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支行行长自杀理财承若书有用吗?

收废品攒8万元血汗钱 想存定期却接到理财单
来源:  发表时间: 08:26
1.程姨说自己不懂短信却被开通电话银行2.邮储回应基金申购单上有储户本人签名3.在电子银行服务记录单上并没有程姨的签名
邮储翠馨华庭支行
有储户投诉中国邮储银行广州翠馨华庭支行涉嫌理财销售误导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戴曼曼 刘薇
靠收废品辛辛苦苦攒下8万元,存入银行想做个定期赚点稳当钱,不料却被银行员工擅自办成了理财业务,一年后8万元亏了2000多元。
虽然亏损金额不算太大,但也让在广州靠打工为生的程姨“很受伤”。
近日,读者程姨向羊城晚报报料说,自己去年9月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州分行的翠馨华庭支行想存入一笔8万元的定期存款,却在工作人员的误导下签名变成了理财产品,一年后出现亏损。程姨很不解,为什么银行员工非要把自己的存款变成理财还跟自己说“没任何风险”?
而当事的邮储翠馨华庭支行则回应称,当时的业务办理均有程姨亲笔签名,是经过其本人同意的,不存在销售误导。由于缺乏业务办理时真实情况的有力佐证,双方各执一词。
想存定期却接到理财单
储户称1年后才知资金去向
程姨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自己是湖北天门人,今年56岁,过去的几年都是在广州以收废品为生。此前,自己一直在邮蓄银行翠馨华庭支行存活期。去年9月,原本要结婚的儿子推迟了婚期,她便把手里辛苦积攒的钱凑齐8万元,想存一个1年定期。
程姨回忆说,在办完业务后,邮储工作人员却给了她一张理财的单据。程姨当场要求把理财业务取消,直接办理定期存款,但柜员解释说理财比定期存款利息高,且没任何风险。
“我当时坚决要求不办理财,甚至在邮局(实际为邮储网点)闹了一场,表示要重新办理定期存款,但对方称所办理的业务已无法更改。那个黄姓柜员说给我办理的业务是绝对没有风险的,还说你是一个老人家,是不会骗你的。”程姨说,自己的一再要求被拒绝后,在对方坚称收益高过储蓄并没风险的劝说下,也只能接受了事实。
不过,到今年9月5日程姨去取款时发现,事实根本不像一年前邮储员工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风险”———当初的8万元被办成了3笔业务,一笔2万元用于购买南方中证500基金,一笔5.1万元购买了天弘添利A理财,剩下的9000元成了定期存款。此时,能够取出的就只有9000元的存款和亏损的基金,价值5.1万元的理财产品因为没有到期还不能取出。储户质疑
“不理亏为何行长要作补偿承诺
储户质疑有承诺为何又不兑现?”
程姨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一直以收废品为生,更不可能懂得相关的理财知识,一笔钱被划成了3份,她也是1年后才发现。她认为邮储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候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自己因为视力不好所以才会轻信。随后,她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自己的小儿子。
9月初,程姨的儿子通过电话与邮储银行翠馨华庭支行的黄姓行长进行了交涉。在交涉过程中,该行长称已经向程姨承诺3个月后将代其赎回5.1万元的理财,并按照7.1万元的金额(扣除了9000元的定期存款)支付1年期的定期存款本金和利息。
程姨的儿子要求对方出示书面证明时被拒绝,该行长给出类似“一行之长还不能说了算么”、“这么大个支行跑不了的”、“口头承诺也是一种承诺”等诸多说法。
行长的承诺,更让程姨和她儿子认定邮储存在“理亏”。由于当时的对话被程姨的儿子录音,记者在录音中也确实听到行长承认:
我们不是推卸责任,只是理财经理没有把风险点告诉购买人。她还表示,当时给程姨办理财业务的柜员已调离该网点。
为何还要3个月才能赎回5.1万元的天弘添利A理财?上述行长解释说,该理财产品每3个月开放一次,今年9月份的时候已经过了打开期限,只能滚动至11月。
记者在中国邮政储蓄的官网上了解到,该理财产品实际上仍然是一份基金,官网称“该基金具有保本特征,享有1.3倍一年期定存利率的年化收益率,以此次央行加息后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计算,持有添利A的年化收益率将达到3.9%,收益远远高于存款利息。”
然而今年11月底,程女士再次前往邮储翠馨华庭支行时,该行长却否认之前的承诺。而此时,5.1万元的理财虽然能够盈利,但是2万元的基金却已经亏损近5000元,这让程姨一时难以承受,只能多方多次讨要说法。
编辑: 健龙 1投诉到银监会有用吗?_银行资讯_理财频道_全景网
投诉到银监会有用吗?
