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互联网传媒概念股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传播文化_百度百科
《传播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内容简介: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传播文化图书信息
开本: 16开
定价: 45.00 元
传播文化作者简介
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代传播》责任编辑,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总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有电视剧美学、电视艺术理论、电视节目策划。主讲课程:《艺术学概论》、《电视节目策划学》、《媒介文化研究》等。
传播文化图书目录
“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扩张与中国影视文化的反弹——加入wTO,中国影视艺术的文化传播学思考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
意义、生产与消费——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国电视文化理念嬗变和趋向
电视传播的人文精神
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
艺术事业、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的混沌和迷失——略论中国电视剧的社会角色和文化策略并与尹鸿先生商榷
试论“电视知识分子
文化命名权的搬演——央视大赛策略解读
大众传媒与公众身份的建构
葡萄牙、欧洲与中国——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演讲
先进文化观照下的传统文化与电视文化
数码媒体与赛伯时间艺术
舆论监督——政治文明的重要维度
收视率再批判
艺术美学与构建和谐社会断想
影视文化三论
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生存
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
后现代语境下中国电视的传播特征及其文化悖论
论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
好莱坞影响力探究
企业信用信息潘祥辉_百度百科
潘祥辉,男,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政治学会理事,浙江省传播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政治传播学、媒介社会学、比较媒介制度分析等。
潘祥辉简介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在新闻传播学术界首次引入了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从长时段考察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轨迹、逻辑与演化动力,构筑了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科层制与政治传播四部曲”《帝国悖论:官僚科层制与秦汉帝国的政治传播》、《社会主义国家传播失灵现象的组织社会学分析--以中国及前苏联为例》、《苏联解体的传播失灵因素--兼驳苏联解体的舆论失控说》以及《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考察了帝制与社会主义体制下政治传播的特点。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了“传播失灵”(Communication failure)的概念,并从传播失灵的角度探讨了威权体制下政治治理的难题。除“传播失灵”外,本人还在相关论文中提出了“去科层化”、“传播个人主义”、“信息货币”以及“无障碍传播”等概念。传播失灵理论对于打通传播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融合大有裨益。
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电总局课题及民政部课题各一项,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2项。已出版有《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一书。在《传播与社会学刊》、《新闻学研究》、《现代传播》等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媒介演化论》一书曾获得浙江省传播学会2009学术成果一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论文《论媒介技术作用于媒介制度变迁的机制》获2009年中国传播学年会及第三届全球传播论坛“优秀论文奖”。曾先后参加过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主办的多个传播学理论与方法暑期班或研修班;月曾赴短期访学,参加第三届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者访问计划;2011年3月,赴参加第四届大陆青年传播学者访学计划。月,先后在、新华社浙江分社挂职锻炼。任新华社中国网事多媒体创意策划中心主任助理;
潘祥辉著作
1.独著:《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2009年4月;
2.参编:《文化产业经营通论》(邵培仁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3参编:《传播与文化教程》,(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庄晓东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4.副主编:《现代应用写作实训》(徐秋儿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近年发表的论文:
1.《论中国语境下的危机事件与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关联---以汶川地震和群体性事件为例》,《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中文大学主办),2011年第14期,页33-70.
