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金遇到问题,大股东要多拿资金吗?

一般的公司赚了钱,是怎么分配的呢,是先给股东,还是作为公司资金,大约有多少作为公司资金呢_百度知道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问题严重-搜狐财经
  中国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经营的情况,面对白花花的银子,大股东难免生出占便宜的想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在国外证券市场绝无仅有,而我国则风靡整个股市2002年下半年,有高达57.53%的上市公司存在被大股东占用巨额资金现象,华药、三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在同行中属于“佼佼者”。…[][]
从来没有哪家公司会在招股书中揭示大股东占款风险,2004年末累计占款总额仍有509亿元,实际占款规模可能在1000亿元左右。大股东占款成了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出血口”.占款猛于虎,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独有现象…[][]
通过调查,84.9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股市的“恶东”现象层出不穷,股权分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是主要原因…[][]
  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没有明显的改观,甚至在某种方面还有变本加厉的迹象:
  一是占款金额依然巨大;
  二是占款方式更加隐秘;
  三是占款渠道此消彼长;
  四是国有控股(绝对或相对控股)上市公司是被占款公司主体…[][]
大股东资金占用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多,即从2004年初的43264万元增加至2004年9月末的52948万元,增加了22.38%,期间借方发生额为12357万元,贷方发生额为2673万元…[][]
那么多的考验,都未能令“莲花”改变什么。可惜的是,这并不是“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而有点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味道。莲花味精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而玷污了自己的名称,更因为自甘堕落和一条道走到黑的偏执而令人害怕…[][]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但在中国资本市场,习惯思维发生了变化------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不还反而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作为债权人的诸多上市公司,也对大股东欠款逆来顺受,在讨债方面并不积极。……[][]
只不痛不痒地谴责一下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严刑峻法才能戳破大股东的钱袋子机制。如果法律上还没有设立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罪,最起码也得有严格的问责制,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
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正像我们追究的终极原因往往偏离认识事物的正确方向,对监管的一味依赖,也常会使我们堕入“监管的监管的监管”的陷阱,不能自拔…[][]
业内人士分析,刘帮智只不过充当了炮灰。成功集团入主岳阳恒立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每次从公司转走资金,都经过了很多环节,以致当地政府先后几次派出财务人员和中介机构上门摸底,均无功而返。但这些转走的资金决不可能是刘一人作主操控的…[][]
我们一直努力想去查清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的准确数字,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统计结果,看到的是占款手段和方式的错综复杂,看到的是大股东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心安理得…[][]
------深交所统计,截至2003年底,深市506家上市公司中,317家公司存在大股东占款问题,总发生额1580亿元,其中非经营性占款超过430亿元
------中国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根据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性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余额为577亿元
------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曾普查1175家上市公司,发现676家公司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占款总额为967亿元
------各券商、研究机构的相关统计数据更是五花八门
广大流通股股东要加强自身的维权意识,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维权成本的高昂使得明知自己的血汗钱受到了剥夺而选择了沉默…[][]
  可以要求追究公司董事的责任,
  可向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及公安、司法机关举报或控告,
  向欠款的控股公司发追索函,
  广大流通股股东要加强自身的维权意识,
  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特别要对社会公众股股东所持的表决权在上市公司股东会表决机制中的作用重新定位…[][]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
1、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普遍现象,您认为
当然不合理
2、您个人投资的股票是否也有大股东占款的现象
3、当您发现您投资的上市公司有占款的现象,您会怎样对待
很不满意,但是也没有办法
我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4、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额呈上升趋势,您认为会对您的投资造成什么影响
很严重,我会离开这个市场
很无奈,但是我还是会留在市场里
5、您认为上市公司清欠手段应该是
6、您认为“以股抵债”是否能解决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现象
不可以,治标不治本
7、您认为上市公司清欠进展缓慢的原因
大股东确实能力有限,缺乏有效资产偿债
上市公司缺乏独立法人意识
法律环境尚不健全
8、您认为目前大股东占款治标治本主要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解决“一股独大”
