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条件对云南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影响

所在位置:
2015年云南省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发布日期:日&&&&来源: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编辑:朱艳&&&&【】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收官之年,面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和国际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双重压力,我委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强省、推动产业跨越发展的目标,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旅游产业改革,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建设,不断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全省旅游消费持续活跃,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总量呈现两位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国际旅游市场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入境游客1075.32万人次,同比增长7.75%,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过夜)570.08万人次,增长7.35%,接待口岸入境一日游游客505.24万人次,增长15.65%。在海外旅游者(过夜)中接待外国游客420.0万人次,增长9.81%;香港游客67.32万人次,增长1.82%;澳门游客21.64万人次,下降1.71%;台湾游客61.11万人次,增长1.12%。
  (二)主要客源国旅游市场有增有减。亚洲客源市场总体仍保持快速增长,全省累计接待亚洲游客292.84万人次,同比增长13.46%。其中接待泰国游客50.34万人次,同比增长10.37%,接待韩国、马来西亚游客分别达33.66万人次、25.76万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接待新加坡游客25.18万人次,同比增长4.71%。欧洲客源市场入滇游客为83.0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40%,其中接待英国游客12.54万人次,同比增长7.74%,接待法国游客15.09万人次,下降0.61%,居欧洲市场接待量第一。与此同时,北美和大洋洲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美洲入滇游客27.82万人次,同比下降6.66%;大洋洲游客11.16万人次,同比下降7.01%,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游客达8.52万人次,增长4.59%。
  (三)各州市海外入境旅游市场喜忧参半。2015年我省海外游客接待量前三位的丽江、昆明、迪庆分别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14.54万人次、114.49万人次、99.89万人次,分别占全省海外旅游者总数的20.1%、20.0%、17.5%,其中昆明、迪庆受国际和国内不利因素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96%、2.0%。与此同时,临沧、文山、曲靖接待海外游客同比增幅均超过了13%,其中临沧增长最快,接待海外游客9.42万人次,同比增长达30.29%;红河、玉溪、大理等其他州市保持稳定增长。口岸入境一日游方面,德宏、红河、西双版纳接待规模较大,分别达到203.96万人次、127.15万人次、108.63万人次,分别占全省口岸一日游人数的40.4%、25.2%、21.5%,增幅均超过20%,其中,西双版纳州入境一日游客同比增长29.09%,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二、国内旅游市场
  (一)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2343. 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4%,其中过夜游客174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一日游游客149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5%。从各月接待情况看,1至12月我省每个月平均接待国内旅客达2695.33万人次,与去年相比增长15.03%。
  (二)国内旅游者客源结构合理。一是省外游客仍是我省主要的客源市场。2015年,省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7.57%,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32个百分点。云南周边地区、沿海及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仍是我省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居我省国内市场的前三位,接待量分别占所有游客的7.20%、4.05%和3.28%,四川游客增幅最大,增长1.52个百分点。同时,山西、陕西和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入滇游客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说明随着我省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省外游客的来源地更加趋于多样化,进而推动我省国内旅游市场结构更加的多元化。二是省内客源市场进一步壮大。2015年本省居民占国内游客总量的42.43%,其中经济较发达的昆明游客最多,占所有游客的11.27%。同时,曲靖、红河、玉溪等7个州市占全省国内市场的比重均超过1.7%,进一步增强了我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后劲,其中曲靖游客比重达4.84%,居省内客源市场的第二位,红河、玉溪市游客分别占4.57%、4.43%,紧随其后。三是非城镇居民游客比重进一步提高。伴随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非城镇居民开始由物质提高转变为精神层面的提高,2015年非城镇居民游客所占比重提升了8.12个百分点,达27.58%。
  (三)各州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良好。昆明、大理、丽江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接待国内旅客均超过了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昆明接待国内游客6796.9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丽江增长15.07%。西双版纳、迪庆、红河、德宏、保山等热点旅游地区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红河接待国内游客居全省第四位,达256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1.45%。此外,玉溪凭借位于滇中经济圈和良好的交通优势,接待游客达230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7%,居全省第五位。与此同时,楚雄、昭通、普洱、怒江、临沧、文山等新兴的温热旅游地区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临沧市接待国内游客781.3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36.4%。
