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today今天today便利店官网卖的是体验?消费者很喜欢在这里买东西吗?

武汉苹果6s支持分期付款首付800即可-科技频道-和讯网...
日前,根据《磐安县人才保障房租赁管理办法(试行)》(县委办〔2012〕96号...
中国台湾网9月24日宣城讯 9月22日下午,宣城市委书记姚玉舟、市长韩军会见...
全媒体产品
电子杂志: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关于便利店,这19个秘密还是挺有意思的!
逆势生长的便利店,里头有的是洞悉人心的细致功夫。“独身、年轻、受过良好教育,新上海人。喜欢用好东西,租在市中心一间 90 年代的老式公房里,家里没人做饭。”——据说这样的人最容易走进便利店。上海联华罗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晟给出的描述,细致得好像真认识那么一个人。2012 年,罗森在“消费者选择的外资便利店品牌”中排名最低,日本方面决定收回罗森的品牌代理权,张晟就是在这节骨眼上接手上海罗森。在到处都在谈及电商对传统零售冲击的时候,便利店在中国反而正在经历一个快速成长期。根据英敏特数据,2009 年到 2014,便利店零售市场以 15.9% 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到 2019 年总市场零售额预计在 900 亿到 1,000 亿人民币之间,大概是现在的 1.5 倍。即便是便利店业态最为成熟的上海,也尚未完全饱和。和所有零售行业一样,便利店这门生意也脱不开“因地制宜”的四字法门。日本的便利店一定有鲜煮咖啡;台湾的便利店里桌子、椅子少不了——上海也有,但大多数不会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北京的便利店生意好像总是做不起来,一家两家关门了,四家五家又自别处开出来,但不一定是在办公楼、高档住宅区这些你以为的“好市口”。至于,为什么便利店的招牌从深蓝变成浅蓝;一进门看见货架上是什么品牌;爱吃的寿司怎么忽然就不见了;便利店的灯是真的亮啊……这是一门洞悉人心的生意。这里似乎隐藏着很多小秘密,也正因为此,我们最近和张晟、全家中国新闻发言人王意文,以及北京 7-Eleven 711行政本部本部长吴萌聊了聊。2004 年,7-Eleven 进入北京,吴萌打那会儿起就在了。算的上是元老级人物,7-Eleven 也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外资便利店品牌。他们对行业的判断更多的是来自实践,也有对未来市场的一些猜想,不过我们发现,多数观点是一致的。1、什么样的城市可以开便利店?2003 年,全家首次进入大陆市场,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实验店。“依照国际经验,当人均 GDP 达到 6000 美元的城市,即是便利店行业可以进入的时期。到 1 万美元时,可快速发展。”王意文告诉《好奇心日报》,2002 年上海人均 GDP 已接近 6,000 水准,因此看好上海发展及消费潜力。截至 2015 年 10 月,全家在中国内地开设近 1,500 家门店。目前各城市店数分布为:上海近千家、苏州近 120 家、杭州 70 家、无锡 39 家、广州近 180 家、成都近 50 家、东莞 9 家、深圳 30 家、北京 15 家。2、便利店为什么爱扎堆?上海也是罗森的大本营。宁波、杭州、镇江、无锡、嘉兴、苏州…你会发现罗森选择的这些城市都在上海工厂周边,当天物流 3、4 小时能辐射到的地区。拥有专供的食品加工厂和成熟的物流体系是品牌便利店区别于杂牌店的地方。以北京 7-Eleven 为例,饭团,三明治,便当等日配商品占总销售额的 40%左右。7-Eleven 持有专用供应商公司的股份,工厂生产的产品专供 7-11,产品的配方也由 7-11 和专用工厂共同研发。2004 年,7-Eleven 把便利店模式带到了北京。一时间,北京街头冒出了各种各样山寨 7-Eleven 的“彩条便利店”,但也只是“看起来”像而已。那些尚未成气候的便利店品牌使用的是同一家供应商,提供毫无差异的产品。一些规模更小的便利店,干脆只提供保质期 15 - 30 天的盒饭。如果仔细观察北京 7-Eleven 的门店分布,你会发现一家店的周围,一定还有好几家临近的店面,这是 7-Eleven 的开店策略。这么做可以节省配送、运营管理的成本,对区域内的品牌建设也有好处。