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的例子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二讲均衡价格理论1要点解析.ppt10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09.3 徐跃华 假定前提(约束性条件):完全竞争市场 一、需求原理 二、供给原理 三、均衡价格的形成 四、价格政策 五、弹性理论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和特征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条件: (1)市场上有很多的买者和卖者,没有垄断 (2)产品是单一的,没有差异 (3)信息是完全的,没有欺骗 (4)资源是自由流动的,没有限制 但是,在现实中,这些假设很少具备,所以,价格机制的作用很有局限性,这就导致了“市场失灵”问题。
一个简单的微观经济模型 一、?需求原理 (一)什么决定个人需求的数量 (二)需求曲线及其特点
(三)需求曲线的移动 (四)需求定理
(一)什么决定个人需求的数量 什么是需求? 是指消费者(家庭或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注意:时间、价格、需求愿望、需求能力。
2. 需求函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分五类: (1)该商品的价格Px(反向) (2)消费者的收入M(同向) (3)消费者的偏好E(同向) (4)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 互补品Py:Px上升,Qy下降――反向 替代品Pz:Px上升,Qy上升――同向 (5)消费者的收入预期Tm(同向)
需求函数 (1)多因素影响的广义需求函数: Qd f Px,Py,Pz,M,Tm,E
(2)单一因素影响的狭义需求函数: Qd f P
或者 Qd a-bP (二)需求曲线及其特点 (1)需求曲线是光滑的,表明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都是建立在连续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2)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3)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当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时,需求曲线是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西方经济学试题和答案_百度文库
西方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________,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________。
2.垄断企业实行歧视定价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其基本原则是对需求__________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低价,对需求______
___弹性的消费者收取高价。
3.如果一件事件未来的可能结果可以用概率表示就是__________。
4.乘数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称为_______________。
6.如果把1995年作为基期,物价指数为100,2001年作为现期,物价指数为120,则从1995年到2001年期间的通货膨胀率为__________。
7.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采用__________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采用__________的货币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A.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C.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D.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2.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3,价格上升30%时需求量将(
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90%
D.减少90%
3.边际效用为零时的总效用(
C,降至最小
D.达到最大
4.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这意味着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
A.产量将保持不变
B.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C.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D.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5.机会成本是指(
A.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
B.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
C.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D.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任何一种可能的选择
6。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A.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B.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
C.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
D.以上都可能
7.基尼系数可以根据劳伦斯曲线来计算,基尼系数的提高表示(
A.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增加
B.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减少
C.劳伦斯曲线向45度线移动
D,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没有改变
8.公共物品的特征是(
A.非竞争性和排他性
B.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竞争性和排他隆
D.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9.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根据价格变化调整过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国内生产总值
10.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
A.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11.物价水平上升对总需求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贡献者:穹顶之下我矗立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经济学复习题 附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经济学复习题 附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请问当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的时候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影响?-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请问当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的时候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影响?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5:35:18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请问当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的时候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影响?”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请问当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的时候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影响?”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请问当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的时候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何影响?,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需求增加表现为需求曲线(d)的向右上方,均衡数量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因此,供给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s)向左上方移动,均衡数量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但是,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当需求曲线的向右方移动与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同时发生时,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案例1:上网与经济学
 在当今的网络世界中,上网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状况在高等院校的学生中尤其普遍。根据统计,平均每个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达到2小时,这大概相当于我们每天除睡觉吃饭以外可以用于学习时间的五分之一左右。并且,研究也进一步表明,在平常时间,平均每人每天的上网时间达到3小时左右,而在考试期间,其上网的时间会明显减少,大概每天只有不足一小时。
另外一项调查表明,由于电脑显示器的强电磁波辐射,经常上网的同学得眼病的比率比不经常上网的同学要高出5个百分点,并且由于上网挤占时间,许多喜欢上网的学生放弃了大部分户外的娱乐活动,导致他们身体的发病率上升,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下降。由于上网聊天和打游戏,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也明显减少。
1. 解释下列名词
(1)稀缺性
(2)机会成本
2.(1)根据上面的资料,上网的主要机会成本是什么?列出上网的其他机会成本。
(2)为什么说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要点:
1.(1)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的,但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学中,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稀缺性。
(2)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
2.(1)上网挤占了学习的时间是上网的主要机会成本。上网的机会成本还包括,上网影响了对眼睛的保护;上网造成了锻炼减少,使身体素质下降;上网减少了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
(2)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经济学要研究资源配置,研究如何使用稀缺的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达到整个社会的效用最大化。
案例1:汽油价格与汽车需求
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但仅仅知道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事实上,市场上各种产品之间往往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其中一种产品的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不仅影响到其本身产品的价格,而且会影响到其相关产品。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汽车需求。
20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过两次石油危机。1973年,为了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美国采取石油禁运。1979年,由于伊朗国王被推翻而导致该国石油供应瘫痪,石油供给急剧减少。受石油危机的冲击,美国的汽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加仑0.27美元猛增至1981年的每加仑1.40美元。石油价格的上升对美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汽车的销售量的影响更是非常直接的。
统计资料显示,在第一次汽油价格上升之后,美国每年大约出售250万辆大型汽车、28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230万辆小型汽车。到了1985年,这三种汽车的销售比例出现明显变化,当年售出150万辆大型汽车、22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370万辆小型汽车。由此可见,大型汽车的销售自70年代以来迅速下降;反过来,小型汽车的销售却持续攀升,只有中型汽车仍保持了原有水平。(资料来源: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1.解释什么叫替代品,什么叫互补品?
