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保重合肥乐城超市地址址

推荐到广播
36081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第三方登录:您当前的位置:
& 信息正文
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合肥市财政局
生成日期:
名  称:
关于合肥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内容分类:
信息公开目录>财政预决算>财政预算
文  号:
关 键 词:
信息格式:
有 效 性: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内容概述:
关于合肥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在合肥市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合肥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合肥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届政府财政工作回顾
(一)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
关于合肥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合肥市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13年月日在合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合肥市财政局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合肥市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届政府财政工作回顾(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财税部门主动服务大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亿元,为预算的,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为预算的,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超额完成任务。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亿元,为预算的,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全年财政滚存结余亿元,其中净结余亿元。(主要收支项目完成情况见附表一之一)、年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年,市级(包括市本级和四个开发区,下同)公共财政收入完成亿元,为预算的,比上年同口径(下同)增加亿元,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为预算的,增加亿元,增长。市级公共财政支出亿元,为预算的,增加亿元,增长。全年财政滚存结余亿元,其中净结余万元。(主要收支项目完成情况见附表一之二、附表三)、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年,市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完成亿元,为预算的,增加亿元,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为预算的,增加亿元,增长。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亿元,为预算的,增加亿元,增长。(主要收支项目完成情况见附表二之一)市本级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加税收返还亿元、上级补助收入亿元、区上解市收入亿元、上年结余亿元、调入资金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亿元、债务转贷收入亿元,收入总计亿元。公共财政支出亿元,加上解支出亿元、补助区支出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亿元、债券还本支出亿元,当年支出总计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亿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万元,净结余万元。本报告相关预算执行数据是截止年月日各级财政金库收支数,财政决算正在编制之中,具体情况待决算编制完成并经审计后,将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全市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如下:(1)税收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完成预算的,其中,市本级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完成预算的。税收增长平缓的主要原因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家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包括部分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上调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全市全年减税总额超过亿元,较上年增加亿元;受市场等因素影响,合肥海关进口设备增值税同比减收亿元。分税种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五大主体税种分别完成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地方各税中,契税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完成亿元,增长,其他各税增长平稳。从重点税源情况看,全市纳税万元以上企业达到户,比去年增加户,纳税额(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为。从行业税收贡献看,制造业和金融业税收分别完成亿元和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税收分别完成亿元和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2)非税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完成预算的,其中,市本级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完成预算的,主要是在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同时,市财政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力度,国有产股权转让收入等完成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对财政间隙资金实行保值增值措施后增加收入亿元;对财政专户资金全面清理入库亿元。年,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如下:一是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全市民生支出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保障了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大建设和其他重点支出需要。其中:市本级民生支出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市本级民生支出主要项目如下:教育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占预算的,主要是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普通教育投入亿元、职业教育投入亿元、中小学校舍建设等专项投入亿元。全面实施城市义务教育“全免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全部免除;所中职学校的万多名学生受益于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所中职学校的万名学生受益于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职业教育基地、滨湖三校、一六八中学新校区、合肥七中异地新建、安徽艺术学院、中加国际学校等基建项目有序推进。科学技术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占预算的,其中拨付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亿元、支持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亿元、科技服务与普及资金万元、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万元。支持个企业研发项目,带动研发投入亿元;支持家企业产业化项目,争取上资亿元;科研院所及企业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项、行业标准项;支持合肥家电技术、现代显示、光伏、节能、农产品加工、环境工程等家研究院建设;支持新建家博士后工作站,扶持个产业创新团队及名“百人计划”创新型人才;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平板显示等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7亿元,同比增长,占预算的,主要是拨付就业补助资金亿元、离退休人员支出亿元、补充社会保险基金亿元、退役安置经费亿元、社会福利支出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救助万元、残疾人康复等支出万元。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万人,安置退役士兵超过千人;万名城乡低保对象、万名五保对象和余名孤儿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岁以上高龄补助发放对象超过万人,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多人次。医疗卫生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占预算的,主要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支出亿元、各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亿元、综合医院和精神病医院等公立医院支出亿元,以及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管理等其他支出亿元。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万人,全年儿童免疫接种万人次,万人完成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农村妇女“两癌”和儿童先心病免费筛查超过万人;城乡医疗救助超过万人次;新农合补助标准由元人提高到元人,受益人数超过万人次,住院报销比例由提高到。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占预算的,主要是安排大建设资金亿元、拨付地方政府债券支出亿元、安排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排水设施完善项目奖补资金亿元、拨付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资金亿元、安排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维修及路灯电费支出亿元。全年新建、续建大建设项目项;支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栽植乔木万株、花灌木万株、色块万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以上;公园广场设施完好率达到以上。农林水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占预算的,主要是安排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支出亿元、水利工程维护等支出亿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亿元。