  前两天,有位在资管行业的朋友吐槽,他买了某大行的理财产品,到期日已过竟然没有兑付。致电客服,客服说这产品仅在当地有售,具体情况只能向销售经理咨询,但销售经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朋友狠狠地说:不要逼我打银监会的投诉电话。
  这位朋友兼顾公司的信访工作,对于银监会投诉电话的威力自然谙熟于心。银监会一来电,一要做电话记录,二要汇报相关领导,三要承办部门说明情况。种种流程走下来,客户提出的问题想不得到重视都难,不信你看下面这个案例。
  周先生是北京人,马年春节后,他破天荒接到了四大行之一、北京某分行行长的电话。之前因为该银行工作失误,他花了20元工本费和10元年费,错办了一张不能使用的工资卡。周先生是个较真的人。为此,他和银行多次沟通,颇费周折,毫无效果。今年1月,他找到了银监会的电话和传真,一纸投诉传真发了过去,分行行长亲自道歉,该行电话服务中心道歉;20元工本费以及10元年费退还,另外还赔偿了周先生10元的电话费。当然,钱只是小事,周先生想要的也不是钱,而是其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利。作为监管部门,银监会当然要当仁不让地站出来。
  但是,银监会只是监督机构,不是万能机构,其无权决定被投诉机构向投诉人作出赔偿,只能督促其尽快解决,不信你再看下面这个案例。
  去年1月,深圳市民邓先生在农业银行深圳分行某支行副行长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去年年底,该产品出现兑付危机。今年3月初,邓先生向深圳银监局投诉。深圳银监局接到投诉后,核实了两个事情:一是该产品并非深圳农行理财产品;二是该行也未公开对外销售过相关产品。的确是员工私自销售的第三方机构产品。但注意了,在事实确立、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银监会也并没有判罚,而是责成深圳农行对涉事员工进行问责,并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同时,也督促深圳农行妥善处理客户投诉,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协商。最为关键的一点,关于此事涉及的民事纠纷及赔偿,请与相关单位及当事人协商,或向人民法院、仲裁机关提出。也就是说,“飞单”的事情,还是要走司法程序来解决,“告状”也没有直接作用。
  再提醒一下,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遇到任何纠纷,直接向银监会投诉也是没用的。正常情况下,应先行与该银行联络,这样做可使银行有机会及早解决投诉事项。实际上,现在各家银行的投诉渠道都做得很好了,电话、微信、柜台都能够进行处理,而且自有一套纠错的流程。只有对银行处理投诉的方法感到不满意,或银行并未在收到投诉后约定时间内给予最后回复,你的投诉银监会才会受理,而且只能是书面形式,口述形式或匿名投诉也都是无效的。
  总之,遇到问题向银监会投诉,可能不是一种便捷的方法,但只要是在正规渠道购买的正规产品,还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工行支行行长私设理财局 利用虚假合同诈骗1.2亿
&&来源:经济观察报
河北新闻网讯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 “女强人”俞茹生在蚌埠金融圈里可以说无人不知。在2012年底走进蚌埠市公安局自首之前,她还是工商银行蚌埠中荣街支行(以下简称中荣街支行)的行长。
虽然她在整个工商银行里的职位并不高,但是她的名头却不小。她拥有众多身份:安徽省劳动模范、蚌埠市蚌山区人大常委、感动安徽工行员工。在本地媒体眼里,这位来自安徽芜湖的女行长,曾经创下了蚌埠市金融史上网点发展速度之最,她的支行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光荣称号。
就是这样的声誉,也带给她轻松在蚌埠吸引来1.2亿资金理财的便利。经济观察报从工商银行蚌埠市分行一位人士处了解到,俞茹生联手该支行其他员工利用虚假信托合同及银行内部理财产品涉嫌诈骗了1.2亿元巨款,已经辞去行长职务,并到公安局自首。
俞再次暴露出银行业从业人员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对其供职的工商银行声誉也带来很大伤害。
涉案的一位受害客户告诉经济观察报,这段时间,这些受害客户已经数次找工商银行交涉。一位受害客户说,蚌埠市工行领导告诉他们,俞茹生的所作所为是个人行为。目前公安局方面还在继续调查,离结论出来的时间还有多久没人知道,但这些受害客户却都已经渐渐失去耐心。
