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驾驶员管理处基督教会房产管理处

------ 教 堂 风 采 ------
------ 神 学 院 校 ------
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
来源:基督教全国两会 办公室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圣经的教导,继承教会历史传统,参照普世教会生活中的基本内容,结合中国教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 中国教会坚持按自治、自养、自传(简称“三自”,下同),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办好教会,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引导信徒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第三条
由于各地教会的背景和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务组织可根据本规章制订相应的规章,但不得与本规章相抵触,不得制定任何宗派名义的规章。
  第四条 中国基督教协会在教务方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务组织负有联系、服务、指导与督促的责任。
第二章 信仰
  第五条 中国教会以整本圣经和《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所归纳的内容为信仰依据,基本要点如下:
  三位一体的上帝(神)是自有永有的。
  上帝(神)是个灵。上帝(神)是慈爱的、公义的、圣洁的、信实的。上帝(神)是全能的父,创造、掌管宇宙万物的主,保守和眷顾着整个世界。
  耶稣基督是上帝(神)的独生子,由圣灵感孕,道成肉身,是完全的上帝(神),也是完全的人。他为拯救人类来到世界,见证父上帝(神),传讲福音;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埋葬,复活后升天,将来还要再来,施行审判。
  圣灵是保惠师,使人知罪、悔改,赐给人智慧和能力等各样恩赐,引导人认识上帝(神),进入真理,使人能够过成圣的生活,为基督作出美好的见证。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教会是使徒所传的、唯一的、圣洁的、普世的。有形教会是蒙上帝(神)选召、信奉耶稣基督为主的会众所组成的团契,是使徒根据耶稣的命令所设立的。教会的使命是传扬福音、施行圣礼、教导和牧养信徒、广行善事,为主作见证。教会既是普世的,也是地方的。中国教会要在爱中建立自己,在基督里合而为一。
  圣经是上帝(神)默示的,是圣灵感动人写成的。圣经在信仰上具有最高的权威,也是信徒生活的准则。因着圣灵的引导,不同时代的人都能从圣经中得到新的亮光。必须遵照按正意分解的原则,不随私意解经,不断章取义。
  人是按上帝(神)的形象被造的,人不能称为神。上帝(神)赋予人类使命来管理他所创造的世界。人因罪亏缺了上帝(神)的荣耀,因着耶稣基督,使人藉着信,靠他的恩典罪得赦免,得蒙救赎,复活,享永生。
  基督将再来。按照圣经教导,没有人知道基督再来的日期,任何确定基督再来日期的做法都是违反圣经教训的。
  基督徒的信心与行为是一致的,基督徒在世上要活出基督,荣神益人。
第三章 教会
  第六条
世界各地的教会由于其文化环境、历史经历、社会制度不同,在信仰中的领受也不尽相同,会产生不同的神学认识和理解。中国教会在普世教会的团契生活中,与世界各地教会圣徒相通,互为肢体,友好交往,彼此分享,互相尊重;同时又是独立自主自办的教会,与境外教会无隶属关系,不受境外教会的支配。
  第七条 教会既是基督徒的属灵团契,应按圣经教训建立基督的身体;又是社会的团体,须按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合法登记等义务。
  第八条
各地教会应按三自原则,在教务组织和三自爱国组织的指导下和支持下,团结信徒自觉遵守本规章,同心合意做好各项圣工;支持神学教育,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第九条
中国教会坚持联合礼拜,同时考虑到信徒中不同的灵性经验和需要,以坚持三自原则为前提,在信仰传统及礼仪上求同存异、彼此尊重、彼此接纳、不分门别类、不互相攻击;须遵循圣经的教导,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第四章 圣礼
  第十条 中国教会根据圣经的教导和教会的不同传统,主要实行两种圣礼,即洗礼(包括点水礼和浸礼)和圣餐礼(亦称擘饼)。
  洗礼是主耶稣所命定的,表明接受洗礼者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中国教会承认点水礼和浸礼同样有效,因为圣灵在洗礼中作工,使信徒成为新人。
  圣餐礼是主耶稣亲自设立的,圣餐用的饼与杯分别表明了他的身体和血。信徒领受圣餐,为的是记念主。藉着圣灵的工作,圣餐礼重申信徒与基督的关系,使信徒的信心得坚固,灵命得丰盛;增进合一的团契生活。
  受过洗礼的信徒,方可领受圣餐。
  第十一条
圣礼由主教、牧师(包括个别教会传统中相当于牧师的长老,下同)、教师(或称“副牧师”,下同)主持,长老受牧师委托也可以主持圣礼;不可委托非圣职人员主持圣礼。
  第十二条 圣礼须在教堂内按一定礼仪公开、庄重举行。
  第十三条 年老、病重的信徒,在教会安排下可以在家庭内接受圣礼。
第五章 信徒
  第十四条
初来教会追求福音真道及参加聚会活动者称慕道友;慕道友中参加教会聚会一定时间后,自愿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悔罪改过,行为端正,遵纪守法者,可向教会报名参加慕道班,系统学习圣经要道及信徒本分。经教牧人员考问信德合格者,可以接受洗礼。慕道友受洗后,方可登记入册,成为教会的信徒。
  第十五条 信徒应遵行圣经教训,遵守教会规章制度,尊重教牧人员,乐意奉献,支持教会各项事工,对教会尽责。
  第十六条 信徒应是好公民,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对社会尽责。
  第十七条
信徒如有严重行为不端,随从异端,教牧人员应予以教育规劝。屡劝不听且情节严重者,堂点管理组织报本地教务组织核实审定后,可停止其圣餐,以至除名。
第六章 圣职
  第十八条 全国各地教会目前采用的圣职有:主教、牧师、教师、长老。
  接受以上圣职者为圣职人员。
  圣职受任男女平等。
  经当地教务组织认可的传道员(或称“教士”,包括参与讲道的执事和义工,下同)与圣职人员统称为教牧人员。
  第十九条
教牧人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身心健康;具有纯正的基督教信仰及敬虔的灵性生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见证;对基督的奉献心志及为教会服务的经历;爱护信徒,为大多数信徒所爱戴;爱国守法,在教内外有好名声。
  坚持三自原则,团结信徒走爱国爱教的道路,对不同信仰彼此尊重。
  第二十条
圣职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主教须有神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四十岁以上,担任牧师超过十年,有较深神学造诣,积极推动神学思想建设,有若干指导性论文或著作,有丰富的教牧经验,能团结同工和信徒,品德高尚,深受信徒爱戴和敬重。
  牧师应受过正式神学教育,并具有牧会工作经历。神学本科(四年)或本科以上毕业者,需具有至少两年的牧会工作经历;神学专科或圣经学校(二至三年)毕业者,需具有至少三年的牧会工作经历。
  教师应受过正式神学教育,并具有牧会工作经历。神学本科(四年)毕业者,需具有至少一年的牧会工作经历;神学专科或圣经学校(二至三年)毕业者,需具有至少两年的牧会工作经历。任教师一年以上者,可以申请牧师圣职。
  长老应有高中毕业(包括相当于高中文化)文化程度,具有五年以上服务教会的经历。参与讲道的长老,需受过一定神学教育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认可的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培训。
  第二十一条
不同圣职具有不同职责:
  主教主要在诠释基督教教义,推进神学思想建设,规范圣事,指导、牧养教牧人员和信徒的灵性生活方面负较大责任,但无特殊的行政职权。
  牧师主要负责教堂各项事工,管理堂、点;主持圣礼;牧养、教导信徒。
  教师协助牧师管理堂、点,牧养、教导信徒,可以主持圣礼。
  长老协助牧师、教师管理堂、点,其职责仅限本堂及所属聚会点,牧养、教导信徒,受牧师委托也可以主持圣礼。
  第二十二条
圣职的按立手续如下:
  主教候选人由基督教全国两会会务会议提出,提出前应征求主教候选人本人意见,并认真听取主教候选人所在单位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的意见;然后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常务委员会联席会议审议,经三分之二以上常委通过。
  凡申请牧师圣职的人员,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教会教会管理组织推选,由当地教务组织推荐,经所在设区的市(地、州、盟)基督教两会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应广泛听取意见并进行审核。考核通过后,方可予以按立。
  教师申请牧师圣职,须经过按立牧师同样的申请、推选、推荐、考核手续。
  凡申请长老圣职的人员,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教会教会管理组织推选,由当地教务组织推荐,经市(地、州、盟)教务组织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务组织,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务组织审核同意后,可委托市(地、州、盟)教务组织选派牧师、长老三人以上组成按立小组予以按立。
  第二十三条
圣职人员的按立应符合《中国基督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简称“认定办法”,下同)的有关规定。祝圣主教至少须有三位主教参加按手,可以请德高望重的牧师共同参加按手;按立牧师须有一位主教和至少两位牧师共同按手,或由至少三位牧师共同按手;按立教师至少须有三位牧师共同按手;按立长老至少须有三位牧师、长老参加按手,主礼者必须是牧师。
  圣职的按立仪式须在教堂内公开举行;圣职不得私相授受。圣职人员在按立仪式结束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向相应的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传道员应按《中国基督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的要求予以认定,并在相应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教牧人员如有严重行为不端,违反教会章程,散布异端邪说或触犯刑律者,经调查属实后予以惩处,包括:劝诫、暂停教会职务、撤销教会职务、革除圣职等。
  对主教的惩处由基督教全国两会会务会议提出,并通报其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革除主教圣职须经全国两会常委会审议,经三分之二以上常委通过。
  对牧师、教师的惩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提出;
对长老的惩处由市(地、州、盟)基督教两会提出并申报,革除圣职的惩处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基督教两会正式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六条 对传道员的惩处可参照第二十五条的办法,由市(地、州、盟)基督教两会正式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七条 撤销惩处时程序同上。实施惩处和撤销惩处都需报送相应的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七章 教会(教堂、聚会点)组织及管理
