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从哪些维度项目评估维度中国妇女状况

美本留学考试应该怎么应对:多维度评估体系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美本留学考试应该怎么应对:多维度评估体系
  对于ETS,中国考生和家长都有些误解,而相应的ETS对我们也有误解,为了让考生在考试中能更好的发挥水平,小编就中国与美国的考试差异和ETS的出题逻辑,并就招生的单位希望考官考查我们的能力,小编整理了美本留学考试我们应该怎么应对供考生们参考。
  1.自关性考试与相关性考试
  在美本留学考试中,很多家长与考生都有一个误区:就是用准备中考、的方法与经验准备美国的考试。国内考试的经验不能直接套用美国的考试,这是因为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考试。一般来讲,考试就两个目的,一种是对某种能力水平的评估,另外一种是对某些人群进行选拔。在中国,我们的考试目的更倾向于选拔,所以国内的考试可以说一种相关性考试,考试设计着重把考生分为三六九等。因此,我们一直以来习惯的考试的特点是内容相对较少,深度较大,难度跨度大。往常的学习经验是:知识重要性较低,强调题型分类与解题能力,准备考试需要多轮的刷题。
  而我们出国留学的考生参加的是美国的考试,美国由于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充足,所以他们的考试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种评估。考试设计的目的仅仅是测验出考生相关的能力,只关注考生本身,这是一种自关性考试。自关性考试的特点是:内容相对广泛,深度较低,难度跨度小,强调能力的考察,可以说是和我们国内的考生习惯的考试截然不同,所以所对应的备考策略截然不同。
  2. 美国高考的设计理念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国高考的设计理念,就是:评估学生在未来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在大学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能力。所以美国考试(例如TOEFL,SAT,ACT,AP等)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改革,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归于两个类别:去技巧化、变得更时髦。“去技巧化”是因为这种对未来表现的评估,更侧重能力而不是知识,设计测验会消除或减弱通过题海战术而提升成绩的可能性。“变得更时髦”指的是加入一些社会所需的新的能力评估维度,为了让考生适应这个高速变化的社会,也为了培养考生未来学习工作中真正所需的能力。
  3. 多维度的评估体系
  SAT考试在进入中国的时候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美国高考。这个名字最直观的介绍了SAT考试,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误区:第一点,对于高考,分分必争,比如650分竞争力一定低于651分;而SAT则不同,分有一定的差别,但2200分与2150分可能就会被等同视之,美国考试的成绩不需要分分必争,落在一个分数段即可;第二点,国内的高考对上什么大学有着唯一的决定性,而SAT成绩只是具备参考性,是关乎录取的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不具备决定性。
  美国大学录取时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录取的结果是受多方面的影响,与多个考试有关,而并不是在一个单一的考试上定乾坤。影响美国大学录取的因素有:GPA,TOEFL成绩,SAT/ACT成绩,SAT2成绩,AP成绩,推荐信,个人陈述,活动纸等等。我们考生需要做到的是在各方面都达到优秀的标准,并在其中一点上绝对突出,展现出个人的特点。
  以上就是美本留学考试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关于更加详细的托福备考资料,访问100教育,你就可以知道。对于梦想,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永不退缩。(文章来源:100留学)
&&&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第六章 心理诊断方法(中)——人格评估 - 心理学空间
第三节 人格评估的投射范式投射(projection)一词最初来源于弗洛伊德对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命名,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这里所提到的投射测验虽然也是从外化的角度考察个体的内心世界,但涉及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原本的范围。一、人格投射测验的基本思想投射测验(project&test)一词最早在1938年由默里在他所著的《人格探索》一书中提出,是一种要求被试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作出描述或反应,通过对这些反应的分析来推断被试的内在心理特点的测量技术。