2.利用供求均衡原理说明汽油价格上升的原因。
3.说明汽油价格的变化对汽车的需求产生影响及原因,并说明汽油价格变化使大型汽车和小型汽车需求曲线发生变化的不同方向。
答案要点:
1.当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大于零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改变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的改变量同方向变动,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当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小于零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改变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的改变量反方向变动,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2.商品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当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供求量称为均衡数量,这使得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供给和需求任何一方的波动都会对均衡价格产生影响,上面的材料表明,在1973年和1979年,石油供给大量减少,这将使得石油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而需求不变,所以,短期内汽油将供不应求,致使汽油价格上升。
3.因为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品,从互补品的定义我们知道,互补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将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从总体来说,汽油价格的上升必然会使汽车的总体需求量减少,但还要具体分析,因为汽车在美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所以总体数量受汽油价格的影响可能较小,而这种影响却主要体现在对大型汽车和小型车需求的变化上,由于小型汽车比大型汽车省油,所以汽油价格的上升,使很大部分人的需求由大型汽车转向小型汽车,所以,在汽油价格上升后,大型汽车需求量锐减,而小型汽车的需求量却增加了。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使大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小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案例2:谷贱伤农
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成语,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不仅不增加反而减少了。
情况似乎更糟,为了增加收入,没有其他技能或者不愿意离开土地的农民就会尽量增加产量以便在不利的市场竞争面前能有一个好的结局。然而,这种努力最终并没有带来多大回报,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试图使得生活得到更大改善的农民仍然处于这种恶性循环之中。
与此相联系,大量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等,已经使得产量增加速度放慢,同时与生态环境有关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值得庆幸地是,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正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1.为什么农民会增产不增收?
2.面对着这种恶性循环,你对政府有什么建议吗?
答案要点:
1.这种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增加,从而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下降。但是由于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因而价格下降造成的需求量或销售量增加并不大。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
2.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并不是单一一个农民的问题。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无力改变这种状况。也就是说,在这一问题上,市场出现“失灵”的特征,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减少耕种;减少农民负担,增加农民直接补贴;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等。
案例3:麦当劳的降价策略
在今天,麦当劳在中国的快餐业中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其食品尤其为儿童和情侣所热衷。但与中国食品的价格相比,其价格是相对昂贵的。经过市场调查,麦当劳决定首先降低汉堡的价格,原来每个汉堡卖10元,现在,决定将汉堡的单价降为6元,这只是作为一个降价的试验,而其它食品价格暂时保持不变。
在汉堡降价以后,其销售量果然大增,使公司的销售额上升了,尤其令公司高兴的是,不但汉堡的销售量增加了,公司的各种食品包括薯条、派、鸡米花等的销售量都增加了。
请你对麦当劳的降价策略给出评价。
答案要点: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以我们的知识而论,麦当劳充分利用了汉堡富有弹性这一点。在中国,吃一顿洋快餐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仍不是经常的事情,况且这种产品存在着密切的替代品,这就决定了麦当劳汉堡是一种高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所以,降低价格将使得销售收入增加。
至于连带商品的效果更使得麦当劳的收入不会因为降价而减少。
案例1:势力效应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批评家凡勃伦对消费享乐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出版了一本名为《有闲阶级论》的书,阐述了一种“摆阔气”的消费理论。凡勃伦的观点是,随着财富的扩大,驱动消费者行为的动力已经越来越既非生存也非舒适,而是要获得“人们的尊重和羡慕”。因而,出现了摆阔气的消费理论。这就是说,消费者选择的消费品代表一定的社会地位和阶层、表示教养和品位。
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在我国出现了一个暴富阶层,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变得异常富有。对于这些人来说,消费只会选择最昂贵的商店、酒店,吃饭动辄上万元,他们就是把消费作为身份和地位的一种代表,商品价格越高越能体现其地位,或者说越奢侈越能体现其地位。就在北京近郊,有一个富商花了600万买了一栋别墅,然后说别墅盖得不好,轻易的将别墅炸掉,要重新找人设计建造。对这个消费群来说,商品价格越高越具有吸引力。
统计数字也表明,如果这些暴富阶层出入的地方的商品降价,在很短的时期内销售额可能会增加,但在长期内就会失去这些顾客。
1. 根据所学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并说明这些商品需求曲线的形状。
2. 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下列商品需求的变化情况:上述奢侈品、正常商品、低档品。
答案要点:
1. 上述现象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这类商品的特殊性,当其价格上升时,其收入效应是正的,并且非常大,虽然替代效应为负,但其绝对值小于收入效应,所以其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2. 随着收入的增加,上述奢侈品的需求会增加,而且增加速度超过收入的增长;正常品的需求也会增加,而低档品的需求则会减少。
案例1:农场主的经济学
随着土地的集约经营,你有可能成为一个农场主。为此,让我们来关注北方农场的经验。北方农场的投入主要是土地和劳动两种要素,主要生产小麦。根据历年的经验,北方农场的产量和要素投入的关系大致可以表示为:
其中,Q表示小麦的产量(吨),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土地的投入量(亩)。
最初农场租用25亩土地,在第一年雇用了4个人,在实际耕种过程中,农场主发现人手非常紧张,以至于有很多土地上麦苗长得不齐,并且除草也不是很好,所以第二年他决定增加人手,雇佣了9个人。不过,一年下来农场主仍觉得还没有做到精耕细作,决定继续增加人手,第三年雇佣人数增加到16个人。
1.计算第二年和第三年该农场主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2.根据上题得到的数据,说明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要点:
1. 第二年农场主的劳动力的平均产量为APL2=0.83,第三年农场主的劳动力的平均产量为APL3=0.625。第二年的边际产量MPL2=0.5,第三年新增劳动力的边际产量MPL3=0.36。