某天下午 1 点左右,记者目睹了来送盒饭的货车,一辆车可以配送附近 7 家店,这种模式与日本相类似。3、为什么北京便利店生意不好做?北京啊北京,夜里人在城外,白天人在城里。天冷不愿出门,路宽懒过马路。“北京的 24 小时便利店为什么比上海少很多?”知乎上最热门的回答总结为“三个半”:生意只能做“半年”,马路只能做“半边”,一天只能做“半天”。偌大的一个北京城,24 小时的便利店开在哪儿“都很痛苦”。进入北京后的第四、第五个年头,7-Eleven 实现盈利,目前在京有 186 家门店,店均日销售额超过 20,000 元。但如果算上 7-Eleven 北京公司体系下的 60 多家天津门店,京津地区整体还处于亏损之中。而上海则是另一番光景。上海本是座小渔村,蜿蜒的街道大多临河修造。便利店最爱开在小路边,假使把马路修得和北京一样又宽又好,当中放一道铁栅栏,生意马上就不好做了。现在哪还会有人特地绕一大圈去便利店买东西呢?4、人流量大的上海外滩,不是开便利店的好地方?近两年,罗森上海新开了近 200 多家店,关掉了 140 多家店,这里面有许多你想不到的取舍。比如说,他们最近关掉了外滩店。“租金高、利润低、又没有好的广告效应,就关掉了。”张晟解释道,人流量大并不意味着广告效应就好,“每天来的客人是外地的,又不是上海的客户群,可能在上海知道了(罗森)但也没用,他回家又没有(罗森)的。”5、为什么办公楼下的那家便利店关门了?罗森还关掉了一批租金和营收不成正比的办公楼门店。看似拥有稳定客流的办公楼,便利店生意也不好做。“如果这个楼是满的话,办公楼便利店开张的第一天,估计就是生意最好的一天了,因为天天吃人家会吃厌,周边又不断有新的饭馆开出来,客流自然会减少。”再加上办公楼的门店晚上是没有生意的,双休日也是没有生意的。6、在住宅区开便利店,得先做这些事情2012 年日方收回罗森代理权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计划,对于店面的改废慎之又慎。谨慎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说要入驻一处住宅小区,张晟会让手下的人晚上去楼下“数灯”。比起书面报告上的数据,这位罗森上海的总经理更相信自己在现场看到的东西。“开发商说这个小区已经卖完了,但是你上网一查,会发现又有很多房子挂着卖,所以入住率到底是多少呢?”他要求手下一家家地去数灯,“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看灯的颜色是不是不一样,有的开发商会故意把灯都开着。我们还要看外墙上空调装了没装。”张晟管这叫做“现场信息采集能力”,“在中国做生意,尤其是做零售生意,这一点非常重要。”7、上海新开的便利店为什么都在郊区?在便利店行业发达的上海,几步就是一家便利店。市中心的便利店竞争已经很激烈,新空间主要在上海周边的郊区和新城区。“我们同行都说,每天查表,日销都是在跌的。因为人不断往外迁移,市中心租金一直在涨,办公楼也在往外搬。”张晟表示,白领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公司也在往外搬迁,这都是必须了解的城市趋势。8、但也不是所有的郊区都适合,比如……新的机会出现在郊区新兴的住宅区。随着城市发展,物价、房价暴涨,许多人在郊区住豪宅、开豪车,生活质量却不高。想买个包子就只能在吃路边摊,想给孩子买个小玩具都没地儿买。城郊的配套生活设施跟不上,这就是便利店的机会。不过,假使真的到了城郊本地人遍布的老城区,比如说上海松江,生意反而难做。“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人最喜欢说,'这个东西怎么这么贵,我自己家里也做得出来',他们没有时间成本这个概念。”张晟说,人的消费观念是很难改变的。便利店说到底做的还是年轻人的生意。9、说要吃得清淡点,但最好卖的还是重口味。如果你开始把“要吃得清淡点”挂在嘴边,那说明你老了。年轻人的味蕾只分辨的出浓油赤酱、酸爽麻辣的——这是便利店的销售数据说的,便利店最关心的就是年轻人的口味。为什么麻辣烫卖的好?为什么麻辣香锅卖得好呢?还有,你发现了吗,日本的拉面一年比一年咸了?张晟提出了一连串的反问。“今天的 90 后,未来的 00 后,从小喝的是 100% 的果汁,可乐、雪碧,他们的味蕾现在只知道甜酸苦辣,其它的味道很难辨别了。”前段时间张晟和朋友在日本,他 40 多岁的朋友说,“呀,这个面这么咸?” 张晟答,“你看,大街上日本年轻人都在排队。”10、便利店最赚钱的,是关东煮、包子、盒饭那些鲜食系列。在英敏特面向 3,000 名 20 - 49 岁的互联网用户的调查中,94% 的受访者过去六个月都曾在便利店购物,最主要的消费品类分布于食品与饮料。