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青岛校区教师公寓蔬菜供应商是哪家?

山大青岛校区何时招生最新进展:9月试运行 附内部图
春天的脚步近了,即将在9月正式启用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进展如何了?9月就要启用,眼下的工程进展如何?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项目现场,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楼群坐落最为集中、也最为忙碌的位置是教学楼片区。
& & & & 3月25日,这里举行了青岛校区试运行倒计时100天宣誓仪式,记者进行了探访。据介绍,从3月28日起,校区真正进入100天倒计时,目前教学楼E区已经建设完毕,学生宿舍、食堂也已经基本完工,还有部分项目会在7月底完成,这里将建成完全开放式的大学,没有围墙,当地在建的滨海公园紧靠学校 ,本市投资建设的博物馆、图书馆和体育馆在校区内部,将对全社会开放。
& & & & & & & &
  位置:从校园里能看到海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位于崂山脚下、鳌山湾畔、温泉紧邻的青岛即墨市鳌山卫镇,地处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从校园内就能看到大海,据介绍 ,从校区走到海边,一共不用10分钟。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校园规划总用地3000亩,教工住宅规划总用地720亩。记者看到的只是一期建设项目,青岛校区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33亿元;市政(一期)工程总投资约7亿元。2016年启用,可满足10000名学生和2000名教职工学习、生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三期完成后,校区可入住25000名左右学生、4000名左右教职工。
& & & & & & & & &&
  进展:教学楼E区已经建成
  9月就要启用,眼下的工程进展如何?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项目现场,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楼群坐落最为集中、也最为忙碌的位置是教学楼片区。
  教学楼E区是进展最快的一座楼,据基建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教学楼E区是青岛校区第一栋通过验收的建筑,可容纳万名学生共同上课。这栋楼将于3月底作为临时办公楼使用,9月份校区投入使用以后,学生们上课也主要是在这个区域。
  另外,一期建设的10栋学生公寓已经基本完工,本科生4人一间,研究生两人一间,博士生一人一间,宿舍内配有单独的卫生间、阳台,生活条件将比多数大学要高大上很多。而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工作的教职员工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安排妥当。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教职工生活区项目当前进展顺利,工程已进入单体验收准备阶段,这里共建有住房2623套,已售出约85%。为配合9月份青岛校区正式启用的目标,保证不影响新生报到后的教学工作,住宅项目预计4月下旬交付给购房教职工,准备装修入住了。
& & & & & & &&
  开放:这所大学没有围墙
  除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自己负责的区域之外,青岛校区内还有博物馆、图书馆(地下停车场)、综合体育馆三个项目,是由青岛市政府负责出资并建设,校方只负责图纸设计。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元。
  说到博物馆,这也是山大青岛校区的一个亮点。博物馆项目建筑面积约4.08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高校中面积最大的博物馆,预计在2016年8月移交给山东大学管理使用,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体块由&鼎&字变换而来,取鼎承古今之意,主要建有藏品库房和展厅等,这将改变山大部分考古发掘文物无馆可藏的局面,预计未来馆藏文物将达到4万件,年观众流量4万至5万人次。
  基建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三个项目建成以后,都将由山东大学负责管理,对社会开放。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将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只是在主干道位置栽种一些树木,用以区位划分。
& & & & &&
  办学:在青筹建4个新学院
  硬件条件不容忽视,但是软件配备更能彰显实力。据山大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除了济南校区6个学院搬迁至青岛,还将在青岛校区筹建海洋学院 、财富管理学院 、微电子学院 、德国学院4个新学院。该负责人表示,新建德国学院为德国与青岛的科研合作搭建起了桥梁,主要对接德国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赫姆霍兹学会&。除此以外,全世界唯一一个模拟从远古到现在近亿年海洋变迁的海洋模拟实验室也将在山大青岛校区诞生。山大青岛校区将借助青岛与海洋的密切关联,新建海洋学院。正在酝酿筹建中的海洋学院已经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的海洋机构有比较紧密的联系。令人振奋的是,山大青岛校区还将建设海洋环境模拟实验室。
责任编辑:武计苹
齐鲁财富网移动客户端
24小时热点
2016法国欧洲杯于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开战
济南市弓客射箭俱乐部成立于2011年9月,目
要将齐鲁财富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要将齐鲁财富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齐鲁财富网,
门户( ) 服务于大众的财经信息网,部分资讯引用互联网金融信息,如有侵权,我们将立即删除!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 鲁ICP备号关注山大青岛校区 - 即墨论坛即墨论坛/bbs1查看:3555 & & * 贴子主题:关注山大青岛校区帅哥:积分:9167注册:沟通:楼主Post By: 10:48:25[img]/tp/.jpg[/img][color=#ffffff]备受关注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工程进入建设实施阶段。目前,博物馆、图书馆正在进行基坑施工,预计2016年底建设完工,体育馆初步设计即将完成,计划年内开工建设。该“三馆工程”由青岛市财政投资,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建筑工务局负责建设,建成后面向社会开放,成为山大青岛校区的三张文化[url=/cpro/ui/uijs.php?c=news&cf=1001&ch=0&di=128&fv=11&jk=16a5cce1e7cc257b&k=%C3%FB%C6%AC&k0=%C3%FB%C6%AC&kdi0=0&luki=1&n=10&p=baidu&q=_cpr&rb=0&rs=1&seller_id=1&sid=7b25cce7e1cca516&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1871111&u=http%3A%2F%2Fwww%2Esd%2Exinhuanet%2Ecom%2Fsd%2Fqd%2F%2F14%2Fc%5F%2Ehtm&urlid=0]名片[/url][/color]人靠衣裳马靠鞍,狗挂铃铛跑得欢。帅哥:积分:9167注册:沟通:第2楼Post By: 10:51:58[size=4]功能丰富的综合体育馆[/size][size=4]&
体育馆项目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将建设可同时容纳2万人的体育场和8000人的体育馆,是集体育教学、全民健身、社团集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育场馆。作为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的重要公共设施,体育馆建设充分考虑到车辆交通和人员疏散问题,将建筑主体与集散广场布置疏密有致,有效减轻大型活动举办时的交通压力。[/size][size=4]&
山大青岛校区项目位于青岛市鳌山湾畔,滨海公路以东、柴岛路以北,处于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周期预计5年。2013年,校园一期建设全面启动。此前开工的教工宿舍项目,由八栋公寓楼组成,作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教职工生活配套区,项目将密切配合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建设施工进度。建成后,山东大学部分学科带头人和专家教授将会在此居住,这些高端、顶尖人才的进驻将进一步加速科技创新要素向蓝色硅谷核心区的集聚。[/size]人靠衣裳马靠鞍,狗挂铃铛跑得欢。帅哥:积分:9167注册:沟通:第3楼Post By: 10:54:00[img]/tp/.jpg[/img]人靠衣裳马靠鞍,狗挂铃铛跑得欢。帅哥:积分:9167注册:沟通:第4楼Post By: 10:54:50[img]/tp/.jpg[/img]人靠衣裳马靠鞍,狗挂铃铛跑得欢。帅哥:积分:9167注册:沟通:第5楼Post By: 10:56:56[img]/tp/.jpg[/img]人靠衣裳马靠鞍,狗挂铃铛跑得欢。帅哥:积分:9167注册:沟通:第6楼Post By: 10:57:39全国最大的高校博物馆&
博物馆项目建筑面积约4.08万平方米,是目前全国高校中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博物馆建筑体块由“鼎”字变换而来,取鼎承古今之意,表达博物馆厚重的文化内涵,主要建有藏品库房和展厅等。博物馆建设将改变山大部分考古发掘文物无馆可藏的局面,预计未来馆藏文物将达到4万件,年观众流量约4万―5万人次。人靠衣裳马靠鞍,狗挂铃铛跑得欢。帅哥:积分:9167注册:沟通:第7楼Post By: 10:57:56自由开放的现代化图书馆&
图书馆项目建筑面积约8.16万平方米,将打造成服务在校师生和周边区域的自由开放的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馆采用欧式古典建筑的构图形式,布局在校区核心位置,成为统领全局的标志性建筑。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馆藏容量300万册,阅览座席6000个,网络节点30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1万人次。人靠衣裳马靠鞍,狗挂铃铛跑得欢。帅哥:积分:9167注册:沟通:第8楼Post By: 10:59:09[img]/tp/.jpg[/img]人靠衣裳马靠鞍,狗挂铃铛跑得欢。帅哥:积分:9167注册:沟通:第9楼Post By: 11:00:05[img]/tp/.jpg[/img]人靠衣裳马靠鞍,狗挂铃铛跑得欢。帅哥:积分:1362注册:沟通:第10楼Post By: 13:41:08略显犀利|1
Powered by ShuzirenCms &
,All rights reserved.Processed in 0.00284 second(s)蔬菜供应商应该谈价格_百度知道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成后,威海校区何去何从?
