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钢材工地要购买钢材

2日大同市场建筑钢材工程价格-工程价格-钢之家钢铁网
&&&&&&&&&&&&&&&&&&&&&&&&&
当前位置:
2日大同市场建筑钢材工程价格
评论本文或转发至:
交货地(仓库)
高线HPB300Φ6.5mm大安
高线HPB300Φ8mm大安
高线HPB300Φ10mm大安
高线HPB300Φ6.5mm河北钢铁
高线HPB300Φ8mm河北钢铁
高线HPB300Φ10mm河北钢铁
三级盘螺HRB400EΦ8mm河北钢铁
三级盘螺HRB400EΦ10mm河北钢铁
三级盘螺HRB400EΦ6mm山西晋钢
三级盘螺HRB400EΦ8mm山西晋钢
三级盘螺HRB400EΦ10mm山西晋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2mm河北钢铁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4mm河北钢铁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6mm河北钢铁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8mm河北钢铁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0mm河北钢铁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2mm河北钢铁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5mm河北钢铁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8mm河北钢铁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32mm河北钢铁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2mm首钢长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4mm首钢长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6mm首钢长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8mm首钢长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0mm首钢长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2mm首钢长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5mm首钢长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8mm首钢长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32mm首钢长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2mm山西晋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4mm山西晋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6mm山西晋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18mm山西晋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0mm山西晋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2mm山西晋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5mm山西晋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28mm山西晋钢
三级螺纹钢HRB400EΦ32mm山西晋钢
圆钢Q235Φ12mm首钢长钢
圆钢Q235Φ14mm首钢长钢
圆钢Q235Φ16首钢长钢
圆钢Q235Φ18-32mm首钢长钢
备注:点击表列钢厂可快速查询相应供应资源
评论本文或转发至:
【免责声明】
本信息由发布企业自主发布或者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钢之家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 更多关于 大同 建筑钢材 的市场行情
发布单位品名材质价格
钢之家大同市场工程价格
大同市场供求专版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00
按钢厂搜索资源
网上钢市资源搜索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之家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 网络实名: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818号众城大厦9楼 邮编:200122 客服电话:021-(总机)大同每日焦点
大同现货资源导航
大同钢材相关企业
[您还可以查看钢企网钢铁行业百科,寻找你想要了解的钢材行业知识。]
[建筑行业]
普线指普通低碳钢热轧盘条,也称普通线材,它是由Q195、Q215、Q235普通碳素钢热轧而成,公称直径为5.5-14.0mm,一般轧成每盘重量...
其他精彩词条:
区域分站:
钢企网温馨提示:您在采购信息中发现虚假、欺诈信息,请拨客服热线: ;为了保障您的交易安全,建议您选择"钢企网认证企业",如资金往来请使用公对公银行转账。欢迎来到海鑫钢网,请[
关注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1..(30条/页,共36776条)
各种钢材价格
各地钢材价格
重点城市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
┊  ┊  ┊  ┊  ┊  ┊ 
福建海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闽ICP备号大同市生态建设工程“十二五规划”
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大同市生态建设工程“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同发改资环发〔2013〕640号
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各县(区)发改局:
&&& &《大同市生态建设工程“十二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大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10月7日
大同市生态建设工程“十二五”规划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将生态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是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战略和实施“十大工程”的重要时期。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大同市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一章& 生态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经济社会和环境概况