我们平常提到的投射技术(projective&technique)就包括了投射测验,它不仅能获取人格信息,而且可以使人们进行宣泄并得到治疗(陈祉妍,1999)。投射测验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是有原因且可以预测的,而且个人本身的心理状况及整个的人格结构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其意识说明自己,当他面对一种不明的刺激情境时,却可以使隐匿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等“泄露”出来,把一个反映他的人格特点的结构加到刺激上(陈国鹏,2005)。同样是人格评估的技术,与问卷测验范式相比,投射测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刺激材料方面,为人们提供意义相对模糊的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允许个体有较大的自由反应,以求加大反应的差异性,可以较充分地表现人格;(2)在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方面,大多数投射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较差,这是因为投射测验的结论不容易用观察和实验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方式来检验,另外也没有好的效标来检验投射测验的结论;(3)从测验目的的掩蔽性来看,投射测验的表面效度较低,被试不至于有意防范而作出虚假反应;(4)由于投射测验的原理复杂深奥,记分、解释难度较大,主试需经严格的培训,所以,投射测验对主试有较高的要求;(5)从信息获取的角度方面,投射测验可以对人格作综合、完整的探讨,对被试的内心生活作深层探索并作出动态解释。另外,与问卷测验相比,投射测验较少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郭瑛,2003)。早期的投射测验包括语词联想、早期经验的回忆等,现今使用较多、体系较为完整的投射测验主要是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和绘画测验等。二、罗夏墨迹测验(一)测验的形成罗夏是瑞士的一名精神病医生,自小就擅长在瑞士民间广泛流行的泼墨游戏。他想知道病人的精神障碍会对知觉产生什么影响,于是从1920年开始用大量的画片来测验病人。后来他改用墨迹图,在一张纸的中间滴一滴墨汁,然后将纸对折,用力一压,墨汁便向四面八方流动,形成了一个对称的但形状不定的图形。罗夏发现不同类型的精神病人对墨迹图的反应是不同的,然后又与艺术家、正常人、低能者的反应作比较,从上千张随机形成的图案中挑选出10张作为测验材料,并确定记分方法和解释反应的原则,于1921年正式发表。罗夏认为被试的反应是在整合刺激图形引起的感知觉和已有记忆痕迹的基础上形成的,包含的心理机制有感觉、记忆和联想。他把测验主要当成一种知觉任务,认为被试完成这一知觉任务的结果体现了其心理机能(郭庆科等,2003)。发展至今,罗夏墨迹测验的功能早已超出了最初的作用,更多地被用于分析、判断被试的个性特征。虽然曾有许多研究者预言,罗夏墨迹测验不久将从临床应用中消失,但事实上它仍然作为最常用的人格临床评估技术排在第二位,仅次于MMPI、MMPI-2(李彦章,1999)。(二)测验的构成罗夏墨迹测验由10张墨迹图组成,图形均为毫无意义与内容的墨迹。其中5张为黑白墨迹图,2张在黑白墨迹图上附有红色墨迹,3张全为彩色墨迹。罗夏墨迹测验最初只用于成人,后来有研究者编制了儿童版。由于不受文化限制,所以也可用来作人格发展和跨文化的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尽管该测验的重测信度和分半信度都无法获得,但评分者一致性还是比较高的,并且在临床上的诊断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预测性。(三)测验的实施测验的实施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由反应阶段。主试按规定顺序和方位逐一呈现图片,然后问被试:“你看到什么?”“这像什么?”“这使你想到什么?”被试根据自己想象的内容自由作答。对被试的回答主试要作详细的记录,并记录下对每一个图片的回答时间和完成测验所用的全部时间。第二阶段为提问阶段。被试的反应按反应区位、反应的决定因素和反应内容三个维度来进行标记。提问阶段就是弄清楚被试的反应在这三个维度上的情况。通过询问了解被试的意图,在此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分类。第三阶段是类比阶段,是对提问阶段尚未充分了解的问题进行补充了解。第四阶段是极限试探阶段。主试在此阶段往往采用结构化的直接提问方式,使那些在前阶段回答含糊的被试能给出充分的信息。前三个阶段记录越丰富,该阶段的必要性就越小(陈国鹏,2005)。(四)结果解释罗夏墨迹测验的解释较为困难和烦琐,需要非常训练有素的人才能从事这一工作。对测验结果的评分与解释可从被试的四类反应入手。(1)被试领域,是指被试注意的墨迹部分是全部还是部分。W:整个墨迹被用作答案,可能提示思维有过分概括的倾向,或者愿望过高。D:被试根据墨迹上一些寻常的或普通的细节作答。较多数量的D答案可能表示此人有良好的常识。Dd:对墨迹的不寻常部分作答。Dd分数高,可能提示刻板或不依习俗的思维。(2)决定的原因,是指知觉时以形状为主还是以颜色为主。F:知觉由形状或形式决定。