今年的新生。阴差阳错,每年报志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分数有点尴尬,害怕山大扎堆滑档,就报了山威保底。录取的时候是本省录取的第一名,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开档之后发现,济南和威海的分数线一模一样,因为本来报的是冷门专业,而且服从调剂,去济南也是没什么风险的。只能说因为太过谨慎,吃了点亏。原本报山威之前,因为查了很多资料,看到青岛校区的相关信息,而且招生老师的宣传也说是将来三足鼎立共同发展,一体化进程之类,也没有太多芥蒂。觉得威海空气好环境不错,也安静挺好的。但是进入学校之后不得不面对很多现实问题。有传闻说青岛开始招生之后,放理科专业,济南放文科专业,威海留天海韩。但更多的说法是【青岛校区和威海校区不同是本校校区】可招生的时候老师说威海前两年已经改叫校区,为何校区还有本校校区的说法?校区之间为何还有高低贵贱之分?所谓“过渡期”让山威的名分一直非常尴尬,类似这种的例子实在不少见,比如放假时间和济南不同,但是公布的名单上面并没有【山东大学(威海)】。很多时候这样奇怪的存在让山威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青岛开始招生后,威海又该何去何从?学校应该给学生一个交待吧。
知乎上这种问题都属于非常小众的了。看来冷了不少天了。不过好在你赶上左某最近清闲,哈哈哈哈,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臭美结束/割)---------------------写在前面,关于问题的疑惑这个问题首先把我看疑惑了,所以我想问一下你的省籍。我的疑惑在于你到底是不是平行志愿?不是的话,为什么会有“保底”一说?拿什么什么保底不是平行志愿才有的吗?如果是的话,难道你们那里山大和山威分数非常接近?你前面的志愿都拿来冲什么学校了呢?-----------------------(下面正式答问)-------------------1,山大与威海分校的关系其实你自己查资料,还有听招生老师讲,都是不准确的。但是有些事情,只用想,也能想明白。山大与山大(威海)两个招生代码,独立招生,这肯定是因为有区别才如此。如果想要知道到底什么区别,那就要先从威海分校演变过程说起。1.1威海分校的由来
80年代的时候,山大受制于校园空间和济南城市气候环境限制,想要谋求在沿海城市建设分校。而一开始找的也不是威海,而是青岛。要知道,山大在青岛有长达30年的办学历史,山大历史上的两次高峰,都是在青岛创造的。山东沿海城市自然首推青岛,而威海此时尚且不是地级市。但当时青岛正在筹划创建青岛大学,遂提出山大青岛分校与创建中的青岛大学双名一体。这就是早期地方观念上的狭隘之处,一个受制于人的全国知名的高校分校与一个自己完全掌握的本地普通高校,到底那个更好?这在今天根本不会有二选,但这在当年的青岛市看来,显然亲生孩子更喜人。
此时威海还是烟台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但已经出现了脱离烟台市的苗头,谋求升级为地级市。升级地级市,威海最缺什么?缺高校啊。威海当时尚无一所高校。所以在听闻山大想要建分校之后,立马主动联系山大,探讨建设威海分校的可能性。面对冷淡的青岛和积极的威海,山大最终选择了后者。所以就有山大威海分校的创办。也间接带动了哈工大威海分校的产生。1.2威海分校的发展历程
山大威海分校1984年建校,与同在威海的哈工大威海分校(1985年),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两个异地办学先例(文革时期的不论)。等到1987年威海成功升级为地级市之后,威海市也开始有了青岛那样的“私心”,想要收回山大威海分校的主导权,让山威变成自己的威海大学。这件事情是有确切记录的,并不是道听途说,在92年的时候,山大威海分校曾经一度同时挂了“威海大学”的牌子。这种纠纷也限制了威海分校的发展,山大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分校自然是不甘心拱手相让的,但又不太放心继续加大投入,怕为别人做了嫁衣。而威海市观念上不认为威海分校是自己的高校,也不想加大投入。这时的威海分校建设规模小,招生规模更小,每年只有几百人。直到2000年,事情出现了转机。
2000年的时候,山大(好吧,为条理起见,标注一下是济南的本部)三校合并。即山大、山医大、山工合并为新山东大学。这样一来,山大一下子多出来两个校区,还有一个山工已经买下地皮尚未建设的新校区(即现在的兴隆山校区)。规模上也比以前大了许多倍,甚至一时间有一些消化不良。合校大大缓解了山大校园用地上的困难,同时也注定要牵扯很大的精力梳理合校事宜,同时还要兼顾建设新校区。这样一来,威海分校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尴尬。到底还要不要威海分校,一时间山大内部也是争论不断。最终的结果,在今天看来已经显而易见——保留并发展威海分校。与此同时,地方观念上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此时高校之间的差距已经呈越来越大的趋势,211、985等重点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看看青岛自建的青岛大学与老牌高校之间的差距,威海市显然清楚,地方自建的普通高校已经很难有出头之日。对于要求山大威海分校改为威海大学的事情,从此也就再不提及。
2007年,山大在威海组建空间物理学院以及天文台。为什么要着重提及一下空间物理学院,这里先埋个伏笔,后面再讲。
[ 2009年,徐显明校长上台之后,又旧事重续,提出建设青岛校区。这其中固然有青岛城市的天然吸引力,也有山大自1958年搬迁济南以来挥之不去的“青岛情结”因素。除去80年代那次没成功的青岛分校事件以外,山大还有两次回归青岛的努力:一次是90年代合校风潮中,山大与海大的合并方案;一次是2003年,展涛在任的时候与青岛胶南商议的2500亩土地为山大分校预留。与海大合并方案,没有通过教育部的审批,而胶南预留地,山大也因为种种因素最终放弃。]
2009年,山大提出建设青岛校区之后,青岛市马上给出了积极回应。此后山大青岛校区的建设审批很快获得教育部通过,规划也相继出台。这样一来,威海又变得尴尬了。威海分校的地位再一次需要重新定位。徐校长很快抛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加州大学”模式的山东大学系统。我们知道,加州大学拥有11所分校,山大三地办学完全不是个事嘛。从徐校长本人观念上讲,威海分校是可以被接受为校区的。所以: 2011年11月,山大威海分校更名为“山东大学(威海)”,内部称威海校区。
2012年,威海分校毕业证、学位证统一颁发山大毕业证与学位证。不再带有“威海分校”字样。该政策一出,当年确实是举校哗然。要知道,山大与威海分校一直是两个招生代码,2012年的毕业生,实际上是2008年入学的那一批。那时候,还没有受09年以后分校政策的影响加成,威海分校的录取分数与山大本部差距要比现在大的多。山大被称为巨无霸,与川大吉大同为招生过万大学,山大学生一直以来是很不以为然的,因为实际上山大本部的招生规模一直是6500,并没有比其他高校大多少,是加上威海分校3500才过的万。这样以来,山大至少在本科毕业人数上确实是每年过万了。
[题外:以我当时对这个事情的观察,实际上大部分本部学生也就抱怨两句而已,并没有太过激烈的反应。我觉得这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近年以来威海分校录取分数线的节节攀升,录取分数差距没有那么大了,这在主观上削弱了大家对此事的抵制程度。二,更重要的是,毕业证的问题并没有使本部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变大多少,毕竟现在的应届生主要是通过校园招聘就业,威海与济南路途比较远,两校园的招聘格局还是依照以前的模式,因为毕业证而产生的影响很小。三,奖学金、保研比率等问题与之前并没有变化。所以,虽然威海分校变更为威海校区,毕业证也统一了,但是威海与本部在交流上还是非常少,绝大部分学生乃至教师没有什么交集。]
