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image]20 对企业道德案例缺失,生产互联网假冒伪劣侵权产品,自己所持有的观点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文档都是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案例分析(含答案)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案例分析(含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0|
上传日期: 00:16: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案例分析(含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订阅最新的管理资讯
热点搜索:
//商业道德
与商业道德相关文章
关注商业道德领域的实践和动态。在这里,您既可体验鲜活而精彩的商业道德案例,聆听专家对商业道德难点问题的解答,又可掌握实用工具,并紧扣前沿,与广大经理人和精英切磋商业道德之道。
&1...到第页
长桶理论害死了多少人,无数人一心想去弥补自己的短处,却从没有想过让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合作媒体精选商业伦理的案例5篇
商业伦理的案例
篇一:商业伦理案例(1680字)
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这就是一种名为“一滴香”的食品添加剂,但长期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餐饮企业,“一滴香”及类似的香精和粉末使用相当频繁,明知有害,不少企业却还将其作为“独家秘笈”。(《新闻晚报》8月27日)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困扰国民生活的一大难题。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09年我国食品食物质量平均合格率达98%,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9超市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却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只有60分,为3年来最低。从注水肉、地沟油、合成猪血、假豆腐,到瘦肉精、毒大米、毒豇豆;从吊白块、敌敌畏、苏丹红、本地黑,到三聚氰胺奶、洗虾粉、一滴香,不停接受的“新鲜名词”让人们对食品安全充满了忧虑。
一提到食品安全问题,大家就不由自主地谈法律、监管漏洞,说违法成本太低,谴责执法监管不严等问题。这确实是问题所在,但法律很大程度上属于“补丁”的性质,事后救济的作用很大,而监管又难以覆盖中国成千上万的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的底线一再被突破,我们要问,究竟这些商家是为了生存,迫不得已添加这些有毒物质,还是仅仅为了赚更多的钱?也许这是一个双向的恶性循环,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当大家都这么做之后,就变成了迫不得已。
如何避免这种恶性循环?仅靠事后的法律救济和监管,显然不能穷尽。其实,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可以治本的东西,往往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商业伦理。所谓商业伦理,就是商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核心内容是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伦理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伦理的灵魂和核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是道德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必须有先进的商业伦理为之做支撑。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会有序、有活力,才会低成本、才会安全,才会有真正的和谐社会。
一、商业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继承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当前商业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四句话。
(一)诚实守信。诚信是世界各国商业伦理道德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重诚守信。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不仅表现在信用交易成为主要的交易形式,而且要求树立诚实守信、诚信为本的理念,并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在商业领域中就表现为以诚待人、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信守承诺。
(二)见利思义。社会道德准则就是“义”,物质利益就是“利”。树立什么样的义利观,是衡量商业经营者道德高下的重要标准。“见利思义”、“义以生利”、“先义后利”是讲道德的商业经营者处理义利关系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商业道德。经商做生意“见利思义”则成功,“见利忘义”则失败。这些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具有深刻的意义。“见利思义”要求企业和个人遵纪守法,信守公德,服务社会,取之有义。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不能够损人利己、违背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只有顺应国家和民族利益、服务于公众需求才能赢得市场、获得发展。
(三)为富当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为富不仁一直为国人所耻。现代企业更应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履行社会义务。中国20多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中的许多人继承了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捐出一部分财富用于各种公益事业。他们把回馈社会、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但也有一些企业家偷税漏税,盘剥员工,更谈不上回报社会了。我们的企业家要弘扬为富当仁的社会风尚,做到依法纳税,善待员工,回馈社会,奉献爱心。
(四)公平竞争。只有公平竞争,才能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如果企业都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窃取商业秘密、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追求自身的生存发展,就会丧失公平的竞争和发展环境,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权益都失去保障,最终必将导致所有的企业和消费者都成为失败者。因此必须促进公平竞争,使企业和个人遵纪守法,正当经营,抵制贿赂,尊重知识。
篇二:商业伦理缺失案例(2303字)
恶性竞争正让一些行业的信任度降至低点,砒霜门、水源门、致癌门……这些“门”事件的粉墨登场,也让我们必须反思现象背后,中国商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赵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今天的中国乳业市场,正如这句话所形容的。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各大乳企业绩年年飘红,国内外各种获奖无数;另一方面这个行业被说成是“烂透了”:从“三聚氰胺事件”到圣元“激素门事件”,再到如今的“陷害门事件”,还有多年前发生的“未晚事件”,每一次事件的爆发都让消费者惊愕不已。
政府监管滞后且缺失
几乎在每一起重大事件中,相关政府部门的“出手”总是迟迟不见,既不能立即出来辟谣发布权威信息,也没有立即宣布查处或叫停相关产品,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更没有出前车之鉴,结果事件无论真假,往往给社会民众造成心理上的重创,以致出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负面心态。
为什么各种恶性的“门”事件层出不穷?