近年来,大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进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94.3亿元,财政收入138.4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6.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925元。工业体系较为完善,煤炭、电力、医药、建材、冶金及旅游等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煤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形成和壮大。服务业基本形成了具有较强集聚力和辐射力的产业体系。农业稳定增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10年,市区Ⅱ级以上天数达到346天,比上年增加10天。空气污染指数1.70,同比下降0.05。全市天然气用户24.2万户,城市气化率达到95%以上。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373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为87%。污水处理率达到78.2%,中水回用率41.3%。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341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37.46%、32.64%和7.72平方米/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11%。
二、经济结构及产业特征
大同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依据资源禀赋形成了以煤炭采掘业和原材料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煤炭工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持全国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支撑全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长时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造成地质沉陷、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问题,煤炭工业步入窘境,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近年来,在国家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的支持下,我市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国家支持的重要领域,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煤炭产业自身发展和产业转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开采。一大批非煤项目建成投产,部分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5:53:42调整为2010年的5.1:48.8:46.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客观地讲,“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依然没有彻底改变,多元产业支撑的局面还没有形成,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和“一三四十”战略部署,以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修复生态环境、建设低碳城市为抓手,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先,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全力实施和推进 “生态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具有时代特征、大同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形成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二、基本原则
——科学转型,生态为先。坚持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树立“绿色、低碳、洁净、循环、健康”发展理念,推动绿色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城乡统筹,和谐共进。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分类指导、分区控制,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多措并举,全程防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实施污染源头控制,强化生产、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环境监管,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先行先试,彰显特色。充分发挥大同的独特优势,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率先实践、率先创新、率先发展,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章& 规划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高效的经济生态和文明社会生态体系。基本确立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环境监管体系。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初步实现生态文明、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城乡生态化目标。
第四章& 主要建设任务
一、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以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三次产业的生态化、低碳化改造,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规模化高效农业,提升农业生态化水平。
1、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发展规模化高效农业,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水平,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生态偱环、绿色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核心示范区,包括南郊、大同、阳高、天镇、广灵、左云六县(区)的26个乡、230多个重点村。由2个2万头种猪的原种猪场,3个5万头种猪场、6个万头商品猪养殖园区、10个一千亩到一万亩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园区、2万亩鲜菇、木耳园区、2个万亩杏园、2万亩黄花园和6个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个农产品物流中心构成,示范种植总规模为27.5万亩,养殖规模50万头。一般示范区,包括16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60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50万亩干鲜果、150万头出栏猪、120万只出栏羊、10万头出栏牛等基础产业。
2、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创建一批有影响、有品牌、有效益的绿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以推动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努力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及原料生产基地创建面积覆盖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三品”认证数量实现年15%的递增,新增“三品”60个。重点规划建设5万亩省级绿色农业标准示范基地1个、市级示范基地10个,面积20万亩。
