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南京市小卫街这边还有招商银行南京市分行

南京市玄武区
南京市玄武区
&&&&&&&&&&&&&&&&&&&&&&&&&&&&&&&&& 玄 武 区 &&&&&&& 玄武区是的中心城区,是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之一,国家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军队机关所在地。[1] &&&&&& 玄武区因而得名,源于民国时期的城北东区,因所在地,也称为第一区,是政治中心所在。[2] &&&&&& 玄武区曾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宫阙的所在地,明朝紫禁城、太平天国、国民党总统府也在玄武区内。境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风光秀丽,有闻名世界的、松涛万顷的、芳菲四季的玄武湖、历经风霜的明城墙,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南京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3] 目录1
& & & & & 9
位置境域&玄武区面积80.97平方公里,东至仙鹤门、大朱庄、马群,与、交界;南至、出、至沧波门(、后庄除外),与为邻;西至中山路、全线,与隔街相望;北至东井亭、仙鹤门一线,与栖霞区连接。&玄武区位置境域玄武区面积80.97平方公里,东至仙鹤门、大朱庄、马群,与、交界;南至、出、至沧波门(、后庄除外),与为邻;西至中山路、全线,与隔街相望;北至东井亭、仙鹤门一线,与栖霞区连接。shadow鸡鸣寺? 2016 Baidu&- Data ?
& 南京市玄武区位置
玄武区地貌紫金山 玄武区东北部地势雄伟,山环水绕,地处中纬度地区,绿化覆盖&&&&&&&&&&&&&&&&&&&&&&&&&&&&&&&&&&&&&&&&&&&&&&&&&&&&&&&&&&&&&& 南京市玄武区位置
地貌紫金山 玄武区东北部地势雄伟,山环水绕,地处中纬度地区,绿化覆盖率达58%以上。[4] 区内岗地多分布于卫岗至孝陵卫一带,均属黄土岗地。著名岗地有孙陵岗(梅花山),位于外御河桥南侧。因三国时吴大帝孙权与夫人步氏葬此,故名。又因岗上多梅花,名。海拔约55米,基底由白垩系上统浦口组紫红、灰紫色砾岩构成,上覆下蜀黄土。遍山栽种梅花,是踏青赏花佳地。1983年被列入新的“梅岭暗香”即指此处。海拔400米以下的低矮石质山地,分南、北两线分布在区内。南线为余脉由东向西排列;北线为与栖霞区交界处分布的诸山。区内丘陵虽成线状分布,但都是独立的山体,海拔高度都在100米上下。[4] 位于内,隔城墙与山西麓余脉龙脖子相接,古称龙尾坡。海拔86.1米,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300米,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山体由浅灰色含砾所构成,山上树木茂盛。[4] 原名,又名龙,以山体犹如一只倒置的木船而得名。南朝初年,因此山下临玄武湖改称。后来因在建有,俗称,现通称九华山。位于太平门内侧,东接富贵山。山体狭长,山势略呈弧形,弧口朝南,由石英砂砾岩和页岩构成。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海拔61米。[4] 原名,因山势浑圆,形似鸡笼而得名。明初,山上建有,故又称钦天山。清初,山上重建北极阁后,俗称北极阁。山体由石英砂砾岩、砂岩构成,北麓有小片火山。面积约0.3平方公里,海拔60米,是市区中部的重要制高点。山顶建有气象台(中国最早的气象预报机构)。古为皇家华林园,有等名胜古迹。1990年辟为开放型,称北极阁公园。[4] 红山位于中央门外曹后路北侧。红山,本六朝胜地大壮观山,因陈武帝在此阅武,建“大壮观”于山上而得名,又因山体由红色砂岩构成,称红土山,现俗称红山。由大红山、小红山、放牛山、和尚山等山头组成,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主峰大红山海拔78.9米。民国时为荒野丘岗。解放后,植树造林,山林葱笼,现为所在地。[4] 位于岔路口西北侧与栖霞区交界处。因半山腰有朝阳洞,洞内有石佛,山以洞得名。山体略呈向南开口的弧形,由砂岩和粉砂岩构成,海拔123米。[4] 聚宝山位于北侧与栖霞区交界处。山上可开取石料、硫矿,土质较肥,树木茂盛,故名聚宝山。西南—东北走向,山体呈椭圆形,长0.7公里,宽0.5公里,由石灰岩构成,海拔124.3米。[4] 杨坊山位于东杨坊东北与栖霞区交界处,山以村得名。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7公里,海拔109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山上遍植松树。[4] 李山脚山位于环陵路侧。相传此山是古时小挑来的,后被占有,故名。海拔82米。[4] 狮子山位于仙鹤门西北。传说明朝时山上有一座石狮子,故名。山体低矮浑圆,海拔53米。[4]
水文玄武区地域面积80.97平方公里,其中涉农面积9600亩,属仓波门地区地势较低,有河道27条54公里(其中市政公用局下拨经费的有25公里,无主河道29公里);排水窨井、雨水井12037座,排水管道157公里;泵站5座;水库2座。排水系统主要有四大水系:[4] 北面的蒋王庙沟和沟。该系统由北向南经情侣园流入玄武湖,从神策门出玄武湖,经西北护城河向西流入鼓楼区护城河,是该区玄武湖以北地区的主要排水通道。[4] 南面的友谊河和卫桥沟。该系统由北向南经秦淮区流入运粮河,是中山门至沿线地区及中山陵的排水通道。[4] 东面的百水河和运粮河。该系统由北向南经秦淮区流入,是玄武区市郊马群、余粮、五百户等地区的的主要排水通道。[4] 西面的内秦淮河。主要由珍珠河、玉带河、香林寺沟、等河道汇聚于竺桥,向南经秦淮区流入秦淮河。玄武区城市排水系统的水主要经这个系统排出。[4]
气候玄武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每年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梅雨过后,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4]