  三、节假日旅游继续成为我省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一)&黄金周&假日旅游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265.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40.27%;&国庆&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163.01万人次,同比增长9.34%,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37.90% 。
  (二)小长假短线游成为我省旅游市场增长的拉动点。2015年&元旦节&小长假接待旅客298.47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5.04%;&清明节&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323.13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2.25%;&五一&小长假接待旅客469.32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6.98%。&端午节&小长假接待旅客322.01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2.10%;
  (三)暑期旅游仍然是我省旅游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依托良好的&品牌效应&和气候优势,2015年暑期旅游再次形成高峰。7-8月份,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 6481.71万人次,占全年接待国内游客总量的 20.0 %,同比增长17.15%,其中过夜旅游人数3496.7万人次,同比增长16.75%,一日游客2985.0万人次,同比增长17.63%,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达612.25亿元,同比增长19.27%。从月均接待量看,暑期月接待量达3240.86万人次,高出全年月接待量545.53万人次。
  四、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中高收入人群仍是我省旅游市场的主体。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到云南旅游的游客中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科技人员和服务销售人员占比均在10%以上,分别为19.82%、16.32%和15.04%,占市场总量的51.18%,比2014年上升了0.17个百分点,工作稳定型和高收入型游客仍是推动我省旅游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是中青年市场比重提升。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到云南旅游的游客中以主要从互联网获取旅游信息的25-44岁年龄段人群为主的中青年,占市场总量的62.60%,比2014年提升了1.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64岁及以上和15-24岁年龄段游客分别下降了1个百分点和2.84个百分点,说明形成旅游的客观要素仍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是游客停留时间进一步延长,散客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于我省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在云南旅游的平均停留时间进一步延长。2015年,游客在云南的平均停留时间达2.43天,增长了5.19%。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新《旅游法》、节假日高速路对中小型车免费通行等法规、政策的实施,自驾车出游渐渐成为游客首选的出游方式,从而改变了全省旅游市场的发展格局。从出游方式看,2015年参团赴云南旅游的游客占市场总量的18.12%,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1.56个百分点。同时散客占比增加到81.88%,
  四是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我省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转型升级,全省高端消费人群进一步扩大,游客在滇花费不断提高。2015年以休闲/度假为目的游客占全省国内游客比重达28.78%,比去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全省海外旅游者(过夜)花费水平为244.97美元/人天,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41.92美元/人天。口岸入境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费为70.77美元/人,增长4.27%。国内游客平均花费为688.23元/人天,增长14.69%。从花费结构看,随着我省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商品的不断丰富,更具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作用的消费持续提高。2015年,购物花费占总花费的比重为24.16%,平均达159.07元/人天,比2014年提高了33.38元/人天,综合带动作用明显。
  五、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一)全省旅游企业经营情况较好。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度全省平均床位出租率达54.77%,同比增长6.63%,平均房价为208.15元;全省旅行社累计接待各类旅游团队52.78万团,增长10.68%,接待游客856.82万人,同比增长19.54%。监测的10个4A级以上景区累计接待旅客2318.78万人次,同比增长16.90%,实现门票收入23.70亿元,同比增长16.60%。其中,昆明石林、丽江古城、丽江玉龙雪山等景区接待人数超过380万人次,石林风景名胜区累计接待游客404.14万人次,同比增长3.09%,实现门票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3.09%;丽江古城风景名胜区累计接待游客396.48万人次,同比增长12.44%,实现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2.40%;丽江玉龙雪山累计接待游客388.67万人次,同比增长6.96%,实现门票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6.96%;西双版纳野象谷、保山腾冲火山热海、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等景区接待量超过130万人次,西双版纳野象谷累计接待游客186.72万人次,增长19.05%,实现门票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1.82%;保山腾冲火山热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45.55万人次,同比增长32.0%,实现门票收入0.47亿元,同比增长27.23%;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接待游客132.96万人次,同比增长22.63%,实现门票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25.82%;
