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北京财政局局全县北京财政局收人完成多少亿

关于德江县2015年全县预算执行情况暨2016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及附表
作者:德江县财政局
来源:德江县财政局
发表日期:日
关于德江县2015年全县预算执行情况暨2016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德江县财政局各位代表: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暨2016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一、2015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5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财政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改革进一步推进,财政法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财经纪律进一步严肃,全县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良好,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全县财政预算安排及调整情况根据铜府办发〔2015〕64号文件和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201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安排92,000万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50,000万元,增长18%;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0,860万元;政府性债务收入安排100,0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6,49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7,413万元,政府性债务支出安排100,000万元。经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76,495万元调整为310,000万元,政府性债务收入从100,000万元调整为220,000万元,政府性债务支出从100,000万元调整为220,000万元。(二)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1.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财政总收入完成92,240万元,占预算的100.3%,增长19.9%。其中:国税部门完成21,397万元,占预算的101.9%,增长24.9%;地税部门完成61,482万元,占预算的106%,增长26.9%;财政部门完成9,361万元,占预算的72%,下降1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165万元,占预算的100.3%,增长18.3%,其中,税收收入40,147万元,增长29.3%,占比80.02%;非税收入10,018万元,下降11.8%,占比19.98%。2.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0,70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3.5%,增长14.6%。其主要支出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9,345万元,占调整预算103.5%,增长56.5%;教育支出106,22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3.5%,增长51.8%;科学技术支出1,41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8.8%,增长154.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88万元,占调整预算103.7%,增长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44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7.4%,增长23.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3,21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5%,增长20.4%;农林水事务支出50,502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3%,增长0.8%;保障性住房支出22,92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4.2%,下降50.2%(专款因政策调整减少)。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65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专项补助240,348万元、调入资金27,000万元、上年结余5,526万元,当年全县财力收入323,039万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0,704万元、一般债券转贷支出49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31万元,当年支出合计321,825万元。收支相抵,预算结余1,214万元。(2015年财政收入、支出图)
(三)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1.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79,084万元,占预算的129.9%,增长96.9%。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78,147万元。2.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9,323万元,占预算的88%。主要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5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7,078万元;农林水支出310万元;其他支出976万元。3.全县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79,084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收入6,173万元,上年结余6,585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470万元,当年基金收入合计95,312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59,323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支出3,470万元,调出资金27,000万元(政府统筹安排支出),当年基金支出合计89,793万元。收支相抵,预算结余5,519万元。(四)全县政府性债务收支执行情况1.全县政府性债务收入完成情况:政府性债务收入完成255,719万元,其中:银行信贷收入123,515万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32,204万元(含专项债券收入3,470万元)。2.全县政府性债务支出执行情况:政府性债务支出完成217,218万元,其中:还本付息支出62,741万元,基本建设支出78,579万元,社会经济发展支出22,694万元,调入国库资金53,204万元。3.全县政府性债务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债务收入255,719万元,政府性债务支出217,218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债务结余38,501万元。(五)开展的主要工作——夯实财政实力,财政收支实现新突破。2015年,按照新《预算法》,依法组织收入,强化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提高了财政收入质量。全县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02亿元,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充分利用财政“省直管县”政策,全年争取上级补助24.1亿元,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全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7.9亿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2亿元,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全口径财政总支出达59.7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财政收支双双实现新突破,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创新举债模式,破解融资难题。积极突破融资瓶颈,深入研究国家金融动态,创新政府融资机制,开展试点PPP投融资模式,县人民医院城北新区(一期)投资8.57亿元的PPP项目已进入财政部第二批PPP试点项目库。通过省财政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我县地方政府债务资金13.22亿元,获得了政府债务政策红利。盘活资源,推进公司实体化,探索政府项目融资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财力保民生。一年来,以支持教育、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为重点,积极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全县民生支出268,304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83.7%。