事件发生后,舆论往往会认为,这是政府监管的滞后和缺失所致。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近年来食品行业频频发生三聚氰胺风波,奶粉“早熟”风波等等,无一不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但几乎在每一起重大事件中,相关政府部门的“出手”总是迟迟不见,既不能立即出来辟谣发布权威信息,也没有立即宣布查处或叫停相关产品,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更没有总结出前车之鉴,结果事件无论真假,往往给社会民众造成心理上的重创,以致出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负面心态。
可以肯定,如果政府监管及时有力,准确有效,坚持从道德面层到法律层面均可追究责任的话,往往会对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形成相当大的威慑力,从而减少恶意炒作、负面攻击和不正当竞争的可能性。
但在今天的中国,完全指望政府监管到位,就能还中国商业社会一个海晏河清,肯定还不太现实。监管还仅仅是外力的作用,目前的中国商业社会缺乏的是一种自发性的商业道德规范与准则,这就是商业伦理。
无良媒体在助长恶性竞争
当企业都开始重视用媒体来宣传自己时,部分中国媒体的责任感并没有因为其影响力的增大而提高,反而呈现出了一种“权大于责”的局面,于是在缺乏监管的力度下,各种失德的媒体开始层出不穷。
媒体的监督功能缺失可能部分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
弘扬社会正气、强化舆论监督、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媒体确实应该发挥重要的“软实力”作用,所以媒体才会被誉为“社会的良心”。但这些年来传统媒体由于走向市场化后的生存压力,许多传统媒体已经自动放弃了责任,要么一味为良莠不齐的企业鼓吹代言,要么故意炒作、甚至断章取义地故意放大某些事件,比如将含有微量二恶烷直接说成是“致癌”,以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
而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由于自身尚处在发展和变动的过程中,其生存环境更为混乱和恶劣,以致往往成为了事件的发源地、流言的散布场和攻击的角斗场,“水军”横行,“五毛党”遍地,许多公关公司都把网络营销和“删负面贴”发展成为主要的盈利来源,这甚至成为了行业中的“潜规则”。
当企业都开始重视用媒体来宣传自己时,部分中国媒体的责任感并没有因为其影响力的增大而提高,反而呈现出了一种“权大于责”的局面,于是在缺乏监管的力度下,各种失德的媒体开始层出不穷。在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上,各种虚假新闻和虚假报道屡见不鲜,某些企业获利,某些企业遭炮轰,某些企业成功打击了竞争对手,某些企业遭竞争对手的诽谤……在这尔虞我诈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完全获益的庞大媒体,而这也正是它们更愿意助长恶性竞争的原因。
竞合还只是一种理想
在目前的中国,竞合还只是一种理想、一种而不是现实的原因,还是在于社会环境与社会风气。树欲静而风不止,竞合之路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行业无序竞争是导致恶性竞争的直接因素。今天的中国乳业严重缺乏行业自律和行业协商的机制及力量:比如行业组织之间严重不和,比如著名品牌之间常常相互拆台、互不信任。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零和博弈,并不是自己的幸福都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即使伤害他人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所以博弈双方存在“双赢”的可能,进而合作,这就是竞合。所有商家的最佳状态肯定是竞合、双赢。
