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信用卡密码设置换密码后多久能用

信用卡修改密码需要多久_百度知道帮人设账号过后改密码|信用卡|银行卡_凤凰资讯
帮人设账号过后改密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3年1月,冯某帮宋女士注册了用户名为“飘××”的支付宝账号,并与宋女士所持有的尾号为“3259”的交通银行信用卡绑定。当天晚上,冯某悄悄将该支付宝账号的密码修改,继而用该支付宝账号在网上消费4056元。
原标题:帮人设账号过后改密码□吴华郭玲近年来,利用复制银行卡及信用卡进行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已屡见不鲜,现如今随着网络发展,出现了利用电子账户绑定信用卡进行现金转移盗窃的犯罪手法。23岁的冯某大专毕业后在家无所事事,苦寻生财之道。2012年年底,冯某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宋女士,宋女士刚刚接触网上购物,委托冯某帮她申请支付宝账号。冯某心生一计,决定利用淘宝网信用卡快捷支付方式“黑”一把宋女士。2013年1月,冯某帮宋女士注册了用户名为“飘××”的支付宝账号,并与宋女士所持有的尾号为“3259”的交通银行信用卡绑定。当天晚上,冯某悄悄将该支付宝账号的密码修改,继而用该支付宝账号在网上消费4056元。随后,宋女士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立即报案。民警经过调查,将冯某抓获。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后认为,冯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修改他人支付宝密码进行购物消费的手段窃取他人4056元人民币,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因冯某自愿认罪,主动赔偿宋女士5100元并取得了宋女士的谅解,遂判处冯某罚金8000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618252
播放数:2756610
播放数:6052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信用卡:设不设密码都没必要纠结(12.3.3)
信用卡:设不设密码都没必要纠结(12.3.3)
在使用密码的消费中,密码是判定消费有效的唯一方式。几乎所有银行的信用卡章程中都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
  信用卡是设密码安全还是不设密码安全?
  这个问题在微博上被提出后,加之“业内人士”的解析,一时间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且似乎没有人能立刻回答出“设”或者“不设”。
  没有设置密码的信用卡,丢失后被盗刷的可能性较大,同时银行方面提供了
“失卡保障”服务,信用卡被盗刷之后,不同银行提供不同额度或者方式的补救赔偿措施;而设置密码的信用卡,被盗刷的可能性较小,同时银行方面也不负有盗刷后的赔偿责任。
  从责任归属上看,貌似不设密码的卡更安全,因为至少信用卡被盗刷之后还有银行、商户等一起承担责任,而设置了密码的卡一旦被盗刷,持卡人只能全部负责。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设不设密码,倾向不同
  曾在银行工作过的刘小姐表示,她现在使用的信用卡就是不设密码的。原因是使用方便。对于不设密码的卡和设密码的卡,她觉得两者安全性并无多大区别,只是用起来方便不方便的问题而已。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国有银行北京某支行副行长表示,信用卡还是设置密码安全。他认为,即使身份证和信用卡一起丢了,已经设置密码的信用卡,如果密码和生日信息等无关,不容易被猜到,那么信用卡的资金安全是有保障的。
  在建设银行工作的齐小姐表示,虽然银行有失卡保障服务,但是如果持卡人的卡一旦被盗刷,取证和后期的调查都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过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还是建议消费者设置密码。
  家住上海的黄女士曾发生信用卡在海外被盗刷的情况,后期虽然追回了被盗刷的全部金额,但也历时4个月。
  中国银行业协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表示,他自己使用的信用卡也是设置了密码的。
  失卡保障:因行而异
