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来中国北京市促进就业政策网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年鉴中文名:中国财政年鉴年鉴英文名:FINANCE YEARBOOK OF CHINA年鉴年份:2010责任说明:傅东 总编主编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出版者:中国财政杂志社出版日期:2010.12页数:756字数:1940内容简介:《中国财政年鉴》(2010卷)继续坚持为读者服务,对历史负责的编辑方针,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全国财政工作情况,在保持整体架构相对稳定和内容连续性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信息量,提高权威性、史料性和实用性,使《中国财政年鉴》这部大型多功能工具书常编常新。本卷仍由重要财经文献、国家财政工作概况、地方财政工作概况、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预算案、财经统计资料、财经法规选编、财政机构人员、财政大事记和附录九部分组成,在具体内容上较之上年有如下变化: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共和国的发展同步,新中国财政也走过了60年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为真实、完整地记录这段历史,本卷在“国家财政工作概况”中增加了“特载”栏目,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这对于更好地了解历史、把握现在、开拓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全国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充分反映和如实记录这一年度重大财政改革和重要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本卷在“国家财政工作概况”的“专题”栏目中,选取了28篇专题文章予以记述,如: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及成效、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税收政策与措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目标全面完成、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政策及效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积极支持医改工作顺利启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保险工作、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积极推动多边财经交流与合作、“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等。同时,为了推动财政监督科学发展,更加全面的反映财政监督检查和专员办工作,本卷在“国家财政工作概况”的“司局工作”栏目中,增加了全国“财政专员办工作”内容。还在“国家财政工作概况”的“事业单位工作”栏目中,涵盖了“会计人才评价工作”内容。“财经统计资料”是《中国财政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财经统计的服务作用,本卷统计资料根据经济社会需要和财政改革要求,部分表格也相应作了调整:1、近年来,随着预算编制方式的改进,财政收支差额的口径和计算方法也相应改变。2006年以前收支差额的计算,与2006年建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后的计算,在计算方法上有所不同,为此,在“历年财政收支”栏目中,从2009年起历年“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两张统计表中取消“收支差额”的比较。2、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财政收入逐年递增,亿元县个数也从1997年的450个增加到2009年的1475个,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数(不含市辖区)的73.6%,为了突出体现县(市)级财政收入业绩,本卷年鉴将统计标准提高到十亿元,在“财政预算、决算”栏目中,将“财政收入超亿元县(市)统计表”改为“财政收入超十亿元县(市)统计表”。3、目前税务部门已不再使用工商税收概念,特别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税种的分类和概念已有很大变化,为了分别反映分税制改革前后的国家财政税收收入情况,在“历年财政收支”栏目中,将一张“各项税收收入”统计表分拆为两张“各项税收收入”统计表。4、由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发生调整,2007年以后年度社会保障支出科目口径与以前年度不一致,不具有可比性,为此,在“社会保障”栏目中,将一张“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表”分拆为两张“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表”。5、按照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为了细划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从2009年起增加了历年“工业”和“建筑业”内容,同时增加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内容,为此,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栏目中,将一张“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统计表分拆为“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两张统计表。6、为了反映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数和指数,以及各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栏目中,取消了历年“各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统计表,增加了当年“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统计表。7、为了全面反映我国社会救助情况,调整了部分统计指标,增加了优抚安置内容,为此,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栏目中,取消了“享受补助、救济人员情况”统计表,增加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情况”统计表。8、本卷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栏目中,将“全社会住宅投资”统计表改为“按城乡分全社会住宅投资”统计表;将“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统计表改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指数”统计表;将“职工平均工资和指数”统计表改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指数”统计表。9、本卷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财经指标”中,增加了“外币兑换率”统计表一张;在“台湾省主要财经指标”中,增加了“主要统计指标概况”统计表一张。本卷年鉴是《中国财政年鉴》自1992年创刊以来的第19本年鉴,十多年来,财政年鉴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财政部领导、财政部各司局、各地财政厅(局)、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年鉴编辑质量逐年提高,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在此,谨向给予财政年鉴帮助和支持的所有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提高质量,丰富内容,搞好服务,同时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0中国财政年鉴
