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工人,中国永远赞美车间生产工人文章不出一流的产品

帖子主题:天涯置顶贴:中国连颗像样的小螺丝钉都造不出来,这是目前真实的现状
共&261&个阅读者&
军号:2012795 工分:222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天涯置顶贴:中国连颗像样的小螺丝钉都造不出来,这是目前真实的现状
文章提交者:fanfande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155-0-1.html
几年前在深圳一个厨具店见了一把日本本土产寿司小刀标价1.7万,当时感觉这店主太他妈黑了就那么一把小刀要1.7万?一百七都贵了之后有一次在发廊理发,偶然间听师傅说他用的小剪刀七千多元当时感觉他是在吹牛逼之后在另一家发廊提及此事人家老板说了,七千多的剪刀不贵,他们店里又把上万的。我问为什么这么贵老板说了,这是德国钢,中国做不出来。后来一朋友去欧洲旅游,150欧元买回来一个指甲刀(小小的剪指甲用的)按当时汇率算也要一千多元人民币了一问才知道,这个指甲刀用料是德国钢前年在江苏遇到一校友做丝攻的,就是生产螺丝的细聊之下感触很深他的原材料钢棒买的是日本产的,一根小小钢棒进价800多元俺朋友说了,贵也木办法,中国生产不了。这个钢棒买回来不能直接使用,还要做热处理他们行话叫蘸火江苏有很多热处理厂家,国内的国外的大把我朋友选的是一间日本厂,比一般厂家收费贵30%左右我问他为啥不找收费便宜的国内厂家呢?他说便宜没用,处理后的不达标相似的设备,一样的工艺流程,没用,没卵用然并卵中国真的连一颗好点的螺丝钉都造不出来以下摘录比较有特色的争议回复贴:兄弟牌缝纫机上的原装螺丝,用国产螺丝刀费很大劲都拧不出来,每把国产一字螺丝刀的口都划变形,螺丝纹丝不动一点划痕都没。用随机的日本进口螺丝刀,稍微一用力。啪一声就出来,然后用手就可以轻松拧出来。基础工业材料工业落后几十年多快好省,以前在厂内车牙,外国瑞士刀片车二千多支,中国造的车一支都是废品`,差距太大!!!国内也有很多外贸产品出口国外,质量上乘。经常我们海外代购回来的东西都是国内产的。为什么企业宁可出口国外也不做国内生意呢,因为山寨太多,在国内市场做,基本上等于自砸招牌。山寨货的猖狂就是我们消费者的纵容造成的,现在反噬恶果,可以说自作自受吧一个机器,无论结构如何复杂,以中国人的聪明,迟早都能吃透原理并仿造出来,甚至还能造得更好更先进。但唯独造机器的材料,无解。连小学生都知道买日本的圆珠笔超级好用,日本的橡皮也是超级好用。你们别说螺丝刀了,我们连块好橡皮都造不出来!为什么都去日本买马桶盖,因为国产的质量确实不行,我5年前买了一个国产的智能马桶,经常出毛病,薄膜开关几个月就要换一个,没办法从厂家买了10个备用,座温传感器也坏过,加热水箱也坏过。关键是马桶坏了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太大了,为了抵制日货,没办法现在我用的是韩国的。以前是外资工厂做过工人,国内的螺丝用扳手稍微用点力就能拧断,美国的螺丝就拧不断。国内连一颗螺丝都做不好,这是真的事实基础工业,差距太大了。只要是学理工的,基本都知道。石化行业,稍微好点的钢管都得进口。比如:国产的20#钢管,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日本的A106B非常接近,但性能就是不如日本的,就是得进口。这个就是差距 , 至于阀门清一色是进口的!我是干炼化工程的,我们用进口钢管机会太多了。别的不说,就拿A106b举例,现场好多A106b的钢管,厚壁的,一般都得热处理,这个还真就不能用国产的。你说你不信,等我有机会给你拍几张现场的A106钢管你就知道了。我是做工程的,国外海边有大型项目,基本不锈钢的埋件我们都用德国的,造价当然也贵,不是我们不想用国产的不锈钢,人家业主亲自拿去检验机构检测,成分一样,但德国的不锈钢在海边几十年可以不上锈,国产的不到半年锈迹斑斑(之前他做过工程用过中国产和德国产)很惭愧的告诉你,彩电里面的精密元件都是日产么。。。。。国产的基本都是能替代的就用国内材料,但精密的东西我们做不出来,而且高铁的电机都是日立或者三菱的,别喷我不爱国,我也无奈不尊重技术工人,思想不开放永远赶不上,我们和法国一家企业有合作,一次会议我去机场接的法方代表,结果人家只来了2名技术工人,我们技术总监很不开心,觉得不重视这次会议,结果开会时候2名小工解决了所有技术上的难题,很多理念和方法我们工程师都自愧不如,企业里人人都为了走仕,觉得当上领导就可以不在一线工作了,哪还能好,人家国外技术工人的工资不比在银行的少。确实没有必要辟谣,我在一汽车厂上班,虽然号称是自主品牌,但很多关键的小零件都是进口件,国产真没有那个能力。一方面,中国在材料、冶金等基础学科上欠债太多。另一方面,国人为了刺激消费,故意降低产品质量,一台以前的洗衣机能用到现在不坏,现在一台洗衣机几年就坏,你能说国人造不出高质量的东西?主要是你洗衣机老不坏,怎么能让你再去买新的?怎么刺激消费?(和挖路修路一样,和抓鸡婆一样,当韭菜一样收割)!