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金融显示社保卡余额不足怎么办办

请登陆后使用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吧友自助信息发布区,请自行甄别
查看: 2112|回复: 6
唯品会的唯品金融,银行卡只能绑定一个账号吗??????
提示稍后再试~~~无法获取验证码啊~~
Ashampoo_Snap__22h36m20s_001_Chrome Legacy Window.png (28.36 KB, 下载次数: 8)
22:37 上传
应该是,我的也是第二个账号就收不到验证码了,换了个shen/份证就没问题
那又个P用啊~~~&
咋没人啊~~~
是不是只能绑定一个银行卡啊~~不能绑定两个账号~~开通不了唯品金融
应该是,我的也是第二个账号就收不到验证码了,换了个shen/份证就没问题
那又个P用啊~~~
同问啊,我也是这样的
Powered by为什么我的唯品会结算时没有唯品金融_百度知道为何唯品会P2P产品上线不足一月就下线?
发布者:ganl1&&&&&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唯品会作为著名电商平台,却开始了P2P业务,但是上线不足一月又下线了,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热播电视剧《欢乐颂》中植入广告、周杰伦担任首席惊喜官、韩国明星崔珉起代言,一直标榜“专门做特卖的网站”的唯品会最近以来颇有“王者归来”的气势。  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唯品会重大布局的唯品金融在产品设计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嫌疑,尤其主打产品“爆款”唯安盈在上线不到一个月就蹊跷下线。而资料显示,在美国上市的唯品会股价最近一直处于下跌通道,最新的数据显示,其早期的投资者红杉资本等已经实现巨额套现退出。  起了个电商的大早,赶了一个晚集。红杉资本等著名风险投资作为资本推手,特卖网站唯品会曾经是“中国最风光”的电商,而现在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3月25日,周杰伦签约唯品会CJO首席惊喜官。当时的公开报道这样描述,唯品会2016年会将“惊喜经济”的营销策略贯穿始终,打造“惊喜经济”新主张,发力唯品国际、唯品母婴、唯品金融等重点业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惊喜”的高品质产品与服务。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唯品会旗下的唯品金融中,至少一款理财产品给唯品会带来了另一种“惊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今年的“4·19”大促中,在唯品金融分会场首次推出了理财产品。4月19日,唯品金融开始发布多款金融理财产品,其中一款“爆款”的唯安盈产品引人瞩目,该产品有2个特点,第一是约定年化收益率达到7.2%,大大高于银行保险等发行的保本固定收益品种,第二是其产品端增加了一个发行者,而这个发行者是唯品会自己在3月26日刚刚注册的一家关联子公司。  更进一步的信息查询发现,在工商局核准的公司经营范围内,唯品会官网版权所有者——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工商备案登记中并没有“金融信息咨询”这一经营范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上述三大疑问进行了调查。蹊跷的是,就在记者调查期间,此款产品于5月11日突然在唯品金融频道下架了。  承诺收益7.2%是否合规?  打开唯品金融的官方微信号“唯品个人金融”,里面的历史信息中有不少专门针对唯安盈产品做出了极具耸动性的广告,“一个亿难有(原文如此:记者注),小金库还是可以有的,唯品金融的新宠——唯安盈,7%的约定年化收益,28天超短投资期限。每周二、三、四早上10点,下午3点准时开抢,一分钟售罄不是开玩笑的”“别怪小唯宝没告诉你,今早正式售卖时,2分钟就消灭了一百万”。  资料显示,从2014年9月正式上线唯品会小贷业务开始,唯品会就开始布局金融,而到了2016年的4月19日,这一次在唯品金融分会场首次推出了理财产品。  承诺收益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4月底,唯品会网站上“唯品金融”这个栏目中一款“固收理财”约定收益率7.2%的产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发现,这是一款以唯品会网站为信息发布平台,由关联公司品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品坤资管”)推出的固定收益产品。产品的两端一个是唯品会平台用户、一个是品坤资管购买的“个人债权”,而就是这样一款典型的P2P理财产品,唯品会官网上是这样显示的:“唯安盈-快财004号”固收理财产品,期限短(38天),约定年化收益率为7.2%,最新一期的约定开售时间为5月10日10:00。根据此产品的编号,在5月10日以前,此固定理财产品已经销售了4期,并被抢购一空。显然,这款产品7.2%的固定收益明显高于市场平均利率才是引起“秒杀”的根本原因。  据《每日经济新闻》旗下微信公众号“理财不二牛”的调查,目前市面上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普遍在3%左右,非保本产品则在4%~4.5%浮动,收益5%以上的理财产品屈指可数。而普益标准的最新数据显示,从4月30日至5月6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99%。  专家:可能对投资者造成误导  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黄凯(化名)告诉记者,“一般不能直接说死是固定收益理财,一般都是说预期和预计收益。