2. 上题结果表明,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都减少了。(1)边际产量的减少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不断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与一种或几种不变生产要素相结合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再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即边际产量是逐渐递减的。下面可以结合本题具体分析。(2)平均产量下降是由于雇用的劳动力边际产量下降,使得其边际产量已经小于平均产量,所以边际产量会将平均产量拉下,导致平均产量的下降。
案例2:校园餐馆的选择
你可能经常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到寒暑假时,学校深处的餐厅都会有好几家停止营业,而只留下几个继续供餐。而其他地方的餐馆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试用经济学的原理解释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
答案要点:
上述现象可以用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予以解释。厂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也就是使收入大于成本,在短期内,厂商生产既定的产量所花费的总成本由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构成。不变成本又称固定成本,是指不随厂商的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记成FC。可变成本是指随着厂商的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记成VC。经营一家餐馆或餐厅的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指餐馆房屋的租金、厨房设备、桌子、盘子、餐具等等,这些成本是不随就餐人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称为固定成本;而另外一些成本是随就餐人数而不断调整的,包括购买食物的成本、厨师和服务员的工资、营业税支出等,这些属于可变成本。在一家餐厅决定是否营业时,必须从营业收入和成本的对比情况出发,当营业收入可以弥补全部成本并能有所盈利时,餐馆当然会选择继续经营。但是,是不是说如果餐馆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全部成本,餐馆就一定停业呢?实际上不是这样,还要看营业收入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对比情况,只要经营的收入大于可变成本,餐馆就会继续营业,只有从顾客那里得到的收入少到不能弥补餐馆的可变成本时,餐馆才会停止营业。
就学校的餐厅或学校附近的餐馆来说,就餐的主要是学生,所以在寒暑假期间,其顾客一般会非常少,以至于其收入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所以这些餐厅在暑假期间一般都会停止营业。而其他地方的餐厅则一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案例3: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规模经济
一家商业银行是否应该在我们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设立一个储蓄所,还是把人力和物力集中于总部或者少数几家分支机构,以便获得更高的效率?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对收益与成本的分析。
金融分析师为我们设计了一个“营运比率”。他们首先将运作一个分支机构的所有成本加总,包括工资和补贴、租金、日用设备费、维修费、税收和保险、办公用具和从计算机到灯管等其他设备费。他们往往用这些营运成本除以储蓄总额,这就给出了营运比率。
近期的研究表明,当一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存款规模达到5亿元以前,随着规模的增加,营运比率就会提高。拥有两个存款规模为2.5亿元的分支机构,比拥有一个有5亿元的分支机构要多花20%的费用。但是,当一个分支机构的存款规模超过5亿美元时,就不再会有任何效率上的收益。
1. 解释什么是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递减和规模收益不变?并说明商业银行的规模收益情况。
2. 试分析产生规模收益递增和规模收益递减的原因。
答案要点:
1. 如果成本的扩大是由于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造成的,那么,若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递增的;若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若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倍数,则称生产是规模收益递减的。
上面所说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存款规模达到5亿元以前,是规模收益递增的,但在存款规模达到5亿元以后就转为规模收益递减了。
2.(1)产生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它可以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以后,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而较小规模的企业无法利用这样的技术和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和专业化。此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也都可以节省成本。
(2)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它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等。
案例1:产品差异好吗?
请看下面的一段辩论:
甲:垄断竞争市场给我们带来了产品的多样性,正是由于垄断竞争,我们才可以有那么多种色彩,有那么多种品牌的电视机,有那么多种洗衣粉。
乙:你真的需要40多种洗衣粉、50多种肥皂?据我所知,洗衣粉和肥皂的化学成份是固定的,阿司匹林也就有一个配方。
甲:没有差异就没有创新。
乙:有差异也不一定有创新,有很多是借助于广告创造出来的。
甲:请不要忘记,公开的产品竞争特别是广告除了能提供多样化以外,还有助于宣传产品的性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只有不断地制造出产品差异,才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成功的企业是那些不断地进行市场调查,充分了解消费者对于颜色、款式、大小等产品差异因素的需要,从而满足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的经营者。通过产品差异的竞争,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生存下来,不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被淘汰。只有产品差异的竞争,才会有优胜劣汰,才会有产品的多样化,才会有产品革新和技术进步。多样化和技术进步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太重要了,以至于我们愿意接受一定程度的低效率,因为它们涉及到消费者偏好的满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借助于广告,垄断竞争企业创造产品名牌,这也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使产品差异起作用,消费者必须知道产品的质量和适用性。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我们假定了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甚至更需要完全信息。消费者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各类形式的广告。广告帮助消费者做出理性的选择。同时,企业对花费上百万元创造出来的产品名牌一定非常重视,就会不断地改进质量以维护它。另外,新产品的出现只有通过把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才能与名牌产品竞争。在这里,广告起到了限制垄断的作用。因此,广告宣传有助于市场竞争。
乙:你说的太多了。产品差异和广告浪费了稀有的社会资源,甚至产生欺骗和非质量竞争。把大把大把的钞票用于微不足道的产品差异这有意义吗?毫无疑问,产品差异和广告对社会施加了成本,使得消费者为此支付更高甚至成倍的价格。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同类产品。几十种合资洗衣粉的上市,由于广告使得我们支付两倍的价格,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随便购买一种。也就是说,产品差异并不总是能提高社会净福利。
产品差异和广告使得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本末倒置。产品竞争的直接结果是,广告宣传改变人们的偏好,设计着消费者的还不存在的欲望。经济系统的运转不再是为了消费者,倒是人们的生存为了经济系统服务。广告宣传不仅左右人们的偏好,而且带有虚假成份。欺骗性的广告时有出现。这不仅浪费巨额的资源,而且给消费者带来伤害。
广告宣传不仅很容易在生产者之间产生非生产性竞争,而且可以造成进入障碍,从而限制竞争。尽管有一家企业不愿意做广告宣传,但它没有其他选择,因为退出竞争就意味着失败,它不得不花费这一部分成本。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新企业的加入必须通过广告宣传才能参与竞争。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支付得起巨额广告费,结果只能是被排除在竞争行列之外。
甲:广告是一种艺术品,它可以被视为所推销产品的副产品。
乙:得了吧!你真的希望在乒乓球比赛进行到19:20时插入一段广告吗?
