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黄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议意见或建议

关于“夯实志愿服务平台,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建议
肇庆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建议
字体大小:大中小
保护视力色:
2012046 案类
关于“夯实志愿服务平台,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建议
  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到2017年,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城市100%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形成珠三角文明城市群的目标,我市提出力争在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并已提到日程上来。
  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但为民与惠民,更要靠民。市民,特别是广大志愿者,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广泛参与积极支持,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必备条件。为此,如何依托志愿服务平台,开拓全民共建文明城市的局面,是我们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是文明城市的标志
  1、志愿服务可增强城市共同创建的凝聚力
  文明城市的创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共同传递爱心,传播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增强了城市的凝聚力。
  2、志愿服务可优化城市的文明风尚
  志愿服务是依靠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 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形成平等友爱、尊老爱幼、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增强各种社会组织尤其是居民群众的社会责任, 弘扬出入相邻、守望相助、 人人关心弱势群体、尽己所能扶贫帮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3、志愿服务可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
  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参与志愿活动既可奉献社会,尽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又能丰富生活体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对服务对象而言,接受个人化服务,增强归属感,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这对志愿者与受助者的成长和提高文明素养是十分有益的。
  二、肇庆市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但注册志愿者人数有待达标
  从2008年肇庆市志愿者联合会的成立至今,短短几年间我市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目前团市委、市志愿者联合会共设9个地方协会、5个行业协会、20支志愿者服务总队,全市有2.35万多名注册志愿者,各级各类的志愿团体不断涌现,涵盖民政、宣教、团委、综治、计生、劳动、市政、妇联等各领域,端州区现已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站33个(占全区社区的一半),其中,社区志愿服务队伍298支,社区志愿者3000多人。肇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督导队伍的成立,更是依托志愿者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
  随着志愿服务的影响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但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11年版)“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8%”的标准,我市志愿服务队伍的规模还远未达标。其中原因之一是志愿团队管理不完善,不少团队重活动轻注册,致使不少志愿者并没注册,如肇庆学院就有大量的志愿者没有注册,民间志愿组织的志愿者也没注册;原因之二是志愿者注册方式方法没有得到广泛的告知,不少学生或市民都说想成为志愿者,但却不知如何参与。
  2、志愿服务内容逐步丰富,但以指令性为主
  我市志愿服务内容逐步丰富,相继成立了法律咨询、端砚文化宣传、税务宣传、禁毒宣传、应急救援、心理辅导、夕阳红大学等专业、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出城南街工委厂排社区“阳光帮教”、“健康直通车”、“家电维修”和夕阳幸福工程—关爱独居老人等品牌项目,扩大了志愿服务覆盖面。市领导带头参与的“畅游绿道,沿途有爱”活动、“肇庆暖流行动”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引起社会良好反响,好评如潮。
  纵观我市多次组织的志愿活动,不难发现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具有“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特点。主要是由上级机关发出号召,提出活动宗旨与内容、工作要求,行动原则等,再由下级单位执行,这些组织方式优越之处在于有统一的目标与行动方式,如在开展社区大型活动的时候,主要通过招募的方式,组织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但这些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色彩,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容易流于形式,出现“一阵风”的现象。
  相对而言, 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自下而上”志愿服务活动却具有较强自主性的特点,但目前这类志愿活动较少,原因是民间志愿组织受到的关注较少,欠缺活动的平台,社会公信力有限。
  3、志愿服务理念初显,但全民参与氛围还需强化
  通过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服务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理念已初步植入民心,“阳光帮教”、“健康直通车”、“家电维修”和“夕阳幸福工程—关爱独居老人”等活动是志愿服务促进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它大大提升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使全社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但要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把志愿服务精神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公民心中,使志愿服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和认同,媒体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夯实志愿服务平台,促进文明城市建设的建议