2010年目录:
本刊内文章搜索:
4-84-55-667-81-108243333-4343-4583-85100-10824-324545-7171-737373-7777-7878-8386-9494-100109-267110-123110-123123-130123-126126-127127-130130-180155-158160150-152169-171162-163144-146130-132132-134134-136136-138138-141141-144146-148148-149149-150152-154154-155158-160160-162163-164165-167168-169173-176176-178178-180167-168164-165171-173180-241206-209209-212237-239240-241214-216189-191180-183183-185185-189191-194194-196196-198198-199217-222222-230232-235235-237216-217199-200201-203203-206212-214230-232241-267241-242251-253247-251243-244244-247253-255255-256257-258260-262267256-257258-260262-267268-351269-270270-272272-274275-277277-279279-281281-283283-285285-287288-290290-293293-295295-297297-299299-300300-302302-304304-306307-309309-311311-314314-316316-318318-321321-322322-324324-326326-329329-331331-334334-336336-339339-341341-344344-346346-349349-351352-392353-365365-392393-603394-447394395-398399-402403-40640740840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30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441442443444445446-447448-481471448-449450-451452453454-455456-457458459460461462462463464465-466467-468469-470472-473474474475475476477478478-479480481482-484482483484485-505485485486486487487488488489490491492493494495496497498-505505498499500501502504503506-523507-51051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20521522-523524524525-560536532532531525526527528529530531534535536544545546547549550551-554555-556557-559560548533535540539539540541541542542543543537538538550561-577576577564564565565566567568568568569569570574-575561-563567570571572573578-586586586580580580581581581582585578-579582583584583587-594594590590591592592587-589593593594594595-603595596599597598600601602603604-714605-625616616-619619-622622-625605-615626-648629-634626-628634-636641-642645-647626636-639639-641647-648642-645648-714678-680663-664648-653659-660654-656656656-659660-661661-663664-665665-666666-667667-668668-669670-672672-675676-677677-678680-682685-686686-687687-689689-690691-692692-693694-696696-697697-698698-699700-714682-684653675-676715-753721716716-717717-719719-721721-724725-750751752753754-767755-767768-784769-775769-770771-772772-773773-774770-771774774-775775-778775775-776776-777777777778778-784778-784
快捷付款方式
快捷付款方式
快捷付款方式
400-819-9993
800-810-6613
快捷付款方式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经济政策与美国经济
日 10:01 来源:《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美国蓝皮书(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
作者:刘元玲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元玲,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  内容提要: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奥巴马号召美国实行变革,发挥政府作用,拯救危机,通过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为复苏和振兴经济争取到充足的资源保障。新医改法案的通过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年内将得以体现。奥巴马政府在贸易方面具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反映了美国工会主义某种反全球化倾向。奥巴马支持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以邻为壑,导致世界粮食和石油价格暴涨,扰乱了全球的金融秩序。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法上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成为奥巴马在国际舞台博弈中的软肋。目前美国经济复苏趋势良好,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关 键 词: 奥巴马政府 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 经济振兴政策  日,奥巴马就任美国第44届总统,开始实践其经济纲领。他沿袭罗斯福“新政”的传统,针对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号召美国实行变革,振兴经济,发挥政府作用,拯救危机。与此同时扭转共和党亲资本的政策,在扶助弱势群体上做文章,并趁中期选举前民主党控制两院的有利条件,取得了立法上的若干重要成果。首先是通过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为复苏和振兴经济争取到丰沛的资源保障。接着他致力医疗改革,促使新医改法案在美国诞生。2010年,金融改革法出台,目的是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约束华尔街的利欲和贪婪。在上述的立法过程中,两党进行了激烈的博弈,由于在力量对比上,民主党并不具有绝对优势,最终的法律文本不得不做出许多明显的让步和妥协,而且在具体落实中还可能打更大的折扣。