但在目前的中国,竞合还只是一种理想、一种口号而不是现实的原因,还是在于社会环境与社会风气。树欲静而风不止,竞合之路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商业伦理离我们还有多远
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是一个空白。即使是商学院,也更多强调战略、经营、管理等,商业伦理仅具有形式象征性。
蒙牛、伊利的这一场波及全民的“运动”,让我想到一个异国的老人,他已经逝世60多年――圣雄甘地。在上一个世纪,面对苦难的印度,他提出毁灭人类的“七宗罪”,其中有一条就是“没有道德的商业”。
近些来,在资本的驱动压力下,中国企业越来来重视规模、利润,却忽略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一味追求速度,而不是“又好又快”,就带来直接的杀伤力。总体来看,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度商业化的环境里。在这样的环境里,恶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如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被人嗤之以鼻,如果“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被长记心间,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商业伦理缺失的市场,是一个自生魔鬼的市场。因为我们总是抱持着怀疑论,会用最大的恶意去猜测别人,相信别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于是自己也会化身魔鬼,而这个魔鬼一旦没有制约,便膨胀得越来越大。
“没有道德的商业”有什么样的危害?消费者的利益长期被忽视,消费者对企业严重不信任,社会公众会成为惊弓之鸟,就会对企业更无忠诚度可言,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对企业造成相当大的杀伤力。如果没有商业伦理的建立,我们就将一直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徘徊而不可自拔。
篇三:商业伦理案例(2269字)
背景1:日前,三大运营商公布的主要运营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联通3G用户增长了102.3万户,不仅再次突破了100万大关,而且牢牢地保持着对中国移动的优势――即使算上G3无线固话,中国移动当月新增的3G用户数也只有91.7万户。这表明至少在3G业务上,中国联通已经开始全面超越两位“老大哥”了,这也意味着联通当初制定的“三领先”(网络领先、业务领先、服务领先)战略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在拿到了产业链最为成熟的WCDMA网络、取得网络领先的优势之后,中国联通正在逐步将网络上的优势转化为业务上的胜势。3G时代的开启,已经让中国联通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改变运营商中最弱小者的命运,打一场翻身仗的可能性。背景2:从中国移动推出iPhone4剪卡、小卡服务,到长沙联通的短信门事件,从黄牛恶意拆卖iPhone4合约手机,到中国联通出台强硬措施应对,最近移动和联通展开抢夺iPhone4用户的大战,成了继腾讯和360事件后的又一个新闻热点。背景3:时至今日,苹果公司已经家喻户晓,其市值瞬间跃居世界首位。
分析:移动该不该抢联通的iPhone4?联通针对iPhone4合约用户机卡分离的政策有无不当?一、移动该不该抢联通的iPhone4的问题。联通捆绑iPhone4,对移动虽不能说是灭顶之灾,但也让中国移动“心惊肉跳”。网上流传的一个中国移动高层针对联通iPhone4的内部讲话,传言称该领导对中国移动省公司高管发出警示:“iPhone所要吃的这块用户恰好是高端的商业用户和年轻人的市场。我有时候感到心惊肉跳”。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对于iPhone帮助联通抢占高端市场的举措极其重视。两年前中国通信行业重新洗牌时,业界还有讨论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问题,中国移动的强势,让联通和电信无可奈何,不知道该如何挑战。但如今一个小小的iPhone4就让移动高层“心惊肉跳”,为何?因为联通的iPhone4抢的是中国移动的“现在”和“将来”。所以,移动抢联通的iPhone4是必然,是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正常反应。但如何抢,怎么抢,不同的措施会引发不同的结果。中国移动抢iPhone4用户,从目前来看有两种方式。1、用户有iPhone4手机,主动到移动要求提供服务。