  1、完善网络注册与管理制度,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她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她拥有志愿者的数量。当前我市志愿者队伍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目前的注册志愿者基本上是上级要求创建文明单位要完成年度注册志愿者10%任务的成员,10%以外的市民,当他们通过社区组织、民间志愿组织等加入志愿服务时,如何让他们更方便与快捷地加入到注册志愿者队伍,这是扩大志愿者队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建议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特别是推广与运作我市已启动的广东省注册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招募、注册、分类、管理、评价、表彰等,让我市志愿者服务网上注册与网络管理相结合,促进全市志愿服务的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更好地整合和优化配置全市志愿服务资源,进一步扩大我市志愿服务队伍,推动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建议:
  一是建构与推广网络参与平台;
  二是建立志愿者服务团队申报、审批及网上备案制度;
  三是实行志愿服务网上管理,包括志愿者服务时长的累计、服务经历的认证、服务信息发布与更新等管理工作。
  2、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发挥民间志愿组织的作用
  无论是由政府倡导的“自上而下”的志愿活动方式还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自下而上”的志愿活动方式,各有优劣。市志愿者协会应更多关注民间志愿组织,多为志愿者搭建重要平台,提供良好契机,使民间志愿组织的活动对政府主导的活动作有效有补充。建议:
  1、建立与民间志愿组织沟通的渠道,整合志愿服务资源;
  2、对民间组织给予理解、扶持,给予场地等方面恰当的支持;
  3、通过注册志愿服务平台,加强对民间志愿组织的监督与管理,以增强民间志愿组织的公信力。
  3、强化宣传平台,创设全民参与氛围
  市志愿者协会应主动与有计划地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立体式的宣传,充分调动起干部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和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群众投身志愿服务和文明创建,争当文明人的热情,从而使志愿服务和文明创建深入人心,创设全民参与的氛围。建议:
  一是在每年的国际志愿者日(12月5日),向全市通报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展活动情况、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发展思路等。
  二是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
  三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宣传志愿服务,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市精神文明办关于对肇庆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46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廖洁敏委员:
  《关于“夯实志愿服务平台,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建议》(46号建议)收悉,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办认为,46号建议对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志愿服务风尚,着力提升广大市民文明素质,为推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具有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经研究,答复如下:
  今年,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印发&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通知》(文明办〔2012〕7号)要求,我市制定和印发了《2012年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试行)责任分解表》,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积极推动我市志愿服务事业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并把志愿服务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当中。
  一、加大志愿服务队伍的培育和发展。2010年,我市将“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列入申报肇庆市创建文明单位的考核细则中,通过机制建设,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发动组织各类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植了肇庆市阳光慈善会、肇庆青怡爱心群、书香暖封开爱心联盟、思情恋雨爱心群、肇庆青年爱心力量等一批志愿服务团体,开展一系列爱心活动。建立起“爱心聆听”、“希望的阳光”、“爱童·梦圆”、“鞋梦成真”、“心晴在线”、“温暖我的家”等志愿服务品牌。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志愿服务全面发展。为做好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组织发动工作,我市成立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进行管理,目前,我市已建立起23支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网络志愿者人数有1200多人,其中骨干160多人,并涌现出一批引导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推动美丽肇庆建设,集聚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爱心能量。
  二、加深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月,市文明办主办了“粤志愿粤快乐,共建爱心肇庆”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培训和志愿者联欢之夜晚会,既加深了志愿团体之间的学习、交流,友爱互助与和谐发展的精神风貌,也丰富了志愿服务文化内涵。此外,我办近期在肇庆文明网网站首页开设了志愿者风采专栏,展示我市的优秀志愿组织与个人,很好地宣传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以鼓励先进的方式,为志愿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制作一批志愿服务海报、书籍、小册子、微电影、歌曲、影碟等宣传品,弘扬志愿服务文化。
  三、加强志愿服务机构。据市志愿服务指导办8月份的数据统计,全市备案的志愿者有16.56万人,肇庆市建成区注册志愿者人数为59763人,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的比例为9.28%,注册志愿者年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为16.5小时。当然,我市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没有登记注册的,降低注册志愿服务门槛、扶持志愿服务事业成长、帮助志愿者开展活动一直是我办非常重视的工作。
  另外,我市将于“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并于12月2日举行肇庆市“三关爱”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同时,鼓励各地各部门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成为为老百姓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