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由于共和党的阻挠以及奥巴马的不坚定,在立法上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这也成为奥巴马在国际舞台博弈中的软肋。在贸易方面,受利益集团政治的影响,奥巴马具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反映了美国工会主义某种反全球化的倾向。在货币政策上,为了避免经济的二次探底,奥巴马支持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量化宽松”政策,以邻为壑,导致世界粮食和石油价格暴涨,扰乱了全球的金融秩序,遭到许多国家的批评。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复苏趋势良好,但就业问题仍然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一大困扰。  一 振兴美国经济,通过《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  日,奥巴马签署《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使其复苏美国经济的宏图大略得以施展。该计划耗资7870亿美元,其目的是切断劳动市场的恶性循环,创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美国经济复苏。该法案包括联邦税收优惠、扩大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规定。在7870亿美元中有一部分是直接发放给消费者以支撑消费市场,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防止商业萧条。另一部分是通过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再生能源来增加就业。教育、医疗、新能源的研发也是该法案的重要内容。奥巴马希望法案的通过能增加250万到300万个就业。与此同时,把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到重点发展新能源等绿色经济领域,这对美国具有长远意义:其能源政策的短期目标是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复苏;长期目标是摆脱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在新能源领域占领制高点,继续使美国充当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这是经济复苏计划中具有长远战略规划的重点,反应了奥巴马经济复苏的战略思想。   (一)积极推动新能源的研发应用   奥巴马在总统就职典礼中将绿色作为主题色彩,“绿色新政”成为外界对奥巴马施政的预期。上任后,奥巴马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抓手,主张大力发展新能源,结束美国对石油进口的高度依赖,实现能源独立,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并创造就业岗位。[1]   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新能源被称为将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岗位的短期政策与美国的持久繁荣结合起来的“粘合剂”。因此,为实现能源战略的转型,政府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研发的投资力度。在其经济复兴计划中,用于清洁能源的直接投资及鼓励清洁能源发展的减税政策涉及金额1000亿美元。在政府2010年财年预算中,美国政府计划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在未来10年内向污染企业征收6460亿美元,其中1500亿美元将投入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以推动美国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能源的依赖。根据计划,到2012年美国电力总量的10%将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美国承诺为混合动力车和新燃料电池的开发提供24亿美元的资金,并为购买节能型汽车的消费者减税,力争到2015年使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此外,美国政府还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7.7亿美元在36个州的大学、国家实验室等成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3年内拨款4400万美元,促进核能技术的升级;拨款7.9亿美元,推动下一代生物燃料的发展。[2] 美能源部长朱棣文表示,只有依靠技术突破和政府的巨额投资,才能使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变得廉价而便宜,清洁能源取代严重危害环境的石油和煤才能成为现实。   日,奥巴马政府出台了美国联邦政府创新战略,就“美国政府在创新中的角色”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强调政府必须控制某些产业,目的是为保护那些是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源的领域。其中新能源是重中之重。美国的创新战略集中体现了要全方位强化政府在未来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并将新能源技术作为其创新战略实施的突破口,支撑能源新政目标的实现;通过占领新能源技术制高点,实现美国在本轮金融危机周期后并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过程中仍处于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业强国行列的战略愿望。  日,从奥巴马总统的年度国情咨文可以看出,美国在能源政策方面有两大进展:一是最终开放了近海油气资源开发权,二是支持建设新的核电站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新一代核电站技术(第IV代)的战略计划。在未来20-30年,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的实施将使美国成为新能源技术、节能产业、高端制造业和智能信息产业的全球领跑者。  奥巴马计划在2012财年将向美国能源部提供近295亿美元,较2011财年的计划水平高出4.2%,较2010财年实际支出亦高出12%。其中约有80亿美元用于支持风能、太阳能以及新式电池等清洁能源领域的研究。此外,奥巴马计划提供8.53亿美元用于支持模块反应堆等新核能技术。他同时计划在2012财年废除36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行业的补贴,并计划未来10余年中共计削减462亿美元的此方面支出。[3]   奥巴马政府的能源政策前景非常美好,但实施过程却仍要面临很多问题。《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已没有希望通过,因此政策缺失将是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奥巴马政府虽然认识到清洁能源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并通过经济刺激计划拨款发展电动汽车、太阳能等产业,但没有立法支持,美国的碳市场就不可能充分活跃,以吸引足够多的资金。此外,还将面临如何说服美国民众使用成本更高的清洁能源,以及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等问题。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是奥巴马复兴经济的主要内容。修建高速铁路是其中要点,此外,美国还将大规模改造联邦政府办公楼,使之更节能;大力投资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安装节能系统;在美国各地推广普及网络宽带;升级和改进医院设施的科技水平。  