更加重磅的变革是2012年6月,山大在招生进行的调整——山大开始进行统一招生试点——将威海分校7个专业(艺术类四个+空间物理专业、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朝鲜语专业)约500个招生名额纳入山东大学招生代码下招生。按照招生政策,这七个专业是通过本部招生,放在威海培养。2013年这7个专业的统一招生试点依然保留。直到2014年6月,张荣校长上任之后,就又取消了统一招生试点。这样山大与威海分校在招生上又回归到了各自完全独立招生的起点。总结“统一招生试点”这一事件。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探讨。一是,统一招生试点的年是怎么样的情况。它首先的影响就是使得威海分校的录取分数线有了较大提升。现在不仅毕业证是一样的,连招生都有了部分统一,它似乎预示着威海与济南两地山大终将走向全面统一。那些将威海分校类比于某些三本独立学院的偏见,得到了很大扭转。这使得威海分校的社会声誉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提升,声誉的提升又直接作用与录取分数线的提升。但是对于山大本部而言,试点实际上是增加了录取分数的波动性,甚至明白点说,就是拉低了山大录取分数线。为什么会这样说?我们首先看一下试点的7个专业,四个艺术类专业都在艺术类招生,对普招没有影响,排除,那么还剩下的三个专业:朝鲜语(文/理)、空间物理、海洋资源,即为威海特色专业“天、海、韩”。这三个专业即是威海特有,也是威海比较强的专业,但很尴尬的是它们有一个共同属性——“冷门专业”。这是非常要命的,即使是在威海分校招生时这三个专业也是录取分数线最低的。尤其是空间物理,最强,也是最低的。山大本来的一大特点就是冷门专业少,学科实力均衡,这样一来,一下子添加了三个冷门,“担心被调剂到威海”和“担心被调剂到冷门”两大报考心理,全让这三个专业占齐活了。直接拉低了山大本部的录取低分线。2012年和2013年,在全国逐渐扩大平行志愿的前提下,山大却年年大面积断档。甚至于在2012年山大在主场山东省文理齐断档(山东省最后一年非平行志愿)。这样一来,这三个专业录取学生的绝对分数反而还不如原来在威海分校代码下时高。更倒霉的是,因为这三个专业享受与本部学生相同的转专业权利(即能转本部其他专业),于是很多人在大二的时候转到山大其他专业,人也从威海去了济南。我听说有一个专业,一年下来跑了一多半人。这对三个专业本身而言,是相当不利的。本来是因为实力强而被招生试点的,结果便宜没占到,反而净吃亏了。[题外:山大与威海分校之间其余专业是不能互转的,因为试点专业录取学生的学籍在济南本部,所以与本部学生享有一样的转专业权利。艺术类因为不能随意转专业,所以实际上就只有这三个专业的威海学生能够转专业到济南。山大本部在转专业问题上向来比较开放,原专业成绩前10%可以免试转专业,其余可以参加转专业考试,通过即可转。同时还有某些特色班的全校海选。所以基本来讲,在山大,如果某位学生铁了心转专业,那么他稍加努力就能成功。]第二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又取消了统一招生试点。前面讲的试点之后的一些弊端,显然是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个因素只能排第三位。排第一位的原因是因为山大“三地布局政策”的变动。我们知道,徐校长一手促成了山大青岛校区,并提出来“山东大学系统”这一概念。在他的设想中,威海与济南、青岛将来是同样的,占有一极的。而2014年张荣上任之后,对青岛和威海的定位发生了较大变动。首先明确青岛校区将来的专业设置以济南本部学院整体迁入为主,新设增量为辅。而对于威海分校, 则给予更大的自主权,并且要求突出特色。正是这种人事变动带来的政策调整,是导致统一招生试点被取消的直接原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要说的第二点——威海分校与山大统一招生的时机并不成熟。甚至可以说,这种试点本身就非常仓促。关于为什么说时机不成熟的问题,我将在下一章节中重点提及,这里先放一放。徐校长多少是有些理想化色彩的人,而张荣明显带有理工科校长的理性特点。1.3山大与威海分校的关系回到本章的主题内容,山大与威海分校的关系。同时也就比较改名之后的威海校区,与山大济南的6个校区之间的不同。1,行政管理的不同威海校区继承原威海分校的行政设置没有变动,设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等行政职务,机构上,设人事处、招生办、财务处等行政机构。校长/书记分别由山大本部某一副校长/副书记担任。而济南6个校区统一受山大一套行政机构管理。甚至于说,济南各校区不存在行政等级这一概念。所谓的中心校区,实际上是因为主要校行政机构在这里办公,而这些校行政机构搬到其他校区也是一样的。2,学院设置的不同威海各学院统一由威海校区行政机构管辖。济南各学院直属山大行政管辖。而事实上,济南各校区是学院与年级的交叉混合。某一个学院的大一学生在A校区,大二至研究生到B校区。或者1-3年级在A校区,4年级及研究生在B校区。当然也有某学院所有年级均在一个校区。3,交流的不同一般来讲,威海校区与山大本部是没有什么交流的。而因为上课、学生活动、做实验等原因,山大学生/教师一般要坐校车穿行于济南各校区之间。通过比较威海校区的特殊性也就一目了然。可以说,威海校区与济南6校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实际上,山大在济南6个校区零散分布是历史遗留问题,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哪个学校不想整一个大校园?只是没这么一大块地罢了。所以,威海的校区,本质上还是分校,而济南的校区,不过是校园而已。2,威海分校的自身问题2.1学科问题威海分校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科设置与山大本部严重重叠。这种重叠到达了什么程度呢,威海分校特色著称的”天海韩“之外的其余专业全部与本部专业重叠,我们以学院划分,这就就包括了商学院、法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翻译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以及艺术学院。这就完了吗?没有。事实上,山大本部也有朝鲜语,所以韩国学院也可以说是重叠的。而海洋学院包含的四个系(专业)中,药学系和应用化学系还是重叠的;空间物理学院下设的三个系中,材料物理系和物理系同样重叠。最后算下来,真正唯威海分校特有的专业实际上就两个半:空间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再加上只能算半个的海洋生物工程。这种重叠不是今天才有,而是一直以来就是如此。尤其是重叠的最严丝合缝的商学院与机电信息学院。分别囊括了所有能开设的热门经管学科和工科学科。这两类专业也是威海分校初创时就建立的两大专业类,而诸如数学、法学、海洋、空间物理等,反而是2000年以后的事。原因也很简单,90年代起,这两类专业就已经是报考热门,“忽悠”考生当然选热门专业才好使。时至今日,这两个学院依然是威海分校录取高分集中地。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山大本部来找原因的话。就不能不揭露山大巨无霸的“本质”了。截止到2011年教育部第十一批博士点审批之后,山大(本部)拥有4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基本上涵盖了理工文医四大门类的所有主流学科。