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玉米期货主力合约11月合约什么时候开

您现在的位置:&>&&>&
站内搜索:
CBOT玉米期货日收盘报价
  单位:美分/蒲式耳
  合约月份 开盘价 最高价 最低价 收盘价 涨跌 成交量
  15年12月 361'6 365'4 360'2 364'2 +2'4 152,262
  16年3月 368'0 371'4 366'4 370'2 +2'0 122,457
  16年5月 373'4 376'6 371'6 375'6 +2'2 36,950
  16年7月 378'6 382'0 377'2 380'6 +2'0 22,128
  16年9月 382'0 385'2 380'6A 384'4 +2'2 2,345
(作者:) 文章来源:
【发表评论】【】
与“玉米,玉米期货,收盘,玉米行情”相关的文章:
推荐专题: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玉米热门:
??????????
评论排行:
??????????
玉米论坛:
饲料通系列软件: |
内容咨询:010- 广告销售:010-85323 短信客服: 电子邮件:
(C)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015年玉米市场回顾及后期分析
10:43:23 
在供应宽松、政策调整、终端需求低迷及替代品进口量大增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2015年国内玉米市场总体呈现先稳后跌的趋势。展望后市,2016年国内玉米供应相对宽松的大环境不变,而需求大幅度回暖的可能性较小,供需宽松的格局很难改变,预计2016年玉米市场将保持偏弱态势。后期密切关注临储收购进度、产区天气及各省补贴情况。(一)生产情况2015年以来,国内秋粮主产区气候条件总体正常,但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东北地区春播期间气温偏低,导致播种、生长期延后;部分主产区在6月至8月遭遇“卡脖旱”,旱情的出现不利于授粉、灌浆,局部产区玉米作物株矮、杆细、瞎尖儿、空杆率高等表现增加;另外,华北黄淮产区遭受了内涝、风灾及病虫害等灾害,也对玉米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也有部分主产区在玉米生长期间天气总体良好,出现了恢复性增产。2015年,东北产区玉米种植成本相对平稳,局部较上年有所上涨,主要体现在租地、人工成本增加。吉林省农户自有耕地种植玉米成本约为660-700元/亩,较上年增加20元/亩;辽宁省玉米种植成本为616元/亩,较上年减少1元/亩;河南省玉米种植成本约665元/亩,较上年增加14元/亩;山东省玉米种植成本约653元/亩,较上年增约13元/亩。(二)供求平衡分析受临储收购政策支撑,主产区玉米种植收益相对较好,预计2015/16年度国内玉米播种面积继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5.72亿亩,较上年增加1560万亩。尽管受旱情等不利天气影响,部分主产区玉米单产下降,但由于播种面积同比继续增加,预计2015年国内玉米产量总体较上年增加。综合总公司社会基础粮油信息调查及分公司调研数据,预计2015年国内玉米总产量约4421亿斤,较上年增加约70亿斤(国家统计局预计2015年全国玉米总产量为4491.6亿斤,同比增加178亿斤)。从需求看,一方面,受经济进入新常态及畜禽存栏量保持低位等影响,预计2015/16年度国内玉米消费增长仍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据农业部数据,2015年11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量约3.88亿头,在连续4个月小幅回升之后再度回落,当前仍然维持在较低位水平;能繁母猪存栏量则连续下降至约3825万头,继续创下27个月以来最低水平。存栏低位将影响短期乃至一段时期的饲料用量水平。但另一方面,随着生猪养殖盈利状况的好转,预计国内生猪存栏量将逐渐从低位恢复,再加上2015年玉米价格的下降以及相关部门对进口饲料原料替代品的收紧,将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饲用玉米消费的恢复。受此影响,预计2015/16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将较上年度增加。其中,预计饲用玉米消费量约2300亿斤,较上年度增加160亿斤;预计工业玉米消费量约920亿斤,较上年度增40亿斤。预计2015/16年度玉米进口量为60亿斤,较上年度减少50亿斤。综合来看,预计2015/16年度玉米新增供给量约为4481亿斤,需求总量约3601亿斤,年度结余约880亿斤,国内玉米市场继续保持供需宽松格局。(三)市场价格走势综述及市场特点 1、现货 2015年国内玉米市场总体呈现先稳后跌的趋势,政策主导为主,其收购进度一度成为市场操作的风向标。整个行情分阶段看,1-2月份国内农户上市量大于市场需求,价格整体低位持稳;进入3月份在临储收购加速及部分省份霉变标准再度放宽等利多因素影响下,下游企业补库现象明显增多,玉米价格整体走强,出现了80-120元/吨拉涨行情。而4月份临储收购结束,随着拍卖提前且下游需求仍未明显改善,价格持续下滑。5-7月份下游需求持续疲软,且政策补贴深加工政策对市场提振作用有限,玉米价格基本维持了窄幅震荡运行。8-10月份在国内供应增加,加上玉米替代品大量到货,临储政策利空,玉米价格出现大幅跳水。11-12月份,临储收购提前启动且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同期,全国各地玉米价格出现普涨的局面。另据中华粮网监测,12月末全国玉米收购价格指数为150.79,较2014年底下降约0.84个百分点,价格波动幅度小于2014年。2、期货2015年上半年,玉米现货价格上行带动期货市场出现冲高后震荡向下的行情,进入7月,临储拍卖成交持续清淡,在新粮上市的远期压力下,伴随着玉米现货价格大幅下跌,DCE玉米期货持续走弱,并且鲜有反弹。