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捷软件两化融合贯标咨询服务的服务怎么样?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 多少钱_百度知道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信息化过量VS工业化不足 鼎捷软件破两化融合瓶颈
我国两化融合战略推进至今,却陷入“信息化过量,工业化不足”的尴尬境地。对此业界警惕的声量已越来越大,两化要真正实现深度融合,信息化需回归应用效益本质,工业化更不能成为短板。
  产业未来  两化水乳交融  经过十余年各方的不懈推行,两化融合目前已有了非常完整的体系框架,如何通过两化融合提升关键的能力,以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这才是企业真正落地两化融合的核心。因此,除了建构一体化可落地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鼎捷软件将信息化和管理的议题融合在一起,通过创新的CEBIT方法论以及两化成熟度模型,将服务企业的历程变成咨询式的实施程序,从而彻底破除在两化融合进程中企业经常遭遇的&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的尴尬情境。  顾客通过互联网下单后,订单串接到内部系统,如果是定制系统,又将进一步串接到CRM系统。之后,通过工艺参数等数据下达相关的指令到基台,同时向上取得包括进度及异常检测等数据;同时外部供应链也会无缝对接供应商,让供应商做到快速达交。这是一幅两化深度融合的美好场景,也是鼎捷软件现在及未来帮助制造企业实现的。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欧美,追赶需要时间和超乎常人的坚忍,两化深度融合更非朝夕可至。工业化 信息化绝不是简单的&油 水&,虽然飘在水上的油闪闪发光,但水油始终是分离的。只有充分借用互联网技术与手段,与工业化无限贴近,方能真正水乳交融。这一天,相信将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seven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OFweek工控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机械自动化单片机猎头职位
上海市/黄浦区
江苏省/苏州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近日,经过专家评审、培训、考核等严格的遴选程序,鼎捷软件被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评定为新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推荐和培育机构。这也令鼎捷更为牢固的树立了两化融合服务厂商国家队的形象定位,鼎捷在当下的产业转型大潮中的号召力更令产业侧目。回首来路,作为“最懂中国制造”的ERP厂商,鼎捷在陪伴制造企业迈向两化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从不曾停歇。
  撬动产业转型 两化融合再成两会焦点
在总理今年的两会报告中,再次强调了“中国制造+互联网”作为撬动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新支点的主基调。而在全国政协经济界别分组讨论中,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委员列举的两组数据却让人深思: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是1998年以来的新低,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降了2.3%;另一方面,全国高技术产业在2015年增长10.2%,比工业增速快4.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了4.2倍。但残酷的事实是,高技术产业只占中国工业整体体量的11.8%。
正如李毅中委员所担忧的:“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旧力渐弱、新力正生的交替期。新产业增长很快,但一时还补不上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掉’下来的缺口,所以下行压力较大。”他同时表示,这样的动力转换不是一两年能完成的,整个“十三五”都将处在这个转换期。
深陷窘境,当前传统制造业最大的危机,不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能否清晰把握未来。搭乘互联网+的东风,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迈向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生,成为传统制造业的必然抉择。“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的战略方针。从中不难读出,两化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一场攻坚战,而主战场就在智能制造。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智能生产为核心、以网络互联为支撑,智能制造正重组制造业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的创新体系,逐步拉开“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国新篇章的大幕。
智能制造 两化融合的下一件大事
