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养殖成本怎样降低成本

打开关天之窗 给您世界眼光
新闻资讯&&&&&&&&&&
企业服务&&&&&&&&&&
风云人物&&&&&&&&&&
商&&&&&&机&&&&&&&&&&
产品展示&&&&&&&&&&
经济社会&&&&&&&&&&
选择字体大小:
您的位置: >> >>
陈彬养青蛙建青蛙养殖场年赚百万
09:57:25 作者: 来源:四川新闻网 浏览次数:
  文章导读:目前陈彬养的青蛙供不应求,经过几年的摸索,养蛙场已投入了资金100余万元,如今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0余亩,每亩产量约斤,年产量可达5—6万斤,今年年产值可达180万元,纯利润将超过100万元。
  □李磊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文/图
  泸县玉蟾街道龙华村三组村民陈彬,将一只只绿色美味的人工养殖青蛙送到餐桌上,让人们一饱口福。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8月12日,笔者满怀好奇,驱车来到位于龙华村三组的泸县利园亿蛙水产养殖场,展开走访。
  耗时5年 攻克技术难题
  “呱、呱、呱……”在养殖场刚一下车,笔者就听到蛙声一片,放眼望去,面前的约一二十亩地,全被网罩隔成一个个小方块。走近一瞧,里面有不少青蛙。
  “养蛙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养殖初期我遇到了重重困难,曾经也想过放弃。”谈起青蛙养殖,今年44岁的养殖场负责人陈彬显得格外兴奋。他一边带笔者进场参观,一边谈起他的养蛙历程。2009年,陈彬发现人工养殖的青蛙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稀缺的美食,便瞄准商机,从浙江引进蛙种,回乡发展青蛙养殖。
  “野生青蛙靠捕食移动昆虫而生存,不会吃静物,人工养殖青蛙喂养的是静止的饲料,难点在于对野生青蛙进行驯化和饲养技术上的改进。”陈彬说,为此,他花了五年时间潜心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后来,他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通过不断的人工驯化让种蛙学会了吃静食,种蛙也将这个功能传递给了后代。同时,由于青蛙的视力不是特别好,存在盲区,陈彬针对性地设计了弹性喂食台,只要青蛙跳上台,饲料就会弹起来成为运动食物,很容易就被青蛙发现、捕食。
  成效显现 每亩利润4—6万元
  攻克技术难题后,陈彬获得了林业部门颁发的特种养殖许可证,成立了泸县利园亿蛙水产养殖场。
  “青蛙饲养成本低,幼苗期喂牛奶,以后喂专业配方高蛋白饲料,每斤青蛙只需2斤饲料。加上人工工资和日常开支,每斤青蛙成本约在10—12元之间。而每斤青蛙的市场价在25—32元之间,亩利润在4—6万元。”陈彬算了一笔账。
  陈彬说,目前他养的青蛙供不应求,重庆、内江、泸州等地商家都会上门来订购,坐在家门口就能完成销售。经过几年的摸索,养蛙场已投入了资金100余万元,如今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0余亩,每亩产量约斤,年产量可达5—6万斤,今年年产值可达180万元,纯利润将超过100万元。陈彬也被当地人戏称为“青蛙王子”。
  稻田养蛙 带动村民致富
  看到陈彬的青蛙养殖场生意红火,前来参观学习的村民络绎不绝。“我看了陈彬的青蛙养殖场,听了他的介绍,感觉这个项目很值得我们村发展。”玉蟾村村支书刘良俊说,玉蟾村已经决定带领村民和陈彬合作发展青蛙养殖项目。
  “农民的农田十分宝贵,叫他们放弃种稻谷,好多村民都不愿意,明年我计划在现有的基础上,带领乡亲们发展稻田绿色养蛙。”陈彬说,稻田绿色养蛙是在稻田里投放蛙苗,稻田不喷农药不施肥,青蛙采用自然养殖和人工喂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养殖,实现种田和养蛙两不误。“目前养殖场的种蛙繁殖量与日俱增,已能满足100多亩的养殖需求。”
  “接下来,我计划带动邻里乡亲共同养殖,一起增收致富。”陈彬说,他们计划由村民投入养殖资金和提供稻田,陈彬提供技术和蛙苗,并按市场价或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的青蛙,解决其销售后顾之忧。同时,陈彬高价收购村民蛙田里种出的稻谷,开发绿色新产品——蛙稻米,让双方收益实现最大化。
  特 别 提 醒
  陈彬特别提醒:人工养殖青蛙,需要具备引种证明、场地证明、资金证明,还需要配备与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相适应的技术保障、规范的饲料来源、相应的设备设施等。待通过林业部门的实地勘验,获得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后,才能合法饲养。
  知识:新手该如何养好虎纹蛙
  1.办理合法的养殖手续
  市场上,土青蛙养殖比牛蛙售价高,养殖效益更为显着。但应该指出的是,青蛙属于省级保护动物,其运输、销售都有明确 的政策规定。养殖者在开展养殖的同时,要向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依法养殖,合法经营。该证的核发单位是各省(直辖市)林业厅,由各县 (市)林业局负责申报。
  2.掌握养殖技术
  青蛙养殖技术目前还不是很成熟。青蛙养殖是一项技术含量 高,管理精细的工作,切不可有一点马虎。受青蛙养殖效益高的 诱惑,越来越多的新手进人到养蛙行列。从实践来看,种蛙的培 育跟不上、活饵的供应无法满足,平时疾病预防未按要求进行, 导致很多养殖户出现亏本。因此,掌握青蛙的生物学习性和H常 管理要求,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基础性工作。
