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双十协定 签订时间成员越多,贸易创造越会大于贸易转移么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与形式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益
(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
(二)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征
(三)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影响
(一)欧盟的产生及发展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及发展
(三)东亚区域经济圈的产生与发展
(一)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发展进程
(二)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过程中的挑战
(三)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中的应对之策
发表评论:
馆藏&7575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篇一:各类区域贸易协定对贸易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 龙源期刊网 .cn 各类区域贸易协定对贸易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 作者:董鹂馥 白树强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第04期 摘要根据自由化程度的不同,区域贸易协定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部分贸易协定 (PSA)、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关税同盟(CU)。本文使用匹配数据估计法处理了20年间17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式,通过实证方法检验三类区域贸易协定对贸易的促进程度。研究发现,自由化程度越深的区域贸易协定对其贸易促进作用越大。 关键词区域贸易协定自由化程度引力模型匹配数据 一、 引言与文献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起,区域贸易协定的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4年6月,世贸组织共接到区域贸易协定备案585个,其中正在执行的区域贸易协定共计379个。 详见世界贸易组织网站: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region_e/scope_rta_e.htm这些协定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跨越了地理限制以及传统经济意义上的南北分界,涉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按照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世界贸易组织将区域贸易协定分为部分贸易协定(PSA)、自由贸易协定(FTA)以及关税同盟(CU)。部分贸易协定的涵盖内容不完全一致,自由贸易协定在成员国之间实施零关税,关税同盟成员国对外实施统一关税。全部区域贸易协定中,FTA和SPA占比约90%,CU占比约为10%。目前,中国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贸协定12个,除与冰岛、瑞士的自贸协定外,均已生效实施。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6个,涉及22个国家。这些生效的贸易协定中,仅有一个属于部分贸易协定,其余均为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尚未参与任何关税联盟。美国正在积极实施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TPP+TTIP+PSA区域经济战略。在关税减让基础上,通过统一的规则和标准,提高美国在国际经贸领域的影响力。而欧盟作为影响力最大的关税同盟也正积极拓展其合作范围。区域经济合作已然成为国际经贸领域的热点现象。不同类型的区域贸易协定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如何,是否有明显差异?该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各经济体在新区域主义盛行的国际经贸形势下,理性选择自贸区发展战略,促进国际经贸合作。 有关区域贸易协定的研究始于Viner的关税联盟理论。Viner指出区域贸易协定引发的“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会对贸易结构、社会福利产生影响。随后,Scitovsky和Deniau提了大市场理论,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对成员各方产业发展的影响。以上两种理论偏重静态分析。而日本学者小岛清的协议分工理论从动态角度研究了自由贸易区的规模经济效应。Svaithc和 Wheeler推动了新区域主义理论的成熟,为各国经贸政策的选择指引了方向。相关实证研究对以上成果进行了验证和发展,主要的实证研究方法有CPE模型、CGE模型、GTAP模型、引力模型和巴拉萨模型。篇二:区域贸易安排 Chaper 5 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s 区域贸易安排 含义: 区域贸易安排是指区域内国家和地区之间通过签订区域贸易协定等方式,使得在区域内进行的贸易比在区域外的自由化程度高,简言之就是特定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 种类: 1、Free Trade Area(FTA)自由贸易区,是指成员国之间废除全部贸易障碍,实现贸易自由化,但各成员国享有自决权,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 2、Customs Union(CU)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完全取消关税等贸易壁垒,在各成员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关税同盟类似于自由贸易区,前者与后者不同的是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共同关税,实行统一对外贸易政策,例如,东非共同市场。 