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海银财富可靠吗吗

康唯美董事长周康2015年获得什么荣誉_百度知道房企疯抢上海周浦地块保本价7.9万/㎡ 网友:面粉比面包贵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昨日上午,位于浦东新区的周浦纯住宅地块由保利以54.5亿元夺得,可售住宅楼面价每平方米5.45万,这意味着保本售价将高达每平方米7.9万元。
昨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周浦纯住宅地块迎来出让竞拍,最终保利战胜了另外36个竞争对手,以54.5亿元竞得该地块,这意味着该项目保本售价将高达每平方米7.9万元。目前,周浦周边房价仅为每平方米4万元左右,这一“面粉比面包贵”的价格让人们想问一个问题:开发商“不计成本”拿地究竟是为了什么?
上海的土地市场持续“疯狂”。昨日上午,位于浦东新区的周浦纯住宅地块由保利以54.5亿元夺得,可售住宅楼面价每平方米5.45万,这意味着保本售价将高达每平方米7.9万元,再度刷新了上周泗泾每平方米6万元的保本价地王纪录。37家地产商的参与也刷新了上海有史以来最高的参拍家数纪录。
保利54.5亿元竞得周浦地块
昨日,上海浦东新区今年第一块纯住宅地块迎来出让竞拍,最终,保利以54.5亿元竞得浦东新区周浦镇西社区PDP0-1001单元A-03-11地块,折合楼面价43607元,溢价率295.8%。如果扣除自持部分和保障房,实际楼面价高达55707元。目前,周浦新房均价在33000元至48000元左右。参与竞拍开发商人士表示,这个项目要保本的话至少卖到单价7万至8万元。
而目前周浦地区的房价仅为每平方米4万元左右。该地块周边的项目世贸云图的最新报价仅为每平方米4.5万-5万,虽然已经很高但依然不及此次拍卖的楼面价。当天的拍卖结果被网友形容为“面粉比面包贵”。
住宅面积的15%须开发商自持
根据出让文件公告显示:该地块为浦东新区周浦镇西社区PDP0-1001单元A-03-11地块,出让面积为69433.1平方米,容积率1.8,起始价13.77亿元。此外,建筑限高50米,绿地率为不小于35%。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该地块的竞拍条件异常苛刻。如地块规定住宅套数不低于1042套,内需配建5%的保障性住房,按规定无偿移交给住房保障机构或者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机构,全装修住宅面积应占总住宅面积的30%以上(不包含保障性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全装修住宅建筑面积应占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的 100%以上。此外,中小套型(90平方米以下)住宅建筑面积不得低于该地块住宅总建筑面积的60%。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拍卖地块中仅80%面积为可售商品住宅,另5%面积做保障房用途、15%面积做须整体永久持有之收租公寓用途。地块出让条件上规定:“该幅地块规定有15%的面积需要自持70年不能出售,5%的面积作为保障房无偿移交给政府。”
15%的房源需要企业自持对于上海住宅项目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这意味着这部分项目不能出售,房企的资金会长期沉淀在项目中,对资金回笼产生一定压力,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地产企业为何集体疯狂拿地?
近日,一、二线城市地王频出,开发商“不计成本”豪赌明天。然而,从各地产企业发布的年报来看,这些拿到“地王”的房企,往往都是不惜透支半年以上的营收甚至负债累累参与豪赌。比如上周以30亿元拿下泗泾地王的融创中国,其2015年全年净利润仅有33亿元。地产企业为何陷入了集体疯狂?
对此,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房企拿地越来越激进,其背后是土地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优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而这次要求部分住宅面积“自持”也是开了先例,原先这种条件多出现在商业用地中。随着调控深入,今后拿地条件会越来越苛刻,因此要尽可能早地去拿一些地块。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单纯从房价的角度看,开发商确实都疯狂了。但开发商们豪赌的可能不只是房价,还有货币贬值的风险以及通胀。有很多机构主动找开发商要求提供贷款,且贷款利率极低。房企现在不缺钱,缺的是项目。
房地产成为资金的“避风港”。仲量联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近几年,一些二线城市低端制造业外迁,大量产业资本出于保值增值的目的涌入楼市,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财富避风港。
另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商轮流坐庄、通过制造新“地王”解套旧“地王”也是造成地价节节上涨的重要原因。在同一区域接连拿地、刷新楼面价纪录是房企降低拿地风险的惯用手段。
未来好多年的上涨空间被消化?