3、发展农业生态技术。研究开发节水农业耕作栽培技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业链结合,扶持、培育、发展集散型龙头企业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建设农业循环经济链。以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为重点,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推进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技推广的积极性,逐步构建多元化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
(二)重点发展生态工业
以高新化为导向,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低碳型工业发展。
1、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以规模化和高新化为核心,优化政策环境,集中资金扶优扶强,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抓好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机制灵活的研发平台,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的产业基地,促进五大产业集聚式发展,成长为综合效益好、增长速度快、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十二五”期间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方面大幅提升,形成“风光”一体发展的格局,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
光伏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高纯多晶硅制备、切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及下游产品等五大光伏产品,配合发展贮能技术和产品,形成比较完整的光伏发电产业链。以高纯多晶硅产业化项目为抓手,快速扩张规模、深化技术、降低能耗、以“低成本优质多晶硅” 引进战略合作者,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技术领先、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光伏产业园区。
风能开发利用方面。引进中国大唐、华电、华润、华能、远景能源等企业,尽快形成风电梯次开发、组团式推进的格局,进行大型风电场建设。重点建设浑源县10×4.95万千瓦,灵丘县6×4.95万千瓦,天镇县4×4.95万千瓦,广灵县3×4.95万千瓦,阳高县3×4.95万千瓦,大同县2×4.95万千瓦,新荣区2×4.95万千瓦,中海油集团在左云县和浑源县30万千瓦风电项目。同时积极引进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落地,使风力发电与风电配套产业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生物质能方面。积极发展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产业,重点建设新荣2×0.6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推进广灵电厂扩建为2×1.2万千瓦秸秆发电热电联产机组。
&&&& --煤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大力开发工程化成套技术,努力把煤化工建设成为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突出抓好山橡胶集团5万吨氯丁橡胶、蓝星化工集团18万吨TDI、1.5万吨ADI项目,同煤集团60万吨甲醇项目,同煤集团与中海油合作年产40亿m3煤制天然气项目 。
--新材料产业。以我市资源优势为基础,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优势,研发应用前沿技术,加快生产集群发展,努力实现“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利用高岭土发展高岭土深加工产品。利用玄武岩、石英石发展硅酸铝耐火材料、铸石耐磨材料。利用电厂排放的脱硫石膏生产建材和水泥缓凝剂等。重点抓好同煤塔山园区年加工5万吨煤系高岭土项目、山西威凯公司5万吨玻化微珠保温耐抗裂砂浆项目。
--装备制造产业。以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基础,以产业链为纽带,逐步打造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和产品。重点抓好同车公司六轴大功率机车项目、大齿集团变速箱项目、北方通用动力集团4000台柴油机发动机和小批量核发电机项目,七O研究所50万台涡轮增压器生产项目。同时,以煤矿采掘机械、液压支架和改装运输车辆为主型产品打造煤机产品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高标准建设好医药工业园区,努力把大同医药园区打造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园区;以国药集团威奇达公司为龙头,带动其他制药企业,形成同类合并、优势互补、原料药和制剂并重,上下游衔接、产品规模迅速扩张的大生产格局。到2015年,医药工业园区基本形成集药品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涵盖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兽药制剂、保健药、保健食品等八大产品,销售收入达百亿元以上。
2、提升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改造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对于生产工艺落后、排污耗能较高的企业逐步淘汰,加快发展其下游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业,实现资源消耗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
--煤炭产业。充分发挥我市资源禀赋和现有煤炭产业基础优势,建设晋北动力煤基地,把同煤集团打造成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航母企业,发挥同煤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的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同煤东周窑、马道头、潘家窑、新荣中新、左云鹊儿山等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全面提升全市煤炭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全循环水平。加大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力度,推动全市煤炭经济集约发展、循环发展、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煤炭采区回收率达到75%—85%,原煤洗选加工率达到60%以上,固体废弃物、污水实现达标排放,土地复垦率达到35%。
--电力产业。增加电源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集中供热配套热电联产机组,加快建设大唐国际御东2×35万千瓦、中国大唐浑源2×35万千瓦热电联产联机组,确保集中供热与城市改造建设同步。加快大容量、高参数、节能环保机组建设。开工建设国电四期2×100万千瓦、 同煤塔山二期2×66万千瓦、京能集团左云2×66万千瓦、华电大一2×100万千瓦机组。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和建设。“十二五”期末,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
