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滴滴滴滴打车收购uber中国国

滴滴收购Uber中国,对易到有什么影响?--百度百家
滴滴收购Uber中国,对易到有什么影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滴滴收购Uber中国,对易到有什么影响?
8月1日下午,滴滴收购Uber中国一事尘埃落定。该消息经官方和媒体正式公布后,除了有部分分析人士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观点看好此次并购行为之外,亦有少部分网友在朋友圈担心二者合并之后会带来出行市场垄断。之后,滴滴官方和易到均对外发表声明,对各自的政策和态度作了详细阐述,从二者的官方声明来看,滴滴收购Uber中国除了预示出行市场暂时得到安定局面之外,也预示了出行市场在市场创新机遇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可能。
首当其冲受益的便是易到。
这从滴滴收购Uber中国透露的资本对出行市场的看好、易到与滴滴在模式和体验方面的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即可窥探端倪。目前就滴滴收购Uber中国而言,其带来的利好并非全是针对市场垄断,而是在促成市场有序发展的同时,也给易到这样的出行生态平台带来了全新机遇,由其是后者在这种行业合并条件下展现的更卓绝竞争力,或许在未来也将成为驱动出行行业发展的新可能。
滴滴收购Uber中国,预示资本看好出行市场
虽然媒体报道滴滴收购Uber中国有诸多原因,但其中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起合并事件背后一定有投资人的许可(甚至有可能是投资人推动的收购策略)行为。作为出行市场的领头羊,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无论在烧钱补贴止损、巩固市场份额等方面,都有着十分必然的需求因素,因而二者合并自然有着十分充分的理由——合并之后,不仅市场份额更大,而且在补贴烧钱等方面亦有十分必要的重要意义。
这种由投资许可的合并行为,直接预示着出行市场的价值仍受资本看好的消息。
资本看好出行市场,是决定市场价值的有力因素,对于整个市场环境而言,这起并购行为透露的首要观点,便是证明了出行行业的价值潜力仍然巨大的讯息。对于易到这样的平台而言,这种利好讯息将带来易到等出行平台的价值评估,使得其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市场发展契机。因此,滴滴收购Uber中国证明了资本看好出行市场的讯息,而这个讯息无疑将提升易到等出行平台的市场潜力。
出行市场会垄断吗?易到用生态模式证明:不会
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很多网友担心中国出行市场从此会步入一个垄断阶段,但事实上,这个担心言之过早。
一方面,中国出行市场模式各有千秋,滴滴目前并未在所有出行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因此不可能暂时就完全垄断市场。另一方面,滴滴之外的其他出行平台,在业务模式和发展特征方面也与滴滴有着不尽相同之处,这种求同存异的行业发展结果,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出行市场暂时不会趋于垄断的可能。
易到本身作为智能交通出行平台,但其目前的发展模式已经不是单一的出行服务提供商,而是与乐视生态进行有机融合后,以生态化反方式进行市场发展的生态出行平台。在业务模式上,易到的商业模式和滴滴等出行平台也有本质区别,比如易到融合了乐视生态的用户、品牌、流量、硬件终端、渠道等生态元素的情况下,其竞争力和资源优势正是其他出行平台无可比拟之处。
这从易到的生态化反模式方面即可看出成绩——根据此前艾瑞公布的数据来看:“目前易到用户的周使用频次为1133万,是神州专车120万的近10倍,超过Uber中国的927万。随着易到纳入乐视日益完善的生态系统中,获取了更多营销手段,也是促使其业绩继续保持增长,持续超越Uber。”从这个角度来看,易到独特的生态模式不仅是其他出行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且这种生态模式在未来还将帮助易到在市场上获取更多发展空间。
差异化发展成趋势:易到将迎全新机遇
在业务模式上,滴滴收购Uber中国也并不会造成绝对性垄断局面,比如一些出行平台在在细节、细分领域的体验创新和独特优势,则从本质上决定了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而这种竞争优势正是滴滴等其他出行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易到可以让用户收藏司机等等贴心细节方式,正是易到出行平台的独特核心体验(其他出行平台因为并发量大,所以无法提供此类功能),这种优势无疑将成为易到在未来的又一核心竞争优势。
而易到与乐视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连接和融合,则是易到在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化发展优势。
这些独特的竞争力和差异化发展优势,将成为未来格局里其他友商无法比拟和赶超的竞争点,在整个大市场环境面前,这种差异化能让用户体验别具一格的创新,因而实现平台的发展契机与口碑效应。从这点来说,行业并购现象驱动其他出行平台增强差异化发展局面的趋势,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风向标。
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今天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声力挺易到:“专车之战没有结束,生态助力才能创造更高的用户价值和更好的服务体验,易到继续蒙眼狂奔吧。”之后,易到官方正式宣布将继续掀起新的“冲返巨浪”活动,全面掀起用户回馈服务。