1.修建高速铁路  奥巴马将修建高铁视为就业发动机,认为这是实现美国经济复苏的关键之一。奥巴马称他投资的力度将会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艾森豪威尔总统主导下建设联邦州际公路以来“最大的一笔政府单项投资”。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指出,25年内让高铁线覆盖全美80%人口,希望在美国打造11条高速铁路走廊[4] ,从而帮助解决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问题。  此高铁计划赢得不少欢呼声,但问题同样不少。资金困难和民意反对是其面临的两项难题。总额达530亿美元的全国高铁计划的其余部分预计将在今后6年发放。目前,在高铁项目上,美国政府已先期投入105亿美元,其中80亿美元来自2009年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25亿美元来自2010财政年度预算。据最新估算,仅加州的高铁系统可能就需要650亿美元资金。各州政府将承担主要开支,而它们也面临严峻的预算赤字问题。2011年3月,佛罗里达州长就因资金问题拒绝修建高铁。而加州有官员曾通过一项针对加州高速铁路局的“不信任”决议,理由是人民对噪音和振动问题的担忧。  2.加强通信、信息和互联网建设  根据ARRA法案,奥巴马将拿出100多亿美元来来加强美国在信息、通信和安全技术方面的建设。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中提到,今后5年,白宫将敦促企业发展商机,让新一代高速无线网络服务98%的美国民众。这将让互联网速度更快,美国的“每个角落”都进入数字时代。  3.重视教育并进行大规模的学校硬件升级活动  美国人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曾经高居全球第一,如今排第九。为改变现状,奥巴马政府主张实行“赶超一流”计划,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并定下了目标,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结束时,美国人拥有大学学历的比例将重返全球第一。奥巴马表示将与共和党合作,采取立法措施留住人才。  为确保美国人在全球竞争中获胜,奥巴马提出必须让每位美国人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结束向银行提供没有充分根据的税款补贴,用节省下来的钱来使数百万学生能有能力上大学。我今年将请求国会采取进一步措施,使我们的学费税收抵免永久化。”[5] 在ARRA中,投入教育的资金总计1000亿美元。其中,5360万美元用于援助地区学校,以防止当地学校的裁员,并用于学校硬件设施的维护和现代化升级。通过增加奖学金、为低收入群体和特殊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并拿出6.5亿美元用来提高教育技术,3亿美元来提高教师工资。  4.鼓励创新  在题为《赢得未来》的2011年国情咨文中,“创新”是奥巴马重点论述的内容,创新一词在整篇国情咨文中被提及10余次。奥巴马指出,赢得未来的首个步骤是鼓励美国人创新。“在美国,创新不只改变我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赖以谋生的方法” [6] 。美国需要将研发拓展到自太空竞赛高峰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的新层次上。奥巴马将向国会提交一份预算案,投资于生物医药研究、信息技术,尤其是清洁能源技术,这一投资将会强化美国的安全、为美国人民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三)振兴美国制造业 以出口促就业  面对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2010年3月,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国家出口倡议”,设立出口内阁并成立“总统出口委员会”。奥巴马指出,扩大出口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出口提高一倍,用以支持200万个就业岗位。奥巴马于日签署了《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力图以此刺激本国出口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该法案的规模为170亿美元左右,美国联邦政府希望通过暂时取消或削减美国制造业在进口原材料过程中需付的关税,来重振制造业竞争力并恢复在过去10年中失去的560万个就业岗位。白宫预计,未来三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将因此增加46亿美元,创造支持就业岗位9万个。  实际上,美国经济的复苏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是一致的,这是奥巴马政府“重振制造业”的大背景。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加强。当今美国由于拥有大量核心专利技术,占据着制造业最高端,获取巨额利润,为美国创造大量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重振美国制造业”并非准确的提法。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制造业分工中处于低端,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凭借劳动力资源优势来获取少量加工费。科技含量高的上游制造业,本身所需劳动人数就少,并且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所需劳动力人数更少。而在能解决大量就业的制造业中下游,相对于中国这样人口大国,美国人并没有竞争优势可言。因此,要想通过制造业来解决美国失业问题,只能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因此,发展新能源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抓手,这一点在ARRA中也有明显的体现,然而即使在这个方面,美国也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前途未卜。总之,奥巴马希望通过振兴美国制造业来让出口翻番、促进就业的想法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其效果不容乐观。  二 推动实施医疗改革的经济影响  美国国会参议院在2010年12 月24 日,通过了美国全面医疗改革法案,奥巴马政府推动的医改实施将第一次把全美合法居民的医疗保险计划覆盖率提高到95%,使3200万无医保人口受益,为最终实现真正的全民医保奠定坚实基础。奥巴马医改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如何做到在扩大医保覆盖面的同时不增加财政负担,至少不增加新的赤字。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难度很大,长远来看,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实际的显著影响。  目前来看,这有可能加剧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并由此引发美元贬值。奥巴马政府计划通过控制成本、削减联邦医疗保障计划和医改补助计划费用、在更广范围内实施税收改革等综合措施来筹措资金,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措施的最终成效是不确定的。因为,奥巴马的医改计划需要非常强大的政府财政支持,据估计至少需要1万亿美元以上的支出,将在9年内实施,而当今美国面临巨额财政赤字问题。2009 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1.42万亿,2010年这一数字是将近1.3万亿。迄今为止,这种累积下来的财政赤字已达到13万亿美元空前水平。