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个互联网金融哪个好比较好?

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做好互联网金融最需要的是什么?
关键字:移动互联 移动应用
  这两三天以来,金融圈内都在集中探讨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其中,这样一种观点得到了圈内的共同认可:风险控制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道拦路虎,谁做好了风控,谁就将是互联网金融的排头兵!
  互联网金融行业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建立严格、完善的风控体系,形成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理和决策系统是关键。目前来看,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风控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7月8日的移动金融国际峰会以及7月10日的玖富杯互联网金融创业大赛上,从业者、监管者、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建立以征信为基础,全行业数据分享为目标的风控体系成为了提升风控能力的可行之道。
  风险高发来临,互联网金融迎来拐点
  7月8日的移动金融国际峰会,零壹研究院院长李耀东博士发布了《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4年10月起,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然迎来拐点:
  2014年10月起,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数目首次出现倒闭数大于新增数的情况;而到今年4月,倒闭数竟成为新增数的6倍。2014年,互联网金融问题平台环比增长近2倍,2015年1月―4月问题平台每月超过50家,今年6月全国问题平台数量为92家,较5月增长了67%。截至2015年4月,问题平台合计高达614家。
  面对《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相关数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表示,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正迎来拐点。2015年P2P的兑付压力将加速上升,行业将进入风险高发期。考虑到大量P2P平台成立于2013年和2014年,金融风险具有滞后性,大量新增贷款将在2015年到达最终兑付阶段。另外,2014年行业的超高速发展加上监管缺失,平台间对资产和资金的争夺激烈,经营和管理等各类风险呈现加速累积态势。因此2015年行业将处于风险高发期,风险有集中爆发的可能,表现为更多平台倒闭、跑路,甚至某些老牌平台、知名平台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兑付危机,会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风险控制成王,互联网金融亟待革新
  互联网金融的新拐点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无论是从业者还是监管者,都已经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金融行业亟需革新,而提升风控能力,成为了推动互联网金融革新,加速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步骤。
  随着中国互联网金融不断向纵深发展,P2P行业在本土化运营过程中出现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介入和监管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出现缺位有关。所以在互联网金融的风控上,政府以及监管机构首当其冲,必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行业树立标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国内互联网金融发达程度远超国外,但在风控的具体操作上,美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些做法值得国内借鉴。
  美国从大数据的角度入手,直接打造了信审风控技术系统级的解决。以全球预测分析及决策管理软件公司FICO(费埃哲公司)为例,FICO开发出了基于全美个人消费信用记录为数据基础的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对全美消费者进行信用评级。目前美国三大信用局都使用FICO信用分,FICO的数据已经得到社会广泛接受。
  除了政府监管以及大数据的挖掘外,互联网金融风控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全行业的数据共享。单独一家互联网金融机构只能自扫门前雪,唯有全行业的数据共享,才能让风控水平在行业的层面上整体提升,推动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有序运行。
  排头已然展露,国内市场鲇鱼入红海
  谁做好了风控,谁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排头兵!国内市场已经有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在风控技术上苦下功力,这些平台正如鲇鱼一般,为互联网金融这片红海带来新鲜元素。
  美国FICO模型实际上已经被国内包括宜信、有利网、搜易贷等家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采用,但在信审风控技术系统方面,同样玩P2P的玖富除了引入了美国FICO模型外,还根据本土经验开发出适合中国自己的信用决策模型。玖富杯互联网金融创业大赛杭州站中,玖富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陈理行介绍,玖富旗下闪银Wecash基于社交大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只要客户有网络社交平台账号,即可在移动端进行闪电评估,出示具体分数后将很快拿到授信额度。这一信用决策模型中的智能信用量化决策比例正在从过去的30%提高到现在的70%,此举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人工操作风险。
  为了获取海量数据,扩大信用量化的覆盖面,提升信用量化的精确度,玖富还与旗下专注大数据征信的芝麻信用展开合作,与同行相比,这一做法显然更具远见。同样虽然在公开共享数据方面呼声很高,但真正落到实处的机构少之又少,借助阿里巴巴旗下海量交易记录中提炼出的用户征信数据,必然如虎添翼。
  总结: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大变局的今天,互联网金融平台能活多久做多大,看的就是风控实力。想做好风控,关键又在于建立健全交易背后的征信体系。而这背后,则是各家平台风控模型、人才、资源、金融经验的比拼。
  2015的洗牌之年已经来临,谁做好了风控,谁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排头兵!