3、Common Market共同市场,是指以关税同盟作为基础,不仅在成员国间消除贸易障碍,实行贸易自由化,而且还允许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流动,并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 4、Economic Union经济同盟,各成员国间不但商品与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移动,建立对外共同关税,还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和实行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与社会政策,通过实行统一的经贸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并使之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有两种经济效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静态效应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1、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 Effect)是指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后,关税同盟内某成员国国内成本高的产品被同盟内其它成员国成本低的产品所替代,从成员国进口产品,创造了过去不发生的那部分新的贸易。 2、贸易转向效应(Trade Diversion Effect)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成员国把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低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转为从同盟内成员国高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从而使贸易方向发生了转变。
动态效应 关税同盟的动态优势: 1、关税同盟的第一个动态效应就是大市场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关税同盟建立以后,为成员国之间产品的相互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种市场范围的扩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使生产者可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并且可进一步增强同盟内的企业对外,特别是对非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关税同盟所创造的大市场效应引发了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 2、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在各成员国组成关税同盟以前,许多部门已经形成了国内的垄断,几家企业长期占居国内市场,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因而不利于各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进步。组成关税同盟以后,由于各国市场的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着来自于其他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结果各企业为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会纷纷改善生产经营效率,增加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强采用新技术的意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同盟内营造一种浓烈的竞争气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3、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关税同盟的建立意味着对来自非成员产品的排斥,同盟外的国家为了抵消这种不利影响,可能会将生产点转移到关税同盟内的一些国家,在当地直接生产并销售,以便绕过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样客观上便产生了一种伴随生产转移而生的资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
关税同盟的动态劣势: 1、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如果关税同盟的对外排他性很大,那么这种保护所形成的新垄断又会成为技术进步的严重障碍。除非关税同盟不断有新的成员国加入,从而不断有新的刺激,否则由此产生的技术进步缓慢现象就不容忽视。 2、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关税同盟建立以后,资本逐步向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流动,如果没有促进地区平衡发展的政策,一些国家中的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别将逐步拉大。 practice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区域一体化实践 European Union(EU) 欧盟 欧洲联盟是欧洲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成员国已将部分国家主权交给组织(主要是经济方面,如货币、金融政策、内部市场、外贸),令欧洲联盟越来越像联邦制国家。 