因为监管是有明确要求不能说承诺回报,那说固定收益的话,则是承诺了回报。但另一方面从实际出现的产品设置来说,目前也没有很严厉禁止说不能写‘固定收益’,很多平台也这么在写和用。”  事实上,最新的网络借贷监管文件明确“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属于禁止范围。日,银监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条[禁止行为]明确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从事下列活动:一)利用本机构互联网平台为自身或具有关联关系的借款人融资;(二)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三)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征求意见稿》目前虽然尚未生效,但其是《指导意见》的精神下结合国内P2P企业运营中实际产生的问题对《指导意见》的细化,对行业的整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均有正面推动作用,对整个P2P行业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范指引,引导行业走到法治轨道上来。  目前,很多P2P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落实《征求意见稿》的具体管理办法,以免未来相应法律法规正式出台之时措手不及。而且《征求意见稿》中的多数红线都是P2P企业运营中本身就需要规避的,否则将有形成资金池,触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的风险,或者有因为宣传用语等不规范,增大投资人投资风险,而触及《广告法》所禁止行为的风险等等。互联网金融资深律师上海汉路律师事务所主任曾智红对记者如是指出。  而根据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所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包括:(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同时该司法解释也列举了除外的情形,即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在这四个条件中,承诺回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因此,为了避免被认定为非法集资,也就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当下的各类P2P平台中,大多数产品都不会说自己是固定收益,比如陆金所的P2P产品“稳盈-安e”就是写清楚“预期年化利率8.40%”,并且其后端产品非常清楚地告诉投资者匹配购买的哪个产品。同时,几乎所有的P2P产品通过“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这条来规避法律风险,平台会说,资金募集只是针对自己的注册用户,所以就不是不特定对象。因而也不能被界定为非法集资。  互联网金融资深律师上海汉路律师事务所主任曾智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唯安盈是一款以固收形式表现的理财产品,固收的理财产品若没有有关部门的批准而采用‘固定收益’的表述就是违法的,也会对投资者造成误导。”  “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作为债项的产品,有一定的违约风险。如果唯品会有资金池,那确实是非法集资,但是如果是流入到借款人或者企业手里,比如消费贷款,属于网络借贷的范畴,并不违法。”网贷之家研究员肖洋对记者表示,由于当下唯品会并没有取得相应牌照,唯安盈这款产品有可能是P2P品类。现在很多P2P的产品中都采用‘固定收益’的表述方式,目前并没有官方文件表明P2P品类中固收产品的说法是违规的。  对于以上情况,唯品会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在邮件回复《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平台销售的基金、保险类理财产品均为具备专门牌照的金融机构设立的标准产品,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在相关监管机构进行备案,设立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均有严格的内部风控体系和审批制度。此类直销的理财产品,我平台均严格按照各项监管要求做好了产品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工作,但根据现行监管要求不得承担担保或承诺兑付责任。”唯安盈产品的关联架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进一步查询发现,唯安盈的发行人和唯品会销售平台背后指向同一实际控制人,即唯品会最大股东沈亚。  产品各方存在关联  登陆全国企业工商信息备案系统查询,查到一家注册资金2000万元、成立于日的广州市品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资产管理等,该公司的法人股东是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正是唯品会的实际控制人沈亚。  