  (二)旅游业对相关行业带动明显。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省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其他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5年,全省航空客运量达5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8.3%,其中昆明机场运送旅客3752.3万人次,同比增长16.4%;铁路运送旅客3786.11万人次,同比增长9.05%,其中运送旅游团队人数达97.72万人次,同比增长25.96%。全省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4.39亿人,旅客周转量328.52亿人公里,同比增长分别为-1.35%和2.32%,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157万人,旅客周转量2.50亿人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28%和5.25%。我省出入境人数达3439.28万人次,同比增长9.06%,其中出入境游客合计720.34万人次,同比增长41.91%。
  (三)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2015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328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3.09%。根据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和云南省统计局基于国家统计局的产业分类体系,初步估算2015年云南省旅游业增加值将达907亿元,比2014年的823.94亿元增加了83.06亿元;占全省GDP的6.66%(来自云南省GDP年报数据),比2014年的6.43%提高了0.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旅游业对财政和就业带动作用突出。2015年旅游带动就业人数达698.02万人,其中旅游直接就业人数248.94万人,带动间接就业达449.08万人。2015年旅游业生产税净额达100.94亿,占财政总收入比重3.1%。
  (四)旅游业对全省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基于国家现行投入产出核算方法,经我委与云南研数统计师事务所按照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推荐的旅游卫星账户测算,2015年全省旅游产业综合增加值总量即直接增加值和间接增加值之和达到1858.6亿元,占到了整个社会增加值13.52%。数据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尤其对第三产业的贡献作用显著。2015年旅游业带动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72.02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35%。其中带动的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329.92亿元,占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24.68%;带动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75.57亿元,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的24.43%;带动的住宿餐饮业增加值为230.96亿元,占住宿餐饮业增加值的52.10%;带动的房地产业增加值为24.83亿元,占房地产业增加值的8.39%;带动的其他性服务业增加值为296.11亿元,占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的8.32%。
  六、旅游市场环境分析及2016年预测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总体看,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对海外市场发展的压力依然存在。经济层面,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回暖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同时,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进一步导致作为我省主要客源国的日本、美国及欧洲市场经济复苏可能继续波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仍存下行压力,尽管俄罗斯、巴西等国经济衰退程度有望降低,但是大部分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美元加息带来的金融市场动荡,以及缺乏新增长动力等因素,使得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出现回升的难度较大。政治层面,叙利亚危机的持续,西亚北非局势的错综复杂性,&反恐&形势的严峻性以及东亚政治形势不明朗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均会对我省海外旅游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由于人们对旅游品质诉求不断提高,新的需求和新的旅游业态不断涌现,给旅游投资、旅游供给创新以及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带来诸多难题;同时,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旅游自身发展的一些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如何确保旅游发展的包容性、实现利益贡献也面临着挑战。面临上述挑战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旅游行业政策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和持续完善,旅游行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旅游产业正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国家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和旅游业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继2014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文件之后,于2015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该意见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措施,有利于整个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旅游产业正好符合国家发展新兴领域、创新领域的发展方向,必然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具备更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二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为云南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至今,旅游强省意见已实施三年有余,我省旅游业不断取得新突破。由此,可预见我省旅游产业建设和发展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三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72号)、 &一带一路&战略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撑,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提升旅游开放水平,促进边境旅游繁荣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云南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的建设。因此,总体看我省海外旅游市场增长面临的压力较大,但总体发展形势仍然保持良好态势不变。据此,2016年旅游发展目标为:接待海外旅游者580万人次,同比增长2%;国内旅游者3.52亿人次,同比增长9%;旅游总收入4000亿元,同比增长22%。