甲:如果没有广告,你恐怕连19:20也看不到。
从上面的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产品差别存在不同的认识,并且两种认识都具有合理性,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所有厂商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它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在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众多厂商之间的产品是有差别的,多样化的产品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可满足不同的需要。但是,产品的一些虚假的非真实性的差别,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而对于广告费用,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竞争市场和产品差别寡头市场的大量广告,有的是有用的,因为,它为消费者提供了信息。但是,过于庞大的广告支出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抬高销售价格,再加上某些广告内容的过于夸张,这些都是于消费者不利的。
从你自身的情况考虑,你认为产品的差异好吗?
1. 什么是垄断竞争市场?
2. 解释垄断竞争市场中的产品差异指那些差异?并根据上面的资料,谈谈你对产品差异的看法。
3.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广告的看法。
答案要点:
1. 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行业中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
第二,厂商提供有差异但彼此接近的替代品,
第三,厂商进入和退出行业自由,
第四,行业中存在模仿。
2. 垄断竞争市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产品差异。单个生产者的产品与其他类似产品存在细微差别。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差别不仅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销售服务条件等方面的差别,还包括商标、广告方面的差别和以消费者的想象为基础虚构的差别。
对产品差异的看法以下观点可作参考: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所有厂商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它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在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众多厂商之间的产品是有差别的,多样化的产品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可满足不同的需要。但是,产品的一些虚假的非真实性的差别,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同时,现实生活中由于生产某些类似但有细微差别的产品的小规模企业过于拥挤,单个厂商生产规模过小,由此造成了生产效率的低下。
3. (1)广告可以加强信息的公开性,使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产品的特点,有助于消费者作出更好的选择;(2)广告创造出名牌,名牌产品一般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给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了保证。(3)广告是企业的有力竞争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它可以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4)但确实存在着许多虚假广告,对消费者形成误导,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同时,广告增加了大量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最后都要由消费者来承担,增加了消费者为同样产品所作出的支付。过于庞大的广告支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案例2:欧佩克和世界石油市场
由于寡头市场只有几个买者,所以,寡头的关键特征是合作与利己之间的冲突。寡头集团合作起来并像一个垄断者那样行事——生产少量产品并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状况会变好。但由于每个寡头只关心自己的利润,所以有一种强大的激励在起作用,这使企业集团很难维持垄断的结果。我们看欧佩克的例子。
欧佩克力图通过减少产量来提高其产品的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欧佩克力图确定每个成员国的生产水平。但是欧佩克和其他垄断集团一样面临着合作和利己之间的冲突。欧佩克想维持石油的高价格,但是,卡特尔的每个成员都受到增加生产以得到更大总利润份额的诱惑。欧佩克成员常常减少产量达成协议,然后又私下违背协议。
在1973年到1985年,欧佩克最成功的维持了合作和高价格。原油价格从1972年的每桶2.64美元上升到1974年的11.17美元,然后在1981年又上升到35.10美元。但在80年代初,各成员国开始扩大生产水平,欧佩克在维持合作方面变得无效率了。到了1986年,原油价格回落到每桶12.52美元。
现在虽然欧佩克组织仍然定期开会,但该组织在控制石油产量方面的作用已变得非常有限,结果,欧佩克成员主要是相互独立的做出生产决策,世界石油市场是相当有竞争性的。
由欧佩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寡头企业个别地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他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的产量水平,但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小于垄断价格,但大于竞争价格。
1. 参照世界石油市场说明什么是寡头市场?
2. 以古诺模型为例,说明为什么寡头厂商倾向于破坏协议?