  第二十八条
设立教堂应有如下条件:
  较多的信徒;专设的聚会场所;负责牧养信徒的圣职人员;管理组织或筹备管理组织;教堂规章制度;一定的经济来源。
  第二十九条
设立聚会点应有如下条件:
  一定数量的信徒;固定的聚会场所;本地基督教两会认定的讲道人员;管理组织或筹备管理组织;聚会点管理办法;一定的经济来源。
  第三十条
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基督教两会应认真考虑信徒聚会的需要,根据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的条件,协助教堂、聚会点(简称堂、点,下同)的建设,做到合理布局。
  第三十一条
有条件的教堂应设立主任牧师(或相当于主任牧师的在职长老),主任牧师主持堂务活动,牧养信徒,并带领信徒抵制异端、抵御渗透,积极宣传和贯彻基督教两会的各项决定。
  第三十二条
设立堂、点管理组织
  教堂建立教会管理组织(由至少七人组成),聚会点设立教务管理小组(由至少三人组成)。教会管理组织由主任牧师、教牧人员和一定数量的信徒代表组成,成员由本堂、点信徒代表会议选举或协商产生,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连选可连任,原则上不超过两届。堂、点管理组织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信徒意见,分工合作,同心合意治理教会。
  第三十三条
堂、点管理组织应对教会事工进行管理,包括:
  安排各种聚会、礼拜及圣礼,使之有秩序进行,以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神),避免发生混乱。
  讲道人员须由教牧人员担任,以提高牧养质量,防止有人散布异端邪说,分裂教会,或进行非法、违法活动。
  对信徒特别是义工进行培训,提高对信仰的认识及守法意识,防范异端的侵扰;加强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认识。
  编订信徒名册;妥善整理、保管堂、点史料及档案。
  健全堂、点管理组织、会议制度等,定期开会议事。决议事项须经组成人员半数以上通过。有关重大问题的决定(如大宗购置、推荐圣职人员等)须经2/3以上组成人员通过。
  退休教牧人员在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根据堂、点需要及本人自愿,可以被邀请讲道。
  教会事工接受本地教务组织的指导与督促。教务组织讨论与堂、点有关的问题,应与堂、点管理组织充分协商,认真听取意见;经协商后所作出的决定,堂、点管理组织应认真贯彻实行。
  第三十四条
堂、点管理组织应对其财务进行管理。
  堂、点管理组织应成立财务小组,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包括奉献箱开箱、记账、出具收据、现金存入银行等手续。教牧人员或堂、点负责人及其亲属不担任出纳或会计。
  堂、点管理组织应定期公布收支简况,接受当地基督教两会的监督,必要时信徒代表会议可报请本地基督教两会审查账目或请有关部门进行审计。
  制定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重大的支出应经堂、点管理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五条
堂、点管理组织应对其财产及事务进行管理。
  堂、点财产属教会所有,任何人不得侵占、私分,应由堂、点管理组织负责保管,并应明确专人或小组负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用于聚会的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的教牧人员生活用房不得转让、抵押、作为实物投资或者馈赠他人。
  做好总务工作,包括房产管理与维修,水电管理及安全工作等。
  第三十六条 堂、点组织要坚持教会的自治、自养和自传,抵制来自境外各种形式的破坏和干扰。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章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常务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时同。
  第三十八条 本规章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中国基督教网站所有。未经中国基督教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非营利性电子刊物转载须遵循本网站声明,且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图片版权说明
Copyright & 2002 - 2012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 中国基督教协会 版权所有沈阳基督教会_百度知道Four Gospels
Overview of the Bible
God's Eternal Purpose
The Other Epistles
The Pentateuch
Basic Truth
Training for Ministry (1) & (2)
Character of God's Servants
Exercise of Godliness
Pauline Epistles
Church History
The Historical Books
Training for Ministry (3)
Principles of God's Work
The Prophetic Books
Revelation
The Wisdom Books
Dialectic for the Truth
Church Life
God's Word Ministry
Church and Workers
The Academy receives its commission from the Lord and therefore will learn to look to Him in faith for His provisions. No fees will be charged. While relying on the Lord for our needs, we urge all members of the body of Christ to remember this ministry in their prayers. Should anyone be moved by God to give offerings for the Academy, checks may be sent to:
Room , Celebrity Commercial
Centre, 64 Castle Peak Road, Shamshuipo, Kowloon, Hong Kong.
(Payable to: Academy of Christ Ltd.)
Bank of Taiwan , Gao Ron Branch (ATM code : 004)
Account Number :
Account Name : Kaohsiung Christian Testimony Mission (Please note for Academy of Christ)
Academy of Christ c/o Eastsid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th Place SE, Bellevue, WA 98008, USA
(Payable to: Academy of Christ)
Academy of Christ c/o Manna Book Store Inc
105-3751 Jacombs Road, Richmond, B.C. Canada V6V 2R4
(Payable to: Academy of Christ)
BOARD OF DIRECTORS
Chair-person:
Jonathan Pong
Vice Chair-person & Liaison Officer:
President:
Vice President:
Robert Ting
Dean of Curriculum:
Kwok-Hin Wong
Treasurer & Secretary:
Timothy Kwok
Dean of General Affairs:
Hon-Sin W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ficer:
Kai-Kwong Lau
HEAD OFFICE STAFFS
Executive Officer:
Chung-Yan Wong,Yuet-Hong Lai
System Administrator:
Angela Tam,Micky Ma
Assistant Clerical Officer:
Lai-Man Lai【沈阳最强贴】点滴沈阳,那些隐藏于城市深处的老建筑
【沈阳最强贴】点滴沈阳,那些隐藏于城市深处的老建筑
时间 人物 一个人形式 徒步 骑行 休闲 公交
某位学者说,一座没有老建筑的城市相当于没有灵魂。
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但却很少拥有存在五十年的建筑。
照片中的,古色古香的城镇,一条蜿蜒的河流沿着长满苔藓的堤岸绵延远方。
照片中的,挺拔现代的大厦,雾霾与沙尘让我迷离于北方和南市的不同。
千篇一律的“迪世界最高建筑”,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千篇一律的“假日花园”,让我觉得这是个没有特点也没有信仰的时代,更可悲的是人在这样僵尸般的恍惚中急功近利地创造着所谓奇迹。
我们不幸生存在这个时代。
时光倒退到一百年前,我突然明白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呐喊”,要唤醒沉睡中的龙,要打破封建社会的束缚,要列强重新认识血性的人。
在仿古风倒流的今天,我也好想呐喊,为了那被羁绊的自由,为了那蠢蠢欲动的心,为了那怒放的生命。
于是我拿起相机,用镜头去对比昔日的泛黄照片。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深处的老建筑,它们或多或少会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沧桑,只不过,用另一种方式。
&&&&&&&&&&&&&&&&&&&&&&&&&&&&&&&&&&&&&&&&&&&&&&&&&&&&&&&&&&&&&&&&&&&&&&&&&&&&&&&&&&&&&&&&&&&&&&&&&&&&&&&&&&&&&&&&&&&&&&&&&&&&&&&&&&前记
——————————————————————————————————————————————
PS:1、拍照和整理用了一年时间,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和那些和我搭讪的陌生人,但真的有些地方是不能拍照的,军事警备区,政府机关,也实属无奈,我只想说,我尽力做到了最好。
2、文字摘自网络,照片都是原创。
3、照片按照首批公布的70处不可移动文物顺序,其中有重复的,也有现在不存在的,文中详述。
1、陈云故居位于区街89—3号,南临北四马路,西临街,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占地面积&195平方米,建筑面积385平方米,为日式二层水泥瓦顶砖木结构。57年前,陈云主持接收时,就居住在这里。&
日接收时,陈云任中共中央局副书记,兼任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在陈云主持领导下,短短两个月中,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便顺利地接收了,稳定了政治、经济形势,恢复了正常社会秩序。