  失卡保障是指信用卡客户遗失信用卡后,持卡人若在第一时间向银行申请挂失,则银行对持卡人在挂失前一定时间内因被人盗刷信用卡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目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开设了相关服务。但具体规定则各不相同。
  “信用卡挂失前48小时出现‘非凭密码’的冒用交易,可以到银行申请赔偿。赔偿额度最高金卡15000元,普卡10000元。但失卡安全保障不包括网络交易。”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对记者表示,发生信用卡丢失的情况,首要的措施应该是挂失。
  同时,招商银行信用卡章程中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发卡机构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依据密码等电子信息为持卡人办理的存取款、转账结算、网上支付等各类交易,交易所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该项交易的有效凭据。凡未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则记载有持卡人签名的交易凭证及发卡机构与持卡人约定的其他证明文件,或经确认证明持卡人本人消费的其他依据,为该项交易完成的有效凭证,但持卡人与发卡机构另有约定的除外。”
  “卡片挂失前48小时内属于被盗用的签名消费,银行会代为向保险公司索赔,索赔最高金额为卡片信用额度,不包括自有存款的部分。如果是取用现金、转账等使用密码交易和网上交易、电购、邮购交易等,则不属于保障范围。”广发银行客服对记者表示。
  广发银行同时规定,信用卡丢失后应第一时间挂失。卡片如果不在手中,经由公安机关出具报案证明之后,在交易日起的45天内,以快递的形式递交失卡保障受理表进行索赔。如果信用卡6个月内没有信用交易,这项功能自动取消。此外,有密码的信用卡不适用于失卡保障。
  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表示,如果出现信用卡被盗刷的情况,持卡人可以在交易发生后的60天之内向发卡行提出拒付申请,此项规定适用于有设置密码的和没有设置密码的信用卡。
  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表示,信用卡发生被盗刷之后,持卡人可以在30天内向银行申请对交易进行直查。这项业务也适用于设置密码的信用卡和没有设置密码的信用卡。
  中信银行贵宾专线客服表示,一般建议持卡人设置密码比较安全,如果刷卡的时候没有密码,商户也有责任去核对签名。出现盗刷情况银行可以做调单处理,或者报警交给警方处理。
  一位工行工作人员表示,虽然银行有失卡保障相关规定,但在他所处的地区,消费者无法办理不设密码的信用卡。该工作人员称:“我们这边办的信用卡都是要设密码的。这也是为了消费者的资金安全考虑。”
  警惕国外消费记录
  对于带有VISA、MasterCard、JCB等标志的信用卡,在国外使用时,不管之前有没有设置密码,都会被默认为无密码消费,仅凭签名确认。因此,如果信用卡被盗往海外,盗刷的可能性就有可能增大。
  对此,不同银行也出具了不同的防范规定。
  广发银行客服对记者表示,在某些国家确实存在不用密码、仅凭签名消费的情况。所以银行建议持卡人如果有出国计划,可先致电客服登记行程以方便在国外使用卡片。“如果持卡人此前的消费记录一直在北京地区,突然出现在国外的消费记录,广发可能在联系不上持卡人的情况下采取止付的措施以降低盗刷风险。”
  其他银行对于在境外发生盗刷行为的规定和无密码失卡保障基本一致。
  “因行而异”合理吗?
  信用卡设置密码好还是不设密码好,几乎所有银行都会说:“不做强制规定,但建议您设置密码。”然而,据记者了解,大部分银行对设置了密码的信用卡被盗刷后的态度都是:“凭密码交易不属于失卡保障范围。”
  以上说法是否合理?
  “各个发卡银行对卡片被盗刷后的赔付都有各自的规定,因行而异。”中国银联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徐林红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采访时作了如上表示。
  银监会监管二部俞勇认为,盗刷信用卡是一种犯罪行为,就像现金被拿走一样。“信用卡被盗刷消费者只负有限责任,其他是商家和银行应该负责的,信用卡也和现金一个概念,你不能现金丢了去怪你钱放的地方不对。”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张彤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信用卡被盗刷后,是收单单位和发卡银行谁负这个责任的问题,不涉及个人。”
  虽然各家说法不同,但是目前并没有对信用卡被盗刷以后如何赔付的强制规定。
  俞勇表示:“具体赔付规则监管层面是不能规定的,这是一个市场化的东西。就和银行收取手续费一样,根据买方卖方市场而定,强制规定并不科学。”
  盗刷责任如何裁定?