从消费偏好看,中国大陆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食品类商品,尤其是速食商品。在便利店的销售品类中,自产研发的烘焙、甜品和鲜食类食品的毛利高、购买频次也高,是便利店的主要盈利点。根据王意文提供的数据,鲜食系列占全家总营收 40% 以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当谈论如何抓住消费者的时候,便利店的经营者最先考虑的,总是如何抓住消费者的胃。冷柜里的包装盒饭、饭团、三明治,热腾腾的关东煮、包子、烤串和现做盒饭……这些自产食品是品牌便利店能做出差异化的地方,也是别家轻易复制不了的东西。11、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口味?去逛逛便利店。全家每个单店至少拥有 2,500 个商品品类,每年淘汰近 1,700 余个品相,轮换 70% 以上的商品。在开店之初,全家会提前半年时间,把每家店刚开业时的商品组合和品牌确定下来,研究什么样的商品组合和品牌是当地消费者喜欢的。以全家的盒饭系列为例,有在全国各地都受到欢迎的咖喱猪排饭,也有因应华东口味的绍兴大排、雪菜肉丝面,华南有广式腊味油饭、捞面。北京的 7-Eleven 则和北京协和医院合作,推出了维 E 润肤露,以及烤鸭汉堡这样的本土风味食品。12、货架上源源不断的新品,是如何出现和消失的?“整根香蕉奶昔蛋糕”、“提拉米苏圣诞蛋糕”、“冰皮月亮蛋糕”等等…罗森做过一系列应季产品。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时下的流行趋势,比如把植物奶油替换成更加健康的淡奶油。罗森每周都会推出新品。每周四,罗森上海的总经理张晟也都会参加新品会,在商品上市时给门店一个“预测数”,达不到就末尾淘汰。一般来说,观察期在三个月。每年三月、四月,罗森会针对自产食品进行盲品。“2012 年起,我们一直在强化甜品和烘焙这一块。” 每年罗森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消费者调查,不是调查便利店,而是专门追踪消费者每天的生活习惯。根据张晟的说法,在 15-19 岁这批最年轻的消费者当中,罗森在甜品烘焙方面的评价排名第一。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信号,因为:抓住最年轻的这群人,就是抓住未来便利店的主要消费人群。“我们最终并不是要做一个超级好吃的东西(吸引消费者)到罗森来,这部分当然也需要有,但绝大部分应该是:今天吃啥呢?我先到罗森看看吧,这才是我们最终的定位。”张晟表示,你永远要有替代品满足需求。13、便利店凭什么和面包店竞争?在中国便利店市场,食物的竞争来自于街头巷尾,路边摊卖的包子是竞争,大大小小的甜品店、面包店也都是便利店的竞争对手。“比如我们要知道消费者什么时候来,为什么来便利店买面包。”根据调研张晟发现,三点过后,许多面包店就没有好吃的面包了,但真正的消费者往往是晚上采购第二天早上吃的面包。“如果要做新鲜面包我肯定做不过专业面包房,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保存条件不同,我就要保证肯定做的比别家好吃。”14、便利店卖包子,竞争来自于街头小贩。“罗森一个包子卖 2 块 5,马路上一个包子 1 块 2、1 块 5。”张晟说自己一开始也很没信心。要怎么才能卖过人家?关键是要东西竞争发生在哪个环节,从消费者不同阶段的需求中寻找差异化优势。便利店消费者还是愿意为卫生、安全买单,张晟认为,便利店首先要改的是包子的口味,“很多消费者认为便利店的包子不好吃,不是不好吃,是配方得改。”便利店的包子一蒸就是好几个小时,怎样才能保持口感不让包子烂掉?要进行配方的调整,但不能添加有害的东西,只能在高筋面粉、低筋面粉调配上花功夫。另外,冷冻过的包子盐味会下降,这里头都有讲究。15、便利店是怎么让你吃上油豆腐粉丝汤的?一份简单的便利店食品,要考虑制作、运输和保存等各个方面。罗森推出的汤面、油豆腐百叶粉丝汤、咖喱牛肉汤、乌冬面……这些汤汤水水的东西运输起来很麻烦。罗森调整了食物的冻点和沸点,使食品在冷藏的时候是结冻的,加热才化成汤汁。16、为什么上海便利店容不下一张桌子?首先当然是因为租金贵。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地界上,便利店经营者们得仔细琢磨: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坐在便利店里吃东西。