10月份,随着国家临储政策出台,收购价格下调10%左右,连盘玉米主力合约连续下挫,创年内低点,而吉林省深加工补贴政策的出台,多方信心得以恢复,盘面重新回升。11-12月份,受秋粮收储会等会议的召开及临储进度偏快等影响,连盘玉米主力合约出现大幅反弹之后窄幅震荡,期货价格创新粮上市以来新高。预计2016年的连玉米期货以低位震荡运行为主,或将在元/吨徘徊。3、深加工 2015年国内深加工下游产品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加工效益在政策补贴增加的前提下出现微利或局部亏损状态。1-3月份玉米采购成本大幅上涨及开工率偏低,导致淀粉价格随着上行。4-5月份后采购成本下降但下游需求仍未见明显改观,淀粉等产品价格继续理性回调;7-10月份国内玉米价格保持持续下跌的态势,玉米加工产品价格也出现季节性回调,开工率偏低。11-12月份国内玉米价格下行导致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上升,产品库存增加,淀粉等加工产品价格出现下行趋势,加工利润有所缩窄。12月末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出厂价2300元/吨,华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淀粉出厂价2300元/吨,较年初下降350-500元/吨,价格相对2014年年底大幅下行。春节临近,国内玉米深加工企业行业开机率较为平稳,淀粉开机率在75%,酒精在56%。由于2016年吉林省深加工补贴结束,玉米成本较高且临近春节假日,深加工企业可能将部分停机调降库存。2015年酒精及其副产品需求偏弱导致价格区间下降,处于2012年以来低点。1-3月份传统采购季,酒精出货量增加,但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吉林省从4月份开始享受玉米深加工补贴,每加工1吨玉米可享受补贴150元;黑龙江省4月17日-9月30日,深加工企业每加工1吨玉米享受补贴400元,对缓解企业亏损效果明显。但随着天气变暖,酒精市场进入淡季,价格再次回落。酒精厂从5月份开始又陷入亏损局面。DDGS下游需求无力支撑,又受进口产品到港量大、价格低位压制,市场短期难以提振。7-9月份国储拍卖持续供应市场,但是价格高位,导致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居高,生产效益不理想。10月中旬吉林省出台新的补贴政策,使用临储拍卖玉米每吨补贴350元/吨,企业自购玉米每吨补贴250元/吨,大大缓解了企业亏损情况,也为乙醇和DDGS行情的再次下跌提供了经济支持。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临储玉米去库存的相关政策,因年临储玉米霉变超标,且面临陈化风险,后期定向销售给深加工企业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夹带的政策性补贴有利于加工企业成本降低。但同时也会挤压新粮需求,政策选择面临两难。4、饲料养殖2015年饲料及养殖行业持续萎靡不振,饲料销量较2014年明显下滑。全国生猪存栏量下滑至近几年新低,价格自3月中旬出现连续上涨,8月后出现回落,养殖效益较去年有所好转。在无大疫情的前提下,预计2015/16年度饲料养殖玉米消费将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11月份生猪存栏量较10月减少0.7%,同比减少10.0%,存栏为38806万头。1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较10月份减少0.6%,同比减少12.4%,存栏为3825万头。据监测数据显示,12月30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6.60元/公斤,月比上涨0.14元/公斤,年比上涨3.36元/公斤。整体来看,在生猪出栏总量递减的前提下,随着消费旺季来临,生猪出栏数量趋增,而存栏猪只对饲料的消耗量也将进入较快阶段;另因天气逐渐转暖,养殖户的养殖热情逐渐恢复,仔猪价格也有望进一步上涨。另外,今年肉禽及鸡蛋市场整体波动幅度有限,在终端需求持续弱势的压力下,禽类存栏量相对去年有所回升,养殖效益欠佳。2015年禽类存栏量增加导致饲料需求增加,但总体禽料相对猪料占比较小,对饲料产量总体影响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另外,销区企业对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的大量使用,作为主要原料的玉米用量处于稳中减少的态势。5、玉米收购2014/15年国内玉米收购主力仍为临储,其他用粮主体采购谨慎,囤粮待涨现象较少。截至日,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收购量累计达到8328万吨,较2013/14年度年总量增加超1400万吨,主要表现在黑龙江省增幅较大。9月中下旬以后,东北产区临储政策提前公布,且整体标准扣价扣量相对严格。2015年产玉米陆续上市,受近两年购销不景气影响,贸易主体看空后市心态逐渐升温,尤其在新季收储政策出台后,东北和华北两大产区玉米价格持续下行,主体观望情绪逐渐浓厚,参与积极性不强,短期大规模采购意愿偏弱。11月中下旬以来,随着东北临储玉米收购的持续进行,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呈现涨势,且部分产区价格逐渐向临储收购价靠拢。据了解,截至日,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累计达到5405万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占比分别为52%、24%、6%、18%,周度入库进度保持500万吨以上水平。