目前,唯品金融的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唯品个人金融”完成,该公众号的认证信息显示,唯品个人金融的账号主体属于“上海唯品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的业务范围是“发放贷款及相关的咨询活动”,公司股东包括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唯品会(天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唯品会(湖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则是台港法人独资,法人代表也是唯品会最大股东沈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唯品会相关的关联公司的工商信息后发现,唯品会版权页显示的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没有和网络贷款相关的资质信息;品坤资产的业务范围包括“资产管理(不含许可审批项目)”;上海唯品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则包括“发放贷款及相关的咨询活动”,但其业务范围都不包括“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同样是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途牛网旗下的途牛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就明确写着“金融信息咨询”;其他P2P平台诸如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等都也在其工商资料的经营范围中明确写有“金融信息咨询”。  律师:可能是超范围经营  上海汉路律师事务所主任曾智红认为,&从目前其披露的信息来看,唯安盈可能是超范围经营,工商系统给P2P企业的经营范围定位是‘金融信息服务类’,这意味着P2P金融业务目前被界定为中介、信息机构,作为唯安盈的中介发布平台——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并没有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或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等经营范围,而只有取得上述经营范围才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开发布债权信息。  事实上,央行于今年4月14日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虽然对上述方案的执行并非一刀切,但对公司经营中和网络金融相关的服务严格管理是大趋势。  网贷之家研究员肖洋则对记者表示,“关联方合作不代表不好,一堆没有实力的小公司风险也很大啊,关键是信息透明以及流动性风险的把控,透明可以增强投资人信心,有信心就会减少挤兑,不容易爆发流动性风险。”  对于上述疑问,《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唯品会相关部门,唯品会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回复称,“目前我们已经拿到小贷、保理、保险代销的牌照,其他的牌照也在积极的申请中。”  唯安盈是P2P产品还是固收理财产品?  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按照“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确立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明确了业务边界。  贷款人信息未见披露  该文件的第八条就是关于网络借贷。文件指出,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个体网络借贷要坚持平台功能,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  从资质上看,品坤资管把P2P产品包装成一个固收理财产品在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是存在疑问的。更重要的是,没有信息披露品坤资管的借款方是哪些具体的个人债权。  专家:未披露投向存在隐患  在业内人士看来,产品发行人和平台中介方构成关联交易关系,在结构上存在涉嫌自融的隐患。  “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有债权类的固定利率产品,品坤资管哪怕是唯品会自己的子公司,有说做外面的债权和资产都是可以的。但有一点需要强调,如果是外界的债权,肯定需要做信息披露,这个钱究竟来自哪,投向哪,债务人是谁。”黄凯如是告诉记者。  “虽然监管没有落地,但是平台有必要划清自己和担保公司的界限,增加借款项目的信息披露,不要让外界怀疑有自融自担等违规行为。”肖洋表示。  对此,唯品会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在电子邮件回复中表示,“品坤资产严选的外部理财资产,并非品坤公司直接产生的债权,不属于自融。唯品会严格规避自融,没有也不会通过平台销售理财方式募集唯品会或其各子公司从事各类经营活动所需资金。”  蹊跷的是,5月11日安盈产品已从唯品金融下线了。记者以客户名义咨询唯品个人金融微信客服,该客服回复说,唯安盈是广州品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在投资期限到期后按预期获得收益。“为了提升产品体验,唯安盈产品于5月11日做暂时下线处理,待优化完善后再上线。”不过,该客服还表示,“已购买的产品可按约定兑付。”与此同时,记者还注意到,唯安盈的“胞兄”产品,即唯品金融上一只主卖保险的理财产品维多利也从“稳健理财”变成了“定期理财”。& & & &拓展阅读        希财网网贷(/p2p)是一个专业的p2p网贷信息 服务门户,网站提供最新、最全的p2p网贷资讯,汇聚了国内权威的p2p网贷产品。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希财网网贷。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经验或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小额贷款10分钟下款