如果墨迹看上去很像被试所描述的那样,提示被试具有现实性思维。拙劣的形状答案可能意味着思维过程的混乱。M:答案表示图中有人或动物在运动。M多说明被试情感丰富;M缺少意味被试的人际关系差。C:知觉由颜色决定。可以说明情绪健康,或者抑郁,或者躁狂。Fc:当被试说明答案是由这个墨迹的阴暗部分所决定时就得到Fc分。Fc可能意味着被试内心存在着焦虑。(3)反应的内容,即答案的内容是什么。H:在墨迹上看到人,表示与别人关系密切的可能性。A:动物的答案是正常的表现。但看到太多的动物可能表示不成熟。At:解剖学上的答案(骨、器官等类似的东西)可能意味着焦虑或用身体不适来进行心理自卫的倾向。(4)反应的创意性,是指反应是一般人常有的还是特殊的。P:普遍性,是多数人共有的反应。O:创意性,可能表示创造性联想,也可能是病态思维。以上是对罗夏墨迹测验中几个主要的记分维度的简要介绍,详细的记分体系相当庞大,在此不再一一说明。在实践中,只按照某个维度进行评价会产生偏差。这是因为它的记分与一般的心理测验不同,大都不符合正态分布,且每一个记分都不会与外部效标有很高的相关,因此凭单个指标并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因此,在对被试进行诊断和解释时,必须整体地考虑测验结果(杨光艳,2006)。另外,罗夏墨迹测验的使用需要较高的技巧,主试必须按照标准化的程序严格控制测验过程,尽可能减少可能出现的误差。在罗夏墨迹测验的使用过程中,有许多资料显示,10张图中的9张有常见回答,即三分之一以上的被试都会作出同一种回答。因此有理由相信,被试所报告的物体与相应的墨迹图形间确实相像。那么,作为一种投射测验,投射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呢?判断被试的反应中是否包含了投射要依据以下两点。(1)被试的反应是否歪曲了墨迹图形。如有严重躯体疾病的病人反应中有很多与X光片和解剖学概念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表达了他们对躯体的先占观念(preoccupation),投射了他们的情感和态度。(2)对反应的修饰中是否加进了主观的、脱离墨迹图固有特征的意义。如对图6-1,最简单最常见的回答是“蝙蝠”,但接着被试会对它作进一步说明,“这是个飞翔的蝙蝠”,“这是个死亡了的蝙蝠”……这些修饰有的是基于墨迹图的固有特性,有的则完全出于被试的想象,加进了主观的意义(郭庆科等,1998)。图6-1罗夏墨迹测验图三、主题统觉测验(一)理论背景主题统觉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默里和摩尔根等人于1936年编制的,也是一种与罗夏墨迹测验齐名的投射测验。根据默里提出的需要—压力理论(need-press&theory),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存在,满足需要通常会遇到来自环境的各种压力。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就形成了个人的人格特点。主题统觉测验就是用于揭示这些需要、压力和解决矛盾方法的手段。主题统觉测验的基本假设是:个人面对图画情境所编造的故事与其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故事内容有一部分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包含着个人意识的和潜意识的反应。也就是说被试在编故事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把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穿插在故事情节中。如果对被试的故事加以分析,便可了解到个人心理的需求。(二)测验的构成当前普遍使用的是1943年的主题统觉测验修订版,全套测验有30张人物和风景的黑白图片,还有一张空白卡片。图片上的形象有些非常抽象、模糊、阴暗,有些比较明显或有结构。与罗夏墨迹测验相比,主题统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有更多的证据支持。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主题统觉测验的评分者信度尚可接受,辨别效度的研究显示主题统觉测验可区分不同的效标样本。我国学者依据我国的人文背景、风俗习惯对原版图片进行了改绘,对操作形式也加以改良,并制订了浙江省的常模。研究表明,修订后的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张同延等,1993)。图片共分为四套,分别适用于某一性别和某一年龄。相应地,测验时被试也分为男14岁以上组、男14岁以下组,女14岁以上组、女14岁以下组。每组用20张图片(包括空白卡片),其中有些图片是各组共用的。测验分两次进行,每次10张图片。第一次约需一个小时,第二次要间隔一天或更多的时间。测验时每次给被试看一张图片,要求以图画内容为主题,凭个人想象自由地编造一个故事。要求说出图画描绘的是什么,图画发生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图画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发展下去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至于空白卡片,也要求被试先想象上面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将它描述出来并编造一个故事。