最后,国人急功近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制造业累死累活还不如炒房来的快,谁有心思花钱在研发上?!这还是材料的问题!与此相似,我在施工现场看见国产的螺母,工人不敢使劲拧,因为拧的不好螺母就滑丝。而德国的螺母,国产的扳手拧断好几把都拧不下来,后来换上德国产的扳手才拧下来!买过一把日本造的大马士革钢的水果刀,四千五百人民币,还是便宜的,贵的几万都有,不解释,搞钢铁出身的标示,中国确实连个像样的螺丝都造不了,但凡涉及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小零件,必须进口。德国海德堡的装配车间,是在零下20多度的冻库里,工人穿棉衣上班,用很小的力气拧上的螺丝,到了常温下,很难拧下来,这样保证了机器的稳定性。[从一颗小小的螺母 冷静下来看待中日间的差距]中国的高铁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然而,小小的螺母却不得不采用进口的,那就是只有45名员工的小企业日本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的永不松的螺母。国产的螺丝螺母很松,经常崩牙断裂。进口的螺丝能把国产扳手扳断,却依然完好。 [日本确实存在很多这样的家族企业,几十年几百年就做一样东西,做到极致,佩服]参观过一些制造类企业,生产线基本还是进口,很多还是人家淘汰掉的六十年代的老线,自己就能去调调配方之类的,做出来的东西也是国内领先水平,其实没有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中国真的很难造好那怕是一个灯泡我们是生产标准件厂家,也就是说生产螺丝的,楼主说的确实,这是材质问题,另外设备和国外比,也有材质差异,想进口国外设备,但受制于国内原料钢材材质还有国内价格恶性竞争,没办法做到,想做品牌,不是几年的时间就完成的,生产工资要发,价格高,市场不接受,货压库,还没有利润时厂就垮了,去年去美国,想买点东西送朋友,想找非中国制造的衣服、鞋子、工艺品之类(吃的不好带)比较难,我感觉80%都是中国制造。但仅仅一年,今年再去,我的感觉是中国制造的东西在我接触的范围内,顶多只有30~40%的比例了。这个事实让我感觉很震惊,世界变化真快!总结:中国现在什么都不缺,缺少的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实干家,主要是中国人沉不下心来,个个都想挣快钱,如同几十年前那些为了两弹一星默默付出生命的那些人,他们才是中国崛起的脊梁骨!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天涯置顶贴:中国连颗像样的小螺丝钉都造不出来,这是目前真实的现状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12795 工分:22216
左箭头-小图标
7楼&材料易得,工艺难求! 我怎么感觉反了呢?我觉得是材料是关键!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55807 工分:93
左箭头-小图标
材料易得,工艺难求!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12795 工分:22216
左箭头-小图标
4楼&楼主做的真多呀,一会化工,一会冶金,一会加工,一会电视,一会又做汽车,就是不做(ren)。 转帖的 , 这水平怎么混论坛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30839 工分:117357
左箭头-小图标
原来神州6号是假的啊,中国根本造不出来,都是骗人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002990 工分:11218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做的真多呀,一会化工,一会冶金,一会加工,一会电视,一会又做汽车,就是不做(ren)。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12795 工分:2221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我们不缺创新口号、创新政策、创新宣传…,怎么就这么缺乏原创技术呢?有个朋友告诉我,他有一项发动机方面的新技术,与涡轮增压技术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不同,是通过提高发动机稳定性来提高燃烧效率的技术,称为发动机超稳定系统。算是一个原创技术吧?可惜没有哪个自主品牌车企理睬。还有一位东北的网友告诉我,他们有一项关于稀薄燃烧的发动机技术跑了几家自主品牌车企,同样吃了闭门羹。