iPhone4虽是3G手机,但其却可以向下兼容2G,这也就给了中国移动抢iPhone4的天然条件。所以,当有用户拿iPhone4裸机到移动入网时,移动提供剪卡,甚至专门设计提供合适iPhone4的小卡服务,中国联通虽说气愤,但无可奈何。所以才会有长沙联通的短信门事件,把用户比成一大傻。2、中国移动主动给用户提供iPhone4手机,直接抢联通生意。现在移动一些省公司宣称,自己有充足的iPhone4手机可以提供给用户,并且推出“预存话费送iPhone4手机”的活动。如果中国移动确实主动向用户卖iPhone4手机,性质和提供剪卡服务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联通当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和苹果公司谈判,引进iPhone手机,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联通是iPhone手机中国内地唯一合作的运营商,也是包括iPhone4在内的iPhone手机唯一授权运营商。这也就意味着,但在中国的内地运营商中,只有联通及联通授权的渠道在内地销售iPhone4及其合约才是合法的。那么,如果移动真的提供了“预存话费送iPhone4手机”的服务,就会涉嫌违法。因为人们会问,移动提供的iPhone4手机是哪来的?行货只能是联通及联通授权的渠道销售是合法的,水货就有偷税漏税的问题。要知道,进口到中国的每批手机都是要国家商务部发放进口许可证,而且进口的每部iPhone4手机,联通都要交17%的增值税。
二、联通针对iPhone4合约用户机卡分离的政策有无不当的问题。中国联通计划在12月1日对新办理的iPhone合约计划推出机卡比对新政策,假如发现合约计划中的手机和号卡未进行捆绑使用,即出现拆包现象,联通将有权对合约计划中的预存款进行冻结。对于联通来说,出台这样的政策是被逼无奈,也是直接应对移动的措施。这样的措施或许能直接堵死移动抢占iPhone4用户的渠道。但对于联通来说,采取堵的措施肯定不是长久之计。联通应该反思,为何用户只看中iPhone4,而不看重联通的3G服务?一味的指责竞争对手无补于事,关键在于如何让用户知道,iPhone4和联通的相配,才是绝配。发些短信,嘲笑用户,是最蠢的办法。既然乔布斯能用口碑营销的方法,让全世界为iPhone4疯狂,联通就不会学一学,让更多的用户体验一下WCDMA的速度?有全球最大、最完善的WCDMA网没用优势,让用户真正体验了它的好处才是关键。移动抢夺iPhone4不可怕,联通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些用户如何感受到的两张网提供服务的天壤之别。
当用户真正体验了3G和2G的不同时,他会明白,谁的好才是真的好。所以,从这一个角度讲,联通的产品是有欠缺的。对联通来说,在3G战场上它只是在起跑阶段暂时取得了一个身位的领先优势,未来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事实上,联通上下对此都有一种危机感。“我们已经让外界、也让我们自己失望了十多年”,一位联通的老员工深有感触地跟记者说,“我们不能够再让大家失望了。”从商业伦理的角度来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巨头,上述竞争手段都是显失高明的,无论是对用户还是对竞争对手都不符合道德伦理。这些手段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市场对国内通信运营商逐渐失去信心,如果未来有一天外资运营商获准进驻国内市场,那么,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冲击将会是致命的!