一级博士点数量位列全国所有高校第七位。在这种情况之下,威海真的很难设立“威海独有”的专业——不是我不想,是你都有了!分析到这里,我们回头再看第一个话题——山大与威海分校统一招生为什么如此之难。难点就在于这种严重的学科重叠。你得在招生专业里怎么列两地专业?同名专业招的学生,又如何划分谁去济南,谁去威海呢?2.2师资问题如果说学科重叠问题,是威海分校的最显眼最直接的问题,那么师资问题就是真正要命的根本问题了。在我看来,对于“统一招生”而言,专业重叠不可怕,专业重叠而两边实力相差悬殊才可怕,甚至可恨。同样是报考山大某专业,凭什么就有人要被分流到实力差的那边去?对于高校而言,实力的强弱,就在于师资的好坏。其余诸如实验室、科研经费、教学质量莫不是以师资为源头延伸而来。而目前,威海分校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我们以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资助数来一窥威海分校师资问题。2012年山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数397项,其中威海分校只占14项,贡献只占总数的3.5%。14项什么概念?学校间比较的话,比烟台大学、鲁东大学之流的还少,更比不了青岛大学、石油大学、海洋大学。学校内比较的话,威海分校全校甚至还不如山大本部的一个普通理工科学院获资助项目多。这还没完,威海分校14项中,最晚成立、规模最小的空间物理学院就独得7项。而教师人数最多,学生数量第二多、同时也是最容易获得资助的工科学院——机电信息学院,居然只有1项。而学生人数第一多的商学院,我们已经不能强求了。选取2012年主要是因为这一年有人专门统计过,数据易得。2012年已经如此,13、14年又能进步到哪里去?大家可能都知道,威海分校师资不是太好,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到底有多不好。单单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说事,当然是片面的,纯文科的文史哲法等学科根本不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是它至少对于理工医乃至经管科来讲,是算得上很重的一个衡量指标了。就这样比较,已经触目惊心。威海分校的师资问题,还体现在越早开设的专业(学院)越差,越晚开设的专业(学院)反而越好。差的不讲,单单讲一下可谓“鹤立鸡群”的空间物理学院。空间物理学院2007年才建院,一同成立了威海天文台,是威海最晚成立的学院。空间物理学院下最强的专业自然是空间科学系,刨除教辅人员及兼职人员,空间科学系全职教师约摸20人。好了,我们就单单说说这20人,这20人中有威海分校唯一的国家杰青获得者,唯一的青年千人,另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1人(唯二,另外一人在数学院)。就这20人做了什么事呢?拿到了威海分校现在唯一的省部级实验室,每年的自然科学基金数量占威海分校总项目数量的一半,这意味着20人VS全校剩下的700多人,平局。[备注:1,其他答案有人补充,威海分校2014年国基24项,空间物理学院12项。2,最新的2013年山大教职工公报显示,威海分校教职工1195人,其中专任教师751人。]这就是为什么在发展历程一节中我单独提一下空间物理学院的用意,这个实在是太特别了。实际上夸完空间物理学院(主要是空间科学系),对比看威海的师资薄弱问题也就更加明了了。但是,如果把空间物理学院放到山大总部学院里面比较的话,也就仅仅及格水平,毕竟规模在那放着,高端人才和整体实力,都有局限。我们再看威海分校其他学院呢,不谈也罢。我们讲,校领导也不瞎。威海的问题,连我们都能说道个一二三,校领导肯定也是门清。2011年的时候,师资改革问题就曾经和统一招生试点一起研讨过。例如徐显明校长就曾多次提及这个问题:(1)日徐显明校长在威海分校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次是一次专题调研。这几年学校的变化,大家都是这段历史的创造者。山东大学包括威海分校在内,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从去年威海会议,确立再用十年时间左右的时间把山东大学初步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标确定了之后,我们的各项事业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大学的标准,一个大学的核心要素: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师资的标准、国际化要求的标准、科研水平的标准。这几个核心要素,现在我们都需重新确立。 关于学生问题上的变化,在国内已经有一定影响。威海分校学生拿到的文凭和总校一样,这就给社会提出一个问题,反过来社会也会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分校培养的学生质量和总校是不是一样?一样的质量颁发一样的文凭,社会就会认可;如果质量还有差异,社会就会向我们提疑问。而要保证我们的培养质量,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是否要一致,包括招生是否要一致,所以今年学校校长办公会上已经有个初步想法,从明年开始总校和分校是否要一起招生。如果这样实现了的话,另一个问题就来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标准是否要一致。教育教学标准一致的话,另一个问题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标准的要求是否也要一致。这些问题都会随之提出来。所以今天我就想听老师的意见。我们能否在几个核心的领域先实行一体化,然后学校还有一个大的设想可以分几步走。最终的一步可能要涉及到学科的重新调整,因为要和青岛校区的布局结合起来。(2)徐显明校长在2011年暑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十一项工作是威海分校的工作。威海分校要继续凝练和发展“天、海、韩”的特色学科,学校要重点支持这三个学科的发展。这是一个重点。第二,威海分校怎样实现和总校一体发展?要在体制和机制上有所突破,一项工作是从2012年开始招生要实现一体化,不再是两个代码招生,就一个山东大学招生代码。一体化招生以后教育教学质量就应该走向一致,因为威海分校生源的质量会提升。如果去分校的学生没有接受和总校相同的教育,那么这些学生会不满意的。所以我们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样的话就要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还要使两边的教育教学评估的标准实现一致。看上去这是一个小的体制机制改革,实际上会触动很深层次上的东西,这样才能实现一体发展。(3)徐显明校长在2012年新学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排在第三位的重点工作是加强队伍建设。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一个大学里面无论有多少项工程,有千百项工程,放在第一位的工程永远是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大学建设的头号工程。去年我们的成效很大,今年的队伍建设还要像去年一样。