相关文章:
[ 责任编辑:韩敏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为什么说它是中国最聪明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和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一提大家就聊跑路,有家P2P公司很聪明,它从创业初期就不冒进,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在行业管理办法出来之前就调整其产品形态,使其相对合规。
  这家公司创始人郭宇航在接受正和岛智库访谈时表示:行业获得合法认可后,意味着我们不再是没有亲爹亲妈的孤儿,但继续用思维去做互联网金融的话,一定会死得很难看,剩者为王,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话语权。
  谈及行业未来,他认为:现在三四五线城市的小微,还有互联网化相对滞后的领域,以及中国公民的海外金融资产配置,都未被完全开发,这些领域都大有可为,甚至有爆发可能。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供稿:蔚蓝方法100(ID:weilan_100)
  口述:点融网创始人兼联合CEO郭宇航
  这是互联网的魅力,它能使草根的梦想得以实现
  中国的金融很不可爱,它非常不亲和,很多需要金融服务的人,他们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从借款方来讲,有些急需用钱信用又不差的人,就因为他们没有不动产,没有一个跟银行长期稳定的交易记录,出于风控的考虑银行无法为他们服务。从出资人来讲,市场上很多理财产品的门槛,包括的门槛很高,使得很多有几十万、甚至几千块钱存款的(,),没有投资渠道。
  在这个背景下,2011年我去看到了Lending Club(P2P模式鼻祖)的整个运营模式,发现了用技术改变金融的巨大可能性。我邀请了当时还在Lending Club的技术负责人苏海德先生回国,和我一起创办了点融网。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用技术的方式,降低金融运营的成本,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他应该享受的金融服务。
  余额宝上线给老百姓投资、借贷打开了一扇窗,P2P则给了他们更多的可能。在没有互联网,没有这种技术平台的前提下,借款人和出资人很难对接,成本太高,无法找到。有了互联网之后,这样的一种双向普惠就能实现了。
  我不敢说完全覆盖中国的现状,但是P2P就是让拥有少额现金的人和需要少额现金的人通过平台对接,实现共赢。众筹也一样,上千万人,每个人募得几元钱然后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互联网的魅力,它能使草根的梦想得以实现。我一直有创业的想法,也尝试过很多次创业,但这次我是第一次离开律师事务所全身心投入。我有一个非楚的方向,就是世界上领先的技术和中国巨大的金融市场之间一定会有结合点,一定有可为之处。也许我们今天创办点融网,就是在金融行业里面找到了这个结合点。我希望运用科技的力量,能够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为一些被主流金融机构所忽视的长尾市场去服务。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儿,我甚至想过,即便是点融网没有成功,但有了技术的支撑,我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里一定还能找到新的结合点。
  用互联网思维去做互联网金融的话,一定会死得很难看
  相比常规的互联网行业,互联网金融有其行业特殊性。
  一是交易周期相对较长。比如电商,交易双方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七天的退货期过去之后,好,大家两清!金融是从放出去钱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交易,其信贷周期有可能长达一、两年,直到最后一笔钱连本带息还回来之后,这个交易才算完。所以金融行业不能一味地按照极致、口碑、快这种互联网思维来做,盲目地追求规模。同行业当年冲得很猛的那些公司,现在可能已经销声匿迹了。金融比的是你能活多久,而不是你能跑多快。剩者为王,用互联网思维去做互联网金融的话,一定会死得很难看。在这方面,我在金融师这个行业的从业经验,以及相对比较保守的风格,也使得点融网在早期发展的时候还是比较谨慎。
  第二,是其政治敏感性。我们创业差不多四年时间,终于等来了政府的最终、合法的一个认证,说网贷是一个被监管部门认证许可的一个行业。在拿到这个认证的过程中,我不太像一般的创业者去做比较天马行空,比较颠覆的事。中国是一个强调政治的社会,我的母校是华东政法大学,政法,政治在先。中国甚至全球很多时候在新的领域,法律往往是缺失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敏感地了解政策的导向,知道未来中国五到十年内发展的方向,它缺什么,政府希望你去做什么,而不是说凭一己喜好,去盲目做一些尝试。金融行业尤其是一个政治敏感性非常高的行业。所以我们在创业初期就主动和监管部门进行沟通,进行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实践研究,然后我们把这个课题形成报告,在2014年出书发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及时地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些规律和信息传递给了监管者,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行业。不是说等法律出台之后再去适应它,而是我们很早就知道了未来这个行业可能的发展方向,比如小额、分散,然后不要去做一些资金池,不要去涉及类似证券化的产品,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通过与监管部门的频繁沟通,我们已经把产品调整到今天相对合规的这么一种状态,所以最终可能我们胜出的机率会大一些。
  把金融规模做大是每个金融从事人士心里的魔鬼