&&&&&马上到账的贷款口子
文章评论&&&&
预期年化收益
预期年化收益
预期年化收益
★ 抱团、合作、共赢 P2P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您的位置:
唯品会互联网金融业务遭质疑日 16:33每日经济新闻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中金网APP摘要:唯品会互联网保险产品受到质疑,涉嫌违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保费流向成迷。
  (原标题:买互联网保险却签约 唯品会遭质疑)   日消息,唯品会正在进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试水,推出了一些互联网保险产品。但记者对唯品的保险链条进行调查,并以投资者身份进行了网上下单的全程体验后,发现唯品会互联网保险产品存在四大疑点:涉嫌违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代售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存在矛盾;保费流向成迷;将投连险宣传成高收益稳健理财产品。  对于上述疑问,记者多次联系唯品会方面,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疑点一:违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  唯品会的保险链条中,保险公司提供互联网保险产品(国华人寿和弘康人寿)但需要销售渠道,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有流量和网站运营资质但没有保险销售资质,广东品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有保险代理资质但没有互联网保险经营资质和条件。但三家绑在一起,似乎该有的资质就都齐全了,于是就形成了互联网保险销售闭环“过河”了。  针对互联网保险出现的各种问题,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从当年10月1日起实施。《办法》适用的对象为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网络平台。保险机构定义为: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在日印发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保险业务信息披露管理细则》(下称《细则》)。  按照《办法》第九条规定,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应在其官方网站建立互联网保险信息披露专栏,需披露的信息包括下列内容:  (一)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网站名称、网址,如为第三方网络平台,还要披露业务合作范围;(二)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包括保险产品名称、条款费率(或链接)及批复文号、备案编号、报备文件编号或条款编码等。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披露的信息还应包括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业务许可证、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保险公司的授权范围及内容。  品诺未按要求做互联网保险信息披露  在唯品会的模式中,这里的保险机构显然是“广东品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品诺)”。在唯品会网站“公开信息披露”页面,可以看到广东品诺的营业执照和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被上了“互联网保险信息披露”的水印。记者注册并实际购买唯品会的保险产品,说明显示“本产品由广东品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代理销售”。  工商资料显示,广东品诺注册资本3000万元,法人代表朱敬,成立于日,此前连续多年亏损,通过转让,目前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品会信息”)系广东品诺的唯一股东,朱敬现担任唯品会互联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中国保监会广东监管局日给广东品诺颁发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显示,经营范围为在全国区域内(港、澳、台除外)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代理收取保险费;代理相关保险业务的损失勘查和理赔;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根据《办法》第九条,“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应在其官方网站建立互联网保险信息披露专栏”,但记者在所有搜索引擎都没有搜索到广东品诺的官方网站。百度搜索“广东品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命中也是0。  律师观点:广东品诺或涉嫌严重违规  对此,保险专业律师、北京中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滨对记者表示,“保险中介机构包括保险经纪人和代理人,具备经纪人和代理人经营资质,不代表他们具有在互联网经营保险产品的资质。