历史沿革玄武区 玄武区管辖范围上溯,战国时区境为辖地。秦、汉时,今区境南部属秣陵县,北部属江乘县,先后隶属会稽郡、鄣郡、丹阳郡。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县,区境南部属之,同时废江乘县改设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一级的民屯政区),区境北部属之,均隶属丹阳郡。西晋元年(280年),复改建业为秣陵县。太康二年(281年)(一说为太康三年)分秣陵秦淮河以北置建业(次年又改称建邺)南为秣陵县(见《建康实录》、《晋书·地理志》)。建兴元年(313年),改建邺为建康,区境为建康和江乘辖地,直至陈朝末年。隋朝统一南北后,将建康、秣陵、江乘等县及并为江宁一县。此时,区境属江宁县,隶属。唐上元二年(761年),改江宁为上元县,至清末区境均属上元县。民国元年(1912年),临时政府废上元、江宁2县,置南京府,区境属南京府。民国2年,撤南京府,以旧上元、江宁二县复置江宁县,区境属江宁县。民国16年,改江宁县城区为南京市,区境属南京市。民国20年(1931年)3月,实行京市自治,全市划分为21个自治区,分区筹办,但进展迟缓。民国22年3月,重新划分为8个行政区时,今玄武区为第一区,设区公所。区界以中山路以东,中山门以西,九华山以南,中山东路以北为区域范围。面积8.85平方公里。民国22年(1933)3月,南京城区区划格局基本奠定,划分为8个行政区划单位,为区级建置之始。当时,玄武区为第一区,区公所设廊背后4号。汪伪时期,玄武区分属第三区时,区公所设。分为12坊:丹凤坊、吉兆坊、碑亭坊、汇文坊、光华坊、大光坊、御史坊、复成坊、英威坊、太平坊、如意坊、珠江坊。坊以下设保甲,共125保,1386甲。民国23年(1934年)9月,省市划界,南京市区域扩大,将原属江宁县辖地的孝陵卫地区划归南京市,建立孝陵区,为第十区(乡区),区为第九区(乡区)。今区境内地区和玄武湖街道的仙鹤门行政村(仙鹤乡),属孝陵区。中山陵园区域属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今、玄武湖街道(仙鹤门除外)和地区属燕子矶区。民国27年(1938年)1月,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以新街口为中心,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4片,分别划为第一、二、三、四区。原一区分属第三区。区境以中山东路之北分界,西沿中山路、至挹江门止,北从挹江门沿城根经、、太平门至中山门北侧。民国28年1月,重新划分区界,将湖全部划入第三区;孝陵区改称区。民国31年4月,增设城区自治实验区,郊区以燕子矶为乡区自治实验区。今区境北极阁(北极坊)、玄武门(玄武坊)地区为城区自治实验区辖地;锁金村、玄武湖(仙鹤门除外)、今红山街道地区,为燕子矶乡区自治实验区辖地。玄武湖 民国34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恢复抗日战争前第一区建置,废除汪伪时所设坊一级区划,辖区则向中山东路以南、逸仙桥以东一带扩展,在区以下推行保甲制度,恢复原一区建置,区公所设于珠江路442号,下设36个保892个甲。同时,太平门至中央门城墙以外玄武湖地区划出,改属第六区。今区境的锁金村、红山、街道和孝陵卫街道,仍分属燕子矶和孝陵卫区。民国36年,第一区设35保,793甲。民国38年3月,第一区区公所驻珠江路236号,下设36保,892甲。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下令解散民国时期在区内建立的36保892甲组织,废除保甲制度,在未建立新的基层组织之前,由区人民政府与公安派出所直接在居民中开展工作。解放初期,沿用第一区建置称第一区人民政府。1950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重新划分城郊区。区境以旧一区为基础,划出中山东路以南,逸仙桥以东地区,增加原属旧六区的中央路以东、玄武门以南地带及玄武湖之全部,又增加原属旧十区的至太平门以西地带,建为新一区。原九区改为八区,今红山、锁金村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区改属新八区。原十区撤销,以原辖区内的中山陵园及周围地区新建中山陵园区,今孝陵卫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区,改属园区。1951年5月,区内开始建立居民委员会,在区政府派驻各派出所的民政干部指导下,协助政府开展工作。1955年6月,第一区人民政府改称第一区人民委员会。1955年8月,第一区改称玄武区,第八区改称燕子矶区,中山陵园区名称不变。今区境分属玄武区、燕子矶区和中山陵园区管辖。1955年9月,玄武区成立、、香铺营、、丹凤街、玄武门、太平门、太平桥8个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办理区政府交办的事项,指导玄武区65个居民委员会的工作。1957年10月,香铺营街道办事处撤销,所属居民委员会并入新街口、、四牌楼3个街道办事处。1958年11月,4个郊区建制撤销,合并为“大郊区”,今区境原属中山陵园区和燕子矶区的地区,划归郊区管辖。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1960年4月,街道办事处合并改建为新街口、丹凤街、梅园新村3个分社;5月在市级机关及周围单位单独成立北极阁分社。5月7日,成立玄武人民公社。公社和分社均实行政社合一。65个居民委员会合并为19个街道委员会。1960年9月,撤销“大郊区”,原郊区的、十月、紫金山3个,划归玄武区管辖。1961年,改新街口、丹凤街、梅园新村3个分社为3个街道办事处,19个街道委员会也调整为54个居委会,从此政社分开。1961年6月,玄武区兼辖郊外(包括摄山)、孝陵卫镇和龙潭镇。1962年8月,人民公社、分社撤销,恢复新街口、香铺营、(原大行宫)、太平门、丹凤街、四牌楼、玄武门7个街道办事处。1962年7月,市郊区办事处成立,原郊区3个人民公社及3个镇复划归市郊办。8月玄武人民公社消失,恢复玄武区人民委员会。1963年4月,恢复设立燕子矶、、雨花、、陵园5个郊区建制。市郊农村人民公社复由各郊区管辖。7月,陵园区(辖紫金山人民公社和孝陵卫镇)改称中山陵园区。1965年5月,5个郊区合并为雨花台和栖霞2个区,中山陵园区划归栖霞区管辖。“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年1月各街道相继被夺权致瘫痪,后由军代表实行军管。3月,玄武区改称要武区,实行军管,称南京市要武区分会。1968年3月,各街道成立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同年8月,将7个街道革命委员会合并为长江路、梅园新村、丹凤街、太平门、要武门5个街道革委会。1968年3月,成立要武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11月,改称玄武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1月,经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南京市成立,将紫金山公社、马群公社、玄武湖公社、孝陵卫镇和陵园管理处划归钟山区管辖。1975年4月,撤销钟山区,原辖地改归栖霞区管辖。1978年9月至10月,撤销街道革委会,恢复原7个街道办事处。1980年9月,玄武区革命委员会复称玄武区人民政府至今。1980年12月,因后宰门住宅小区建成,入住人口增加,将原太平门街道办事处撤销,改为后宰门和兰园2个街道办事处。