根据罗森的调查,这个比例不太高,大概不到 10% 的顾客愿意坐在便利店里吃饭。但在台湾,你走进任何一家便利店,通常都能看到宽敞、明亮的休息区域,带着 WIFI 的那种。这其实也容易理解:在台湾开车的人少,天气又炎热,人走一段就走不动了。同样的,你会发现东京街头的咖啡店很多,而且特别便宜,为什么?因为东京的咖啡店就是个歇脚地儿,浑身西服的日本职员走得热了,到客户这里浑身臭汗的,先在楼下喝一杯。而在国内,咖啡馆可能还是个“拍拍拍,上传朋友圈”的地方。在上海便利店,比较常见的是墙边或窗边的一排小桌板,仅提供一个站着吃东西的空间,这种设计的出现是因为政府以前不允许在店内放椅子。所以哪怕是便利店里的一张桌子,都和这座城市有关。“我们也不是说不做(店内空间),是不要硬做,有条件也还是做。”张晟补充道。谁说那 10% 的需求,不是需求呢?17、便利店老板巡店,为什么带着一副扑克牌?英敏特调查显示,便利店最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的是服务人员态度不好,其次是卫生状况差。自日方接手后,罗森引入了品质管理体系,由十几个人组成“神秘访客”的团队,到门店观察经营情况。张晟自己也时不时去门店搞突击检查,“我看的东西很多,首先看服务、寒暄语,然后看产品的配置,第三卫生,第四货架布局是否合理……”他一口气报了一连串指标。在高密度集中发展的便利店行业,罗森目前的加盟店比例超过半数,全家、7-Eleven 的加盟店比例更是在 70% 上下。为了加强门店管理,张晟把督导的照片做成了一副扑克牌,每到一个门店就把牌摊在店员面前,要对方找出自己从属督导的照片。这招挺狠的。张晟发现,后来自己只要去了一家门店,这一片区域的门店都知道了。“我猜想,他们是建了个微信群(通风报信)。”18、传统零售唱衰,为什么便利店能逆势增长?一份来自贝恩公司的报告显示,在电商的冲击下,传统百货和商超的销售额明显下滑,而便利店则逆势增长,连续三年销售表现优于百货、超市等大型零售业态。2014 年,便利店年销售同比增长达到 25.12%,门店同比增长达到 22%,增幅在整个零售业中位居榜首。“都说是被电商冲击完了,我觉得这和百货商场的不作为有关。”张晟分析,“你发现没有?所有百货店都长一样,一进门都是化妆品,柜台的位置你闭着眼睛都能知道。”大型商超的问题也出在自己身上。为了收取更高的返利和进场费,连锁超市牺牲掉了一些小众的细分产品。“有些大卖场 97% 的销售是来自于 3% 的品种,这就出现大问题了,因为这 3% 的商品完全可以到电商上面去买。”日本的大卖场的比例通常是 20% 的品种贡献 80% 的销量,剩下的 80% 的品种虽然只带来 20% 的销量,但同样有必要保留。便利店行业也是如此。自产商品和全国性品牌就象是味精和盐,没有盐的话做不了菜,但全都是盐的话就没有差异化。7-Eleven、全家和罗森都拥有自己的自产品牌。相较于大型超市,便利店的自产品牌更加精致,没有明显的廉价感。另一方面,便利的网络购物已经把消费者完全宠坏,消费者进店购物的目的性越来越明确:我既然来了这个东西一定要有。“即使消费者要的东西我没有,替代的东西一定要有。比如,可能你来的时候盒饭不多了,但面包会有,甜点会有,汤面会有。”张晟希望能够逐渐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信赖感。19、便利店最好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便利店最好的时候尚未到来。上海目前拥有超过 6,000 家便利店,这个数字大约是北京的三倍,为全国之最。按人口比例计算,台湾地区约 2,3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日本 2,000 人一家店,上海的便利店容量应该在 1 万家门店左右,仍有不小的拓展空间。来自红杉资本的数据显示,2015 年,每一天都有 3 家新的便利店开业,这个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便利店只是零售的一种业态,百货、超市都火过一阵,现在大家不喜欢去大超市了喜欢去便利店。” 吴萌表示,现阶段想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怎么吸引消费者,怎么把便利店的盘子做大。张晟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应该说 2020 年是个大发展时期,大概还有四五年会一下子起来。”据说这是超省钱的购物方法,一般人我不告诉Ta
你还在为那错过的钜惠商品而追悔莫及?