答案要点:
1. 从世界资源分配来看,石油储量明显分布不均匀,相对于市场对原油的需求而言,石油的输出国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因而具备寡头垄断的基本特征。这类市场上厂商之间相互影响,每个厂商在决策时都不得不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由于厂商数目较少,它们较容易结成联盟。但联盟中又有许多的不稳定性。
2. 在古诺模型中,两个寡头厂商面对着一条线性的需求,在边际成本为的条件下,各生产的产量。
现在假设两个厂商联合形成一个垄断卡特尔组织,则对应于,卡特尔会按的原则决定产量,其中。于是,卡特尔选择产量,每个厂商生产。
进一步,如果其中一个厂商比如A假定其同伴生产,则会根据利润最大化,或者说(因为成本为)为最大进行选择,由此得到的最优产量为,比原来的要大。这就是说,在寡头双方制定了联盟产量之后,每个厂商都有破坏这一协议的经济动机。
根据上述分析,尽管石油卡特尔的成立使得每个成员国都能获得比原来更大的利润,但每个成员又都不知足,它们都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加之游离于卡特尔之外的一些石油输出国的作用,使得欧佩克不能完全控制石油的价格。
案例1: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拆分
长期以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垄断着美国的电话通讯业务,为几乎所有的消费者提供长话和短话服务。1984年,美国政府决定依照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拆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由贝尔公司承担地方电话业务,而长途市场则由美国电报电话公司、MCI等多家公司竞争。
在改革初期,人们抱怨与原来相比拨打长途电话非常繁琐,因为要多拨一个代码。但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租用电话的费用在降低,长话费用下降了近一半,多种服务也相应地出现。
目前,我们国家也出台了电信行业的重组方案,试图通过竞争来降低价格,提高服务水平。
1.政府为什么要对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进行拆分?
2.你能对我国的电信行业的拆分做出评价吗?
答案要点:
1.垄断较低的产量较高的价格带来了低效率。
2.我国的电信重组必将带来更高的效率,尤其是在服务方面。
案例2:买卖污染许可证
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在许多国家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出现了严重的河流和空气的污染、热带雨林大面积的消失和破坏,许多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人们的生活环境日趋恶化,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来保护环境,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
大多数环境管制都是通过限制企业或个人排放污染物,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很有效,它并不适合所有的排放,并且,它只是政府的一种强制管制,并没有考虑到排放量和治污成本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到激励因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产生低效率。
1990年,美国政府在他的环境控制计划中,宣布了一种用以控制二氧化硫这一最有害的环境污染物的全新方法。在1990年空气洁净修正法案中,政府发行了一定数量的许可证控制全国每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到90年代结束排放量应当减少到1990年的50%。这一计划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许可证可以自由交易。电力产业得到污染许可证,并被允许拿它像小麦一样进行买卖。那些能以较低成本降低硫化物排放的厂商会这样做,卖出他们的许可证。另外一些需要为新工厂争取更多额度许可证的,或没有减少排放余地的厂商会发现,比起安装昂贵的控污设备或是倒闭来说购买许可证或许更经济一些。
排污许可证的买卖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最初,政府计划在开始几年许可证的价格应在每吨二氧化硫300美元左右。然而到了1997年,市场价格下降到每吨仅60-80美元。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这一计划给了厂商足够的创新激励,厂商发现使用低硫煤比早先预想的要容易,而且更便宜。这个重要的试验为那些主张环境政策应以市场手段为基础的经济学家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解释什么是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2.外部影响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说明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导致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3.结合上面的资料说明纠正外部影响造成资源配置失当的政策。
答案要点:
1.根据外部影响的“好与坏”,外部影响可以分为正的和负的两种,当外部影响引起他人效用的降低或成本的增加时,称为“负的外部经济影响”,也就是外部不经济;当外部影响引起他人效用的增加或成本的降低时,称为“正的外部经济影响”,也就是外部经济。
2.外部影响的存在将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使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一般来说,当存在外部经济时,社会成本低于私人成本,而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往往会导致私人活动的水平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低水平。当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条件下,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这往往会使私人活动的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3.对于由于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失当,可以采取如下政策予以纠正:
(1)使用税收和津贴政策。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应予以补贴,以调整私人成本和收益使之与社会成本和收益相等。
(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将存在外部影响的企业与其所影响的企业进行合并,使外部影响内部化。
(3)使用规定财产产权的方法。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确立明确的产权,外部影响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上面材料中的政策就是根据明确产权并允许交易的方式改进资源配置效率的。
案例1:GDP的衡量与生活质量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一个估计值,它估计了一个国家的产出状况。但是,即使在计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总产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
对质量改变衡量的困难
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即使是同种产品,今天的和50年前的可能差别巨大,而其价格可能差不多或者更低,这种差别该如何衡量呢?
我们可以考虑一下计算机市场的情况,如果把今天的计算机和50年前的计算机相比,每个人都知道其差别简直大的惊人,但从价格上来说,今天的计算机价格却比50年前或者说10年前便宜得多(即使不考虑整体价格水平的上涨),那么是总产出减少了吗?当然不是。但是,在计算总产出时如何对这种现象予以修正,以真实地考虑经济水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如何衡量服务的价值
从事实物的生产,可以以其客观的产出作为指标来衡量其价值,但是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创造的价值该如何衡量呢,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同样是一国总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难道只是简单的以他的工作时间作为衡量指标吗?但可能有些老师即使努力干一天,却不如另一些人只用一上午的时间所完成的任务多,更何况在现实中有很多人无事可做,致使白拿着薪水,这种差别的衡量也是很困难的。
对非市场活动的衡量问题
在对总产出的核算中,我们计算的一般是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但实际上,这些自给自足的产品或家务劳动同样应构成一国总产出的组成部分,如果这些产品用于出售,或者雇用别人来做家务,那就算做总产出,为什么由自己消费的产品和从事的家务就不计入总产出呢?