因此,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这一庞大的改革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由于医改涉及到高度复杂的利益各方,即使在改革议案最后文本送交总统签署成为法律后,相关的博弈仍十分激烈。2011年初,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取消奥巴马医改法案的议案,更有26州联合反对奥巴马医改法案,称法案违宪。不过,考虑到参议院仍掌控在民主党手中,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拥有法案否决权,因此,通过立法途径全盘推翻医改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推行医改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布满荆棘,具体结果还需静观其变。  三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实施金融改革  为解决迫在眉睫的国内经济问题,最终维持和增进美国超级大国的权势,奥巴马在上任后实施挽救金融危机的“组合拳”,并推动金融改革,这些举措对成功遏制金融危机具有重要影响。到2009年7月,奥巴马政府基本带领美国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走出来,美国经济复苏局面得以稳固。  (一)应对金融危机  早在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就暴露了次级抵押债券的风险;接踵而来的是这场金融危机的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先是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股票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紧接着,曾是全美第六大银行的华盛顿互助银行以19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摩根大通,总资产高达 1.5万亿美元的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出问题,美国最大保险集团的AIG也面临流动性危机,曾经的华尔街五大投行仅剩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公司。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总共有超过840万人失去工作岗位。是二战以来美国历次经济衰退中失业人数最多的一次。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贫困人口达4356.9万人,较上年增加9.4%,创下1959年该调查实施以来的新高。奥巴马上任后采取如下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1.“金融稳定计划”(FSP)  2009年 2月10日,财政部长盖特纳宣布实行“金融稳定计划”。此计划耗资1.5-2万亿美元,目的是确保在经济周期下行时,金融困境的不断恶化的局面得到控制。为此盖特纳宣布了三个步骤。  第一,银行进行压力测试。2月28日,美国政府正式对19家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银行开展压力测试,目的是考察银行在房价继续下跌和失业率持续上升的条件下,是否还有足够的资本生存下来。压力测试不及格的银行将有6个月的时间从私人部门筹集资金,如果没有筹集到,则政府将对其进行额外的资金注入。测试结果发现银行现状好于预期,提振了金融市场的信心。  第二,启动支持消费信贷的项目,激活消费信贷市场。美国政府希望利用2000亿美元的刺激消费信贷计划带动1万亿美元贷款的发放,进而帮助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  第三,设立公私合营的投资基金,以清除银行不良资产。这是盖特纳计划的关键。盖特纳指出,将设立规模最大可达1万亿美元的公私合营投资基金,吸引私人投资者参与,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这些基金由私人投资基金经理管理,这些人自己也要投一部分钱进去,不足的部分由政府提供,利润和亏损大家分担。  2.“房主负担能力和稳定性计划”与“居者有其屋”住房援助计划  日,奥巴马公布“房主负担能力和稳定性计划”为陷于困境的房主分忧。日,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一项名为“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援助计划。其目的是降低“月供”(还本付息)来防止房主因无力还贷而陷入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局面。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居者有其屋计划,帮助700万到900万个美国家庭能继续还贷,试图阻止住房危机给家庭和社区带来破坏性影响。这个计划将同商业银行合作,努力使房主的月供占其收入的比例不高于38%。如果高于此数,就有资格向银行申请修改贷款条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针对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的损失,政府将提供补贴,并且对参加这项计划的商业银行,以及按时还款的房主提供各种奖励。  经过一年多努力,这几大措施初见成效,对解冻金融市场和启动实体经济起到了较好作用,美国经济从2009年7月开始走出衰退,奥巴马政府挽救美国金融危机的使命基本完成。  (二)大力进行金融改革   为防止类似的金融危机再度发生,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奥巴马政府对美国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革。日,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获得通过并于7月21日被签署为法律。此次金融改革包括如下内容[7] :  第一,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检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该委员会共有10名成员,由财政部长牵头。委员会有权认定哪些机构能够对市场产生系统性冲击,从而在资本金和流动性方面对这些机构提出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第二,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第三,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大部分衍生品必须在交易所内通过第三方清算进行交易。  第四,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在自营交易方面,允许银行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但资金规模不得高于一级资本的3%。在衍生品交易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将农产品掉期、能源掉期、多数金属掉期等风险最大的衍生品交易业务拆分到附属公司,但自身可保留利率掉期、外汇掉期以及金银掉期等业务。  第五,设立新的破产清算机制,由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负责,责令大型金融机构提前做出自己的风险拨备,以防止金融机构倒闭再度拖累纳税人救助。  第六,美联储被赋予更大的监管职责,但其自身也将收到更严厉的监督。美国国会下属政府问责局将对美联储向银行发送的紧急贷款、底细贷款以及为执行利率政策进行的公开市场交易等行为进行审计和监督。  第七,联储将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监督,确保高管薪酬制度不会导致对风险的过度追求。  这次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可以称之为美国金融业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变革。这基本上触及了所有的金融团体、监管机构,许多业务的运作和收费都受到规定限制。