  当时,在这幢小楼里,陈云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窗户上整夜闪亮着灯光。在陈云领导下,接收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陈云拟订的布告中,通知旧职员均按原有职务照常上班;对职员、工人一律发给生活维持费10万元(币,约等于20公斤高粱米)。在陈云领导下,特别市政府接收了国民党除警察局外的&6个局、6座医院、1个公司、12家工厂和59所学校,共计129个附属单位8000余人的庞大机构,遣散了9个或反动、或无用单位人员。
日,在这栋小楼里,陈云起草了《关于接收经验简报》,总结了接收经验。日,中央批转了《关于接收经验简报》,成为当时全党做好城市接管工作的指导方针。
2、于济川公馆旧址,位于市沈河区路196号。现房空置。被市文物局定为:市不可移动文物。&于济川公馆位于沈河区路196号,紧临迎宾馆东侧,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其主楼又称虎楼。主楼为坐北朝南的砖混结构建筑,地面三层,地下一层。地下室有半圆式窗户高出地面。主楼门厅前东西两侧以对称式10级楼梯弧旋通入楼内,楼体正中上下三层正中及左右两侧均有宝瓶式的雕空栏杆,十分华美。一楼正门前的抱厦以四根圆形水泥柱廊支撑,直立顶至二楼的半圆弧形阳台,是一座欧式风格建筑。 
原主人于济川,1887年生于西堡乡。清末入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回国,曾两次参加直奉战争。1929年任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高级参议。“九·一八”事变后,在闲居。建国后,曾任政协省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59年在病故。
3(41)、汤玉麟公馆旧址有两处:(1)处位于区十纬路26号;(2)处位于沈河区北三经街71号。别看是两个区,其实就隔着一条马路,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汤公馆始建于1931年,是当时军高级将领汤玉麟的一处私宅,汤公馆因此得名。公馆占地1400平方米,共四层。汤玉麟和他的一位姨太太在此居住过,但是时间并不长,只有一、二年的光景。&&&&
  “九·一八”事变后,这里被日军占领,一度成为关东军独立守备队驻扎地。解放后,时任局书记的高岗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上世纪50年代,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地,直到2000年法院迁走后,汤公馆就被废弃,一度荒草丛生成为危房。
  2004年,汤公馆被市政府认定为首批70个地上不可移动文物之一。2007年7月,经过加固、重修装修,曾经的汤公馆成为了“汤公馆食府”,曾经被人淡忘的汤公馆终于再次走进人的视野。
  汤公馆链:公馆主人汤玉麟 冒死救过张作霖
汤玉麟,字阁臣,人,1871年出生,青年时落草为寇,在辽西称霸。1900年与张作霖办保险队,后被招抚为地方巡防营,汤玉麟任二营帮带辛亥革命后,他协助张作霖镇压奉天党人,后来升任骑兵第27团团长、53旅旅长;1921年任东边镇守使和剿匪司令;1928年任热河省省长,1937年病逝。汤玉麟公馆于日开建,原计划1932年4月竣工但由于“九·一八事变”爆发,致使工程中断,一直拖到1934年才竣工。汤玉麟公馆原建69间房间,日,被辟为“国立博物院”;1945年10月至11月25日,中共市委机关设在此处。后来,国民党在此间设立了“国立博物院筹备委员会”。日,博物馆在此成立,1959年更名为省博物馆。据史载,汤玉麟任热河省省长时,日军进犯热河,他放弃热河逃往。1934年,政府取消对汤玉麟通缉,任其出任北平军分会高级顾问,但半年后就被解职回到寓所。1934年汤玉麟公馆竣工后,他没能体验到乔迁之喜的滋味。
(1)处位于区十纬路26号
(2)处位于沈河区北三经街71号&
4(与32是同一个地方)、“驻奉天总领事馆”旧址。
5、“奉天满铁铁道总局”旧址,位于市区北街4号。现为铁路局用房。被列入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满铁成立于1906年,是侵略和掠夺的重要综合性机构。奉天铁道总局原址位于现市北街,当时为日军关东军第29联队练兵场,日军攻占北大营时所架设的240毫米榴弹炮当年就设在附近。1934年在此兴建满洲铁道总局大楼,日,满铁改组铁路管理机构,将原来的铁道部、铁路总局、北满铁道管理局、铁道建设局合并,在奉天设立铁道总局。在解放战争中曾作为国民党军司令部。该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现为铁路局用房。
6、“南满医学堂”旧址,位于市区北二马路92号。现房为医科大学所用。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为培养在南满铁路工作的医师,1911年即在建立了南满医学堂,日人河西健次为堂长。这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医学校。1922年改为满洲医科大学,学制7年。1926年增设4年制医学专门部,专招学生,并许可女生入学。
1946年,原医科大学改为医学院,1949年解放后,由人民政府卫生部接管,与医学院、医学院统一合并为医科大学。
7、“原同泽女子中学教学楼”旧址,位于市沈河区街3号。2004年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升级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市同泽高中女中部(简称同泽女中)始建于1928年,是一所历史名校,由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创办,并亲任董事长。该校舍由一位工程师设计并监造。所用教学设备都是由外国进口的。校内有俱乐部、操场、健身厅、梯形教室、地下礼堂等设施。
第一代校长王刚毕业于大学。1929年3月新校舍落成,举行开学典礼,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参加了剪彩,学校声誉盛极一时。解放后更名为市第三女子中学,为沈城最优秀学校之一,是优秀女孩的首选学校。“文革”期间被迫停办女中,实行男女合校。1989年成为省级重点中学,2003年5月同泽女中以同泽高中女中部的形式恢复建制。&
8、“平安座”旧址,位于市区民主路260号。现为市文化宫用房,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平安座”旧址大楼,为一座7层船式造型的建筑,由人设计和承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建筑面积9610平方米,剧场面积5190平方米,有坐席1704个。
2007年,旧址大楼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缮和改建。为了能和当初的颜色配套,外部墙体的米黄色和豆绿色克砖,都是从全国各地找来的。大楼内部唯一是70年前留下来的四根直径半米的柱子,将被继续保留。原来1704个坐席,将减少至五六百个。省出的空间将留做他用。改建后的文化宫将恢复纯公益性的功能。
9、“奉天邮电管理局”旧址,位于市区市府大路157号,现房为省邮电管理局所用。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该旧址由人设计施工,建于1927年。建筑内外装修与装饰每个细小的地方都很考究,欧式特色……如今,这座平面呈“&L”型建筑楼顶的绿色宝顶钟楼,已经成为城的一大标志性建筑。
10(40)、“张寿懿旧居”旧址有两处,(1)处位于区八纬路14号,建于1917年,现归市物资局使用。(2)处位于沈河区文会街33号,现房为市财政局所用。张寿懿即张作霖五姨太寿氏,又名王雅君,满族人,世居,为将军寿山外室王氏女儿,受过教育,长期陪伴张作霖左右。在“帅府”,她有多处住室,张作霖并在此地为她建立了豪华公馆。“九·一八”事变后,她移居。解放前夕去,1966年病逝。
“张寿懿旧居”旧址(1)处为单体建筑,占地面积468平方米,建筑面积1926平方米。该建筑坐北朝南,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顶瓦,米黄色墙体,有拱形窗楣。正门建有雨搭、平顶,由4根米黄色水泥圆柱支撑,混合式柱头。该建筑后门一侧有楼梯可通往二楼,三四层为半越式,有平台,周围有栏杆,整体建筑风格为欧式。
“张寿懿旧居”旧址(2)处为单体欧式建筑风格,该建筑坐北朝南,三层红砖混结构。两处旧居都被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1)处位于区八纬路14号
(2)处位于沈河区文会街33号&
11(14)、张作相公馆在有两处,一处位于区八纬路16号,现房为某局使用;另一处位于区北五经街,现房为民盟省委所用。两处旧址均被市文物局确定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1924年出任省省长兼督军的张作相,被不少人误以为和张作霖是兄弟俩,其实他是锦西人,张作霖是县人。
张作相,字辅忱,1881年生于南杂木林子村。幼年家贫,只读过3年私塾。1901年,他率20人到新民府八角台村投奔张作霖,与张的人马合在一起,拉起了一支拥有200多人的“保险队”。次年,被清廷收编,张作霖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张作相为哨官。1907年,按年龄为序,马龙潭、吴俊升、孙烈臣、张景惠、冯德麟、汤玉麟、张作霖、张作相8人结拜为盟兄弟。&nP?(9;3*&&
&1919年,张作霖重建东三省讲武堂,张作相任堂长,5年后,出任省督军兼省长。在这时期,他主张“固守关外,将养生息,训练士兵,扩充实力”为上策。基于这种思想,他在任省督军兼省长时期,做了一些有益于民众的事。如在严禁种植鸦片,严禁吸毒贩毒;他拒绝与人合作,独自兴建了铁路,并创办了大学。
,皇姑屯炸车事件发生后,张作霖被炸死,张作相一心辅佐少帅。张学良对他也很敬重,称他为老叔、辅帅。&1933年,张作相退出军政界,一直在英租界隐居。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让他到任职,遭到他的拒绝。1948年,蒋介石去前夕,曾派人请他去,仍然被拒。张作相与我党关系密切,周恩来对他有很高评价。1949年3月,张作相去世。
(1)区八纬路16号
(2)区九纬路22号
12、“于学忠公馆”旧址,位于市区北五经街,现房为某律师所所用。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于学忠()&国民党抗日将领。字孝侯。人。1911年毕业于北洋武卫左军(即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历任排长、连长,热河镇守使署中校副官长。1917年调任直系吴佩孚部陆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后历任步兵第二团团长、十四省联军第二十六师师长、长江上游副司令、荆襄边防总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转投奉系张作霖,历任镇威军第二十军军长、边防公署军事参议官、滦州警备司令。1928年后历任军第一军军长、卫戍司令、省政府主席兼第五十一军军长、省政府主席、绥靖主任。"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参与事变的解决,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津浦路南段战役、战役和会战,并多次与八路军合作抗日。历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建国后,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体委主任等职。
13、同泽俱乐部,位于市区七纬路14号。被列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单中。
1929年,张学良在门投建市同泽俱乐部,用于军政高级领导餐饮、娱乐的一处豪华场所,建筑面积3796平方米,为欧陆式建筑。&&