2013年,工信部印发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年)》,明确了到2018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的总体目标,以及“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全面推广的宗旨。2015年年底,工信部再次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年)》,明确到2018年,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的行动目标。进入全新历史阶段的两化融合,在智能制造的穹顶下,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在2015年9月召开的“2015中国两化融合大会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进会”智能制造分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重大科技装备处王瑞华处长表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将在流程制造、零散制造、智能装备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6大方面开展试点示范,直接切入制造活动最为关键的诸多环节。王处长同时透露,工信部已联合财政部启动了智能制造专项,扶持资金达110多个亿,其中20多亿来自中央财政支持,2015年下达的资金就达10亿左右。这也传递出一个令人振奋的信号,不论从意识形态,管理指标,推进体系,甚至到资金投入,中国政府已全面准备就绪,全力迎战智能制造这场具有颠覆产业意义的变革战役。
正如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两化融合专委会主任王安耕所说:“企业不应该被动的等着互联网+你,而是要一门心思+互联网。”在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两化深度融合早已进入创新突破的第四阶段,这个阶段与互联网+的路径一致。在这个阶段,光喊口号的企业已无法存活,企业必须基于互联网,创新业务流程,甚至商业模式。从这个层面上理解,智能制造可以说是互联网+传统制造的一个制高点。
砥砺前行鼎捷成为推动两化融合中坚力量
在两化深度融合进程中,政府主要起到引导和培育的作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推进还要依靠市场服务力量,尤其是相关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加入与行动。
作为国内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鼎捷软件早在2014年便参与了两化融合贯标工作的指标体系规范及国家标准(GB/T)的制定,并从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角度,针对全新国家标准的“全面一体化、价值导向化、细节化”的取向,进行了公司战略与产品解决方案层面的全面部署。并以承载鼎捷国标理念及标注化的E10产品亮相2015年工博会两化融合展。鼎捷E10内含的cebit方法论体系广受关注,鼎捷E10的发布旨在解决以往大多数企业信息化不够完善的问题,并为企业达成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信心与保证。
2015年,鼎捷软件更确立了全新的智能制造战略布局,通过与研华科技等合作伙伴共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鼎捷向用户交付全周期一体化的新一代解决方案,从智能制造以及自动化生产的新需求出发,协助企业从传统的MPS/MRP思维,跨入更现代、更实时的自动化、信息化领域,从而迈向真正的两化深度融合。
2015年,鼎捷软件荣获了由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颁发的“2015年两化融合优秀解决方案”奖项、以及“2015年度中国工业互联网最具创新力十大领军企业”等多个权威奖项,充分彰显了鼎捷在两化融合这一制造业转型主战场上的实力,以及政府主管部门对鼎捷两化融合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推动作用的权威认定,更为鼎捷未来站在更高的公司战略和更务实的解决方案角度,推动两化融合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鼎捷助飞毛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成功
飞毛腿是鼎捷软件服务了十年的企业伙伴。2015年4月,作为福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飞毛腿,凭借年生产产能2亿个电池,年库存周转率>4.0,产品合格率>99.5%,出货效率>80%,生产切线效率>77%,客户交期投诉0起等多项显著的新型能力指标提升,成为全国第一批200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飞毛腿在此次评估中获得76.34的高分,不仅超过96.76%的同行企业,更优于97.11%的全国企业,彰显了两化融合排头兵的形象。
飞毛腿在推进两化融合进程中取得的成就,不仅源于企业自身对“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这一战略的坚韧推行,更离不开鼎捷一路以来在信息化领域的紧密扶持。2014年下半年,飞毛腿成立了两化融合专项小组,正式启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为了充分配合全力推动这一战略,鼎捷果断的协助企业将TOP GP ERP系统升级为以T100为核心,涵盖CRM、B2B、APS、ERP、BI等多套系统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借此,飞毛腿围绕“推进现有优势业务快速扩大规模,成为中国锂离子技术应用领域领军”的战略,成功构建了两化融合战略下以营销、研发、制造、供应链、服务为主线的智能、高效、敏捷的运营能力。
推动两化融合进程鼎捷责无旁贷
鼎捷认为,两化融合目前已有了非常完整的体系框架,如何通过两化融合获取关键的能力,培育竞争优势,这才是企业真正落地两化融合的核心。因此,鼎捷将信息化和管理的议题融合在一起,通过CEBIT方法论以及两化成熟度模型,将服务企业的历程变成咨询式的实施程序,从而破除在两化融合进程中企业经常遭遇的“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的尴尬情境。未来,鼎捷也将致力于站在更高的战略、立足于更扎实的解决方案、以更专业的服务体系,伴随更多的制造企业迈向两化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制造。