  2016年8月,(,)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任何一部法律都是多方博弈的一个最终结果,这当中既有监管者的想法,也有从业者的声音。由于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的爆发,实际上最高层对于暂行办法的出台予以了很大的期望,希望能够正本清源,给予这个行业正常、良性的发展空间。暂行办法的最大意义,首先是让这个行业有了准生证,这个行业不再是一个不合法的三无产品。当然它还是有一些其他的影响,比如说这次为了能够比较好的掌控未来的事后管理,设定了所谓的投资上限,这个门槛实际上对于现有的存量造成非常大的冲击。P2P诞生的一开始它就很难坚持做小微,因为做小微的成本高,不管银行还是民间借贷都是一样的,同样有一个亿的资金,一定是希望管理的对象越少越好,单一投的金额越大越好。所以把金融规模做大是每个金融从事人士心里的魔鬼,希望把规模做大,希望有规模效应,希望能够挣更多的钱,在这个过程中存量的影响会非常大。
  正因为中国整个金融体制的不发达,使得它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
  就金融行业来讲,中美存在巨大差异,美国有多年积累形成的一个成熟的征信体系,信用环境,包括违约成本在内的面面他们都有严格的法律,这让违约成本变得很高。中国则欠缺这样成熟的基础设施,实际上操作起来会非常辛苦。但正因为中国整个金融体制的不发达,使得它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比如个人信息采集方面,我们的纬度会更完整。比如说在美国,你是不能够以性别、种族、肤色、年龄这些理由去评估一个人的信用,并以此为理由拒绝其贷款申请,但在中国没有这样的法律。实际上我们从信息采集方面,可能自由发挥地余地比美国更大。我们有一些中国独特的风控方式,尤其是在网方面,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似乎更喜欢把时间花在小屏幕上,在这种情况下,手机移动端终端保留了大量丰富的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来识别一个人的行为轨迹,日常消费习惯,甚至在经其本人允许的情况下,他的一些通讯记录都可以被合法运用到我们的风控模型中去。
  点融网这四年下来,随着放款量、交易量不断提升,风险模型也在快速迭代。我觉得天下没有所谓完美的风控模型,它一定是一个快速迭代的过程。一开始我们请来的专业风控人士基本上还是来自银行,沿袭了银行的一整套风控标准,但我们会叠加一些纬度,比如说用户经常使用电脑上网的物理地址,他所在的区域,包括他的上网习惯,这些我们采集到之后,会做一些风控模型的早期假设。通过这几年的运行,我们也在不断修正这些假设,比如说搜索习惯里面经常会出现套现,这样的人一定属于高风险人群。我们会用一些多纬度的数据,去假设信用高低的标准,但这个标准一定要经过大量的实际验证。比如说芝麻信用分750,700分的人,是不是他们的违约成本或者违约机率就一定会低呢?其实未必,我们跟芝麻信用的合作,就是为了寻求多维度、新的风控模型,它需要通过一线放贷机构无数的样本才能够验证出来,你信用分高的人是不是信用就一定好。
  包括这次刚刚从硅谷回来,我们发现美国的金融科技公司它们的一些新的应用趋势,比如说它们有一家公司,就在研究你在电商平台上买不同的产品,会不会反映你的信用水平,这是非常前沿的一个课题。中国还是缺乏比较先进的金融科技理念,但中国有大量的数据实证机会,让你来验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跟硅谷之间联手,用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中国市场量的数据验证,能够真正形成脱离传统金融交易属性的数据,来做风险判断的这么一种模式,这个方向一定是对的。
  P2P风口已过,三大领域值得深挖
  P2P这个风口差不多已经过去了。网贷细则出台之后,创业门槛已经非常高了,尤其是资金端的募集,包括获客成本,已经是当年我们创业的十倍以上了。
  这样一种情况下,我觉得未经完全开发的领域是值得去尝试的,比如交易金额小到一千、两千,三四五线城市所需要的这种小微金融服务还是一个相对大的蓝海。过去半年我们看到了几十家创业公司在这个领域出现,有些公司已经跑得很前面了,但他们还没有到短兵相接的地步;再比如85后,90后这些年轻人群,他们的消费透支其实连银行信用卡的标准都达不到,在美国有专门针对这类人群的贷款,叫Payday loans,发薪日贷款,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也开始蓬勃兴起了,可能还有一点的时间窗口;还有互联网保险,在银、证、保这三个传统的金融领域里面,保险的市场化程度和它跟互联网结合的程度,其实是相对滞后的。在互联网保险领域里面有中安保险,它们是最早的一个以互联网保险为主打的公司,现在估值已经远超80亿美金;还有一些领域,目前受制于现在的政策法律环境,但在未来会是一个巨大的蓝海,比如说中国公民的海外资产配置,一旦法律政策能够予以松动,这方面的需求是巨大的,可以爆发出来,甚至于养十家上市公司都没有问题。现在在美国上市的诺亚,它做超高净值的人群资产配置服务,也只不过占到1%的市场服务,还有一家巨派,差不多0.5%的市场份额,它也上市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蓝海市场未来有巨大的机会。在中国的投资服务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关于区块链,要让它能够被政府所认可,不妨先从金融的安全性着手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区块链技术本质是去中心化且寓于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存储、传输和证明的方法,用数据区块(Block)取代了目前互联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使得所有数据变更或者交易项目都记录在一个云系统之上,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
  当比特币在中国非常流行的时候,我们自己内部有个判断,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里面,要去颠覆一个主权货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区块链现在以一个全新的底层技术,它跟比特币概念要做一个切割,在中国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会。