解决股权分置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4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的证券法修订草案,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光…[][]
成功地解决股权分置无疑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重大利好,因为全流通一直是悬在股市上的一把剑…[][]
2005年将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完善年,市场逐步正本清原,制度逐渐复位,股市的本来面目得以恢复…[][]
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编制的沪深300指数将于日正式发布
一度做为沪深俩市第一蓝筹股的中集集团在3月14日股价达到32.98元之后…[][]
广大群众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包括牙膏、食品在内的“进口”物产生的事件越来越关注…[][]
为了进一步夯实证券市场的基石,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清理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一问题,对资金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严重侵占的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必要时实施市场禁入,对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普遍存在,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存在的历史缘由。对此问题,既要认清其危害性,又要尊重历史,标本兼治…[]
寄望大股东主动“完璧归赵”几无可能,不止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在接受调查时透露,大股东当初占款时,就根本没想到过要“原物奉还”…[]
,清理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市场各方积极配合,努力探索。作为中小股东来说,既要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公司决策…[]
以行政手段解决大股东占款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法治经济不断推行的背景下,我们更主张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这包括行政法律手段和民商事法律手段 …[]
我们应鼓励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尤其是公众投资者通过司法途径,谋求解决。从而把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尤其是公众投资者的损失降到最低…[]
独立董事认为公司应加大清欠力度,敦促大股东严格履行还款承诺并杜绝新欠资金的发生…[]
对资金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严重侵占的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必要时实施市场禁入,对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深圳证监局日前拿出新招:让大股东及其关联方通过新闻报道及公告的方式,公开其还款方案,让这些企业在广大投资者及新闻媒体的共同监督作用下,切实履行还款方案。…[]
在治标的同时如何治本,即在解决历史占用的同时,如何采取严厉的措施杜绝和防范大股东再占用,是公司设计“以股抵债”方案重要出发点…[]
投资者权益保护的越好,证券市场越健全,投资者就越有信心,证券市场就越发达,抵抗金融风险能力就越强,股抵债的确可以"一箭双雕"达到这样的目的…[]
对山东省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大股东占款、违规担保、出资不到位、“五分开”不彻底以及关联交易不规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列出清单…[]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整个证券市场每一个时点、每一个角落的作用,并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一起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证券监管体系…[]
参与网友精彩热评
我为治理大股东占款出谋划策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问题:大股东侵占资金问题严重
(05/20 09:40)
(05/01 07:57)
(04/21 15:58)
(04/21 05:39)
(04/20 09:24)
(04/20 07:51)
(04/17 09:00)
(04/08 11:22)
(04/07 11:28)
(04/07 09:34)
质疑:大股东凭什么抢钱
(04/22 15:28)
(04/11 15:12)
(04/10 09:18)
(04/07 09:41)
(10/09 15:52)
(09/20 09:57)
(08/11 09:23)
(08/11 07:47)
解决方案:如何铐住大股东的黑手
(04/21 17:52)
(04/21 17:50)
(04/21 17:48)
(04/14 09:21)
(04/10 11:33)
(04/08 11:06)
(12/13 10:33)
(12/09 15:24)
(12/07 14:31)
(12/07 14:31)
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搜狐财经频道联系方式:热线电话 (010)726112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关于解决公司原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历史遗留问题的议案,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股东会议案格式,股东会议案,资金占用费,资金占用,资金占用费如何计算,资金占用成本,资金占用率,应收账款占用资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解决公司原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历史遗留问题的议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胡冀婷 简介
关于上市公司资金占用若干问题的分析
2005年4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全年要“重点解决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2005年6月,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的通知》,规定各证监局年内基本解决辖区历史形成的非经营性占资问题。2005年11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严禁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对已经侵占的资金,控股股东尤其是国有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现金清偿、红利抵债、以股抵债、以资抵债等方式,加快偿还速度,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完毕。”2006年3月,沪深交易所分别开设披露上市公司清欠专栏。