也许这些技术永远也不可能用到中国发动机上,也许这些技术会成为中国发动机的原创技术,一切结果都需要时间来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对中国汽车大发展的贡献还局限在工业和商业层面的成功。中国更加需要的是在核心技术层面、尤其是原创核心技术层面的成功。因为国内对知识保护不看重 ,申报专利不得力 ,任人唯亲, 敌特活跃于中国各大论坛, 一旦有好的发明,一律收买,变成专利!人才流失很重 !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北大 ,名牌大学 毕业生 据统计 90%流失海外!做人嫁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19806 工分:1706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可惜手不够长,伸不到天涯去打脸。今天的新闻。 美国环保局18日指控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所产车内安装非法软件、故意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可能面临最高达180亿美元罚款。此次涉案车辆包括大众汽车集团2008年以来在美国销售的约48.2万辆柴油车,涉及的品牌包括捷达、甲壳虫、高尔夫、帕萨特和奥迪A3。美国环保局表示,大众汽车在上述柴油车中安装了一种特殊软件,该软件能识别出汽车是否在接受美国政府的尾气排放检测,如果发现汽车在接受检测,就会启动汽车的全部排放控制系统,使汽车的尾气排放达标,但汽车在日常使用时,则不会启动,从而导致汽车日常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最高可至法定标准的40倍,违反了美国《清洁空气法》。美国环保局局长助理辛西娅·贾尔斯表示,大众汽车此举旨在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属于违法行为,并且危害公共健康。虽然美国环保局并未要求大众公司召回上述近50万辆汽车,但表示该公司有必要采取行动修复这些车辆的排放系统,并表示该公司有可能遭受民事罚款。美国环保局表示,违反《清洁空气法》最高单辆车的罚款额是3.75万美元,近50万辆汽车意味着大众汽车可能面临最高180亿美元的罚款。美国环保局同时表示,这些问题车辆并没有安全隐患,所以车主依然可以驾车上路,相关二手车交易也不受限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8条记录]&分页:
&对天涯置顶贴:中国连颗像样的小螺丝钉都造不出来,这是目前真实的现状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为什么中国的产业工人不可能像国外工人那样用心做东西?
比如今天看了个关于校车展览的视频,中国的一汽等大厂做工明显不如美国蓝鸟(不是说科技含量,就是钢架间的焊接点就看出来了,这个明显是工人的问题啊)举例有何不妥,请别吐槽···
十分有冲动回答这个问题。关于焊点和做工来说,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中国的汽车制造工人的技术不差,(这里不讨论类似小作坊的工厂),而且像上海一汽之类的车间,自动化程度不比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差,(去过上汽在南汇的工厂,那里是组装荣威350的车间,也去过位于德国汉堡的奔驰S350的组装车间。)所以就自动化率来说,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差距主要在人。这里要说一个并不是很有关的话题,对于职业的认可度。在现在的中国,工人的认可度就比农民工高那么点,这也很充分的体现在了工资上。在欧洲,工人认可度虽不如律师工程师高,但绝对有职业自豪感。某日,在一汽车制造工厂,公司高层特意为一位在此工作40年的老工人办退休欢送会,老板亲自感谢在场的所有高层都握手感谢,而这位老工人的妻子当时也在场,脸上有那种为自己老伴自豪和光荣的表情。所以在如此一个对人力有较高认可度的环境下,产品的质量我想应该不会很差。另外一个便是年轻工人的问题,在德国荷兰,还一直保有学徒制,举例在荷兰,一个工人在进公司之前,在上学期间,就会去工厂实习,(并且大部分在择业的时候,都会选择自己实习的工厂)工厂的老工人会亲自示范,亲自教导,一起工作一起coffee time,大概在2-4年以后,才可以独立负责某一部分的制造。而在中国,据我所知,从进公司到最后上岗,大概实习期是6个月。最后还有是工资,在欧洲,一个工作超过30年的老工人,月薪大约在4K欧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在荷兰,一间60平米的公寓楼,大约售价在10-12W欧。关键是还有政府的廉租房,大约房租在400-500欧/月。基于这几点,我其实一直很佩服中国制造工人,能够在如此的环境下,还能保证质量,真的很不容易啊!