篇四:商业伦理案例(1538字)
回首过去的二十年,我们不难发现世界乃至中国经济形势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次贷风险引发的金融风暴,以信用危机为起点终成席卷全球的一场严重经济危机;与此同时,中国GDP总量迅速崛起,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一个更加透明、公正、共赢的商业伦理环境来降低社会交易总成本,为世界走出经济危机,为中国保持持续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
商业伦理道德与规范在商业环境中从不同的层次对身处其中的个人和企业组织进行约束以建立一种自发、共赢、健康的商业秩序。商业伦理道德与规范也是在不同的层次下帮助商业社会建立一种自发共赢秩序的一个重要约束。商业伦理道德以外在的“社会舆论”与内在的“自我约束”共同作用,帮助商业社会中的各个参与方做出长远的有利于个体、其他参与方以及整个商业社会的正确选择,实现长期共赢。可以说商业伦理道德是以一种“伦理共识”作为商法的有益且必要的补充,为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社会环境提供了重要的行为准则。
著名中国民营企业家冯仑先生曾经在他的著作《野蛮生长》中指出,在改革开放初期,无数崛起的民营企业家的发家之路或多或少带着些“野蛮”的气息。在那个无论是商业法律还是商业伦理均尚未完善的市场经济初期,这种道德与法律的双重缺失让我们――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消费者都曾经付出过惨痛的代价。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商业法规的颁布,中国商业社会的法制体系逐步建立和健全了起来,然而中国商业社会的伦理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从挟消费者以自居的“QQ360大战”到阿里巴巴的“契约精神”,从三鹿的“三聚氰胺奶”到双汇的“瘦肉精”,从达芬奇的“山寨进口货”到高铁轮对缺陷的触目惊心,这样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商业伦理事件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当代中国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在商业伦理及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还有着种种不足与缺失。
那么,商业伦理环境应该如何建立呢?虽然在“野蛮而自由的生长”中,商业伦理可以在商会、行业共识、舆论监督、有远见的企业家以及案例教训等多种方式的作用下自发而缓慢的形成,但这个过程漫长且会付出很多代价。
事实上作为市场经济的奋起直追者,我们可以选择一条向发达市场经济学习商业伦理的捷径――商学院教育。商学院教育作为近30年来中国新兴的一种企业家教育手段,从商业技能和商业法律等多方面提升中国未来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通过商业伦理的教育帮助企业管理者建立自身的商业伦理观点,以商业伦理案例为例帮助企业家们提前思考当自身或自身企业面对“伦理困境”时该如何选择的问题。
因此在这样一个时刻,商学院教育和商学院学生作为下一代商业领袖,不仅仅是探究经济和管理本身,更应该努力承担树立商业社会伦理环境和建立企业责任的重担,这也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研究中心携手伟创力集团联合发起“2013年伟创力商业伦理案例写作比赛”的初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鉴,后车之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商业伦理案例将为未来的企业管理者们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接触到“伦理冲突”之前来思考自己将做出何种的决定。一个又一个或成功或失败的企业案例也给了我们或经验或教训,让占据后发优势蓬勃发展的今日中国少走弯路,持续良性的发展。
所有作为中国未来商界领袖的商学院同学们,让我们从这个冬天开始,通过商业伦理课程来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通过商业伦理案例写作比赛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进而通过将来的实际行动来肩负起维护健康商业环境的使命和责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未来中国的商业环境,在于你我每个人每一次微不足道但恪守商业道德和诚信的践行,在于你我每个人认真思索,严肃对待每一次的商业行为和决策。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手为中国的商业伦理环境建设而努力。
篇五:商业伦理的案例(2178字)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食物标准局日前对份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后发现,其中13种食品中含有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含量有上升趋势。亨氏、雀巢等许多知名食品公司为此都遭到英国食物标准局的警告,超标品种涉及薯片、速溶咖啡、薄脆饼干和婴幼儿专用饼干。
雀巢和亨氏中国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其在中国市场的相关产品安全。而专家表示,丙烯酰胺不是企业故意添加的,但在烧烤和油炸食品中无法避免,国内和国内都没有强制检测指标,只能通过提高企业工艺来减少。英国食物标准局表示,这些产品对公众不形成任何实时风险,民众无须改变饮食习惯。但长时间的摄取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因此要求食品公司减少丙烯酰胺含量。