此方案是对导致本轮金融危机的监管体制缺陷的反思,基本上反映出美国金融机构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也凸显出奥巴马政府试图重整美国金融体系,重振美国金融竞争力,重塑全球金融绝对领导权的战略意图。  不过,问题尚存。奥巴马政府的这份改革在国会引发巨大争议。有反对者认为,奥巴马的金融改革步调过急,尚未恢复元气的金融系统恐难承受这般大规模的“手术”。有些人则指责政府给金融机构设置太多限制,将影响这些机构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有观点认为奥巴马的改革建议过于保守,无法根治美国金融系统的“弊病”。尤其备受争议的信用评级机构成为新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漏网之鱼,信用评级机构成为此次金融监管新规下的盲点,也成为此次改革备受争议的一个重点。奥巴马在商业银行自营业务和衍生品交易上做了妥协,这对改革的实际效果埋下隐忧,正如《经济学人》报道指出,仅仅依靠金融监管法案并不能阻止金融危机,因为一些最重要的改革并没有被涵盖进去。  四 奥巴马政府的财政政策  (一)奥巴马的财政税收观点  首先,财政上,由于拯救美国脱离金融危机是第一要务,奥巴马主张危机期间经济复苏压倒一切。奥巴马反对伊拉克驻军永久化,主张将战争中的经费拿来修路,搞基础建设,使美国更有竞争力。其次,税收上,奥巴马认为税收是政府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杠杆。他批评保守派的哲学是:由政府用减税的方式给每个人一笔钱,鼓励每个人用这笔钱去买他们自己的医疗保险、退休金计划、教育等等。他反对所谓的“业主社会”,认为这是把政府市场化,而是认可国家的力量要为公共利益服务,主张将把更多的钱用于教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日,奥巴马提交了一份3.7万亿美元的预算案,医保和社保成为预算最多的两项开支,分别占到全部预算的22.62%和20.04%。备受关注的是政府将削减20亿美元,大约有200个政府项目被裁减。奥巴马计划在今后10年中将国内支出削减上万亿美元,以便能依照预定目标投向能源和医学研究、企业研发以及惠及98%美国人的高速互联网。不过,奥巴马还会很大程度上依赖新税收。他的预算申请呼吁在今后10中使新收入超过1.6万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富人和企业增税。支出削减的对象有国防、供暖补贴和社区发展拨款,还包括缩减针对大学生和职业学校学生的“佩尔计划”的规模。奥巴马预测,2011年美国的财政赤字会达到创纪录的1.6万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这将是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奥巴马最新推出的政策开始显著,预计2012年度赤字将削减至1.1万亿美元,这是赤字连续第四年超过1万亿,到2018年将保持在每年6000亿美元左右,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退休加入到社保和医保项目中,赤字到时可能还会再攀升。  (二)运用财政杠杆干预经济 为州政府纾困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拨给州和地方政府260亿美元救助资金的法案,并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字成为法律,向举步维艰的经济再注入额外财政援助资金。这笔260亿美元的额外注资,主要来自于封堵海外跨国公司税务漏洞的所得,部分来自于向美国跨国公司加征的96亿美元税费。奥巴马指出额外注资对于州政府解决财政预算危机来说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必须平衡财政预算和减少的税收。政府将拿出其中160亿美元,将用于帮助州政府支付不断上升的医疗补助计划成本。另外100亿美元则划拨给地方政府,用于避免32万个教师、警察以及消防队员等公务人员遭到解雇。  然而这次投票曾一度引起争议,一方面因为人们对美国政府财政赤字日益庞大的忧虑。另一方面,很多共和党人一直对民主党为额外支出到处“找钱”的方式不满,共和党人认为这一政策和此前民主党多数刺激经济政策一样,是“反商业”的。也有人担心这种补助可能为打破州财政的独立性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助长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的依赖性。然而,此法案对民主党人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民主党的支持者包括公务人员和工会,他们将能从这项法案中获益,而买单的将是那些在海外有业务的美国公司。  五 在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中的表现  (一)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缓慢和脆弱,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贸易保护本身的技术性等,导致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新动向。2009年1月,奥巴马在就任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中提出,将在未来5年内促使美国出口额翻一番。作为落实这一目标的具体举动,美国商务部随即公布“全国主动出口”战略,称将从加强贸易拓展、方便贸易融资以及强化贸易规则三大方面扶助美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奥巴马签署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包含有“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该计划所支持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尽管刺激方案中有“不得违反国际贸易协议”的条款,但这一方案在国会获得通过表明,在新的形势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不仅针对双边贸易中的贸易伙伴,且还对国内企业有所制约。虽然欧盟、加拿大、日本以及其它和美国政府签有互惠采购或贸易协议的经济体可依据所谓“不得违反国际贸易协议”条款参与并受惠于美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其他经济体则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至2009年底,美国各类贸易救济案约为50余宗。除中国外,墨西哥、韩国、意大利、阿根廷、印尼、南非和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均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直接受害者,然而,并非所有经济体都在对美国贸易中有巨额盈余。  (二)美元政策  美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以来总共进行了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一次是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就赶忙退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第二次是自2010年4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不容乐观,进入迟缓无力的经济复苏,美联储日,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总的来看,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复苏,通过加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来达到刺激消费、鼓励投资、促进生产的目的。量化的货币政策应该说是在降低利率的手段已经失效的前提下不得不用的一个手段。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至今,证明了一味靠发放货币并不能提振实体经济,反而会扭曲市场,增加全球资金的套利空间,导致世界粮食和能源价格暴涨。