它模仿16世纪“都铎王朝”时期的建筑构图,设计灵感源于“都铎式”建筑风格,其左右对称,纵向段式分明,中央巨大拱券圆窗的两端,各置一根“式”柱,柱头的装饰与“山花顶饰”的装饰设计借鉴于神庙建筑山花和两端檐口的装饰技巧,制成相同造型,形同“奖杯”的瓶状雕塑,可容400人的前大厅圆柱高耸、穹顶华丽、豪华宽敞、气势恢宏。今天已经成为文物主管部门首批选定的为数不多的历史优秀建筑。
张学良深知自己的同乡吕正操,努力上进,处事果断,是位可造之才,就把他派到同泽俱乐部当主管,任同泽俱乐部主任,希望他多结识军政界高层和社会各方的名流人士,以便将来发展。可是,此时的吕正操已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不愿在轻歌曼舞,觥筹交错中虚度光阴,立下了“不打跑鬼子就不跳舞”的誓言。
张学良将军也许没有想到,投资建设同泽俱乐部的他和经营管理同泽俱乐部的吕正操将军都成为经历两个世纪的百岁老人,都成为的将军,都成为人民的骄傲,都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张学良将军也许没有想到,这个私人场所后来历经历史沧桑巨变:“九一八”事变后取名为“电影院”,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就在此首次放映;1948年解放后,由总工会接管;1950年国家投资对剧场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改造,取名为“劳动宫”;1953年移交市文化局管理,1954年改名为“红领巾电影院”;之后改名为“艺术宫”,1966年改名为“电影院”。  &&
现在,这栋历经岁月蹉跎的文物楼,已全然脱除本有的沧桑感,外表的装饰金碧辉煌,直逼皇家气派,不失往昔风采。经市相关主管单位批准,恢复“同泽俱乐部”原名,以还原这栋历史建筑的本来面貌。新时期的“同泽”,在原来基础上,更赋予了“胸怀天下、追求卓越的爱国精神;团结共进、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热情活力、乐于奉献的积极向上精神”,焕然一新的市同泽俱乐部,将忠诚于“同泽”的精神,履行于“同泽”行为,以饱满的激情和崭新的状态,迎接八方贵宾。&&&
15、“&奉天铁道总局舍”旧址,位于市区街2号,已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现为省政府办公用房。
该建筑建于1934年,当时曾为伪满洲宪兵司令部所在地。1948年11月解放后,就一直为省政府所用。该建筑现保存完好。
16、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旧址位于区十一纬路10号,解放后曾为市木材公司办公、营业场所,目前为梅龙镇酒店使用。
花旗银行奉天支行为欧式风格,两层建筑,建筑正面有6根巨型水泥柱从顶部直矗地面,支撑整个建筑。屋内举架很高,大型欧式窗格尤显气派。2004年被市文物局确定为市第一批70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在今天能够看到的众多老银行建筑中,除了作为市金融博物馆的原边业银行大楼等奉系资本银行,和广场周边的日伪银行建筑外,欧美银行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是其中典型代表。这些西方资本的银行,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打响以后,被人逐渐排挤退出了金融市场。
花旗银行奉天支行设立于1928年,主要与奉系军阀进行军火贸易和军工器材购买款项的结算业务。
“九一八”事变后,花旗银行奉天支行营业状况极差,于1935年6月倒闭。
17、镐寓所旧址位于区中兴街31号,建于1936年,现为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所在地。该建筑坐北朝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共三层,楼顶西半部为绿色琉璃瓦顶,东半部为平顶,门前建有雨搭,由两根方形水泥柱支撑,顶部铺设绿色琉璃瓦。该楼花岗岩墙裙、米黄色瓷砖罩面。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这座小楼,1950年至1954年,由当时的人民政府主席、国家副主席高岗居住。后来,省副省长黄达也曾在此居住。&“文革”前,《共产党员》杂志社在这里办公;“文革”后归省测绘局使用。从1988年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使用该楼至今。该建筑由人设计、籍侨民投资,为当时惟一由人投建的住宅。
18、原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公所旧址,位于市沈河区街131号,现为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用房。由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1906年6月,成立了掠夺我国资源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提起侵略者在的侵略罪证,人们不会忘记那曾经耀武扬威的“满铁奉天公所”。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家从事铁道建设的股份公司,其实还兼有调查我国物产和自然资源,垄断矿山开采、钢铁冶炼、海运等特殊任务,是一个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任务的特殊机构。
十九世纪初,年间的日俄战争后,政府取代沙皇俄国在的特权。1906年11月,天皇敕令在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后又于1907年将总部迁至,作为推行“大陆政策”,侵略的基地和大本营。不久,开始向重要城镇如、、、、等地设立办事处,派驻一些经济机构。建于1908年的具有神社风格的满铁奉天公所,是清末时期的侵略遗迹之一。这些表面上的产业会所组织,实际上是负有特殊使命的军事特务机构。
随着侵略势力在的不断扩张,也为监视和控制王张作霖的行踪之需,约1920年,原满铁奉天公所因破旧和规模狭小而不适应大规模侵略的需要,便在原址重筑一座兼有和古建筑风格的新楼,于1921年落成。该建筑为人设计施工,占地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为封闭的四合院式,绿脊黄琉璃瓦顶(现为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约1928年,人以此为荣,拍摄了许多高清晰照片,并印刷成明信片大量发行。
满铁是侵略的三位一体的战争机器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关东军司令部和国驻满洲总领事馆)。满铁以修筑铁路为名,让大量的资源考察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武装自卫人员及开拓满洲人员和家属等,陆续涌入;技术设备、武器装备、军用器材等也随之进入,逐步形成一股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势力,与地方政府抗衡。这样做的目的显然要把的占为己有。这样,一场精心准备和必然要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就在日拉开了序幕。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满铁奉天公所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19、“原奉海铁路局办公楼”旧址,位于市大东区东站街1号,现为东站。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占据三省的奉系军阀张作霖,1922年宣布东三省自治。当时,他在日、俄两国的势力范围间,处处受制,极为不便,决心修建自己控制的铁路。同时,京奉、东省、南满三条铁路相继建成通车,人口增长,垦地增多,进出口贸易激增,客观上也需要修建更多的铁路,三省官合办铁路遂应运而生,先后兴建了奉海、、齐克、呼海等铁路。
奉海铁路自奉天省城大北边门外至海龙,长236公里。1925年7月开工,1927年9月竣工。又于12月延长至镇,长16公里。此外,还修建自至(今)支线,长66公里。
沈海铁路,原名奉海铁路,是由奉天省城到海龙的一条路线。它是奉天省长王永江于1924年倡议兴筑的。兴筑之前,“满铁”横加干涉,声言这一条路线与南满铁路平行。妨害“满铁”营业,有违条约。后来“满铁”向奉天省公署提出,如果让它垫款代筑洮昂铁路,它便不干涉自修奉海铁路。王永江不得已,允其所请,一方面同“满铁”签定了洮昂借款包工合同,一方面规划奉海铁路的兴筑。筑路经费是官商集资,官股由奉天省财政厅拨付,商股由商民认购,共计1700余万元。
奉海铁路兴筑之始,由四洮铁路局派出四洮路总务处处长陈树棠(宁荫轩,大学土木系毕业,经高等文官考试合格分发内务部)与工务段长齐占一组成测量大队两队,前往进行测量路线工作。测量之后,全队回四洮铁路局,进行绘图设计及其他准备工作,以便开修。是路于1925年开工,1927年全线通车。通车后,沈海铁路建立了沈海铁路管理局。在当时,这条铁路线的完成,曾经引起了欧美各国的重视,显示了人在不用外国资金,不用外国人的技术,也能兴建铁路。
20、万福麟公馆旧址位于市区北大街17号,现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省委员会、省侨联、省台联办公楼。万福麟公馆建于1920年,占地面积2960平方米,建筑面积727平方米,东临九经街,南为民宅,西临大街,北临三纬路。该公馆建筑主体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非常优美浪漫的仿巴式建筑。外部为白灰色水泥罩面。走进整个建筑后才发现,原本二层的建筑内部实为三层结构,前部上层有方形阳台,屋顶起脊。外墙柱头装饰华丽浮雕,楼内皆为木板装修,并有各种造型独特的雕刻,颇具保留价值。
同其子万国宾去。解放后黄火青同志曾在万福麟公馆居住。
21、“王树翰寓所”旧址,位于市沈河区大南街般若寺巷18号。现房(四合院)空置,后院小楼有居民居住。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王树翰(1874--1955),奉天盛京(今)人。字维宙。清末举人。1913年后奉天南路观察使、龙江道尹、奉天财政厅厅长、政务厅厅长。1924年后任省省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委员、政务委员、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秘书厅厅长。
该寓所东面、北面分别为慈恩寺,西临般若寺寺,整个寓所为南北走向,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为一进四合院,南北长355米,东西宽30米,占地面积1065平方米。前院门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五间,正房五间;后院为西式人字顶平房一座,二层青砖小楼一座,整个建筑面积约470平方米,为民国时期的代表建筑之一。该四合院砖木结构,磨砖对缝,小黑瓦顶,硬山墙,出檐廊式建筑,宅舍的前院(四合院)外观为仿清式,内部装修为民国时期风格,整个建筑带有明显的清代建筑风格。
据市文物局一位知情老专家介绍,王维宙寓所并不是王家所建,相传该寓所原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康姓举人建造,死后由次子康生甫承管。“九·一八”事变前才卖给时任奉天财政厅长、后任省长的王维宙。投降后,又转卖给税务局长世荣亭。1952年又卖给市煤矿设计院,先作宿舍,后改托儿所。1960年成立以设计院为中心的时改为办公室至今(指前院)。之后,该四合院成为沈河区大南街道办事处,2002年10月大南街道办事处搬走,2003年春节以后,该四合院被沈河区房产局接手代管。现在的后院仍为设计院宿舍,房产权归市煤矿设计院。目前王维宙寓所旧址保存情况良好,主体建筑基本反映出清末民国初期的建筑特点。