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至日止共有28个成员国。 欧共体实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 ①实现关税同盟和共同外贸政策 ②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③建立政治合作制度 ④基本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 ⑤建立政治联盟 欧盟的诞生使欧洲的商品、劳务、人员、资本自由流通,使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高。欧盟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而随着欧盟的扩大, 欧盟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加强,尤其重要的是,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而且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的国家集团和商品与服务出口的国家集团,再加上欧盟相对宽容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展合作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欧盟可以称得上是个经济“巨人”。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 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NAFTA)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三个会员国彼此必须遵守协定规定的原则和规则,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及程序上的透明化等来实现其宗旨,藉以消除贸易障碍。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货物可以互相流通并减免关税,而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则仍然维持原关税及壁垒。
针对三个成员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安排。 第一条 纺织品关税在墨西哥占有劳动力优势的纺织品和成衣方面,除了取消一部分产品的关税外,对于墨西哥生产的符合原产地规则的纺织品和成衣,美、加取消其配额限制,并将关税水平从45%降到20%。 第二条 汽车产品关税 对于汽车产品,美、加逐步取消了对墨西哥制汽车征收的关税,其中轻型卡车的关税从25%减到10%,并在5年内全部取消;对于重型卡车、公共汽车、拖拉机的关税则在10年内取消。墨则将在10年内取消美、加汽车产品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其中对轻型卡车在5年内取消关税。 第三条 农产品关税 美、加分别取消其对墨农产品征收的61%和85%的关税;墨则取消对美、加农产品征收的36%和4%的关税。另外,墨拥有10至15年的时间来逐步降低剩余农产品的关税,并有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援助以及科研来支持本国农业发展。 第四条 运输业 在运输业方面,三国间国际货物运输的开放有一个10年的转换期。3年后,墨的卡车允许进入美边境各州,7年后所有三国的国境对过境陆上运输完全开放。 第五条 通信业 在通讯业方面,三国的通讯企业可以不受任何歧视地进入通讯网络和公共服务业,开展增殖服务也无任何限制。 第六条 汽车保险业 在金融保险业方面,在协定实施的最初6年中,美、加银行只能参与墨银行8%至15%的业务份额;在第7至15年间,如墨银行市场中外国占有率超过 25%,墨则有权实行一些保护性措施;墨在美、加银行市场中一开始就可以享受较为自由的待遇。协定还允许美、加的保险公司与墨的保险公司组成合资企业,其中外国企业的控股权可逐年增加,到2000年在墨的保险企业中外国企业的股份可达到100%。 第七条 能源工业 在能源工业方面,墨保留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提炼及基础石油化工业方面的垄断权,但非石油化工业将向外国投资者开放。 成果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十多年来,虽然对其发展的成果评价不一,存在较大争议,但无论支持者和反对者,对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美、加、墨三国由于取消贸易壁垒和开放市场,实现了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高是基本肯定的。尤其是墨西哥的加入,使得NAFTA成为十年来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国际间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否通过自由贸易实现经济的共同增长、迈向经济一体化的疑问基本得到消除。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NSEAN) 东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的10个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简称东盟(ASEAN)。