测验后主试要和被试交谈一次,以求深入了解和澄清故事内容。每张图片的故事长度约为300个字左右。有时根据被试情况可以只选做10~12张图片,用以探询被试在某方面的情况。当一个故事讲完后如果遇到故事中概念不明确、用词意义不明确、故事意义不清楚等情况,还需要对被试作进一步的询问。(三)结果解释对主题统觉测验结果的解释较为复杂,默里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1)主角本身。被试认为代表他自己的角色是领袖还是罪犯等。(2)主角的动机和情绪。在分析时要注意主角的行为,特别是那些非常规行为。被试提到的次数多就是强烈的表示。(3)主角的环境力量。主角的环境力量,特别是人事的力量,有时是图画中没有的人物,是被试自己杜撰出来的,这些作用对主角所产生的影响如何(通常按五个等级作强度区分)。(4)结果。主角本身的力量和环境力量的对比,经历了多少困难和挫折?结果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5)主题。主题是前面四种分析的综合。主角的需要和环境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这是简单主题。许多情况联合成一串的情形出现就是复杂主题。从中分析被试最严重最普遍的难题是来自环境的压力还是来自自身的需要。(6)兴趣和情操。看看被试把图片中的人物比喻成了谁。如将老年妇女比喻成母亲,老年男子比喻成父亲;在角色表现上,把人物表现成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主题统觉测验能够较好地区分出一些异常被试。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病人对图片的异常反应比正常人要多得多,如出现奇异的主题、不正常的情绪反应、较差的故事结构、内容支离破碎等。具有攻击性的青少年和青少年罪犯讲的故事有较多的攻击内容,即使对那些毫无攻击情境的图片也会产生攻击性的内容(陈国鹏,2005)。原版的主题统觉测验主要适于个别施测。日本学者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团体TAT,主要用于考察社会性需要,以及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的反应及结果。团体TAT由10张图片和一份答卷构成。测验时要求被试按图根据自己对图片的感受,选择问卷中符合自己的答题,时间约需40分钟。我国学者对此作了修订,并制订了学生常模(马前锋等,1998)。四、绘画测验作为个体表达内在心理世界的一种方式,绘画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象征符号和情感宣泄(崔,2006)。在临床心理学中,给被试铅笔、橡皮以及几张白纸,要求他们在白纸上描绘一些图画,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图画进行分析、评定、解释,以此来了解被试的心理现象、功能,判定心理活动的正常或异常等问题,为临床心理上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有关这种形式和类型的心理测验统称为绘画测绘,也是投射范式的一种。前述的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主要取决于被试的统觉功能,在施测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在测验中主要涉及言与行的表达,而绘画测验的结构性相对较弱,所以在对测验结果的评分与解释方面也更为细致、更为困难,因此,在临床中使用得相对较少,主要用于对儿童人格与智力特征的评估。目前,在临床中用到的绘画测验包括画人测验、画树测验(Draw-A-Tree&Test)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房—树—人测验等。(一)画人测验画人测验(也称绘人测验)最初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古德伊纳芙(F.L.Goodenough)于1926年编制的,1963年哈里斯(D.B.Harris)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发表了现在广泛使用的古德伊纳芙—哈里斯画人测验(Cathy&A.Malchiodi,2005)。该测验适用于4~13岁的儿童,主要任务是让儿童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人的全身,在记分上不考虑儿童的艺术才华,只根据所画的体形生理特征完整、恰当与否以及服饰细节等评分,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化公平性。画完后要对所画之人稍加解释。最后要求被试根据所画的内容讲一个故事。最早的画人测验是用于测量智力的,后来逐渐被用于对人格的评估。对画人测验结果的解释是围绕图画的各种属性展开的,包括大小、身体的细节、位置、衣着、阴影、面部表情、姿势等。图画中的各种细节都可能反映出被试的人格特征或某些心理病理特性。如长睫毛与癔病相联系;双眼扩大提示多疑;黑、深阴影提示强烈的攻击冲动;少身体属性提示精神病或脑损伤等(陈国鹏,2005)。我国对画人测验的应用仍主要集中于对儿童智力的测试。(二)房—树—人测验房—树—人测验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克(J.H.