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限购房价会涨越限购,房价越高

楼市限购,只会越限越购。是为抬高房价而有意为之吗?
这两个地方大有资金雄厚的人。上海排队离婚只为对付楼市限购,买一套房没多久价格就翻倍。抵得上辛苦上好年班,所以都不择手段的趋之若鹜。
壹宣的力量,品牌的力量
width:100%">
没有房地产何来粉饰的繁华?
安徽宣城市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有宣城市区敬亭山、宁国市青龙湾、郎溪县石佛山、广德县太极洞、泾县桃花潭、绩溪县龙川古村、旌德县江村、泾县查济等
width:100%">
讲的好,越控越涨
壹宣的力量,品牌的力量
width:100%">
说的太对了
width:100%">
还好去年我在杭州买房子了。今年翻倍了还不止
壹宣的力量,品牌的力量
width:100%">
2008年,我一亲戚去澳洲定居,要卖掉上海的房子。当时他就说了一句,谁买了我的房子,就消灭了一位中产阶级。
壹宣的力量,品牌的力量
width:100%">
说的对。芜湖房价是有泡沫的,上海是一线城市,房价无可比性。等芜湖房价释放回调点吧,就怕涨上去下浮不了多少。
壹宣的力量,品牌的力量
width:100%">
楼市限购,是屁股决定脑袋想的主意。这种政策只会使房产泡沫越来越大,而国家为了不使泡沫破灭,只能被利益集团所绑架,拼命的发行钞票,利用天价的信贷量来维持这个泡沫。物价越来越高,银行的存款越来越不值钱了。最后,年轻人在城里上班的,不要说买房,就是租房也租不起了,他们会抱怨企业给的薪水太少了,而那些企业也同样抱怨工人工资涨的太快了,税费负担太重了。这样逼迫他们转移生产线,到最后,一方面是高昂的房价和物价,另一方面是大批工人失业,社会动荡,泡沫破灭,一大批房子被抵押给银行,房价下跌,回归理性。但'中国的经济已经透支了。
安徽宣城市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有宣城市区敬亭山、宁国市青龙湾、郎溪县石佛山、广德县太极洞、泾县桃花潭、绩溪县龙川古村、旌德县江村、泾县查济等
width:100%">
芜湖房价也涨的离谱,万科碧桂园伟星恒大都售罄,一房难求。一方面期房开盘就抢光,一方面二手房在个人手里不好卖。房子成了商品在炒,失去了居住的用途。经济萧条,失业人员那么多,这房价涨的叫人恐慌,苦了老百姓,苦了刚需的90后。
壹宣的力量,品牌的力量
width:100%">
准备子弹,去芜湖炒房去啰
壹宣的力量,品牌的力量
width:100%">
村委换届选举,有人上门以100元一张选票向村民进行贿选,情况到底是否属实?绩溪县长
Copyright & &&宣城壹宣品牌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陈金保:为何房价越调越高?--许锡良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在这里读懂中国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陈金保:为何房价越调越高?
& & & 陈金保:为何房价越调越高?分类: & & & & & & 靶在哪里?路在何方?
& & & & & & & & &——对中国房地产调控十年及当前楼市升温的反思
& &春节过后,全国各地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的大幅跳涨使得房地产调控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近日,温总理主持召开的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了房地产调控的五项具体措施(即“国五条”)。这预示着,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加码举措应该会很快来临!
& &如果从日六部委颁发的217号文件算起,我国房地产调控历史足足走过了十年。十年调控的成绩如何?人们看到的是,房价上涨——调控措施出台——房价再上涨——再调控……房价上涨与调控之间二者交替赛跑的游戏似乎无休无止,房地产调控的实际效果却始终差强人意!