  银行卡被盗刷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通过真实的银行卡刷走款项,二是通过复制的银行卡盗刷银行款项。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律工作者表示,两种盗刷情况的举证方也不同。
  通过原真实的银行卡刷走款项一般是银行卡被盗或丢失后,原合法持卡人未发觉,现持卡人通过该卡将款刷走。对于该类案件,举证的关键是卡的真实性。只要刷卡人用的是银行发行的真卡,即使原持卡人能够举证证明刷卡不是自己所为也难逃责任。所以,银行的举证责任在于,其一,合法持卡人对银行卡的保管不当,将卡丢失;其二,刷卡人持真卡刷卡;其三,银行对银行卡安全使用尽到了义务。银行完成上述举证义务,就可认定在盗刷事件中,原持卡人有严重过错,为此,银行可以免除责任。
  通过复制的银行卡盗刷银行款项是指犯罪分子盗取银行卡相关信息复制了银行卡进行消费。对于该类案件,合法持卡人的举证责任是:其一,真实的银行卡一直在自己手中(出示真实的银行卡);其二,刷卡不是自己所为(提请公安机关调取监控录像证明取款人不是自己,或提供证据证明当时自己不在该地);其三,公安机关有关银行自动取款机或周围设施被犯罪分子做过手脚的侦查记录。合法持卡人完成上述举证义务,就可认定银行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就应当承担全额付款责任。
  对于仅凭签名进行交易确认的信用卡,特约商户在持卡人签单时,应对其签名笔迹与信用卡背面的签名笔迹是否一致进行核对审查。出现盗刷后,在追究责任时,笔迹专家在确认不是本人签名后,责任就转移到了刷卡的商家身上。商家将承担一定损失,个人不需要承担责任。但由于特约商户的收银人员不可能具备笔迹鉴定的专业素质,因此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或其他规章的明确规定之前,特约商户对签名笔迹进行形式审查即可认为其履行了审查义务。
  在使用密码的消费中,密码是判定消费有效的唯一方式。几乎所有银行的信用卡章程中都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因为银行无法识别信用卡是被盗刷还是道德风险,发生盗刷很可能是持卡人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密码泄露或者将信用卡交由他人保管等过失行为,所以在设置密码的消费方式上,持卡人是很难证明银行存在过错从而获得赔偿的。
  上述人士同时表示,由于国内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加之审理过程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所以已结信用卡盗刷案件判决也有较大差别,目前并无明确的依据。
银行内部人士爆料:信用卡不设密码其实更安全(12.2.23)
使用银行卡需设置密码保障安全,这个常识近日被人推翻一位自称银行内部人士在专业理财论坛上发帖爆料,告知信用卡不设密码其实更安全。记者求证中,本地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也默认了这种说法,并表示自己的信用卡就没有设置密码。
  名为“kcat”网友在帖子中表示,之所以信用卡没有密码更安全的原因是,信用卡一旦被盗刷,有密码持卡人负全责,没设密码则银行可负责赔偿。
该网友甚至罗列了一些国内的案例支撑自己的观点
  因卡片丢失被盗刷,凭密码消费时,法院倾向于判持卡人负全责;凭签名消费,法院会以持卡人没有保管好卡片存在过错为由,判持卡人承担10%-50%的损失,余下损失由商家承担,具体视商家过错内容而定,例如签名与卡片不符、性别不符等,商家的过错越多则持卡人承担的损失越少。
  因克隆卡被盗刷的持卡人,如是凭密码消费或凭签名消费且持卡人无法举证是克隆卡,法院倾向于判持卡人负全责;凭签名消费且持卡人能举证是克隆卡,例如持卡人手机收到盗刷短信后立即前往超市消费并保留消费签单作为呈堂证供,由于盗刷多发生在外地而持卡人从物理上不可能同时在相隔遥远的两地消费,银行因此彻底丧失了抗辩的理由,法院多会判银行负全责。
  只赔未设密码用户
  为保障信用卡刷卡安全,多数银行提供了失卡保障服务。若卡片遗失,持卡人在第一时间向银行申请挂失,则银行对持卡人在挂失前一定时间内因被人盗刷信用卡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目前银行提供的失卡保障大多为48小时,也就是说银行对持卡人在挂失前48小时内因被人盗刷信用卡而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不过,招行信用卡中心人士提醒,银行所提供的失卡保障,大多针对的是没有设置交易密码,仅凭客户签名进行交易的信用卡客户。
  本地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央行颁布的《银行卡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收单商户负担起核对信用卡签名的责任。“仅凭签名消费的信用卡丢失或被盗后,容易被人冒刷,但由于不用输入密码,所以不存在密码泄露的情况。同时由于不是本人签字,在追究责任时,笔迹专家很容易就能分辨出真伪,在确认不是本人签名之后,责任就转移到了刷卡的商家身上。商家将承担一定损失,个人是不需要承担责任。而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因为银行无法识别信用卡是被盗刷还是道德风险,而凭密码消费交易的保密级别明显比仅凭签名消费高得多。对后者交易模式,由于从来不用输入密码,所以不存在密码泄露的情况”。
  有网友表示,曾就信用卡是否设密码征求过律师意见,该律师称,持不设密码,只要消费凭单不由持卡人签署,而且没有重大过错,持卡人就完全不需要为盗刷负责。银行方面希望设置密码,是因为可以把原本该由银行承担的风险转嫁给用户。