2011年秋,李冉(化名)在工商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就在她考虑下一步购买什么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中荣街支行一位理财客户经理孙爱东向她推荐:“我们这边有一款内部理财产品,是俞茹生行长为职工创福利,月息0.8%,大姐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作为中荣街支行多年的客户,李冉觉得月息0.8%确实挺好,加上与自己相熟的客户经理屡屡劝说,她决定先试试。孙爱东随即告诉李冉,因为这是银行内部的理财产品,购买不到300万元的客户没有正式的合同,必须挂在孙爱东名下,“事后回想,这也怪我太相信他们的国有银行员工身份。”李冉懊悔不已。
李冉向孙爱东的银行卡打入了30万元,拿到了一张孙爱东手写的“合同”:收到李冉人民币三十万元购买两年期(300万元)起点理财产品。几个月后,李冉发现孙爱东每个月都定期支付给她利息,而且告诉她投入更多金额月利息就能达到1%。至俞茹生案发前,李冉在所谓“银行内部理财产品”上已经投入了上百万元。
与李冉情况相同的原中荣街支行客户不在少数,他们的客户理财经理除了孙爱东之外,还有一位名叫王莉。除了银行内部理财产品这个借口之外,投资承兑汇票等亦是一个手段。这些客户购买的“理财产品”月收益率从0.8%至1.5%不等。事后,客户们发现,孙爱东和王莉从俞茹生处所获得的月利息达到了1.7%。
除了手下的理财经理出面欺骗客户外,俞茹生有时亦亲自下场。
2011年底,正在中荣街支行办理业务的张华(化名)询问俞茹生现在银行有哪些理财产品时,俞茹生向她推荐了山东信托·融泰资产管理投资基金1号,并拿出这款信托的说明书向张华做了介绍,告诉她,这款信托基金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有12%,银行来保底。看到抵押物俱全等材料,加上与俞茹生相熟,张华决定全家人一起购买100万元。随后,俞茹生与张华签订了委托合同,在受托人处,俞茹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用上了个人印章。
由于俞茹生拥有众多的身份和良好的信誉,许多客户在把钱交给她时,甚至没有收据。事后,一些客户表示,在俞茹生自首前一个月,俞本人及其下属曾频繁接触客户,希望客户继续投资。此时她的骗局资金链条已经断掉。
据记者统计,涉及本案的原中荣街支行客户,其投入金额从数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孙爱东和王莉在俞茹生自首之后不久,也被蚌埠市公安局带走。
俞茹生其人
今年51岁的俞茹生曾经是蚌埠市工商银行的一面旗帜。她之前的客户都说,俞茹生人长得漂亮,爱打扮,从头到脚都是名牌,“这个女人能说会道,八面玲珑,跟各方面的关系都很好。”李冉说。
熟悉俞茹生的一位人士介绍,俞在芜湖出生,父母至今仍在芜湖。在蚌埠完成学业后,她进入了工商银行,从基层一步步干起,先后担任过工商银行蚌埠市二马路分理处主任及中荣街支行行长等职务。
在其获得2012年感动安徽工行员工这一荣誉后,蚌埠市工行对其进行了这样的宣传:“越是有能力的人最易被人施以"糖衣炮弹",曾经有富商想聘请她去做财务,并开出了年薪二十万、赠保险、送车等优厚条件,都被婉言拒绝了。她坦言"今天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工行给的,我对这个岗位和所有的客户十分留恋,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有更充分的施展余地"。”
在其带领下,中荣街支行用两年不到的时间完成了8000万元的业绩,三年的时间实现了亿元的战略目标,创下了该市金融史上网点发展速度之最,同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这个支行地处蚌埠市的繁华街区,毗邻蚌埠市司法局和蚌埠市文联,距离工商银行蚌埠市行不足一公里。接受记者采访的工商银行市行工作人员,对俞茹生都感到很惋惜。
俞茹生的这些受害客户对记者介绍说,除了俞茹生、孙爱东和王莉外,中荣街支行及蚌埠市工行也有人购买了俞茹生的“理财产品”。俞茹生此前如此好的个人声誉以及她在蚌埠金融圈浸淫已久,手中拥有众多的高端客户,此次受害者中不乏与其关系紧密的蚌埠当地高端人士。
从2011年至2012年底,俞茹生都能向她的客户正常支付利息,案发后,客户们才发现所谓的内部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根本是子虚乌有。
对于俞茹生一案,蚌埠市银监局表示,对于没有吸收存款资质的小额贷款公司问题,应该采访金融办,而蚌埠市金融办则表示并不知情。蚌埠市公安局有关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本案还处于调查环节,五一劳动节后,有关领导出差回来才能决定是否能够接受采访。
从银监局的表态来看,这可能是在工行业务体系之外的一种理财诈骗行为,但这1.2亿元到底流向了何方?