我在车厂拉皮条。喝掉四瓶矿泉水,汗水打湿短袖浸透外面的工作服。忙碌整个上午,喝水都不需要上厕所。下午12点40分,午休1小时后,回工位干活。太阳正烈,光从身后穿过照亮生产线。每日的计划造180辆卡车,上午产了40,难以想象下班前总能达到。产业工人站上工作台,从台子旁边抽出了三根皮条塞屁股裤袋做备。从台架上拿下打包好的线束拆开,就像条长蛇般。放在卡车文件柜背面的线束支架边,麻利的掏出皮条把线束捆在钢架上。 单次生产节拍内:1. 绑9根扎线带2. 对接2个接口3. 固定8个卡扣捆线用带齿单向工业扎线带,费劲。线束在支架上要扎9个,左三条、右三条、中间还三条。上午出厂40辆就是360个扎线。每天180辆就是1620个扎线,两个工位来做的话,也就是说我要重复扎线810个,按720个卡扣。拉皮条的前一个小时,很简单嘛~两个小时后,也没什么问题。三小时后,重复了扎线、拉出、封口几个动作很多次后就不同了。工友劝我戴手套,问:为何你们不戴?答曰:手指磨出茧子,已经好几层,不需要了。一念之差曾今梦想是当蓝领,高水平工人,做一颗默默奉献的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就像雷锋。 拉皮条一天,返工回来,静静的躺在床上不说话。
梦想破灭了,手掌很酸,拇指、食指的指肚疼痛入骨。每次的拉紧扎线带,重复的摩擦拇指肚。卡扣末端锋利,按卡扣的动作,就算隔着手套,也能把指肚划伤。辗转反侧,手指肿痛让我难以入睡。工人十年后还是工人,大学生只是实习几个月,一年后就是流水线上的小领导。我庆幸,命运指引我没有去技校、高职、中专、大专。而成了大学生,不用在工厂呆一辈子。工伤8月5日的一天,新同事推小车不小心砸伤手指。左手、右手的中指、食指软骨骨折。工厂虚报他的工伤,为降低影响。A同事在室友陪同下,夜上京城打车三百多块,去骨科医院治疗。估计是报销不了了。双手手指受伤,正常吃饭都难。虽然能够恢复,但是痛在自己心上,苦了自己。大学生新员工尚如此,普通工人工伤得如何?后记 写内容不是针对谁,只是陈述产业工人的现状。我司也有好的方面,车间干净整洁、照明好。劳保的鞋子、手套、安全帽子也很全,安全要求高。
此车间是地区标杆车间,管理规范。只是比我们环境差的工厂,就不计其数了。邋遢脏乱的作业现场,昏暗的照明、不规范的管理、长时间的加班。详见:
我觉得我们也挺用心的啊——就是工作环境比较差、机械化率比较低但又对效率要求比较高,所以显得忙于拼命吧——但是产品的合格率还是挺高的……国外的工人自动化程度高,人工的活儿相对中国较为轻松,因此对一件产品上就较之中国多了些时间,所以看起来就“用心”多了,实际上不过是自动化率的问题吧。拿我们现在的工作效率和二战时候比,差不多的……当然,要与时俱进的讲的话,我们的工人的确还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将谋生的活计当成艺术品来处理,这个需要一个时期提高我们的自动化率和工人的恩格尔系数——那时候我们也可以被看得“做得很精致”,就像以前欧洲人看我们的陶瓷一样啊~
“我和我的下一代能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你们怎么看待我们这份工作的价值。”这是我非常愿意谈的一个话题。我同意@Lu Frank 的说法, 更多的时候,是职业认可度的问题,认可度决定态度,有了好的态度才能长期精进,做好最基本的人工。 所以我认为“为什么中国的产业工人不可能像国外工人那样用心做东西?”这个问题,本质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职人精神的传承。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毁坏了劳动者地位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国古代的产业工人(以前就叫匠人吧)不差,看看秦始皇时代制作的兵器吧,牛逼死了。现在日本或许是手工最好的国家,但他们也只是徒弟。盐野米松写过一本《留住手艺》,他在序言里写到:“其实如果寻根求源的话,这些手工的业种和技术,包括思考问题的方法很多都是来自中国。这些技艺在来到日本以后,是在风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中慢慢地改变和完善的。” 那为什么我们被学生超过了呢?我认为大概是从传统手工业转向现代工业开始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提升传统手工艺者的尊严,后来更是抹平了工匠的价值。同时,日本人则保留和发扬了自己的传统制造技术。