你还在为那擦肩而过的超低价而唏嘘不已?
掐指一算,
原来离全民狂欢日双十二只有1天了!!
看着铺天盖地的双十二广告,
有走煽情路线的,
有玩气质的,
重口味的,小清新的,
打折减价促销,
琳琅满目,比比皆是……
买来买去,
不外乎——
衣服、鞋子、家居用品,
早已眼花缭乱昏头转向~~~
玩点大的可好
现在,如你所愿!
双十二,Today携手京东到家钜惠来袭!
双十一错过的双十二统统都为你补回来,马上来Today便利店享受购物狂欢吧!
在这里不仅优惠惊喜连连,
更有京东到家购物低至4.8折,让你从剁手党秒变精明持家党!
一、12月10日,在京东到家购买Today产品,
使用优惠码7777即享全场7.8折(最高优惠10元),
新用户还可再减10元。
二、12月11-12日,京东到家APP购买Today产品,
使用优惠码1212即享全场4.8折,最高享20元优惠,
新用户还可再减10元,即10元购买价值40元产品。
注:每个ID每日仅可使用1次4.8折优惠
仅限武汉地区的京东到家APP用户使用
三、优惠攻略如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从武汉向全国扩张的Today便利店 卖出了哪些新体验
  核心提示:在宋迎春看来,便利店其实都大同小异,你卖的也许大家都在卖,关键在于用户体验不一样。
  《支点》记者 林楠 实习生 张宇
  晚9点,武汉。汉街还热闹着。
  当记者到达位于汉街总部国际的Today便利店时,陈诗诗正坐在二楼靠窗边的软皮沙发上,戴着耳机听歌,看着街上来往的人群。
  因为在附近工作,陈诗诗算是这里的老客户,她喜欢在楼下买点饮料或熟食,端上楼来,一边听音乐一边享受美食。她也喜欢吃Today便利店的零食,和朋友们坐着聊聊天。有时候心情不好,她什么也不买就来这里发发呆。这天的她,心情有些低落,可在Today便利店待了一会儿后,她就不再那么忧伤了。
  另一厢,在华中科技大学留学生公寓附近的Today便利店,夜间出动的外国留学生们,让这里迎来了小高峰。在锅里咕噜噜煮着的关东煮,色泽诱人的茶叶蛋,让整个店内香气四溢,留学生们边吃边聊,已在夜幕中沉静下来的校园又开始生动起来。
  类似这样的场景,遍布武汉江汉路、徐东、街道口、光谷步行街等片区。从日进驻武汉,Today便利店在武汉已有近40家门店。今年下半年,还计划在武汉扩展至100家门店。
  正如陈诗诗所言,Today便利店的出现,给不少人带来了惊喜。
  不过,Today便利店的梦想,可不是仅给武汉市民带来惊喜。这个从南宁“转战”武汉,再以武汉为中心,拓展到长沙的Today便利店,今年打算在全国扩展约300家门店。到2018年,门店数量将增加至3000家。
  圆儿时梦想,开Today便利店
  就在接受《支点》记者采访后不久,Today便利店的创始人宋迎春又要飞往杭州,去湖畔大学听马云等大佬讲课。从今年3月起,不管多忙,他每个月都要抽出时间去听课。
  正因为成为了湖畔大学的首批学员,而且是湖北省唯一入选的企业家,宋迎春和他所创立的Today便利店备受关注。
  要知道,如今给人带来惊喜的Today便利店,只是源于宋迎春一个很简单的愿望。
  成长在山东农村的宋迎春,望着副食店家的小孩有取之不尽的零食,常常心生羡慕,如果自己也能有一家副食店该多好。长大后,在成为蒙牛华中区的大区行销经理后,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出身草根的他“砸锅卖铁”凑了80万元,在广西南宁开了第一家Today便利店,这一年是2008年。
  此后,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发展到2014年,Today便利店在南宁已有40多家店。在宋迎春的眼里,此时的Today便利店,已不再是满足儿时的愿望那么简单了。
  在6年经营过程中,宋迎春发现便利店其实很受消费者欢迎,但国内的便利店发展并不成熟。在便利店发展相对成熟的日本,2013年的业绩为9052亿元人民币,占日本GDP的3.1%。而在中国,2013年的便利店收入为800亿元,占GDP比例仅为0.14%。
  “据预测,2023年中国的GDP将达到164万亿元,如果便利店收入能够占到1%,那将是1.6万亿元的大市场。”宋迎春说,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便利店市场潜力巨大。
  在宋迎春看来,在中国较知名的便利店均为外资品牌,他希望将Today打造成知名的民族性便利店品牌。
  尽管当时Today便利店在南宁已经闯出了一片天地,一切正如宋迎春所说,“一个区域品牌,就算做到区域第一,也还是区域品牌,要做全国性品牌,Today便利店必须走出南宁。”