&Buck)1948年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在测验的形式上又有许多变通。例如:有的简单要求被测者画出房、树、人;有的要求被测者在画完房、树、人后,再用蜡笔对画涂抹上色;还有的对人物画要求画性别相反的两个人物。另有一种为统合性房—树—人测验,要求被试在同一张纸上画房、树、人来进行测试。在施测过程中,对于房、树、人等都没有特定的限制。因此被测者在描绘过程中,会把情绪状态在画面上描绘下来,甚至通过画面来反映他们的愿望。被测者对房、树、人的描绘,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组合、比例、结构各部分在画面上的位置,是表达描绘对象的部分还是整体等,都具有特别的意义。由于绘画中牵扯到的因素较多,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也相对较为困难。整体而言包括八个方面:(1)有关部分方面的分析和解释;(2)比例方面的分析和解释;(3)透视方面的分析和解释;(4)时间方面的分析和解释;(5)描绘线条的质量方面的分析;(6)判断性方面的分析和解释;(7)对描绘态度方面的分析;(8)冲动方面的分析。例如,强迫性神经症病人画的线条较刻板,对某些部分反复强调,注意局部忽视整体;焦虑性神经症病人画的树相对单调,有树枝无叶子,画的人的形象为站立的人,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歇斯底里心因性反应的病人有幼稚画的表现。我国有研究者将之用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测查,结果表明,房-树-人测验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意义(谢丽亚等,1994)。但考虑到结果分析与解释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使用的频率较低。本章摘要人们对人格的认识在逐步深入。整体性、社会性、稳定性和独特性是当前人们对人格特征的共识。大量的人格评估方法体现了两种范式:问卷范式和投射范式。在基本思想、刺激材料的特征、信度和效度、测试目的的掩蔽性、主试的作用等方面,两种范式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但又各有利弊。目前,在我国的咨询实践中使用较多的人格问卷主要有16PF、EPQ和MMPI三种。卡特尔以人格特质理论为基本思想,以特质分类为基本出发点,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16PF,明确了16种人格特质,确定了人格的基本结构。艾森克等人以人格类型论为基本思想,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提出了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三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在此基础上编制的EPQ项目较少,易于测查。明尼苏达大学的哈撒韦等人以人格的病理发展作为心理障碍的机制并希望能了解人格的多个方面,由此编制了MMPI。MMPI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人格问卷,主要用于精神病学诊断而较少用于正常人的人格评定。由于操作较为复杂,人格投射测验在心理诊断中使用的频率相对较低。现今使用较多的、形式较为完整的投射测验主要是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和绘画测验等。罗夏墨迹测验所用的墨迹图片均为毫无意义与内容的墨迹,根据被试的自由反应结果进行解释;测验结果的解释较为困难且烦琐,主试需接受较为系统的训练和具备丰富的经验。主题统觉测验是在默里提出的需要—压力理论基础上形成的,采用的材料较罗夏墨迹测验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图形;被试的自由反应结果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解释也较为复杂。绘画测验是投射测验的另外一种形式,要求被试使用铅笔、橡皮、白纸等工具描绘一些图画,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图画进行分析、评定、解释,以此来了解被试的心理现象、功能,判定心理活动的正常或异常等问题。画人测验和房—树—人测验是当前使用较多的两种绘画测验。复习思考题1.如何看待人格?2.试比较两种人格评估范式的不同。3.试述16PF的理论基础及结果解释。4.如何对MMPI的测试结果进行解释说明?5.如何实施罗夏墨迹测验?对其结果的解释要点有哪些?6.对主题统觉测验结果的解释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推荐参考书1.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2.洪炜.心理评估.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3.刘永芳,房慧聪.人格评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4.林仲贤,武连江,丁锦红.心理测验.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5.彭凯平.