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持卡人姓名合同上出现陌生人的签字,持卡人应该怎么办?

媒体聚焦:信用卡信息泄露怎么办?疑各大银行有内鬼!
20:30:52  评论(/1)
我国已发行超过4亿张信用卡,每年通过信用卡交易的资金总额超过13万亿元。在多数人看来,关涉“钱袋子”的信用卡象征着安全、私密,用户隐私信息也会受到严密的保护。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颇为严重,一条条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隐私的信用卡开户数据,在网络上形同“赶集”公开贩卖。而种种例外条款、免责规定,往往让消费者问责无门。5毛钱能买新办卡个人信息 旧数据“2000元10万条根据上海某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销售人员提供的线索,记者近日使用QQ群查找功能,搜索“电话销售”这一关键词,找到约200个有“数据交流”功能的QQ群。搜索“银行数据”,参与人数多达数百人、交易活跃的群至少有30个。据介绍,这些正是信用卡信息交易的“黑市”。在其中一个名为“电话销售数据货源”的QQ交流群,记者以求购者身份,很快就从一位卖家处获得了“供试用验真”的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在这份数据中,工农中建交等多家商业银行的200名客户信息均在列,包括持卡人姓名、移动电话以及家庭住址、开户银行。这些隐私信息是否真实有效?记者拨打了其中一位安徽省合肥市的持卡人盛某某的电话,经其确认,自己确是在交通银行安徽分行某营业部申请办理了太平洋信用卡。而家住合肥市蜀山区某街道、在该市旅游局工作的其他信息,也与其本人提供的身份证明相符。经一一致电确认,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数十位持卡人也表示,已泄露的客户信息真实有效。记者调查发现,在微信及一些电子商务平台,“电话销售交流圈”“销售行业资料群”也大量存在。多位“信息贩子”均表示,可以“按地区定制,先试用后付款”。此外,根据个人信息“品质”的不同,价格也分为“三六九等”,每条价格从2分钱到5元钱不等。例如,最新信用卡开户数据按照0.5元一条出售;已经出售过一次的二手数据,可以便宜到0.35元每条;部分高端客户如金卡、白金卡持卡人信息每条售价则高达5元。借助网络聊天、支付工具,买家从下单到得到这些信息,交易全程仅需数分钟。一名自称河北籍的微信群卖家表示,这些信息的主要购买者是贵金属、信托等理财机构的电话销售人员。仅他所在的群,每天有400多人商洽买卖。“越是没怎么被打过的电话信息价格越高,最便宜的一份2000元10万条,算下来每条数据只要2分钱。”银行“内鬼”倒卖 合作公司信息“共享”消费者申办信用卡,商业银行掌握了数亿持卡人的身份证明、电话、住址等信息。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未经客户授权,不得将客户相关信息用于本行信用卡业务以外的其他用途。记者调查发现,种种规定屡成“一纸空文”,导致大量客户信息被泄露:--银行“内鬼”倒卖。知情人士介绍,每条个人信息被提交给银行后,要经过支行、分行、信用卡中心等多个环节,经手人员众多。据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通报,已于2013年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原职员余某,就曾将掌握的600余份客户信息出售,其中包括客户办卡时留存的工资证明、身份证明。在上海司法机关近年查获的买卖客户信息案件中,工行、农行下属支行员工也曾成为出售资料的源头。--银行转手给“合作公司”。一些信息贩子透露,有相当部分的信息并非银行直接泄露,而来自与银行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记者以办卡人的身份,走访工农中建交五大行营业部,获得的标准信用卡申请合同均显示:个人信息除了被银行使用,还可能被用于合作企业推销业务、与联名商户共享信息。比如,中行标准信用卡领用合约规定,持卡人需同意将信息披露给联名信用卡的联名服务方、服务合作方,才能申领办卡;农行、建行的标准信用卡合约中,也存在类似条款。在一家国有银行发行的“携程联名信用卡”合同中,银行明确声明,要与机票销售网站共享客户的基本信息。此外,不少信用卡申请合同还约定,银行对这些合作机构只“督促保护信息”,不对这部分信息的安全承担保密义务。据央行上海分行通报,江苏银行上海分行就曾将3.2万份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透露给第三方理财机构,被责令整改。--保密承诺的“例外条款”让消费者不知情就默许转让。据记者了解,现在办理信用卡的合同基本都是各银行自己的版本,没有统一的格式合同。合同中银行是否要做信息保密承诺以及如何利用客户信息,目前尚无任何规定。不少消费者反映,办卡时填写的表格密密麻麻,从没仔细看过每一条条款。事实上,与保险、超市、网站等合作方“共享个人信息”等字样往往置于合同不起眼位置。“信用卡申领合同的条款上百条,内容晦涩,而且你想办信用卡,不管什么条款,就只能签字同意。”正在上海一家股份制银行办卡的王宇说。“消费者往往在不知情中就授权将自己的信息转手,遭泄露信息的消费者如果想追责,这些免责条款反而成了挡箭牌。”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峰说。