1984年2月,的、玄武新村两个居委会和玄武湖大队、岗子村、等地段(包括、锁金村),从栖霞区划归玄武区,玄武区面积扩大到17.5平方公里,锁金村地区划归玄武区管辖后,又增设锁金村街道办事处,使玄武区街道办事处增加到9个。1987年12月,新街口与香铺营街道办事处合并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丹凤街与四牌楼街道办事处合并为丹凤街街道办事处。玄武湖环湖路 1995年4月,全市区划调整,将原属鼓楼区的中央路东侧的廖家巷、大树根、后大树根、中央门4个居委会划入玄武区;将玄武湖镇、孝陵卫镇(苜蓿园、除外)以及、红山、藤子3个行政村和伊刘苗圃、中山陵园风景区,从栖霞区划归玄武区管辖。至此,玄武区面积达80.97平方公里,成为当时南京市面积最大的城区。[5] 1996年3月,在3个行政村领辖范围设立红山街道办事处。同年12月,撤销孝陵卫、玄武湖镇建制,改设孝陵卫街道办事处和玄武湖街道办事处。1999年,玄武区共10个街道办事处、128个居民委员会、23个家属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6] 2012年,将梅园新村街道北京东路以北的公教一村社区和后宰门街道龙蟠路以北以西的辖区部分(太平花园小区)划归玄武门街道管辖,将调整后的梅园新村街道与后宰门街道合并设立新的梅园新村街道。调整后,玄武区辖7个街道:、、、、、、。[7]
行政区划截至2014年初,玄武区下辖7个街道,64个。街道名称街道驻地面积(km2)人口(万)下辖社区汉府新村62号-18.110.9梅园新村、大行宫、花红园、大影壁、东南大学、兰园、北安门、富贵山、佛心桥、半山园、清溪路、太平门[8-9] 大石桥19号2.612香铺营、长江路、北门桥、唱经楼、大石桥、成贤街[10-11] 天山路5-2号5.65.49百子亭、台城花园、天山路、高楼门、大树根、廖家巷[12-13] 锁金村67号6.06.5锁一、锁二、锁三、锁四、锁五、紫鑫城、南林大、新庄[14-15] 月苑南路2号6.94.9营苑、墨香山庄、月苑、红山、曹后、北苑、藤子、红山公园、阳光嘉园[16-17] 罗汉巷119号3110小卫街、孝陵卫、晏公庙、钟灵街、农科院、沧波门、铁匠营、康定里、南农大、南理工、银城东苑、余粮村、沧波村[18-19] 98号11.66.9板仓、花园路、蒋王庙、樱铁村、樱驼花园、东方城、聚宝山、仙鹤门、仙居雅苑[20]
人口2011年末,玄武区常住人口65.85万人,户籍总人口51.25万人,其中男性26.34万人,女性24.91万人。[21] 人口变迁表  年份户籍人口数2011年5125152010年5149142009年5152532008年5107512007年5004612006年4889842005年4759022004年4444432003年4184632002年3989062001年386575数据来源于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22]
政治玄武区主要领导(截至2013年)  职务姓名区长区委书记区委副书记、杨乐华区委常委、曹曙、、、许恺、宗在卿、、、梁爱国、参考资料来源[23]
交通位于玄武区的南京火车站 车站位于玄武区264号;位于玄武区17号;位于玄武区龙蟠路264号[24] 公路、312国道、宁杭公路等穿境而过;公路干线16条,支线呈辐射状贯穿玄武区,公交线路达23条[24] 地铁运营中:、、建设中:
概况新庄立交桥 玄武区形成了以科技信息业、文化旅游业、商贸商务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格局,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以每年15%以上和20%以上的速度递增,经济实力位居南京主城区前列。[2] 2012年,玄武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4.80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三产增加值完成388.3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71亿元,同口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6亿元,同比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5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完成 113亿元。月,玄武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0.04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71亿元,同口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7.37亿元,同比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55亿元,同比增长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8元,同比增加9.4%。[26] 2011年玄武区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55.81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23亿元,同比增长17.2%。主体税种保持增长态势。[21]
第一产业玄武区属于城市中心区域,已全部城市化,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明清时期,今区境孝陵卫一带丝织业已较发达,生产的“卫绒”负有盛名。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区内设有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南京厂(南京无线电厂前身),为第一家近代电子企业。区内私营工厂和手工业作坊有所发展,特别是林森路(今)、、南段一带的机器制造业约占全市私营机器制造业的51%。从事粮食、木材加工和建筑机械、汽车、医疗器械、印刷机械、衡器等零配件修理或制造的私营企业近30家,职工600余人。[27] 解放后,区委、区政府在组织居民开展生产自救的同时,对私营工厂和手工业加强了扶持和引导,使其有了新的发展。据1954年调查统计,共兴办生产自救组织242个;私营工厂发展到219家,职工2831人;手工业有印刷、皮革、木器、竹器、丝织、黑白铁等45个门类。1956年,对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除区管的第二机械厂、第三机械厂、铸造厂、锅炉厂、袜厂、白敬宇药厂、前进印刷厂等7个公私合营工厂外,其余私营厂全部按行业并入市属公私合营厂。[27] 2011年玄武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完成利润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完成利税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亿元企业有7家。2011年,玄武区的两大支柱产业燃气生产与供应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20.27和15.43亿元,两行业合计完成产值占玄武区总量的78.6%,支柱地位突出。[21]