当前东北地区临储收购力度较大,截至目前收购量超过上年度总收购量的一半还多。考虑到今年政策托市力度较强,东北玉米价格底部仍有抬升可能。6、港口 月份,受临储收购支撑,南北港口到货成本偏高,玉米价格也随之上行;而 4月-6月产区粮源已基本售罄,北方港口贸易企业走货不畅,南方港口玉米行情始终受到进口玉米及其替代谷物压制,玉米成交略显清淡。7月份北方港口表现略显平稳,南方港口阶段性提货导致玉米库存降至低位,成交价大涨。之后随着北港到货量逐渐增加,价格快速回调。进入9月,新粮开始零星上市,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大幅低开,同比降幅在260-400元/吨不等。10-11月初贸易主体购销谨慎,港口贸易活动略显不活跃,基本处于低位稳定运行;11月中至12月末,临储提振效果较好,北方港到货量偏低,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南方港口库存低位企业阶段性采购,价格也出现上行。春节临近,预计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将呈现稳中有涨的态势。一方面,东北临储玉米收购保持较快节奏,对北方港口玉米价格有所支撑。另一方面,南方港口玉米库存水平偏低,促使其价格小幅上扬。截至12月末,广东港口 14.5%水内优质辽吉玉米报价在元/吨,较年初下跌约210-220元/吨;广东港口玉米内贸库存约10万吨左右,处于较低水平。截至12月末,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为元/吨,较年初下降约200-210元/吨;北方四港贸易玉米库存共计约254.5万吨,同比减106.1万吨。(四)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分析 1、政策性收购及库存连续三年临储收购形成大量政策性结转库存,导致政策性结转库存数量创十年新高。预计本年度的临储结转库存总量在1.5亿吨左右(前三年临储收购3083万吨+6919万吨+8329万吨万吨,除去2014年5月末至日的拍卖总量)。近年来国家较高的政策性结转库存及下游需求疲弱,也成为施压本年度国内玉米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国家临储库存较大,尤其是近两年收购超过1.5亿吨,尽管4月9日国家提前启动政策性粮源拍卖,但整体成交不甚理想。今年虽为减产年景,但幅度小于前期市场预期,从整体形势来看,2015/16年度仍属于供过于求的年份。2015/16年度临储玉米收购政策于9月17日公布,价格统一调整为国标三等2000元/吨,相邻等级差40元/吨,三省一区无价差。以去年吉林省2240元/吨算的话,下降幅度达到10.71%,下调幅度符合市场预期。收购主体为一主多辅,新加入中航工业集团。执行时间为日至日。中粮、中纺、中航集团收储规模分别按1000万吨、400万吨、400万吨掌握。达不到质量要求规定的玉米,由地方政府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负责制组织收购,其中不完善粒中生霉粒含量超过2%的,要按规定用途使用。相关支出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不足部分可从粮食风险基金列支。自2015年11月中旬以来,东北临储收购继续保持大量收购,据了解,截至12月31日,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累计达到5405万吨,按照目前的速度,预计到春节前,东北三省一区临储收购有望达到6000万吨,继续增加国家政策性玉米库存。另外,今年临储玉米拍卖虽然启动时间较早,但拍卖成交量持续低迷,每周投放量近500万吨,成交仅30-50万吨(去年同期在100万吨左右水平),9月份周度成交量甚至降至5-10万吨,截至10月30日,2015年临储玉米拍卖累计成交量583.6万吨(包括1月份专场拍卖成交179万吨),比上年同期下滑80%。具体来看,今年东北地区临储玉米累计成交567.3万吨,进口玉米累计成交14.08万吨,跨省移库玉米累计成交仅2.22万吨。相对于2014/15年度的8000多万吨临储收购量而言,拍卖效果杯水车薪,未来临储玉米库存抛售压力不言而喻。2、关注消化库存时间及价格临近年末,由于我国农村工作会议传出要“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重磅消息,同时,市场传闻称,2016年临储玉米收购政策传闻中收购基准下降至1600元/吨,较2015年大幅下调400元/吨,但考虑到农民收入,有关部门将给予相应补贴。市场认为与2016年一号文件的草案,即25日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下称《意见》)有关。岁末年终,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消化过大农产品库存量”,与之前“尽快消化农产品库存”的提法来看,消化库存力度明显加强,传闻定向销售玉米再度获得验证。鉴于以往惯例,《意见》经过讨论修改后将正式形成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2016年三农工作重点,会议强调了要高度重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后期影响市场的因素继续集中在临储玉米抛售的时间节点和价格、定向销售陈粮库存和临储是否一次性转国储等政策上。3、补贴政策是否持续2015年5月上旬,黑龙江财政确定给予省内规模深加工企业临储拍卖补贴,按照每吨200元执行,时间前移至4月15日-10月31日,企业须于2015年12月底前运回企业,范围为参与国家和省有关部分组织的政策性玉米拍卖。2015年5月上旬吉林省政府给予省内规模深加工企业临储拍卖补贴,按每吨150元执行,时间前移至4月1日-10月31日。日黑龙江省对首批经过审批的资格企业,将玉米深加工补贴标准由原来每吨200元提高到400元,水稻加工由原来每吨100提高到200元,补贴时间从日开始;从2014年10月新粮收购季节到日前自行收购的,给予玉米每吨补贴100元,水稻每吨补贴50元,严格按要求多方共同执行,防止违规操作。