最大的结果是全球虚拟经济再次出现泡沫,大宗商品离开了实体经济的基本面大涨特涨、风险投资基金再次纵横于全球市场,但美国的实体经济依然令人沮丧,失业率仍然维持在9.6%的高位。  六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  作为世界头号发达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美国在气候问题上的态度和做法已经成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障碍。奥巴马提出美国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在国内启动一些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行动”,和布什政府相比有较大进步。但美国在减排行动方面起点低,在国会的阻力下进展不快,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依然强调美国在气候方面要起“领导作用”。从国际谈判层面来看,奥巴马政府的做法并没有对国际气候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与其几乎动用了所有国内政治手段强力推动的《健康保险法案》不同,对于《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奥巴马在其国内政治中并没有使用政治资本强力推动。随着民主党中期选举失利,在气候政策上趋于保守的共和党在选举中胜出,《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奥巴马当前任期内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国际谈判层面来看,美国依然是附件一国家中唯一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并明确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也尚未建立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立法;美国承诺的减排量到2020年仅仅比1990年减排3%-4%。在2010年10月一场名为“新模式:哥本哈根之后的气候谈判”的讲话中[8] ,美国气候特使斯特恩明确提出《京都议定书》模式是过时的,甚至提出要推翻公约中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之“柏林墙”。《京都议定书》模式,要求发达国家有近中期()量化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整体和国别的减排指标;同时,尽管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美国在2007年签署了巴厘路线图,承诺做出和其他附件一国家可比的减排努力。但哥本哈根之后,美国一直宣传哥本哈根协议模式自愿而非约束性的减排模式,这实质上否定《京都议定书》模式,也是对巴厘路线图的背离。尽管美国国内减排努力乏善可陈,从哥本哈根到坎昆,美国并没有放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话语权,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外机制的主导者,一直坚持要以发展中大国参与作为自身行动的先决条件。同时,美国的做法对全球的减排行动造成了阻碍。例如,在很多方面,美国减排的努力与作为都落后于中国,同时又以贸易保护的借口指责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  七 当今美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  根据美国经济周期定期委员会的分析,开始于2007年12月的金融危机,到2009年7月为止,历时18个月,美国经济已经走出衰退。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数据,美国经济2008年GDP为零增长,2009年全年负增长2.6%。2010年全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8%,这是自2007年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季度GDP增长3.7%, 第二季度增长1.6%,第三季度增长2.6%, 第四季度美国GDP年率增长3.2%。[9] 从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已经走出了金融危机的泥潭,开始由大衰退渐渐趋向复苏发展。  高失业率仍将是奥巴马面临的难题。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2010年间,美国非农业部门就业岗位数增加了192万个,月均10.6万个左右。截止到2011年2月,美国失业率降至2009年4月以来的新低,当前美国总失业人口约为1367万,失业率为8.9%,这尽管低于1月份的1386万,但依旧大约是经济危机前的两倍。美国劳工部2011年2月中旬公布数据称,当前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连续下跌至38.3万人,为2008年7月初以来最少。美国当前失业者的平均失业时间高达37.1周,大大高于1981年到1983年美国经济衰退期间失业者平均约27周的失业时间[10] ,这些数据都显示出美国就业市场上结构性和周期性的难题仍待解决。国会统计局预测,从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将维持在2%。即使接下来的年份经济增长加快,失业率到2014年底也不会低于5%。[11] 奥巴马政府正在努力创造企业增加投资和拉动就业的环境,但解决美国高失业率问题很难一蹴而就,预计今年和明年美国的高失业率仍将维持在8%左右的高位,恢复美国在经济危机期间丧失的岗位还需付出很大努力。  民主、共和两党对削减联邦预算幅度分歧颇大,致使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的2011财年预算案一直没有获批,联邦政府一直在临时预算决议下运行。美国国会众议院日,以271票赞成、158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又一项短期预算案,这项预算案包括联邦政府预算削减60亿美元等,足够保证白宫在下月8日前不会遭遇“无米下炊”的尴尬局面。高位赤字依旧是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美国预算案,2011年美国的预算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1.65万亿美元,连续四年美国赤字超过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也达到1945年以来最高的11%左右。按照国会统计局的预测,一旦经济恢复了,联邦财政赤字在年将会维持在GDP的2.5到3.0%之间,从2011年开始的未来十年,预测的财政赤字将达到6.2万亿。 2020年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将超过GDP的69%, 几乎是2007年底以来(当时联邦债务占GDP的36%)所能观察到的两倍。[12]   美国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对其经济影响不大。到目前为止,美元的贬值趋势和通货膨胀恶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全球不平衡和美国政府执行超常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结果。根据美国劳动部的数据,美国2010年总体物价水平仅比2009年上涨1.1%,核心物价仅上涨0.8%,为1961年以来最缓慢的年度增长。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 年第四季度,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大幅走低,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折成年率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了12.7%,而前三个季度这一指标分别增长了3.1%、7.9%和2.6%。