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文选题课程的学习考察什么能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经济学考察--《理论学刊》2010年03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经济学考察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处于脆弱的复苏期,这对于经济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进行结构调整,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机遇。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良性转变,实现经济平稳增长,需要重新检视有关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观念、政策,科学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061.3【正文快照】:
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都认同要科学发展,要转变发展方式,但是对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认识仍不是很清楚。这是因为,在高速增长过程中形成的观念、体制,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严重的制约。因此,需要在国际比较中,用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来全面地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刻含义,并从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启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董晓波;[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金彦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张聪群;[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刘国瑜;[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樊瑛,袁强,方福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徐忠爱;[J];商业研究;2003年10期
张贡生;[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1年02期
潘菁;[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苏雪串;[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统生;熊正德;;[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皮立波;[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寇全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张红芳;[D];西北大学;2001年
魏立萍;[D];厦门大学;2001年
唐华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王宏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刘小瑜;[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肖文韬;[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吴永红;[D];四川大学;2002年
覃巍;[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洁;[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黄载曦;[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冯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王宏新;[D];湘潭大学;2001年
郑志宏;[D];厦门大学;2001年
陈建华;[D];厦门大学;2001年
郝继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周琛影;[D];湖南大学;2002年
谢心灵;[D];重庆大学;2002年
易红星;[D];湖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卫兴华;张福军;;[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余苏苏;;[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邰丽华;王姝娜;;[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钟朋荣;[N];经济参考报;2000年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时素珍;[N];经济参考报;2000年
马宏伟;[N];人民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抱歉,指定的主题不存在或已被删除或正在被审核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关于发展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十分重要.发展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学科,其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学形式、一般原理的学习与现实问题研究缺乏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与教师专业局限性之间存在矛盾等.为克服这些弊端,必须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向现代性、现实性、多元化、实践性等全面性教学模式发展.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苹果/安卓/wp
积分 125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779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设置帖子权限, 隐身,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 变色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开心签到天数: 4 天连续签到: 2 天[LV.2]偶尔看看I
本帖最后由 张建平 于
12:58 编辑
&& &&种粮的农民不吃粮食吗?为何要把粮食拿到市场上交易?  农民当然也要吃粮食啦。之所以拿粮食到市场上出售,那一定是余粮——除了满足一家人果腹之外多余的部分。如果一家人自己都吃不饱肚子,面临饥饿,断不会把存粮拿出去卖掉。  这就涉及到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市场制度是建立在盈余之上的,而非建立在教科书里所述的是建立在稀缺之上的。  一件物品,在私有制度下,总有个归属,不在张三那里就在李四手中。如果因为不在某人手中就说这个东西“稀缺”,讲不通。市场就是两个“有”的交易,不是两个“无”的交易,“无”没有办法交易,没有交易的对象,没有交易者资格。有学者把经济学冠以“过剩”二字,是看到了真谛。  作为妥协,可以把“稀缺”二字理解为私有权的“分割”或“明晰”,把一件物品的私有权明晰到某人名下,对于其他人来说,就形成了“稀缺”。所以,稀缺是人为制造的,也是可以继续人为制造的。  如果任何物品都是以公有制的思想人人有份,也就没有交易的必要了,农民张三不会那吃不完的玉米去换农民李四的余粮玉米。  所以,研究经济学的人,首先要从传统的主流的“稀缺经济学”思维模式下跳出来,转到“过剩经济学”的思路上来,否则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正确的结论。  过剩,当然是相对于需求来说的。人的需求,可以简单地区分为“必要需求”和超出其外的“非必要需求”。除了属于安全范畴内的必要需求之外,其余则都可以算是“非必要需求”,可谓之过剩。必要的需求涉及到人命的安危,又谓之“刚性需求”,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又谓之“非选择性需求”;而非必要的需求,当然就有选择要还是不要的余地和弹性了,故而又可称为“选择性需求”或者“弹性需求”。  除了温饱安危之外,现代人类的其它需求都可以算是非必要需求(选择性需求或弹性需求),尽管有些已经形成了依赖性,如手机电脑,但还是选择性的,其依赖刚性是虚假的。    言归正传。  既然经济的前提是“过剩”,则市场交易越是兴旺发达,就说明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的过剩量越大。这就导致了我们对“发展”概念的反思——所谓发展,是不是意味着生产过剩的加剧?我们应该朝着生产过剩的方向去发展吗?  人类对于超出必要需求之外的非必要需求,有着无限的追逐兴趣,是为“欲壑难填”“物欲横流”“贪得无厌”。从全社会层面,对于这种物欲不需要否定,但是更无须鼓动。拜物教是人性自然催生的,只要不加限制,就会自然膨胀,无须人为的发展它。  中国执政党一直一来都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其实是多余的。过剩的需求,自然会通过市场来得到相互满足,而市场的膨胀或萎缩,其原因也是交易双方需求的相对变化,ZF没有必要对民众的非必要需求做太监之急相。这更多的是一个执政噱头,如果ZF以此为目标而且是可行的,则意味着“贪得无厌”“物欲横流”“欲壑难填”之类描述是对人性的污蔑了。
  所以,市场是用来处理选择性需求的,是用来处理过剩产品的。而过剩产品源于生产的过剩,尽管可能不是生产者本意(如生产发展之初的过剩)。如果ZF鼓励市场、鼓励过剩产品的交易,则意味着鼓励生产过剩。而超出必要需求的生产,就不可避免地会过度消耗资源,反过来必然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可以满足人们必要需求的环境)为代价的。这也是“价值中性论”的思想。  各国都在谈论自己的发展,各执政党都把发展经济当中中心工作,人类究竟要走向何方?是在经济发展而环境恶化的状态下生存?还是在以必要需求为限生存在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里淡泊延续?这是一个问题。
阅读链接:政策导向设计的行为学原则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有思想,有道理!
市场不是万能的!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5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展经济学知识重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