那么,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本月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警告地价泡沫严重:当前国内部分城市土地市场过热,已经出现较大风险。房价不可能每年都往上涨,这一轮房价涨这么快,已经把后面好多年的上涨空间消化掉了。
那么,如果土地市场的泡沫破灭,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对此,一位开发商人士表示,如果泡沫破灭,将迎来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大洗牌,那些参与竞拍的企业当中可能很多就不会存在了。
土地市场“疯狂盛宴”的背后,是房地产开发商加杠杆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互相支撑。上海财大教授陈杰认为,目前不少地方债务都依赖卖地收入来偿还,而土地也大多抵押给银行。一旦土地市场遇冷,政府卖地收入将大幅下降,土地抵押的债务将出现坏账风险。
部分二线城市上月房价涨势已超一线
强势了一年多的深圳房价开始显现松动迹象,4月份深圳二手房价格罕见出现环比下滑。有迹象显示,全国房价的领涨梯队已经由一线城市转向二线城市。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了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已经较3月份有所放缓,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比上月的涨幅均收窄,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涨势已超过一线城市,如合肥、厦门上月的新建住宅都比3月份上涨了5%以上。
4月份房价总体继续上涨
从统计数据来看,4月份国内房价比3月份继续上涨,上涨城市个数也继续增加,但城市间涨势出现新变化,即一线城市涨幅放缓,二、三线城市涨幅扩大。在70个大中城市中,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3月份增加了3个;下降的城市仅剩5个。从涨幅看,环比涨幅在1%以上的城市有22个,环比涨幅在5%以上的城市有2个,均比上月有所增加,其中最高涨幅达到5.8%。
深圳二手房价登上跌幅榜首位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一线城市房价上月的涨幅已经较3月份有所放缓,二、三线城市涨幅则开始扩大。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收窄,深圳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甚至出现下降。
数据显示,上月深圳二手房价格比3月份下滑了0.4%,这也是深圳房价近一年来的首度下跌,而此前深圳二手房价格是一路上涨,至今同比涨幅仍高达56.1%。而且有意思的是,尽管深圳上月的二手房价格跌幅并不算大,但在全国房价一片上涨声中,深圳二手房竟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成为了跌幅榜冠军——上月这70个城市中仅有10个城市二手房价格下跌,其他城市跌幅都在0.3%以内,唯独深圳达到了0.4%。之前一路领涨全国的深圳房价如今竟成为跌幅榜首位!
合肥、厦门房价领涨全国
部分二线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比3月份进一步扩大,有些已超过一线城市涨幅。初步测算,4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涨幅一线城市比3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则比3月份分别扩大0.3和0.2个百分点。
在二线城市中,合肥和厦门成为领跑全国房价的新生力量。上个月,合肥的新建商品房价格比三月份上涨了5.8%,厦门也上涨了5.3%,成为全国两个“破五”的城市。而就在3月份,也是这两个城市的房价领涨全国,只不过当时的排序是厦门领先合肥。厦门3月份的商品住宅价格比2月份上涨了5.4%,合肥涨幅达到4.6%。此外,南京的房价今年以来也涨势凶猛,4月份仍达到4.4%,位居全国第三。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其实合肥的房价从今年2月份就已经突然起飞。今年2月份合肥的房价突然开始发力,当月合肥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1月份上涨了2.3%,这一幅度仅次于当时的深圳、上海,与北京涨幅持平,比广州涨幅还高。而从二手房价格来看,当月合肥环比涨幅更是达到6.7%,位居全国第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二线城市房价继续上涨的同时,之前房价处于尴尬地位的三线城市也有转暖迹象。上个月国内三线城市房价同比综合平均已由降转升开始上涨。
苏州等二线城市将跟进限购?