--冶金产业。加快推进冶金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向特钢方向发展。到2015年,力争把同煤钢铁公司建成年产棒材150万吨、高速线材100万吨、型钢80万吨的优质钢材生产基地。加大镁合金压铸件产品的开发延伸力度,着重向镁合金板、棒、带灯产品和方向盘、汽车轮毂等方向发展,到2015年,全市金属镁、镁合金产量达到15万吨,压铸件达到200万件,把广灵县建成镁合金生产基地。对锰系、铬系、镍系合金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全市硅锰等合金产量稳定在40万吨左右。
--建材产业。加快发展新型产品,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培育两大水泥生产基地。一是大同冀东水泥两条日产4500吨熟料线和大同七峰山日产1200吨熟料线,形成第一水泥生产基地;二是促进中国建材集团整合广灵富成日产4000吨熟料线和广灵绿川日产1200吨熟料线,形成第二水泥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市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突破1300万吨。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循环经济型产业、企业、生态工业园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各类产业循环化发展。
对煤炭、电力、煤化工、建材、冶金等产业优势,加强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合理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进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煤炭产业。鼓励煤炭企业综合经营,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对在煤炭采掘和洗选环节产生的煤矸石、煤泥、尾矿水、粉尘废气等污染物加以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煤矸石、煤泥用于发电、制砖、筑路和回填塌陷;尾矿水通过净化处理,实现水资源的闭路循环,减少水资源消耗,杜绝污水排放;煤气采用收集分离的方式进行气化处理回用。电力产业。采用超临界机组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煤耗;采用洁净煤技术,通过脱硫技术改进煤质,从源头上控制S0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100MW 以上的发电厂要求全部建成粉煤灰综合利用设施,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热电联产应与煤矸石发电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煤化工产业。围绕 “醇、炔、气”三条发展主线,通过产业链延伸,形成煤化工产业集群,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材产业。加大对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一批规模在1亿块以上的空心砖、粉煤灰砖、免烧砌块项目。冶金产业。支持高炉煤气、余热、余压发电、污水回收利用和冶金渣综合利用项目配套建设,推广炼铁、转炉炼钢煤气作燃料和喷吹煤技术,形成冶金循环产业链。
积极实施一批循环技术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区、示点企业。新建工业园区按照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到2015年,每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不少于50家,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的比例达到100%,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率超过30%。全市所有工业集中区全部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争取成为全国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实施一批节能重点工程,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等节水工程。
(三)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高端化、生态化为导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全面向绿色生态化方向转变,到2015年,使之成为我市经济的主导产业。
1、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服务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一是建设大同金融集聚区,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同设立分支机构。二是搭建区域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数字化服务,推广应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三是在御东新区建设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以推进旅游业实现生态化发展为目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线长、点多的精品旅游线路,全面推进大同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构筑大同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国家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为两翼的旅游发展大格局。重点建设和培育六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是古建宗教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云冈石窟、北岳恒山两大风景名胜区;二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上下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古城墙、关帝庙、府文庙、法华寺、清真寺、帝君庙、纯阳宫、代王府等人文景观;三是人文山水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火山群、文瀛湖、六棱山、土林、方山、采凉山、水神堂、塞外古堡等名胜旅游景区;四是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白马城农业生态观光园、大泉山生态旅游区、孤山度假区和灵丘曲回寺石佛冢群等景区;五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万人坑和平型关战役旧址旅游景区;六是工业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蒸汽机车博物馆和晋华宫煤矿井下探秘景点。
积极促进相关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实现从观光旅游向生态化休闲度假旅游升级,建设旅游信息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旅游演艺中心、旅游培训中心。到2015年,文化旅游产业要做到全省最强,成为继煤炭之后的又一个支柱产业。
3、加快发展绿色物流业。以加快物流中心建设为载体,完善不同物流区域之间无缝衔接服务体系,实现绿色物流运输,建设大同现代绿色物流业。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结合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以培育物流市场、建设物流基地、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为重点,逐步构建集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分检、深度加工、信息咨询、管理协调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把大同建成为山西北部物流基地。&&&&&&&&&&&&&&&&&&&&&&