  当然,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志愿服务理念普及还不够深入,仍存在较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下一阶段,我办将认真吸纳您提出的建议,对我市如何管理和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如何以志愿服务推进文明城市建设有加大调究力度,以后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促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下坚定基础。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恳切希望您能够继续建言献策,为加快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多做贡献。
肇庆市文明办
&&&|&&&&&&|&&&&&&|&&&&&&|&&&&&&|&&&&&&|&&&&&&|&&&&&|&&&&&&|&&&&&&
| 主办:肇庆市人民政府
承办:肇庆市信息中心(建议使用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粤ICP备030139浅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及对创建工作的建议-伊春文明网
当前位置: →
→ &&→&经验集萃浏览:浅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及对创建工作的建议
浅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及对创建工作的建议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李延卿
&&&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的评价,是全面反映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最高荣誉称号。本人结合伊春市的创建工作,浅谈一下对创建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是我国目前综合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打造城市形象的宏大载体;既是提升市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社会管理的有力抓手。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可以树形象,企业可以增商机,百姓可以得实惠。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在进步,群众的需求也在提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是我党和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责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正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符合广大群众的热切愿望。&&&&&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还是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文明程度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新的历史阶段,城市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和环境质量越来越成为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成为一种资本。创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加快发展经济、建设民主政治、繁荣先进文化来从整体上推进现代化建设,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进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 同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文明素质、树立伊春新形象、提升伊春影响力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伊春市委、市政府对于以文明城市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伊春的创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真正做到了紧贴中心、紧贴群众、服务大局,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大大提高了伊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
&&& 根据伊春市的实际情况,只要能认清形势、增强信心、扬长避短、加倍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二、关于如何开展创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如何抓?首先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集中全力形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合力。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 (一)要狠抓任务落实,迅速启动创建的各项工作。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政务、法制、经济、生态、生活、人文六大环境及文明创建和宣传特色指标。要吃透标准,扎实抓好落实,对薄弱环节要下大力气整改,顺利实现创建目标。&&&
&&& (二)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创建工作的主体,有了文明的市民,才会有文明的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要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抓好组织发动工作,通过爱国、爱家乡教育,激励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使人人都展现出共创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崭新精神风貌,用全市人民的双手使伊春变得天蓝地绿、山清水秀,越来越富足文明。&&&
&&& (三)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突出重点,努力推进,全面提升创建水平。要贯彻努力提升市民整体素质,而且要抓好典型带动、抓好活动开展、抓好宣传发动,为市民营造文明健康的创建氛围,还要抓好“诚信建设”,开展“诚实守信,文明执法”示范单位的评选活动,将之作为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还应按照“拓展领域,改革创新,充实内容,提高水平”的思路,进一步深化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基层单位的创建活动,为城市文明打好基础。&&&
&&& (四)要加强对创建文明城市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创建工作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经济建设这一要务的同时,牢牢掌握创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伊春市文明委各成员单位和各部门要将各自业务和创建的责任、任务要求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加强与市创建办的协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军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文明委和创建领导小组协调指导,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上一篇经验集萃:&