近期,多个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升温”。前4个月,南京成交的15幅含住宅地块中,拍出7个区域“地王”;4月上旬,苏州拍卖的13幅地块创下平均高达200%的溢价率,刷新了3个区的“地王”纪录;合肥4月底出让6宗地块,单日揽金超过110亿元,最高楼面价溢价率292.11%;厦门总价和单价双料“地王”也在4月底产生。几乎所有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都出现“面粉比面包还贵”的现象,即成交地块楼面价高于周边在售的商品房价格。
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在一线城市门槛渐高以及“沪九条”、“深六条”等政策的压力之下,资金出现溢出效应,开发商开始争先布局热点二线城市。
土地价格的疯涨引发了政府部门的重视,17日,苏州国土局发布公告称,原本将要进行土拍的五幅地块暂缓出让,对此,不少业内人士猜测,苏州楼市将进入下一轮政策收紧期。
有媒体消息显示,5月17日下午,苏州市房管局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内部会议,会议上决定了苏州的新一轮限购方案,自本月23日公布24日执行,购房者须满足社保一年以上,个人所得税2年以上,另推出买房居住证满一年的硬性规定,防止出现刻意炒房、补社保等情况。
昨晚,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发布公告,对4月20日挂出的10幅地块设定最高报价,称经市政府批准,对开发商报价超过最高报价的,终止土地出让,竞价结果无效。也就是说,苏州国土局设了一个地价红线,超过红线,竞价无效。公告显示,被限价的这10幅地块6幅位于相城区,2幅位于吴中区,2幅位于高新区,土地性质2幅为商住,其余8幅为宅地。通过对比这10幅地块的底价可以发现,按照政府给出的最高限价,最高的一幅地块溢价率为231%,最低一幅地块溢价率为89%。大部分地块的溢价率都被控制在100%-150%之间。按照此标准,即使拍出最高价,也不会超过上一次4月份土地拍卖的结果,新地王将不会在这些地块中产生。
对此,苏州一名地产业内人士表示,苏州限购是否出台不好说,(下午的会)可能是一个储备方案,但政府适当收紧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从撤销高价地就可看出政府调控市场的决心。
此外,昨天还有消息称,合肥市官员已经在最近三天内两次开会说到合肥的房地产调控与监管,“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会进一步出台更为严格的政策,不排除限购限贷的政策重新回归。开发商要加快推盘速度,如果价格一直控制不下来,政府会加大政策力度进行调控。”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一线城市房价前期涨幅过大,也催生了一些差异性限购政策出台。而围绕这些一线城市周边的二线城市则有接棒领涨的趋势,但这可能也会引发这些二线城市楼市限购政策出台。
同策咨询研究部认为,京沪深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后,商品住宅市场交易量已经开始出现下滑,由于政策面收紧与货币政策从严预期等因素,市场很快进入了调整的周期;尽管苏州、南京、合肥、厦门、东莞、佛山等核心二、三线城市楼市火爆,但是由于市场过热、货币政策转向、调控政策预期落地等因素,部分二、三线城市也在酝酿调控政策,下半年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大概率将步入调整期。
责任编辑:尹艳丽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财经热搜词
西湖的桥:断桥、长桥、西泠桥,故事可歌可泣。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男子被车轮压住,当场没了生命体征,小孩大声哭喊。
这批“高标准二人间”住宿费也是普通四人间的两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天啊,简直是疯了,周浦以后的房价会突破8万?逆天了啊。”有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周浦变黄浦,何处是我家?” 来源:综合东方财富网、乐居自媒体联盟公众号
  事情是这样,在今天上午刚刚结束的拍卖中,周浦纯住宅地块由保利以54.5亿杀出重围夺得,可售住宅楼板价5.45万/平方米,这意味着保本售价将高达7.9万/平方米!要知道,该项目所处的周浦镇位于上海外环以外。小编的朋友圈被这条新闻刷爆,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更是在朋友圈转发此条新闻并写到:“上海内环价格要突破30万。”
  开发商真的疯了吗?高价拿地是冲动还是理性?地王频现的背后有没有泡沫?
  融创保利等房企围猎上海
  5月11日,上海公开出让浦东、奉贤、松江等热点区域多宗商住用地。这也是“沪九条”落地执行近50天后,这座城市迎来的首场土拍,成交总价的多寡,将对接下来的走势有着指向标的意义。
  开发商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包括金桥、中铁、合景泰富、中铁建、宝业、碧桂园、金地、旭辉、禹洲、新城、卓越、融创、龙湖、绿地、远洋、正荣、大发、象屿、金辉、华润、宝龙、保利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均已聚集于此,一场抢地大战似乎已在所难免。
  在这场关于土地的厮杀中,K2、象屿地产、格力地产、融创成为光芒最盛的那四家。其中,象屿地产以21.5亿元拿下南桥新城地块,格力地产以19.65亿元斩获松江区泗泾镇一宗地块,融创则以30.05亿元完成压哨一拍,如愿获得松江区泗泾镇另一宗地快速,溢价率均超过100%。此外,K2以1.24亿元轻松揽下青浦区商业地块。
  事后有参与竞拍的开发商用“疯狂”一词形容当天的土拍。和周边在售项目相比,南桥地块楼面价2.26万元/平方米,逼近所在版块2.2-2.6万元/平方米的区间;而泗泾镇两宗地块楼面价均超过3.75万元/平方米,业界预计其未来售价将高出当前产品售价一倍,“显然价格偏高”。
  面对泗泾的高地价,似乎还没缓过神来,上海的土地市场上37家房企又在开启抢地大战了。5月18日,上海浦东新区今年第一块纯住宅地块迎来出让竞拍,最终,保利以54.5亿元竞得浦东新区周浦镇西社区PDP0-1001单元A-03-11地块,折合楼板价43607元/平方米,溢价率295.8%。如果扣除自持部分和保障房,实际楼面价为55707元/平米。
  目前,周浦新房均价在33000元至48000元/平方米左右。参与竞拍的奉贤城投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项目至少卖到单价7万至8万以上。而目前周浦地区的房价仅为4万元/平方米左右。
  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怖!未来的房价真是不敢想象!