& &细心盘点房地产调控的十年,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调控起步期(2002年至2004年):主要以收紧土地供给和房地产信贷为主要手段,以抑制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为目的。
& &第二阶段,调控加码期(2005年至2008年上半年):加码的手段以结构性手段为主,在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同时,提出“稳房价”的新目标,“国八条”、“新国八条”、“国六条”相继出台,重点打击囤地行为、改善商品房和保障房供应结构、提高首付比例、推出税收调控手段,改善供给结构的同时开始调节商品房投资性需求等等。
& &第三阶段,紧急救市期(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政府政策全面转向,以楼市稳定来支持经济稳定,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放松各项房地产调控措施,甚至出台利率打折等购房刺激政策。
& &第四阶段,调控全面加码期(2010年):“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或“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成为突出调控目标,“国十一条”、“新国十条”、“限购令”等号称史上最严厉调控措施相继出炉,涵盖土地供给、信贷、税收、保障房等各方面的住房差别化调控体系逐渐形成。
& &可以说,历经十年,从单一供给管理转向供给与需求综合管理,从防止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转向重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我国房地产调控目标逐渐清晰,措施政策体系逐渐建立,特别是住房差别化调控体系的逐步建立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肯定调控成绩的同时,难免要问的是,为什么十年调控,甚至包括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其最终结果都难免一次次沦为“空调”呢? 除了城市化进城加速推进、全球货币泛滥引发通货膨胀等客观背景及外在因素外,笔者以为,从政策操作的角度,以下三点尤其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 &其一,调控目标不够精准。从根本上说,政府力图控制房地产价格其实是反市场的行为,也是超越政府行为能力的目标,政府真正应该做而且可以做的是保障民生以及防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危机。如此,房地产调控的目的首先应该明确为保民生,也就是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住房保障体系,其次是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最后才是房价的稳定。而在现实中,中国房地产调控的主导目标被确定于房价,但因为中国政府到目前为止始终没有告别经济增长型政府的特点,经济增长目标其实被内定于房地产调控目标之上,因此,房价调控的目标也无法得到始终如一的坚持。
& &虽然从2005年3月开始,政府就提出要“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并“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但是十年的调控历史已经显示了一个清晰的调控脉络,那就是:CPI走高或经济过热,调控政策就加码,调控措施执行也较好,而一旦经济下滑,“保增长”跑到了“稳房价”的前面,调控措施就成了摆设。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上半年还在调控房价过快上涨,而下半年就陆续出台“救房市”政策以“救经济”。2011年和2012年初各地在放松调控上不停搞小动作,其背景也与经济下滑有关,其目的亦是保增长。
& &说到底,政府其实一直把房地产调控当做短期的经济调控手段,而不是一项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其背后深层原因,是中国政府始终奉行GDP第一主义,各级政府如同公司,始终将经济增长作为第一目标,而现实中我国经济增长又对房地产过度依靠,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过去十年间,以“地根”撬动“银根”,以“房地产”创造“GDP”的模式,一直是地方政府间经济竞争的法宝和政绩的最快最好体现。这注定了房地产调控之路必然不通。所以说,因土地财政而明里暗里助推高房价,即使不能说是地方政府的故意之举,起码也是在当前的权力结构和政绩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的无奈或默许之举。但是,当下必须思考的是,这种发展模式到底还能持续多久?思考之一,为了增长,政府制造房地产泡沫,但我们能够任由中国房地产泡沫不断上升吗?思考之二,中国房地产的需要与供给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即由卖方市场开始进入买方市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转型,我们还能任由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始终由房车来主导吗?显然,答案都是否定的。
& &其二,调控手段不够精准。从经济学角度看,房地产调控无非就是“增供给,抑需求”。从我国的实际看,最重要的还是“抑需求”,特别是抑制投资性需求。有人认为商品房具有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双重属性,所以主张房地产调控要走市场化道路。但就世界各的经验以及我国的国情而言,走完全的市场化道路都是非常不现实的。房价之所以越调越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限购措施出台太晚,而且执行很不到位。住房绝对不是普通的商品,不能有钱人想买几套就买几套,想住多大面积就住多大面积,必须给予相应的规制。在我国,收入分配严重失衡、财富两极分化是一个极其严峻但又难以很快改变的现实。一些人手上集聚了大量的资金,在应对通货膨胀确保财富保值,以及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必然对房地产市场有较高的投资和投机需要,再加上银行信贷所产生的杆杠效应的推波助澜,炒房之风必然不断兴起,并造就诸多的“房叔”、“房婶”和“房姐”们。而且,炒房暴富的示范效应一方面导致了房价的持续飚升和失去理性的再投资冲动,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房地产演化成了有钱人的储钱罐。这种畸形的财富储存模式在世界上都绝无仅有,由此导致的住房空置不仅是巨大的资源浪费,更会让本已紧张的住房供需矛盾雪上加霜。房价之所以越调越高,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房地产持有环节的调控手段不够有力,即便重庆和上海出台了所谓的房产税,也不过是隔靴搔痒而已,根本没有真正的惩处和警省力度。在国外,有几个人拥有多套House呢?不是买不起,而是持有不起,也不合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功能。而在国内,如果没有几套房子,还称得上富人吗?
& &而从供给方面看,调控措施更是不给力。第一,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完全垄断加剧了地方政府寻求土地收益最大化的冲动,政府实际上沦为最大的开发商,并不可扼制地总是具有推涨房价进而推涨地价的冲动,当市场行情不好时,就减少土地供应,行情上涨时才肯卖地,政府实际上最终掌控着整个土地出让节奏,土地价格不涨才怪。第二,房子越盖越大,“改善商品房供应结构,保证中小户型住房的有效供给”总是停留在口头,却从未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在日本, 60-70平米的两室一厅比比皆是,一般中产家庭能住上两室一厅就很知足了,而我们呢?两室一厅动不动就100多平米,到底是开发商的问题,还是我们调控制度的问题呢?