学有所教方面:全年投入资金106,220万元,支持了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业有所就方面: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资金28,449万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8,173万元惠及9万人,解决4050人员、小微企业等就业人员2,760人。病有所医方面:全年医疗卫生和计生支出43,215万元,其中,拨付社会抚养费449万元、新农合补偿资金17,74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264万元等。住有所居方面:全年支出22,929万元,修建保障性住房8,281套,已经入住2,160户,8,660人的住房难得到解决。民生保障方面:全年“三农”支出50,502万元,其中:投入生产生活等水务事业资金13,632万元;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普惠制项目400个,总投资9,313万元,惠及21个乡(镇、街道)326个村6.63万人;村级公共运行维护项目实现全覆盖;通过“一折通”发放退耕还林、种粮补贴等涉农惠农资金7,100万元。——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财力促发展。统筹安排使用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政策性贷款等,优先保障在建、续建重点项目,支持城市道路建设,确保关键性的重大项目及时开工;集中财力支持一批事关长远发展、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加大生态建设支出,投入3,814万元,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支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全年投入经费37,600万元,狠抓城市综合管理,县城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靓丽;支持煎茶、合兴等小城镇试点工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切实支持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建设资金29,857万元,其中:高速公路资本金5,000万元,326国道提级改造资金16,550万元,共和二级路建设资金6,209万元,全县新建(改扩建)公路371公里,德沿高速公路顺利通车,黔东北交通枢纽建设扎实推进,全县人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财政改革稳步推进,管理水平有提升。一是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实行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制度。二是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行为,出台了《德江县人民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实施办法》。三是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软件系统”和“基本建设资金管理软件系统”建设,提高政府性债务和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水平,强化政府性债务规范管理,规范政府性债务的举、借、用、还。四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对社保基金账户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按时对账,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对扶贫资金,制定出台《德江县乡镇扶贫资金报账管理办法》,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加强了资金监管;对“三公”经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做到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全年下降13.2%。五是政府采购工作更加规范。做好采购信息公开发布工作,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强化对政府采购各环节的监管。全年预算资金50,165万元,实际支付45,148万元,节约资金5,017万元,资金节约率达9%。二、“十二五”财政工作回顾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过去五年,全县财政工作在稳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促公平上下功夫,在依法理财、制度创新上做文章,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撑。——五年来,财政收入增长不断攀升,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总收入完成307,242万元,年均增长29.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4,624万元,年均增长21.8%。2015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0%,比2010年提高21.2个百分点;争取上级补助力度大,五年共计争取到各项资金968,740万元,比“十一五”净增643,896万元。——五年来,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五年全县财政总支出达123.1亿元,年均增长18.76%,保障了民生及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民生支出成倍增长,农林水支出20.87亿元、公共安全支出4.36亿元、教育支出32.8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65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4.77亿元、节能环保支出3.5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3.05亿元。——切实支持教育发展保障。五年新建和改扩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14所,实施山村幼儿园259个;投入5.6亿元完成德江一中和德江职校整体搬迁;投入5.5亿元新建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和乌江农林经济学院,实现了我县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切实加强“三农”投入。五年共计获得补助14.68亿元,着力投入全县13个重点贫困乡(镇、街道)207个重点贫困村建设,减少贫困人口13.97万人,财政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力支持卫生建设。五年共计建成257个村(社区)标准卫生室,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县妇幼保健院住院综合大楼建成使用,实现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城市建设保障有力。五年共计投入资金28.7亿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民公园、城南46米大道、城北70米大道、大犀山公园、楠木园移民安置小区、大龙阡经适房等,支持了城市新区加快发展。投入资金8.13亿元,用于城市综合管理,为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财政改革创新持续发力,财政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县对省财政工作直接对接,对我县向上争取资金起到了较大作用。创新建立财政金融保障体系,促进立项、争资、融资工作,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等资金需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推进,直接支付范围和资金总额不断扩大。在全省率先推进“政府性债务信息化管理”和“基建项目资金信息化管理”改革工作,对全县政府性负债进行清理,做到了债务底数清、情况明;对基建项目资金的管理,按照工程进度集中核拨,有效规避资金浪费,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通过实施县乡财政体制,规范乡(镇、街道)财政收支行为,缓解乡(镇、街道)财政困难,增强乡(镇、街道)财政保障能力,维护了农村基层政权运转和社会稳定。改革创新试点效应释放,先后争取到全省唯一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重点示范县、武陵山创新实验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试点县、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等,共计获得试点专项资金3.49亿元,促进了我县加速发展。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德江财政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也是财政自身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更是为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积极贡献的五年。