在第四季度统计的消费价格指数体系中,能源和运输业价格降幅最为显著,分别下降76.6%和55.6%。值得注意的是,除去国际市场石油、食品价格下降造成的影响外,美国第四季度核心通货膨胀率下降0.3%[13] ,表明市场整体需求进一步下降,有通货紧缩的风险。2011年3月,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6%。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大多数成员预测认为,2%的通货膨胀率是一个合理的数字。美国通货膨胀率若达不到2%,仍可能会继续量化宽松,2011年-2012年通货膨胀阴霾仍笼罩世界。  贸易赤字出现显著收缩。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2008年第四季度对外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大幅收缩22.1%。商品和服务进、出口分别较第三季度下降19.3%和6.5%,商品贸易大幅萎缩是造成贸易逆差显著收缩的主要原因。2008 年12 月当月,由于在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石油价格继续大幅下挫,而且食品、汽车及鞋类等主要产品的进口规模下降,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降至399.3 亿美元的6年来最低水平。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1年1月,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由2010年12月的403亿上升至463亿美元。[14]   由于个人消费开支约占美国经济总量的70%,因此,个人消费开支增长是美国经济复苏的积极迹象。2010年底,美国劳工部公布了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个人收入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各项数据均好于预期,鉴于消费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消费者数据的好转可能意味着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上调经济预期。  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在2000年到2009年间增长了3倍多,从9200亿美元增长到3.5万亿美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急转直下。近年来,美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美直接投资都稳步迅速增长,但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一直高于外国在美直接投资额。从2002年到2007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比外国在美直接投资高两倍以上。2009年,由于大衰退的影响,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在美直接投资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仍比外国在美国直接投资额高两倍。  八 小 结  奥巴马上任以来,在应对金融危机领域采取了大量措施,及时将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挽救出来,其“救市”可以算是成功的。尽管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总体而言,取得的成果也已经实属不易。对复苏和振兴美国经济、解决当下研究的失业而言,奥巴马政府还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尤其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受挫,共和党占国会优势,这对业已成法的奥巴马改革措施的落实也会产生掣肘作用,使其变革的原本目标在现实中被迫打折。这也势必决定奥巴马在未来任期内将不得不与共和党妥协,以取得共和党代表的大资本家的支持。例如,在减税问题上,奥巴马将前总统布什执行的减税法延期两年,就说明此问题。可以说,在奥巴马接下来的任期内,其经济上的改革再难期待会有大动作。  注释:  1 “Winning the Future with Renewable Energy”. http://www.whitehouse.gov/photos-and-video/video//winning-future-renewable-energy  2 “The Budget and Economic Outlook: An Update”. August. 2010.  http://www.cbo.gov/ftpdocs/117xx/doc-Update.pdf  3 “Fiscal Year 2012: Budget of the U.S. Government”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omb/budget/fy2012/assets/budget.pdf  4 “President Obama to Announce Plan to Renew and Expand America’s Roads, Railways and Runways”.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president-obama-announce-plan-renew-and-expand-america-s-roads-railways  5 “The State of Union of 2011: Winning the Future”. http://www.whitehouse.gov/state-of-the-union-2011  6 “The State of Union of 2011: Winning the Future”. http://www.whitehouse.gov/state-of-the-union-2011  7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remarks-president-regulatory-reform  8 http://www.state.gov/g/oes/rls/remarks/.htm. Stern, Todd. “A New Paradigm: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in the Post Copenhagen Era".  9 http://www.bea.gov/national/index.htm#gdp  10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February 2011”. http://www.bls.gov/news.release/empsit.toc.htm  11 “The Budget and Economic Outlook: An Update”. August. 2010. http://www.cbo.gov/ftpdocs/117xx/doc_08_19_SummaryforWeb.pdf  12 “The Budget and Economic Outlook: An Update”. August. 2010. http://www.cbo.gov/ftpdocs/117xx/doc_08_19_SummaryforWeb.pdf  13 http://www.bls.gov/cpi/  14 “S Statement from U.S. Commerce Secretary Gary Locke on January 2011 U.S.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http://www.census.gov/foreign-trade/Press-Release/current_press_release/ft900.pdf
  责任编辑:王萍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