在上述唯品会案例中,出现具有经营互联网的主体与具有代理保险产品销售的主体之间的合作情况,这应该是涉嫌严重违规的。原因在于这是两个主体,主体并不同一。具有保险代理资质的广东品诺并不具备互联网经营资质,这种经营方式典型的潜在风险是,从消费者角度去看,对于销售的主体和代理的主体是模糊的。”  李滨表示,按照法规,对于保险中介机构从事互联网保险,保监会是相当谨慎的。所有的中介机构被批准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都应在中国保监会官网上通过专项的模块进行披露。也就是说,任何保险中介机构如果不在中国保监会官网披露的范围之内,均没有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业务资格。如果保险公司在违规经营的过程中发生了争议,那由于它违规行为的存在,也会在民事部分付出比较大的代价。  事实上,上述中保协《细则》也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信息披露有着明确的要求。《细则》规定,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也应在中保协专栏里披露机构相关信息,包括机构名称、注册资本、注册地等基本信息,以及自办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名称、网址、经营许可证编号等信息。  但记者在中保协官网《中介类信息披露》栏目并没有发现广东品诺这家公司,也没有和唯品会股权相关的任何保险公司。  疑点二:代售平台与信息发布平台存在矛盾  保监会《办法》第一章总则明确指出,“本办法所称第三方网络平台,是指除自营网络平台外,在互联网保险业务活动中,为保险消费者和保险机构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辅助服务的网络平台”。  在唯品会信息网站的公开信息披露栏目中,唯品会把自己定义成“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网站信息”,“合作范围:网络技术支持辅助服务”。  唯品会作为第三方网络平台也需相应资格  记者在注册唯品金融的过程中发现,唯品会有一个“开通即代表同意《唯品会理财用户开户协议》”的提示,根据此协议条文三中的“平台服务”描述:“唯品会通过唯品会平台为信息发布方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对发布信息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核”、“唯品会仅提供信息发布服务,不是募资人、保险人或信息发布方”。照此描述,唯品会官网提供的服务应该属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功能。  按照《办法》规定,保险机构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应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格。而唯品会信息并没有和经营互联网保险的保险公司签约成为互联网保险代理平台。  律师观点:唯品会与广东品诺两者关系需明示  “从目前唯品会披露的信息来看,其本身并未取得保险代理销售资格。广东品诺与唯品会是两个独立的法人主体,如果作为保险代理公司的一个广告在这里出现应该是合法的,但是对于唯品会与广东品诺之间的广告关系最好要向投资者明示。”互联网金融资深律师,上海汉路律师事务所主任曾智红表示。  曾智红指出,《广告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  采访中,多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当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中,像唯品会上述那样,用关联公司或是子公司去做保险代销销售资质平台,和关联公司作为第三方网络平台绑在一起合作销售保险产品的模式很普遍。究其根本,也可认为是法律法规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所致。正因如此,创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正在对监管层发出挑战。  “矫枉必然过正。互联网保险行业是个新兴事物,监管和金融创新是一种共同进化的关系。只要处理好这种关系,企业和监管机构都能得到进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金融产品发行平台高搜易CEO陈康指出。  疑点三:保费流向之谜——买的是保险签的却是汇添富基金  目前唯品会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唯品宝、唯多利、唯安盈(其背后是唯品会子公司的产品,目前已经下架)。  理财开户需同时开通汇添富基金交易协议  按照保监会相关规定,投保人交付的保险费应直接转账支付至保险机构的保费收入专用账户,第三方网络平台不得代收保险费并进行转支付。保费收入专用账户包括保险机构依法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的专用账户。  但记者在尝试购买唯品会理财产品的时候发现,不管你是购买唯品宝,还是其他保险和P2P产品,唯品会首先要你同意《唯品会理财开户协议》,而这个协议中强制包含了《汇添富基金网上交易服务协议》。当记者点击同意协议之后,立即收到了一条银行卡和“汇添富基金快捷支付签约”的短信,然后记者点击“唯多利-国华华瑞8号”购买,在没有和保险公司签约的情况下,银行卡的钱就被扣掉了。  那么,记者这笔转给“唯多利-国华华瑞8号”保险理财产品的投资款,是通过唯品金融平台代收后,再转出给相应的保险公司呢?还是通过汇添富基金快捷支付给相应的保险公司?记者对此拨打了唯品金融客服电话咨询。  然而,唯品金融的回答更是令人疑惑。