蚌埠市司法系统一位了解此案的人士向本报透露,俞茹生在“募集”到资金后,将巨款交给了在安徽省芜湖市的亲戚方千文和另一位叫王了的芜湖人,俞向他收取3%以上的月利息。
方千文和王了是蚌埠市利源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和高管。这家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方千文出资1000万元,持股10%,王了则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事实上,在俞茹生案发之后,业务员王莉曾劝说客户张华,把那笔所谓的内部理财当初写的凭条换成蚌埠市利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合同。据了解,当时一些客户在劝说下进行了这种转换。
利源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沈君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竟然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她说自己也被骗走了一笔钱,但她不愿透露具体金额。“俞茹生案和我们小贷公司没有直接关系,是方千文和王了自己和俞茹生搞出来的。”对于一些客户的合同书上为何盖有利源小额贷款公司公章这一问题,沈君表示,方千文与王了可能在自己出国期间盗取了公司公章。
经济观察报从上述蚌埠司法系统那位人士处获悉,方千文和王了拿到这1.2亿,返还给了俞茹生3000万元左右的利息,炒股票亏损掉3000万元,另外6000万元在芜湖买了一块30亩的土地。
据了解,买这块土地的合作方是芜湖南陵的凤丹药业有限公司,但这一点未能得到进一步证实。不过几位受害客户到当地调查后发现,这只是一块工业用地,市价不超过1000万元。
方千文本身涉及到的民间借贷项目并不少,本报发现,去年12月28日,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审理了一起方千文起诉朱国文、朱国武兄弟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朱氏兄弟在南陵拥有一家南陵国武担保有限公司。
北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作为长期从事银行领导岗位的俞茹生来说,她应该内心很清楚,这么高的利息背后是多么大的风险,无论通过什么渠道,这么大笔的钱交给别人时,都应该有大型企业担保或是对方等值抵押物。但本案中,从公安局方面没有得到相关抵押物的信息。
事实上,这些受害客户告诉本报,接触俞茹生本人就感觉她平时穿用奢华,作为金融业从业人员俞茹生在利欲熏心之后隐藏着巨大的职业道德风险。
在安徽,这样的案件不是孤例。今年1月28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安徽百氏情缘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丁某等6名被告人非法集资诈骗案,丁某某等被告人先后向社会上100余名个人和公司非法集资4.66亿余元,至案发时仍有2.20亿余元没有归还。而去年,芜湖警方也破获了多起非法集资和诈骗案案件。
一位原工行中荣街支行的客户告诉记者,在蚌埠,还有其他家银行的支行也存在与俞茹生类似的内部理财,只是收益率和名目不尽相同。
【责任编辑:范婧睿】
##rep-end##一个工商银行支行行长的血泪自白:在银行混站队比能力重要 - 金榜网
一个工商银行支行行长的血泪自白:在银行混站队比能力重要
阅读 20462
&阅读提示:
发这篇文章之前,我脑海里不断浮现的,是这样一句话:清朝倒台前,爱新觉罗氏已经丢尽了它的脸。这是我尊敬的一个颇有文艺范儿的作家说的。