&&& 发展建设绿色物流园区。实施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措施,依托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大同马连庄物流基地、御东综合物流基地、大同市农副产品加工配送交易中心。积极发展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业,扶持培育3—5家第三方专业物流配送企业,形成以第三方专业物流配送企业为龙头的城乡商品和内外贸商品双向配送体系。
二、倡导绿色行为方式
围绕资源节约利用,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在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中倡导绿色行为理念,引导推进商业和民用节能,加快建立生态友好、绿色文明的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和出行模式。
(一)激励绿色消费模式
大力实施“绿色消费”倡导战略,提高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崇尚的绿色消费体系。
1、推行绿色采购制度。科学制定绿色消费产品采购指南,提倡公众优先采购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在政府机构率先实行绿色采购,将绿色采购纳入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明确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的产品类别,指导政府机构采购节能环保产品。
2、推广绿色经营和服务。鼓励公众购买带有环保标识的商品。鼓励商家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绿色高效的服务模式,推动绿色销售,转变企业传统经营方式,建立精益销售体系,达到节约资源目的。
3、提倡简约生活。推广高科技环保材料产品,推广绿色无公害食品,提倡节约型消费观念,培养良好的穿衣饮食绿色习惯。
(二)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核心,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公众调整传统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选择环境友好的高质量现代生活,倡导良好的生活风尚。
1、建设生态环保建筑。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积极推进建筑节能65%标准的试点示范,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对尚未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既有城市民用建筑,逐步进行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建筑外墙采用保温隔热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空调和电灯使用;推广使用高科技环保型建材。
2、推进社会节约用水。加强工业节水工作,推广直流水改循环水,以及空冷、中水、凝结水回用等节水措施。加强农业节水工作,发展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创建“高效农业示范园”、“节水灌溉示范园”。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发展中水回用,扩大再生水利用率。积极开展节水型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到201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再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30%。
3、提倡绿色生活习惯。推广社区太阳能热水系统。重点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公众优先选购绿色节能家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三)推行绿色出行方式
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节约和资源有效利用,大力推广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倡导公众优先选择节能环保、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
1、推行城市公交优先。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改善公交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倡导市民选择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到2015年,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0%。
2、建设和完善城市路网。推进城市快速、高速路网建设,加快市、县(区)、乡镇级公路的市政化改造。科学设计市区道路交通组织方式,改善交通微循环。
3、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倡导选择燃油经济性较高和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加快推进环保汽车开发和使用,限制高污染排放车量使用。开展“每周少开一天车”等环保活动,减少汽车日常使用。
三、健全环境支撑体系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城建设为重点,推进水环境、大气环境的综合治理,控制和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市域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继续实施“两河、两沟”综合治理工程
“两河”即御河、十里河综合治理工程;“两沟”即云冈沟、口泉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实施“两河、两沟”综合治理工程,使项目区范围内,因多年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损害得以恢复和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河岸和沟内所有工矿区普遍绿化,形成围矿林带、园林景点、空闲地绿树成荫;办公区、住宅区、村庄景色宜人;周边的宜林荒山全部治理;矸石山、采空区治理,拆迁区、废井废建筑地复垦全面完成。“两河、两沟”综合治理工程由四个单项工程组成,项目总投资40多亿元。
1、御河综合治理。根据御河实际情况,将治理段落划分为治理方法不同的三段。第一段为孤山水库坝址~京包铁路线上游 1公里处(段长14.9公里),此段河东岸为农田,河西岸为村庄。第二段为京包铁路线上游 1公里处~大塘公路桥(段长10.5公里),此段为御河城区段。第三段为大塘公路桥~吉家庄御河入桑干河口段(段长23.3公里),此段河流两岸均为农田或村庄。
第一段只做防洪清淤治理,根据现有河流走向、河床宽度,两岸布置防护堤,并对河床进行清淤清障处理。第二段为规划重点治理区。全线皆采用已完成的御河综合治理及中水调蓄工程方案。河宽规划220米宽,两岸为浆砌石挡土墙附带土堤,以中隔堤将蓄水区与行洪区隔开,在已完成工程的基础上新建三道橡胶坝,使蓄水长度在现有3公里的基础上增加10.5公里。第三段只做防洪清障处理,河床清淤是将河道内影响行洪的灌木丛全部清理出去,同时对断面内全部河段进行清淤,清淤土用于两岸堤坝填筑。
孤山水库作为大同市城市应急水源,利用水库的作用削减洪峰,降低御河河道洪水流量,保护下游河道两岸的安全。在御河入桑干河汇流处,根据河床自然地形地貌情况,结合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治理,规划一处自然生态湿地保护区,面积3000亩,种植灌木。项目总投资18.76亿元。
2、十里河综合治理。根据河段具体情况将规划治理段分为四段:(1)重要工矿区段(高山镇~吴官屯,全长13.3公里);(2)重点治理段(吴官屯~小站村,全长10.5公里);(3)城乡结合部段(小站~茶坊,全长7.6公里);(4)乡村治理段(茶坊~塔儿村,全长10.2公里)。总投资13.98亿