银行信息泄露该谁担责?“信息泄露极易诱发金融犯罪。”上海市检察院金融检察处处长肖凯表示,在一些存在漏洞的理财平台,注册会员只需持卡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卡号等信息,即可划转资金。仅2013年,这一漏洞就被犯罪分子利用,在沪盗划资金数百万元。许峰说:“商业银行及目前处于信息保护 灰色地带 的种种信用卡合作机构,都应对客户的信息安全负有责任。”现在,如果查出信息泄露行为,也仅仅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罚,对银行和机构没有任何追责。2009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明确,金融单位的工作人员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将可能触犯刑律。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商业银行不能通过条款规避责任。”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徐玉平指出,例如在信用卡办理合同中,消费者应有选择权。例如能够选择不接受将信息提供给银行外机构,不接受银行推销保险、理财产品等非信用卡业务。此外,对企业泄露公民信息的民事责任,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约束也较为笼统。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教授崔聪聪认为,当消费者试图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隐私时,却往往发现法律武器并不好用。“比如,消费者如果要维权,自己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但对于信息如何泄露、泄露给谁、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这一系列举证的难题靠个人难以完成。”专家表示,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金融企业、合作机构等信息泄露源头的处罚力度,督促商业银行加强对合作机构的审查。“从根本上看,有必要尽快推动呼吁已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责任。”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说。
前几天传出的12306数据库泄漏事件,官方第一时间得出“结论”,称12306数据并未泄漏,数据可能由第三方流出。但是,最近,最新消息传来,官方已不再否认12306存在漏洞,并已着手以悬赏寻找漏洞的方式进行网站漏洞修补
信用卡日渐普及,很多人关心的是信用卡的额度,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地办理高额度的信用卡,这也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近日,我市一男子轻信办理信用卡的小广告,打小广告上的电话申办信用卡,岂料一步步掉进骗
钢贸商的信用卡纠纷,掀起钢贸危机的冰山另一角。在钢贸商为信用卡的巨额账单发愁时,银行也在寻求解决办法,甚至传出在福建宁德的银行为信用卡透支逾期还款打折的消息。时代周报记者向宁德上海商会了解到,实际上,
目前,信用卡购物消费日益普及,随之而来的信用卡犯罪也与日俱增。近日,家住聊城城区的刘先生就遇到一起以“提高信用卡额度”为名的骗局,导致信用卡被恶意透支近1万元。据了解,刘先生在聊城承包建筑工程,日常开支比较大
现在许多人为消费方便都办理了信用卡,一般人也都怕自己因还款不及时而进入信用黑名单,所以一直都很用心地保证及时还款,可是有许多人还是因为搞不懂帐单日和还款日期而被记了逾期还款的不良信用记录。所以,为了做
2000w 开房数据简介,2000w开房数据csv,2000w 开房数据库,查开房记录 2000w,2000w 开房记录,2000w 开房数据,,某酒店2000w数据,2000w酒店数据简介,2000w开房数据遭泄露。2000w开房数据泄露,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段时间推销电话、短信不断,都快烦死我了。”8日,市民王女士致电本报反映说,她5月份报考了今年的会计资格考试,没想到最近被所谓的“保过”班骚扰,怀疑是自己的报考信息被泄露了出去。据王女士介绍,今年这次会计资
李双江梦鸽儿子强奸案变成了律师和梦鸽以及李天一律师的较量,先是梦鸽兰和等指责李在珂律师,现在又是李在珂律师还击梦鸽及其律师兰和陈枢王冉等人,一场好戏,或将刚刚开始。本报讯 针对李某某等人强奸案的相关代理
信用卡里的钱不是随便透支的,透支了一定要记得主动及时还款,不然就是犯罪。高唐县一学校的教师董某将信用卡用于吃喝玩乐,恶意透支金额达1万余元,且对发卡银行三个月的催收置若罔闻。目前,董某因涉嫌信用卡诈骗已被
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化学元素才能组成我们的生活。我们将各种元素根据它们的特性加以控制和利用服务了我们的生活。但是这些元素很多本身也非常的危险。如果和另外一些元素发生反应,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和灾难
热点 / Hot
站长推荐:
//document.write("");
sti=setInterval(function () { check_show(container,caid,order);},500);
weneiAd('text',4);您所在的位置: &
& 综合新闻 & 正文
信用卡被陌生人狂刷上万元
日07:04  
  本报讯(记者陈静涛)“我的信用卡消费账单,怎么成了‘金×’的签名?账单上的个别消费场所我根本就不知道在哪里1仅9天时间,西安市民张先生的信用卡就出现了21次共1万余元的消费记录,而账单上的签名却是陌生人的名字。对此,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已着手调查此事,同时,张先生已将此事向警方报案。
刷卡消费非持卡人签名
  张先生是2003年在单位办了一张招商银行信用卡。今年2月上旬,招行信用卡中心照例给他寄来了2月份的消费对账单,看后让他大吃一惊:从1月19日到2月3日,他的信用卡刷卡21次,共计消费11879.7元,“对账单中两次超市的消费,现在不能确定是不是我的,其余都不是我(消费)的。尤其一些大型商场和娱乐场所的消费是不可能的,甚至有的店我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张先生说。
  之后,张先生立即和招行信用卡中心取得联系,从3月中旬到现在,招行信用卡中心已陆续给他寄来了15张签购单。他发现,签购单上的信用卡号确实是他的,但签名全是一个“金×”的签名。
  3月22日,记者在招行寄来的对账单上看到,21次消费集中在14家单位,用卡时间只有9天,且每次消费的金额不等,高的一次就有1692元,其中元月31日一天刷卡就有6次。而在两家百货公司累计消费达6000元左右。
  招商银行称此事正在调查
  就此,对账单中消费金额较高的西安一家著名购物中心收银部毛姓负责人表示,根据张先生反映的情况,他们已经做了调查,签购单上的消费属于正常消费。而根据信用卡对账单,可初步怀疑张先生的卡已被他人复制。据介绍,他们商场对使用信用卡的客户,收银员会认真核对信用卡上的签名、打印名以及顾客的签名,才可刷卡消费。对账单上的其他商家答复也类似。“此事还在调查之中,责任究竟在谁,目前还不好说。同时,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银行方面是不会要求张先生还款的。”昨日上午,正好在西安出差的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助理彭千专程赶到本报说明此事。据他分析,根据对账单上的消费情况,张先生的信用卡被复制的可能性比较校
  据了解,张先生已在银行办理了挂失业务。3月21日,他向公安碑林分局和平门派出所报案。
  信用卡消费最好使用密码
  “在商场刷卡消费时,仅凭一个签名就能实现交易。”张先生和两位同事对此表示疑虑。
  据介绍,商场收银员进行核对、判断信用卡真伪的主要依据就是磁卡背面的签名。“虽然我们的收银员经过培训,但对于信用卡是否被盗用,收银员无法鉴别。”毛姓负责人建议,一些商场每年都会遇到类似的反映,所以还是使用密码比较安全。
  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洪律师认为,仅凭一个签名往往难以准确判断持卡人身份的合法性,会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此外,尽管银行与特约商户签订协议,必须认真核对签名,但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银行方面人士也建议,持卡人应妥善保管自己的卡,不可借给他人使用,也不要将卡号告诉别人。
城管捕杀流浪狗
林志玲被曝曾拍裸胸光碟
球星糜烂生活大曝光
垃圾车中突现碎尸块
俄罗斯帮伊朗保卫核电站
青藏高原“云海奇观”
海南胖美人大赛进入决赛
日军里的外籍侵略军团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稀物种
醉酒后的丑态百出
少女遭父毒打后坠楼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信用卡被别人恶意透支该怎么处理-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信用卡被别人恶意透支该怎么处理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7:14:55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信用卡被别人恶意透支该怎么处理”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信用卡被别人恶意透支该怎么处理”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信用卡被别人恶意透支该怎么处理,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如果是你本人将卡借他人使用,也可私下与实际用卡的这位协商还款如果你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刷了,产生的风险,你可以报警处理,你要尽快还款。银行会向你追讨欠款、欠款都由你本人承担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用卡持卡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