面向“随需而至随需而制”的产业未来,承载着制造强国梦想的鼎捷在两化深度融合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步伐,并全面整合众多软硬件厂商解决方案,为广大制造企业早日完成“智造”转型全力以赴。中国两化融合大会将-2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两天的会议日程安排已出,内容覆盖当前热点,全程高能。目前报名火热进行中,请登录领取您的入场券。
8月26日9:00-17:00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创新·发展·转型” 2016中国两化融合全体大会
8月27日9:00-12:00
双创引领发展新模式高峰论坛
智能装备与智能工厂论坛
食品药品追溯论坛
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论坛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论坛
8月27日13:30-17:00
2016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推进大会
8月26-27日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成果展示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总部住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于2003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600487)。公司目前已拥有全资或控股的牛产研发型了公司21家(其中两家已分别在境内和境外上市),同时在31个省、直辖叶丁殴有技术服务分公司与销售中心,另外,在俄罗斯、中东、南非、南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和技术服务机构。
亨通光电从建厂初期就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先后引入了ERP、OA、HR、MES等系统,多年来持续进行两化融合建设,在不断引入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积极培养自主研发能力,亨通光电已拥有5个软件著作权证书,核心生产设备伞部实现自己开发制造。亨通光电自丰设计、规划了亨通光电综合运营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建设,目标是实现所有信息的综合集成,提供统的数据访问入口是亨通光电管坪云的重要基石。
2012年亨通光电成为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
2013年成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
2014年亨通光电顺利导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指导两化融合建设,有效保证了两化融合系统建设成效。
公司基于供应链协同和生
产智能管控的产品快速交付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公司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本企业实施贯标前后现状的对比
2014年实施贯标后各项指标符合预期:
订单交货周期由15天下降为
生产周期从5天下降为
销售订单下达时间由3天下降为
2014年产量达到1067万芯公里。
2014年人均产值188.22万元,同比增长
2014年中国移动后评估第1名,联通后评估第1名,电信后评估第2名。
本企业成功实施贯标的做法
在公司“打造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长期发展战略基础上,亨通光电提出领军国内线缆制造业,跻身世界同行前五强目标在国内需要确保市场份额尤其是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的集采份额,同时积极开拓拉美、非洲、亚洲市场。从三大运营商的后评估指标中可以看出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及产品交付能力,两部分占据后评估中很大的权重。因此亨通光电围绕提高茶农快速交付能力来规划两化融合建设。
围绕快速交付能力的实现和提升,分别从订单管理、生产过程智能管控以及供应链协同三个方面展开。重点优化上述三个环节的作业流程,调整相关人员的职责,同时建设与改进相应的信息系统。具体如下。
1、系统策划
针对亨通光电全面提高供应链协同管理和生产智能水平提升产品快速交付能力的两化融合目标,进行两化融合策划,形成详细实施方案。并对亨通观点销售报价、订单管理、合同评审、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排产、发货管理等核心业务流程优化和亨通光电综合运营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的上线、运行,形成详细技术方案和评审记录。
为实现提高供应链协同管理和生产智能水平,提升产品快速交付能力需要进行三方面的内容打造:
1)供应链管择能力,尤其是战略原捌料光纤的库存及生产进度和质量信息跟踪管理能力。
2)客户化快速产品定制及订单管理流程优化。
3)牛产过程智能管控。
2、业务流程和组织优化:
1)优化销售队伍组织建设,建市首席代表制度,划分运营商、专网组、特缆市场纰实现统产品销售管理。
2)优化销售销售单下达流程,简化商务部业务职能,商务部不再转达销售人员的产品结构客户定制产品设训要求,销售人员直接与技术部沟通进行产品结构设计确认,并与生产部直接沟通确认排产交付情况。订单需求确认后销售人员存办事处通过网络自己负责订单录入IGRP系统,商务部负责报价和订单审核,司时技术、质量、生产在系统中完成对订单的评审确认。整个流程最长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
3)优化排产流程,要求销售员自己根据订单需要紧急程度自己在IGRP系统中进行排产,生产部进行整提产能的调整优化,在确定排产时还要考虑产品交货地址和产品刊产能发挥情况进行全国各地生产基地的订单分配。同时由系统跟踪排产和发货及时性并建立考核机制对排定排产但未按计划发货的情况进行考核。