根据河段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其中重要工矿区段治理内容为:污水处理、堤防工程、清淤清障、公路护拦;重点治理段治理内容为:云冈景点区堤防工程、橡胶坝、公路护拦;城乡结合部段治理内容为:堤防工程、一电厂斜拉桥处橡胶坝、清淤清障;乡村治理段治理内容为:堤防工程、清淤清障、河道红线堤防外绿化通道。
3、云冈沟综合治理。云冈沟综合治理总面积为9万亩,其中,造林面积5.7万亩,总投资4.6亿元。项目区全长26公里,分为云冈石窟生态景区和焦山寺石窟生态景区两大景区,其中:云冈石窟生态景区从小站村至云冈石窟全长13公里,面积1.8万亩;焦山寺石窟生态景区从云冈石窟至焦山寺全长13公里,面积3.9万亩。两大景区共划分为十个园区:礼佛门园区、观音堂园区、佛字湾园区、树化石园区、野生游憩园区、石窟植物园区、鲁班窑石窟园区、吴官屯石窟园区和焦山寺石窟园区。
4、口泉沟综合治理。口泉沟综合治理总面积为4.6万亩,项目区全长28公里,周边的4.14万亩宜林荒山全部绿化,总投资2.8亿元。以口泉河为主线,将沟内的铁路、公路运煤专线两侧栽植护岸林带和行道树,将沟两侧视野所及范围的荒山绿化、工矿区绿化、村镇绿化、环境整治、土地复垦绿化。矸石山、采空区治理,拆迁区、废井废建筑地复垦全面完成。
(二)持续改善水环境
到2015年,全市水污染状况得到遏制,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确保饮水安全。城市生态景观水域水质达到国家相应水质标准,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排放量大幅削减,控制在目标总量以内。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90%。市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60%以上。
1、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合理配建多水源供水系统和区域应急水源工程。加快推进赵家窑水库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万泉河水源地保护工程、市城北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边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2、控制工业点源污染。控制新增污染源,坚持在审批新、改、扩建项目时严格执行环评制度,禁止新上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指标;加强“三高两低”企业治理整顿,对“三高两低”企业实行关停、淘汰与整改等分类整治;加强重点工业企业的监管,实行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促使工业污染源做到达标排放;以“减污降耗、节能增效”为目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改造,提高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组织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示范工程。
3、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尾水排放严格执行国家一级A标准。加快推进御东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东郊和西郊污水处理厂续建和改扩建工程、西郊污水处理厂十里河管线建设项目。各县(区)在充分满足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配套管网建设。
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倡实施集约化养殖,逐步淘汰小规模畜禽养殖,加强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管理;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面源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推广农业农村污染控制区。积极推进市金瑞牧业公司肉羊养殖育肥污染防治、市良种奶牛公司奶牛养殖粪便污染有限治理、南郊区新世纪现代农业奶牛养殖示范园污水处理建设、南郊区四方高科农牧有限公司生态环保养殖与粪便污水有效治理、阳高鹏程小店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沼气能源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
&& (三)全面提升空气质量
以改善全市域内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和管理。到2015年,全市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1、加强大气污染源控制。实施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加快现有电厂的脱硫工程建设,稳定脱硫设施运行。电力行业、非电工业全面推行低氮燃烧技术,配套烟气脱硝设施。进一步加大对现有设备陈旧、运行效率低的燃煤锅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
2、加快集中供热和能源改造。实施清洁能源区建设规划,推广使用太阳能、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洁净能源,扩大集中供热范围,逐步淘汰热电厂供热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减少用煤量。同时,加快建设市域内天然气管道覆盖工程,提高天然气用户比例。
3、加强汽车尾气控制。全面实施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提高机动车环保准入标准,实现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源头控制。推广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推广三元催化净化器,降低汽车排出的污染物浓度。建立健全市环保部门与公安交警部门的汽车尾气监控和联动处置机制。
4、治理饮食行业油烟污染。根据“先大后小,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有效治理重点整治饮食单位和重点区域饮食业的油烟污染,将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饮食单位列为重点治理单位,将学校、繁华街道、居民住宅集中区和旅游风景点等环境敏感区列为重点治理区域。
5、加强扬尘治理。加强对建筑、拆迁和市政等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防治,强化对市区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
6、提升植被空气净化能力。结合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工业区的类型和分布,选择确定不同区域绿化的树种,提高特定区域内的林木覆盖率,充分发挥植被正常的固碳和释氧功能,改善区域碳氧平衡状况,提高植被空气净化能力,提升空气质量。
(四)加强噪声治理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工厂企业噪声与居民生活、工作场所的物理隔离,切实减少城市噪声污染。按照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进一步改善大同市噪声环境质量,确保到2015年大同城市环境噪声全部达到环境质量标准。
1、强化区域噪声源管理。实现城市功能布局统一规划,优化声功能区划的空间布局,实现工厂企业等噪声源与居民生活、工作场所的有效隔离。推进企业噪声防治工程,推广使用低噪声的先进设备和工艺,严格控制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加强夜间与特殊时段噪声管理,切实降低噪声扰民事件的发生率。
2、严格控制交通噪声。建设交通防护林,区域内高速公路或高架立交与居民点小于500米范围的要求设置隔声屏障,实现交通与住宅小区噪声的有效隔离。结合噪声达标区建设要求,不断扩大建成区机动车24小时禁鸣范围,严格控制高噪声车辆上路,减少城市噪声污染。