& &其三,调控决心不够。这也许是调控十年来,我们最需要反思的。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具有强大的财政汲取能力、资源动员能力和社会控制能力,几乎想做什么事都能做成,但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了房价呢?这其实牵涉到一个敏感的问题:中国政府真的打心眼里想调控房价吗?答案是未必。在2005年,中央政府就提出“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并首次明确提出“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控制不力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年,中央政府又多次提出要毫不动摇实行房地产调控,要实行问责制,甚至在2011年各地也陆续制定了房价上涨的控制目标。但今天回想起来,有谁完成了调控目标呢?又有谁被问责了呢? 从来没有,所谓调控指令,不过是一纸空文,其中反映的是政府根本没有真正调控的决心。
& &还记得吗?2006年建设部就规定,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所占比重必须达到70%以上,其后几年也多次强调,但事实上,又有哪个开发商真正执行了呢?历年的土地供应计划又有几个省完成了呢?即使出台了最严厉的限购政策,除了北京等一线城市尚能认真执行外,又有多少地方城市能认真执行呢?给中介几千块钱,全套手续就能办齐,难道说政府一点都不知情?不是不知道,恐怕更多的是默许甚至是纵容吧。政府无政策执行的动力和决心,又怎么会有政策调控的真正效果呢? 行文至此,想起读大学时军训教官教我们如何打靶,强调三个要点:首先要知道靶在哪里,瞄准方向;其次打靶姿势要正确;最后明确告诉你打不好教官要来踢你屁股的。房地产调控要想见效果,是不是也应该如此呢?
& &如果用打靶来看以往十年的房地产调控的失败,第一,靶在哪里不清楚;其二,打靶姿势不正确;第三,从来不踢屁股。房地产调控真要成功,需从这三点开始。痛定思痛、汲取教训、重头再来,这便是中国房地产调控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唯一出路!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华中师大德育研究所兼职教授,凤凰网十大洞察力博客,现供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特别声明:所刊载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报刊、杂志、书籍、音像出版使用必须经过作者同意,并付稿酬,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方式:QQ:,电子信箱:,地址:广州市新港中路351号,邮编:510303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为什么政府越调控房价越涨?|楼市|房地产|房价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为什么政府越调控房价越涨?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梁红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海的高房价?症结主要在于供应端。土地供应不足。保障房供应不足。而在需求端着力显然是低效甚至适得其反的。以户籍限制购买资格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不符。首付款比例在中国仍然偏高。
为什么政府越调控房价越涨?
  近日上海市发布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收紧限购、限贷政策:1)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税或社保年限由满2年延长到满5年;2)二套普通及非普通住房首付分别不低于五成和七成。这一如期而至的被称为上海“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旨在抑制上海楼市非理性过热。
  似曾相识的情形在五年前也曾发生于北京——2011年2月北京实施“限购令”、2013年4月提高二手房首付比例至七成,然而调控以来北京房价却上涨了44%,远高于同期20%的全国平均涨幅。可能有不少人认为如果北京当时不调控,房价会涨得更猛。那么又该如何理解重庆呢?重庆是全国一二线城市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限购政策的城市。事实上除了主要针对别墅等超高端住宅的持有税(且税率不高)之外,重庆几乎“放任”房地产市场,可是重庆房价过去五年却只涨了12%。
  为什么会越调越涨,不调反而不怎么涨?是因为经济增长快慢吗?2015年上海GDP增长6.9%,重庆增长11.0%。是因为人口流入多少吗?2015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在近十年首次出现下滑,而重庆人口呈现回流态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海的高房价?症结主要在于供应端。
  土地供应不足。上海建成区面积占比、居住用地占比和容积率均显著低于国际都会水平,造成住房供不应求。即便与国内城市比较,上海建成区占比仅16%,也远低于27%的全国平均水平,说明仍存在大量农地。为了打开供应瓶颈,需要配合土地制度改革,而重庆试点的地票制度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地票即建设用地指标凭证,通过占补平衡的原则,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又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每年为重庆多增14%供地。
  保障房供应不足。供应分层可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实现房屋的“消费属性”,而极大的降低其“投资属性”,从而也降低了房地产调控的必要性。重庆积极构建和完善住房以公租房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房供地占比达到22%,远高于上海的14%。
  既然是供应端的问题,在需求端着力显然是低效甚至适得其反的。
  首先,以户籍限制购买资格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不符。且上海的人口密度并不高,人口和GDP的集中度也不够,解决“大城市病”的焦点在于加强城市建设和加大土地供应,而非以限购措施阻碍人口流入。
  其次,首付款比例在中国仍然偏高。上海提高二套房首付,不仅与市场化改革方向不符,而且香港的经验证明在住房供给严重不足的大背景下,高首付比例会进一步恶化财富及收入分配。
  过往多年的实践已证明,需求端调控在长期是基本无效的。限购、提高首付比例、增加交易税等需求端调控手段,并未能制止过去五年的房价上涨。我们认为只有切实增加供应,加强分层住房市场体系建设,才能构建出合理、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本文作者介绍: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热门推荐:
  房地产城镇化联盟!