客服电话中反复说明,唯品会只是作为一个平台在这其中出现,这些钱都是直接打入汇添富和国华人寿中去。  令人纳闷的是,在这个保费的流动过程中,为什么要同时签约汇添富基金?而签约后支付的保费又如何到达保险公司呢?对此,汇添富基金公关部给记者回应称,“我们和保险公司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你们这边有什么快捷支付,也不是通过汇添富来支付的,可能是银行,或是保险这个协议之间包含了快捷支付。是用户和唯品会之间的一个协议。”  《唯品会信息平台服务协议》中明确表示“投资人、投保人在唯品会平台上浏览到相关投资信息,点击后跳转至信息发布方网站进行投资及投保行为”,但记者在购买过程中并没有看到跳转到汇添富或者保险公司的网站购买,记者甚至没有和保险公司签约,就完成了支付过程。就此问题,记者一周前给唯品会金融发去了采访提纲,但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但就在记者调查过程中,上周五(5月27日)下午,记者发现《唯品会理财开户协议》中又增加了一个《快捷支付服务协议》的条款,条款规定用户必须“同意授权唯品会采集、获取或在系统内保存您的部分交易信息,包括且不限于借记卡余额、信用卡账单等内容”,“您认可和同意:进入支付流程即视为您确认交易和交易金额并已不可撤销地向唯品会的支付系统发出指令,唯品会有权根据您的指令委托银行或第三方从您绑定的银行卡中将您确认的交易资金划扣给收款人”。  律师观点:保费存在被截留风险  上述保费的流转是否合规?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滨表示,为了防止保险费被截留风险,保监会要求国内保险公司在与银行(含邮储银行)等兼业代理机构合作经营包括投资类、分红类保险业务时,保险费必须通过“银保通”的计算机系统,实时直接划到保险公司账户上,不在银行做任何停留,然后银行的计算机系统才能打印保险单。网上保险也是同样,保险费必须实时直接进入保险公司账户,电子保险单才能生成。李滨同时也提醒,若保险费的支付和转账进入第三方账户,第三方有可能将保险费截留,这对保险公司是很大的风险,并有可能传导到消费者。  曾智红则表示,依照《办法》规定,投保人的保费必须付至保险机构的专用账户,一般为保险机构在银行等开具的专用账户。但是,第三方网络平台可以通知投保人,使投保人的保费通过保险机构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具的专用账户付至保险机构。在此过程中,第三方网络平台不得触碰保费,也不得自行开具专用账户代收保费,必须是保险机构开具的账户收取保费。而唯品会在此过程中,首先用户搞不清和汇添富基金签约快捷支付方式的目的是什么,此外,账户的开立方及资金流动方向均不透明,这并不符合保监会对第三方网络平台的经营规范。  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小额保险,通过协议默认,经过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后再把钱转到保险公司账上的做法现在确实存在。比如消费者在携程上买机票附带20元的保险选项,那这20元钱是同步打给了携程,携程代收后再分转到保险机构。但对于大额保费的进出如何监管,目前确实是一个新的监管难题。  疑点四:将投连险宣传成高收益稳健理财产品  由于互联网保险业务主要是通过消费者自主交易的方式完成,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因此,《办法》对经营主体履行信息披露和告知义务的内容和方式,做了较为详尽、具体和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如何防范销售误导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办法》要求在相关网络平台的“显著位置”,列明一系列必要信息。如:承保的保险公司和客户投诉渠道等。另外,互联网保险产品的销售页面上,保险产品为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新型产品的,须以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的黑体字标注收益不确定性。  “优选爆款”实为投连险 两点遭质疑  记者在唯品金融频道注意到,唯多利的介绍为“定期理财、唯品金融优选爆款”。但事实上,这个产品是近年来一直被诟病的“投连险”产品。  目前,唯品金融官网上显示在售的唯多利互联网保险类产品有5款,产品分别来自与国华华瑞1号年金保险(投资连结型)A款合作的唯多利-国华华瑞8号;与弘康易理财年金保险(投资连结型)合作的四款按时间周期的产品:唯多利-弘康年年盈、唯多利-弘康九月盈、唯多利-弘康半年盈、唯多利-弘康季度盈。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保险产品均系投连险产品。  对照《办法》,唯品会首先没有“以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的黑体字标注收益不确定性”,而是在各处强调历史收益率。在唯品金融的早期版本中,唯多利还曾被宣传成是“稳健理财”,只是在调查的过程中,改称为“定期理财”。另外,唯品金融网站上披露出的四款由弘康人寿承保的投联险理财产品的广告还打出“稳健理财,收益靠谱。历史年化投资回报率在4.5%~5.4%之间。”  事实上,数据显示,这些所谓“稳健理财”产品,是保险产品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追求稳健,其实和自己购买国债或者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多大的区别。而投连险的其他投资方向——主要是股票等权益一旦开启,这款产品会立即成为一款高风险产品。  记者在微信咨询国华人寿的国华华瑞1号年金保险(投资连结型)A款时,客服回复说:“您好,这款产品由《国华华瑞1号年金保险(投资连结型)A款》组成,是趸交理财型保险产品,保险期间为十年。该产品为投资连结保险,不保证最低年化收益率,投资风险由您本人承担。”  