(五)促进固体废物循环利用
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原则,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试点,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市场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从根本上消除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确保人体健康与环境安全。
1、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建立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制定实施严格的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特别是强化放射性废弃物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对放射源的统一监管和放射性废物的集中收贮。
2、建立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系统。在城区家庭、学校、企业、行政机关单位及公共场所设置分类垃圾桶,配备专门人员对垃圾桶进行定期收集,并运送到指定的地点或公司。建立垃圾收集、转运、资源化利用体系,重点推进城区垃圾收集转运系统项目和大同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提升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能力。
3、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固废处置服务市场,建立固废处置有偿收集、运输和处置的机制。建立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体系,促进企业间的废弃物交换利用,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实施粉煤灰堆场封闭治理,堆场配备洒水装置,将堆场内的飞灰及时洒水灭尘。鼓励煤炭企业在煤矿周围建设煤矸石电厂或煤矸石制砖厂。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修筑公路、充填塌陷地、生产建材和开发深加工产品。
四、 打造优质人居环境
以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城市发展理念,以推进宜居城建设为重点,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完善配套生态基础设施,将大同建设成为生态空间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居住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一)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
根据主体功能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建设适宜的生态廊道,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污染控制和美化生态景观等多种生态功能,构筑起全市的生态安全屏障。
1、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按照全市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生态公益林、特殊生态产业区等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要求和建设重点,配套相应的投资、产业、土地和财政等引导政策,发展生态经济,进行生态修复,平衡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打造中心都市生态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2、积极开展生态廊道建设。生态廊道建设以河流水系和道路交通体系为框架,以公园、绿地、人工湿地等形式将全市重要生态节点连接起来,形成覆盖全市的网络型生态廊道体系。水系廊道建设以河流、湖为切入点,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加强河流、湖沿岸的绿化和美化,保证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结合新农村建设及河道整治工作,全面推进河流、湖以及农村居住区之间防护林建设。道路生态廊道以市域内的交通网络为基础,在高速公路、铁路、不同等级公路两侧布置宽度不等的绿化带。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对于划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严格保护,保证生态廊道的建设,避免出现生物孤岛现象。开展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调查。对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河湖、自然湿地、水源保护地等生态和景观的敏感区域,划定范围,严格保护,持续利用。对于种群数量较少的物种,加大科学研究和人工培育力度,恢复种群数量。
(二)完善人居基础设施
以建设宜居环境为重点,突出城市绿地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居住适宜性,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
1、完善城市绿化设施。以自然山体、水体、公园、交通走廊、开敞空间等为依托,调整优化城市各中心区绿地系统空间布局。重视公共绿地建设,在城镇规划建设中预留一定比例的绿化空间,合理布局公共绿地。扩建增建大型生态绿地,形成城市的多点“绿心”,提高绿地总量。提高城市及工业区周边自然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建设集中绿地和连通各集中绿地的廊道,保护自然物种栖息环境,合理进行树种规划配置,保护城市森林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成份。
2、完善生态交通设施。建设城区快速公交系统,合理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形成市内公交与周边县(区)公交的衔接,构建方式多样、衔接紧密、转乘方便的生态公共交通体系。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3、完善医疗服务设施。建立以市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为核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医疗设施网络,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建成完善医疗保健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三大体系。全面构建院前医疗救治、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信息管理三大网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4、加强文化教育机构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大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事业的投入,重点建设文化中心、文化室等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产业。调整教育机构布局和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施教半径,合理规划就学范围。加快发展职业和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鼓励和吸引国内一流大学来同合作办分校、研究生院或研究院。
(三)城乡人居环境建设