●&下一篇经验集萃:&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经验集萃
&&&&经验集萃评论
发表评论请先
经验集萃专题
热点经验集萃
推荐经验集萃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咨询电话: 咨询QQ: E-mail:
联系地址: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
Copyright & 由伊春市委宣传部、伊春市文明办主办 技术支持:对娄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几点建议
作者:彭志辉
来源:娄底新闻网
今年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京召开,娄底市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取得了申报参评全国文明城市的资格条件,标志着娄底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征程全新开启,可喜可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形象的全新打造,是综合性、普惠性的民生工程,惠及市民是根本。文明城市创建,绝非只是一时的面子工程,而是创城工作常态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文明行动全民化、创城成果惠民化的日积月累过程。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以全覆盖为标准,进一步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24个字&12个主题词的内涵和要求,开展好多种形式的宣传,在全社会进一步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要通过在媒体开设&价值观就在我们身边&专栏、刊播公益广告、举办&身边的感动&巡回报告会等,使核心价值观宣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入脑入心,积极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赌博歪风等社会丑恶现象,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
细化创建标准并抓好督促落实。要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和标准要求,将任务一项一项地分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单位。要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同时,要加强指导监督,定期开展试验收,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改进工作,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细处。
抓好学习交流提高创建水平。要坚持走出去观摩学习、请进来教学指导,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创城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培训使各级干部对创城内容、方法、程序等各方面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提高他们推动创城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创建体制机制实现标本兼治。要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各类群体、各类界别的教育引导管理工作。&三分建、七分管&。加强管理根本的要靠制度。要健全和规范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行业标准,加快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制度规范,通过强化制度约束使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抓好典型宣传和社会氛围营造。要持续加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善行义举榜等典型的选树推荐。要充分运用新闻报道、微博微信、基层巡讲、现场交流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各类先进典型,让群众学有榜样、创有目标。(编辑/姜友富)
中共娄底市委 娄底市人民政府官方门户网站
主管:中共娄底市委宣传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娄底新闻网(红网娄底站)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
Email:# (#→@)
法律顾问:欧阳旭东关于建立健全文明城区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来源:海淀区创建办日期: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提出的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贯彻中央文明委、首都文明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系列要求,全面巩固、深化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工作成果,长效推进区域文明环境的提升,现就建立健全文明城区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以及关于“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重要论述,巩固落实创建工作取得的广泛而深入的惠民实效,把文明城区建设工作作为新标准、新常态,进一步推动区域文明环境的持续优化、提升,为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建立健全文明城区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旨在持续推进落实《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各项指标任务,进一步优化、提升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常态保持全国文明城区的工作水平,确保每年通过全国文明城区复检,并推动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取得新提升,使广大群众共同生活的城市家园更加文明、和谐。
  三、基本原则
  全区统筹。紧紧围绕我区在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中所承担的职责使命,坚持把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融入全区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北部生态科技新区、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中,互融互促,提升水平。
  惠民利民。不断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牢牢抓住“为民、惠民、利民”这一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不竭动力,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让群众得利益、得实惠,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问题导向。围绕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快速有效解决,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力量、功夫重点下在问题突出的领域,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一批一批、持续不断地解决问题。