山大系统的提出者、青岛校区的缔造者、威海分校改校区以及统一招生试点的实施者——徐校长,显明大帝(大帝真的是敬称),看问题那绝对是一看一个准的。说白了,威海分校的师资问题,或者说真正影响山大大一统局面形成的阻力,就在于一个师资标准(包括职称评定标准、科研水平标准、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2011年到现在,也有3年时间了,这三年里统一招生试点启动了,又撤销了。师资标准改革却连启动都没启动,如果仔细算的话,大概就是新进教师标准提高了。开始要求博士学位,要求各学历阶段211以上,要求海外经历等方面了。写到这里不禁会有疑惑,为什么教师标准改革没能实施?这个阻力肯定不在山大总校这边,很显然威海分校内部的阻力阻挠了这一改革。通俗来讲,这事影响饭碗啊!很巧合,讲一个我同学他爸的故事。我同学老爸本来在内蒙一所普通高校任教,90年代的时候跳槽到了威海分校,很快副教授教授的都评上了。都奔50岁的人了,现在回头要读博士学位。我当时刚听说这事都很惊讶,博士学位都没有怎么评上的副教授、教授?这种例子威海不止一个,好多教师现在都在补读博士学位。所以,统一师资评价标准为什么难?因为按照山大的标准,威海分校大部分现有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可能都要被辞退。光一个学位问题,就够受的了,再要求每年多少科研经费多少论文,那还让不让人活了。现在山大本部这边,新晋教师都要从博士后做起,4-6年时间不能晋级,都不再续聘。所以,师资改革没办法实行,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源头,把新进教师标准提高一下。这也就是为什么,越老的学院师资越差,反而是越晚成立的学院师资越好。就说我多次提到的空间科学系,它的师资标准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几位主力都是名牌海龟。新进教师标准提高之后,剩下只能交给时间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更新换代之后,要谈许多事情的时机兴许能够到来。2.3地理问题讨论威海分校的地理位置问题之前,先讲三个真实的事例:事例一:2012年我从济南出发,去威海游玩,那是我第一次去威海。查了一下铁路班次,只有四辆通威海,平均用事8-9个小时。当时我非常惊讶,威海份属山东,怎么比到北京南京还远。事例二:威海分校诞生之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一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山大暑期工作总结会议和国际交流会议,多半安排在威海分校。尤其是是暑期的国际交流会议,邀请很多国外学者到山大来。一般来讲,国外学者对这种交流还是比较喜欢的,暑期都放假了,到中国来参加国际会议,即增加学术交流,还好吃好喝相当于度假避暑休闲。但是威海国际航班少,一般都要先飞到青岛,然后再由山大专车接到威海,一下子多出了半天的车程和成本,很是麻烦。事例三:威海分校文科里面什么学科最好?朝鲜语?NO!是法学。在01-08年山大总校法学院最没落的时候,威海法学院甚至有超越总校的趋势。这是威海任何其他学科从来没有过的。威海法学院论文和基金都不错,在民间法和法律修辞方法等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团队。但是在09年左右的时候,威海法学院院长谢晖跳槽北理工,威海法学院损失一员大将。后来谢晖在博客中提及此事,说当时因为妻子生病,为看病方便才转投北京。2013年,威海法学院院长陈金钊又跳槽华东政法,当时陈金钊已经升任威海分校副校长职务,却依然没能阻挡其去意。再加上中间走海大的桑本谦,威海法学院顶梁柱几乎全部出走。威海法学院再不复当年之勇。提起威海,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沿海城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等诸多赞美的词汇。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但是威海是一个小城市,它的小不在于规模,在于其若有若无的“存在感”。因为看起来威海没有什么特殊性,论环境青岛、烟台也不差,论人气、论历史地位显然青岛更高。如此近的距离上,存在一个这样的同质竞争对比,是很令人无力的。而纯以地理位置讲,威海也更加“孤悬山东一角”,烟台好歹还能隔海瞄一眼大连,这几年闹的越来越像那么回事的“渤海跨海隧道”,真若实施了,烟台可谓东北三省的交通要地;青岛呢,更加不用说了,公路铁路空路都十分发达,自己成为“一极”。当然,从对日韩距离上讲,威海是最近的,但是青烟也不远,威海到韩国或者朝鲜的海底隧道设想比渤海隧道还不靠谱。孤悬山东半岛角尖的地理位置,使得威海这座城市有一种强烈的“边陲感”。这种边陲感,不仅仅体现在交通上。还有学术、医疗、人口等等多方面。现在的大学教授不是埋头做学问,需要交流,需要参加同行会议。北京上海已经有了如此之多的大学、科研机构,如此之多的人才,为什么还有人挤破头要去京沪?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繁华,更重要的在于它们的学术中心地位。在那里,你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参加最前沿的学术交流。所以,对于学者而言,即使不能在京沪,至少也要在其能辐射到的地方。而威海恰恰远离这种繁华,是学术的边陲区。现在的大学教授也不是苦行僧独行侠,他们需要考虑家庭,考虑孩子教育考虑亲人医疗。你很难想象威海在2013年以前甚至没有一家三甲医院,这甚至都不用比京沪,省内青岛和济南都有二三十家三甲。写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谢晖、陈金钊他们的选择,没有人喜欢颠沛流离,放弃已有的人际关系,去一个自己陌生的地方,那是实在有不得不去的理由。威海需要发展,威海也正在发展。2013年新一轮三甲医院评审,威海市四家医院先后升级为三甲,医疗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014年年底青威烟荣城际高铁正式通车运营,交通这一块也有很大的进步。大学离不开城市,威海的发展也必然会带动威海分校的进步。3 ,“青岛校区”与“威海校区的未来”----------------------------------------未完待续,先到这里。一个回答竟然已经拖了一个多月了,都跨年了o(╯□╰)o感谢点赞的同志们。。。 最后两段修改
关于威海校区的师资问题,诚然很多专业威海与济南相比确实不足,但是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窥威海校区的师资有失偏颇。由于历史的原因,威海的定位一直是作为本科教育的基地,这个从学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就可看出来,但是近几年学校开始重视威海校区的学科建设,在学科建设上的投入不断加大,这两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亦有较快增长。
2014年,威海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24个,分布在4个学院(威海一共4个理工学院),还是空间最多,占50%,但其它几个院也在起步。绝对数虽然不多,在山东大学的大盘子里所占比例也小(山大含威海共380个),但是与其它省内院校比,考虑到实际情况,应该并不算差,说明如下:从学校的理工学院数量来说,以海大为例,2014年海洋大学共88个项目,但它有12个理工学院,平均1个学院7个多点,威海平均6个;从研究生招生规模来讲,山东科技大学2014年共46项(研究生人数6300),青岛大学2014年74项(研究生8300),威海24项,但研究生数量不到1000。