  ――房地产城镇化联盟官方微信!
  申请加入【房地产城镇化联盟】微信群
  请添加主编个人微信:yes6399
  哪儿有投资客,哪就有限购,哪就会房价疯涨。
  现在某些城市的买房限购政策,就好比给裸女穿上丁字裤,戴上胸罩,其结果只能激起那些购房者投资客更大的欲望。
  哥说的这个城市,就是杭州。
  9月18日,杭州市住房局突然发布消息:杭州市部分区域自9月19日起实施住房限购,明确在杭州市区限购范围内暂停向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限购时间明确,新建商品住房以网签平台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时间为准,二手住房以网签平台房屋转让合同签订时间为准。
  限购,当然是因为楼市太火了。
  2016前8月的杭州(不含富阳)商品房总成交量133562套,超越了2015全年125217套。
  杭州全市8月成交均价18298元/平方米,同比去年8月涨幅达19%。
  这就是所谓的“量价齐升”,而且升得不是一点点,而是跟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一样,汹涌澎湃。
  哥前面说了杭州突然发布限购消息,其实对那些长期盯着楼市动向的投资客来说,这消息估计早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限购令发布前一天的9月17日,载着来自温州等地炒房团的两台大巴,停靠在了杭州滨江区某楼盘门前,他们直接全额现金买下了该小区足足100套商品房。
  对了,哥忘了说一个事实了,那就是,来杭州买房的人中,外地客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8月份外来购房比例达到了33.8%。G20之后的一周,这一购买比例达到了39.3%。
  既然是外来客,那其中投机倒把的因素就相当重了。
  这也是杭州此次出台限购令的原因。
  温吞吞的限购令是否管事呢?
  限购令说外地人只能在杭州买一套房。
  然而,对于舍命不舍财的投资客而言,这区区的一纸限购令又能奈他何?
  就拿哥来说吧,高中同学找30个,大学同学找40个,亲戚朋友再找30个,关系铁的不是事,关系不那么铁的给点手续费,100张身份证分分钟到手。
  你拿着这100张身份证到某个新开的楼盘那儿去团购,售楼小姐能不卖给你嘛?!
  就算你自己凑不齐这100张身份证,人中介为了多挣点佣金分成,他会不帮你办?!
  就算中介不帮你办,开发商为了能够尽快出货提现,它能不帮你想办法?!
  所以,杭州的这种限购,就是给裸女穿上丁字裤戴上胸罩,只能更加刺激投资客的欲望。
  所以,限购啊。
  要么一剑封喉,隔靴搔痒只能越搔越痒。
  然而,杭州政府敢不敢一招致命,让外地客连一套房都不能买呢?
  恐怕他们也未必敢。
  为啥,地方政府对于楼市,是小孩子玩鞭炮,又爱又怕。
  爱的是房价节节高升,开发商疯狂拿地王,政府土地财政的腰包就能鼓鼓的。
  怕的是房价涨得太凶,完全失控,一则上面问责下来,吃不了兜着走,二则爬得越高,跌得越重,大涨之后一旦大跌,以后的日子也没法过。
  要知道,杭州从2014年年中取消限购政策之后,房价一直处于阴跌状态,当地政府为去库存的事情,很头疼,好不容易,借着这次春风,楼市又开始火起来了,得珍惜这个好时光啊。
  所以,面对汹涌澎湃的楼市,杭州政府也只能来点毛毛雨,稍稍降降温。真要来个狂风暴雨,把火热的楼市一下浇灭,那当地政府恐怕要秋风秋雨愁煞人了。
  哥统计了下,目前除了北上深这些一线城市一直以来就没放开过限购外,苏州、厦门、武汉、杭州纷纷都开始祭出限购的利剑,而这些遭遇限购的城市一般都是投资客们纷纷抢滩的地方,限购前后,这些城市都经历了房价的暴涨。
  这几乎形成了一个规律,哪儿有投资客,哪就有限购,哪就会房价疯涨。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限购房价会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