虽然GDP的计算并不完美,但用来衡量经济增长和生活状况具有很大的意义。当GDP用于国际比较时,它也较好地衡量了一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高的GDP往往导致高的生活水平。据联合国的官方统计,一个国家人均GDP与该国的预期寿命、受教育的程度等都密切相关。人均GDP低的国家往往婴儿出生时体重轻,婴儿死亡率高,儿童营养不良的比率高,而且不能普遍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在人均GDP低的国家,学龄儿童实际在校上学的人少,而且上学的儿童也只有靠很少教师来学习。收音机在这些国家还属于珍贵物品,拥有量少,电视、电话拥有比率更是很低。铺设的道路少,交通状况恶劣,并且有电器的家庭也很少。国际数据无疑表明,一国的GDP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GDP被认为是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2. 说明什么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和支出法。
3. 根据上面的资料,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的缺陷。
答案要点:
1. 经济系统的活动成果通常由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写成GDP。
GDP是重要指标:
(1)GDP衡量了一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它既衡量了经济中的总收入,又衡量经济中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很明显它很好的反映了一国总体的经济实力。
(2)人均GDP告诉我们经济中平均每个人的收入与支出。如果不考虑收入的分配状况,一般来说,人均收入和支出水平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3)GDP是其他经济指标赖以存在的前提。没有GDP就无法计算物价水平等经济指标。只有根据GDP才能正确的判断经济增长水平、商业周期,经济行为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2. 内生产总值主要由支出方法和收入方法两种方法核算。
(1)核算GDP的支出方法,是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以测算GDP的方法。从支出主体的角度来看,支出方法测算的GDP主要包括家庭、厂商和政府的支出。以C表示私人消费,I表示私人投资,G 表示政府购买,则以支出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GDP=C+I+G (2)测算GDP的另一种方法是收入方法。由于厂商出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是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因而收入方法测算的GDP是所有生产要素的货币收入的总和。厂商出售产品的收入被用于以下几个个方面: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支付租金和利息、购买中间产品、支付产品税等间接税、补偿折旧。以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则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GDP=C+S+T 3. GDP虽然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指标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它在衡量社会福利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福利水平,其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GDP衡量的许多内容并不能增加人们的福利,譬如政府用于购买炸弹、导弹等武器的开支所导致的销售额的增加值,所有这些全都记入了GDP,但它们却并不能增加社会的福利水平;
(2)产出并不等于消费。GDP所衡量的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产出,由于投资增加而导致的GDP的增长却未必反映人们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只是刺激了将来的消费;
(3)闲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DP却不能反映这方面的情况。
(4)GDP忽略了外部影响。现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社会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而这些都没有在GDP中反映出来;
(5)GDP无法说明收入如何分配。两个生产了同样多的GDP的国家,一国贫富严重不均,另一国收入分配比较均等,显然两国的福利水平是不同的。
案例2:战争与经济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震惊世界的“9.11”之后,美英两国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打击。战争对经济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不少人希望美国军火商能得到大量的坦克和飞机订单,通过军事支出的增加,引起总需求的增加,就业情况也会因许多人应征上前线而得到缓解,美国股市乃至经济借此一扫晦气。
专家分析认为,此次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与越战和海湾战争不同。20世纪60年代末期,联邦政府的巨额国防开支和非国防开支,使本来已很强劲的私营部门总需求进一步增强,并积聚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种压力在整个70年代也未能得到充分缓解。此后一直到80年代末期,大部分经济决策的主要任务就是抑制通货膨胀。相反,海湾战争却引发了一次经济衰退,这是“沙漠盾牌行动”初期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所导致的结果。但由于当时军队所需的大部分物资并不是依靠投资在未来实现的,所以并没有产生通货膨胀。
但阿富汗战争同以往迥异。首先,不太可能像海湾战争那样动用大规模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这场对抗隐蔽敌人的战争将主要通过非常规手段进行,与此相关的国防资源大多是军备库存中所没有的,需要新的开支计划,这对经济中的总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
1. 解释一国的总需求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 军费支出的增加对总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要点:
1. 一国的总需求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来自政府方面的需求以及国外的需求。
2. 军费支出的增加会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发生向右上方的移动。
(1)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以及来自国外需求的变化。其影响方式是:①消费支出增加或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②厂商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③政府购买增加或税收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④来自国外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反向移动。这些因素主要是以使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的方式影响总需求。
(2)总体物价水平也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当总体物价水平上升时,会使总需求减少,反之会使总需求增加,价格水平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案例3:石油与经济
原油是生产许多物品和劳务的关键投入,它已经成为一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石油价格的变化对许多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存在一个主要利用石油生产许多产品的国家,该国经济中一些大的波动就主要源于石油价格的变化。
70年代中期,为了阻止石油价格的不断降低,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组成了一个卡特尔组织——欧佩克。欧佩克成功地提高了石油价格:从1973年到1975年,石油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从1978年到1981年,石油价格翻了一倍还多。石油输入国情况就不同了,由于石油供给的减少和石油价格的上升,这些国家生产汽油、轮胎和许多其它产品的企业成本迅速上升,而产品的价格不能同步迅速做出反应,所以这些企业都大量减少产量,或者干脆停业或破产。
1. 解释什么是总供给曲线,说明影响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各种因素。
2. 说明上述石油价格上升对总供给的影响机制。
答案要点:
1、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所提供商品和劳务总量,即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总产出量随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变动的轨迹。一般地,如果以Y表示经济中的总产出,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AS(P) 。
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
(2)技术变动。
(3)资本存量的变动。
(4)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例如,石油价格、国家制定最低工资法等。