第三产业金融清朝末年,区域内一带即有钱庄存在。民国时期,有钱庄、典当等民间金融业多处。民国12年(1923),区域内始有银行机构。此后,又相继出现城市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等机构。至解放前夕,区域内有官、商办银行机构21家,城市信用合作社5家,保险公司5家,钱庄1家,典当业5家。[28] 解放后,金融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管。区内设有该行多家分支机构。1984年后,中国人民银行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对企业、单位和个人办理存贷款业务。该行在区内各分支机构统归新建立的市工商银行管辖。自1984年起,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国家专业银行相继成立或恢复南京分行,并在区内设分支机构。90年代后,中信实业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南京商业银行等在区内设有分支机构。1999年,区内设有各银行分支机构101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4家,信托投资公司5家,证券公司及营业部11家。[28] 商业区境内的商业活动历史悠久,据南朝《宫苑记》载:“宋武帝永初中立北市,在大夏门外,归善寺前”。归善寺旧址在今北极阁东南麓。当时佛教盛行,寺庙前人烟稠密,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北市,在当时属“大市”,是综合性的商品交易市场。明代,今区境北门桥至一带,店铺林立,商旅云集,是繁华的商业区。延至清代,由于战事频仍,市场多遭破坏,商业逐渐凋敝。民国时期,商业一度振兴。20年代,区内主要商业区在鱼市街至北门桥一带,这里各类商店鳞次栉比。据史料载,这一地段的商业服务业门类齐全,有百货业、中药业、酱园业、茶叶业、浴室业、茶馆业、衣庄业、旅馆业等。此外尚有相当数量的鸡鸭店、香烛店、花席店、米店等。20年代末,中山路与开通,区内商业又向这一地段发展。至民国24年(1935)区内共有各类商店2785家,主要分布在、洪武街(今)一带。民国26年日军侵占南京后,市场十分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区内市面逐渐恢复,并逐渐形成华东运动器具公司、李顺昌呢绒服装店、冠生园食品店、大三元酒家、老广东菜馆、又新池浴室、正章洗染店、曲园酒家、中央饭店等一批名店。[29] 2011年,玄武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从行业分组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2%。2011年,玄武区外贸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对外经济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1年玄武区外贸出口实现25.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5%;实际使用外资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额5.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0%。[21] 投资民国邮政博物馆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51亿元,比上年减少6.6%。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19亿元,比上年减少3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1.33亿元,比上年减少4.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8.16亿元,比上年减少12.6%。2011年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4.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7.9%;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29.26亿元,比上年下降57.2%。[21] 2011年玄武区城镇投资项目共计87个,新开工项目47个,占项目总量的54%。其中,项目总投资达超亿元的大项目有7个,占新开工项目总量的15%。投资项目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多,但投资规模大的项目相对较少。[21]
教育灵谷寺 玄武区境自古至今教育繁荣。三国时,孙吴黄龙二年(230)即诏立国学。此后,历代王朝在区域内大力兴办教育,其机构有国学、府学、书院、学塾(通称旧学),绵延千余载,直至清末。[30] 玄武区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全省近1/3的“两院”院士、56名“千人计划”专家,珠江路科技街3万多从业人员中,就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万余人,硕士以上学历的2000多人,相当于一所大学的规模。玄武区也是唯一囊括省级教育工作所有“先进”称号的区,中考成绩连续11年全市第一。[31] 科研院所:(四牌楼校区)、(校区)、、、、等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学:、南京孝陵卫初级中学、、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等小学:、、等职校:等