亨氏有关负责人表示,香蕉儿童手指饼干并没有进口到中国销售,中国市场的亨氏产品生产均符合国家的法规,可放心食用。据英国媒体报道,包括亨氏和麦维他在内的生产商,已对此事作出响应,表示会修改配方。雀巢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国内销售的雀巢金牌咖啡是日本原装进口,英国的金牌咖啡是当地产的。
中国企业目前大多只重视快速扩张、规模、利润,但却忽略了法律与道德约束,更不用说履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如社区、消费者等的社会责任。看来,如果企业唯利是图,背弃商业伦理与道德,这样的企业是无法长久做下去的。做企业要讲信用、诚恳,不能光顾着自己的利益。在笔者的课堂上,我将商业伦理具化为“三品原则”:品质、品牌和品格。还把中国的商业伦理关系,即企业(家)与政府、股东、合作伙伴、员工之间的关系,比作中国传统的“五伦”。但双汇的做法,连商业伦理的底线都没有守住。
美国安然事件带来了主流商业世界的震撼:一直来被大家视为无关紧要的商业伦理课程重新被各大著名商学院引入。更重要的是,对MBA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可以造假。这可对中国学生提出了一大挑战。因为中国留学生造假本事让美国各大商学院防不胜防。中国的学生可以跟大学教授串谋,可以给红包搞掂开成绩单的人。他们却不知道,MBA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经理人,未来的经理人必须是具有良好道德底线的人。如果成绩都可以造假,那么有天财务报表也可以造假,不久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安然吗?
学校教育中,商业伦理几乎是一个空白,即使是商学院,也更多强调战略、经营、管理等,商业伦理仅具有形式象征性。蒙牛、伊利的这一场波及全民的“运动”,让我想到一个异国的老人,他已经逝世60多年――圣雄甘地。在上一个世纪,面对苦难的印度,他提出毁灭人类的“七宗罪”,其中有一条就是“没有道德的商业”。近些来,在资本的驱动压力下,中国企业越来来重视规模、利润,却忽略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与企业相关或由企业直接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各种问题产品、环境污染、矿难、非法集资、偷税漏税等。企业如果连最基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商业道德与商业伦理都难以保证,就更不用说履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投资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的社会责任了。
费正清就曾经说过,中国商人最大的理想就是,他的子孙不再是商人。即便到了晚清,先进如张謇,也把自己的下海经商称之为舍身喂虎。两千余年来,我们看到的景象正是,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所以,从来就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与之相呼应的,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学院讲授道德品行的学问,提出了ethikas(伦理学)这个术语,此后,伦理就成了与道德品行有关的概念。进而,把伦理的概念引申到商业领域就形成了商业伦理的概念。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商业伦理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商业伦理研究的是商业活动中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及其规律,研究使商业和商业主体既充满生机又有利于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进而研究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
研究商业伦理的目的在于,在商业领域中建立经济与正义、人道相一致的这样一种理想秩序:不仅能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持续增长,而且能使商业起到激励和促进每个人满足需要、发展能力、完善自我的作用,并能将商业整合到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大系统中去。伦理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商业伦理是管理人员必须关注的大问题。但现实中,无论是在我们的职场生涯或个人生活,都很难做到为了一个正确的动机去做适合的事情。但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尝试着去做,或者我们真的力所不能及。商业伦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私人领域还是公共领域,以“正确的原因去做正确的事情”。研究和学习商业伦理学的基本方法可以依从以下线索:
1、从现实的商业现象、商业关系的事实入手,找到深层的商业伦理矛盾;
2、揭示和把握隐藏在商业伦理矛盾中的内在必然规律,以及合理的商业伦理秩序目标;
3、根据商业伦理规律和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设计出能够调节商业伦理关系的社会制度,制定商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切入儒学、佛学及主流西学等多元文化精髓,展开顶尖人文导师与企业员工的深层对话,拓展生命视野,提升精神境界与人文素养,塑造谦卑的商业人格,照见终极关怀;审视商业人文环境,唤起广大员工深埋的德性情感及对生命的无尽怜惜,彻悟“商亦载道”――从商亦如从文,“商者”,同样应承载道义、责任、使命与良心;推动商业伦理的重建,复兴商业社会之人文精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假冒伪劣产品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