此外,从短期来看,人们的预期也会影响到总供给。
2. 石油价格的上升,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而同时总需求曲线不变,这样,新的经济均衡的结果必然是均衡产量下降,均衡价格上升。
案例1:我国的储蓄问题
我国一直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截至2001年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增长12.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1个百分点,比去年底高5.4个百分点。8月份储蓄存款增加881亿元,比去年同月多增861亿元。年累计储蓄存款增加6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48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增加242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15亿元;定期储蓄增加3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396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增加较多表明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
为了刺激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大量的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利息,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已经是自日央行首次降息以来的第八次降息,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的居民储蓄还是呈不断上升的势头。
1.解释下列名词:消费函数、储蓄函数
2.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决定一国储蓄率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答案要点:
1.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储蓄是指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因而它取决于收入,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2.一般来说,一国的储蓄率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决定的:
(1)资本市场状况。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居民会把相当大部分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从而降低储蓄率。
(2)社会保障体系。如果一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达,居民没有后顾之忧,就会增加消费比率,从而储蓄水平会较低。
(3)将来收入的保障情况。如果一国居民的将来收入有较强的保障,则储蓄率就会较低,反之较高。
(4)一国居民的消费习惯。
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落后。
(6)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
(7)将来收入没有保障。我国居民中农民占绝大多数,他们将来的收入没有保障,只能靠储蓄积累资金。
(8)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由于总体收入水平低,所以要考虑将来的各种支出,必然要提高储蓄率。
案例2:国防支出与经济
通过分析美国国防预算对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政府购买乘数的作用。80年代前期里根执政时,美国国防开支急剧扩张,国防预算从1979年的2710亿美元飞速增长到1987年的409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5%,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强的刺激作用,帮助经济走出了年的衰退,并且推动了80年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
从1990年开始,美国加快了对国防开支的削减。到90年代中期,国防开支已经被削减到低于GDP的5%的水平。这时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削减国防开支导致90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从飞机制造业来说,从1990年到1993年,至少损失掉170000个工作机会。
1.解释什么是政府购买乘数,并写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2.说明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
答案要点:
1.政府购买乘数,是指由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也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如果政府购买的变动量为AG ,国民收入变动量AY 为: 这一结论就是政府购买乘数定理,而 被称为政府购买乘数。
2.政府购买乘数发生作用的变动机制是,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经济中将增加等量的政府购买产品的需求,从而使得所购买商品增加相同的数额。这种商品供给增加使得经济中的总收入增加相同数额,收入的增加又导致家庭增加消费,其数量为边际消费倾向的倍数。消费需求增加又如同政府购买引起的需求增加一样引起连锁反应,直到经济再次处于均衡。
案例3:蜜蜂的寓言
从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大危机。3000多万人失业,三分之一的工厂停产,整个经济倒退回了一战前的水平。经济处于极度混乱之中,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理论界纷纷进行探讨,这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则古老的寓言中得到了启示。这则寓言说:从前有一群蜜蜂,他们在一个蜂王的领导下,都过着挥霍、奢侈的生活,整个蜂群兴旺发达,百业昌盛。后来,他们的老蜂王去世了,换了一个新蜂王,他们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开始崇尚节俭朴素,结果社会凋敝,经济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凯恩斯在这则寓言的启示下,建立了他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并由此引发了凯恩斯革命,从而建立了宏观经济学。
1.分析凯恩斯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说明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构架。
答案要点:
1.凯恩斯从这则寓言中悟出了需求的重要性,他看到蜂群的兴旺发达,正是由于他们的挥霍奢侈,创造了足够的需求,而当他们变为节俭以后,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所以经济衰落,凯恩斯认为我们的社会也和蜂群一样。
2.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的:
(1)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国民收入决定。凯恩斯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大小取决于经济中的总需求。总需求有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所以,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3)消费倾向是比较稳定的。因而,国民收入的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根据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认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案例1:世界财政部长会议
最近一次世界财政部长会议的议题是“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主题发言讨论的是市场经济国家所经历的问题。发言总结了各国在过去经济发展所经历的通货膨胀,深刻分析了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所概括的通货膨胀的危害有:价格上升;降低一国的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并进而产生失业。各国财长说到通货膨胀的危害时,都是满面忧思,很明显,许多国家都深受通货膨胀之害。
一位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国家的代表对此感到有些迷惑。他所在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快,以至于没有任何失业,而工资又很低,因而也没有通货膨胀问题。
他被告知,他的国家进一步发展将会遇到这些问题,通货膨胀将会首先出现。由于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当厂家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时,劳动力供给将会紧张,因而为了雇用到工人,某些厂家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工资,通货膨胀的过程就会开始。或者这种影响持续增加导致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大量增加,从而国内产品生产减少。
1. 什么是通货膨胀问题?
2. 通货膨胀会产生哪些经济效应?
3. 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些?