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6.张厚粲.实用心理评估.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7.郑希付.现代西方人格心理学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8.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9.[美]Cathy A. Malchiodi著,李甦,李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0.[美]Richard M. Ryckman著,高峰强等译.人格理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参考文献1.敖小兰,石竹屏.心理学中人格评估法综述.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2-352.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75,793.陈祉妍.人格评估中的投射技术.心理学动态,):54-584.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心理学报,1-2185.程嘉锡,陈国鹏.16PF第五版在中国应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3-166.程灶火,谭林湘.艾森克个性问卷理论结构的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9-127.崔,童辉杰,彭彦琴.绘人测验的现状及趋势研究.神经疾病及精神卫生,):311-3148.戴郑生,焦志安,纪术茂.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MPI)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89-1919.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在我国的修订.心理科学,-1810.郭庆科,孟庆茂.罗夏墨迹测验在西方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心理科学进展,):334-33811.郭庆科,战秉聚.罗夏墨迹测验的实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412.郭瑛.三种人格评估方法述评.江苏工业学院学报,):41-4413.郭永玉.关于“人格”的界说及有关概念的辨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41-4514.洪炜.心理评估.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93,276-28115.纪术茂,陈佩璋,纪亚平等.MMPI中文版的结构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316.李彦章.临床应用中的人格评估.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66-6917.刘运芳.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述评.孝感学院学报,):48-5118.马前锋,孔克勤.学生团体主题统觉测验研究.心理科学,):126-13019.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心理学报,):317-32320.施铁如.艾森克和他的人格、智力研究新视角.心理科学,):472-47321.史占彪,张建新,郭念峰.中文MMPI与MMPI-2临床量表一致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41-24422.谢丽亚,叶秀红.精神分裂症患者统合型“房树人绘画测验”测试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50-25223.杨光艳.罗夏墨迹测验──一种不该被冷落的人格测验.湖北教育学院学报,):97-9824.张同延,徐嗣荪,蔡正宜等.主题统觉测验中国修订版的编制与常模.心理学报,4-32325.郑雪.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6.朱宏日,周小东,张军洲等.浅述对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四川精神卫生,):附2-427.MMPI全国协作组.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在我国修订经过及使用评价.心理学报,9-45828.MMPI全国协作组.中国人使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表的结果分析.心理学报,6-35429.[美]Cathy A. Malchiodi著,李甦,李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新一篇:旧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评估维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