之所以想到这句话,是因为这个地产商的遭遇,让我不得不说:这个地产商倒台前,欺骗了周围所有的亲朋好友,一个当行长的同学,被他骗光了钱财不说,所在银行给他贷的款,最后也要不回来,当年的行长,如今成了讨债工人。
身处一个被所有人都认为是暴利的地产行业,却怎么会沦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炒钱,炒热钱,房价的走低,不仅让这个社会充满了浮躁,也让误判形势的企业伤痕累累。
先上个案例,朋友告诉的实事:某地一开发商,为人低调,自奉菲薄,克己勤免,攒一楼盘,实指望以此大发,装修都搞完了,还没开卖,今年爆了。朋友为公司上门讨债,才了解到情况,该老板已欠下40多亿的巨债,而楼盘,也许在去年高峰期能卖10多个亿,现在能卖个零头就不错了。
朋友查了账本,40多亿的欠款,实际借的钱才19个亿,其余都是历年攒下的利息。我听了差点打一趔趄,但后面还有更惊人的:其实该楼盘两年前就已盖好,老板捂着不卖,表面上看,老板似乎是贪心,想赚得更多,而事实是,当时老板就已经资不抵债了,即使是当时以市价卖掉,老板也已无法清偿欠款。站在老板的角度,与其马上坐牢,不如把楼盘捂在手上,反正房地产蒸蒸日上,手上有个楼盘就有故事讲,就能融到钱,万一将来楼市暴涨,他就把故事讲圆了:偿清所有的债务,还能赚一笔。只可惜,现实很残酷:房价涨幅已跑不过利率涨幅,只有崩盘一条路。
更残酷的是,老板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全拉下水了。坐在他办公室哭丧着脸讨债的,不是兄弟就是同学。他的一个同学,原是某银行支行高大上的行长,自己的钱要不回来不说,银行贷的钱也要不回来,该行长因此被贬为专职讨债的,什么时候要回钱什么时候回去上班。他的两个堂兄弟,为这楼盘献出了数千万的积蓄,又从老家借来上亿资金,全部填进这个楼盘,这亿元资金,都是从众乡亲的口袋里以高利弄到手的,人头有数百之多。他们不知道事情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还在不停地催利息。朋友和他们坐一起要债的时候,就听到不停的电话来,两兄弟不停地对电话说:利息明天就还!明天就还!
我相信这帮要债的一定恨不得将老板碎撕万段,但一个死老板一分钱都不值。要是这老板的肉每一小块值一块钱,我肯定,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变成40亿块。
2、炒钱是如何沦为庞氏骗子的?
说这个案例,是因为最近看到太多的高利贷炒钱崩盘惨案了:以广东、四川、浙江、江苏为最多,说高大上点,叫民间金融,说符合实际点,我叫他民间炒钱庞氏骗局。卷入其中的民间公司基本上不是担保、小贷,就是理财公司、P2P平台,或者小型开发商,参与者大多没什么金融常识,也没什么经济意识,对&风险&二字完全不认识,眼里就一样东西:高利,一开口就跟你谈三分的利,四分的利,说二分的利那都叫没本事。
从各种炒钱公司崩盘的模式来看,我把它们归纳为这么几种:
第一种,有自己的故事和题材的,一般不是在内蒙古或新疆某个你叫不出名字的地方有个矿,就是在某个三四线城市城郊结合部有块地,要不就跟你说能搞到齐白石范曾达芬奇梵高的画,坐等升值。玩的人是真诚相信,如我上面提到的案例,他是真诚相信那是一桩事业,只要把钱交给他,他就让你赚更多的钱。这种人一般刚开始是认真的,到中间撑不住了,就半真半假了,到最后,为了苟延残喘,彻底沦为蒙人。
第二种,一般都曾经有个实体,资产型公司,相对有钱,比如开发商,在资产泡沫大起时,他看到了资金与资产之间互动加杠杆的套利空间,就开始玩资金了,弄个担保或小贷公司,用融来的钱买资产,用资产质押再融资,再买资产,如此循环。手笔很大,门面也很大,资金动员能力强,欺骗性也很强,这种公司一般在全国多个开发区都有块地,这里那里有个矿,有点物业,再以低价买来真真假假的黄花梨或字画什么的,做大资产。摊子大,链条长,杠杆高,资金链紧,一旦资产价格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崩,而这种公司一旦崩掉,往往波及面广,债务黑洞极大。