类个项目获得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农资综合补贴面积超过万亩;全年种植业承保面积达到万亩,养殖业承保牲畜超过万头;完成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购置清洁源水亿立方米。住房保障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占预算的,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亿元。公共租赁房开工万套,基本建成万套;棚户区改造开工万套,基本建成万套;廉租房开工套,新增租赁补贴户数户;个老旧小区得到整治,受益群众达万户。节能环保支出亿元,同比增长倍,占预算的,主要是省下达各项转移支付资金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等能源节约利用支出亿元、污染防治支出亿元、可再生能源支出亿元。全市全年废水类污染物和减排量分别为吨和吨,噪声排放达到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建成金太阳示范工程电站兆瓦,光电建筑应用电站兆瓦;当年完成造林万亩;推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积极推荐荣事达三洋等公司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申报节能家电推广目录。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亿元,同比下降,占预算的,主要是受上年大型基建一次性安排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大剧院运行和文艺院团改制等支出万元、农家书屋及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农资金支出万元。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个农家书屋、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建设任务;个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已完工,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正在建设;在全市各行政村放映电影万场次。二是支持发展力度加大。当年兑现四大政策资金亿元,有力的保障了市政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及支持外贸发展等各项政策的落实。其中:新型工业方面投入亿元,其中兑现固定资产投资补助亿元,直接带动工业投资亿元以上;拨付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万元,补贴户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新增融资贷款达亿元;市级承担开发园区工业投资项目免收费万元;兑现家新增规上企业奖励万元;支持海尔工业园、美的集团、江淮车桥、华润集团等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发展。自主创新方面投入亿元,对个研发经费投入超万元的研发项目补助资金万元;投入万元,对家企业进行扶持奖励;投入万元,支持家企业建设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投入万元,支持我市企业开发件新产品。现代服务业方面投入亿元,重点支持了金融业、服务外包、早餐工程、社会养老服务、旅游、会展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成功举办全国药品交会等各类大型会展多场,其中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场、全国性展会场;支持家文化企业、个文化产业项目;支持中庙姥山岛旅游区等个重大旅游项目的推进。现代农业方面投入亿元,奖补范围涉及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万亩露地蔬菜基地、万亩设施栽培基地、个林木花卉项目、个水稻(小麦、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家单位的座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座新农村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等。此外,支持金融发展方面投入万元支持鸿路钢构、桑乐金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安排万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和融资性担保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外贸发展方面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外贸加快发展若干政策》,从进口增量奖励、关键机电产品进口、出口信用险奖补、境外展会补助等方面,支持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安利合成革等重点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三是节支措施更加严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明确厉行节约的各项工作要求与措施。在预算执行中,严控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公务用车配备以及公务接待支出,严控各种庆典、节会、评比达标表彰和论坛等活动,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二)本届政府财政工作回顾年以来的五年,是全市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支持经济政策日趋完善的五年,是保障改善民生力度空前的五年,是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创新的五年,是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增收节支、保障民生、服务发展为目标,以加强管理、改进作风、提升效能为手段,着力打造发展财政、民生财政、绩效财政、效能财政,财政改革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多。这五年,全市财政收入连跨四个百亿元大关,由年的亿元提高到年的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累计完成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年的亿元提高到年的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累计完成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倍,地方收入总量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十位。财政支出规模实现翻番,由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累计完成财政支出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倍。调控经济职能充分体现。这五年,市政府陆续出台并完善了支持经济发展四大政策,首次全面系统建立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五年累计兑现四大政策奖补资金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全省率先推行开发园区工业投资项目免收费政策,累计为园区户(次)企业免收万项(次)收费,免收金额超过亿元。创新发行七期“滨湖·春晓”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筹集资金亿元,有效缓解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和“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效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和结构转型。全面实施“四下乡、两换新”工程,累计销售下乡及以旧换新产品万台(辆),兑付补贴资金亿元,有效拉动了内需。全力支持建设合肥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金太阳”项目投入资金超过亿元。支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合肥格力、京东方、熔安动力、大陆轮胎、联想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市。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企业研发,累计支出亿元,受益企业余户,有力支持了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这五年,是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市民生投入累计突破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年均增长。民生工程成效显著,累计实施民生工程项目项,投入资金亿元,民生工程在全省考核中连续五年处于领先地位。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投入超过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水平达以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等待遇水平逐年提高;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标准与物价相挂钩制度,财政补助年均增长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万套,整治老旧小区个,实施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个。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公共教育投入完成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近千所,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书本费;累计发放中职助学金亿元,万名学生受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全市文化投入超过亿元,完成了文艺院团改制,建成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等一批公益性场馆,城市公园实现免费开放,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这五年,市财政累计投入亿元,通过融资平台筹集“大建设”资金亿元,争取上级资金亿元、省转贷地方政府债券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市“大建设”。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达到亿元,年均增长,其中:累计投入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投入亿元,对座中小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万亩。通过“一卡通”累计发放项涉农补贴亿元,年农民人均受益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超过亿元,奖补项目超过万个。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达到亿元,改造中低产田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建设个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个,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财政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这五年,在全省率先建立四大预算体系,全面系统反映政府收支情况。在全国率先推行“开门办预算”,引入专家论证,推行公开评审,编制绩效预算。