22、"孙烈臣公馆"旧址,位于市大东区大北关街36-1号,现为大东区政协办公用房。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孙烈臣(1872年——1924年),原名孙久功,字占鳌,赞尧,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祖籍省,徙居省大榆树堡子村,后定居北老河深屯,世代以染业为生。孙烈臣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好学尚武,贩马学枪,为人看宅护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后,沙俄强占,盛京总督增祺被迫出走,受到富户赵文清款待。翌日,赵文清邀表兄孙烈臣一道,护送增祺。不久,增祺调任,提拔孙烈臣为中营帮带、绥靖营哨官。张作霖任统领后,由于征剿叛匪得力,提拔孙烈臣为前路巡防队帮统。1912年,时年38岁的孙烈臣,任军54旅旅长,后来任师长、湘东总司令、军副司令长官、督军兼行省省长;孙烈臣47岁时,被授予陆军上将,相继出任督军兼行省省长、保安总司令。
1922年,直奉大战,孙烈臣战功显赫,出任军陆军总部参谋总长,重组部队、举办军校、筹建空军,建立了地区第一家兵工厂、奉天兵工厂。据史料记载,孙烈臣共修建了两处公馆,一处在他的故乡,另一处就是位于大北地区的“督军府”。1924年,农历三月二十二,孙烈臣病卒于官邸,年仅52岁。1925年4月,下属及亲属将孙烈臣移送归丧,当时人称“孙督军坟”。
孙烈臣公馆建于20世纪初,当时占地895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69平方米,房屋40余间。步入“督军府”,但见院落两进,四周青砖围墙,建筑均为青砖合瓦单檐硬山式。前有门房7间,正中为正门,门枕石、角柱均雕有精美的花鸟人物等吉祥图案,门楣雕有“富、禄、寿、禧”4字,东西6间房屋为倒座,后檐出廊,檐下装饰“倒挂楣子”。是具有保护价值的典型传统式四合院优秀建筑。2003年7月,大东区政府出资对现存的主院进行了全面维修。
孙烈臣公馆旧址位于市大东区大北关街36号。孙烈臣,奉系军阀主要将领,其公馆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孙烈臣公馆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一进院,正房七间,前后出廊,中间有抱厦一间,厦后为过道门通向南北,整体院落建筑风格趋于传统。大东区政协的办公地是一座青砖黑瓦红柱的四合院,这个四合院就是奉系军阀将领孙烈臣的官邸。这是前后两个小院的二进四合院,房屋外墙的墙角有石刻的鸟兽、香炉等图案。前院摆着两个小,据了解其中一个是原来留下的,另一个是修复时新做的。后院正中是假山石的花坛,据介绍这也是在维修时新做的。这个四合院是市保存最好的四合院,已经挂牌保护。从门前的展示牌上可看到,四合院占地2600平方米,共有40余个房间,整体建筑虽没有雕梁画栋,但古朴典雅,颇具民族建筑风格。
小院原为大东区公安分局的办公场所,2003年7月进行修复,修复后区政协进入办公。
23、奉天陆军被服厂(小津桥路中苏里1号,已拆)
24、奉天机器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它的创立,不仅开创了民族工业之先河,更是我国机制银元最早的企业之一。
19世纪末,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根据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的奏请,批准设立“奉天机器局”铸造银元。当时铸造银元所需的铸币机器和锅炉,都是从礼和洋行购买的。这种设备,以蒸汽机为动力,仅需要部分手工操作就行。
1898年,奉天机器局就开始正式制造银币,并在市面流通。&1900年,奉天机器局扩建初具规模,机铸带方孔的紫铜元。1902年,奉天机器局与造币厂分开,设立奉天制造银元总局,制造正规龙洋。1903年制造的铜元是奉天机铸铜元之始,新铸机制铜元代替了自春秋战国时期起流通了2000多年带方孔的制钱。机制铜元与旧式制钱相比,制作整齐精巧,备受人们欢迎。1919年,奉天造币分厂并入奉系的军械厂,继续铸造银元和铜元。1926年,东三省官银号与东三省兵工厂共管奉天造币厂,恢复铸造大银元。张学良主政后,认为造币厂与兵工厂应分开经营,就将其定名为“造币厂”。
在解放后,造币厂印花流通券。
1954年改建后生产硬币。如今,该厂仍保留了建厂初期的铸币机器,院内尚有20世纪初建的办公楼,以及厂区四周外涂朱红油饰的2米多的高墙。
市大东区大东路138号的奉天机器局旧址,又称“奉天银元局”,即今日的造币厂。
25、“民国时期水会”旧址,位于市区街38号。房产归轻工业部办事处所有。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民国时期水会”即张作霖时期的水会。水会是清末民国时期民间的消防组织。
王如增关于水会的介绍:“晚清时期,前门外大栅栏地区已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商铺林立,民房密集。但因其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和纸糊门窗,故经常发生火灾。苦于当时尚无官办的消防机构,在一次遭受灭顶之灾的大火之后,大栅栏地区重建时,一些睿智的商贾富户便纷纷投资,自发组建起自己的消防组织--水会。水会由大户商家牵头,串联附近的中小商户共同协商成立,选出会首,制定防火公约,各商户按铺面大小分等级出资筹备经费,每月还须按等级交纳一定数目的会费。
水会的灭火工具以水车为主,此外还有水龙带、激筒、挠钩、梯子、水桶和灯笼等。起初水车并无车轮,由人抬着走,后经改进才安上铁轮。水车为长方形大木柜,外包铁皮,内设水槽,水槽两边各有几个如同压水机样子的压水装置。首都博物馆藏有一辆同善水会的水车,做工精细,系广东消防车厂与外商合作生产。车身四周安有铁环,便于用手拉车。车内可装水1立方米,由4人共同操作,反复提起压下左右杠杆,形成一定压力,将水激起,再通过车中间的出水口经水龙带射向火场,射程可达15米。车身饰有铜雕花,古朴庄重,颇具民族特色。
水会成员主要由商铺的学徒组成,平时他们在商铺各司其职,救火时由水会临时召集,身穿特制的"号衣"到现场救火,灭火后凭"号衣"领取报酬。成员中还有一些小商贩和看街人以及一些仅尽义务不取报酬的助善员,相当于今日的志愿者。水会除负责本地区的消防任务外,还要主动协助辖区以外的消防事务,一些大商号开张开业或官宦富商人家举办红白喜事,也要邀请水会参加,以防不测。
因水会是民间组织,平时缺少训练,且设备比较简陋,在救火过程中,若遇小火或火势初起,经大家奋力扑救,尚能奏效;若火势凶猛,再遇大风,救火人员无法接近,只能望"火"兴叹。尽管如此,水会的收费依然可观。救一场小火也要收三四十两银子。火灾过后,受灾户还要举办宴席招待水会成员。若损失不大,元气未伤,则是不幸中的万幸,更需大大犒劳。但对于本小利微的小商小户,再经一场大火,根本无力恢复,哪里还有银子设宴招待?只有挨门叩头道谢的份了。
26、“特派员办事处”旧址,位于市区北街4号。现房为沈铁第一招待所用。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该处建筑始建于20世纪初的1916年,曾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会馆,驻伪满洲国公使馆和九省运输总局所在地。1935年,帝国主义在奉天于此处设立特派员办事处。现被改建为铁路局第一招待所。
27、“满铁会馆”旧址,位于市区南三马路与街交叉路口的角。西临街,南临南三马路,北距文化宫广场不足百米。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满铁会馆”旧址大楼,为一座四层砖混建筑,于1925年建成。初期是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设在的铁路员工俱乐部;后期分别由关东军宪兵队和绥大警务处使用。1948年11月解放后,为铁路分局招待所使用。
“满铁会馆”旧址大楼,于2007年11月因土地开发建设被野蛮拆除。
28、“领事馆”旧址(建于1935年),位于市区八经街10号。现房为移动通信公司所用。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29、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旧址位于市区北街312号(街与中华路交汇处角)&,建于1928年,1932年7月挂牌成为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解放后为省总工会使用,2004年被市列为第一批70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目前被某名表城租用。
日俄战争以后,侵略者以“奉天驿”(即站)为基准,以如今的大街,以北至市府大路,以南至南十马路,偌大的范围,都划定为“满铁附属地”,供人居住、活动,变成统治者的地盘,一切归人管辖的国中之国了。今天的中华路原先叫大街,1919年起被人改为“千代田通”,一直到1946年才正式改名为中华路。当时沿“千代田通”的很多建筑物或设施都以这条路名字来命名,如公园叫“千代田公园”,今育才学校叫“千代田小学”,给水塔叫“千代田水塔”,“伪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是“满洲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分支机构,从成立起就和其它分支机构一样,在对我进行金融侵略和掠夺和侵夺我货币主权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30、原志诚银行营业楼,位于市区中华路118号,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砖石结构,立面造型为古典三段式,对称构图,现为工商银行市分行。由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根据当时的伪《银行法》规定,当时的5家私人钱庄,被强行组成志诚银行。后来,因不准与日伪银行竞争,志诚银行倒闭。1950年,银行负责人与志诚银行的巩天民等人协商,决定重立公私合营志诚银行。1955年,志诚银行业务移交到人民银行市分行区办事处。志诚银行的招牌,一直保留到1966年“文革”前才撤消。
31、“秋林公司营业楼”旧址,位于市区路90号,由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秋林公司营业楼,属砖混钢筋结构,楼面涂有深紫色墙面和白色条线,并镶嵌有灰白色花岗岩柱头和檐牙平浮雕,是典型的俄式建筑。主楼营业厅为三层,建筑面积1589平方米。东侧面的家属小楼为1380平方米,与主楼同是1923年的建筑。在主楼营业厅的正门左右两侧分别镶有铸铁方型标识牌,分别铸有俄文和中文“秋林公司1906”字样。
&&&&提起这家老店,还得从头说起。1906年,人伊万.雅可诺维奇.秋林,在位于中街鼓楼北侧创办了秋林洋行。后于1923年秋林洋行通过贷款在南满附属地了营业楼。1925年新楼建成后,遂将秋林洋行迁至现址。1933年,该洋行因无力偿还汇丰银行的建筑贷款,而被政府接管,遂改称秋林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1937年7月,又改由、、伪满洲国三方联合经营,易名为秋林株式会社奉天支店,由人主管日常经营活动。
&&&&1945年投降后,秋林株式会社奉天支店被苏联政府接管,改称为秋林股份公司分公司,并在主楼开设了秋林公司营业厅、秋林酒家、秋林舞厅等,专为外国人服务。总部设在前苏联首都,并在的、、、设有四个分支。
&&&&1953年7月,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苏联将秋林公司分公司,转售给。同年10月,以国营秋林公司分公司名义对外营业。当时拥有职工108名,其中,苏联侨民为67名。
&&&&秋林公司自上世纪60年代以后至改革开放前,曾一度具有两个名称,对外叫秋林公司,对内叫友谊商店,属外汇商品特供店。当时有职工200多人。期间,在后院新扩建了食品厂和服装加工厂。那时,由该公司制作和销售的食品、加工的呢料服装在颇有名望。尤其是服装制作,很多人都慕名而至。&&
32、(4)俄国()驻奉天总领事馆旧址,位于沈河区北三经街9号,现在为迎宾馆的一部分(主建筑现为北苑客房),2004年被市文物局确定为市第一批70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建筑物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共占地3.4万平方米,始建于1906年,在年间曾经是俄国领事馆,1931年至1945年成为驻奉天总领事馆。解放战争时期,宋美龄、李宗仁都曾来过这里。建国以后,一直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接待机构,文革期间被人们称为“安乐窝”,部分房间一度被红卫兵占领,1985年正式改为迎宾馆,沿用至今。