  此时,Today便利店也受到了资本关注,2014年获得红杉资本5500万元的A轮融资。与此同时,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也以个人身份注资Today便利店。
  有了资本助力,如何将便利店扩展到全国,成了宋迎春思考的首要问题。
  在对全国便利店进行调查分析后,他将辐射点选择了市场还有较大空白的武汉。他认为,尽管武汉有中百便民、好邦、可多、慕臣、天富、快七等本土便利店,但外资便利店如全家、罗森、7-11等均还未涉足。武汉地处中国腹地,将来扩展到全国具有很大的地理优势。
  2014年6月,Today便利店将总部从南宁迁至武汉。同年7月1日,在宝利金国际广场开设武汉首家店。今年6月开始,Today又在长沙开了3家店。
  “目前,Today便利店全国有门店80多家,年营业收入已过亿元。”宋迎春说,单店最高日销售额已破4万元,这离7-11单店最高日销售额6万元已经不远。随着Today便利店的不断成熟,销售业绩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业绩增长带来的直接效应是,Today便利店又迎来了汪小菲等五位湖畔大学学员的A+轮注资。
  服务16-30岁的年轻人
  一个传统行业的创业公司,却有着令时髦互联网创业团队不敢小觑的“吸金”能力。宋迎春和他的Today便利店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
  “我们希望通过Today便利店的一盏盏灯,让城市生活更加便捷,服务那些16-30岁之间的年轻人。”宋迎春说,这不仅仅是指年龄上的年轻,更重要的是心态上的年轻。
  可是,以年轻人为服务对象的便利店并不少呀?
  在宋迎春看来,便利店都大同小异,你卖的也许大家都在卖,关键在于用户体验不一样。
  “需要给年轻人喜欢的视觉和空间,将产品等体验与他们匹配,我们才能和他们在一个维度上。”宋迎春说,Today便利店在装修设计、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等方面,都尽可能地贴近年轻人,符合他们的需求。
  在汉街总部国际店,140平方米的店比一般小超市和便利店看起来要宽敞得多。
  一楼约70平方米,主要是商品展示区,有小吃熟食、烘焙食品、休闲食品饮料以及现做的咖啡、奶茶等,货架之间的间距较大,旁边还放着两张简单的木制桌椅。装修以墨绿色为主色调,整体风格简单大方,带点“小清新”。
  二楼则是一整片的休憩区,装修风格颇有文艺小资范儿,有点类似咖啡馆,墙上挂着手绘图和一辆“带着四个轮子的”自行车。楼梯入口处摆着四张双人座小圆桌,搭配软皮沙发;小圆桌的旁边则摆着两条类似酒吧的吧台桌,搭配高脚凳;走到最里面,靠窗边摆着三张长条桌,也是搭配软皮沙发。
  这样的装修陈设让很多人觉得,Today便利店对于空间利用似乎有点过于“奢侈”。
  但宋迎春并未觉得这是一个问题。“的确,这样布置确实会增加成本。”他解释说,为什么设置休闲区?恰是为了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让他们觉得Today便利店很人性化。消费者购买美食后,有一个舒适环境可以让他们坐下来品尝。他们在Today便利店停留的时间越长,便利店的品牌黏性自然更强。
  陈诗诗就感觉,Today便利店改变了她对传统便利店的印象。她用“高大上”三个字来形容对Today便利店的感受。在她眼里,Today便利店是她除了家、公司以外的第三空间。
  “来Today便利店的消费者,都很喜欢这里的装修和环境。”Today便利店华科店店长王从位告诉《支点》记者。
  不断引进新的爆品
  除了喜欢Today便利店的环境,陈诗诗尤其喜欢6元早餐。每天早上,喝一杯豆浆、吃一个鸡蛋加一个包子,这让她感到很满足。
  “有时候来晚了,还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吃到。”陈诗诗说,其实这里提供早餐的商家特别多,但很多人还是愿意在这里排队买早餐。
  “味道真的很棒,有营养又很划算。”武汉大学研究生王思雨,同样对Today便利店的早餐赞不绝口。
  除了6元早餐,Today便利店还有不少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比如,声称使用新西兰进口奶油、“吃了不长胖”的霜淇淋,每个6元钱。网友“流云归晚”就表示:“性价比高,蛋筒比麦当劳好吃。”