  夯实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资源、力量向街道、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延伸,在基层、基础、基本上下功夫、求实效,不断夯实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基层基础。
  区域融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深入发动区域广大居民和单位、组织参与文明城区建设工作,通过区域联动共建文明和谐的城市家园,以文明城区建设带动、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改革创新。创新工作理念,针对实践工作中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深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载体,在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实践中深化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推进文明城区建设工作不断提升水平。
  四、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
  1.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组织“三会一课”学习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各领域,覆盖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依托学校教学,开设中华文化大课堂。每年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海淀故事”、“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中国梦”等系列主题活动。开展“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评选”、“寻找身边的感动”活动,推荐评选好“中国好人”、“北京榜样”,努力形成崇尚先进、争做好人的社会氛围。
  2.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加快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公开等有关工作制度,打造诚信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快完善社会领域诚信管理制度,在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建立完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在医药卫生、教育科研、社会保障、房屋中介服务等行业领域和服务人员中加强职业信用建设。完善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制定实施“红黑榜”有关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着力强化诚信宣传教育,深入培育诚信理念。
  3.以良好家风为重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围绕良好家风的传承,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持续开展“家庭文明微行动”、“我说我的好家风”、“家教格言征集”等活动,以家风教育推动广大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立由区文明办统筹的,教育、共青团、妇联、文化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制度。定期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标落实情况进行测评检查。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纳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每个学期开展“做新时代的雷锋传人”、“美德少年”、“美德故事”、“高三成人礼”等教育活动。
  (二)进一步健全公共文明培育养成机制
  1.以有效的教育引导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做好广泛的宣传教育,每年面向市民印发一批《文明礼仪在身边》丛书,在文明市民学校开设文明礼仪课堂。强化重点领域的公共文明教育引导,在“文明旅游”方面,发挥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作用,做好对游客文明行为的教育引导,通过区出入境管理平台,加强对出境游的文明宣传,以各景区景点为重点,持续加强文明旅游宣传与引导;在“文明出行”方面,以学校、社区、单位为重点,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做好行为引导,推动居民群众在日常出行中养成不闯红灯、排队乘车、礼让座位等文明习惯;在“文明生活”方面,继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光盘行动”,并充分发挥文明举止提示队的作用,推动日常生活中节俭节约、顺序排队、言行得体以及不乱扔乱吐、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物、不攀折花草等文明行为的养成。
  2.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营造浓厚的公共文明氛围。面向区域居民群众,以弘扬社会文明风尚为重点,做好每年度公益广告的宣传计划。制定出台《海淀区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机制及管理办法》,各级宣传部门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互助共建等方式建立与社会单位合作机制,完善制作、发布、检查、更新的工作流程,充分利用工地围挡、社区宣传栏、路边护栏、公交站台、LED电子屏等载体持续、广泛地刊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并重点加大在各类媒体以及地铁、公交、影院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益广告宣传力度。
  3.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坚持通过广泛深入的志愿服务工作,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完善志愿服务项目的孵化机制,每年面向社会发布志愿服务项目重点方向和需求目录,经申报、评审后,给予政策、经费等支持,帮助项目落地。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间累计及服务评价情况,开展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并依托学雷锋志愿服务“爱心超市”建立回馈激励机制。以“邻里守望”为主题,围绕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困难职工等群众的实际需求,固化一批接地气、暖民心的品牌服务项目。坚持开展各类文明城区建设志愿服务活动,每月开展“城市清洁日”等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进一步健全城市环境与秩序治理机制