  3.改善养殖场地设施
  青蛙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特别是变态期的青蛙。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业水源污染,对青蛙养殖的危害很大,必须引起重视,所以在选择养蛙场地时,必须仔细考察周边环境,要选择独立的进排水设施,保证水源的安全。
  4.保证饵料充足
  目前,青蛙养殖大都以活饵为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活饵,很多养殖户因为无法保证充足的饵料而导致出现大量的僵苗,经济损失惨重。做好饵料培育,保证充足的饵料来源,是青蛙养殖成功的关键。在养蛙前就必须仔细盘算,不打无准备之仗。在无法保证大量的饵料情况下,要及时减少养殖密度。
【除注明外,均属关天之窗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转播自关天之窗】
免责声明:
  关天之窗对任何包含于或经由本网站,或从本网站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信息服务所获得的信息、资料或广告,目的是为公众提供资讯,服务社会公众,不声明也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正确性或可靠性。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通过我们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我们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我们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以上声明之解释权归关天之窗所有。> 十年艰辛在青蛙,事业功成数百万身家 > 正文
十年艰辛在青蛙,事业功成数百万身家
&&& 在四川省绵竹市养殖界,刘春军被行中人誉为“青蛙王子”。他经十余年沉浮跌宕矢志不移,靠养殖野生青蛙赚取到数百万元利润。
  有一天,天气闷热,气压低,家里的灯光周围聚集了很多飞虫,看到这个情形,刘春军有了主意。他在自家的蛙池上吊起节能灯泡,效果让他喜出望外――漆黑的夜色中,一盏灯似乎成了指示路标,飞虫争先恐后地飞过去,青蛙一抓一个准,饵料大幅度节省了。
  可是灯光诱虫只能在晚上进行,而且有季节性,夏天一过,飞虫就少了,而秋天及以后,青蛙还是张着嘴要吃的,那么怎么解决呢?刘春军把目光重又投向人工养虫,这次他看中的是蚯蚓和蝇蛆。经过和养牛场老板的协商,奶牛排泄的粪便成了他养虫的原材料。
  与黄粉虫需要麦麸相比,繁殖蚯蚓与蝇蛆就不需要什么成本了,因为养牛场的牛粪通常都当作废物处理,刘春军只是花点人工把它拉回来就可以了。而且用粪便养蚯蚓、养蝇蛆,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
  就这样双管齐下,刘春军养殖青蛙的成本降了下来,只有以前的30%-50%。他又趁势而上养殖黄鳝,一下就赚到了30余万元。
  愈挫愈坚,敢为人先再创成功
  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7月的一天,一场无情的大雨把他的养殖场冲垮了,没有给他留下一只青蛙,一条黄鳝。前几年赚的钱,刘春军已用于扩大养殖场的规模,这回,他实在没资金恢复养殖场的生产。一家公司得知他养殖技术好,便请他去负责技术指导兼项目经理。这样干了近4年,刘春军的创业志向始终不变。2003年6月,他离开了公司,带着6000元积蓄,开始第二次创业。他租下一间废弃的学校,交上两年的房租费3600元,身上只剩下2400元。
  要靠这点钱东山再起确实几近神话,但刘春军已脸有递进发展的策略:从低成本低投入的蚯蚓、蝇蛆养殖入手,以此积聚资金,等有了一定的资金之后,再把养蛙发展起来。为了节省每一分钱投入生产,刘春军的日子过得十分窘迫。2004年的春节,别人是买年货,喝酒吃肉,他却吃了一个半月的青菜和泡菜。
  凭着一股韧劲,赁借养殖蚯蚓、蝇蛆积累的资金,他终于再度投入到青蛙的人工养殖中去,并很快就恢复了元气。
  刘春军继续研究降低养蛙的成本,着重解决青蛙春秋两季活食缺少的难题,实施一个驯化试验计划,即通过驯化,改变青蛙的食饵习惯。
  他先用最便宜的猪下水来作替代饵料试验。将猪心肺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塑料薄膜上。见吃惯了活食的青蛙不为所动,刘春军就用一个小棒轻轻拨动,一边观察青蛙的反应,结果青蛙还真就吃了,而且吃得还津津有味。刘春军进一步琢磨:人家养殖甲鱼、乌龟、鲤鱼都能用复合饲料,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营养丰富,那么可不可以制作一种青蛙专用的复合饲料呢?他根据青蛙所需的营养物质组合搭配,加工出一种复合性颗粒饲料,对青蛙进行喂饲试验。 他知道,如将颗粒饲料直接撒在料台上,青蛙是不会吃的,因为饲料不会动青蛙也就看不见。他采取的办法是针对青蛙专吃活食的习性,先在料台上放一大堆蝇蛆,然后再放一小部分颗料饲料。因为蛆虫会在饲料台上一刻不停地钻爬,形状酷似蛆虫的饲料也会被蝇蛆带着动起来,青蛙看见了,就会将其当作活饵吃下去。刘春军给这种方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以动带静”。
tags:&&&&&2
上一篇:()下一篇:()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低养殖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