  高价拿地的背后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东方财富网表示,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已经令地方政府尝到了近乎“不劳而获”甜头。不难发现,地方财政严重依赖土地出让的收入,土地财政是催生地王频现的根源。今天周浦楼板价43607元/O可能预示着周浦板块房价新一轮上涨信号,同时折射出地方财政扩张冲动。未来,若土地财政依然存在,可能还会催生出更多的“地王”。
  “近期一线城市地价一直在涨,加上一线城市调控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增强购房者上涨的预期。我认为,中国房价之所以高居不下,也与各级地方政府的‘阳奉阴违’有关,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相关。未来,一线城市房价不敢想象,仍被看好。”宋清辉表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东方财富网表示,此类地块出让后受热捧,虽然近期对于土地交易背后的风险一直是有揭示的,但房企似乎拿地依然是比较积极的。此类地块之所以高溢价和高楼板价,其实在于三点:
  第一、区位优势明显,后续迪斯尼乐园开业后,此类地块能够打造成为高端物业的精品项目。
  第二、在上海拿地的房企不差钱,目前也正在积极寻找优质的土地资源。
  第三、这可能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点,此类地块应该说是全国第一块购租并举试验的地块,所以有标杆意义。拿地的房企也可以在此类地块运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租赁用房的试点。标杆意义使得房企可能不会有太多的顾虑,而且后续租赁市场方面也可以争取到较多的政策优惠。
  严跃进指出,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周期变动来看,实际上后续可能也会有降温的风险。所以单纯拿下此类地块,风险是很大的。但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产品打造的优势也可以为项目加分,更重要的是,那部分自持项目实际上后续可以做大文章,其价值甚至要超过其他普通住宅项目。这是此类拿地房企比较有远见的一点。
  上海中原市场研究中心资深研究经理龚敏表示,众多房企追捧之下形成了高地价,此次竞标房企达37家,其中不乏知名房企,由于市场普遍对一线城市看好使得房企追涨之心不改。
  但一味的看涨并不意味着市场风险就不存在,根据地块要求必须在交地之后的12个月内开工,意味着未来开盘大约在未来的1.5年之后。当初2014年世茂和中骏拿地的时候楼板价19000元/平方米,当时周边最高房价是32000/平方米,目前周浦房价能涨到40000/平方米以上主要是因为有2015年较好的行情。但房企拿地疯狂背后风险仍是较大的。
  房价疯涨的推手是谁?(文章来自乐居自媒体联盟公众号)
  有些媒体报道,上海、深圳楼市降温、冰冻,苏州、南京楼盘聚客也明显减少,更有甚者提出会出现“退房潮”,但是事实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有二:其一是透支供应。
  以上海为例,远期不说,只说近期,2013年至今,上海累计批准上市31.1万套,累计销售34.5万套,透支3.4万套。
  透支不仅在全市,所有各区近2年都发生全面透支。
  横跨内环、中环、外环的4区同样也是透支。
  甚至连上海郊区也发生透支现象!
  上海所有面积段也都发生严重透支,除了2014年。
  深圳情况也是同样,2013年至今,深圳累计批准上市15.8万套,累计销售17.4万套,透支1.6万套。
  苏州、南京、合肥、廊坊,凡是出台调控楼市政策的城市莫不如此。图,咱就省了,给您省点流量。
  房价也降温了吗?