财政工作2015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表彰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统揽全局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单位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财力水平低、收支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三、“十三五”财政工作总体目标及思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期间推动德江加速发展,财政工作要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以发展为目标、以民生为重点、以公平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使财政工作引领新常态,为建成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财力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县财政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20亿元,年均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亿元,年均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50亿元,年均增长10%。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突出做好“四个”增收工作。——切实加强税收及非税收入增收。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做到应收尽收增收。加大清欠力度,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强化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政府非税收入统筹管理。——切实争取上级资金增收。要抢抓机遇,做到与上级财政多对接、多沟通、多汇报,多了解信息、多研判态势、多分析政策,从而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及专项资金。——切实夯实财源基础促进增收。构建财源项目支撑体系,推进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夯实财力增长基础、增收基础。——切实构筑金融保障体系实现融资增收。加大金融对财政的支持保障作用,构建财政金融保障体系,积极立项狠抓争资融资,做好融资增收工作,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要。二是要突出做好“四个”保障工作。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确保德江跨越发展、精准脱贫、同步小康。——要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发放。积极与省厅对接,把全县工资信息纳入全省财政工资审批发放监控系统大数据平台,实现工资与全省同步发放。——要保障机关正常运转。精准推行部门预算,积极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机制,按时拨付公用经费,强化机关公用经费管理。——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德江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要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紧迫感,强化财政在项目推进中的责任担当,积极筹措资金,主动靠前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要保障民生、基层和弱势群体。公共财政职能要向民生转移、向基层转移、向弱势群体转移,要加大“三农”投入,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撑能力。三是要突出做好“四项”改革工作。——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全面推进落实财税改革,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引导规范推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运用PPP模式吸附各种社会资金,提高投资效率,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促进全县经济稳定增长。——着力推进财政结构性改革,重点推进财政供给侧改革,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深化和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向乡(镇、街道)延伸,实现“十三五”末全覆盖。四是要突出做好“四项”监管工作。——强化预算约束监管。按照新《预算法》规定,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硬化预算约束,监督检查专款专用及贯彻“收支两条线”情况,提高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着力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保证资金安全,确保到“十三五”末政府性债务保持在合理区间。——全面推进依法理财。依法查处各种财政违法违纪行为,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会计监督。——全面推进大数据监管。完善财政数据库建设,按照相关要求,整合银行账户、国库集中支付等台账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指标,加强对数据库的分析,并以此确定重点监管事项。四、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承上启下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财政收入潜在增长率下降,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趋势没有改观,财政收支矛盾呈加剧之势,平衡收支压力较大。做好财政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切实贯彻落实全国财政工作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推动财政供给侧改革,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推进财政工作顺利开展。2016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草案)如下:(一)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1.财政总收入安排情况201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安排10.88亿元,增长18%。其中:国税部门25,500万元,增长19%;地税部门69,800万元,增长14%;财政部门13,500万元,增长44%。2.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亿元,增长16%。按政府收支分类收入科目:税收收入安排44,400万元,增长11 %,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等四大主体税种安排21,900万元,增长40%。非税收入安排13,300万元,增长33 %,其中:专项收入1,60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安排11,700万元。(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情况。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23,000万元(含上级提前预下达专款151,250万元),增长17%。按照政府支出分类的经济科目和功能科目分类如下。按支出科目经济分类安排情况:人员支出预算安排142,203万元,增长31%(其原因是调增津补贴);公用支出预算安排3,827万元,与上年持平;项目支出预算安排176,970万元,增长8.9%。按支出科目功能分类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785万元,国防支出26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0,109万元,教育支出94,212万元,科学技术支持405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3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511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0,58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7,13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192万元,农林水支出48,31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405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118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469万元,金融支出59万元,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1,78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5,73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86万元,其他支出1,700万元。3.债务转贷收支安排情况2016年全县债务转贷收入安排140,000万元;债务转贷支出安排140,000万元,其中:还本资金56,300万元,基本建设项目资金62,900万元,社会经济发展项目资金20,800万元。4.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按照以上安排,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00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254,742万元(其中:各类专项资金151,250万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4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资金10,000万元、上年预算结余1,214万元,全年预算财力收入为463,65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23,000万元,债券转贷支出140,000万元,上解支出631万元。收支相抵,预算结余25万元。(2016年财政收入、支出预算安排图)