第三种,没什么实力,看见别人炒钱眼热,也纠集个理财或担保公司,这种公司好的一般做影子银行的下游,相对安全,差的就做了前述两种公司的下游,为他们找钱,自己居间,吃上下游资金价差,一般他到手的资金到在2分以上,再3分4分倒给别人,等到别人一崩,他也跟着就倒了。这种等级的公司做业务,一般连哄带骗,信用不高,只能在熟人圈子里骗,最后上当的多是乡亲、亲戚、同学、朋友,通常叫杀熟。
最后一种,一上来就把自己定位成庞氏骗子,以高利诱惑那些贪婪的人。这种人一般先弄个P2P平台,发个理财产品,给出来的利率高得让你心跳。他们骗一波钱到手后,就骗下一波,用第二波骗到的钱,付第一波钱的利息。那些拿到高利的人感觉到了诚信,就拿更多的钱往里砸。等到第三波融资到手,庞氏骗子就玩人间蒸发。目前这种庞氏骗子已经开始进化了,不再是庞氏玩法了,直接开骗:还是用P2P平台,还是高利开诱,但骗到第一波钱后,立刻卷款逃跑,至多花大钱买个法人替他坐牢。
这里给个经典案例吧,央视不久前报的:深圳金鼎祥投资公司,有一个理财分红产品收益惊人,月利息高达10%至12%,投资人刚开始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到对方承诺的利息,后来不惜几千万几千万往里投,之后,这家公司突然失联,将近十万投资者所有投资&化为乌有&。
3、对民间资金的引蛇出洞
为什么突然涌现了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高利贷公司呢?这全拜四万亿大投资所赐。
2008年11月四万亿大投资推出后,金融机构差不多哭着喊着往外贷钱。多少年来只见你求银行,什么时候见过银行求过你?但这时侯,银行有政治任务,要把钱放出去,倒过来了。当时贷款人稍微弄点资料,别让银行脸上太过不去,就把贷款拿了。事情就有这么夸张。
一转年,到2009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看看有点稳了,银监会就开始出手,要往回收了,时间是当年7月份,银监会发一个内部征求意见稿,要管一管这信贷口子。风一吹,股市就见到了6000点大跌以后的高点:3478点。
这时候其实大家都醒过来了,对金融危机的恐惧也过去了,都琢磨着贷钱来玩儿了,但央行已不给你机会了,2010年,央行出台政策,对信贷实行总量控制,而且是按季给额度,虽然贷钱凶猛,但一下子有了上限,银行差钱差得直叫唤,一般到4季度,银行基本上就没钱放了,额度用完了。
央行银监这一着,等于是给地方打了一记闷棍。4万亿大投资出来以后,各地政府规划配套的投资达18万亿之巨。本来中央还怕地方政府拿着捏着不敢投,但地方政府才不管呢,好比一人早就想进赌场,一直被爹管着不敢进,现在爹让去了,他还怕把家产输光吗?但地方政府的玩法很快就把爹给吓着了,这是&崽卖爷田不心痛&的节奏嘛,所以就出手勒着点缰绳,这一勒,问题又来了:18万亿摊子已经铺开了,不给钱就等着烂尾。爹你就看着办吧!
要说这时候国际经济形势还没完全稳住,美国还一轮一轮的搞QE呢。中央真要是把钱袋子口子扎紧了,经济出了问题谁负责?但不扎紧钱袋口子,金融系统闹崩了,那更不好收场。怎么办?
得有新招!
新招就是:守住正路,大开旁门,对民间资金进行引蛇出洞。
守住正路就是对银行系统的信贷进行总量控制,这是计划经济,按季给配额,贷款利率也低,能够拿到这种便宜资金的,也就央企、大国企或地方政府好项目。这是金融小灶,能吃小灶的,得高大上够级别。
大开旁门就是放开民间金融,搞活民间金融市场,对影子银行以放为主,以管为辅。压低存款利率,让存款利率跑不赢通胀,用实际的负利率,加上民间金融诱人的高利率,将那些长期躲在银行的储蓄资金引出来,投入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大跃进当中去。
这一招确实有效,于是我们看到了建国以来最庞大、最活跃、也最让人心跳的民间高利贷盛宴!