4)优化生产计划反馈流程,提高计划反馈数据准确性,进而指导生产进度管理。政变原先由统汁员手工统计定时汇报转发进度报表的机制,引八报工系统实现系统自动进度反馈跟踪。
3、技术实现:
针对宇通光电综合运营信息管平台系统项目结合亨通光电现有金蝶K3ERP系统和计划开发的系统,进行了信息系统整体规划和功能划分。
亨通光电信息系统总体划分为:BI决策支持层/ERP/MES/工控网络/PLC 工业主机。亨通观点综合运营信息管理平台定位为信息访问门户作为亨通光电所有业务系统数据集中访问入口。并负责实现各层数据集成和协调。
系统简介:
亨通光电综合运营信息管理平台架构功能框架由公司信息部自行设计,业务实现引入软件外包公司开发,确保技术先进性能够支持新型能力建设。平台采用先进的Restful Web Api 服务架构理念设计,充分吸收借鉴淘宝开放API平台和新浪微博API平台的设计理念,已构建成基于http协议的“云”服务平台框架,实现了软件在任意位置的使用体验,突破传统ERP软件只能够在企业内部局域网使用的限制,使通过互联网协同办公、移动办公成为可能,是亨通光电管理信息“云”的核心程序。
亨通光电综合运营信息管理平台集成了基于LUA脚本语言的动态表单引擎拥有极其强大的功能扩展能力。
为实现新型能力的打造,存亨通光电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下开发了多个业务子系统:定制参数产品结构解析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光纤供应商阼存质量查询系统,生产计划排产跟踪系统,光缆生产配纤配盘管理系统,wIFI手持终端成品发货系统。
1)定制参数产品结构解析系统
由于光缆产品的生产特点是产品结构复杂,工艺参数项目多,客户定制化需求多、变化多,如何快速收集客户定制参数井生成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规范并报价是提高客户需求反应能力的重要能力需求。定制参数产品结构解析系统通过建立产品常规结构模型通过结构参数如总芯数、管内芯数、结构、光纤色谱、套管色谱以及原材料指标要求能够自动解析出产品的结构组成和工艺参数要求,实现按客户要求进行快速产品没计、成本测算进而指导报价。
2)日单管理系统
订单管理系统实现了销售订单由市场人员在办事处自助下单功能,有效支撑丁汀单下单流程的优化,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并实现了下达订单与报价时形成的产品结构和工艺设计方案的集成可以快速生成生产技术工艺文件指导生产。同时订单管理系统实现了在线订单评审功能,销售人员可实时发起订单评审并跟踪评审进度,有效提高了订单评审确认的时间。
3)光纤供应商库存质量查询系统
实现与战略原材料光纤供应商就光纤库存、质量数据的实时查询和同步。通过亨通光电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查看跟踪光纤公司光纤的生产库存情况,并能将光缆订单信息同步给光纤公司ERP系统,光纤公司光纤质量信息直接采集到亨通光电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有效加强了战略原材料光纤供货能力管控,为JIT生产提供了有效支撑。
4)生产计划排产跟踪系统
实现基于产成品护套工序的主生产计划排产,并分解到配纤计划。通过生产报工系统自动反馈生产进度,实现排产进度的实时跟踪反馈。提供染色产量日报表,套塑产量日报表,成缆产量日报表,护套产量日报表,并能提供按订单的生产进度查询,方便做好准确的订单发货计划安排。
5)光缆生产配纤配盘管理系统
自动配纤配盘系统能根据茶农结构数据和订单技术参数要求数据从光纤仓库挑选出符合指标要求长度的光纤,并自动计算符合最大管钱利用率的订单合并生产方式,生成光纤领料出库和染色生产计划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决策水平。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光纤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6)WIFI手续终端成品发货系统
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实现光缆成品仓库条形码仓储管理,减少成品发货的查询时间。在系统中实现了盘号定位,库位反查和清码单出库实现基于实物的条形码扫描出库有效避免发错货物现象并实现现场装车提高发货效率。
目前亨通光电综合运营信息管理平台及其子系统已全部上线运行,有效的支撑了生产业务运行,通过提高客户响应速度,缩短订单下达时间,提高生产进度控制,物料供应控制能力有效的保证产能最大化提高产品快速交付能力。
通过围绕提高产品快速交付能力的两化融合建设使公司形成了基于供应链协同管理和生产智能管控的产品快速交付的新型竞争优势能
本企业实施贯标过程中可提供的经验和教训
1、信息化建设要以战略要求出发,要符合企业实际需要量力而行。
2、要统筹规划,分布实施避免重复投资。
3、领导要高度重视,制定详细的计划控制和考核机制确保项目按
计划进行。
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2015年~2018年)
主要功能如下:
1、建立基于sAP系统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
2、建立符合管控的合并报表和预算管理系统:
3、建立符合集团集中采购和在线招投标的sRM管理系统;
4、建立符合光缆行业特点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
5、实现主数据(客户、物料、订单、供应商)集中管理,不同系统数据有效集成。
项目分三期进行,预算总投资为3800万元。
来源:苏州智能制造公众号
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和支持下,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为企业、行业和政府提供两化融合跟踪研判、专题研究、标准研制、评估诊断与咨询、贯标评定、试点示范、宣贯培训、解决方案、成果推广、会议交流、国际合作等服务。联盟热忱欢迎全社会积极投身于两化融合的业界同仁加入,凡拥护联盟章程的企、事业单位及社团组织,均可申请成为联盟会员。联盟不收取会费。
联盟官网:
联系电话:010-
欢迎投稿: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