根据“集中、集聚、集约”的原则,构筑“多中心、开敞式”市域空间发展格局,形成生态市—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四级生态体系,共同创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1、御东新区建设。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御东新区规划设计和建设,突出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使其走在全市生态建设的前列,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新产业基地的配套社会服务区,生态宜居和绿色环保的示范区。从而推动我市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高碳城市的低碳发展之路。
2、绿色街道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生态街道创建指标体系,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扎实开展生态街道创建试点工作,积累经验,成熟后在全市现有街道中推广,完善我市生态创建体系。
3、绿色社区建设。一是建设社区生态环境设施。通过增加社区绿化面积,提高绿地率,优化植物配置,增加单位面积绿地等手段提高社区绿化水平。社区内建立雨水利用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将社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处理成中水,建立完善的社区节水系统。推广废弃物再生利用工程,对社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采取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二是推广生态住宅设计。以建设新社区、改造旧社区为原则,选择新社区和基础较好的老社区,进行示范生态社区创建工程(包括绿色社区、低碳社区和安静小区等)作为大同社区建设范本。住宅的建材和室内装修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建筑外部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4、生态文明村建设。全面推进以造林绿化、污水治理、河道整治、垃圾处理、村庄整合等为重点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建设生态型新农村。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农村历史文脉、自然田园风光的生态旅游村。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实现生态规划目标和任务,关键是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政府积极引导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规划实施。
一、建立和完善调控与激励机制
(一)完善生态产业政策
按照国家、省有关产业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围绕生态产业建设,鼓励和支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型项目,鼓励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能源、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环保材料等产业。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坚持“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重点在水污染治理、资源利用等方面,逐步建立生态补偿基金。
(二)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发展和建设生态项目
生态建设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工程,优先保证用地,其中对符合国家划拨供地目录的重要生态项目用地实行行政划拨供地。对重要生态建设项目,使用期限内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可以依法继承、转让、出租和抵押。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对鼓励发展的生态建设产业和项目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三)引导各类要素资源按市场规则进行配置
逐步提高供水、热力、燃气等资源产品的价格,提高环境污染型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全面推行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达到补偿合理。调动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综合治理环境污染的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投资保障机制
(一)建立财政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保障机制
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金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并争取逐年增加投入。全市财政每年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和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二)建立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管理体制
政府积极引导,建立重点生态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对纳入生态项目库的项目,可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和安排项目前期经费等方式支持项目实施。
(三)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生态建设项目
支持生态项目进行设备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鼓励不同经济成份的市场主体以各种形式投资经营生态建设项目。降低生态建设项目投资门槛和经营成本,调动全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通过完善法规、制定规划、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搜集和提供信息、典型示范、搞好服务等,为生态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核准、备案制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切实把生态建设与发展生态产业、富民小康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引导群众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生态建设。
三、加强合作交流,扩大对外开放
(一)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生态环保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推广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人才。
(二)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工程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面向国际组织、国外大企业、大财团等,推介一批有较好市场前景和回报效益的生态项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购买钢材合同范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