  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甚至可以跨过国界来运行的一套体系。作为一个创业企业来说,我们并没有停留在过多地去研究概念。在一些供应链的金融服务过程中,点融做了一个实证的研究,可能在未来核心企业和它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借贷中,运用一些区块链的技术来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在公益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在公益捐赠领域,钱的来源、走向,怎么使用,怎么向社会公示,如果用区块链的方式,它的可信度会更高,甚至于强过知名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我觉得这些是它的一个应用场景和范围。在中国,在金融领域里面谈区块链,要让它能够被政府所认可的话,我倒是建议先从金融的安全性着手,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用自动化的方式,来监控每一个平台的交易数据、资金流向和违约情况,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大大地降低监管成本。
  很多东西是钱买不来的,风投最怕的是,你钱烧完之前,经验没学到
  从初创期的勇于创新,到成熟期的相对稳健,到后期可能就会相对保守,因为规模大了,要防范风险更多于创新,我觉得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这种规律是一以概之的。
  点融现在已经有2800个员工了,大概上百亿的交易量,在这种规模情况下,我们请来了很多传统金融机构的一些高管,他们的加入使得我们整个公司越来越像一家金融机构,其实就是更多的防范风险,帮助投资人能够过滤掉风险保护投资人权益。在创新方面,确实跟四年前刚刚起步的时候不同,我们会去权衡现有的风险和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之间的一个关联价值。
  我自己还是对新生、进取、创新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技术改变金融的一些案例和想法。在现有的点融体系里面,有些不宜在公司内部去做,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大局,影响到公司的一个平稳发展,所以我们成立了一家专门投资金融科技公司的垂直领域的早期基金,有好团队、好想法、好技术,他们需要比如包括人力配备上的资源,因为走过早期的这条路之后,点融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导作用。
  这里面的资金很多是来自于社会募集,包括很多互联网金融领域里的知名企业都是我们这个基金的LP,他们的行业经验的注入,也能够帮助这些初创企业,未来不管是正常发展,甚至于将来的退出,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能性。P2P实际上是C2C的,现在做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基金是B2B,实际上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普惠金融,只是说它的对象不一样。
  在金融科技领域里面,大家都叫金融科技公司,但你的科技含量有多高,你的门槛在哪里,你的护城河有多深,这些都是我们投资人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我觉得科技属性还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要点,你的这个技术的壁垒有多高,你在应用层面的落地性和本地化能够做得有多快,同时客户的需求是不是刚需,是不是能够给你提供巨大的,有想象空间的这么一个市场。
  我们在早期看项目的时候,肯定还只能够看团队组合、技术来源,和这个市场上现在有没有巨无霸挡在前面,从P2P当年的整个投资进程来看,早期涌现出几百家拿到风投的公司,它都是看到了行业的巨大可能性,从那个时点来看,技术性就没那么凸显,更多的是说你有多快去树立自己的品牌,尤其是金融,公信力很重要,你从无到有能够建立起一个让客户记住,愿意相信的品牌,这个可能是早期的一个亮点。这点能够做到的话,可能就能源源不断地融资,而且这是个良性循环,我们B轮拿到了老虎基金,C轮拿到了渣打,整个在市场上和在客户中的公信力被大大提升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品牌是我们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
  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要做一个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企业的话,我们还是强调你的技术累积,技术在应用场景里面的灵活性,和技术服务效率,这个是内功。我们所选择投资的标的公司,通常在这个行业里面不再是一个小白,而是在多重金融机构有相当长的累积之后,带着新的模式出来创业,这样的团队我们非常愿意投。很多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比如说我们看到一家做在线B2B贷款的团队,他们已经在一个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累积了非常多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这些平台花十亿甚至百亿的投入,交了学费才学到的,他们把这个应用场景搬到更广阔的范围里面去,说服力就很强,实际上风投最怕投错的是说,你钱烧完之前,经验没学到。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正和岛
(责任编辑:李治华 HN02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为什么说它是中国最聪明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好的互联网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