推进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对政府投融资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借、用、还”一体化,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加强债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推行综合治税,实现市直跨部门涉税信息集中共享、源头控管。推行市本级政府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模式改革,建立了政府性资金引导和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的激励新机制,有效激励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市本级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非税征管、政府采购、财政全过程监督等改革工作有序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市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可用财力依然紧张,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区域财政发展均衡度不够,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公共财政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二、今后五年财政工作目标-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各项部署、全面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财政作用,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今后五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各项财政政策,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更加注重增收节支,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着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资金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财政各项制度改革,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今后五年,全市财政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注重培植涵养财源,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在全省的首位度稳中有升,财政自身发展再上新台阶。财政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稳增长、调结构,确保各项政策及时有效落实,财政政策和资金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民生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保证教育、科技、农业等法定投入增长。财政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财政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财权与事权划分更加合理,政府预算体系、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三、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一)财政形势从收入形势看,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增长,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经济运行还处于筑底企稳的关键时期,中央结构性减税力度将持续加大,对财政收入的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支出安排看,财政保民生、保运转、促发展的任务将更加繁重,随着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的推进,用于稳经济促增长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还需加大。(二)2013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按照保主保重、厉行节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加强绩效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加大资金整合和财力统筹力度,严格控制消费性支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大力支持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及城乡统筹,支持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2013年市级预算编制政策要点1、突出厉行节约。预算安排从严从紧,“三公”经费实行零增长,不安排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大修费,对会议、培训、宣传公告等项目经费统一在市级单列项目中安排,不再分散安排到预算单位。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会议费支出以及各类庆典、评比达标表彰和论坛等活动。2、突出科学精细。除法定切块经费外,所有单位不得编列预留经费等未明确的项目。所有项目要求细化,编制到具体执行单位的支出明细,并按照“零基预算”的要求,开展事前评审,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3、突出绩效预算。按照绩效预算要求,所有项目必须编制量化、恰当、可考核的绩效目标,其中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编制项目绩效预算申报书。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纳入项目库,不安排经费预算。4、突出阳光预算。继续深化“开门办预算”,创新事前评审方式,推行专家评审论证。对金额较大、专业技术性较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万元以上未经立项的改扩建、维修项目,以及网络运行维护费、租赁费项目,由市招管局负责组织专家评审,专家评审意见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5、突出保主保重。法定支出经费(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农业、卫生)按照“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测算安排。科普经费按照年末市区户籍人口人均元测算安排。集中财力支持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以及光伏太阳能新兴产业,支持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四)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安排全市预算: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建议安排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安排亿元,增长。财政支出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求统筹安排。市级预算: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建议安排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安排亿元,增长。市级财政支出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求安排亿元。(市级主要收支项目安排情况及四个开发区预算编制说明见附表一之三、附表三)市本级预算: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建议安排亿元,比上年实绩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安排亿元,增长。市本级财政支出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求安排亿元(含省提前下达年转移支付资金亿元,市本级主要收支项目安排情况见附表二之二)。年,市本级财力安排的主要支出项目如下:1、教育支出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教育机构人员及运转经费亿元、市属学校基建及信息化建设亿元、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及设备配备亿元、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亿元、城市教育费附加区级专项补助亿元、扶持民办和学前教育亿元、高中阶段学校学生资助及分离国有企业办中小学等经费万元。2、科学技术支出 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自主创新专项资金亿元、重大产业项目“一事一议”政策奖补资金亿元。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再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亿元、民生项目亿元、城乡低保及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亿元、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及居民养老、五保供养等亿元。4、医疗卫生支出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行政事业医疗保险及医疗费补助亿元、支持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经费亿元、城居医保配套经费万元。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偿债风险准备金亿元、污水站网运行和防洪排涝设施购置维护亿元、城市道路及路灯日常养护维护及大中修经费亿元、供水管网及水厂建设经费亿元、清扫保洁和垃圾运输处理及小街巷改造等亿元。6、农林水支出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亿元、源水购置及水质保护亿元、巢湖管理经费万元、城区绿化大会战、小城镇建设、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等资金万元。7、交通运输支出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公交公司运营补贴亿元、交通运输管理亿元、市县乡道路改造及公路养护等亿元。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的支出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亿元、“营改增”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亿元。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支出项目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经费亿元、旅游航线及旅游发展专项经费万元。10、其他各项支出亿元,同比下降,主要是一般公共服务亿元、公共安全及国防亿元、住房保障亿元、节能环保亿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万元、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亿元、美好乡村建设专项亿元、公益性新开工项目亿元、农村清洁工程项目经费万元、总预备费亿元。需要说明的是:、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草案是在市直部门(单位)预算草案基础上汇编完成的。为方便代表审议,市直各部门(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一并提交大会现场,供代表查询。