科技玄武区科技事业源远流长,基础雄厚。上溯1500多年前,南朝宋元嘉年间,在鸡笼山顶建“日观台”,为南京最早的观象机构。南齐永明六年(488),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在今九华山下乐游苑研制成“水碓磨”。区内还先后建立儒学馆、玄学馆、士林馆及书院等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明洪武十八年(1385),在鸡笼山建起国家天文台,称钦天监观象台。台内所设日月食仪、浑天仪、简仪等天文仪器,是中国最早的天文仪器,至今仍具科研价值。明代,建于区内的国子监,不仅是当时国内最高学府,也是学术研究机构。[32] 2011年,玄武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38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玄武区专利申请总量达5141件,同比增长44.1%,其中发明2276件,同比增长34.0%;专利授权量2320件,同比增长43.5%,其中发明827件,同比增长25.7%。争取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8个,获得经费支持5270.9万元。[21] 截至2012年,玄武区有各类社区科普教育基地51个,其中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0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0个。[33]
医疗三甲医院:、、南京军区机关医院[34] 玄武区境内医药卫生事业源远流长。秦汉时期的《淮南子》、《神农本草经》等书,均载有出产的多种动植物药材。东晋咸和八年(333),于(今)之阳建药圃园,故有“药园山借覆舟屏”之说,是文字记载最早之药圃园。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因国子监(今东南大学梅庵处)监生多病,令工部于国子监前建造房屋百余间,并备有“灶釜”床榻,以处监生之疾病,这是中国高等学府首设之医院。同时,全国各地绅士、富豪不断迁居南京,各方医药名家相继云集,推进医药事业发展。明万历七年(1579),医药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在南京期间去钟山等地,相继作药物调查工作,并在《本草纲目》中增补。[35] 鸦片战争后,西医药随之传入。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定都南京后,聘名医设国医衙,在街巷设医官,为民免费诊疗,接种牛痘。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西华门(今南京无线电厂处)设金陵中西医院。民国元年(1912),南京(中)医学会成立,于区内创设东城医院,由会员主诊。民国18年,建立中央模范军医院(系前身),此为区内第一家国人所办西医院。[35] 解放后,卫生管理机构和卫生医疗机构相继建立。卫生工作遵循“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和大力开展爱国卫生群众运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环境卫生得到改善。至50年代后期,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绝迹。“文化大革命”期间,卫生技术人员下放,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缓慢。[35] 2011年,区财政安排卫生资金1.15亿元,同比增长13.2%。玄武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92个,拥有床位2490张,卫生技术人员4148人,其中执业医生1576人,注册护士1558人。2011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733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12.43/10万,发病率比上年下降29.55%。为社区居民慢病建档,玄武区居民累计建档445467份,建档率68.3%。开展妇女病普查19599人,普查率96.47 %;2011年产前筛查15-20周孕妇3685人;7岁以下儿童管理 21814 人,管理率99.55 %,新生儿访视 3417 人,访视率98.96 %;2011年孕产妇保健管理3685人,高危孕产妇管理1314人,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100%;[21]
体育解放前,辖区内的体育主要以练拳习武、游泳登高等民间体育活动为主,为数极少的武术场馆大部分是由私人创办的,规模大小不等,组织形式多样,存续时间不一。随着近代体育的传入,学校体操、田径、球类等活动逐步推向社会。民国11年(1922),建成的体育馆,是南京最早的室内体育场所。民国20年8月,国民政府在以南80公顷土地上建成的,是南京市第一个综合性的体育场所,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体育设施。[36] 1994年,玄武区被评为市体育先进单位。至1999年,区内有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个,省体育先进社区6个,市城市体育先进社区1个。1975年~1999年,全区体育工作获国家级荣誉称号31个(次),省级荣誉称号73个(次),市级荣誉称号115个(次)。[36] 2011年共输送各类体育人才10人,组队参加省以上比赛获奖牌50多枚(其中金牌20多枚)。大力开展以全民健身为主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参与健身活动的市民超过10万人次。玄武区共有室外健身点122个,基本达到了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处室外健身场所的目标。举办乒乓球、棋类、高中篮球联赛和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区第六届(社区)运动会和迎青奥倒计时1000天等活动;承办全国青少年花样游泳邀请赛、省“迎党庆、颂党恩、跟党走”百万老年人健步行启动仪式、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节趣味运动比赛和市第九届“世界步行日”活动。[21]