4、炒钱国家队的民间扮相
今天回过头来看,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打法完全脉络清晰了:
一、启动两个领域的大投资稳增长:一个是大基建,一个是房地产。大基建归功于各级政府,即4万亿+18万亿。房地产泡沫一要归功于人民币升值,二要归功于地方政府推动。
二、大基建和房地产又是相互支撑相依为命的两个相关体:没有大基建,投资上不来,经济增长没保证,人民币升值可能会立刻掉头转为贬值,那么房地产及各种资产通胀无从谈起;同样,没有房地产热,没有越来越高的地价,地方政府既卖不出地价,又无从将土地质押融资,就没有钱搞基建。只有双方珠联璧合,才有稳定的经济增长。
三、无论是大基建,还是房地产,对资金的需求都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单从银行一个口径往外出资金,那么,一旦泡沫破灭,风险全部集中在银行,这是关系到社稷安危的大事,这么大责任,谁都负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启动全民资金,将风险分散到全社会。
所以,银行系统分裂成双轨:一轨为表内,服从央行银监的各种管制,有信贷控制,有存贷比考核,有计划利率,另一轨在表外,不受考核管制,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庞大的理财资金池,成为民间资金市场资金最大的源头。
跟着是信托资产的跳涨,短短几年就直奔10万亿。虽无法律文件规定,但刚性兑付的隐性承诺,相当于为各种大资金进入房地产、进入矿藏资源、进入地方融资平台提供了背书,有了这种背书,才会让那些大的民间资金,以及那些进来的境外热钱,无所顾忌地进入了房地产和大基建的第一线。
这两个都是穿了便衣的国家队,只不过是民间扮相而已,而真正的民间金融的主体:担保、小贷、典当、理财公司、P2P,都只是它们的小弟、跟班、上下游,如果把民间金融市场比喻成生态群落,那么民间扮相的银行信托就是狮虎,而其它的只能算土狼、豺狗、秃鹫,起的是补充作用。
但民间并不明了这一局势,他们只知道炒钱很赚,比辛辛苦苦做实业要容易赚钱多了,就纷纷入局,却并不明白,钱从何来?财富从何而来?对于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知其然有钱赚就行了,何必费神费力去知其所以然呢?他们认为,竭力搞清所以然的那些家伙,都是些吃饱了撑的傻子。
直到现在,举目中国,我所见到的,大多都是些认为&知其所以然是扯淡而多余&的机灵成功人士。我祝福他们!
5、钱生钱,钱从何来?
但银行信托们是知道钱从何赚的,他们一直都&知其所以然&。可能他们前台执行人员不一定清楚,但他们的总部一般都有一个庞大的宏观研究团队,他们对国际国内金融局势了然于胸,洞悉这波炒钱的财富效应源头在哪?何时消失?
那么,这一波炒钱的真正源头动力在哪呢?
在美国,在美联储,在美元。
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先拿出大资金救助金融系统,后来又连续搞了三轮QE,欧洲日本也都搞量化宽松,全球资金泛滥。这些资金,在它们的本国,是呆不住的,因为它们本国资产在通缩,利率是零利率。只能出境去寻找收益高地。这个高地就是中国。
中国其实也可以不把自己做成一个收益高地的。那得有个前提:经济零增长或负增长,国内资产通缩,利率为零,人民币还想出境找吃的呢,那么一准,热钱对你没兴趣。
但中国做不到。经济不增长?中国玩不起。于是我们经历了一波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基建,稳增长,热钱流入、资产特别是房地产的通胀,人民币成为利率最高的货币。
那么高的利息,谁会要这么贵的钱?做什么样的生意,在付掉了年化30%-40%的资金费用之后,还能有钱赚呢?
有: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
地方政府对资金的廉贵不在乎,只要能搞到钱,把GDP做上去,大领导能升官,其它都是小事,至于还得起还不起,他们根本就没怎么想,实在还不起,没关系,咱已升官走人了,把烂摊子留给下一任吧。
房地产开发商,特别是中小开发商,拿块地就已经费力了,到银行贷,银行不给贷,所有开发贷都已被叫停。股市呢,已丧失了融资功能,就算没丧失,也不给房企融资。房地产的资金来源只有两条路:要么境外弄钱,以贸易的方式进来,要么境内走高利贷,如我开头举的案例。
对于开发商来说,他们相信房价永恒上涨,因为他们被中国人口、城市化、刚需这一连串他们容易明白的概念洗脑了,他们相信只要把房建起来了,就有钱赚,40%的利率算什么?