  1.建立新标准,树立新常态。结合全国文明城区指标要求,在原有的分级分类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整合市级部门对城市环境与秩序检查考核的指标任务,建立涵盖城市环卫保洁、园林绿化、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市政设施等领域,覆盖城中村、老旧社区、背街小巷等区域的,条块责任明晰的综合性城市管理指标体系。把新指标体系的要求,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标准、新常态,由城市管理各部门以及各街镇落实好指标任务、解决好有关问题,并建立常态化的问题检查机制,由区市政市容委负责,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开展定期检查,由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负责,依托网格化工作平台,组织开展实时动态检查。
  2.做实基层网格。全面深化落实《关于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街、镇统筹协调能力,深入推进网格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京海发〔2013〕7号),进一步推动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网格,提升二、三级网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公安、交通、消防、城管、工商、卫生、食药等部门固定专人常驻街镇,其中,公安海淀分局要为每个街镇至少安排2-3名警力,人员相对固定,确保街镇组织联合执法时能够及时到位。落实好《关于进一步规范协管员队伍管理的办法(试行)》(海政办发〔2014〕65号),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动态调整、充实协管工作力量,强化二、三级网格对协管员统筹调配、使用,推动协管员在网格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3.强化工作联动。强化“1(街镇统筹)+N(各部门网格力量)”式的联合执法工作,对综合性、复杂问题开展联合执法,综合治理,鼓励各街镇结合辖区实际,创新联合执法管理机制。针对市、区、街镇三级管理的问题,由区属主责部门负责,组织有关市级管理部门和单位,进行协调会商,难点问题提请区政府主管领导进行协调,加强市区联动。针对街域、镇域交叉、交界管理问题,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城乡交叉地区管理工作的通知》(京海办发〔2013〕38号),并探索建立同一执法主体下的相互联动机制,推动街与街、街与镇、镇与镇联动解决问题。针对大院周边、校园周边、景区周边、医院周边、市场周边等区域的综合环境治理问题,实行院内院外、门内门外定期会商、专人联系,实现信息即时沟通,增强问题治理实效。
  4.完善专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僵尸车、群租房、脏乱点等问题的治理办法,实现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针对路口交通秩序问题,继续支持和保障交通协管员、公共文明引导员实施秩序引导,并进一步规范有关工作管理制度。针对占道停车、地摊游商、大排档等重点问题,制定一批具体的制度性工作文件。完善违法建设的处置、监管工作机制,对新生违法建设“零容忍”,实现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加快制定实施关于加强“门前三包”管理、社区非法小广告治理、小门店经营秩序整治的长效机制文件。
  5.突出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的治理。以城乡结合部、北部农村地区、老旧社区、城中村、背街小巷等城市环境建设、秩序管理薄弱地区为重点,制定改造治理的中长期规划,每年有计划地清理一批环境综合治理欠账,实施一批综合改造工程。针对与群众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老旧社区脏乱差问题,全面加强政府的管理、引导,统筹提升环卫保洁的作业标准,坚持引入市场化力量加强环卫保洁工作,并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业主自治、分步实施为原则,对条件成熟的小区,聘请物业公司实行市场化管理;对条件较差不适合推行市场化管理的小区,由政府资金托底,通过服务外包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方式,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在实施准物业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标准物业管理。
  6.健全群众参与治理机制。发挥“96181”热线的作用,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群众参与反映问题的移动互联信息平台,完善有关激励机制,广泛组织网格员、志愿者及社会力量通过信息平台反映问题。有关问题由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负责,迅速协调处置,群众直接反映的问题受理后一周内反馈进展。制定《为民办实事互动平台运行管理办法》,组织各街道、镇,根据群众的意愿意见,动态、及时办理惠民实事,规范办前征求群众意见,办中群众监督,办后群众评价的工作制度。本着“简化程序、灵活高效、尊重民主”的原则,进一步修改社区公益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让群众参与社区公益金的使用决策。
  (四)进一步健全财力保障机制
  1.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新常态下深化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街镇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深入分析梳理全区各单位各街镇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职责任务,根据各项工作的管理要求和具体标准,据实核定相应资金,确保对全区各单位开展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资金投入及时到位,建立相应的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保障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平房区、棚户区、城中村、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配套出台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规范、灵活高效。各街镇主动调整支出方向,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压缩行政经费规模,加大城市环境卫生、保洁绿化等工作的投入,进一步将经费投入向有利于保持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常态化上倾斜。
  2.增加街镇机动财力。准确核定街镇管辖面积、绿化面积、保洁面积、人口情况等基础信息数据,合理确定经费保障标准,加大机动财力的规模,提高街镇统筹资金保障重点工作的能力。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按照年度机动财力的20%作为“预备费”,由街镇统筹用于执行年度中新增的临时性、突发性工作,重点投入到文明城区建设的社区服务、环境治理等方面。设立考核奖励专项资金,建立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其他资金投入为辅,多渠道筹集资金的体制机制,激励街镇落实好文明城区建设工作任务。
  3.建立资金统筹流动机制。加强全区结余资金的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利用收回的结余资金,设立“统筹专项资金”,以深化文明城区建设工作、推动落实文明城区指标任务为目标,以促进街镇间财力资源整合为落脚点,将资金用于环境整治、地区绿化美化、保洁卫生等文明城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各街镇在没有机动财力结余的情况下,区域内有新增文明城区建设工作任务时,可结合地区情况,向区财政申请使用“统筹专项资金”。
  (五)进一步健全工作推进与保障机制