文化文博场馆:、、、、、玄武区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东晋时训诂学家、诗人郭璞的大量著述,东晋末年谢灵运等人的山水诗,南朝齐梁时范缜所著《神灭论》,梁代萧统(昭明太子)所编《文选》,刘勰所著《文心雕龙》,宋代名相王安石的诗文,明代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由解缙、姚广孝等人所编的《永乐大典》,以及近代傅抱石、林散之的书画,周琪、萧娴的书法等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至于历代文化名人如李白、苏轼、萨都剌、郑燮、曹雪芹、鲁迅、柳亚子、郭沫若等在区域内留连山水,凭吊古迹或以区域内的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诗文著作更不知凡几。民国时期,区内社会文化事业日渐发展,各类民众文化设施逐渐增多,在区内建有图书馆、美术馆、影剧院、游艺场、说书茶社等。新闻出版业也有较快发展,区内有多家报社、杂志社与通讯社。民国26年(1937),日军侵占南京,区内市民文化活动受到影响,文化市场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区内文化活动得到恢复。[37] 明代区域内书刊出版业已较发达。民国时期,新闻出版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区内先后兴办官民办报社10多家(解放前夕尚余10家),通讯社5家,空军广播电台1家。解放后,各中小学、街道、乡镇普遍建有有线广播站、室。1979年以后,电视逐步普及,新闻与出版事业发展迅速。至1999年,有驻区报社7家,记者站4家,驻区单位出版发行各类期刊41种,驻区印刷厂19家,电视台2家。[38] 2011年,成功举办第十五届“玄武之春”大型广场文艺演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广播剧《共和之父》在金陵之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功播出,并通过了南京市“五个一工程奖”评选。玄武区少儿图书馆藏书量已达16万册,已连续3次被评为国家一级馆。[21]
旅游玄武区内有著名的和玄武湖风景区,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绿化覆盖率达58%以上。六朝宫阙御苑、明朝初期的、、、以及等名胜均在区域范围内。玄武区有重点古迹、文物保护点72处,是南京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11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数1800万人次,旅游产业税收11800万,同比增长18.23%。成功举办2011南京·玄武文化旅游节。[21] 主要景点   简介景点图片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南临,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号决定,入选。[39] 明孝陵 海底世界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中山陵旁。总投资约2亿人民币,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是一座融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海洋生物展示场馆。南京海底世界有近200余种、万余尾海洋生物。主要由大厅、电脑教室、亭廊、展示区、海豹表演馆、、触摸池、、人鲨共舞表演区、海底影院等部分组成。[40] 海底世界 玄武湖玄武湖古名桑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时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清朝时期辟为公园。玄武湖位于南京市城中,是脚下的国家级风景区,中国最大的湖泊,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江南三大名湖之一,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明珠”。巍峨的明城墙,秀美的九华山,古色古香的环抱在右。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山异,终年景色如画。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满湖清香,景色迷人。[41] 玄武湖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仰止亭、、、、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史上第一陵”。[42] 中山陵 鸡鸣寺鸡鸣寺,又称,位于玄武区东麓山阜上,始建于西晋,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第一寺”,“”之首寺的美誉,是时期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佛殿建筑精美佛像庄严;宏观则山明水秀寺优美浓荫碧翠留人步;登宏塔而俯瞰则群峰拱挹;烟岚蓊郁。每当春秋之交,仁立塔上,放目远眺,荷花万顷,红绿相间,如汉宫晚妆,美不胜收。每当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九日、九月十九日,即观音菩萨诞生、成道、出家纪念日,数十万前来朝山敬香,人流如潮,幽净的寺院热闹非凡。[43] 鸡鸣寺 玄奘寺玄奘寺位于南京城区九华山,北临玄武湖,东接太平门,西邻台城。九华山又名覆舟山,山形狭长,顶呈平行,《寰宇记》记载:周围三里,高三十丈,东接青溪,北临真武湖,状如覆舟,因以为名。后因山南山麓建有小九华寺,遂亦名小九华山,简称九华山。东晋在覆舟山南建起了中国第一座皇家建筑——北郊坛,辟有药圃,种植芍药供宫廷用药。宋文帝刘义隆于元嘉年间,将药园垒、西池、北郊坛合并,辟为乐游苑,成为六朝盛极一时的皇家园林。[44] 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期间,原址封闭。1977年11月,重新对外开放。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间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30号、35号是当年代表团领导成员周恩来、、、、和南京局组织部长住处。17号是代表团办事机构驻地。[45] 梅园新村纪念馆