除去对易到的激励之外,贾跃亭同时表示“我们不会为躺着进入行业前二而窃喜,或许下一场专车之战才刚刚开始。用户价值第一是LeEco的DNA,我们会永远为用户利益二战,易到将会很快推出史上最大力度的充返活动,尽情期待吧。”从这篇“战斗檄文”中,我们看到了贾跃亭对于易到的支持及信心,同时作为用户我们也无比期待在乐视生态的支持下,易到将要推出的“史上最大力度充返活动”到底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
众所周知,自去年11月开启“100%充值返现”活动以来,易到创造了互联网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继“100%充值返现”之后拉开帷幕的“生态充返”,则在现金之外增加了乐视超级硬件及生态伙伴硬件,在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上做出了更进一步的探索。今晚开始易到将重新开启充返的浪潮。
易到已经不是单一的出行平台,而是在融合乐视生态的路途中凸显差异化优势,这或许正是其最大的机会。
作者:朱翊,科技自媒体、知名意见领袖。
微信:izhuyi&
微信公号:zhuyiweixin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31万
阅读:10万
阅读:3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毫无疑问,二手车行业是一个可以深挖的金矿,跟国际成熟市场相比,...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滴滴收购Uber中国可能构成垄断?并不会!--百度百家
滴滴收购Uber中国可能构成垄断?并不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滴滴收购Uber中国,毫无疑问中国的专车市场会诞生一个新的巨无霸。但这是不是已经构成了垄断?其实并不会。
8月1日下午,滴滴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并将收购优步中国品牌的消息被证实。滴滴将向优步投资10亿美元,Uber将取得新公司20%的股权,合并之后的新公司估值将高达350亿美元。
根据多家第三方数据报告,滴滴占据超过80%的专车份额,而Uber中国之前也对外宣布拥有30%的专车市场份额,如今两者合并,毫无疑问中国的专车市场会诞生一个新的巨无霸。
消息公布后,业内开始质疑这家新诞生的出行巨头是不是已经构成了垄断?其实并不会。
一、营业额未到申报标准,交易并未触发反垄断审批
对于收购后是否涉嫌垄断的问题,滴滴进行的回应值得我们参考,「我们认为,目前滴滴和优步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优步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
无独有偶,在2015年年初,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后,易到用车曾向商务部与国家发改委举报,称两家公司的合并涉嫌垄断,建议相关部门禁止两家公司合并。但在当时也正是由于两边企业均未达到有关经营者集中的申报门槛,因此不需要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滴滴快的合并后不久就开始了新的大战,也并未有任何“垄断”相关的后续。
2008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中规定,若参与集中所有经营者上一年度在中国境内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至少两者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需要进行反垄断申报。或者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亦需要进行申报。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案尚未达到审批标准:滴滴2015年在华净收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超过所有经营者在华收入的申报标准20亿元;但Uber中国2015年会计年度净收入却不足4亿元。根据一份2015年7月传出的有关Uber中国的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2016年预计净收入为2.56亿美元,但2015年预计净收入为负数。而经营者集中是否需要反垄断申报参考的正是并购的上一会计年度数据,很明显滴滴与Uber中国的合并案并不须申报反垄断审查。
腾讯财经表示,「由于专车模式的特殊性,滴滴与Uber涉及两个营业额数字。流水额,即乘客支付的全部费用,净收入,则为乘客支付的费用中,真正进账滴滴与Uber的那部分。大成律师事务所邓志松律师认为,由于滴滴与Uber仅作为中介平台,不为司机支付工资,司机并非为公司员工,因此在反垄断审批的考虑中,应衡量公司的净收入而非流水额」。
二、专车不仅是出行市场的子集,而且在中国的渗透率还远远不够
滴滴在收购Uber中国合并之后,被质疑存在垄断嫌疑的地方主要在于双方的市场份额。此前滴滴和Uber分别宣称各自的市场份额超过80%和30%,两者的市场份额自然有重叠的地方,合并之后无疑在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但我们并不能这么看,首先仅仅是专车市场的战争就还没未停止。此前柳青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专车的渗透率仅为1%,而美国旧金山则达到了15%,互联网专车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对于专车市场上的其他玩家来说,仍然有巨大的机会。