2015年10月上旬吉林省政府下文,给予省内深加工企业竞拍补贴,标准每竞拍1吨临储玉米补贴350元(国家100元,省内支付250元),自购并加工转化1吨玉米补贴250元,政策执行期为日至12月31日。2015年国家多次采取对深加工企业补贴的方式促进玉米库存的消耗,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终端需求低迷的现状,但对玉米价格下行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那么,2016年国家是否会继续出台新的补贴政策,也是决定玉米市场稳定的关键,后期需要密切关注。4、替代品进口变化2014/15年度(10月至次年9月),我国谷物进口达到巅峰,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四大能量原料及其副产品中,仅DDGS同比下降(因受到MIR转基因事件的干扰),其余全部大幅上升。其中玉米、高粱、大麦三大谷物进口量超过2500万吨,上年度仅1200万吨左右。高粱、大麦从能量方面可大量替代玉米,且存在一定的价差优势,所以近两年高粱、大麦等替代品成为国内饲料企业另一主要原料来源,到货数量明显增加。随着今年新玉米大量上市,并加上庞大的结转库存及国家可能控制进口等影响,预计新年度高粱、大麦等进口数量可能将相对上一年度有所减少。5、农民售粮进度目前来看,临储收购仍是支撑东北价格坚挺的主要因素,市场购销多以临储入库为主,而其他贸易粮购销则相对清淡。加之节前上量增加,贸易商看空后市,收购较为谨慎。同时,临近年底,东北产区农户售粮进度加快。据监测显示,截至12月30日,黑龙江农户售粮进度为59%,同比快14%;吉林为39%,同比快4%;辽宁为50%,同比慢4%;内蒙古为4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与之相比,华北地区农户售粮进度达到43%,售粮速度有所放缓。其中,河北农户售粮进度为33%,同比落后3%;山东为47%,同比快2%;河南为47%,同比快4%。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东北霉变玉米的存储风险大幅增加,优质玉米比例减少,市场将面临农村次粮集中上市压力。6、全球经济形势 2015年,世界经济疲弱态势依旧,复苏之路崎岖不平。全球经济增速较2014年有所放缓,整体增长格局分化的态势延续:发达经济体增速缓慢上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速继续下滑。一年中,国际贸易增速表现平庸乃至于下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动引起全球资本流动加剧。当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表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未消退,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可以预见这一态势在2016年仍将延续。全球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的任务依旧迫切。(五)国际市场及进出口情况 据美国农业部2015年12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15/16年全球玉米产量下调100万吨。由于季风降雨导致收割面积和单产均减少,印度玉米产量下调150万吨。南非玉米产量下调80万吨,主要由于10月和11月天气干燥,导致本来高产区的东部地区晚播。全球玉米消费量下调100万吨,主要由于印度和台湾下调。玉米使用量上调的国家有欧盟和智利。15/16年全球玉米期末库存近乎持平,美国和加拿大库存量上调被巴西和欧盟库存量下调抵消。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月度统计数据显示, 2015年11月份中国进口玉米2万吨,比2014年11月份减少92.8%;月份中国累计进口460万吨,比月份增加130.7%。据中华粮网数据显示,12月31日,3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68.9美元/吨,合人民币1097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30元/吨,比上年同期跌240元/吨。而目前广东港玉米主流成交价约元/吨,内外价差仍超过600元/吨,进口价格优势依然明显。(六)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进入2015年以来,受到临储政策支撑供大于求格局持续,国内玉米市场波动幅度有限,阶段性上涨行情持续时间偏短。随着产区新粮大范围上市,供应压力逐渐增大,在消费需求难以明显好转、政策性库存水平保持高位的情况下,预计2016年临储收购仍将主导玉米收购市场,预计上半年国内玉米价格波动空间或将小于上一年度,下半年在供需宽松的环境不改、需求大幅回暖可能性较小的前提下,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弱势行情依旧。建议东北贸易企业尽量采购优质玉米并以随采随销为主,加工企业继续采取安全库存战略;南方用粮企业在近半个月有必要建立一定库存;建议直属企业在轮换购销上,顺应市场环境和形势变化,灵活运作,勤进快出、按质论价、稳健经营。同时,根据轮换计划和购销合同,以销定购。同时充分发挥资金、仓储及网点优势,采用订单收购、与加工企业联合收购等方式,随采随销,降低经营风险。另据中华粮网数据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预计下期全国玉米均价为1938元/吨,价格波动区间为元/吨。