答案要点:
1.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理解这一定义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价格上升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二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一时的上升。
2.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
(1)收入财富分配效应,即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的影响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除了纯粹平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以外,通货膨胀通常会产生收入和财富分配效应。
从取得收入的方式来看,通货膨胀所生产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货膨胀对工资薪金阶层产生不利影响;
②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受益;
③通货膨胀使得以利息和租金为收入的人受到损害;
④通货膨胀使得退休人员遭受的损失最大。
(2)产量和就业效应,即不同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如果通货膨胀使就业增加,产量增加,那么通货膨胀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向效应;反之,则产生负向效应。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效应大,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效应小,甚至没有。
3.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需求增加,另一类是成本增加。相应地,被称之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既然总需求增加可以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因而使得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推进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所致。导致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由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总水平上涨就是混合的通货膨胀。
案例2:宏观经济政策与失业率
近年来,美国失业率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保持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他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当失业率提高影响到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美联储会放松银根,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是通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今天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由于考虑到各国情况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是保持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保持低利率和低通胀。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1. 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
2. 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 (1)失业问题就是由失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的来源,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形成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形成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形成的失业。
2.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在失业率较低时,就业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增加;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当通货膨胀率为0时,往往失业率大于0。一般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这种变动。
案例1:货币的需求动机
骆明和小欣是一对感情不错的情侣,今年同时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骆明进了某国家机关,待遇很是不错,每个月可以拿1500元左右工资,可惜,遇到住房政策的改革,不能分到房子了,这是美中不足。而小欣进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对外贸易工作,它的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每个月大概有4000元。看来这对情侣的前途一片光明。不过前几天,他们为了将来存钱的问题着实大吵了一架。
骆明以为现在他们刚刚大学毕业,虽然单位都不错,工资也不低,但将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要从毕业开始,除了留下平常必需的花费以及预防发生意外事件的钱外,剩下的钱要定期存入银行,不能动用,这样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又没有损失的风险。而小欣大概是受在外企的工作环境的影响,她以为,上学苦了这么多年,一直过着很节俭的日子,现在终于自己挣钱了,考虑那么多将来干什么,更何况银行利率那么低。她说发下工资以后,先要买几件名贵服装,再美美地吃上几顿,然后她还想留下一部分钱用来炒股票,等着股市形势一好,立即进入。大学时看着别人炒股票她一直很羡慕,这次自己也要试试。但骆明却认为中国股市行情太不稳定,运行不规范,所以最好不进入股市,如果一定要做,那也只能投入很少的钱。
1.根据上面两个人的争论,说明有哪些货币需求动机。
2.分析上述三种动机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给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答案要点:
1.人们的货币需求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种不同的动机:
(1)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
(2)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3)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在手边留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
2.(1)交易性货币需求决定于收入水平以及惯例和商业制度,而管理和商业制度在短期内一般可假定为固定不变,所以,一般来说这一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交易性货币需求越大。
(2)个人对货币的预防需求主要取决于他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
(3)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市场利息率,这一需求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化。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整个社会来说,交易和谨慎导致的货币需求都取决于实际收入,并且与实际收入成正比。如果以表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产生的全部货币需求量,用Y表示收入,可以把货币的交易需求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表示为:L1=L1(Y)=kY。而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取决于利率,如果用L2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r表示市场利息率,则这一货币需求量和利息率的关系可表示为:L2=L2(c)。
这样,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就可以表示为L=L1(Y)+L2(r)。
案例1:财政政策的实践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采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观点,使财政政策成为美国对付衰退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武器之一。肯尼迪总统提出削减税收来帮助经济走出低谷。这些措施实施以后,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增长。但是,减税再加上年在越战中财政扩张的影响,又使得产出增长过快,超过了潜在 水平,于是通货膨胀开始升温。为了对付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并抵消越战所增开支的影响,1968年国会批准开征了一项临时性收入附加税。不过,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这项税收增加的政策力度太小、也太迟了一些。
80年代美国是另一个典型例子。1981年国会通过了里根总统提出的一揽子财政政策计划,包括大幅度降低税收,大力扩张军费开支而同时并不削减民用项目。这些措施将美国经济从年的严重衰退中拯救出来,并进入年的高速扩张。
克林顿总统一上台,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高赤字依然顽固地存在着;另一方面经济不景气且失业率高得难以接受。总统必须决定财政政策应从何处着手,是应该先处理赤字,通过增加税收、降低支出来增加公共储蓄,进而靠储蓄水平提高来带动国民投资的增长呢?还是应该关注财政紧缩会减少 并排挤投资,而税收增加和 的减少又会降低产出?最后,总统还是决定优先考虑削减财政赤字。1993年预算法案决定,在其后5年中落实减少赤字1500亿美元的财政举措。
(资料来源:萨缪尔森著《经济学》)
1. 什么是财政政策?
2. 根据上面的资料,说明利用财政政策对付经济衰退的手段有哪些?
3. 财政政策实施中有哪些制约因素?
答案要点:
1.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2.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对政府财政收支的调节,影响经济中的总需求,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个:一是增加政府购买水平;二是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三是调低税率。三种手段不仅可以单独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而且也可以共同发生作用,实践中三种手段往往搭配使用。
3. 财政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有:
(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产生政策滞后问题。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问题。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
案例2:美国1982年衰退中的货币政策
由于低失业率和第二次石油价格的冲击,1979年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上升到13%,对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美国联邦储备当局决定利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这次通货膨胀。与以往不同的是,美联储倾向于关注准备金和货币供给的增长,而不是利率,以便能够迅速降低通货膨胀。
通过这次政策,美国的货币供给量大幅度减少,利率上升到自南北战争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利率的上升,投资及其他利率敏感性支出显著减少。这次政策确实对抑制通货膨胀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到1982年为止,通货膨胀率已降低到4%。
但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过于严厉,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失业率超过了10%。
1. 什么是货币政策?
2. 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哪些?
3.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局限性有哪些?
答案要点:
1. 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银行制度来实现的。
2. 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目的主要通过调整法定准备率、变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来实现。
(1)调整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给。
(2)变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再变更再贴现率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并最终控制货币供给量。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影响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手段。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在公开的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的债券等有价证券。
除了上述三大手段之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采取其他手段。例如,道义劝说、严格或放宽信贷条件、贴现配额等。
3. 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1)流动偏好陷阱。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
(2)时滞的影响。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政策时滞的影响。
(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变更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银行行为的制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法卷烟数量上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