打车补贴减少,价格会逐渐升高,在业界看来这是双方形成垄断的又一个证据。但滴滴收购Uber中国后,专车补贴大战告一段落,市场走向价格理性,实现有序发展,这本来就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事实上,滴滴和Uber中国仍然要面临来自神州、易到等竞争对手的挑战,这种挑战也决定了新公司的并没有整个出行的的定价权。消费者仍然可以选择更便宜的平台体验服务。
更为关键的是,滴滴收购Uber中国之后也仅仅只是在网约车市场取得了领先,出行行业还有租车、汽车后市场、金融等更多领域,横向、纵向都有很多可扩展的空间。
所以说现在谈垄断可能还为时尚早,整个出行市场远远未到这种尘埃落定的时候,在滴滴收购Uber之后,这反而对市场上的其他玩家来说是一个机遇。正如当初的视频领域的老大优酷和老二土豆合并之后,它们不仅没有顺利的实现垄断市场,反而由于移动视频的爆发,导致视频市场从此进入爱奇艺、腾讯视频、合一集团三国杀的格局。
三、这是属于创新者的时代,互联网服务早已没有垄断概念
事实上,关于滴滴收购Uber后是否形成了垄断,一个最值得参考的教科书式的案例就是当年著名的3Q大战中,最高法院进行的判决。
当时法院的判决是:“虽然被上诉人在个人电脑端和移动端即时通讯服务市场中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均超出了80%,但是仅仅依据市场份额尚不能得出其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结论。在被诉垄断行为发生前后,越来越多不同背景和技术的企业纷纷进入了即时通讯领域,该领域的竞争呈现出动态竞争和创新竞争的显著特征,在中国大陆地区即时通讯领域的多个竞争者,均拥有雄厚的财力和技术条件,足以对被上诉人的市场领先地位形成冲击。”“多个竞争者在竞争该市场,本案现有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和认定被上诉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而谈起「垄断」一词,其实早在封建时代就有,在工业时代又不断强化。垄断背后更多是一种行政权力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衡所致。但互联网时代基于「服务性的市场化垄断」却和这种行政垄断有着天壤之别。
《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曾就「互联网垄断」现象进行过如下解释,「通常来说,用户对于互联网垄断现象还是比较高兴的,对此不高兴的就是那些垄断公司的竞争对手,而并不是用户在抱怨。而且,我觉得这种网络的垄断是基于免费的基础之上慢慢形成的,用户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他们得到的服务总是在不断改进,唯一抱怨的人就是竞争对手,而不是用户」。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反垄断执法部门在审查经营者集中(合并属于经营者集中的一种)时,除了考虑参与的市场份额及对市场的控制力之外,还要考虑合并(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对消费者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等等。
我们回顾以往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合并,关于是否涉嫌垄断的争议不在少数。过去的几次重大互联网巨头合并,2015年2月的滴滴快的合并、2015年4月的58赶集合并、2015年10的美团大众点评合并、2015年11月的携程去哪儿合并,我们其实都曾看到这些合并被质疑为「垄断」,但反垄断部门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出于默认态度。
深究其背后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互联网行业发展瞬息万变,这个行业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而且随时可能面对颠覆者凭借创新技术带来的挑战,这种挑战往往就是直接革掉了前者的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机市场曾经的霸主诺基亚,诺基亚最多曾占领市场接近70%的份额,但随着苹果iPhone的横空出世,这家手机巨头的最后结局无疑相当落寞。
所以互联网行业所谓的「垄断」很多时候只是暂时的,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没有一家公司敢于说自己已经垄断了这个市场,事实上即使谷歌、微软、Facebook这样的超级巨头也充满了焦虑。
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存在巨大差别的行业,技术进步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我们往往很难进行评估,这个市场存在的竞争也绝不同于传统的市场竞争。滴滴在收购Uber中国之后,我们只能说新公司在出行市场取得了优势,但距离「垄断」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阅读:137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4575
阅读:31万
阅读:10万
阅读:3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毫无疑问,二手车行业是一个可以深挖的金矿,跟国际成熟市场相比,...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滴滴收购了 Uber 中国,我们的生活到底会有什么不一样 | 理想生活实验室
登录 注册