好好学习吧。威海校区很适合学习,学风很好,老师讲课水平没问题(数学是这样的),环境也不错,又不必在济南减寿,而且济南那边有些浮躁。教育部级别的确是985,教育部现在也不允许985大学开设非985的校区和分校。反正,985能享受的出国和基金项目,威海都有。985不能做的,威海也不能,比如天元基金不能申请。基金申请单位只有山大,没有分校和校区。分校也没有学位授权。虽然本科大部分专业可以按独立的招生代码招生,但是一些学院还是山东大学直属管理的。最主要的是,硕士和博士是统一招考、统一管理培养、统一毕业授予学位的。所以分校也不是个学校。另外,威海校区一直就这么继续下去了,等全面赶得上“世一大”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就彻底没这个争议了。其实现在威海校区作为一个校区并不给山大拖累。按照一个学校来说,可以排省内第三或第四,作为校区已经足够分量了。山大目前太浮躁激进了,图快贪大。而且一个校区,把特点发展好了,就已经很好了。即便想全面发展,也要一步一步来,像当年梅贻琦发展台湾清华大学,从一个原子能研究所开始,一个院系发展好了,再发展另一个,现在学术和教学水平不次于北京清华,只是规模小。好大学不在于规模。师资问题,的确和总校中心校区有差别,那和山工之类合并过来的老师相比呢?开始,山大调了一批教授和老师来威海,的确加速了威海校区的师资建设,我也收益者,老教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确很强,在外名气很大。但是毕竟,起步归起步,威海分校也要有自身发展,这个需要时间。30年发展至此,已经不错了。至于老师的学位和海外经历,且不说学问和教学水平和这些头衔没有必然联系,就算是必须的,任何学校都要有一个过程。去看看其他大学(包括山大本部),时间越往前,老师的初始学历越低。目前,校区已经更新很多了,副教授以上一般都是有博士学位甚至是有海外经历的,新教师基本都是这样了,只是中间有一些正在在读博士的讲师,不过用于教学是没问题的(而且其中有些科研也不错了,就是因为学历才没上副教授)。师资要看到实处,到底令学生收益多少,做出了什么成绩。那些虚的表面的东西先放其次。别的院系不知道,数学和物理这块,威海的论文成果和基金数目已经占相当大的比重了,可以上威海校区的网站上查。威海的学生读研出国也不少,比如,2015年数学院一届200来人,有百分之十以上去国外名校了,数理经济实验班保研率过半,其他班也有读研率也过半了,交流项目也不少,学校里面就可以考托福之类的考点,挺方便的。来威海,就去强势院系,没问题的。其实去哪个学校,不也就奔那几个强势学科而已。有的学科弱一些,不能就此否定所有。目前已经改成校区了,教育部颁发的章程里也说威海校区是山大的一个校区,我在教育部网上的学籍学历信息是山东大学,我在南开读研读博的学籍信息也显示山东大学,出国时学历认证也是山东大学。毕业证学位证也一样。所以,楼主就别管太多了,好好在威海学习。现在国内这种差异成见越来越少了。学到东西才是主要的,作出成绩了,谁管你什么分校校区。在国外,更没差别了,国外这种学校很多,比如UBC(英属哥伦毕业大学)就这样,在温哥华以外还有三个校区,有一定独立性,有一些相同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强弱,但不会被区别对待,都是UBC,我一个同学就在分校区读数学硕士,然后去主校区读博(其他校区不能招数学博士生)。国人还是有不少土鳖的,观念保守落后一些,等级观念又强,不要跟他们扯这个,浪费精力,做自己的事情吧。而且我在国外没有被区别对待啊。在南开读书的时候,也人在乎你是校区还分校,也没人说威海的学生不如济南的学生,关键看最后呈现的能力,别的都是虚的。你看看这个话题这么冷,开始这么长时间都没回复,所以扯这个没用。好好学习吧,加油。PS: 左觉说的有一点不准确,以前毕业证是“毕业于本校分校.....”(很奇怪的称呼,什么是本校分校,属于本校的分校么,那不还是一个学校么,呵呵),自09届毕业生开始,就和济南的学位证毕业证一模一样了,我就是09届毕业生。附: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  (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现在不也是这样么,何止空间科学和数学冷门),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现在只问学历和海外经历)。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下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现在大学办的像高职,国外专业学校最后成了研究型大学,如巴黎高师、高工;而且,中国大学人为等级太多,这也是国人落后等级观念的来源;另外,中国的专科学校的定位太低了,没有真正的重视和发展,反而争相改名叫“大学”。专科学校也可以办成世界一流学校,如国外知名的设计学院、商学院,名气和地位不次于我们熟悉的名校)。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镕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苛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堂,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励,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苛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诸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我们的大学先把这个做好了,少看那些指标排名,科研和教学同等评价考核,教授即为教育与授业)。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漠缺乏矣。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无论怎样,我在山威呆了四年决不后悔!从选学校来说,你就考那些分,去山大还是去山威是自己努力的问题,所以不要想什么待遇、找工作一样不一样,我有个大一的山威的同学,上了半年,然后直接复读去了,考上哈工大,这叫志气!!;从师资力量来说,我本科山威,研究生山大,我承认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确实有一定差距,但那都不是个事,只要你想学,山威这些老师的知识你都学会自己绝对就牛逼了,不想说我周围有多少大牛直接占用清华北大中科大的保研名额被挖走;从就业、工作、考研来说,分校的同学电网、华为、保洁啥的名公司、好国企多的是,研究生保送也非常牛逼,出国的也是大片大片。所以,不管青岛建成后威海会怎样,我也没有大牛那样的前瞻性,当然我不是说不希望山威变好,希望那些学弟学妹们:自己来到山威,就好好享受山威,好好努力,将来你一定会感激山威的!
表示自己就是2012级的,就读山东大学(威海)其实从本科师资上面来说,威海校区并没有济南这边的差,但是研究生师资力量确实差很大一截。威海校区最大的优点就是自然环境优美,城市的话经济真的不行,不适合工作,但是很适合学习。也许我们山威的人因为一开始就背负着分校的压力,所以一开始就很努力的学习,山威的校风是很好的。除了学习,真的是除了学习,威海校区各种设施人文经济条件是比不上济南这边的。所以暑假才会过来济南实习。其实学校就是个门槛,不管是山大,还是山威,我们都是985,211,找工作,考研,保研,关键都还是看个人的能力。今年秋招马上开始,打算在济南租个房子,在中心校区参加宣讲会。祝:山威学子自强不息,前途光明!