版权所有: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管理:云南省旅游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云南旅游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路678号云南旅游大楼&&邮编:650200
旅游投诉:-608316&&&&政务查询:
Copyright (C)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云南旅游经济及其产业发展的问题探析【问题、举措】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云南旅游经济及其产业发展的问题探析【问题、举措】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对影响云南旅游持续发展消极因素及其原因的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影响云南旅游持续发展消极因素及其原因的分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对​影​响​云​南​旅​游​持​续​发​展​消​极​因​素​及​其​原​因​的​分​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游,购,娱等在内的旅游产业体系.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共有9800多户旅游基本单位...比2005年翻一番.到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16云南旅游对文化审视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字数:3000字
【看准网()】管理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6云南旅游对文化审视”,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请访问管理论文频道。
一、旅游与民俗文化的现状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56个民族中,人口在5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主要有傣、彝、回、满、白、纳西、布依、水、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苗、僳、怒、独龙、藏、普米等少数民族。旅游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旅游本质上是具有社会交往活动的价值、教育的意义、个人生活方式及各种社会现象的总和,属于社会表层的文化。云南旅游特色: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立体气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云南是生物繁衍地、人类的发源地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澄江的古生物化石群、禄丰的恐龙化石群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说明云南是世界上重要的生物繁衍之地,同时堪称“动物王国”及“植物王国”。在云南的开远、禄丰、元谋和保山发现了距今8万—12万年前的古猿化石,其中尤其以在禄丰和元谋发现的古猿化石最为丰富。这些古猿化石在早期人类起源上的作用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在历史的进程中云南遗留下了:青铜文化、贝叶文化、南诏文化、东巴文化、彝文化、康巴文化等,为云南的旅游文化添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多数少数民族区域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是一种划时代的社会经济符号,其影响结果不仅仅限于生命和流通领域本身,它迟早会带来整个民族生产性文化的深刻变迁。因此,在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生产性文化的过程中,应摒弃民族文化中的封闭、保守的一面,发展其开放性的传统,更多地捕捉市场信息,并根据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合理地调整并引导生产,从而加快发展。二、旅游发展与民俗文化关系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雷同化”、“汉化”、“西洋化”的表现形式。旅游业的基础设施所展现的是表层的原始,(即自然馈予)未能彻底的原始或者民俗纯粹的自然。在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和不断发展进程中,无疑给我们重新认识民俗文化资源,引入了一个新的参照系。旅游业的民俗文化单一。云南呈现出多样的特殊的文化本位:特殊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情,在国内及国际上都是最为典型与集中的。然而这些特殊的文化资源在云南旅游的开发中,能够把文化资源运用好的区域相对较少。例如:香格里拉、丽江、大理、版纳的开发相对完善,大部分借助于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其余旅游路线旅开发相对欠缺,缺乏投入。旅游资源不外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二种,自然资源构成了一定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则造就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两者相辅相成、相德彰显。若经过成功的挖掘开发,人文资源可以变成颇具价值的旅游资源,从而造就出无穷的人文景观。旅游相对于文化而言是表层的,文化是一种软实力,看不见却能给予生命力的能量。通过旅游,许多过去认为没有生命的事物突然有了生命,文化的价值意义凸显出来,这样既给民俗的文化得以传承下去,同时也给了民俗以流通的平台,使得民俗兼并开发保护及经济价值。云南发展民族文化是多年来一直研究的重点,至今未能合理开发与利用好自然赋予人类的特殊的生态的文化资源。文化是无形的经济资源,各种文化价值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经济增长不过是手段而已。文化在经济中的价值是社会的文化需求与社会物质基础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非生产性劳动经济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形态和重要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通过文化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文化发展的经济性推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遍的文化行为和经济行为。雷同旅游形式化。云南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有:观光旅游、民族民俗风情旅游、生态旅游、雪域旅游、探险旅游、漂流旅游等。在众多的旅游产品中民族文化旅游颇具特色,却未能开发的尽善尽美,总体上趋于简单。雷同的旅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击退了旅游者的兴趣。绝大多数到云南的旅游者带着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而来,原本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本是一个很好的地域产品。如此丰富的特有的少数民族旅游在慢慢退化,转而取代的是自然的资源。