滴滴收购了 Uber 中国,我们的生活到底会有什么不一样
北京时间 8 月 1 日下午,滴滴官方宣布收购 Uber 中国,此前传了很久的合并消息终于尘埃落定,滴滴收购了 Uber 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在大陆运营的资产,滴滴出行和 Uber 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 将持有滴滴 5.89% 的股权,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 Uber 全球董事会,而 Uber 创始人 Travis Kalanick 则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Uber 中国将继续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无疑是又一次的狂欢,滴滴成为最大赢家,成为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对于 Uber 来说也并非坏事,在中国这个复杂的环境当中 Uber 能够迅速成长付出的东西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多。当然,租车行业当中的亲戚关系——Uber 中国区负责人柳甄是“联想之父”柳传志的侄女,滴滴打车总裁柳青是柳传志女儿,神州专车最大的股东是联想控股,这也可以作为一些笑谈了……那么重要的是,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这次的两家合并有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我们先看看没那么好的方面:1. 叫车价格可能抬头这次合并让曾经竞争激烈的两家变成了一家,两个公司原有的资源全部合并几乎可以说是垄断了整个专车市场(有意思的是,数据上看此前滴滴说占有率 80%,Uber 说自己是 30%,这加在一起都超过 100% 了),没有了竞争,这个市场不再需要“杀价”,未来能给消费者的补贴必然更少,费用恐怕也将随之上涨,这对于因为价格便宜选择打车软件的消费者恐怕会失望了。想想之前快的和滴滴合并,之前两家狂飙优惠,合并之后优惠嘎然而止。而同时,前几天刚通过的“专车合法”的条款也将为叫车价格上涨保驾护航。相关信息:我们开始了,去看看现在大家的选择。2. 司机的质量可能下降缺少了竞争之后一系列连带反应之一,过去两家还需要靠服务质量争取用户,现在家大业大,只有这一家,司机是否还能得到更好的培训,这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同时过去司机还可以从两个平台当中二选一,不管是因为佣金还是体验不好,至少有选择权,现在一家独大,很多司机只有乖乖听话——事实上出租车行业饱受质疑就是来源于垄断,出租车公司永远赚钱,乘客不满的同时实际上司机也各种怨言,滴滴和 Uber 合并,这方面很难讲。或者换个角度,如果遇到问题是否能得到第一时间快速的处理,这会是个问题(比如 Uber 的“快速邮件回复”机制已经越来越被诟病)。3. 我们热爱的 Uber 的市场活动还会有吗?对很多年轻人来说,Uber 让我们留下印象的还是一个接一个的营销活动,Uber 团队让很多人开了脑洞,“原来还可以这么玩”,Uber 的核心团队带着实习生们玩出了非常多的花样,这成功地让 Uber 遍地开花并且成为各路品牌效仿的对象,相比之下,滴滴在玩法方面就少了很多,被收购之后,那些玩法还会有吗?每年我们还能吃得到冰淇淋吗(指 Uber 的冰淇淋日)?那些可爱的实习生们还会继续吗(裁员情况也成为受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不过从好的方面来看,我们还是可以期待两点:1. 没有了竞争会使得两个打车应用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两家过去在竞争方面的投入的资源和费用哪怕只是挪一部分放到产品开发上,也将为用户的体验带来直接的帮助,比如对于 Uber 来说本地化的部分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滴滴在技术上也可以得到来自全球领头羊的支持,那些诸如定位不准、导航不聪明、搜索不到目的地等等问题有望得到更多改善。2. 这次合作或许成为其它叫车服务的一个机会。虽然两家合并成为了一个寡头,但对于神州专车、易到用车、首汽约车这些公司来说未必是坏事,它们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来体现自己的特色(事实上此前这几家公司就在不断地通过特色服务来分流人群),出头的机会反而比此前两强争霸的时候更大。事实上在我们看来,在新政策推出、滴滴和 Uber 中国合并之后,这个市场的竞争或许才刚刚开始。用户用自己每一次的用车来给出自己的选择,两强合并也并非是市场份额的简单加和,想想我们是因为什么才从出租车换到叫车软件,这样的转变的背后原因,也仍然将不断提醒着服务提供商们对待每一个用户都仍然得小心谨慎。本文图片来自 、福布斯、、。
就在前些天的政策推出后不久,8 月 1 日,滴滴宣布收购 Uber 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Uber 中国依然独立运营。在收购 Uber 中国后,滴滴未来将会占据更多的市场和资源,在费用方面甚至还有涨价的可能。若价格优势不在,不少乘客或许又会用回招手即停而且对路线更熟悉的出租车。变化来袭,之后的出行你会选择出租车呢还是专车呢?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选择原因。
已有 269 人投票
理想生活实验室近期内容精华汇集,从中一窥生活消费的动向与趋势。
请填写正确的邮件地址
&版权声明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滴滴打车收购uber中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