭先生常常购买理财产品,和韵老师一样,买的都是三个月左右的“短平快”项目。一期到了,赎回后看看有什么合适的,再接着买下一期,让资金没有空闲的时候。郭先生说:“退休后,收入只有工资一个来源,物价上涨,各项费用支出增加,人岁数大了,生病、吃药、住院等等都是必然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也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就力所能及地在保证本金的前提下,购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多一些收益。股票是偶尔为之,看准了再买,天天弄股票也劳心费力。”
  记者的邻居,84岁的大学退休教师郑老师更简单,从来没有买过理财产品。郑老师说:“活了这么大,闲钱除了买国债就是存定期,没干过别的。现在的各种理财金融产品太多了,我们岁数大了,不会用电脑更不会用网银,外面的银行也不去,就是校园里的工行,发了工资,把钱归集归集,存定期,省事,安全。”
  看来,不管是刚退休的邹女士,还是已经退休多年的高龄老人郑老师,乃至中间段的韵老师等人,理财目标都以保本为主,不追求高利。
  本报首席记者 崔晓农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经济日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攻略:随时融平台投资理财须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