文化自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驻区军队、机关、学校单位众多,居民很多从外省市迁入。由于“入乡随俗”,区内居民以南京的传统习俗为主,也融入外省市的一些风俗习惯。解放前,区内人民以传统风俗为主,内多封建迷信色彩。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普及教育与科技,许多陈规陋习已被淘汰,而社会主义新风尚逐渐形成。[46] 打春“立春”在春节前后。民间认为立春是新春之始,十分重视,故有“新春大似年”之说。区内自古立春时有“村田乐”、“鞭打春牛”与“咬春”之俗。“村田乐”又称“唱春”,亦称“打春”。旧时在区内孝陵卫地区流行,即由二三人结伴,敲打小铜锣,口唱吉利话,沿门讨钱索米。此俗始于明代,解放后即不多见。“鞭打春牛”之俗,据史料记载,立春之日清晨,从金陵府衙前,直至东郊大道,挤满人群,观看由太守率领府县官员举行迎接“芒神”的祭祀活动。“春牛”为泥塑,身上涂以五彩,由太守执“五色棒”鞭打,又称“打春”。区内居民立春有食“春饼”之习,谓之“咬春”。春饼系面制薄饼,卷以炒熟的韭黄、荠菜、冬笋、肉丝之类食之。后演变为今天的油炸“春卷”。[46] 居住风俗明孝陵 民居的建造过程中十分讲究吉利,从选地、选材、择日、立柱、上梁到落成庆贺均按照繁褥的传统方式进行。如选地要请“阴阳先生”用八卦盘定出地点、朝向。正月初三上山择定作栋梁的树林,用红纸围贴下部,并祭祀山神,砍伐时树木不能直接落地,不在山上剥树皮,严禁跨越。[47] 上梁时选择吉日,梁上张贴横批,两边栋柱贴对联,上梁时喊“上梁,大吉大利”,鞭炮齐鸣,边唱“上梁歌”,上好后将、红枣等往下抛。房子建好后,往往在墙门上画一些辟邪的图画,有的还建刻有历史故事和植物图案的砖刻门楼。[47] 市集民风一般较大的庙会在农闲季节举行,少则一日,多则十天。庙会期间,庙内烟火缭绕,锣鼓喧天,庙外各行各业商贩叫卖、杂耍、小吃一应俱全。成千上万的人乘船、步行从四面八方涌向庙会。集市上小商贩除了吆喝叫卖外,还有各传承的打击声,如货郎担摇皮鼓,铜匠担晃铜串,糖粥担打竹梆,算命打鼓敲小锣,收废品摇铃等等。[47] 坐商的招牌花色更多,如典铺在高墙上写个“当”字,悬挂“茶”字招牌,酒店多悬黄白旗帘,理发门前竖红、黄、蓝三色转动圆柱灯,浴室挂红灯笼等。正月初五财神诞辰日,早时商店都设财神堂,并举行祭祀活动,传说菩萨是赵公元帅,还有五路神。各行各业还有一套“行话”,谓“切口”,店主和职工当首买主面,用切口交谈价格,使买主不得而知。[47]
所获荣誉截止2005年底,全区8个街道全部通过科普文明街道达标验收、7个社区被评为省科普文明社区、55个社区被评为市科普文明社区。荣誉  时间年全国科普示范区2016年5月[48] 江苏省现代民政建设示范区(首批)2015年1月[49] 江苏省双拥模范区2014年7月[50] 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2014年1月[51] 2013年度就是省社会教育通讯报道先进集体2014年1月[52] 南京市首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2013年8月[53] 2012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通讯报道先进集体2013年1月[54] 江苏省商务发展先进单位2013年1月[55] 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2012年12月[56] 2012年度南京市游泳场所安全管理第一名2012年11月[57] 南京市依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优秀奖2012年11月[58] 南京市法制信息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4月[59] 南京市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一等奖2012年3月[60] 全国城市社会工作示范城区2011年11月[61-62] 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2011年5月[63-64] 年度南京市级文明单位2010年10月[65] 江苏省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区2010年10月[66] 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2010年2月[67]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2009年9月[68] 、2011年10月[69]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09年10月[70] 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08年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2008年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2008年[71] 江苏省首批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首批)2008年江苏省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行业2008年[72] 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2006年12月[73] 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2005年、2006年[74] 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2005年12月[75] 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2005年[76] 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2005年[77]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首批)2005年[78]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首批)2004年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区(江苏首批、南京首个)2004年[79] 江苏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2004年[77]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2004年[80] 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区2002年江苏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区(首批)2002年[79] 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榜首)1999年全国科普示范区(首批)(截至2012年已连续荣获12年)1999年[33] 江苏省社区服务示范城区1997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时间数据暂缺[81] 全国先进城区示范单位时间数据暂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时间数据暂缺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区时间数据暂缺 国别:  :南京市&玄武区