东盟自由贸易区于日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促进东盟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基地,以吸引外资;消除成员国之间关税与非关税障碍,促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扩大成员国之间互惠贸易的范围,促进区域内贸易;建立内部市场。日,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要谈判已经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篇三:第9章_区域贸易协定[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大大降低。贸易自由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国与国之间在非歧视的基础上相互削减贸易壁垒。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的框架内,任意两个成员国之间达成的关税减让协议将无条件地扩展到所有其他的成员国。这种国际性的做法促进了整个世界范围内关税的逐渐降低。 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另一条途径是几个国家以地域为基础组成小集团,签订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1 TradingArrangement)。在这种区域贸易协定中,成员国之间降低贸易壁垒,而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则相对较高。每个成员国仍然决定自己的国内政策,但每个国家的贸易政策都要给予成员国优惠待遇。正因为如此,区域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一直是世贸组织所体现的非歧视原则的例外。本章要考察区域贸易协定的理论和经验方面的一些问题。 区域贸易协定的类型 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起,经济一体化(EconomicIntegration)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的常用词汇 之一。由于经济一体化是对国际贸易、支付和要素流动取消限制的一个过程,因此,往往会使两个或更多的经济体通过区域贸易协定联合起来。在展开论述之前,我们先来区分一下区域贸易协定的类型。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 area)是指几个贸易国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所有的关税和非 关税贸易壁垒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商品,但每个成员国仍保留自己对非成员国家的一系列贸易限制。这种形式一体化的一个例子是由加拿大、墨两哥和美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另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则是1999年由欧盟和墨西哥签署的,协定的内容是Ns007年取消两国所有工业品的贸易关税。 和自由贸易协定一样,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贸易国达成的相互取 消所有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协定。此外,所有成员国都对非成员国采取一致的贸易限制措施。在这种共同的外部贸易政策作用下,关税同盟内部进行自由贸易,对非成员国则实行统一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比较著名的关税同盟是1998年成立的比荷卢联盟(ben日ux)。 共同市场(common mark日)具有三个特征: (1)成员国之间产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动; (2)对非成员国家采取共同的贸易限制措施; (3)在集团内部,生产要素可以越过国界自由流动。因此共同市场是比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 更彻底的经济一体化形式。欧盟(EU)e在1992年取得了共同市场的资格(1999年,欧盟的11个成员国组建了货币联盟)。 - 1 -在经过上述阶段之后,经济一体化进入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阶段。成员国之间不仅拆 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采取一致的国家、社会、赋税和财政政策,并由一个超国家的机构统一管理。比利时和卢森堡在20年代组成了经济联盟。建立一个经济联盟要比实现其他形式的经济一体化任务更为艰巨。这是因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或共同市场主要源于现存贸易壁垒的废除,而经济联盟则需要将经济主权让渡给一个超国家的机构。经济联盟的终极形式将是成员国统一货币政策,接受由超国家的货币机构发行和管理的共同货币。因此经济联盟包含了货币联盟(mon日ary union)。 美国可以作为货币联盟的一个特例。使用同一种货币的50个州连接成一个完全的货币联盟, 州与州之间的汇率是固定的。联邦储备局是整个国家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并制定国家的货币政策。州与州之间进行自由贸易,劳动力和资本为追求最大回报在各州间自由流动。联邦政府制定国家的财政政策,处理退休、健康计划、国防、国际关系和与此类似的事务。治安防护和教育等其他规划由州和地方政府制定,以保持联盟内部各州的独立性。 区域化的推动因素 区域贸易协定的建立出于很多原因,而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加快经济增长。市场地域的扩大可 以利用生产的规模经济,促进专业化分工,发挥边干边学的优势,吸引外国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有很多非经济的目标,如控制移民流,促进地区安全等。此外,区域化还能深化和巩固国内的经济改革。例如,东欧国家就把效仿欧盟作为贯彻它们向私有化和市场体制方向转变的国内政策的一种方式。 当小国对未来能否进入大国市场缺少把握时,往往出于安全考虑会与大国签订贸易协定。北 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形成就明显带有这种动机。在北美,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部分是由于担心美国的贸易政策会朝着控制程度更高或者战略性贸易方向转变。加拿大加入自由贸易协定则是出于防范美国使用反贴补税和反倾销税的强烈愿望。 