、省提前下达年转移支付资金亿元已列入市本级预算,详见附表二之二。(五)其他政府预算收支安排1、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其中,土地出让收入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主要是年成交的土地出让金按进度近一半收入将于年入库。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亿元,比上年减少亿元,下降%,主要是年收缴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亿元延迟到年缴库。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其中,列入部门预算支出亿元;未列入部门预算的土地出让支出亿元,主要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亿元,土地开发支出亿元,廉租住房支出亿元,教育资金安排的支出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安排的支出亿元,支付破产或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亿元,其他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亿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亿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主要收支项目安排情况及预算编制说明见附表四。2、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亿元,比上年减少亿元,同比下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按照以收定支原则安排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是股权转让收入亿元;国有股股利收入万元;企业利润收入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收支项目安排情况及预算编制说明见附表五。3、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根据中央、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今年我市社保缴费人数、缴费基数、保障人数增减变化等情况,以及上年基金实际收支情况,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亿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加亿元,增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亿元,增长。九项社保基金预算当年收支结余亿元。市本级社保基金预算主要收支项目安排情况及预算编制说明见附表六。四、完成2013年预算收支目标的主要措施(一)以宏观调控为抓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完善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加大财政性资金整合支持力度,突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重点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持续扩大有效需求。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重大招商项目的事前引导,鼓励开发园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全面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深入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找准政策落实与调结构、促发展的结合点,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理解和利用政策能力,为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政府融资平台资源整合和风险管控。发挥财政政策资金激励作用,引导各商业银行增加在我市的信贷投放;积极争取国债转贷、政策性银行及外国政府贷款,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二)以民生工程为抓手,支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心实施省定项民生工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实施项市级民生工程,努力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民生建设新格局。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良性运营机制,根据相关政策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财政就业资金投入,推动城乡就业创业。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调整规范市级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管理。继续落实好教育投入法定增长要求,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继续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强化保障房后期管理和维护。研究制定财政支持社会管理创新政策,强力支持社会管理与创新。(三)以税源管理为抓手,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进一步转变税源建设思路,发挥省会城市优势地位,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完善招商引资双向约束机制,将税收贡献作为“一事一议”扶持政策的重要条件,切实把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到财政收入上来。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完善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和税收协作控管制度,加强收入运行监测和分析,促进收入均衡入库。进一步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主体税种的税收监控,加强零散税收、一次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同时坚决防止收取“过头税”、“过头费”。加大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力度,积极推进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进一步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四)以生态文明为抓手,助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财政各项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注重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对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方面的投入,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软环境。坚持巢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一体化,支持实施环巢湖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森林城市建设,实施城乡绿化工程。加大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投入,重点做好巢湖市、庐江县矿山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作。继续设立现代农业专项扶持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支持农业合作化、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大农民科技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和转岗就业能力,积极培育新型农民。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将财政奖补“普惠制”与“特惠制”有机结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完善村(居)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常态化与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村级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通过市、县(市、区)财政同步奖补,切实减轻村级债务负担。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五)以科学管理为抓手,推动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科学编制绩效预算,扎实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着力构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共享、公开机制。健全“四大预算”体系,探索完善专家论证和第三方公开评审制度,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继续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对预算支出进度和绩效实施动态监控,提高预算支出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进资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全程化共享共用机制,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国有资产绩效管理,逐步建立配置合理、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管理科学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新模式。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扩大财政专户资金集中支付,扩大公务卡改革范围,提高公务卡使用率。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及公开招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序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推进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建立“体系完整、水平提升、充满活力、运行高效”的乡镇财政管理新模式,切实加强对县(市)区财政的指导与监督,推动县乡财政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各位代表,今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市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认真汲取市政协的监督意见和建议,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客观变化,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更好的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为加快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打造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大润发超市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