注1:为。注2:带“*”属于地方设立的县级行政或经济管理区,并非在册的行政区。注3:和,和,和分别为同一行政区。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江苏省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
参考资料1.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3.
.新华网.日[引用日期]4.
.人民网[引用日期]5.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6.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7.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8.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9.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10.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11.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12.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13.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14.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15.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16.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17.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18.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19.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20.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21.
.社会经济统计.[引用日期]22.
.玄武区政府[引用日期]23.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官网[引用日期]24.
.市县招商网.[引用日期]25.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6.
.中国玄武[引用日期]27.
《玄武区志》 第七编 工业 28.
《玄武区志》 第三章 金融 29.
《玄武区志》 第八编 商贸、服务、旅游业 30.
《玄武区志》 第十八编 教育 31.
.中国江苏网.[引用日期]32.
《玄武区志》 第十九编 科技 33.
.玄武区科技局.[引用日期]34.
.健康网[引用日期]35.
《玄武区志》 第二十一编 卫生 36.
《玄武区志》 第二十二编 体育 37.
《玄武区志》 第二十编 文化 38.
《玄武区志》 第四章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39.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40.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41.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42.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43.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44.
.玄武区玄武门街道.[引用日期]45.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46.
《玄武区志》 第二章 民情风俗 47.
.千龙网.[引用日期]48.
.新华日报网.日[引用日期]49.
.江苏民政网.[引用日期]50.
.南报网.[引用日期]51.
.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引用日期]52.
.江苏学习在线.[引用日期]53.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54.
.江苏学习在线.[引用日期]55.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56.
.玄武新闻网.[引用日期]57.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58.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59.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60.
.南京市玄武区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61.
.南京玄武.[引用日期]62.
.中国社区工作网.[引用日期]63.
.南京市玄武区科技局官网.[引用日期]64.
.南京日报数字报刊.日[引用日期]65.
.中国南京.[引用日期]66.
.江苏招生考试网.[引用日期]67.
.江苏教育网.[引用日期]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门户网站.[引用日期]69.
.中国网.[引用日期]70.
.新浪新闻.日[引用日期]71.
.法治玄武.[引用日期]72.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引用日期]73.
.南京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74.
.搜狐新闻.日[引用日期]75.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官网.[引用日期]76.
.新浪新闻.日[引用日期]77.
.法治玄武.[引用日期]78.
.搜狐新闻.日[引用日期]79.
.中国南京.[引用日期]80.
.搜狐新闻.日[引用日期]81.
.光明网.[引用日期]
发表评论:
馆藏&4886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市招商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