(二)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情况1.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情况。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51,000万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00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5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50万元。2.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情况。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46,500万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45,500万元(其中:列部门预算安排5,500万元,列统筹预算安排40,0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1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700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150万元。3.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1,000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2,000万元,上年结余5,519万元,收入合计58,51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6,500万元, 上级财政补助支出2,00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10,000万元。收支相抵,预算结余19万元。(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1.按照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要求,应当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我县共有国有企业6家,由于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不足,没有产生经营收益,2016年暂不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由市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县级财政不单独编制预算。(四)完成2016年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1.关注财政政策,做大财政“蛋糕”。——积极研判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紧紧盯住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投入方向和重点,以及德江被住建部批准为黔东北中心城市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机遇,用足、用活、用好财政政策,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把政策和资金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财政增收成果。——放大财政加金融作用。准确把握上级政策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德江财政加金融的政策举措,切实加大金融对德江经济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度。强化财税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申报,争取改革试点资金和政策红利。2.坚持以民为本,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厉行节约惠民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从严规范公务活动支出范围、标准,严控一般性支出,压缩“三公”经费,把压减下来的资金集中用于教育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加大投入保民生。突出财政资金公共导向,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民生事业投入政策,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力度,促进资金分配向基层、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倾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2016年起,统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财政对“五个一批”的支持,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见成效。深入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支持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投入4,000万元支持全县40个行政村(社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投入12,000万元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项目等建设,加大对绿色产业、高效特色产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合理安排城镇化建设资金。围绕建成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统筹财政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南连北拓中改西扩”建设,加快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德江大发展。3.坚持改革为先,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积极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消费税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做好养老保险工作等。——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一方面,市场化运营各类投资引导基金,牵引带动社会投资,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一方面,推进PPP融资支持基金尽早运作,加大PPP规范推广和项目落地力度。——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将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扩大财政预算公开,今年除涉密单位外所有县直单位均公开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面公开公共财政预算和决算情况。——做好工资统发改革工作。按照省财政厅要求,今年干部职工工资必须纳入全省财政工资审批发放监控系统数据大平台统一发放,要认真做好对接工作,确保工资统发工作如期完成。4.坚持监管为重,提升科学理财绩效。——加强财政制度建设。制定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先有事后有钱、先有项目后有资金、先有办法后有分配”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积极建立均衡支出管理机制,加强对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及时性,防止年底集中突击花钱。——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大力突破“部门利益固化、资金属性固化、支出结构固化”,采取跨预算、跨部门、跨年度的办法整合资金,充分发挥重大专项资金尤其是产业发展资金的集聚优势;开展中小专项资金清理甑别,归并用途趋同、投向重复的专项,调整政策对象交叉、区域范围重叠的专项,增强专项资金投入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修订完善债务管理办法,建立举债审批、债务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新《预算法》规定,做到“债务底数严格锁定、举债债务严格审批、存量债务逐步消化、在建工程有序推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夯实开展绩效评价基础,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财政资金。——加强财政监督检查。继续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涉农支出、津补贴发放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从严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序运行。各位代表,2016年,财政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妥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开创财政事业新局面,为德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建成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资金保障!附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政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