具体原因在于旅游的经济价值高于文化的价值,人们转变了发展的方向。少数民族原始的生产方式在农业化的进程中逐渐被现代农业所代替,原始的生产方式因不符合现在社会的进程也将被逐步被淘汰。例如:在扶贫的进程中,农民的原始的居住场所,因不符合现代建筑的规范,将被现代的建筑群所取代。少数民族的织布、绣衣,在纺织业发展的今天,原始的纺织技术也在慢慢消失殆尽。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发展的进程中,被社会化。很多原始的民俗,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只能在书籍与博物馆才能参见。旅游业产生出亚民俗文化。云南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在版纳植物园里上演的民俗文化却以另一种文化形式出现,爱伲抢婚发展出带有经济利益的亚民俗文化,即不属于本民族的文化本质,抢婚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婚俗。由男子通过掠夺其他氏族部落妇女的方式来缔结婚姻,亦名“掠夺婚”。抢婚习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古老的掠夺婚(也称劫夺婚、抢劫婚)的遗存或变异。掠夺婚盛行于以男性为中心的游牧时代。所以成为部落与部落、民族与民族发生斗争时的掠夺对象。在版纳植物园的抢婚却参与经济的交易的文化再现,原本游客参与互动的游戏体验少数民族的抢婚项目,使游客从中认识到民俗的一种文化,在现实的展现过程中,开发变相为文化经济产业,违背了民族的文化本质。三、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新审视如何开发利用云南的民俗文化资源是云南旅游开发的重点。结合国家对文化发展具体要求及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计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文化进行新的梳理及加强保护再挖掘,对民俗文化及旅游业的发展二者皆有利。消失殆尽的民俗文化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非遗的过程中,云南做为天然的非遗自然博物馆,更应该履行保护好文化遗产重要职责。首作领先的创新模式,给民俗文化以保护。我国所奉行的民族文化繁荣与多民族共存的大一统的思想,目的之举在于全民族的团结,云南特殊的民俗文化多元性将带来新的机遇。在发展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能借助一个活性的动态产业带动一种静止的民俗文化产业将带来一个共赢得状态。云南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们共同为云南这片广袤的土地谱写了新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在历史上,这里有过辉煌的青铜文化,是稻作文化和茶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孕育出了蜚声海内外、成果骄人的南诏文化、贝叶文化、东巴文化;这里的民族民间文学创作含珠蕴玉,神话及史诗弥补了汉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大缺憾;这里的民族传统服饰、歌舞、建筑各具特色、独特一帜。在现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又相互交融,相映成辉,较好地完成了对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巨著增添色彩,成为中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熠熠发光的明珠。如此丰饶的民族文化是旅游业开发的切入点,以动态形式从表面进入民俗文化,不能停留于现状,动静相宜,更好的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旅游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为保护民俗文化,以经济手段促进保护,旅游经济的一部分转化为民俗文化保护的经费,通过如此的转化将保护好固有的文化的一部分的经济基础找到保障。旅游业的兴旺也是在民族文化的吸引下带来的发展,多年来一直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固化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发展不是单一的发展,是社会的共性的体现。如何让云南的旅游再上新台阶可考虑再巩固民族风情、地域文化。建立修整基础设施满足旅游需求的硬件需求,以文化为软环境来塑造新云南形象。二者结合,是全省的文化及旅游民俗文化的重点。多年来,云南的以少数民族聚集地的民族文化而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然而我们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随着社会的进程在消失,原本纯粹多样性的民族民俗文化被发展、被社会、被前进。为还原一个属于云南的旅游业,而不雷同于其他旅游,云南需要在民俗与旅游之间需找一个合理的管理模式与创新模式。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收入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需求的增长,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吉安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使吉安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就要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下...…
一、增长极理论及其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区域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Perroux)最初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在不同部门、行业或者地区,按照不同速度不平衡增长的。增长极并非出现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上,...…
当今,休闲度假成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休闲度假性质的酒店不断涌现,其在经营理念、建筑空间、酒店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很多特别之处[1]。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对休闲度假酒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滨海休闲度假酒店的设计做出相关的研究总结。1.滨海休闲度...…
蜜月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年代初,受西方蜜月旅游潮流的影响,加上当时时代闭塞的消费心态和经济实力的不足,不少年轻人都渴望抓住一生一次的结婚良机出门远游。烟台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还拥有社会环境、旅游软硬件等各方面条件的优势,为设计开发婚庆蜜月旅游产...…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成败兴衰。云南多样的地理地貌、历史古迹、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在学术界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之称。就其&特色&这个问题,学术界和企业界就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把云南的主体旅游...…
论文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干旱对旅游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