对于放贷人来说,40%的高利放出去,确有回款之虑,但是不怕,一个楼盘值2个亿,我只贷1个亿给它,还让它全额抵押,就算房价跌50%,我也能把本息收回来。但他们不知道,大多楼盘都早已重复抵押,抵押给你的,也抵押给了别人,编的都是同样的故事,如我说的第一个案例,它早已资不抵债了,就算你那到了那个楼盘的产权,那也是个无数债务纠纷的产权,有无数官司在等着你。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概括地说,这一轮炒钱就是国际货币大放水的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共同促成的中国资产大通胀所致。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炒钱所赖以生存地基础条件也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
首先,管理层新班子上台,即严控地方债、清理地方债。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即开始急遽地缩水。
紧接着,央行、银监开始一轮一轮出政策,对影子银行,主要是炒钱国家队的银行表外业务进行清理。
从清理银信合作、到清理理财资金池,直到今年5月五部门联手出台127号文,一轮比一轮政策紧,逐步收网,至今年,基本上算是把炒钱国家队给HOLD住了,影子银行也大幅瘦身。
国际上,美国经济加速复苏,热钱开始回流美国,美元指数重返上升通道。到去年底,美联储终于缩减购债,逐步退出量化宽松,一下子扭转全球资产价格预期,从黄金、到石油、到中国房价,全部逆转。
这就是为什么去年房价还在蒸蒸日上,一转年,啥事没干,房地产市场就突然变天!
但管理层早已开始往回收了。你看那政策一波一波的趋势,读不明白是你的事。
但银行也早已先知先觉了。去年底,一外地四线城市开发商楼已建好,突然银行不给放按揭贷款,借口是银行缺钱。朋友来深跟我说起这事,我跟他说,哪里是没有钱,明明是银行看见美联储的新政策,对房地产的预期变了。可能银行营业部的工作人员是真心想贷,但他们的总部可是明镜似的,明白着呢,说没钱那是托辞,但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可能真的以为没钱。有钱没钱,他们说了不算,他们的总行说了才算。
只有那些埋头炒钱的各种炒钱公司和个人,到死都不明白,明明还是一片睛天,为什么突然风暴骤至?
从管理层这些年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货币放水抽水的各种策略来说,可圈可点之处确实很多,不是说那么完美,但能把局势HOLD住就是胜利。
这一轮资产大通胀是注定躲不掉的,管理层从经济稳定、金融系统稳定的角度制定的应对政策,也是职责所在。但从民间资金出洞,参与到这轮资产潮起潮落大游戏的那一刻起,注定要有人为资产泡沫破灭买单,注定要有人为此倾家荡产、跑路跳楼。执迷不悟陷入太深的,付出的代价也必定最惨痛。
7、炒钱之殇
说到现在,还只说到炒钱,这题目中的炒钱之&殇&的殇字,还没着落。
别忙,这就来了。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案例。朋友告诉我,这个案子中,肯定要死人。
我说:不至于吧,法律解决,大不了坐几年牢么。
朋友说:你不懂,那个地方的人,民风剽悍,自古以来,欠债还钱,人死债不烂,父债子还。不还就拿命抵。逼死父亲逼儿子,逼死儿子逼孙子,直到这一家男丁全部没了,这个债才算了掉!
我说:肯定要法律解决嘛!
朋友说:先肯定会按法律的游戏规则走,走完了就按民间自己的规则走。
朋友说那几个在讨债的开发商的同学和堂兄弟跟他说,那些钱是他们从老家向几百个乡亲融来的高利贷,这些人不会放过他们一家的。特别是那个出钱最多的人,说他肯定只有一死了,但在死之前,一定要把这个开发商逼死,让他们家的男丁付出代价。
哦,这太恐怖了。(来源:金钱注意/作者:江风扬)
关于融资日报:
微信公号搜索&融资日报&或&rzdaily&添加关注,实现快速投资、融资。国内首家融资服务新媒体平台,由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创办;专注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融资服务和多元化融资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一枫知秋  责任编辑:杨斌
扫一扫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科大支行行长段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