记得日本人在某个片子曾经说过:“我们缺乏资源,我们的生存之道就是把资源进口进来,用我们的手艺做成有更有价值的东西买回给他们。” 所以他们讲究“职人精神”,可以为一个手艺付出一辈子,相应的,这代人成就了今天的日本,也得到丰厚的回报。 去年日本的晨间剧《小梅医生》里面就有一个缩影:被战火毁坏的小作坊,重建,制作出新干线所需的精密零件。而我们这个时候在干什么?毁掉一批在清末和民国刚萌芽的民营企业,他们刚拥有第一代熟练的产业工人,然后改为吃大锅饭,这意味着什么?你懂的。但,就算是吃大锅饭,也不乏专精的老工人,我外公就是一个通用机械厂的木工,他从解放前就开始做木匠,技术非常好,那时候浇铸模翻砂的模具是木工用木头做出来的,对精度的要求极高。然后文革来了,讲政治去了,刚缓过神,悲剧的时代冲击又来了:收了几个徒弟,这些徒弟后来基本都半途而废了,为什么,因为改革开放了,大家都想做生意赚快钱(投机倒把这个词在这里是适用的),没人愿意当工人。最后外公的手艺算是失传了。我想这里80年年左右出生的人,应该很多亲历过父辈是如何看待工人的。这种情况下,传承何从谈起?不止是工人,我记得还有类似“为什么中国的程序员不可能像国外程序员那样做出那么多优秀的框架?”的问题。其实是类似的结论,我们毕业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当程序员是吃青春饭,一定要转管理——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国家骨子里给我们的观念还是劳心者治人。劳心者是管理者,程序员、工人都是劳力者。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一个有经验的老程序员的价值远远远远大于一个平庸的管理者。所以我们对于有经验的程序员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待遇也是非常丰厚的——这也是市场规律。每个工种的专业人员往往是一生都在专注自己的专业,我们必须敬畏他们通过付出换来的经验。这种对专业人员、知识分子的尊重是在毛时代被摧毁殆尽的,我们需要重建;而另一部分则需要修复在改革开放时期投机、赚快钱对我们的冲击。现在,我们的产业工人很多都在富士康这样的企业里做着组装的工作,他们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连榜样都看不到,打工城市里也许不会有他们的未来,除非他们考上公务员。上网;想着逃离、不要再当工人;或者自杀。谁给我们的产业工人一个“做细活”的环境?就算是送快递或者当服务员你也会发现顺风和海底捞的工人和别家的不同啊。这是环境使然。这种环境或许需要几代人耳濡目染亲历才能重建,我们才能从一个最勤奋的民族变成最精进的民族。每年的新人进到公司,我会推荐几个片子给他们看,我觉得看完这些之后,各位应该对“中国的产业工人不能用心做东西”这个问题有个终极答案:也许我们用心做了,但是做得还不够。《寿司之神》:如何把寿司的手艺做到极致。
《井上雄彦创作的秘密》:漫画家的职人精神 《称霸世界赛事最高峰》:当年的日本产业工人是怎么做的。请教下,我们的引擎能做到什么程度?
《矛盾》:对决的节目,常常有一些老作坊的对决,这期是一家做弹簧做了70年企业 VS 一家做压缩设备做了三代的企业,管窥一下他们的传承。
用陈丹青的话说 --& 中国人其实就在干一件事情, 生存 !你怎么可能奢望让人内心发出 "把事情做好"
把人才当人才用,给你干人才干的活儿。把人才当畜生使,给你干畜生干的活儿。这话适用于国内各行各业。
中国的社会,向来都重视当官的,轻视底下基础工作的人员,而在欧洲或者美国其他地方,他们却认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平等的,最近看《职来职往》,一位年轻人,为了找一份白领的工作(坐办公室),放弃自己元的快递员工作,而找一份2500元的工作,就因为坐办公室体面,而在外国就不会有这种情况,说到底还是文化意识的差异。
为什么中国的产业工人不可能像国外工人那样用心做东西?这个标题所描述的不是事实。中国的产业工人完全有可能像国外工人那样用心做东西。也许题主想问的是,同样的产品,为什么中国工人做出来质量要比国外的差?答,因为老板要求低啊。你问,为什么老板要求低?因为要求高,费钱,并且要求低也能卖的出去啊!你问那为什么国外的老板要求那么高?因为国外你放低要求就完全卖不出去,所以他就想尽办法,又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成本啊!所以国外工人工资也高啊!所以你看到的结果就是外国的工人都在用心做东西。不用心做就会被淘汰啊,哥们!!