2《社会主义国家“传播失灵”现象的组织社会学分析—以中国及前苏联为例》,《新闻学研究》(台湾政治大学主办)第108期,页269-306;
3. 《论中国媒介传统对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隐形规制》,《浙江传媒学院》2010年第1期,《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4《政府理性、政治权力聚散与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5.《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2期转载;《学术界》2011年第3期转摘;
6.《论中国媒介转型中的潜规则及其制度根源》,《现代传播》,2010年第2期。
7.《论媒介技术演化作用于媒介制度变迁的机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8.《中国传媒业改制的逻辑与困境—从《中华新闻报》的停刊说起》,《当代传播》,2010年第2期
9.《国际体系作用于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途径与机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0.《浙江传媒业60年转型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1.《探究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演化逻辑——一种博弈论的视角》,《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2.《中国媒介制度变迁与社会变迁的关联和互动》,《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2卷第1期)
13.《植入式广告与媒介寻租的楚河汉界》,《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6期转摘。
14.《帝国悖论:官僚科层制与秦汉王朝的政治传播》,《中国传媒报告》2010年第2期,《China Media Research》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15.《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与四维模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16.《媒体曝光行人违章折射的法治困境》,《当代传播》2009年第1期
17.《儒家文化圈与东亚媒体的传播特质浅析》,《中国传媒报告》2009年第2期。
18.《论媒介制度的效率竞争与中国媒介的变迁与演化—以年间新闻史为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9.《从生态学视角解读西方政治传播的生态链》《新闻界》2009年第3期。
20.《论政治传播三大生态规律》,《当代传播》2009年第5期。
21.《网络造谣与言论自由的边界》,《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22.《电视购物与媒体征婚的风险分析》,《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3.《制度创新与浙江传媒业的变迁》,《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2期。
24.《中国媒介语境下的突发灾难事件与传播学理论的检视与思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5.《媒体议程与中国社会变迁----30年来中国媒介推动社会变革的十大事件回顾》,《中国传媒报告》2008年第4期;
26.《危机传播推动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从汶川地震看危机事件与媒介制度创新的内在关联》,《现代传播》2008年第4期;
27.《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8.《论媒介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29.《新闻媒体方言言说的社会成本分析》,《现代传播》2005年第2期;
30.《走出电视娱乐节目庸俗化的困境》,《光明日报》理论版日,《新华月报》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
31. 《合作共赢:社会组织与媒体的互动模式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32.《从社会生物学视角看媒介制度的演化机制》,《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33.李东晓、潘祥辉:《无障碍传播:历史、现状与理论框架》,《中国传媒报告》2011年第2期;
34.《论作为“软规则”的媒介意识形态及其制度功能》,《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35.《同病同源:医改、教改与传媒改革的比较制度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1期;
36.《论苏联解体中的传播失灵因素---兼驳苏联解体的舆论失控说》,《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2012年第2期全文复印。
37.《传播个人主义:自媒体革命的政治社会学解读》,《当代传播》2011年第6期。
38.《非媒体信息、非媒体机构与大众传媒的有限功能---兼及一种去媒体中心化的舆论监督观》,《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39.《从传播失灵看经典社会主义体制的治理困境》,《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40.《匡正记者、律师和法官的三角关系》,《青年记者》2012年1月下,总第371期。
41.《传播失灵、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的三角关系—一种信息经济学的视角》,《现代传播》2012年第2期;
42.《传播失灵:一种基于传播非理想状态的研究》,《浙江学刊》2012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9期转摘。
43.《论媒介制度的内涵及其分层演化原理》,《理论界》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转摘。
44.赵鼎新、潘祥辉:《媒体、民主转型与社会运动--专访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赵鼎新》,《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4期。
45.李东晓、潘祥辉:《失聪的电视——媒介生态学视阈下电视传播的生理歧视及其改进》,《鄱阳湖学刊》2012年第4期。
46.潘祥辉、吴振瑜:《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受众评价分析—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47.《“附属医院模式”: 传媒类院系校园媒体实践平台建设刍议》,《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48.潘祥辉、白明琴:《国际三大抗辩事由对中国新闻侵权诉讼的启示》,《浙江传媒学院》2013年第4期。
49潘祥辉、李东晓:《绘声绘色:中国无障碍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浙江学刊》2013年第4期。
50.《信息货币:大众传媒的功能新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企业信用信息大众传播媒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众传播媒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分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大​众​传​播​媒​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分​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什么是传媒?请问传媒的意思是什么?传媒公司为何叫传媒公司?传媒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_百度知道传播学教程 课后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传播学教程 课后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媒概念股龙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