日俄战争后,政府为了管辖和处理有关外交事务和保护人的利益,日,正式设立了奉天总领事馆,负责处理在地区的全部外交事务。并陆续在、、、、、、、等地设立了3个总领事馆和8个领事馆。1931年,奉天总领事馆搬到现址,它虽然在名义上是一个地方性外交机构,但实际上是外务省派驻地区的外交总办事处,是在建立的又一套殖民侵略机构。领事馆不仅拥有领事裁判权,还拥有设警权,设有警察署(相当于警察分局),警察署下又设有“出张所”(相当于派出所)、“驻地所”等基层机构。
33、奉天纺纱厂办公楼位于区路60号,现在是近代纺织工业博物馆,被市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该旧址曾被建筑开发商拆毁,后按原样修复重建。奉天纺纱厂占地面积大约10万平方米,现存的早年建筑仅剩这座办公楼。办公楼为品字形仿欧式建筑,主体建筑为三层,中间上部另起钟楼一层,其上还悬挂着古老时钟。门窗全部为拱形,上面雕饰弧形窗套,小葫芦围墙,砖木结构,水泥瓦顶。
奉天纺纱厂,即纺织厂前身,系前奉天省省长王永江创办,筹建于1921年,从引进纺纱机、织布机、发电机,1923年正式投产,与当时外国输入的棉制品进行了有力的对抗。&
&&&&&&&据了解,奉天纺纱厂历史上多次易名,“九·一八”事变后,首先由钟渊纺绩会社接收,1942年及“八·一五”后纺纱厂曾两次着火,但办公楼等部分建筑并未受损。1946年改名为纺纱厂,1950年为第八纺织厂,1955年为国营第八纺织厂,1958年改为纺织厂。
&&&&&&&奉天纺纱厂的兴办是我国民族工业兴起的标志物之一,它的变迁也反映了民族工商业的兴衰,同时也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实证。
34、中学旧址,位于市区街13号。现用房单位为中学。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中学是在国难当头,家乡沦陷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于日在北平为流亡学生建立的,是抗战时期建立的教育部直属的34所国立中学中的第一所。由于帝国主义逐步加紧对华北等地的侵略,于1936年11月迁至板桥镇;1938年1月迁到镇璜壁堂;日迁到镇;同年途经迁到省自流井;1946年回到复员沈城,迁入现校址。在艰难的抗日战争年代,中学造就了一大批民族精英和海内外知名人士。如原省委第一书记郭峰、原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原省省长于克、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著名电影演员李仁堂等。
&&&&&&&进入90年代,在海内外校友的要求推动下,在校友会的积极努力下,日,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中学复校,同年8月15日,海内外校友欢聚母校,隆重举行复校仪式。
35、“原汇理银行奉天之行营业楼”旧址,&位于区市府大路167号,现为市公安局用房。由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汇理银行奉天支行营业楼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的法式建筑,现为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汇理银行曾于1875年在注册成立,总部设在。1917年,汇理银行来到设立了支行,主要业务是扶持在旧投资的工矿企业,操纵奉天金融贸易和信贷等金融活动,并发行纸币。日军占领后,将汇理银行强行关闭。伪满时期,汇理银行成为伪警察署所在地。解放初期,汇理银行曾为北市区公安局。
36、&“奉天邮便局”旧址,位于市区路50号,现房为市邮政局所用。2004年被市文物局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升级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1914年,人在现在的路(当时称“昭德大街”)上,开始投资10万余元,兴建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第二年竣工。据《邮政志》记载:,“奉天邮便局由西塔附近迁入奉天铁道附属地昭德大街楼房办公。”&
&&&&&&&这座奉天邮便局是人将第17野战邮便局改革后所建,设立了庶务、邮便、电信三课,办理邮政、电信的全部业务,当时有职工426人。到“九·一八”事变之前,以“奉天邮便局”为中心的日邮系统已经形成,与政府开办的中华邮政公开分庭抗礼。
&&&&&&&该建筑结构独特,材质结实,其使用的红砖比现今所见的砖要小一些,但较厚、坚固。1915年建成的“奉天邮便局”,解放后改为市邮政局&。
37、宋任穷旧居位于区北大街55号。该旧居建于20世纪初期,20世纪六十年代宋任穷曾在此居住。已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不可移动文物。现房为省妇女联合会所使用。
&&&&&&&该建筑为三层小楼,主体建筑基本反映出清末民国初期的建筑特点,并具有欧式风格,前部二层建筑建有平台,前厅有圆柱支撑,整个建筑显示出大气、恢弘气势。
宋任穷(1909年—2005年),人,原名宋韵琴,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9月,宋任穷同志任局第一书记、军区第一政委。在局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及对局“工业支援全国,搞好农业,加强国防”的指示,率领三省省委,努力工作,精心组织,周密筹划,恢复生产,渡过难关。在全国各项重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他受周恩来同志委托亲赴鞍钢,多次组织保钢夺煤会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支援全国的任务。
38、伪满警察署
39、“领事馆”旧址,位于市区北二经街19号,现为军区政治部幼儿园。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领事馆”,是一座建于20世纪初期的西式建筑。
42、宋耀珊旧居位于小南街和兴巷12号,市不可移动文物之一。这套“四合院”之所以能成为文物,不仅是因为建筑风格,更因为其主人的影响力。资料显示,在民国初年,宋耀珊为银号总办(相当于奉天省、省银行行长),他与张作霖有莫逆之交,但是因为深居简出,记录甚少,只传说曾为张作霖成为督军筹措了大量资金。
43、多铎王府遗址(北中街路十王府巷,已拆)
44、常荫槐公馆旧址位于大东区天后宫路万寿巷5号,现房为大东区委党校所用,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常荫槐,字瀚襄,1888年生于省梨树县刘家馆子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1910年在奉天法政学堂毕业后,随兄常荫廷赴巡抚衙署军需科充额外科员。他先后担任陆军第1师军法处长、骑兵第3旅参谋长,张作霖镇威军骑兵集团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25年初,被任命为京奉铁路局局长。
张作霖大力发展自建铁路,当时奉系铁路主要由常荫槐负责,因其精明强干,大力整顿铁路交通,京奉路局一跃成为全国模范路局之一。其后,他不顾的抗议,毅然废止了奉海铁路与满铁联运合同,解决了奉海铁路机车车辆不足的困难,使自建自营的奉海路,迅速扭亏为盈,成为中外闻名的铁路干线。  
&&&&&&&张学良主政时期,常荫槐与杨宇霆一样,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处处与张学良对立。因矛盾日深,,被张学良下令处决于“老虎厅”,终年41岁,史称“杨常事件”。张学良虽然杀了常荫槐,但仍称他“确实是一个精明干练、敢作敢为之人。”
&&&&&&&常荫槐公馆建于民国初期,占地3295平方米,建筑面积1696平方米,大门是三个卷拱式的门道,东侧有影壁墙,风格独特。正面建有二层楼房一栋,两侧建有门房。院内设有大花坛,东西建有月亮门。
45、“吴俊升公馆”旧址,位于市大东区小河沿路22号。现房为大东区委所用。被市文物局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吴俊升()原名兆恩,字秀峰,后改名俊升,字兴权,又子琴,绰号吴大舌头,原籍历城。吴家世代务农,末年,年景不好,迫于生计,便迁到谋生,后在沟(今省县老城乡长青村沟)落户。是奉系军阀的主要人物之一,曾任省长兼督军、东三省保安副司令等职,日,与张作霖一起在皇姑屯被侵华日军炸死,终年65岁。
吴俊升公馆坐北朝南,四周曾筑有高大的青砖围墙。正门房两侧还设有铁门。大院内的东侧跨有四合套院,风格独特,形式古朴,内外走廊的雕刻技艺精湛。主院的正面,准备建三层楼房并带地下室,因故只建了一层,目前现有的二层楼,是解放后接建的。西、南、北面建起的办公住宅楼将公馆挤在中间,显得极不协调。
46、大佛寺位于省市沈河区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号,古名“保安寺”,始建于唐朝,因年久失修,逐渐荒废。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发现了唐朝遗碑,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统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国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师弟常智法师再次主持重修。该寺为比丘尼修行道场,占地543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地藏殿的东、西山墙内各有碑铭,记载着建寺经过和重建地藏殿的概况。原有乾隆所书匾额和大铜佛,现已不存。
47、“基督教会东关教堂”旧址,位于市大东区东顺城街三自巷8号,被市文物局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1872年,基督教传教士,牧师罗约翰来到,创立了该教会,后成为长老会分会会址。当时,这座教堂是最大的基督教会,可容纳约1000多人同时礼拜,有教徒3300余人。
1900年,基督教会先于南关教堂被焚。1907年,在原址重建。此后,70年的时间里,教堂经历了几次风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教堂落入人手里,正常活动停止;“文革”期间,正常活动停止。
&日,基督教会的宗教活动开始恢复正常。教会本身也成为沈城有意义的古老建筑之一。
48、西塔教堂,全称基督教会西塔教堂,位于区市府大路33号,被市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区西塔街附近,族居民较多。清一色的民族特色的建筑、餐馆和游乐设施,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西塔教堂1917年开始建设。1931年,又在教堂旁建立了“满洲”神学院、康复学院等。1966年开始,这里的活动停止,直到1979年传教活动才重新开始。我们现在所能看见的西塔教堂,是1992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1949年以后,西塔教堂仍然是族基督教徒聚会的场所。1958年西塔教会与北市基督教会合并。1984年由政府部门出资维修了西塔教堂,使其礼拜堂可容纳500人,并设有祷告室、会议室、办公室和牧师宿舍等。
49、“&满洲灵庙(奉天灵庙)”旧址,位于市皇姑区中路11号,现为省公安厅老干部活动中心用房。该灵庙始建于1938年,高为近20米,面积约为600多平方米,为上下两层石制的“中日混合”式建筑。这座“奉天灵庙”供奉的不是人,而是“为建立和维护‘满洲’而献身的将士”——汉奸。它是三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是一个记录历史的活化石,更是发动侵华战争的又一罪证!