随着新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形成,或现有协定的扩展和深化,不加入协定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 如果非成员国的出口商向某一成员国的企业销售产品,其市场份额会被其他成员国出口的产品抢走。当非成员国的出口部门利益超过面临进口竞争的部门的利益时,政治天平就会偏向加入区域贸易协定这一边。美国和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极大地影响了加拿大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决定,该国因此才没有在北美自由贸易的运动中掉队。 区域贸易协定的效应 区域贸易协定可能的福利意义是什么?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描述这种协定的收益和成本。第一个 方面是针对生产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static effectsof economic integration),第二个方面是与成员国长期增长速度有关的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dynamic effect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微小的变化就会对国民产出产生巨大的累积效应,因 - 2 -此贸易政策变化的动态效应要比静态模型下的数值大很多。动态效应和静态效应结合起来,决定了形成一个区域贸易协定的总福利收益或损失。 静态效应 为说明一个贸易集团的成员国相互降低关税壁垒产生的静态福利效应,假设世界只有卢森堡、 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卢森堡和德国决定成立关税同盟,而美国是非成员国。组建关税同盟要求卢森堡和德国取消它们之间的所有关税限制,并对美国采取统一的关税政策。 在图9-1中,S 1和D。分别代表卢森堡对谷物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假定卢森堡的市场规 模远远小于德国和美国,因此不能影响国外的价格,这样谷物的国外供应曲线就是完全弹性的。令德国的谷物供应价格为每蒲式耳3.25美元,美国为每蒲式耳3美元。注意,这里假定美国是更有效率的谷物供应者。 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处于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卢森堡从美国进口所需的谷物。德国没有加入 这一市场,因为它的供给价格高于美国。当自由贸易达到均衡时,卢森堡的谷物消费量为23蒲式耳,其中的1蒲式耳由本国生产,余下的22蒲式耳来自于进口。如果卢森堡对从美国(或德国)进的每蒲式耳谷物征收50美分的关税,进口量将从22蒲式耳下降到10蒲式耳。 关税同盟的静态福利效应包括两方面:增加福利的贸易创造效应和降低福利的贸易转移效应。 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弱决定了关税同盟对成员国和世界福利的总影响。 假定作为贸易自由化协定的一部分,卢森堡和德国组成关税同盟。卢森堡削减了对德国征收 的进口关税,fH对非成员国美国的关税仍保持不变。关税的这种变动使德国成为低价供应者。现在卢森堡以每蒲式耳3.25美元的价格从德国进口16蒲式耳谷物,而从美国的进口量则减少到0。 关税同盟内部的这种贸易自由化运动从相反的两个方面影响世界福利:一是增加福利的贸易 创造效应(trade-creation effect),二是减少福利的贸易转移效应(trade-diversion effect)。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弱决定了关税同盟对成员国和整个世界福利的总影响。 当一个成员国的部分国内产出被来自其他成员国的低成本进14所取代时,就发生了贸易创 造。由于贸易创造提高了成员国之间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因此能够增加成员国的福利。贸易创造效应包括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两部分。 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打着关税保护伞的卢森堡以每蒲式耳3.50美元的价格从美国进口谷 物。加入关税同盟使得该国降低了对德国的所有关税。由于进口价格下跌至3.25美元,卢森堡的谷物消费量增加了3蒲式耳。在图9-1中,消费的增长增加的福利相当于三角形b的面积。 关税同盟能够提高世界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还具有生产效应。取消对德国的关税壁垒意味 着卢森堡的生产者必须面对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德国生产者的竞争。无效率的国内生产者退出市场, - 3 -国内产量下降了3蒲式耳,减少的成本为图中三角形a的面积。这是正向的生产效应。三角形矛1:Ib的面积之和就是总的贸易创造效应。 尽管关税同盟可以通过贸易创造增加福利,但贸易转移效应却通常意味着福利的损失。当关 税同盟外的低成本供应商的出口被同盟内部的高成本供应商所取代时,就发生了贸易转移效应。生产在世界范围的这种重组是缺乏效率的。在图9-1中,虽然关税同盟中的贸易总量增加了,但一部分贸易(10蒲式耳)从低成本供应商美国转移到了高成本供应商德国。进口这10蒲式耳谷物增加的成本为面积c。这不仅是卢森堡的福利损失,也是整个世界的福利损失。通过静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正的贸易创造效应可以抵消负的贸易转移效应,那么组建关税同盟不仅会提高成员国的福利,也会使世界其他国家获益。在我们的图中,如果a+b&c,卜述情况就会发生。 这一分析说明,关税同盟的成功有赖于决定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各种因素。能够确定的影 响这两个效应相对大小的因素有这样几个。一个因素是希望从关税同盟中获益的国家的类型。那些在组建同盟前经济就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国家最可能从贸易创造中获利,因为同盟的形成使它们有更多机会进行专业化生产。同盟中的国家规模越大,国家的数目越多,世界的低成本生产国是同盟成员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获得收益的机会也越大。如果整个世界组成一个关税同盟,那么就只有贸易创造效应,而没有贸易转移效应了。