  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原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委员会和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总指挥部分别转为区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和区文明城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区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委员会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担任主任。区文明城区建设工作指挥部由区政府区长担任指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以及公共文明教育引导、街面环境秩序、校园周边环境秩序、小门店经营秩序、社区环境秩序、农村环境秩序等6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有关区领导牵头。指挥部办公室与区文明办合署办公,增强区文明办领导与工作力量,增设一名副主任,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成立下属事业单位。各街道、镇成立由党政正职担任主任,领导班子按照职责分工全体参与的地区性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委员会,指定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为联络员,宣传部门(文明办)为联络协调办公室,并将城市运行服务中心纳入联络协调办公室的工作平台。
  2.健全包干责任机制。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分别联系一至两个街镇和社区,定期查看情况、督促工作、协调解决问题;由各有关委办局领导班子成员对接街镇或片区,负责相关工作指导和问题协调;各街道、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片负责一个或几个社区、村,负责包片区域内的文明城区工作的推动落实、组织协调,并帮助解决问题。由区委组织部门负责,将委办局、街镇领导包干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干部使用的考察范围。
  3.健全综合调度机制。坚持通过有效的协调调度,推动解决文明城区建设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指挥部6个专项工作组由组长牵头,定期对各自领域内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协调调度。各有关责任单位对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定期报送区文明城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由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提请综合协调小组进行协调调度,有关重大问题,提请指挥部协调调度。经指挥部、综合协调小组调度议定的事项,由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进行联合督查,由区监察部门纳入专项监察。
  4.健全区域联动机制。持续推进与驻区高校、驻区部队、驻区企业等单位的合作共建。建立区域性的全国文明单位联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盟,并完善相应的联席会议、互动交流等工作机制,充分吸纳区域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联动共建文明城区。继续发挥驻区高校宣传部长联席会、秘书学会、社会组织联合会、海淀演出联盟、中关村博物馆与艺术品行业联盟以及民政双拥等区域性平台作用,推动驻区单位参与共建。
  5.健全测评考核机制。由区市政市容委、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负责,依据综合性城市管理指标体系的检查结果,结合网格化考评机制,分别定期形成对各街镇、有关区属部门的考核排名,排名结果报区四套班子领导、区文明城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区文明城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根据全国文明城区年度复检工作要求,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文明城区指标体系测评,并依据测评结果,结合综合性城市管理指标体系的考核结果以及各单位日常工作情况,形成文明城区建设工作年度考核结果。年度考核结果由绩效工作部门纳入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由组织部门纳入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考核,并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全区各级组织、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文明城区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对提升我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的重要意义,要把建立深化文明城区长效机制作为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内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加以有效落实。
  2.强化责任落实。全区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化推进文明城区建设工作的进程中,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全面强化任务、责任的落实,要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和工作机构,以及具体的制度、规范上,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形成解决各自领域实际问题的长效机制。
  3.坚持依法治区。依法加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管理服务工作,要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推进公共服务窗口行业的规范管理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并以“行政执法权力清单”的方式,督促城市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充分行使执法、管理权。要加强面向居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法治意识,营造守法、依法的区域环境。
  4.形成工作合力。全区各单位要切实按照本《意见》和全国文明城区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年度工作目标及本单位工作实际,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协同推进长效机制的建设。
首都文明网网站群
中国文明网联盟?北京通州
中国文明网联盟?北京
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教育网
垃圾减量 垃圾分类 官网
中国文明网联盟?北京东城
中国文明网联盟?北京朝阳
西城文明网
朝阳文明网
顺义文明网
怀柔文明网
全国文明网站
中国文明网
武汉文明网
宁波文明网
云南文明网
西安文明网
宁夏文明网
甘肃文明网
四川文明网
浙江文明网
东方文明网
上海文明网
吉林文明网
山西文明网
河北文明网
长春精神文明网
江西文明网
福建省精神文明网
黑龙江文明网
海南精神文明网
海淀区政府部门
发展改革委
人口计生委
住房城乡建设委
市政市容委
人力社保局
安全监管局
园林绿化局
区城管监督应急指挥中心
海淀区街道镇
中关村西区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明城市建设的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