50、“原同泽中学男校教学楼”旧址,位于市沈河区万泉街14号。旧址建筑建于1926年。东临原动物园,与赵尔巽公馆隔街相望。现为大学小河沿校区。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1925年,张学良同意了郭松龄提出的,关于办一所中学来提高军官文化素质的建议。由郭松龄、韩淑秀出面,在东山嘴子军营内,辟出一部分院落为校址,开办了同泽中学,招考初中学生两个班,计104名。
1925年秋,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被杀。1926年,张学良自己接办了同泽中学,任董事长,委派他的秘书李静澄为校长,刘申光为教务长,原来的教职员工均有他就,并拨出巨款在小河沿筹建新校舍。这就是现在同泽中学男校教学楼的旧址。,日寇侵占后,学校被迫停办解散。
解放后,学校先后变更为:市第二中学、市师范学校、大学小河沿校区。
原同泽中学男校教学楼为两栋,南北走向,两楼之间的北头夹盖有一栋小楼为礼堂。在教学楼的对面,东西盖有对称两栋平房,中间盖有一栋小楼为图书馆。现在图书馆和西边的平房早已已被拆除。据学校的老师说,现存的一趟平房及南部的操场,又将被政府卖给房地产开发商。到那时学校的环境更是惨不忍睹了。
51、奉天商务总会旧址,位于市沈河区街192号。现房为市工商业联合会所用。被市文物部门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1911年10月,爆发辛亥革命。1912年1月,孙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开始了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商会主要分三个历史阶段:民国成立到“九·一八”事变时期();日伪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
&&&&&&&1912年3月在奉天劝业道的指令下,各工业行业单独组织成立了“奉天工务总会”,选举薛永来(志远)为会长,田福昌为副会长,王为坐办(相当于秘书长)、工务总会会员是由工厂、手工作坊的资本主、小业主和从事生产和服务的工人组成。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工商组织分开,工商两会并立。
&&&&&&&1913年(民国2年)由奉天省公署决定将钟楼南前奉天府尹衙门旧址(即现在街192号市工商联所在地)拨给商务总会,奉天商务总会办事机构遂从长安寺迁入新址办公。奉天工务总会也随之迁入新址。
52、千代田公园给水塔,1902年,沙俄在站前修筑了如今的胜利大街北段等几条土路。1905年,打败沙俄后,接管了“南满铁道”和“铁道用地”,并将“铁道用地”改称为“奉天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附属地”。1912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满铁附属地”范围内修建了“千代田水塔”,当时储水量为10万加仑,合450吨,并于1915年开始城市供水。如今,当年的水源地仍然位于公园内;“千代田水塔”,就是仍然矗立在公园西南角的水塔,它已成为市地上不可移动近现代文物之一。
53、“万泉水塔”旧址,位于市大东区万泉街一号万泉水园地内。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万泉水塔坐落在万泉公园(小河沿)内,它始建于30年代(?),是张作霖时期建造的&,由人设计施工,现已有73年的历史了。
54、在距今天的站2291米、老道口北边的三洞桥,便是张作霖当年的被炸地点。如今“皇姑屯事件”已过去八十多年,至今三洞桥仍可见当初模样。政府于,在“三洞桥”旁立了一块碑,刻有“皇姑屯事件”经过。&2004年,张作霖被炸处及石碑列入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如今登上斜斜的路基,可见一方新砌的卧式黑色石碑取代了原先的标志牌,正面是一行大号魏碑字体:“皇姑屯事件发生地”。现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有模拟整个事件过程的影像和河本大作大佐的供词。
55、“奉天省咨议局”旧址,位于市沈河区街118号,现房空置急待维修。被市文物局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据记载,于1907年筹备咨议局,于1910年左右建成老城新的市政中心,其地点位于大西门外(今沈河区街118号)。中央为小型圆形广场,周围环绕洋风式议政建筑。中心建筑为奉天省咨议局议场,二层建筑,大门入口局部升起有四层。
这座“洋楼”呈青红色,分上下两层,外形精致。这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时期的“奉天省议会”旧址,属于典型的巴风格建筑,是现存不多的优秀的民国时期建筑。建筑墙体由红砖和青砖构成,大楼四角和窗柱都有精美的柱头,柱头由红砖雕刻而成,楼顶为铁皮顶。大楼内部结构以木制为主,楼梯都是木制的。是一座精美的欧式建筑。
该建筑始建于1906年。1912年至1918年为“奉天省议会”所在地,1928年为“奉天省党部”,后又改为“奉天省高等审判厅、检查厅”,解放后为军区政治部军法处。
56、“奉天医科大学”旧址,位于市大东区小河沿路44号。现房为省肿瘤医院所用。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原私立医科大学其前身为盛京医学大学,于1892年由传教士、医学博士司督阁在奉天(今)开办施医院附设西医学堂会,1912年建立奉天医科大学,这是当时三省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其后学校更名为奉天医学专科学校、私立医科专门学校、盛京医科大学、私立医学院,该校以其教学严谨、注重人才质量而负盛名。该学校共培养学生531名,其中大部分学生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的著名专家和学者。1948年8月,遵照行政委员会的指示,该校并入医科大学。&
57、“原兴农合作社大楼”旧址,位于市区南大街43号。现房为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所用。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对的盘剥是形式多样,变本加厉的。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强取、豪夺、占领以外,还一些看似“仁道”、“友好”而实际上更是“软刀子”和“不露齿的狗”,“兴农合作社”就是这样。
&&&&&&&“兴农合作社”是侵略后建立的一个经济组织机构。它属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伪中央设有兴农合作社中兴会,各省设有兴农合作社省支部,各市、县设有兴农合作社办事处,各村、屯设有兴农会。农民以户为单位,为兴农会的当然会员、也是兴农合作社的社员。
&&&&&&&“兴农合作社”,加紧掠夺人民的粮食等物资,更进一步地榨取农民的血汗,把作为支撑帝国主义进行侵略战争的补给基地。“兴农合作社”就是直接推行日伪这一系列掠夺政策的罪恶机构。
&&&&&&&伪满的兴农合作社,是侵略者“三位一体”政策实施的组织之一。所谓“三位一体”,就是县署、协和会、兴农社三家共同决定执行全县政法、群众教育、经济生产等大事,实行一体化,就是协助各级政府贯彻执行各种规定法令及法定政策。各级协和会向群众贯彻“王道乐土”、“大东亚共荣圈”、“日满协和”等思想教育。各级兴农合作社从经济上对广大农村进行所谓扶植,其实质就是经济掠夺。
&&&&&&&“八·一五”后,兴农合作社这一组织,才随着日伪政权的覆灭在祖国大地上彻底消失了。
58、原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大楼旧址,位于市区街34号。现为网通公司用房。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原奉天自动电后交换局(1927年设计,1928年建成),被称作"近代式"的现代建筑。原关东厅内务局土木课设计的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三层钢筋混凝上结构,立面造型已相当净化,但建筑审美标准并没有根本改变,立面构图仍可见三段式划分,并采取了较密的竖线条处理。
&&&&&&&当现代新风吹来的时候,"西洋复古建筑"及"固有建筑"两种设计思想首先与现代思潮相结合而形成两种现代风格,前者表现为体量组合及立面构图仍追求历史样式的均衡、对称、稳重,建筑局部保留西洋图案装饰,但整体风格简洁具有现代感,作品实例如原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
59、大亨铁工厂办公楼旧址位于大东区大东路178号,南邻大东路,西邻东边城路,北邻中捷友谊厂。&&&&现为矿山机器厂所在地,工厂原建筑现仅有1924年建的办公楼一座和几个有所改动的车间。  据知情人士介绍,大亨铁工厂创办于1924年,由奉系军阀杨宇霆先后投资奉大洋57.5万元开办,当时主要生产马拉炮车、火车车厢等。
&&&&&&&1929年扩建了铸钢厂,成为当时最大的民族工业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人占领工厂,驱逐场主和职员,改名为株式会社满洲工厂。
&&&&&&&1945年投降后,国民党接收该厂,改名为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公司机器四厂,后由于战争停产,工厂破损严重,仅存办公楼和几座厂房,不能生产。
&&&&&&&1952年改名为机械局第五厂南分厂,开始恢复生产,同年10月1日又改名为机械二十五厂,第二年8月最后定名为矿山机器厂至今。
  大亨铁工厂是市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研究市的机械工业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被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60、“沙俄东正墓地教堂”旧址,位于市区路72号,东面为区委党校,西面是市民政局殡葬服务中心。该建筑高约10米,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通体圆形,西面有门,东面凸出圆形部分,上有透龙“十字”装饰;整个建筑物为青石砌筑,上部装饰铜饰覆盖物,呈铜绿色,庄重、典雅。现由市民政局管理。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詹洪阁先生提供了他珍藏多年的珍贵文物,用来考证该建筑的“身世”:由弘文堂书店于1915年发行的一套摄影明信片中,就有该建筑的“身影”,说明上标明“奉天露国忠魂碑”字样,由于人称俄国为“露西亚”,所以称其为“露国”。盛京书局1912年出版的《实测奉天省城全图》中,在该建筑的部位标明了“俄坟”字样。1926年出版的《最新奉天市街地图》中,该建筑位置上,标明了“露国墓地”。1920年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史料》中的地图上,也注明了“露国墓地”字样。1930年出版的一份英文版地图上,在该建筑处标号“16”,注明“16”标号的文字为:&R&USSIAN.WAR.&MONUMENT。意为“日俄战争纪念碑”。&
著名收藏家詹洪阁先生介绍说,据他珍藏的有关资料记载,该建筑建于1909年。当时,日俄战争已经结束,沙俄以失败告终,侵略者占领了。经过当时的驻奉天总领事馆同意,沙俄当局才得以在西塔地区建立了这座“日俄战争纪念碑”,以来祭奠主要是在“日俄战争奉天大会战”中阵亡的官兵。随后,这里便成为埋葬沙俄官兵遗体的墓地。该建筑,是专门用来供人们祭奠沙俄阵亡亡灵的,而并非东正教堂。这如同殡仪馆的公祭堂,绝对不能称其为庙宇、教堂一样,是完全不能混淆的两个概念。此类“纪念碑”也曾有&。
詹洪阁先生介绍说,类似西塔地区这座“日俄战争纪念碑”,在也曾建造过,一册“写真帖”中,就有“日俄战争纪念碑”照片,其制式、造型与西塔地区的相同。他认为,史料表明,该建筑物绝非东正教堂,而应该叫“日俄战争纪念碑”更为确切,以成为沙俄、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又一铁证。
61、“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图书馆”旧址,位于市区南三马路10号。现为铁路图书馆。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日寇在1905年以前,久怀侵略之心,自对俄战争结束后,益复夜郎自大,不可一世,从而组织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凡关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侵略的策划与进行,几乎无一不以满铁为出发点而积极行动,基此原因,遂有奉天图书馆之筹设,在表面观之,奉天图书馆不过为一传播世界文化及辅导社会教育机关而已,但就其内在的实质而言,则为一地地道道综合的侵略研究所与阴谋补给源。
&&&&&&&满铁奉天图书馆,于1910年11月在奉天小学校内开设阅览场,规模较小;1915年4月移入站前综合事物所二楼;1917年6月,改称奉天简易图书馆;1920年4月又改称为奉天图书馆。现馆舍于1921年9月建成,12月迁入新馆办公。1925年9月建成后楼四层书库;1929年由名厂购来钢铁书架;日被国民党政府接收;日随着解放而回到人民手中。
满铁奉天图书馆为人设计,占地面积:8767.05平方米,建筑面积:1543.94平方米。满铁奉天图书馆藏书有17万余册。”