  上海房价的确是降了,特别是从2016年第8周至今,但是,这是因为供求结构的问题。上海核心八区今年以来几无新增供应,仅有的新增供应也不过840套。
  供应量少,销售自然很难支撑高位。而核心区销量下降,自然也使得整体房价呈现下降的假象。
  深圳房价的确也降了,特别是从2016年第8周至今,但是,这也是因为供求结构的问题。
  关内4区除南山区今年3月新增供应1760套以外,其它各区今年均无新增供应。只靠着南山新增供应支撑,才维持了关内一个季度2369套的销售量。
  深圳还是靠关外销售支撑,关外两区一季度合计批准上市9124套,合计销售11760套,关外批准上市与销售分别占深圳整个上市量和销售量的83.8%和76.8%,显然整体拉低了深圳房价。
  苏州,2014年至今,累计批准上市14.6万套,累计销售17.8万套,透支3.2万套。房价走势就不用看了。
  南京,2014年至今,累计批准上市19.8万套,累计销售21.6万套,透支1.8万套。2014年初,南京住房均价只不过1.25万元/m2,今年一季度均价已经1.78万元/m2。
  合肥,2013年至今,累计批准上市32.7万套,累计销售36.9万套,透支4.2万套。住房均价也从2013年1月的6743 元/O上涨到2016年3月的8775元/O。
  廊坊,2011年至今,累计新开工面积3706万平米,累计销售4033万平米,透支327万平米(这里很不好意思,因为缺少批准上市数据,只好以新开工面积滥竽充数了)。2014年初,廊坊住宅均价只有7千出头,3月已经超过1.2万元了。
  楼市无房可供,成交或许会缩量,但房价依然上涨。
  事实上,这些城市的并不是成交都缩量的,相比去年同期,新政后的三周,只有深圳成交下降了35%。但上海增量59%,三周就销售了9046套;南京增量138%,三周卖了10797套。
  这完全不是楼市降温,而是实实在在的短缺发生!短缺意味着下一次的需求爆发,也意味着反弹或许来得更加猛烈!
  其二是抑制需求。房价出现上涨,政府部门的惯性思维首先是调控需求侧,而不是改革供给侧。
  全国出台楼市调控新政的城市大概只有上海、深圳、苏州、南京、合肥、廊坊。其政策取向如下表:
  可见, 楼市调控新政就是在抑制购房需求,延后需求爆发,只能缓释房价,不能化解供求。
  政策的唯一目标就是:控制房价上涨,过快!过快!过快!
  苏州房价上涨不能超过+12%,南京不能超过+10%,上海不能超过备案价+0%……
  在这种政策目标导向下,抑制需求、而非增加供给就符合政策逻辑了。上海只说增加中小套型占比,其它城市压根没提增加供应,只有合肥真正提出增加住宅用地供应15%,虽说增加的这点土地远远不够,但毕竟还是唯一提出增加土地供应的城市。
  去库存战役刚刚打响,国家政策导向是加杠杆、降门槛。而这些调控城市却反其道而行之,提高门槛,自然的,需求被抑制了,买房人少了,房价就暂时不涨了,政府部门就可以交代的过去了。
  但是 需求没有减少,政策只是“缓释胶囊”,最终需求积累如堰塞湖,总有一天这些城市的房价还是会震荡上行甚至暴涨的。
  既然这样,即便是楼市短暂降温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总是说供给侧改革,但供给侧改革的要义是从需求出发,提供有效的产品供给,改革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这不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的吗?
  全世界大城市人口都是在不断增长的,这是因为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城市拥有最高的信息沟通效率(即便是在互联网时代,面对面的沟通依然是最高效的),拥有最丰富的金融工具,拥有最优秀的各类人才,也就拥有最顶级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才价值增长率!因此大城市始终是在处在城市生态链的顶端,虹吸着低等级城市的人口与资本。
  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增加供给而不是抑制需求,包容新市民而不是限制新市民,多研究供给侧而不是总想着需求侧。
  在供给侧需要改革的是: 适时调整“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边界”的政策以适应用脚投票的人口移动潮流,满足包括新市民在内的大众住房需求。
  想了解更多财经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环球老虎财经【laohucaijing01】,每日为您解读财经实时热点。
  版权申明:本文由作者授权或独家投稿给环球老虎财经发表,并经环球老虎财经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环球老虎财经)及本页链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环球老虎财经是一个提供专业财经资讯与金融数据挖掘的聚合平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图文】理财沙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1.9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上海周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高端私人财富管理机构
——高瞻远瞩的经营发展战略严格完善的风控审核体系
高效完善的管理体系
——每一项产品的研发和风控审慎认真,环环相扣
专业化、合理化
——坚实的法律基础生活基金产品合规化运作
优异高成长的汽车租赁企业由中国银河证券进行资金托管
周康金融学院
周康基金与您共享基金知识,与您分享基金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引领您的财富之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银财富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