学校好不好 地理环境到底起有多大的作用 为什么到现在教育部的学校编号还是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毕业的同学深有体会 找工作的时候 就因为威海分校受到了多少质疑 山东大学(威海)这个括号也是永远拔不了的刺 山大总校对威海校区的关注有多少 校区建设有投入了多少 学科学术建设又投入了多少 就好像是当时领养了孩子只把他养大叫着你起的名却不管他成长和教育 山大威海的师资水平可能不及济南校区 但毕竟建校才短短30年 这对于一个高校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 山大威海算不算211 985工程高校呢 虽挂起名 实则不是 社会上对山大威海的认可程度又有多少 请建设好山大大学威海 不要让莘莘学子的辛苦在社会上因为学校校区而尴尬
把这篇跟帖当回答重贴在这,有点跑题,但我很想提醒一下济南山大的各位。青岛校区,你们了解的还是少了点。没错,那里是即墨市郊区,但更多的对外宣传,说的是蓝色硅谷。这是一座规划上高标准的新城,绝不仅仅是山大青岛校区。目前已落户的学校和科研单位就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已经签约的项目还有中船重工七二五所青岛分部、海洋化工研究院海洋涂料科研中试孵化器、国家海洋监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鳌山涉海综合实验基地、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哈工大青岛研究院。再说说轻轨,这条线一直叫蓝色硅谷轻轨线,地铁规划排序是11号线。青岛地铁进展很慢,第一条线3号线修了6年,才开通一半,全部审批都走完的市内4条线,1号线才刚起步,6年我看都不一定能搞好,4号线的开工日期拖了两年,现在已经改口叫“择期开工”了。而11号线却一点不慢,2017年就能通车,很可能比第二条通车的市内线路2号线还要早几个月。这足以说明青岛市对蓝色硅谷的重视程度。2、3号线两条地铁线就基本组网(不得不夸一下地铁线路的规划,很多城市通两条地铁线只是划个十字),市区重要的地方全囊括了,你嫌换乘不好,那也只是换乘地铁,所以青岛校区的交通是非常便捷的。有人说那是郊区的郊区,即墨可没有通地铁啊。看看青岛地图就知道,即墨、胶州划为市区是迟早的事,蓝色硅谷将来的房价超过即墨很轻松,你们嫌5000贵,可以参考一下即墨市区的房价。也许,青岛校区只是山大重回青岛的第一步———将来两地都有校区,一个一个院系慢慢搬到青岛,也只需要学校拍板,远比迁校需要省里乃至教育部批简单的多。
按照官方的说法,青岛校区是以理工为主、以增量为主,这个发展原则没有改变。具体可参考以下文件和讲话。------------------------------------------------------------------2014年6月17日教育部第1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2014年7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16号公布,《山东大学章程》第二条:学校名称为山东大学,简称山大。英文名称为Shandong University,简称SDU。学校法定住所设在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学校在青岛市、威海市设立校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对外称山东大学(青岛),英文名称为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对外称山东大学(威海),英文名称为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学校可视发展需要,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经举办者和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和调整校区及校址。------------------------------------------------------------------2014年10月7日上午,山东大学召开中共山东大学第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专题研究首批青岛校区学科布局和科研机构设置问题。会议听取了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启动运行办公室关于青岛校区学科布局和科研机构设置方案相关问题的汇报。会议经认真慎重的研究讨论,确定在青岛校区构建生命学科、信息学科、环境学科、海洋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学科板块,并决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等6个学院和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环境研究院、光学高等研究中心、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院、海洋研究院、高等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作为首批相关学院和科研机构整建制迁到青岛校区发展。此外,将依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青岛地缘优势,组建若干特色鲜明的研究机构。有关学院和科研机构的搬迁工作于2016年启动,分期分批逐步到位。会议认为,这一决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青岛校区的学科布局已经由学校有关部门牵头进行了三、四年的充分论证,广泛征求了各个层面的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了民主,严格履行了包括教代会在内的各种必要的程序,与相关的学院进行了反复的沟通,尽管出现过一些不同看法和意见,但最终还是形成了共识和最大公约数。这一决定是我们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全校大多数人的意志。会议指出,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龙头和基础。青岛校区的学科布局必将成为山东大学学科提升、实现学科升级换代的重要契机,青岛校区也必将成为山东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平台和支点。因此,在青岛校区布局什么学科,涉及山东大学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我们研究考虑青岛校区学科布局,要在坚持“统筹布局、一体发展”方针和“以理工为主、以增量为主”原则的同时,还必须把握好三个战略要点:一是以青岛校区的学科布局为突破口,按“错位”发展原则,调整优化全校学科布局,使济南、威海、青岛各校区各具特色、各具优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获得最佳效益;二是要依据国际科技前沿发展趋势,从“占位”的角度,通过建设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打造一个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地,形成带动和引领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三是要着眼于“升位”,与产业发展、就业需求、科技发展前沿相结合,调整优化学科结构,通过学科方向调整和人才引进,提升已有学科水平,解决好学校学科老化、碎片化问题。基于以上战略考虑,学校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在巩固和发展山东大学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着眼于时代发展前沿,不失时机建设新兴学科,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凝练新的特色学科和方向,并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更加紧密、应用性较强、更好地服务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形成了首批青岛校区学科布局和科研机构设置方案。会议指出,首批青岛校区学科布局以及搬迁学院和相关科研机构的确定,意味着青岛校区的启动运行进入实质性阶段,全校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青岛校区的平稳启动运行。会议要求:第一,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在“延伸管理”总的指导思想下,积极行动起来,把青岛校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摆在突出的工作位置,作为责无旁贷的分内之事,努力保障青岛校区顺利启动运行。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从现在开始,学校各职能部门,要以“条条”延伸管理的方式,将青岛校区的管理作为自己工作职责的重要部分,把教学、科研、人事、招生、财务、本科生、研究生、后勤、资产、外事等工作,按照一定时间内启动运行的需要,主动承担起来,做好事先谋划、准备和安排。学校将把各职能部门在青岛校区启动运行中的表现,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和巡视整改工作成效的一次检验。每位党员干部都要以担当精神,尽职尽责做好相关工作。对于在工作中出现不到位或失职的行为,要严肃追责。第二,首批已确定搬迁青岛校区发展的学院、机构以及相关师生员工,要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服从大局,努力做一流大学建设的排头兵。