此外,当关税同盟调低对外的共同关税时,贸易转移的范围也将缩小,因为对外关税较低,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就会增大,非成员国的廉价进口被成本相对较高的成员国进口所取代的可能性降低。 加入欧盟使英国获益了吗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1973年是英国的生活水平发生变化的一年。农 产品的价格急剧上涨,家庭在一日三餐上的花费增加。价格的上升并非偶然,而是由于政府的一项决策。英国不再从它原来的殖民地--澳大利亚购买廉价的农产品,相反却增加了自己的农业产出,并向价格更昂贵的欧洲邻居购买农产品。英国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策?收益能够抵消损失吗? 英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关系是由大英帝国沿袭下来的。澳大利亚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一直向它 的宗主国供应食品。销往英国的产品占1950年澳大利亚出151总量的1/3。但在1973年,这种贸易传统被打破了。英国与它的邻邦签署了一项加入欧盟(前身是欧共体)的协议。虽然英国国内普遍认为此举是正确的,但却不得不接受随之而来的经济后果。 澳大利亚的农民遭受了巨大打击。他们与英国的传统贸易几乎在?夜之间就划上句号。加入 欧盟后,英国不得不遵守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这些政策给欧盟外的农产品生产者统一设置r贸易壁垒。关税和配额提高了非欧盟成员国的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价格。因此,澳大利亚在英国市场的优先进入权宣告终结。英国与成本更高的其他欧洲生产者进行贸易,而澳大利亚则被淘汰出局。加入欧盟以后,英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肉减少了75%以上,来自澳大利弧的80万吨小麦进口也几乎立即被封杀。 英国消费者为这一变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加入欧盟之前,由于澳大利甄的牛肉、小麦和其 他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很高,价格也相当便宜,因此英国是整个欧洲食品支出最低的国家。而加入欧盟之后,由欧洲进口的农产品价格昂贵,英国不仅食品价格平均卜涨了25%;总通货膨胀率也上升了3%一 - 4 -4%。简单地说,因为英国的农产品贸易从低成本生产国转移到高成本生产国,购买农产品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支出,因而承受了损失。但这个故事也有另外一面。随着英国加入欧盟并取消对欧洲其他国家进口产品的关税和配额,来自欧洲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大幅度上升。欧洲贸易伙伴的低价进口取代了英国生产的高价产品,因此提高了英国的福利。评价英国加入欧盟究竟是好还是坏变成了一个经验问题。:C业制成品的贸易创造增加的福利能否抵消农产品的贸易转移减少的福利?围绕这一问题的大量经验研究普遍得出的结论是:农业发生了大规模的贸易转移,、而制造业则发生了大规模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的总体效应仍然是存在争论的一个问题。 资料来源: 动态效应 从性质上看,区域贸易协定对福利的影响并不都是静态的。由于区域贸易协定影响着成员国 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因此还会产生动态收益。这种动态收益源于关税同盟中的贸易自由化运动导致的市场规模的扩大,足可以抵消不良的静态效应。动态收益包括经济规模、激烈竞争和投资激励。 关税同盟最突出的一个效应恐怕要算市场扩大效应。关税同盟建立以后,一国的企业可以自 由进入其他成员国的国内市场,因此能够获得在贸易限制下的小市场中无法实现的规模经济优势。市场的扩大提高了工人和机器的专业化程度,企业可以采用最有效的设备,更彻底地利用副产品,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效率的提高。大量证据表明,欧盟已经在钢铁、汽车、制鞋和炼铜等产品的生产中获得了显著的规模经济。 一体化给欧洲的冰箱产业带来了'动态效应。在欧盟形成前,欧洲主要的冰箱生产国德国、意 大利和法国,每个国家都有几家冰箱制造商。主要为国内市场供货的这些制造商每年的产量不到10万台,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根本无法采用自动化的设备,因此冰箱的单位成本较高。欧盟的形成促进了欧洲市场开放,为自动装配线、现场焊接等大规模生产方法的应用铺平了道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意大利的冰箱工厂一般每年生产85万台电冰箱,这一产量远远超过年产80万台的最低有效规模。德国和法国的冰箱年产量也分别达到了57万台和29万台e。 市场的扩大也促进了成员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一般认为,贸易限制会助长垄断。在贸易壁垒 的保护下,控制国内市场的少数几个企业更愿意彼此相安无事,它们往往达成协议,而不是进行以价格为基础进行竞争。但这种串谋成功的可能性会随着关税同盟内部市场的日益开放和竞争者数目的增加而降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内企业必须参与竞争,否贝Ⅱ就要面临破产的命运。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市场中生存,企业必须投资新的设备、技术和生产线。这会降低成本和扩大产量。如果非成员国为了回避对外关税壁垒,在关税同盟内部建立子公司,那么资本投资也会上升。 欧洲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几年,重建中的西欧国家国际收支出现了逆差。为保护国内的企业 和工人免受外部竞争的压力,西欧国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关税、交换限制、数量控制和国营贸易的体系。 - 5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签订巴黎协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