我记得华晨宝马和广汽丰田在宝马和丰田的全球工厂里,质量能排进前三所以我没明白,为什么你会觉得中国的产业工人不能像国外一样用心?至于一汽那个焊点做工,我做好了能卖贵点吗?
工人要执行你的要求。你对工人的要求低,他自然只能按照那个要求去做事情。把中国工人放到德国去做一阵子,如果他没被解雇,顺利持续工作下来,那他也跟德国人一样认真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中国有一流的软件和设备,却拿不出一流的产品?
“为什么中国有世界一流的软件和设备,但是拿不出一流的产品?”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德国工业4.0在中国的创新与应用”课题组召集的“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智能制造”座谈会上,与会行业人士认为,软件和设备只是手段,中国企业还没有建立使用这些软件和设备的方法。
  目前,中国高端工业软件市场80%被国外垄断,中低端市场的自主率也不超过50%。由于高端工业软件价格昂贵,大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必然导致跟不上工业革命的步伐,而少数示范企业构不成真正的社会。  随着工业革命快速发展,软件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正在逼近硬件行业,逐步成为制造业新的主战场,一场瓜分世界软件市场的争夺战已经打响。西门子、GE等公司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未来工业软件,并已经取得丰厚回报。其中,GE研发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Predix在2015年赢得50亿美元的收入。估计到2020年,全球工业互联网服务市场将会达到514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全球高铁市场的一半。难怪GE的总裁伊梅尔特说&一觉醒来发现GE变成了软件公司&。  如果我们还在为工业2.0的补课、3.0的普及所止绊,将继续失去高档工业软件市场的话语权。而我们真正失去的,不仅是软件市场,还有制造业的主导权和国家安全。鉴于国情和客观实际,少量的智能工厂仅限于示例,当前中国智能制造的切入点应放在前期的智能化设计和后期的智能化服务,同时补上相应的高档工业软件。在条件成熟时再广泛开展智能工厂建设,避免落入世界智能加工厂的陷阱。  中国工业软件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模式研究不足。工业软件需求不应直接来自生产第一线,而是由专业资深顾问团队对生产一线的需求进行加工后重新设计、规划出来。软件的成败不仅取决于软件技术,更主要的是软件所体现的思想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第二,组织架构不全。软件开发不应以程序开发为核心。要有具备创新精神的行业专家深度参与软件设计。软件功能需要体现先进的制造文化。  第三,政府支持不够。政府在支持模式、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立项、验收、示范、财务四个方面)、推广模式需要不断完善,加强企业对工业软件重要性的认识。  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加强总体建设和总体设计。工业软件作为软件行业的重要分支,涉及设计、仿真、制造、运维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涵盖专业门类繁多,技术复杂,需要有专门职能单位来承担总体设计任务,组织协调国内外有效资源,承担打赢中国工业软件翻身仗的重任。  其次,组织国家队。通过国家投资、企业和科研院所参股的方式,运用市场模式,组建具有国家水平的软件开发团队。  最后,加大政府支持、协调、推动力度。我建议成立工业软件研究院,组建国家级工业软件队伍,研究面向智能制造的全部工业软件总体规划。提出单项工业软件的总体要求,协调各个工业软件的开发、销售、运维、服务等业务,组织部署各地区企业的人员培训,协助地方政府制定推广工业软件的政策,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工业软件供应商和服务商。  宁振波: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工业软件  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  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工业4.0,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已存在四十多种提法。无论德国工业4.0,还是《》,都是非常复杂的工业体系,不是指单项技术,而是结合各国国情制定的本国工业发展战略,是技术路线、是方法、是手段,不是目标。  目标是什么?我个人理解,是实现传统工业体系向现代工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即以爱迪生试错法为中心的传统工业体系,向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中心的现代工业体系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和德国工业4.0没有关系,好多人说是中国版的工业4.0,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这两个概念几乎同步出现,相比之下,《中国制造2025》在中国更加落地。《中国制造2025》核心有五条: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其中,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两化深度融合都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提法。全世界,不管欧洲、中国,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虽然各自提法不一样,但存在两点共性:第一点,CPS(CyberPhysicalSystem);第二点,智能制造。
&&&&&&&&&&
责任编辑:zhangwuqiang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OFweek工控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机械自动化单片机猎头职位
上海市/黄浦区
江苏省/苏州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人每日生产量统计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