  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形式和原因分析
  在我国,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业务经营活动中,而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更有其深刻的根源。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因经济体制改革而设立,因国企改革而得到发展,因而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行政控制的色彩。融资是企业改制上市的主要目的,导致原有企业单纯为了上市融资而实行股份制。制度改造和机制转换不彻底,仅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造成了大量的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的产生,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
  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的常见方式,主要是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业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的方式占用。究其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法律角度看,关联方交易的双方尽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却不平等
  关联人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往往滥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使关联方交易违背了等价有偿的商业条款,导致不公平、不公正的关联方交易的发生。在这种环境下,大股东会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资金,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进而损害了公司及其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相当普遍
  国有股和法人股均为非流通股,造成非流通股本比重过大,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沉淀。同时,国有股股权行使的固化,使得国有产权配置难以变动,违背了“同股同权”的原则。而股权行使的主要途径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介入公司内部,参与运作;二是在股票市场中出售股票,“用脚投票”,从外部影响公司的决策和运转。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来说,国有股的非流通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获取与社会公众股股东相同的收益机会。因此,这些控股股东行使股权的途径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事务的介入和干预上,并通过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获取收益。
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
股东大会实际操纵在大股东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难以在公司的决策和实际运作中体现。董事会由大股东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较为严重,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独立董事数量很少,难以对董事会进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为自身谋取最大化的利益,使得企业经营行为更多地呈现非市场化。
  四、不彻底的改制下形成的上市公司,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实体
  由于在改组上市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剥离”和“分立”的形式,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存在着较大的经济依赖性,他们之间进行的关联方交易是难以避免的。以济南轻骑为例,它是由轻骑集团的三个产品生产车间改组上市的,自1993年底改制上市后直到2000年的7年里,上市公司都没有尝试建立独立的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网络,而一直依赖集团公司,并且没有独立的研发能力,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摩托车和发动机生产车间。加之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下,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完全控制在控股股东手中,也丧失了公司的独立人格。
  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清欠方式分析
  “欠债还钱”恐怕是连三岁小孩都懂的道理,可许多被大股东巨额占款的上市公司就是解不开这道题——追讨属于自己的资金为何成了一个“完不成的任务”?2005年年末,针对这一股市顽疾的“清欠运动”悄然启动,演变成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场愈来愈猛烈的“风暴”。如果说股改是上半年证券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股改渐近尾声,那么清欠则要成为下半年证券市场的关键词之一。
  日沪深交易所在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通告(2006年第二号)”。通告中,沪深交易所公开披露截至日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及清欠承诺情况。两市共有 252 家上市公司完成了清欠工作,82家上市公司部分完成清欠工作,合计清欠金额137.96亿元,占所需清偿资金总额的30.41%。但是,两市仍有147家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占用余额仍高达315.70亿元。根据两所的分析,存在占用问题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票暂停上市、实施ST、*ST,以及相关股权被冻结或质押的情况,下一步清欠工作难度巨大,清欠工作的困难也影响了相关公司股改的进度。 这是继日两所首次集中曝光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以来又一重要的持续监管举措。
  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上市公司资金的方式大致有5种,分别是现金清偿、以资抵债、红利抵债、以股抵债、债务重组和其他方式,其中以现金清偿和以资抵债方式占了大半。
  一、现金清偿