各搬迁学院从现在开始,进入过渡期,要按照学校的决定和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做好搬迁的准备工作;要发扬创业精神,未雨绸缪,克服困难,平稳过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要利用青岛校区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实现学科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要有效利用青岛环境好、国际开放度高的地缘优势,把引进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梯队这一重中之重的事情办好。学科带头人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主动担当的精神,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心无旁骛地投入青岛校区建设中去,为提高山东大学发展水平和学术竞争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第三,青岛校区启动运行部门要会同青岛校区建设部门、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学院、科研机构,对整个青岛校区启用工作总体规划、周密设计、细心实施,做好让广大教职工满意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要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克服种种有可能出现的困难,一丝不苟地做好各个步骤和环节的相关工作。首要的是要做好教职工购房的服务工作,用好学校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让每位购房的教工放心、满意。同时,要高度重视学院搬迁工作的平稳有序进行,要分别与搬迁学院见面,协助学院按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去运作,根据校区教学科研条件完善情况和生活服务保障能力做出科学安排,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由简到繁,分期分批,平稳有序,逐步到位,为青岛校区的顺利启动运行做出新的贡献。会议特别强调,青岛校区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青岛校区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随着首批青岛校区学科布局和搬迁学院、相关科研机构的确定,以及启动运行的展开,青岛校区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全校教职员工要切实振奋精神、团结协作、排除万难、不辱使命,为真正把青岛校区建设成为学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行区而努力。学校办公室、学科规划建设办公室、本科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人文社科研究院、研究生院、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青岛校区启动运行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也列席了会议。------------------------------------------------------------------2016年4月9日,青岛市委书记李群陪同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到山大青岛校区召开座谈会。李群在此次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再谈城市与大学这次郭省长专程来山大青岛视察校区建设,青岛市和山东大学都很受鼓舞。刚才郭省长说我们都对教育很重视,对高等教育有特殊的感情。我本人对山东大学确实有着特殊感情。我在山大物理系上学4年,留校执教8年,共12年。我的家庭里,山大毕业的也有好几位。山大跟青岛更有特殊的历史渊源,1928年到1958年,共30年时间在青岛。山东大学在青岛期间创造了两次辉煌。前两次都在青岛,一次是建国前三十年代,一次是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文史见长是在青岛时期;生物学科全国最好,在青岛时期;海洋学科远东第一,也都是在青岛的时期。确实如刚才省长所讲,当年的山大在那国内的影响是很大的。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教育部、教育厅的帮助下,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总体顺利,这个校区对青岛意义非凡。我在新校区奠基仪式上的演讲的主题就是“大学与城市”。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文化的基因重要的是来自于学校,特别是大学。山大1958年搬走以后,青岛报纸上就有‘’青岛从此成为文化沙漠‘的说法‘’,这说明山东大学对青岛这座城市的重要。山东大学新校区在青岛兴建,意义非凡。这是历史的续写,城市与大学文脉的延续。对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高教育,特别是高质量高教资源供给,对“双一流”的创建也是意义重大的。所以青岛市委市政府,即墨市委市政府,全市各级各部门,会集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支持山大把青岛校区办好。对山大青岛校区的三条务实建议守信书记、张荣校长刚才讲的校区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我们会后和即墨,和有关部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分析,找出好的解决办法。我也有几点建议,供书记、校长参考。第一,青岛校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刚才张荣校长说本校搬来6个院系,体现出山大对办好青岛校区的决心和诚意。我的看法,山大青岛校区还是应在增量上再下功夫,发挥这个校园优势来吸引全国高教资源、全球高教资源。第二,办学体制问题需要立足本土今年秋季新生要入学了,我非常希望新生入学前把新校区的体制机制初步确定下来。我个人认为,按照目前的办学体制,包括威海分校的体制,向着国际一流冲击,恐怕是有难度的。建议考虑成立山大青岛校区董事会,试验校董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校董既和济南校区、威海校区统一,又体现出青岛校区独特的优势。董事会确定的同时,建立基金会,成立学校党委。我建议参考一下青岛国家海洋实验室。国家海洋实验室目前运转了有半年了,运转良好。体制就是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同时有个专家委员会。刚才张荣校长谈到的问题他们都遇到过,什么户头问题,编制问题,包括还有党建问题等等,这些都解决的不错。第三,重中之重还是人才。大学成功在大师。吸引人才,青岛有这个优势。山大青岛校区的办学体制机制也应该建立起吸引全球人才的优势。我建议在引进人才方面一定再解放思想。能不能给青岛校区在引才方面更多授权,更多自主权?建国初的五十年代山大为什么会形成第二次辉煌?就与当时的建国后第一任校长华岗有关,《共产党宣言》是他翻译的。他担任校长,你看思想多解放?他为了挖一个山大物理学的教授,叫束星北,杨振宁的老师,月薪840多块钱,当时比总理工资高一倍。高教部听说了,这怎么能行。华岗校长就召集校委会开会,降到750元,还是当时中国最高工资的教授。山大两次辉煌都与重视人才有关系,三十年代的辉煌也是如此,当时的校长杨振声,后任校长赵太侔等,那都是挖人才的高手。闻一多、老舍、梁实秋、洪深、萧军等等,一大批中国最高水平才俊云集山大,这才是“辉煌”的标志。吸引人才必须得解放思想,我们共同努力吧,山东大学向着一流的目标来迈进做出地方应有的努力!
青岛校区是从本校分理工科过去,威海校区还是天文为重点,没什么何去何从的,8个校区都有各自的院系,学生们就别瞎操心了,好好读书吧。至于威海校区是分校的说法,20年前我母亲那一辈的老职工老教授响应号召背井离乡去了威海分校,由于资质师资以及当初国家政策等问题并没有建立成一类本科,而是以一个新学校挂牌注册的二本,并且还有专科以及专升本,一直到后来展涛任职开始了收编工作,将山东省医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内所有市级以上医院全部收编旗下,一心自立门户的威海分校自然也在收编行列之内,据说当初还有想要收编原来的山大老校址中国海洋大学的意思,结果赶上海大1本转985没戏了就算了。这样就成了你们现在看到的这样,虽然2000年的那次收编使得山大师资上去了,但是学术力量的下滑非常明显,至今未能恢复。至于威海现在是不是分校,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不是,当初的师资力量也同样是出自本校,只是现如今后勤部门的老员工身份划分的问题,与本校合并后三校老员工身份问题一样没法解决,好在他们2,3年内就会全部退休。所以现在建立的青岛分校已经有了一套很成熟的先见之明。照做就好,起初一定跟威海一样困难,之后慢慢就会好转的。
全部搬青岛?表面看似乎言之有理,实际就是谬论。你以为山大搬迁的阻力在ZF,其实是学校的那些教授,还有普通教师。山大在济南呆了这么多年,好比一棵大树,树大根深,已经深深扎根在这座城市,现在你要把这棵大树连根拔起,给它换个地方,你以为是那么容易的事?别的不说,好多教授在济南有项目,有家有业,亲戚朋友都在济南,你让人家跑去青岛,一切从头开始,是你你愿意?整个山东都官僚?只有沿海好一点?这位朋友没听说过“胶东帮”这个词吧,建议去百度一下,看看济南人是怎么痛骂这群人的校区靠海也成了巨大优势,生活是现实的,请问这片海是能供你吃,供你喝,还是能给变钱出来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大青岛校区教工宿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