  多重保护安全更有保障
  使用信用卡,到底该不该设密码?记者在随机调查的15位持卡人中,正反观点各占一半。部分在境外交易的持卡人告诉记者,刷卡走VISA和MASTER通道,是不需要输密码的,只凭签名交易。而有些国外的POS机根本就没输密码的地方。而一些消费者则赞同信用卡设置密码。密码和签名双重保护,使用当然会更加安全。被盗刷还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向银行索赔程序也会比较繁琐,为什么不自己保护好用卡安全。
  银行专业人士提醒,目前国内信用卡用卡环境还不很成熟,凭密码交易的持卡人需注意用卡时,尽量用手掩盖密码器,防止密码泄露。而使用无密码信用卡的持卡人,也应该进行多重防护,如短信提醒、交易金额限制等,并选择一些有失卡保障和异常交易监控的银行。拿到新卡后,一定要在卡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而且字体笔迹最好有一定的特色,别人不容易模仿。这样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
信用卡不设密码更安全只是一个理想(12.2.23)
近日,有媒体称收到银行内部人士爆料,信用卡不设密码其实更安全,理由是一旦选择设置密码,那么交易时只要使用了密码,银行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如果密码被他人窃取,那么损失银行一概不予赔偿。相反,如果没有设置密码,那么交易只有凭持卡人的亲笔签字才有效,如果不是持卡人的签名,银行需要负责任。该网友还罗列了一些国内的案例支撑自己的观点:因卡片丢失被盗刷,凭密码消费时,法院倾向于判持卡人负全责;凭签名消费,法院会以持卡人没有保管好卡片存在过错为由,判持卡人承担10%-50%的损失,余下损失由商家承担,具体视商家过错内容而定,例如签名与卡片不符、性别不符等,商家的过错越多则持卡人承担的损失越少。
  事实真的如此吗?一旦发生信用卡被冒用的事件,使用签名的持卡人的权益就能得到保护吗?
尽管理论上,如果信用卡被盗刷后签名不符,持卡人可以申请调单拒付,但是目前在国内银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之下,持卡人举证和获得保障的困难很多,拒付并不像想象的那般容易。如果是在网络上被盗刷,更是存在难以举证、难获补偿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如果使用没有密码的信用卡出现盗刷后的问题吧:
  首先你要保证能在被盗刷后的24个小时或是48个小时之内向银行挂失(每家银行规定不同,有些必须书面申请挂失才可生效),如果你是个“马大哈”,没有在限期内发现信用卡丢失去挂失,那么对不起,挂失之前产生的损失银行是不负责任的。
  其次是到警察局报案,仅仅是向银行挂失是没用的,只有你报了案,并且警察局受理了,才有可能获得银行或商家的赔偿。
  第三是举证,你说这笔钱不是你消费的,签名不是你签的,谁证明呢?除非这两个签名之间的差距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否则就要请笔迹鉴定专家鉴定,但是这个费用在判决前银行可是不会负责的,你还要自己乖乖掏腰包。而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签名和外国人不一样,除非是请人专门设计的如“鬼画符”一样的签名,否则就会很容易被模仿。
  第四你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千万不要以为在限期内挂了失,报了案,又有证据证明消费签名不是你的你就可以安心的获得赔偿了,要知道,在这个盗刷事件中,银行和商户确实都有责任,但是你没有保管好自己的卡,以致被他人盗取或遗失,也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就如同力挺不设密码的这位网友所举证的案例一样,通常持卡人也需要视情况承担10~50%的损失的),因此,就算是判决是商家或是银行的主要责任,你也不是能把全部损失拿回来的。
  第五是赔偿期的长短。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大部分银行在持卡人办卡时的承诺常常是“天花乱坠”,一旦出了问题就会以各种借口推搪,毕竟想从银行拿钱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出现盗刷后,持卡人状告银行的案件如此多的原因了。即使发卡银行承诺了对部分盗刷款予以赔偿,但是这个过程可能是很漫长的。
  第六也是最可怕的,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打官司有多不容易,从法院立案、排期,再到请律师上法庭,也许一次上庭还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双方的证物出现分歧,还需要休庭重新审理,费时又费力,就算最后你赢了官司,上庭的费用由被告支付,可你为此请的假,耽误的工作可是没人赔的。
  如果你仅仅是偶尔一次丢卡了,走过上述程序获得了相应的赔偿也就算了,但是很不幸,你是一个很不细心的人,丢东西是家常便饭,那么你是否有精力、时间和金钱来在丢卡的时候应付这么多事情呢?
  信用卡不设密码确实方便,在刷卡消费的时候,尤其是在请客吃饭的时候会更有面子,但是这仅适用于那些生活比较谨慎,很少丢东西的人,而对于那些爱“丢三落四”的人来说,为自己的信用卡设个密码是更稳妥的。笼统的说信用卡不设密码更安全,无疑是过高的估计了中国的信用卡使用环境。
发表评论:
馆藏&2988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用卡密码忘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