  再比如日式小吃关东煮,即买即煮的乌冬面,都深得人心。
  “便利店能否得到发展,一个关键因素是要有非常好的商品结构,即爆品,通过爆品吸引人气。”宋迎春称,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引进新的爆品。
  “当然,爆品之所以会变成爆品,不是我们觉得它会成为爆品,而是消费者的确需要它。”宋迎春补充说,“我希望Today便利店的爆品能够成为常态,通过爆品让消费者养成到店里消费的习惯。”
  因为观察到午餐和晚餐在便利店的需求也很大,宋迎春透露,Today便利店下一步将有一个很大的动作,即与仟吉食品合作投资4500万元建中央厨房,提供便当、寿司、三明治、沙拉和汤等主食食品,甚至还有水果沙拉等甜点,今年9月底或10月初将会投产。
  “我们希望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商品结构。”宋迎春说,想吃早餐就吃早餐,想吃午饭有便当,想吃零食有零食,想喝下午茶有甜点??Today便利店会随着市场需求改变,不断调整商品结构。
  不过,在Today便利店华科店的老顾客孙琳娜看来,尽管这些商品很受人喜欢,但价格有些偏高,如果性价比能更高些就更好了。
  宋迎春其实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坦言,Today便利店的供应链还有待优化,未来会随着公司发展逐渐优化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Today便利店的目标是,有一天商品价格能和沃尔玛一样。”宋迎春笑着说,让消费者既可享受便利的生活,又能享受最高性价比的产品。如果能做到这些,还怕没有消费者吗?
  未来要做“大数据+O2O”
  宋迎春其实想得更远,他更希望Today便利店是消费者的生活服务商。
  走进汉街总部国际Today便利店,可以看到店里堆积着不少快递包裹,顾客通过短信发送的编号,能够随时到店取快递。陈诗诗就很喜欢下班后在这里取快递带回家。
  事实上,Today便利店在南宁是和顺丰速运合作,在店内进行快递代收发。进军武汉后,Today便利店则是和小麦公社合作,开展快递收发便民服务。
  不过,便利店开展的代收发快递业务,并不是新鲜事,全家和亚马逊、WOWO便利店和京东,美宜佳和天猫等,都在合作将线上购买的商品发到就近的便利店提货。
  在零售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Today便利店如何杀出重围?
  在宋迎春看来,便利店市场蛋糕足够大,就看谁能将服务做到极致。他坦言,Today便利店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未来便利店还会整合其他资源,做更多‘便利店+生活服务’的事情。”
  这并不是宋迎春“突围”的唯一路径。在此基础之上,宋迎春对Today便利店还有更大的期许。
  “Today便利店除了是线下流量的聚合点,也将是线上流量的聚合点。”宋迎春表示,在创业之初,Today便利店就打算做O2O。京东、阿里是从线上到线下,Today便利店是希望从线下到线上。
  “当线上线下的流量都聚合到一起之后,重要的是把这些流量变成大数据,挖掘出更大价值。”宋迎春进一步解释说,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
  这意味着什么?
  宋迎春举了个例子。比如有个老客户,Today便利店有他在店内消费的所有数据,数据平台会判断他的消费水平,给他一个信用值,未来他在线上线下购买Today便利店的商品,就可以不用现金支付,直接用信用支付。
  “当然,Today便利店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把现在的事情做好。”宋迎春补充说,Today便利店的发展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规模有待扩大。
  来源:《支点》杂志2015年9月刊
(作者:《支点》记者 林楠 实习生 张宇&&编辑:王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荆楚网(cnhubeigw)、最武汉(zuiwuhan01)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oday便利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