62、“奉天千代田小学”旧址,位于市区南一马路100号。现房为育才学校所用。被列入市首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1927年至1932年,为满洲专门教育学校附属小学校;1933年至1936年,为奉天千代田寻常高等小学;1937年至1940年,为奉天千代田小学;1941年至1943年,为奉天千代田在满国民小学;1944年至1945年,为富士青年学校;1945年11月至1946年7月,为千代田国民学校;1947年9月师院学生迁入,后迁;1947年至1948年,为文理学院。当年奉天千代田小学是专为移民子女开设的。1945年投降,人陆续回国。但现在仍有千代田小学同窗会,每年都有当年曾为该校学生的老人来学校参观。
(育才学校是1949年由张闻天、徐特立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是市教育局直属的省重点中学,是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63、位于大东区东塔街6号的东三省兵工厂旧址,又称“奉天军械厂”,今为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该工厂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地区规模最大、建厂最早的军工企业。
初创时为奉天军械厂,厂址在大东门外奉天造币厂内,场地窄小,设备简陋,只能修理枪械和制造枪弹。1919年春,张作霖为巩固其统治和扩张势力,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生产重型武器,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决定改建奉天军械厂为东三省兵工厂。张作霖亲命将东塔以西约1800亩地划给兵工厂,还另选大东边门外空地成立工程处,建造火药厂、枪弹厂和枪厂。为了便于运输,又铺设铁轨,修建站台,使火车直通厂内。
1921年10月,在的厂房里安装上机器开始生产,命为“东三省兵工厂”。1923年,兵工厂扩大,新增添炮弹厂、机器厂,并筹办发电厂。煤、水电、动力部分由本厂供给,其机器多购自。各种机器约万台以上,种类齐全,其生产制造能力甚强。1924年,由督军署参议杨宇霆兼管,将总办改称为督办,土木,扩充军备,兵工厂较之初期扩大了数倍,厂房区域长达2.5公里,宽1公里。兵工厂管辖“八厂四处”以及学校、医院等20多个单位。兵工厂所生产的大量军火武器,都是国内其他各厂所不及的。
如今,在花园式的厂区内仍保存着民国时期杨宇霆任督办时,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白色2层小楼和建于1927年的灰色小楼。两座小楼历尽沧桑,至今保存完好,为公司办公楼和图书馆。
64、东三省总督府坐落在市沈河区盛京路28号,位于古城的中心位置。它北侧距故宫50米,南侧为张氏帅府&(即张作霖公馆)。因房屋破损严重,现以空置多年。被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原东三省总督府主楼建筑面积为2672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主楼前有800余平方米的院落,楼体外部文饰豪华,造型极具特色,代表了当时的年代和建筑形式,所用材料考究,外部为青砖墙体,附以雕饰旋脸门窗,人字架木结构,房顶为深红彩钢瓦,为一典型的欧式建筑。建筑内部为中间大厅、四周布设房间。大厅内8米长的大梁至少是直径1.2米的原木修整而成。
&&&&&&&承载着三百余年历史沧桑的东三省总督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始建于清入关前,1644年清入关后成为清留都府,后改为奉天将军府(又称盛京将军府),为当时总管八旗事务大臣办公衙署。1907年改制成为东三省总督府。20世纪20年代张作霖曾在此办公,张学良的“保安总司令部”也曾设于此地,1931年后这里又做过一段伪奉天省政府。该楼是故宫的同期建筑,也是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但如今破损十分严重。
&&&&&&&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份说明让我们得以了解这座建筑更详细的历史:它始建于清朝初期,1644年清朝入关后成为清留都府。1747年变为盛京将军府,为当时最高军政机关。1907年,盛京将军衙门(其旧址在市钟厂北半部,为原清政府吏部衙门处)被裁撤,设东三省总督,正式设行省,建立东三省总督府。自1907年开始,先后在东三省总督府处理公务的有:东三省首任总督徐世昌,继任总督锡良,第三任总督赵尔巽。1914年,改称上将军行署,时任上将军的张锡銮和段芝贵,都曾在此办理过公务。此后,任盛武将军、奉天督军的张作霖,任奉天军务督办、东三省保安司令的张学良,也都在此办理过公务。伪“满洲国”时期,这里改为奉天省公署,统办东三省的政务。解放后交由省纺织研究所(现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使用。
&&&&&&&&“从清代初期到新成立,东三省总督府在300余年的岁月里对地区的历史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65、中心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与明城属同期建筑。中心庙位于明城内的东西,南北十字大街的中心而得名,清建都之初在明旧城内建大内皇宫,改十字街为井字街,故庙仍居城中心。它占地不到半亩,内祀关羽圣人像。原庙之东,西配有城隍财神,山神,土地神四库,现已无存。清末庙貌渐废,与一九三八年重修并立碑,此碑现藏于北塔碑林。故人修中心庙是为趋利避害,企盼神灵保佑平安。
一九九八年,市文化局已将其列入申报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经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将其重新翻修。
修复后的中心庙仍保存明、清的建筑风格,院内石栏浮雕,古朴典雅。虽然小巧玲珑,但庙堂却也雄伟浑厚,檐上的雕刻细腻精致,再现了古代历史风貌。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了的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依附在故宫北侧的中心庙,香火越来越旺。
66、西塔寺位于区市府大路,全称护国寺,被市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西塔寺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夏告竣,是当时绕盛京城东、西、南、北四塔四寺之一。据寺内碑文记载:“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南为众庶,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寿,名曰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法轮寺。”四塔四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震四方,护国安民。
&&&&&&&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法轮寺为“金镜周园”。
&&&&&&&东、南、北三塔相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修复,西塔由于过分残破,于1968年被拆除。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1998年,为恢复“盛京八景”之一的西塔和寺,市筹资在原址上按照西塔原貌进行复建。复建后的西塔塔高26.33米,塔基座占地256平方米;寺占地总面积4000平方米,殿内雕梁画栋,古朴壮观。
67、八王寺原名大法寺,位于大东区边墙路112号。创建于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1638年(清崇德三年)重修。&因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施舍银两重修庙宇,大法寺住持僧为了感谢其施舍之恩,在寺院的左侧修了八王祠,从此就变成了阿济格的家庙,俗称八王寺,这就是八王寺的由来。以后这座寺庙在乾隆四年,同治十一年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宏伟壮观。同治十一年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宏伟壮观。
68、“赵尔巽公馆”旧址,位于市大东区万泉公园正门南侧,现房由区城建局管理。被市文物局列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赵尔巽(1844年-1927年),字公镶,号次珊,又号无补,汉军人,出生于的官宦世家。清朝末年,历任盛京将军、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监管将军事物,民国时期,历任东三省都督、清史馆总裁、馆长,主编《清史稿》,1927年病逝于,终年83岁。
赵尔巽公馆,建于清末年间。据考证,该建筑原有东、西跨院和后花园,现仅存中间的四合院。
2004年8月由市区两级政府投资修缮。
69、市40年代曾有过日军建立的多处“英美二战战俘营”。
&&&&&&&现已查明在至少有3处战俘营遗址,分别是在市大东区青光街,原“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现中捷友谊厂)旧址、市沈河区惠工广场以东,原“满洲帆布株式会社”(现齿轮厂)旧址以及市铁西区笃工街西侧,原“满洲皮革株式会社”(现市变压器厂)旧址。
&&&&&&&市委、市政府在2004年已把“英美战俘营原址”纳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并且投入1000万元对现有的两栋主体建筑进行了维修。市文物局做了一份“战俘营原址地区规划设计说明书”,建议将营区里的一些遗迹进行整修,恢复历史原貌,以便争取把它作为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纪念馆,成为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现已初步建成,不过由于缺乏历史资料和实物,纪念馆的规模并不大,目前也没有正式对外开放。据市文物局文物管理处的张处长透露,如果要真正把这个遗址完整做好,涉及到动迁、规划等工作,需要大笔投入和完整的规划。
70、“奉天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旧址,位于沈河区惠工街92号,现为台商会馆用房。由市文物局立为:市不可移动文物。
&&&&过去时:该楼又称“杜公馆”,建于1923年3月,是在张学良支持下,由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先生创建的当时最大的一家民营窑业公司。办公楼正面三层、两翼两层呈“&V”字形。此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46平方米,其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洋式门脸”+“中式后庭”。屋内有木楼梯,第二层屋外有走廊,在西南角处有一半圆形大门,原来的地下室因不适用被填上。有资料显示,从前面看,小楼原有的门柱顶端饰有“爱奥尼”柱头,二楼两侧窗外饰有葫芦瓶栏杆,正中三楼原本有塔楼,后被大火烧毁;若从小楼后面看,又是浓郁的古典风格,两翼楼体上原饰有木栅栏和雕花镂空栏杆。
  杜重远,省怀德县人,1911年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学校,1918年到留学,专攻窑业。1923年冬回国,在大东边门外小二台子创办了肇新窑业公司(原日用陶瓷厂)。肇新窑业公司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为宗旨,首先开展机械制砖生产,将陶瓷挤出市场,杜重远成为民族工业的佼佼者。肇新窑业公司的办公楼作为民族企业家办公楼,主体建筑保存完好。
&&&&&1923年,留日归来的杜重远决心投身实业以振兴中华,设法筹资创建了位于二台子占地20亩的肇新实业公司。从此,有了第一家华资机制砖瓦工厂,有了从传统青砖大瓦向红砖水泥瓦的转变,打破了砖瓦市场由资本独霸天下的局面。数年后,肇新又增资扩建,引进设备开始了机器制瓷业的先河。肇新事业蒸蒸日上,其砖瓦产品不但为正在扩建的大学土建工程所包销,而且也为惠工工业区和沈海工业区等提供了大量的工民用建筑材料。肇新的青边瓷碗碟不仅成为关内外畅销的日用瓷器,而且也挽回了资本把持的瓷业利权。日资大华瓷厂不得不停业转产,、的一些日资瓷厂不得不转产耐火砖。肇新,是留学生学成返国兴邦创业的范例,是城市近代化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工业文明的成果。
现在时:当年的“杜公馆”如今已变为市台商会馆。据会馆的尚主任介绍,当年的“公馆楼”,曾经作为很多用途使用。直到台商会馆接手,在不改动内部原结构的基础上,经过大半年的修复与重建,整个楼的面貌焕然一新。
&&&&&&&老建筑,一座城市的宝贵财富,之于,之于任何一座城市。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沈阳市殡葬管理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