版权所有: 非特殊声明本站文章均为网络转载,文章代表原作者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订阅更新: 您可以通过入门知识:大商所玉米期货合约简介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也可分享给你的朋友。
  玉米期货合约说明:
  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合约
  交易品种黄玉米
  交易单位 10吨/手
  报价单位元(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 1 元/吨
  涨跌停板幅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
  合约月份 1,3,5,7,9,11 月
  交易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
  最后交易日合约月份第十个交易日
  最后交割日最后交易日后第二个交易日
  交割等级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交割质量标准
  交割地点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指定交割仓库
  最低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5%
  交易手续费不超过3元/手
  交割方式实物交割
  交易代码 C
  上市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交易保证金:
  玉米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期时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
  交易时间段交易保证金(元/手)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一个交易日合约价值的10%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六个交易日合约价值的15%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十一个交易日合约价值的20%
  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十六个交易日合约价值的25%
  交割月份第一个交易日合约价值的30%
  玉米期货合约持仓量变化时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
  合约月份双边持仓总量(N)交易保证金(元/手)
  N&150万手合约价值的5%
  150万手& N&200万手合约价值的8%
  200万手& N&250万手合约价值的9%
  250万手& N 合约价值的10%
  品种特性:
  简介:
  玉米为禾本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全球三大谷物中,玉米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均居世界首位。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范围广。
  品种:
  玉米期货品种交易规模至今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上处第二位。在国内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交易量、持仓规模均较大。玉米品种工业需求量大,价格波动较稳定,产业链条长,参与企业多,影响范围广,这使企业避险和投资需求都较为强烈。玉米品种本身所具有的季节波动性,使玉米品种极具投资魅力,成为国际期货市场投资的常青树。
  用途:
  玉米的用途很广,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3000种以上。玉米是制造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一般占65-70%。玉米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特别是一些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籽粒作为主要食粮。
  生产周期:
  玉米的生产周期与大豆大致相同,地处北半球的美国、中国从每年4月开始播种,当年9月份开始收割。
  市场综述:
  国际:
  生产情况:全世界每年种植玉米1.8亿多公顷,总产量近9亿多吨,约占全球粮食总量的35%左右,主要分布国家有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这四个国家的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的60%以上,其中美国占40%以上,中国占20%左右。
  进出口情况: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玉米的进出口贸易总量约保持在9000至10000万吨左右,从出口国看,美国和阿根廷等玉米主产国家也是玉米出口大国。美国年出口玉米在5000万吨左右,占全球玉米贸易总量的65-70%。阿根廷约1200万吨,较为稳定。我国的玉米出口近年大幅减少,主要通过大连、锦州和营口,其中大连的出口量占到总量的70%。玉米的主要进口国集中在亚洲地区。
  消费情况:全球每年玉米总消费量自从年度开始就保持在8亿吨以上。玉米的消费主要有四方面,即食用、饲用、工业加工及种用。主要消费国是美国、中国、日本、巴西等国。
  国内:
  生产情况: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总产量居世界第二,玉米生产区域分布广泛,北方的辽、吉、黑、蒙、晋、冀、鲁、豫8省区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尤其是东北地区(含内蒙),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40%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商品粮产地。华北黄淮地区(包括京、津、晋、冀、鲁、豫、苏和皖)产量约占全国总产的20%,但商品率低于东北地区。
  进出口情况:年度起,中国由玉米的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
  消费情况:我国作为玉米消费大国,玉米消费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消费,二者占到了85%以上。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玉米淀粉、酿造、医药、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得到了快速发展。
  价格影响因素:
  供应情况:从历年来的生产情况看,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南美的产量大约占10%,成为世界玉米的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比重都较低,对国际市场影响较小。
  消费情况:美国和中国既是玉米的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对玉米消费较多的国家还有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各主要消费国玉米深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大大推动了玉米消费需求的增加。
  玉米进出口:玉米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玉米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总量,玉米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对国际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美国、中国、阿根廷等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国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玉米的进口情况,这些国家玉米生产、消费的变化对国际玉米进出口贸易都有直接影响。对国内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国内出口方面的政策,出口对国内玉米市场有较明显的拉动作用。
  玉米库存: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因此,研究玉米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玉米价格的运行趋势。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供给宽松;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供给紧张。结转库存水平和玉米价格常常呈现负相关关系。
  玉米的成本收益情况:玉米的成本收益情况是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成本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市场粮价过低,农民会惜售;收益情况会影响农民对下一年度玉米种植安排,收益增加,农民可能会增加种植面积,反之可能会减少种植面积。
  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玉米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会对玉米的供需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销情况,导致玉米未来价格的走势发生变化,因此,研究这种比价关系非常重要,其中,玉米与大豆的种植比价关系、与小麦的消费比价关系最为重要。
  金融货币因素:利率变化以及汇率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常会引起商品期货行情波动。总的来说,当货币贬值时,玉米期货价格会上涨;当货币升值时,期货价格会下跌。因此,货币的利率和汇率是除了供给量、需求量和经济周期等决定玉米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在经济的运行中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受此影响,玉米的价格也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从宏观面进行分析,经济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贮存、运输成本:影响运输成本的原油、海洋运输费率、运输紧张等其他因素变化。
  来源:中国期货理财网&& 作者不详
小编工资已与此赏挂钩!一赏一分钱!求打赏↓ ↓ ↓
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请赐赏:
已赐赏的人
我的电子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期货吧 东方财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