  偿还现金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尤其是对于没有股改的公司。大股东以现金方式还款,有利于上市公司未来提高股改对价水平。例如,敦煌种业、交大科技子公司西安塞尔机泵成套设备公司以现金方式收回大股东及控股股东所占用的资金。再如,国能集团4月初公告,被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占用的1554万元资金全部用现金清偿完毕。
  二、以资抵债
  一些没有能力进行现金还债的大股东则选择以资抵债的方式。比如金城股份,由锦州市政府将8宗共计1803万平方米河滩地土地使用权划拨给金城集团,以供其抵偿占用公司资金5.88亿元。再如,G西轴控股股东西北轴承集团以总价款2377.96万元土地使用权抵偿对G西轴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
  三、红利抵债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采取支付红利抵债的方案。例如G黔轮胎2005年年报披露,公司大股东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占用公司资金1785万元,将用黔轮胎分红偿还。G全兴股份股东全兴集团以川药股权转让尾款6324万元和2005年全兴集团应分红利抵付了川药股权转让尾款。
  四、以股抵债
  采用以股抵债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收益率水平。将股改与“清欠”相结合,改善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例如中水渔业以3.08元/股的价格回购非流通股股东所持3903万股股份后,将该部分股份注销。回购注销完毕,非流通股股东对公司的债务即全部清偿。再如,G东宝的大股东东宝集团也采取这种方式,在以股抵债后,集团在G东宝的注册资本由38757.19万元减少到36857.19万元。
  五、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如吉炭集团以吉林炭素股改为契机,在中钢集团和吉林省国资委支持下偿还占用资金,并协调安排吉林炭素的债务重组。通过实施债务重组,吉林炭素可增加净资产3.04亿元。中钢集团正式签下入主吉林炭素的协议,吉林炭素高达5.6亿元的大股东占款也随之一并解决。根据协议,炭素集团拟将所持占吉林炭素53.09%的15018万股,以41074.23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中钢集团。转让完成后,炭素集团不再持有吉林炭素股份,中钢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针对吉炭集团截至8月31日占用吉林炭素的56347.95万元资金,债务偿还协议约定,吉炭集团将股份转让所得41074.23万元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吉林省国资委承诺将价值约7000万元的吉林新冶设备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全部转让所得,用于偿还债务;同时吉林省国资委还投入吉炭集团现金8000万元,用于偿还债务的剩余部分。吉炭集团占用吉林炭素资金的实际发生金额与截至8月31日发生金额之间的差额部分,由吉林省国资委和中钢集团共同协商解决。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创新还债方式。例如,福建水泥以债券置换、债权转股的方式对闽乐水泥进行重组,完成了该公司占用597.50万元的清欠工作。
  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清欠难点和监管建议
  清理上市公司存在的违规资金占用问题,是监管部门近年来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在实践中,“边清边欠”、“年中占用、年末归还”的现象却时有发生。总体而言,目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占用方资产质量差,清理难度逐渐增大。目前尚有83家ST公司存在相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的占用,占所有ST公司总家数的57%;ST公司大股东合计占用金额达152.58亿元,占所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额度的45.41%。
  二、占用方式渐趋隐蔽,查处难度加大。如通过大股东所控制的第三方实施侵占,通过中间环节以委托贷款的形式间接向大股东提供资金等形式,逃避信息披露义务,将非经营性占用转换为经营性占用等,增大了监管难度。
  三、惩戒作用不明显,难以震慑违规者,大股东违规成本较低。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尚未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也难以进行有效束缚。
  四、法人治理不完善,屡清屡欠现象难以根除。在这种情况下,欠款问题虽然一时解决或表面解决,但如果不能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不能确保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大股东占用资金的恶疾仍难以根除。
  为在清理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过程中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本文建议引入了动态监管机制,主要是以关联交易的监管为核心,对大股东资金占用加强日常防范。同时,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制,根据公司还款计划制定相应的监管目标,并落实了监管责任人。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要报送关联交易季报表,证监会派出机构对欠款动向进行适时监控;通过巡检回访、半年报、年报分析等工作,确保及早发现、及早查处、及早处理;将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作为现场检查和出具意见的主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力争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与此同时,注重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和内控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章程》,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运作,实现与控股股东的资产、人员、财务、机构和业务分开,保证上市公司的独立运作。积极支持独立董事履行监督职责,培育上市公司的内部制衡力量。
  当然真正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建立起规范运作的长效机制,比如加快股权分置改革,塑造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共同的利益基础,推动公司整体上市,完善法规制度建设等,形成监管合力。
  作者单位: 中国证监会江西证监局
  声明:本文版权归《财会学习》杂志社所有,如转载须经同意,联系电话:010-。擅自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东占用公司资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