事实上,根据国华人寿互联网保险信息披露的“国华华瑞1号年金保险(投资连结型)A款”资料,报备文号国华寿发[号,这个产品是2015年报备,其历史非常短,记者获得的一份保单上,也清晰地写明“新设立的投资账务,暂无历史业绩”,而记者在国华人寿官网查到的投连险数据显示,其投资连结的四个账号中,其中成长型账户和平衡性账户无过往数据。记者微信联系国华人寿客服,客服表示没有查到业绩,现在无数据公布。  记者的投资账户中,国华人寿的配置是,“国华1号保守型投资账户53%、国华1号稳健型投资账户47%”,这也应该就是唯品会信息网站上宣传的“历史年化投资回报率4.05%”的由来。由于这两个账户购买的主要是“银行存款、债券、债权投资计划、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银行理财产品”等固定收益产品,所以事实上如果你追求固定收益,你购买国债的收益基本如此,比如最新的3年期国债收益率是3.9%,5年期是4.32%,而记者随机打开一个银行直销的理财产品,发现其年化收益率也在4.15%-4.35%之间。  第二,唯品会强调这是这款产品“随进随出申赎免费”,事实上却是一款10年期的保险产品。记者获得的国华人寿“国华华瑞1号年金保险(投资连结型)A款”报单合同显示,这个保险产品除了在10天犹豫期内退保收取较低费用之外,如果你在10天之后想把钱拿出来(退保)你得付出1%的退保费用;此外,你还要缴纳1%~1.5%的资产管理费。  虽然目前此款投连险产品并没有用于投资股票等资产,但根据格式合同规定,保险公司“投资账户的投资组合及运作方式由我们决定”、“在本合同生效至解除这段时间的投资风险和投资费用均由您承担”。  律师观点:投连险退保率高  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滨告诉 记者,投连险类保险在行业销售时往往将其包装成理财产品。去年全国保费收入1.6万亿元寿险(含投连险),退保的金额达3900多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5%。如此高额的退保,说明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了这类保险产品后用脚投票,采取解除合同的方式来退还保险费。退还保险后,投保人收回的现值往往低于所缴纳的保险费。  李滨指出,投连险退保率高的原因,是消费者认识到了在这个合同履行过程中,他们并不能受益,或者并不能达到投保的预期目的。事实上,投连类保险的分红是非常不透明的。另一方面,监管角度也意识到分红类保险可能会严重侵犯消费者利益的情况,特别是近年前期保险基本到期,保险业面临着退保潮和合同到期被起诉的风险。因此各地保监局和在日常的危机应对中,也在进行退保潮和合同到期起诉风险的演练,这种演练本身也表明行业对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不受侵害是明智的。  “从投资类保险目标客户定位的角度而言,我也认为其具有欺骗性。事实上,中国保监会早在2013年就公布了一个保险产品购买顺序的公告。投资类保险的购买顺序,应该是在保障程度达到理论标准程度之后的一个选择,但是在实务中,投资类和分红类的销售客户大部分是普通民众。那么,在目前人均保费仅仅2000元左右的情况下,保险业推出这种‘高保费、保障低’的产品是极不负责任的,没有承担起行业的社会责任。”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滨称,“这种销售模式对保险公司也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上海泛鑫保险美女老总携款潜逃案,就是因为保险公司经营不规范导致巨额资金的损失。”  Tips  唯品会,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每天 100 个品牌授权特卖、确保正品、确保特价、限量抢购。区别于其他网购品牌,唯品会定位于“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每天上新品,以低至1折的深度折扣及充满乐趣的限时抢购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优质购物体验。唯品会创立之初,即推崇精致优雅的生活理念,倡导时尚唯美的生活格调,主张有品味的生活态度,致力于提升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的时尚品味。2014年12月,唯品会强行取消百人抢购的订单,此举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不代表中金网立场 )关键词:责任编辑逍遥【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掌握财富秘籍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相关阅读1/1 14:44 11:57 10:40股票黄金外汇行情微信:cngold-com-cn行业动态金融黑幕财经解读微信:zjs-cngold相关推荐01、05、09、02、06、10、03、07、11、04、08、12、
21:17 21:24 14:55 11:47 09:42
24小时直播
14:4914:4614:4614:0914:0914:0813:5813:5813:5713:23
星期日距离 下次数据 公布时间:15小时34分钟06:30澳大利亚前值:46.9预测:---09:00中国前值:50.4预测:50.5公布:50.409:00中国前值:53.5预测:--公布:53.708:00韩国前值:+2.6%预测:-4.3%公布:-5.9%08:00韩国前值:+0.1%预测:-2.8%公布:-2.3%08:00韩国前值:53.03预测:73.45公布:71.05
扫码下载中金网APP
扫码关注中金网微信
扫码关注中金社微信
扫码用手机看新闻
Copyright (C)
中金网 .cn 沪ICP备号-1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保卡余额不足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